1. 宿迁16年改革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哪一个地级市,建市仅仅16年,就早已声名远播,成为家喻户晓的城市?答案是:江苏宿迁。还有哪一个地级市,接连四任市委书记,有三位走上副省级、省级领导岗位?答案还是:江苏宿迁。宿迁为什么能声名远播?主政者为什么会被连连擢升重用?答案是:改革!深化改革!
宿迁改革16年
文/本刊记者张义学
年轻的宿迁市,声名远播、家喻户晓,是得益于率先改革,也是得益于建市以来的五任党政领导,都是当代新锐的改革实践家。因此,讲述宿迁的历史,就是讲述宿迁的改革史,就避不开五任主要领导这条主线。
徐守盛:首任书记支持改革
徐守盛是宿迁市的第一任市委书记,今年3月份,他已经走上湖南省委书记(兼省长)的领导岗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1996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泗阳、泗洪三个贫困县,徐守盛被任命为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成为宿迁市第一位市委书记。宿迁是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应该说,新组建的宿迁市一切都还停留在贫穷落后的境地。
在公众眼中,宿迁的改革序幕是从沭阳县开始的。宿迁建市之初,仇和就是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1996年12月8日,仇和以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的身份兼任沭阳县委书记。
仇和到沭阳后烧的第一把火是整治环境和交通。仇和初到沭阳时觉得就像进入一个大垃圾堆,整个县城破烂不堪。于是,12月1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城区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动员全县机关干部每人当一周清洁工,随后打响了一场以“干干净净过元旦,整整齐齐过春节”为口号的全城大清洁活动。这次清洁活动,让沭阳的所有干部和百姓一下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热爱家乡,美化家乡上。清洁活动要求,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必须利用周末进行义务奉献劳动,这一规定随后持续了两年,为全面整治县域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开了个好头。
一炮打响的仇和总结出两条结论:第一是越乱越落后的地方越需要强硬的执政手段,否则必然被拖入泥潭不能自拔;第二是沭阳的落后根源于制度的落后,沭阳的改革必须通过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障。
1997年,仇和在沭阳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这一做法引起轰动,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对此作出长篇批示。现在,干部公示制已被写进《干部任免条例》,在全国推广。仇和在沭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各方对于改革的反响强烈,一次又一次地掀起舆论高潮。
1999年元月,中共宿迁市委发出了“全市学沭阳”的号召。这是对于仇和改革的肯定,也显示出徐守盛支持创新改革的明确态度和敢于率先改革的气魄,显示出宿迁市委领导群体的改革决心。
仇和:激进改革富有争议
仇和为期4年的改革,让沭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1年1月,仇和走上宿迁市代市长职位,随后,更在宿迁掀起改革之风。
到2006年4月离开宿迁市委书记之职,赴任江苏省副省长,仇和在宿迁高调激进地推出的一系列改革,倍受舆论褒贬,并被舆论称为“最富争议的改革风云人物。”
2001年,仇和先在宿迁推行教育事业改革,将学校推向市场变为民营。随后又在宿迁市强力推进医疗改革,将所有医疗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革。他还强令官员经商,全员招商,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轮岗创业、1/3干部离岗招商,副处级干部的任务是500万元/年,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领导免职。最多的时候,全市1000多干部分布在东南沿海的所有发达市、县、镇,在那里租房子、雇车子、跑厂子、拜门子,感动了许多老板。使宿迁的浙江客商从最初不足50人、企业不到30家,发展到5万多人、企业总数2000多家。
在人事改革方面,仇和在2003年初起就推行宿迁“干部任用公推公选”制度改革,成为江苏这一制度的发源地。2004年7月,宿迁又推出勤廉公示制度,将党政主要干部资料在《宿迁日报》上公布,由群众提出问题,干部公开“述职述廉”。
每一项改革,都在激烈的争议声中艰难起步,仇和等主政者的决心和毅力,保证了改革稳步推进,改革的成果逐渐凸显。宿迁是2005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为浙商发放“投资乐园卡”,对浙商的事都可以特事特办。一度使在宿投资浙商达3000多人,投资各类项目500多个,总投资超过50亿。
张新实:博客问政注重招商
张新实是仇和时代的市长,一直积极执行市委的改革决策。他2006年4月任市委书记时已经55岁。在政坛,这个岁数意味着已很难再有更大幅度的提升空间,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改革的勇气和思路,特别是坚持和完善仇和时代哪些备受争议的改革。
针对《中国青年报》和北京大学教授李玲对宿迁医改的质疑,一直低调的他表现出高姿态,进行了高调的回应,在东方卫视的《东方夜新闻》节目中接受专访,并且在干部大会上强调,“宿迁医改方向不动摇……”
和仇和的高调强硬推动改革相比,张新实在公众的视野里似乎温和一些。他在“网上宿迁”发帖《关于宿迁人的行为举止细节问题》,提出干部和市民要注意的生活细节:不随地吐痰、便后要冲水、银行等窗口行业要遵守一米线规定……一万多的跟帖,其中部分内容被张新实在干部大会上直接引用。他还通过博客提倡男干部要天天换衬衣,女干部要经常换外套,鼓励提倡政府接待多到咖啡厅、茶楼,少来酒足饭饱,事情忘了。这些举措,为他赢得了“网络书记”的称号。
当时,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张新实解释说,“我开博客,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不是为了作秀炒作,就是为了工作,搭起官员和老百姓沟通的桥梁。”
他在任时,大力提倡“创业文化”,在不同的地方做报告、讲课,贯彻他的理念——“对企业和企业家就要赞赏有加、大力支持,不能把他们比喻为贬意很深的‘资本家’。企业家也是人民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中国有今天的巨大变化,企业和企业家功不可没。”
在任时的一天中午,圣雅斯氨纶纺织公司的老板给他打电话,哭着说因为没通知的停电,让企业一下子就损失了十几万元。张新实急的衬衣都湿了,立即冲到供电公司去说这个事情,“简直就是像自己没了十几万一样”。
当时,宿迁最大的外来项目,是浙江义乌老板刘卫高投资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开业时还请来了央视《同一首歌》来助阵。张新实对于刘卫高这个浙商仍然坚持“特事特办”的态度。
刘卫高的车是劳斯莱斯,价格780万元。张新实听说了这事,立即打电话跟他协商,要他挂宿迁牌照,车号由他选。刘卫高提出,挂“苏N00000”行不行?张新实与交管部门协商后,同意了,挂了中外合资的黑色牌照。在张新实看来,刘卫高这辆车不只是一辆普通的名车,更是一辆宣传车。等于车走到哪里,都在替宿迁做宣传,有助于扩大宿迁的知名度。
张新实在当市长时就是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组长,当书记后仍然坚持自己担任这个职务。对于招商引资,张新实不但身体力行,对宿迁的干部更提出了“苛刻”的要求。他鼓励和提倡干部遵循“本职工作业余化,招商工作主题化”、“白天当帮办,有活晚上干”的要求,大力弘扬“五干”精神——“晚上当成白天干、雨天当成晴天干、二人事情一人干、一天当成两天干、假日当成平日干”。
当地群众的评价是“仇和更有魄力,注重城市建设,张新实稳一些,更加重视工业”。
吕日周曾评价宿迁改革说:“我觉得仇和一定不能忘了宿迁市长张新实对他的全力支持。在宿迁,我们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和谐,这使我非常羡慕。”
缪瑞林:做好“搭档”深化改革
在张新实担任市委书记时,缪瑞林担任宿迁市长,2011年4月,改任宿迁市委书记。他出生于1964年11月,是具有博士学位的“60后”,当时是江苏13个地级市市委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对于前任领导们备受争议的改革措施,缪瑞林没有推倒重来,而是坚持完善和深化。改革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缪瑞林亲眼所见推进改革的艰难,也目睹了改革带给宿迁的明显变化。他说,“改革也好,发展也好,一切以群众认可为标准”。
他深知:宿迁市政府囊中羞涩,财力拮据,没有能力办社会事业,不管外面有多少争议,宿迁内部不能有争议,外面的讨论对完善改革的思路和方案、提升改革创新的水平是有益的。
就任书记时,缪瑞林提出“把握好‘转、新、干’三个字,确保在2015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所谓“转”,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当前的战略任务,做到以快增促快转;“新”字引领,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在新发展中抢占先机;“干”字为本,必须苦干、实干、拼命干,在克服困难中赢得主动,在解决矛盾中实现提升。
他在离开宿迁赴任江苏省副省长任前,深情地说:“9年来,我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民生作为第一追求,把改革作为第一动力……特别是担任市长、市委书记以来,始终与同志们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废寝忘食、苦干实干。从‘一三六七’思路的确立、民生生态理念的提出,到六大战略、七化进程的深入实施、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内涵的丰富拓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