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宿迁16年改革史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两资”去行政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宿政办发〔2016〕82号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两资”去行政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正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两资”去行政化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宿政办发〔2016〕82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景区管委会,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现将《2016年“两资”去行政化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6月7日2016年“两资”去行政化改革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部署,认真落实全市深化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持续深化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以下简称“两资”改革),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四届第六次全体会议工作部署,围绕“服务发展、惠及百姓”的改革定位,持续深入推进“两资”改革,坚持市场取向、民生指向和法治思维,努力在“放、管、服”上下功夫,最大化简政放权、市场化运作,积极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百姓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创业,力争在“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中做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2016年,计划进驻市考试鉴定中心组织开展培训考试鉴定16万人次,培育本地10家有承接能力的行业协会对接改革下放项目实施,新引进3家国内外知名行业协会、培训考试鉴定专业机构等社会组织承接改革项目实施,指导50家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2万人,组织开展涉及20个工种技能大赛。
二、推进举措(一)清单式开展考试鉴定事项根据国家、省统一规划管理的职业资格清单目录,及时更新调整我市职业资格项目清单,对清单编制实行动态管理,完善职业资格管理长效机制,清单目录之外不得自行开展资格认定。
宿豫乡镇机构改革一改到底
T BE B O A 特 别 报 道 EI A DOI
宿 豫 乡镇 机 构 改 革 改 到底
一
一 何 首君
袁
彩
朱 志远
宿豫 区前 身是 原 县 级 宿 迁 市 。两 三年前 , 因在全 国率 先 曾 推行 “ 推 公 选 ” “ 推 直 选 ” 公 、公 乡镇 党政 领 导 班 子等 一 系列 重 大改 革 而 引 起 轰 动 。2 0 0 5年 6 月 ,宿迁 市 宿 豫 区 又被 江 苏 省
应聘上 岗的宿豫区顺河镇城建环保 中心 主任高 飞
聘考 试 , 批 乡镇 聘 用 5 0人 , 管 的 5 人 , 别 签 球说 :我原来是城建所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改革前 , 首 1 条 5 分 “ 了为期 2年 的聘 用合 同 , 已上 岗。新 聘 用事业 单位 单位 自收 自支 , ‘ 均 是 吃一 爪创 一 爪 ’财 政无 力负担 , 家 , 大 怍人 员的整体 结构得 到 明显改 蔫 。 朝 不保 夕。改 革后 , 资渠 道纳入 财政 预 算 , 工 还给 我们办 理 了养 老保 险 , 有 后顾 之忧 。 在 , 家工 作积 极性 都 没 大 很高, 时刻 感到 身上 有压 力 , 唯恐 干不 好工作 。 ” 由于种种原 因 ,改革不 可避免 地要 对一 些人 的利 益 进 行调 整 , 流下 岗也 就在所难 免 。 分 区政 协一位领 导干 部 的妹妹 王 志群 , 落聘 后 大胆 解放 思想 , 经过 市 场调 研 , 主 动 发展 职业教 育。 新上 了几十 台 电脑 , 期开 办 电脑 培训 长
臣 垂二殛 塑 皿
维普资讯
别报道 I手续 。同时规 定 , 凡是 工龄 满 3 以上或 男满 退 休待 遇 。 区里在 财政 十 分 困难 的 情况 下 , 银 行贷 款 0年 从 0 全 7 周岁、 女满 5 岁且 工 龄满 2 0周 0年 的 , 以办 理提 前 8 0万元 发放 了下 岗分 流人 员身份 置 换金 。 区 l 个 乡 可 0人 ,经 过深 入 宣传 发 2 休手 续 。 余全 部 进 行身 份置 换 , 原 单位 解 除人 事 镇 事 业单 位 改革应 置 换 人员 1 3 其 与 动关 系 , 由过 去 的单位人 全部转 为社 会人 。 开招聘方 式竟 聘 上 岗 , 行全 员聘 用 。全 区通过 公 开 实 动 , 中一次性 就 有 1 2 其 4人签 订 了身份 置 换协议 。 正 2 真 落 退 按 照核 定 的编 ̄pI l] T 岗位 , 在原 事 业单 位人 员 中通过 做 到让 上 岗 的人安 心 、 岗的人放 心 、 休 的人舒心 。
宿迁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的宿迁
• 这就是三十多年前的 宿迁,城区的低矮和 拥挤,东大街,黄运路 ,中山路,都比较小 。20多层的楼也有, 那时候五六层都很少 见到。
改革开放以前的宿迁
改革开放以后的宿迁
• 现在的宿迁到处都 是高楼大厦,车水 马龙,经济更加繁 荣。
•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动,宿迁不 仅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绿 化方面也得到了发展,同时环 境也变得越来越优美。所以宿 迁被称为“绿色城市”!
宿迁的园博会
宿迁的标志雕塑------霸王举鼎
宿迁大战马陵山烈士陵
宿迁新城区的仿古步行街—பைடு நூலகம்街
宿迁天主教堂——江苏省历史保护 建筑
项 羽 出 生 地
宿迁的骆马湖
第七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宿 迁园博会
宿迁的园博是为进一步打造生态园林园艺展示平台 ,促进园林园艺科技文化交流,不断提高我省园 林绿化和生态建设水平而开展的。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按照生态、节约、休闲、创新的要 求,全面展示现代园林园艺发展成果和绿色科技 水平,充分体现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 术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进一步加强园林园艺界 的交流合作,引导和激发全社会对和谐人居环境 的关注与追求,推进全省园林园艺事业快速健康 发展,为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作出积极 贡献。
宿迁改革开放以 来的变化
应用外语(财经)(1) 徐慧 33
宿迁的简介
•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 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境内平原辽阔 、土地肥沃、河湖交错,是著名的“杨树之乡” 、“水产之乡”、“名酒之乡”和“蚕茧之乡” 。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 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 喉”之称。宿迁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 人类起源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 ”。
宿迁城市发展历程
宿迁城市发展历程宿迁是江苏省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下辖13个县级行政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
宿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朝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宿迁经历了许多变革,逐渐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在古代,宿迁作为一个战略要地,一直是各个朝代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中心。
在宋朝时期,宿迁成为了南京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明清两代,宿迁的繁荣蔚然成风,成为了交通要节点,物资集散中心和商贸中心。
这一时期的宿迁城市规模较小,但经济繁荣,人口增长迅速。
但是,近现代以来,宿迁的发展受到了一些不利因素的限制。
在20世纪初,由于战乱和政治动荡,宿迁的发展遭受了很大的打击。
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政策的原因,宿迁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宿迁才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在改革开放的时期,宿迁开始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特别是在九十年代以后,宿迁的发展迅猛。
宿迁紧紧抓住了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宿迁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特别是现代制造业,如大型机械、电子、能源等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有较大的份额。
宿迁还积极发展旅游业,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宿迁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了高速公路、铁路和港口,提高了城市的交通便利度和物流水平。
如今的宿迁已经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城市的面貌焕然一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绿树成荫,湖泊荡漾。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福利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宿迁秉持着“创新、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宿迁作为一个地方城市,虽然发展历程不及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那么辉煌,但是它在自身的条件下发展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宿迁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一个城市要想发展壮大,关键是要抓住机遇,善于创新,发挥自身的优势。
同时,也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宿迁历史文化
• 宿迁确有文字记载是公元前 年。 宿迁确有文字记载是公元前684年 • 据《春秋》记载:庄公十年(公元前 年) 春秋》记载: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三月,宋人 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勺。三月, 迁宿。 宋国把原来在山东东平的宿国打散了, 迁宿。”宋国把原来在山东东平的宿国打散了, 而把宿人迁到别处而夺其地。 而把宿人迁到别处而夺其地。 • 唐《元和郡县志》“泗州宿迁”条下也重申了 元和郡县志》 泗州宿迁 泗州宿迁” 这一点。这说明宿迁至少有2600—2700年的历 这一点。这说明宿迁至少有 年的历 实际上,地下的考古发掘时代更早。 史。实际上,地下的考古发掘时代更早。
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中,刘邦获胜,建立汉朝。 年 楚汉相争中,刘邦获胜,建立汉朝。 公元前 史记》记载,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113年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元鼎元年(公元前 年), 立常山宪王子商为泗水王。泗水王自刘商起, 立常山宪王子商为泗水王。泗水王自刘商起,传6代, 代 年之久。 年底省、 历132年之久。2002年底省、市文物部门对古泗水国王 年之久 年底省 陵遗址---三庄大青墩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三庄大青墩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陵遗址 三庄大青墩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出土 珍贵文物741件(套)。 珍贵文物 件
早在1800万年前,这里就有古猿生活着,享受着 万年前,这里就有古猿生活着, 早在 万年前 各种花果和天然造化酿造的果酒。这是1977年,古 各种花果和天然造化酿造的果酒。这是 年 人类研究所李传夔教授考古发现的,被称为“ 人类研究所李传夔教授考古发现的,被称为“亚洲 第一猿” 双沟醉猿” 第一猿”——“双沟醉猿”。 双沟醉猿
大约5万年前,淮河岸边,便有先民临水而居。 大约 万年前,淮河岸边,便有先民临水而居。 万年前 1954年治理淮河时,古人类学家杨钟健教授发现了 年治理淮河时, 年治理淮河时 一段人类股骨化石,定名为下草湾人, 一段人类股骨化石,定名为下草湾人,见证着地球 生物演化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 生物演化人类文明的进程,是中华文明起源地之一。
宿迁模式
宿迁模式作者:张义学来源:《西部大开发》2013年第04期宿迁历任主政者推出的各项改革措施,在当时屡屡饱受争议,甚至一次次地把宿迁、把主政的改革者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改革的阵痛,也引起不少群众对于施政者心生怨恨,甚至屡屡上访、上告。
但是,改革带来的红利,逐渐普惠了宿迁,改革给贫穷的宿迁带来了跨越式的发展。
这种贫困地区以改革促发展的模式,得到了肯定,应该大规模推广。
从1996年建市到今天,短短16年,这座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1506.7亿元,财政收入由7.68亿元增加到33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20亿元增加到1012亿元。
宿迁发展的内生动力是什么?答案毋庸置疑: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改革起因:穷则思变苏北属于江苏全省经济洼地,而宿迁则是“洼地中的洼地”。
有人评价刚建市的宿迁为“经济社会发展零基础、中心城市建设零起步、基础设施配套零起点”。
尽管有些夸张,但由此可见发展基础之薄弱、起步之艰难。
穷则思变,“宿迁的改革是被逼出来的!”宿迁市历任领导都这样总结说。
江苏省委也要求宿迁“不袭旧制,要有改革,要有创新”,江苏省委文件也有“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允许和支持宿迁市采取比其他地区更加灵活的政策”。
1997年11月30日,仇和主政沭阳县时提出按照“彻底改”的原则,全面推行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并规定县、乡两级政府不许再办纯国有、纯集体项目。
现在回头总结仇和改革的原因:当时,沭阳贫弱的财政负担不起这些企业的运营投入,也养活不起亏损企业的人员,更无力量投入创办新的企业。
沭阳财政全面供养的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的财力也远远不足,若不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把教育、卫生推向市场,吸收社会资本运营,则难以实现教育、卫生行业的跨越发展。
之后,沭阳县委又提出了干部队伍建设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在全国首推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到2001年底,公示的1230人中,有52人未被提拔使用,17人被延长考察期。
仇和十年“叛逆式”改革
还有更可怕的。曾在沭阳当过县令的清朝文学家袁枚为《沭阳县志》作过序,第一句便是“沭阳民好诉讼,性懒惰,思赌博,好争斗”,这样的性格一直保留到了现代。沭阳人喜欢上访,动不动就将官司打到省里和北京。一位在国务院信访办工作的沭阳人甚至感慨“我家乡的土特产就是告状信”。那些想告状的百姓都拉着在路上跑,让他们看看路修得怎么样,他们也就没了脾气。到2000年仇和从沭阳离任时,全县的公路基本实现了网络化。
路修好了,沭阳的经济自然上去了。2000年4月,江苏省和宿迁市的专家们联合对沭阳1997年以来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得出“沭阳三年前似乎没有指望,三年中谱写了五大篇章,三年后发展大有希望”的结论。
泗洪县幼儿园的老师们在市委门前静坐示威:“不将出售的幼儿园收回公办就罢课”;沭阳县中医院数百位职工用大铁锁将门诊部大楼锁了3天,“不答应改回公办,就到北京去上访”;2003年7月12日至10月2日,短短一个半月时间,被很多官员视为“政治杀伤力极大”的央视《焦点访谈》,三次质疑宿迁教改医改……
面对压力,仇和放缓了脚步,但并没有停下。有媒体报道,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办穷人医院、穷人学校。政府包办的后果,事实上是让穷人受损、富人得益、官僚得利,这种情况,其实只有让市场来发挥功能,政府的作用应该是直接给穷人发补贴。”
但命运把这样一个地方交到了仇和手里。这里是仇和第一次当一把手的地区,也是仇和施展其改革抱负的第一站。他来到这里后,先是一举端掉了横行十几年的“地头蛇”团伙,再是治理了恶臭不堪的垃圾堆,然后大力反腐、精简机构、改善治安……
“不换思想就换人”
仇和在沭阳的政绩中最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试行的干部任前公示制。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长篇批示。现在,干部公示制已被写进《干部任免条例》,在全国推广。
改革创新宿迁模式
龙源期刊网
改革创新宿迁模式
作者:张义学
来源:《西部大开发》2013年第04期
编者按——
仇和的高调改革,使沭阳、也使宿迁在本世纪初就进入了公众的视野。
那正是互联网在我国迅速普及的时代,不论是“医改”、“教改”、“企改”,或者“吏治”、“选官”、“全民招商”,仇和的每一项改革措施甫一面世,快捷的网络,就会在沭阳或者宿迁之外的社会,引起一片激烈的争议,一波喧嚣的热潮。
公众关注的不仅仅是仇和,更是宿迁这座年轻的地级市。
即使在仇和执掌宿迁改革10年后升职离任,公众仍然没有把视线离开宿迁,仇和后的继任者们,仍然是媒体追逐的热点人物。
16年来,这里发生的每一次改革,都会引起公众的热议,改革的每一滴进步,也会吸引
别人的效仿。
徐守盛、仇和、张新实、缪瑞林已经升迁到新的职位,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造福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改革仍在宿迁延续,蓝绍敏、王天琦又接过宿迁改革的大旗。
争议还将在宿迁外继续,改革的红利已经普惠到宿迁。
宿迁,正像新时期改革的朝圣地,吸引着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源源不断地来考察、学习。
16年来,“团结奋进、敢试敢闯、务实苦干、自立自强”的宿迁精神给人启示,得以弘扬。
改革创新的宿迁模式日臻成熟,改革带来的红利,给了改革观望者以决心,增添了坚决改革者的力量。
宿迁模式,成为人们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3月18日-19日,本刊记者和改革风云人物吕日周同志一起前往宿迁调研采访,细细研读宿迁,并把宿迁模式推广给广大读者——。
宿迁城市发展历程
宿迁城市发展历程
宿迁位于江苏省中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
宿迁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宿迁就是楚国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宿迁是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地和交通枢纽。
随着时间的推移,宿迁逐渐成为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
尤其是汉代,宿迁作为鲁、豫两地的交通要冲,逐渐兴盛起来。
随着历史的变迁,宿迁逐渐沦为战火纷飞的战场。
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宿迁依然保持着其繁荣的商业特色。
此后,宿迁的发展进入一个相对较慢的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宿迁又迎来了新的机遇。
宿迁的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特别是1993年,宿迁成为江苏省的一个地级市,这为宿迁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宿迁开始大力发展工业,重点发展煤炭、电力等行业。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宿迁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宿迁的城市发展中,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宿迁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
宿迁的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广泛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宿迁文化。
宿迁还积极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时至今日,宿迁的发展正在加速。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宿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宿迁正在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这座城市。
总的来说,宿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在经历了各种变迁之后,逐渐焕发出新的活力。
宿迁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辛勤和智慧,充分展示了这座城市的魅力和潜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宿迁的未来将会更加美好。
我家乡近十年变化。宿迁
我家乡近十年变化。
宿迁宿迁作为我的家乡,我对过去十年的变化感到兴奋。
宿迁是一个位于江苏省东南部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过去的十年里,宿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与变化,成为了一个繁荣和宜居的城市。
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描述宿迁近十年来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例如道路交通、水电供应和通信网络的改善。
宿迁作为一个县级市,近年来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道路交通系统得到了大力发展和完善,市内道路拥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新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线路有效地连接了宿迁与周边地区和其他城市,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水电供应方面,宿迁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
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治理工作得到了加强,水资源的供应和管理更加科学和可靠。
电力供应系统也进行了升级改造,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市民提供了更加稳定的电力供应。
通信网络的改善也是宿迁近年来的重点项目之一。
通过扩建和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宿迁的通信网络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移动通信、互联网和电视信号覆盖更广,通信速度更快,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更方便的条件。
总体来说,宿迁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道路交通、水电供应和通信网络的改善为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我家乡宿迁在近十年来在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工业和农业得到了积极发展,同时新的就业机会也大幅增加。
宿迁的工业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
近十年来,宿迁市的工业产值持续增长。
一批优秀企业在宿迁落户,并且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些企业在提高产能、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为宿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工业,宿迁的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近十年来,农业产值稳步增长,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都有了明显提升。
宿迁的农民们采用了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保护了环境和生态。
近年来,宿迁新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加。
随着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宿迁投资兴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区垄断性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宿政发〔2016〕98号
宿迁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区垄断性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正文:----------------------------------------------------------------------------------------------------------------------------------------------------市政府关于推进市区垄断性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宿政发〔2016〕9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开发区、新区、园区、景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宿迁经济发展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减轻居民负担,现就推进宿迁市区垄断性服务价格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市区政府定价管理的垄断性服务价格改革,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推行政府免费服务,放开已形成竞争或已具备市场竞争条件的服务项目政府定价管理,放开垄断性服务项目市场准入,建立竞争市场,通过竞争降低价格,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
二、改革原则(一)坚持市场决定。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放开竞争性服务项目收费,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价格作用。
(二)坚持放管结合。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放开政府定价管理的服务项目,通过健全规则,加强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和促进公平竞争。
(三)坚持改革创新。
在价格形成机制上探索创新,推动价格管理由直接定价向规范价格行为、营造良好价格环境转变。
(四)坚持稳慎推进。
价格改革要与财政经费保障、机构改革相协调,合理区分基本与非基本需求,统筹兼顾企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关系,把握好时机、节奏和力度,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平稳有序。
三、改革内容对清理出的市区65项政府定价管理的垄断性服务收费项目,取消15项,免收8项,放开14项,保留28项。
(一)取消15项服务项目收费(详见附件1)1.取消10项服务成本应统一归并至主营产品价格的水、电等公用事业延伸服务项目收费。
改革将宿迁拽出了“经济洼地”
改革将宿迁拽出了“经济洼地”记者王永钢《江南时报》( 2008年12月17日第 16 版)出路在改革11月29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论坛”在京隆重开幕。
在这次盛会上,宿迁市当选“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优秀集体”,这是一个巨大的荣誉,也是对宿迁改革开放30周年来成就的肯定。
今年以来,虽然宏观经济趋紧,但经济“洼地”宿迁市却成绩喜人:全市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全省首位。
2001年,宿迁连续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医疗和教育,同时大刀阔斧地“卖”医院、“卖”学校。
一时间,宿迁在社会事业领域的改革成为一场风暴,引发了声势浩大的改革大讨论。
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是宿迁?宿迁人说,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矛盾多是宿迁的基本市情,穷则思变,改革是被逼出来的。
1996年从淮安分出来时,宿迁4个县全是贫困县,可用财政收入只有7.7亿元,但所有社会事业都排着队等着花钱。
医疗卫生总资产只有4.95亿元,只相当于苏南一个三等甲级医院的资产总量。
教育领域的情形大同小异,许多学校还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上课,教学质量和教育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不改革,按照常规发展模式,一穷二白的宿迁将永无出头之日;只有压缩式、跨越式发展,宿迁才有可能迎头赶上。
”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宿迁开始了大刀阔斧地改革。
改革改变了什么纵观宿迁改革全过程,医疗、教育和人事体制始终是改革最集中、最迅猛的三个领域,也被外界关注最多、争议最多。
2001年起,宿迁在全市推行“一乡两院”的政策,将以传染病防治等为主要功能的卫生院和负责医疗救治的医院分开设置。
到2003年,全市122所乡镇卫生院和9个县级以上医院全部完成改制,宿迁变成了一个几乎没有公立医院的城市。
在教育领域,在保证中小学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宿迁全面放开学前、高中和职业教育,积极借助外来资金发展非义务教育。
一时间,宿迁所有幼儿园由“公”变“私”,民办高中和职业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
宿迁医改之路
宿迁医改之路
张文鸿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 "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rn 但是谁最先迈出这一步是有风险的,走对了被誉为先行者,走错了被叹为失足,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rn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28年的辉煌,雄辩地证明了这是一条强国之路.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壮举.综合国力因此而跃升,人民生活由温饱迈向小康是历史性的跨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期盼的梦想变成现实,这一切应归功于改革开放.
【总页数】1页(P3)
【作者】张文鸿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32
【相关文献】
1.浅论宿迁医疗保障制度对宿迁医改的影响 [J], 刘涛
2.宿迁基层医改:村医有了养老保险基本药物物美价廉 [J], 王艳坤;
3.五年激变:宿迁走上依托市场机制的医改之路 [J], 曹海东
4.浅谈我国"新医改"中的路径选择——以福建三明和江苏宿迁医改为例 [J], 陈相圆
5.浅谈我国“新医改”中的路径选择——以福建三明和江苏宿迁医改为例 [J], 陈相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信东风唤不归——宿迁市农村改革二十年回眸
不信东风唤不归——宿迁市农村改革二十年回眸
顾明珠
【期刊名称】《江苏农村经济》
【年(卷),期】1998(000)011
【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宿迁人民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以自己独特的感悟力,发挥积极的创造精神,在苏北这块贫穷的土地上执着耕耘,播种希望,终于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步伐奔小康的光明道路。
二十年来,宿迁市农民人均收入由不足30元猛增到2371元,农业总产值也翻了4番多,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春到上塘'——江苏农村改革在这里发端改革需要胆识,需要勇往直前的信心和勇气。
1979年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开过不久,'左'的坚冰还未彻底打碎。
当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按下18颗红手印的时候,江苏省泗洪县上塘公社小苏庄生产队也在酝酿'包产到户'。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顾明珠
【作者单位】宿迁市委农工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0.2
【相关文献】
1.不信东风唤不回--中共佳木斯市东风区委教育实践活动试点情况纪略 [J], 王东国;刘青岩;董志勇;韩建平
2.不信春风唤不归——活跃在司法行政一线的青年创客 [J], 彭砚淼
3.自律潜能:不信东风唤不回 [J], 张亮;王树兰
4.不信东风唤不回 [J], 陈晓
5.不信东风唤不回——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改制转型的调查与思考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有哪一个地级市,建市仅仅16年,就早已声名远播,成为家喻户晓的城市?答案是:江苏宿迁。
还有哪一个地级市,接连四任市委书记,有三位走上副省级、省级领导岗位?答案还是:江苏宿迁。
宿迁为什么能声名远播?主政者为什么会被连连擢升重用?答案是:改革!深化改革!宿迁改革16年文/本刊记者张义学年轻的宿迁市,声名远播、家喻户晓,是得益于率先改革,也是得益于建市以来的五任党政领导,都是当代新锐的改革实践家。
因此,讲述宿迁的历史,就是讲述宿迁的改革史,就避不开五任主要领导这条主线。
徐守盛:首任书记支持改革徐守盛是宿迁市的第一任市委书记,今年3月份,他已经走上湖南省委书记(兼省长)的领导岗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
1996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市,设立地级宿迁市,辖沭阳、泗阳、泗洪三个贫困县,徐守盛被任命为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成为宿迁市第一位市委书记。
宿迁是全国19个革命老区之一,应该说,新组建的宿迁市一切都还停留在贫穷落后的境地。
在公众眼中,宿迁的改革序幕是从沭阳县开始的。
宿迁建市之初,仇和就是宿迁市筹建领导小组成员。
1996年12月8日,仇和以中共宿迁市委常委、副市长的身份兼任沭阳县委书记。
仇和到沭阳后烧的第一把火是整治环境和交通。
仇和初到沭阳时觉得就像进入一个大垃圾堆,整个县城破烂不堪。
于是,12月1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城区环境整治工作会议,动员全县机关干部每人当一周清洁工,随后打响了一场以“干干净净过元旦,整整齐齐过春节”为口号的全城大清洁活动。
这次清洁活动,让沭阳的所有干部和百姓一下把注意力集中到了热爱家乡,美化家乡上。
清洁活动要求,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必须利用周末进行义务奉献劳动,这一规定随后持续了两年,为全面整治县域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奠定了基础,开了个好头。
一炮打响的仇和总结出两条结论:第一是越乱越落后的地方越需要强硬的执政手段,否则必然被拖入泥潭不能自拔;第二是沭阳的落后根源于制度的落后,沭阳的改革必须通过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来保障。
1997年,仇和在沭阳试行干部任前公示制,这一做法引起轰动,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同志,对此作出长篇批示。
现在,干部公示制已被写进《干部任免条例》,在全国推广。
仇和在沭阳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各方对于改革的反响强烈,一次又一次地掀起舆论高潮。
1999年元月,中共宿迁市委发出了“全市学沭阳”的号召。
这是对于仇和改革的肯定,也显示出徐守盛支持创新改革的明确态度和敢于率先改革的气魄,显示出宿迁市委领导群体的改革决心。
仇和:激进改革富有争议仇和为期4年的改革,让沭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01年1月,仇和走上宿迁市代市长职位,随后,更在宿迁掀起改革之风。
到2006年4月离开宿迁市委书记之职,赴任江苏省副省长,仇和在宿迁高调激进地推出的一系列改革,倍受舆论褒贬,并被舆论称为“最富争议的改革风云人物。
”2001年,仇和先在宿迁推行教育事业改革,将学校推向市场变为民营。
随后又在宿迁市强力推进医疗改革,将所有医疗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革。
他还强令官员经商,全员招商,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轮岗创业、1/3干部离岗招商,副处级干部的任务是500万元/年,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领导免职。
最多的时候,全市1000多干部分布在东南沿海的所有发达市、县、镇,在那里租房子、雇车子、跑厂子、拜门子,感动了许多老板。
使宿迁的浙江客商从最初不足50人、企业不到30家,发展到5万多人、企业总数2000多家。
在人事改革方面,仇和在2003年初起就推行宿迁“干部任用公推公选”制度改革,成为江苏这一制度的发源地。
2004年7月,宿迁又推出勤廉公示制度,将党政主要干部资料在《宿迁日报》上公布,由群众提出问题,干部公开“述职述廉”。
每一项改革,都在激烈的争议声中艰难起步,仇和等主政者的决心和毅力,保证了改革稳步推进,改革的成果逐渐凸显。
宿迁是2005年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为浙商发放“投资乐园卡”,对浙商的事都可以特事特办。
一度使在宿投资浙商达3000多人,投资各类项目500多个,总投资超过50亿。
张新实:博客问政注重招商张新实是仇和时代的市长,一直积极执行市委的改革决策。
他2006年4月任市委书记时已经55岁。
在政坛,这个岁数意味着已很难再有更大幅度的提升空间,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改革的勇气和思路,特别是坚持和完善仇和时代哪些备受争议的改革。
针对《中国青年报》和北京大学教授李玲对宿迁医改的质疑,一直低调的他表现出高姿态,进行了高调的回应,在东方卫视的《东方夜新闻》节目中接受专访,并且在干部大会上强调,“宿迁医改方向不动摇……”和仇和的高调强硬推动改革相比,张新实在公众的视野里似乎温和一些。
他在“网上宿迁”发帖《关于宿迁人的行为举止细节问题》,提出干部和市民要注意的生活细节:不随地吐痰、便后要冲水、银行等窗口行业要遵守一米线规定……一万多的跟帖,其中部分内容被张新实在干部大会上直接引用。
他还通过博客提倡男干部要天天换衬衣,女干部要经常换外套,鼓励提倡政府接待多到咖啡厅、茶楼,少来酒足饭饱,事情忘了。
这些举措,为他赢得了“网络书记”的称号。
当时,也有很多质疑的声音。
张新实解释说,“我开博客,不是为了哗众取宠,不是为了作秀炒作,就是为了工作,搭起官员和老百姓沟通的桥梁。
”他在任时,大力提倡“创业文化”,在不同的地方做报告、讲课,贯彻他的理念——“对企业和企业家就要赞赏有加、大力支持,不能把他们比喻为贬意很深的‘资本家’。
企业家也是人民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中国有今天的巨大变化,企业和企业家功不可没。
”在任时的一天中午,圣雅斯氨纶纺织公司的老板给他打电话,哭着说因为没通知的停电,让企业一下子就损失了十几万元。
张新实急的衬衣都湿了,立即冲到供电公司去说这个事情,“简直就是像自己没了十几万一样”。
当时,宿迁最大的外来项目,是浙江义乌老板刘卫高投资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开业时还请来了央视《同一首歌》来助阵。
张新实对于刘卫高这个浙商仍然坚持“特事特办”的态度。
刘卫高的车是劳斯莱斯,价格780万元。
张新实听说了这事,立即打电话跟他协商,要他挂宿迁牌照,车号由他选。
刘卫高提出,挂“苏N00000”行不行?张新实与交管部门协商后,同意了,挂了中外合资的黑色牌照。
在张新实看来,刘卫高这辆车不只是一辆普通的名车,更是一辆宣传车。
等于车走到哪里,都在替宿迁做宣传,有助于扩大宿迁的知名度。
张新实在当市长时就是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组长,当书记后仍然坚持自己担任这个职务。
对于招商引资,张新实不但身体力行,对宿迁的干部更提出了“苛刻”的要求。
他鼓励和提倡干部遵循“本职工作业余化,招商工作主题化”、“白天当帮办,有活晚上干”的要求,大力弘扬“五干”精神——“晚上当成白天干、雨天当成晴天干、二人事情一人干、一天当成两天干、假日当成平日干”。
当地群众的评价是“仇和更有魄力,注重城市建设,张新实稳一些,更加重视工业”。
吕日周曾评价宿迁改革说:“我觉得仇和一定不能忘了宿迁市长张新实对他的全力支持。
在宿迁,我们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和谐,这使我非常羡慕。
”缪瑞林:做好“搭档”深化改革在张新实担任市委书记时,缪瑞林担任宿迁市长,2011年4月,改任宿迁市委书记。
他出生于1964年11月,是具有博士学位的“60后”,当时是江苏13个地级市市委书记中最年轻的一位。
对于前任领导们备受争议的改革措施,缪瑞林没有推倒重来,而是坚持完善和深化。
改革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缪瑞林亲眼所见推进改革的艰难,也目睹了改革带给宿迁的明显变化。
他说,“改革也好,发展也好,一切以群众认可为标准”。
他深知:宿迁市政府囊中羞涩,财力拮据,没有能力办社会事业,不管外面有多少争议,宿迁内部不能有争议,外面的讨论对完善改革的思路和方案、提升改革创新的水平是有益的。
就任书记时,缪瑞林提出“把握好‘转、新、干’三个字,确保在2015年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所谓“转”,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当前的战略任务,做到以快增促快转;“新”字引领,敢于创新、勇于创新,在新发展中抢占先机;“干”字为本,必须苦干、实干、拼命干,在克服困难中赢得主动,在解决矛盾中实现提升。
他在离开宿迁赴任江苏省副省长任前,深情地说:“9年来,我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民生作为第一追求,把改革作为第一动力……特别是担任市长、市委书记以来,始终与同志们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用力使劲,一起废寝忘食、苦干实干。
从‘一三六七’思路的确立、民生生态理念的提出,到六大战略、七化进程的深入实施、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内涵的丰富拓展;从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到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走在江苏全省前列、全面小康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突破……”蓝绍敏王天琦:再接改革“接力棒”蓝绍敏2011年5月调任宿迁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去年1月被选举为市长。
今年2月,蓝绍敏升任宿迁市委书记,同时,江苏省另一位改革风云人物王天琦则调任宿迁担任市长。
作为全国“县权改革”的三个试点之一,曾经作为县委书记的王天琦已是家喻户晓。
从徐守盛到仇和,再到张新实、缪瑞林,宿迁市前四任主政者,都以锐意进取之风,成为改革明星。
如今,新任市委书记蓝绍敏、市长王天琦接过了改革的大旗。
接力棒递交到了蓝绍敏的手中时,他说:“改革是宿迁的特色,知道宿迁就知道宿迁的改革。
我们会坚持改革的旗帜永不倒,改革红利最大化。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蓝绍敏面对记者采访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把改革作为解放思想的武器、开拓进取的动力、突破瓶颈的法宝,努力在各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进行深入大胆地探索和突破,着力在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课题上下功夫、求突破。
通过改革,真正做到有多少发展需求就有多少创新举措,有多少矛盾困难就有多少创新办法,有多少瓶颈制约就有多少创新突破。
”王天琦在“宿迁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就职讲话时说:“我将尽快熟悉市情,进入角色……始终做到四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加快发展;二是坚定不移改善民生;三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四是坚定不移保持廉洁”。
关于今后的改革,宿迁市委领导群体主要关注三个方面,一个是立足城乡统筹、注重顶层设计,一个是立足破解难题、注重优势再造,一个是立足民生幸福、注重机制创新。
记者感言:改革,既是宿迁实现跨越发展的灵魂,也是宿迁永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支持改革的徐守盛,富有争议的仇和,锐意进取的张新实、缪瑞林,以及勇接改革接力棒的蓝绍敏、王天琦,一代代宿迁领导人的团结奋进、坚毅传承精神,是宿迁改革成功的保证。
宿迁,这个沿海发达地区的不发达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当中的不发达市份,缘于改革创新、跨越发展之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声誉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