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

合集下载

桃江园区发展情况汇报

桃江园区发展情况汇报

桃江园区发展情况汇报桃江园区位于我市东部,是我市重点打造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之一。

近年来,桃江园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园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绩斐然。

下面,我将对桃江园区的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园区内道路宽敞畅通,绿化带和景观工程完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设施齐全,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园区加大了环保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绿色环保生产,有效改善了园区环境质量。

其次,园区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园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积极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集群。

园区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再次,园区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园区管理委员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多次组织园区企业代表赴国内外进行招商推介活动,取得了一批重大合作项目。

同时,园区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效率,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园区。

最后,园区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园区管理委员会注重企业员工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园区还积极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园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总的来看,桃江园区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下一步,园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创新力度,加强产业升级,提高园区整体竞争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园区将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营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相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桃江园区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市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我市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我市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项目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工程项目纷纷开工建设,为城
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下面我将就我市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城市道路扩建工程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并且已经开始了实施阶段。

此外,市政交通设施的改造和提升工程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其次,我市新能源项目建设成果斐然。

在新能源领域,我市已经完成了多个风
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为城市的清洁能源供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建设也在全市范围内加速推进,为环保出行提供了更多选择。

再次,我市城市环境整治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在城市环境整治方面,我市大力
推进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建设了多个现代化的垃圾处理中心,有效改善了城市环境卫生状况。

同时,城市绿化工程也在有序进行中,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最后,我市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蓬勃发展。

在文化旅游领域,我市加大了对历史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力度,同时积极推进了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

各类文化活动和旅游节庆也得到了有效的组织和推广,为城市的文化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看,我市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展顺利,为
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项目建设,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讲义)社会主义发展热潮综述

(讲义)社会主义发展热潮综述

社会主义发展热潮综述(讲座稿)思政部刘贤礼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一度陷入低谷,但社会主义思潮却一直比较活跃。

尤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一思潮再度高涨。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成果辉煌,令社会主义魅力大增,“中国模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一、金融危机后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吸引力剧增国际金融危机后,社会主义以其独特的魅力再次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西方发达国家,向往社会主义、相信“社会主义比以往任何时期都代表着对资本主义必要而可能的代替”的人越来越多了。

原苏联东欧国家的人们越来越怀念社会主义时期的种种美好,亚洲、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社会主义思潮重新活跃起来。

这些事实充分表明,社会主义在世界的吸引力剧增。

(一)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信任度增强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向往社会主义、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越来越多了。

例如,在一度视“社会主义为例外”的美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可信度开始明显增强。

有两个有力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一个事实是,金融危机后的拉斯马森民意调查显示,20%的受访者更偏爱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两种选择各占一半,这跟以往的调查结果相比有了巨大的变化。

第二个事实是,“社会主义”这个词在美国不再像过去一样令人恐惧,美国国内“自由放任经济学”的拥趸们用社会主义作为恐吓战术的效果也不复当年了。

2009年以后,“社会主义”这个词事实上已经成为日常话题。

根据监督美国媒体组织的统计,仅仅在2009年6月18日的前一周,电视新闻中就提到143次“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等词语——这还不包括“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等。

在欧洲(包括西欧发达国家),即使在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也保留了很强的影响力。

国际金融危机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更以其强有力的姿态迎来了再度复兴。

在德国,“社会主义”复兴的东风刮得最为强劲。

年终总结农村建设成就斐然

年终总结农村建设成就斐然

年终总结农村建设成就斐然年底到了,回首过去一年,农村建设取得了斐然成就。

本文将从十个方面展开回答写作,为大家总结一下这一年来农村建设的亮点和进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今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道路、桥梁等交通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村道路得到了铺设,很多农村孩子不再需要步行数公里上学。

同时,许多老旧的桥梁被重新修复,确保了农民能够方便地出行、运输农产品。

二、农田水利工程方面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

今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大量的灌溉工程改造和农田排涝项目的实施,为农民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水源和排水系统,有效提高了农田灌溉效率。

三、乡村环境整治方面乡村环境整治是提高农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

今年,乡村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加强,许多农村的垃圾处理设施得到了改善,污水处理站的建设也得到了推进。

这些举措为农村创造了更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幸福感。

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农村教育是决定农村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年,农村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进展。

大量的农村学校得到了改造和扩建,教育资源的配置不断优化。

同时,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也得到了重视,更多优秀的教师来到农村为农民子弟提供优质的教育。

五、农村医疗卫生改革方面农村医疗卫生改革一直是一个难题,但今年取得了一些突破。

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不断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得到了增强,医疗设备的更新也有了明显提升。

这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有效改善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

六、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农村文化建设是传承传统精神的重要途径。

今年,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更多关注和投入。

许多乡村文化活动得到了举办,农民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机会更多了。

此外,图书馆、文化礼堂等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得到了加强。

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今年,政府积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

许多农民通过种植优质农产品增加了收入,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

新常态新战略新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新常态新战略新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

新常态新战略新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5-10-13 08:51新常态新战略新发展[1]——“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十二五”时期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鲜明里程碑意义的五年。

这五年,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呈现低增长、不平衡、多风险的特征,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剧,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内看,“三期叠加”的阵痛持续加深,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改革转型任务繁重。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政策、思路、方式;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着力开拓发展新空间、激发新动力,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进入“十二五”时期,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条件与市场环境发生明显改变,潜在生产率趋于下行,与此同时,“三期叠加”的影响不断深化,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面对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把握规律,积极作为,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助力,向民生改善要潜力,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控风险,确保了经济增长换挡不失势。

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

2011-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分年度看,2011年比上年增长9.5%,2012、2013年均增长7.7%,2014年增长7.3%,2015年上半年增长7.0%。

“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年均增长近8%,不仅高于同期世界2.5%左右的年均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名列前茅。

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非凡成就

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非凡成就

随着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国家在经济、科技、环保、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对这些成就进行详细的介绍与分析。

一、经济建设1.2013年,我国成功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一大服务贸易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超过4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

2.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7,已经超过8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

3.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成绩斐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科技创新1.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航天、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2.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3.我国的科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科研团队和科技企业不断涌现,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环境保护1.我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气、水质、土壤等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2.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大规模节能减排工作,实现了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和修复。

3.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推动绿色能源的建设和利用,大力扶持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四、教育事业1.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建立了全面的教育体系,教育公平和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2.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大力提升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好的教育条件。

3.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影响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来看,从经济建设到科技创新,从环境保护到教育事业,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为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担当更大责任、作出更大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国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里砦镇十一五总结

里砦镇十一五总结

强力促转型齐心谋跨越切实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步伐里砦镇党委书记史鹏里砦镇政府镇长贾永伟一、概况里砦镇位于翼城县西北边境,距县城7 公里,境域东与王庄乡、唐兴镇相接,南与南唐乡相连,西与曲沃县交界,北与襄汾县、浮山县相望。

总面积96 平方公里,下辖18 个行政村,6800户,29024口人。

工矿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交通、市场、资金、管理等条件十分优越,可进入性和便利性日益增强,具有较大的发展地域优势。

多年来,国家政策倾斜,通过流域治理、引水解困、水土保持、等多项工程的措施,使里砦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为里砦镇人民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十一五”时期的这五年,是里砦镇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面对“9〃8”溃坝事故的“毁灭性”打击,全镇上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县的总体要求,迎难而上变思路、砥砺奋进求突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保持了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特别是2010年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实际、审时度势,提出了“狠抓林果畜,强力促转型,推进小城镇,实现大跨越”的经济发展思路,使全镇经济又迈上了发展的新台阶。

截止2010年末,全镇工业总产值完成18795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5841万元,营业收入达到18191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40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11元。

经济林建设全县领先。

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始终把经济林建设作为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采取抓园区上档升级,抓辐射星火燎原的方式,在镇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大力发展经济林,扎实推进“一带两区三大片”建设。

即:以老官庄,东、西午寄、北石、西沟等五村为重点的沿线经济林带;以神沟、塔儿山两山治理区和北续开发区;以里砦、感军、张桥为主的里砦片;以开化、北续为主的上韩片;以唐城、天马为主的东汉片。

事业单位年终工作总结:成绩斐然,攻坚克难

事业单位年终工作总结:成绩斐然,攻坚克难

事业单位年终工作总结:成绩斐然,攻坚克难2020年,是充满变数和挑战的一年,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更是如此。

在全国各地严厉的疫情防控下,事业单位面临了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

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本单位在完成年度各项任务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优异成绩,下面将就本单位2020年度年终工作进行总结。

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本单位在2020年度中,全面落实了全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各项工作进展稳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疫情防控期间,本单位积推进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了稳定就业的作用,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单位加强了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了生产制造工艺,其中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实现了精准化制造,提高了生产效率。

采取多项措施降本增效,优化高耗能产业结构,推广高效、节能、环保技术,转非优质调结构,使企业变得更加优化和高效,大大降低了能耗、排放,为企业成本降低作出重要贡献。

二、攻坚克难,取得关键突破在2020年度工作中,本单位面对的困难、挑战和风险比去年更加艰巨和丰富,必须在充分发挥已有资源和优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和市场空间。

本单位充分发挥内部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解决形势严峻时积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同时整合内部资源,多点开花,在扩大外部市场上取得了关键突破。

加强优质服务和品牌建设和管理,提出设备质量保证和维修准则、加强标准意识和质量文化建设,赢得了更加良好的市场声誉,同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员工素质提升有明显进展2020年度,本单位主要从招收人才和员工培训两个方面出发,着力加强员工素质提升。

本单位在招收人才方面采取了多措并举的方式,例如设立学科研究基地和鼓励员工创新赛项,不断推进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使本单位各项工作得到了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同时,在员工培训方面,本单位也开设了多门职业技能类和管理类课程,从而满足员工在技术和其他方面的需求。

在提高员工素质的基础上,本单位获得了一支素质高、技能强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员工队伍,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以地生财,以财养地” ——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投融资 …

“以地生财,以财养地” ——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投融资 …
,中国经济保持了三十余年的高速增长,成为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在创造这一 奇迹的过程中,作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载体和支撑体系,城市基础设施条件也在庞大的投资下 得到巨大改善。1979-2007 年,全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累计达到 29.8 万亿元,年均增 长 19.9%。尤其是 2003-2007 年的 5 年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达到 18.3 万亿元,是 1978-2002 年间投资总额的 1.6 倍①。 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有力支撑了直接生产性投资和经济增长 (张 军等,2007) 。例如,范九利和白暴力(2004)应用生产函数法估算得出人均 GDP 产出对基础设施 投资的弹性为 0.187;姜轶嵩和朱喜(2004)用永续盘存法估算出 1985-2002 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对产 出的边际贡献率为 0.13,即在其他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基础设施投入增加 l%,总产出水平将增 加 0.13%;张学良和孙海鸣(2008)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为 0.0912。与此同 时,城市基础设施条件的持续改善也成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直接原因。2003 至 2011 年 间,中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从 7.17 平方米增加到 10.83 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从 29.18 平方米增加 到 44.76 平方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更是从 449 公里猛增至 1672 公里,在 8 年时间里增长 了近 3 倍②。 在惊叹中国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之余,一个重要问题是,是什么样的机制确保大多数中国城 市有能力在如此长的时间内持续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投入,以及这一机制在未来是否 具有可持续性。特别是迄今为止地方政府仍是绝大多数中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直接或间接控 制者,但在现行分税制条件和物业税缺位的情况下,以预算内财政收入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并无法为 地方政府提供充足和持续的资金来源,这就意味着必然存在其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 投融资模式。

工业园区发展情况汇报

工业园区发展情况汇报

工业园区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国工业园区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

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首先,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加大投入,园区内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园区还加大了环保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了园区生产环境的持续改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次,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园区管理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了园区内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环保产业等新兴产业逐渐壮大,为园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传统产业也在转型升级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此外,工业园区不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园区企业不断吸纳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了园区产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园区成功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的入驻,为园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园区管理部门还加强了对入驻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提升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壮大动力。

总的来看,工业园区发展情况良好,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园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园区发展迈上新台阶。

希望政府能够继续出台更多有利于园区发展的政策,为园区经济的腾飞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谷城汽车小镇建设情况汇报

谷城汽车小镇建设情况汇报

谷城汽车小镇建设情况汇报
谷城汽车小镇位于湖北省随州市,是一个以汽车产业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自从2018年启动建设以来,经过两年的努力,小镇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

首先,小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加强。

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为小镇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小镇还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厂房和办公楼,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条件。

其次,小镇的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小镇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吸引了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汽车制造企业入驻。

目前,小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涵盖了汽车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

同时,小镇还积极引进了一些汽车文化创意企业,丰富了小镇的产业结构,为小镇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小镇的生活配套设施也得到了大力提升。

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小镇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前来投资兴业。

小镇的居民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最后,小镇的宣传推广工作也取得了积极成效。

通过举办汽车文化节、汽车展览会等活动,小镇成功地打响了品牌,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和考察。

同时,小镇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了小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的来说,谷城汽车小镇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强规划,推动小镇建设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打造汽车产业的高地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础优先 产业并肩 硕果连连——江西省抚州市整村推进扶贫纪实

基础优先 产业并肩 硕果连连——江西省抚州市整村推进扶贫纪实

洋 ,置身其 中,我们 的内心感受到了水 晶般 的晶莹剔透与清
新 愉悦 — — 这 不 光 源 于 周遭 视 觉 效 果 上 的如 茵 青 翠 , 多 的 更 来 源 于 以绿 之 海 洋 为 产 业 载体 , 给整 个 抚 州 的整 村 推 进 工 作
带来 的成绩斐然 、 为壮观与亮点纷呈 。 蔚
金 总额 达 76. 7 58万 元 , 占 “ 五 ” “ 一 五 ” 总 投 入 的 十 、 十 7 . % 。新 增 及 扩建 公 路 2 5 1 公 里 ; 增 教 育 、 生 用 房 92 6.3 新 卫 面 积 6 8 3 方米 ; 修 改 造 水 陂 34 4米 , 修 排 灌 站 3 94 平 新 21 新 7
推进工作 的详细情况 ; 我们还在夏主任和于科长的一并陪同
下 , 往 了该 市 的 烟 叶之 乡 乐 安 与 白莲 之 乡 广 昌 进 行 了 实 地 前 采访。
L OQU I S E一 A JAN H 3
黼 9 7 老 区建 设 7
L AO QU AN HE M S
作为 “ 两翼 ”中另 一 翼 的劳 动 力 转 移培 训 , 即 “ 露 计 也 雨 划 ”的 实 施 ,是该 市 提 高 群 众 素质 、增 加 群 众 收入 的重 要 手 段 。该 市 依 照 “ 高 劳动 者 素 质 , 造 就业 机 会 , 定 增 加 收 提 创 稳 入” 的要 求 和 20 - 2 1 劳 动力 转 移 培 训 的规 划 , 0 5 0 0年 狠抓 落 实 , 新 认 定 了 1 家 市 级 贫 困 劳动 力 的转 移 培 训 基 地 , 实 重 6 并 行 挂 牌 管 理 。此 外 , 市 一 并 加大 了对 劳 动力 转 移 培 训工 作 该 的宣 传 力 度 与管 理 力度 , 一 步扩 大 了劳 动力 转 移 培 训工 作 进 的影 响 , 使该 项 工 作 更 为规 范 有 序地 进 行 。 并 正 是在 上 级 有关 部 门的 正确 领 导 与 大力 支 持 下 , 抚 州 在 市 扶 贫 干部 队 伍对 于整 村 推 进 “ 一体 两 翼 ”工 作 的科 学 部 署 与 积 极 开 展 下 ,该 市 的扶 贫 开 发 工 作 取 得 了 骄 人 业 绩 — — 20 0 8年经 省 扶 贫 办 、 政 厅 、 计 厅 三 家联 合 评 定 , 州 市扶 财 审 抚 贫 办被 评 为 全省 财 政 扶 贫资 金 绩 效 考评 A级 先 进 单 位 , 且名 列第 一 ;同时 该 市扶 贫 办 还 被 光荣 授 予 “ 市 民生 工 程 综合 全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新世纪实现新跨越 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 新世纪实现新跨越 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新世纪实现新跨越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十年,是积极应对国际形势深刻调整,国内发展日新月异的十年,是战胜各种风险、困难和挑战,经济总量实现历史跨越的十年。

十年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一、国民经济连上新台阶,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十六大以来的十年,国际环境波诡云谲,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国内非典、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挑战接连不断,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宏观调控的艰巨性空前加剧。

面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砥励奋进,坚持科学发展,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2003-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0.7%,其中有六年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9年依然实现了9.2%的增速。

这一时期的年均增速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9%的年均增速,而且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9%的年均增速。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

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2年增长1.5倍。

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

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甚至面临衰退时,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并率先回升,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某县乡村基础设施及农产品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某县乡村基础设施及农产品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某县乡村基础设施及农产品基地建设情况汇报一年来,我县积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现将一年来我县乡村基础设施及农产品基地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乡村基础实施建设情况1、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规范支农资金管理为拓宽支农资金筹集力度,进一步提高涉农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实现“集中整合出成效,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目的,我县及时出台了《xx县涉农项目管理暂行办法》、《xx县现代农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保了涉农项目能顺利实施、涉农资金能物尽其用。

2、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基础建设成效显著。

XX年,我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累计投入交通、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沼气等建设资金 1.07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不断改善。

交通建设方面投入资金6472万元,完成通乡公路36公里、通畅公路15.6公里、通达公路16.5 公里,建设农村客运站4个,农村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水利、通汛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1850万元,治理病险水库8座,修复水毁工程78处,新、改建渠道115公里;农村通讯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80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乡镇移动、联通网络基站建设,实现了全县公路通讯信号无缝覆盖和95%以上的行政村信号覆盖。

农业综合开发方面,投入资金2443万元,完成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1个、土地治理项目1个,改造中低产田7000余亩,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提高稳产高产农田比重,大力实施“沃土工程”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抓好绿肥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

继续实行农村清洁工程,大力开展“三清五改”,清垃圾358吨、清污泥450方、清路障20处;改水6处、改厕905户、改厨940户、改栏940户;新建垃圾池27个,实施乡镇“五小工程”8处。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施清洁生产,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依法取缔竹木加工企业32家、小造纸、小化工等“十五小”企业13家,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

数字新城建设情况汇报

数字新城建设情况汇报

数字新城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市数字新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

数字新城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和吸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数字新城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数字新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加大了对数字新城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全面推进了宽带网络、5G网络、智能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数字新城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的宽带网络,5G网络覆盖率也达到了90%,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数字化水平。

其次,数字新城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我们着力引进和培育了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积极推动数字新城的产业集聚发展。

目前,数字新城已经形成了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主导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成为了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再者,数字新城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丰硕。

我们大力推进数字新城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建设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慧能源等系统,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目前,数字新城已经实现了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为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最后,数字新城建设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我们不断加强与各界的合作,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数字新城建设格局。

数字新城建设成果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为城市的数字化转型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综上所述,我市数字新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字新城建设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强规划,推动数字新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数字新城能够成为我们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乡村经营发展情况汇报

乡村经营发展情况汇报

乡村经营发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乡村经营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

首先,农村产业结构不
断优化升级,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道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健全,为乡村经营提供了有力支撑。

再者,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大量优秀人才回乡创业,为乡村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此外,乡村经营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产
品滞销问题仍然突出。

二是乡村环境污染问题依然存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等问题亟待解决。

三是乡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村经营发展,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是加大农产品加工
业扶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二是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三是加强乡村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为乡村经营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支持。

总的来看,乡村经营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
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乡村经营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希望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够给予更多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乡村经营发展迈上新台阶。

乡镇城建年度工作总结

乡镇城建年度工作总结

乡镇城建年度工作总结在过去的一年里,乡镇城建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取得了显著成绩。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本年度,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新建和改造了多条乡村道路,不仅提高了交通通行能力,也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同时,对乡镇的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升级,确保了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

此外,还积极推进了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乡镇环境卫生状况。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乡镇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按照规划引领、产城融合、绿色发展的原则,有序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方面,加强了对乡镇规划的管理和实施,严格控制土地利用,保障了城乡建设的有序进行。

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了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深度融合,加快了乡镇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同时,还注重生态环保,加强了绿化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城镇环境。

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是乡镇城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我们积极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

新建和改扩建了多所学校和卫生院,改善了教育卫生条件。

同时,还加强了文化设施建设,丰富了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些举措的实施,有效地提升了乡镇的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了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四、城乡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加强城乡管理是提升乡镇形象的重要手段。

我们不断完善城乡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市场秩序、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方面的管理。

通过实施综合执法、网格化管理等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城乡秩序和环境卫生。

同时,还加强了城乡规划的监管和实施,确保了城乡建设的规范有序。

这些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乡镇的管理水平,树立了良好的城乡形象。

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全市工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斐然。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为促进工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得到了全面提升。

通过对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布局等因素,使得工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其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市政府加大了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了园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提高了工业园区的整体运行效率和生产效率。

再次,工业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政府引导各类企业进驻工业园区,重点发展了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推动了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高了园区的产值和经济效益。

此外,工业园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政府加大了对工业园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进驻园区,为园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最后,工业园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政府加强了对工业园区的管理和服务,建立了健全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机制,提高了工业园区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园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服务。

总的来看,我市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业园区建设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强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事业单位工作总结:成绩斐然

2023年事业单位工作总结:成绩斐然

2023年事业单位工作总结:成绩斐然。

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2023年,科技创新已成为事业单位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的单位一直致力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今年,我们大力拓展科技平台,不仅与企业联合研发,更积极地参与国家科技创新计划,多项科技项目已获国家级奖项。

另外,我们还推进了“智慧+”服务,通过等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实现了更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在公共服务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23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年,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推动“三农”发展。

我们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打造更多优秀乡村旅游区,为老区苏区等地注入新的活力。

在公共服务方面,事业单位推进残疾人教育、特殊儿童教育等社会工作人员的关爱和帮扶,更多的农村贫困家庭受益于社会救助项目,这些举措带来的帮助和改变深入人心,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正面反映和社会评价。

再者,我们在文化事业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2023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我单位积极践行文化服务与发展理念,加速文化事业的推进。

我们培育了更多文化人才,大力推动古镇保护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增加了建筑文化、非物质文化等民间文化的传承,进一步推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我们成功地打造出走进香港特别行政区、走进广东奇迹、走进澳门,以及中华文化节等品牌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绵延不绝。

同时,我们在大规模活动举办方面也有了极大的成就。

2023年,我们在全国性大型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方面表现突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先后成功举办了世界花卉展览会、国际园林博览会等大型活动,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组织保障和经济收益方面都表现出了新高度。

这既是对我国对旅游业和底层服务业培养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事业单位在各个领域的实力和专业能力的验证。

此外,我们单位在社会治安维护和应急管理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23年,我国进一步推行“平安中国”战略,事业单位是维护社会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提高。

农业、能源、原材料供给能力迈上新台阶,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形成了纵横交错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水利环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显著加强,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退耕还林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完成或向前推进。

一、改革开放以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发展轨迹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快速增长。

1979-2007年,全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累计达到297985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38.4%,年均增长19.9%,比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幅高4.2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1978-1989年:起步阶段,集中力量加大重点行业投入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社会百废待兴,全社会投资规模较小,虽大部分投资都用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

为改变这一状况,1979-1989年的11年间,国家利用有限资金加大了对重点行业的投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5479亿元,年均增长10.7%。

为填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缺口,重点缓解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等瓶颈制约,国家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能源、交通等国家重点项目。

1982-1989年,国家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19个,累计完成投资2486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29%。

其中能源、基础原材料工业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项目261个,计划总投资2927亿元,占全部重点建设项目的94.2%。

这一时期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中第一产业的比重较高。

1978-1989年,农林牧渔业累计完成投资509亿元,占全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8.9%,这一比重比2007年高出6.1个百分点。

这一时期也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投资快速发展阶段。

1979至1989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39亿元,年均增长25.8%,比同期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增幅高15.1个百分点。

这一时期建成了“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一大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大型水利工程;建成了葛洲坝水电站、平朔露天煤矿等153个重点能源项目;建成了冀东水泥厂等88个重点原材料项目;建成了大秦电气化铁路一期工程、秦皇岛煤码头三期工程、北京-武汉-广州同轴电缆载波工程等125个重点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项目。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长度为18.5公里的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985年上海宝山钢铁总厂一期工程投产;1984年吉林白山水电站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新增发电机组90万千瓦;1984年河北冀东水泥厂建成投产,新增水泥生产能力155万吨/年;1981年襄樊至重庆的襄渝线建成投入使用,新增营业里程895公里。

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缓解了能源、原材料、交通、通讯等行业供应紧张状况,改善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偏重工业、轻轻工业和社会基础产业的投资结构,为下一步国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1990-2002年:迅猛发展阶段,国债投资极大促进了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邮电通信、原材料等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迅速增长。

1990-2002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0249亿元,年均增长26%,比1979至1989年年均增幅高15.3个百分点,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年均增幅高4.5个百分点。

这一时期,国债资金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作用非常突出。

1998年起,在不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国家为启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1998-2002年5年内共发行66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农业、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改造、中央储备粮库等基础设施项目,另外有部分技改贴息资金用于一些基础产业的技术改造项目。

这些资金的投入,带动了大量社会资本的进入,使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从而进一步带动全社会投资和整个经济的稳定增长。

1998-2002年5年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73380亿元,年均增长13.1%,比同期全社会投资年均增幅高2.2个百分点,有力地带动了全社会投资的增长,也使国民经济平稳度过困难时期。

1990年至2002年,是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一大批重大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并开始发挥效益。

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黑龙江和内蒙古100亿斤商品粮基地等项目使我国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水平得到改善;神府东胜矿区、新疆塔里木油田、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二滩水电站等工程缓解了能源紧张状况;京九铁路、北京西客站、上海浦东和广州白云新机场、上海地铁二号线等项目投产,沈大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建设进入如火如荼阶段,现代化交通网络开始形成;水利方面进行了长江、黄河等主要干流、湖泊的防洪堤建设,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开始启动。

(三)2003-2007年:稳固发展阶段,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工业投资增长加快,国家资金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资金来源渠道呈现多样化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加大政府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鼓励外资和民营资本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使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水平又有了大幅提高,人民生活环境和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2003年到2007年的5年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182703亿元,是1978年到2002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基本建设投资的1.6倍。

5年年均增长24.9%,比同期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9.2个百分点。

2007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施工投资项目143971个,比2002年增加45973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71450亿元,比2002年增长1.6倍。

这一时期的投资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能源和基础原材料投资快速增长。

2003年到2007年5年间能源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8.7%,其中煤炭采选业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年均增长分别高达47.2%和45%;基础原材料工业年均增速达44.9%。

2003-2007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完成投资单位:亿元二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注重加强对中西部的扶持,中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

2003至2007年,中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施工项目401960个,占全国的65.7%,比2002年提高5.4个百分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94916亿元,年均增长达28.5%,比全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年均增长水平快3.6个百分点。

从投资资金来源看,中西部地区5年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为8876亿元,占全国的61.7%,比1995年和2002年分别提高0.6个和5.6个百分点。

国家资金的注入,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的矛盾,带动了其他资金对中西部地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中西部地区建成了一大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如三峡工程、青藏铁路,渝怀线铁路,甘肃宝天高速公路,陕西黄延高速公路,贵州黔西电厂,陕西宝鸡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内蒙古锡盟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等。

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极大地改善了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面貌,为提高中西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渠道开始多样化。

改革开放初期,用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的资金中,基本上都是国家资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资和民间资本在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上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较好地解决了国家资金不足的问题。

1978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是国家财政资金,而在2007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占8.4%、国内贷款占23%,利用外资占1.8%,自筹资金占59.9%。

投资主体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占62.3%,外资占4.8%,私营个体占5.8%。

虽然国有投资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仍占绝对控股地位,但投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已逐步多样化。

四是先后建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

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包括石油、钢铁、电力、铁路、地铁、港口、机场等多个行业建设工程,如西气东输管道基建项目,西电东送工程,大庆油田开发产能建设工程,中海油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投资项目,浙江镇海800万吨/年炼油扩建工程,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工程,广东江门、浙江乌沙山和北仑、江苏太仓、福建后石、山西阳城等电力项目,青藏线、宁西线、渝怀线、株六复线、浙赣线、朔黄线、内昆线等铁路项目,福建三福高速公路项目,广州地铁二号线工程,天津港扩建工程,洋山深水港集装箱项目一期工程,广州白云机场迁建工程等。

2008年底前三峡工程全部机组也将交付使用。

二、改革开放以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30年的大规模投资建设,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生产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曾经是国民经济“瓶颈”的基础产业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城乡面貌极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经济运行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发展潜力不断增强。

(一)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要用不足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1/5的人口。

为保证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国家不断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1979年至2007年,农林牧渔水利业累计完成投资16202亿元,年平均增长13.2%。

这些投资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和防护林工程建设。

通过30年大规模的建设,我国农林牧渔水利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增强了防洪、防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007年,我国共有水库85412座,水库总库容6345亿立方米,分别比1990年增加2025座和1685亿立方米;堤防长度增加6.4万公里,堤坊保护面积增加1352万公顷;建设灌区506处,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新增711万公顷。

2007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50160万吨,比1978年增产64.6%;棉花762万吨,是1978年的3.5倍;油料2569万吨,是1978年的4.9倍;糖料12188万吨,是1978年的5.1倍。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建设稳步推进,规划调水总规模448亿立方米,建成后将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共同构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全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