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毛振华

合集下载

促改革谋转型共度时艰

促改革谋转型共度时艰

促改革谋转型共度时艰毛振华【期刊名称】《小康·财智》【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1页(P18-18)【作者】毛振华【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现在这个时期,我们叫作共度时艰。

最重要的困难和压力还是来自实体经济。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降杠杆,只有杠杆降下去,才能真正改革整个中国企业的负债水平和负债规模。

当前,我们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时期?应该以什么心态来看当前的形势?在我看来,其实应该是共度时艰的时期。

我们讲新常态,新常态是什么?是中国经济调整,是全球经济危机,是应对全球危机时我们采取的一系列补救措施又造成的新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近两年金融稳定也被放入了整个宏观调控政策目标里面。

但是问题是,金融稳定的风险是从哪里来的?我认为,主要是我们自己的问题。

一般意义上讲,金融危机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实体经济本身出了问题,从而导致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出现问题;二是金融系统波动,可能是金融产品本身出现问题,也可能是出现流动性问题,还可能是出现了中长期的巨大的不良资产问题,但这些问题皆属于金融市场的问题;三是金融体系从业者的贪婪;四是来自金融政策本身。

从中国来看,我认为,金融稳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2008年以后的金融政策,通俗讲就是“放水”。

巨量的货币,通过债务工具主要流向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然后又在一定程度上传导给了民营企业和个人。

理清金融风险的来源非常重要,这也是我称现在这个时期为共度时艰时期的原因。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最重要的困难和压力还是来自实体经济。

其中企业的高负债是个大问题,企业债务负担重,利息支出大,市场又不好,实体企业可谓困难重重。

此外,我们讲困难,我们的政府也是非常困难。

政府最大的困难在于,不管是放总量还是调结构,政府工具箱中能拿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并且也越来越不像之前那么有效了。

最典型的便是我们的资本市场,我们的救市措施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达到预想目标。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提出了供给侧改革,但是在目前供给侧改革给大家留下的思考还不充分的时候,我认为,我们更主要的思考是,从长期来看,我们的改革到底应该怎么做?短期应对怎么与它保持契合度,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中长期改革的方向。

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金融去杠杆的意义及其影响

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金融去杠杆的意义及其影响

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金融去杠杆的意义及其影响金融去杠杆一直以来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金融风险加剧为背景,本文将探讨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金融去杠杆的意义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去杠杆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金融体系的债务水平不断攀升,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

金融去杠杆的意义在于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降低金融风险去杠杆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减少金融体系中的非理性杠杆。

通过清理和压缩不良资产,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避免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2. 提高金融系统稳定性去杠杆过程中,清理不良资产、降低杠杆比例等措施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

减少杠杆比例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减少不良资产可以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韧性。

二、去杠杆对经济的影响金融去杠杆对经济具有深远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一定的挑战。

1.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去杠杆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在金融去杠杆过程中,金融资源将更加合理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从而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韧性。

2. 压缩资金泡沫金融去杠杆可以有效压缩资金泡沫,避免金融风险进一步积累。

过高的杠杆比例往往伴随着资金泡沫,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稳定金融系统。

3. 对经济增长带来一定挑战去杠杆对经济增长可能带来一定的挑战。

过快的去杠杆可能导致经济增速下降,影响就业和收入水平。

因此,在去杠杆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平衡点,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确保金融风险的控制。

三、去杠杆的具体措施为了有效推进经济金融去杠杆,需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1. 强化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同时,优化金融法律法规,增强金融监管的威慑力,减少金融乱象发生。

2. 加强企业自身治理企业要加强自身治理,降低企业债务风险。

加强内部控制,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效益,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杠杆比例。

金融去杠杆与风险防范

金融去杠杆与风险防范

金融去杠杆与风险防范近年来,金融去杠杆成为全球各国金融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中国,去杠杆也成为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去杠杆是指降低债务规模,缩小杠杆比例来减少金融风险。

而风险防范,则是指预防风险,加强监管,从源头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金融去杠杆与风险防范是紧密相关的,二者相互配合,可以有效降低金融风险,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去杠杆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减少信用供给来实现的。

在金融市场传统上,信用和杠杆比例是维持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

但是,过度的信用扩张和高杠杆比例会带来相应的风险。

因此,通过降低信用规模和杠杆比例,可以有效控制金融风险。

具体而言,去杠杆包括降低非金融企业的债务率、降低金融机构的杠杆比例、降低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等。

在去杠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平衡保持经济增长和金融风险的防范。

在债务降低的同时,还需要加强风险防范。

风险防范是指从源头上控制金融风险,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这包括加强监管、完善法规、提高市场风险识别机制等。

加强监管是风险防范的重要手段。

监管部门应该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减少监管漏洞。

同时,应该建立健全与市场化制度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系统,提高市场风险识别和表征能力。

另一方面,还需要完善法律体系来遏制各种违反市场规则的行为,包括欺诈、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价格等。

这些法规应该具有可执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对违法行为起到威慑作用。

除了加强监管和完善法律体系,还需要加大对金融市场的监控能力。

应该通过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研究和监测,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防止信用风险的传染性扩散。

同时,建立健全市场化的风险评估和救助机制,有利于市场风险的自我排查和自我补救。

最后,相应的风险防范和监管的措施需要与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相适应,这样才能避免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和影响。

总之,金融去杠杆和风险防范是紧密相关的。

通过合理降低信用规模、杠杆比例和加强监管、预防风险等措施,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稳增长与防风险: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稳增长与防风险: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可总结为“稳增长、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

基于引入债务因素的RCK 模型,从理论层面推导负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负债扩张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资产回报率显著高于潜在经济增速,为宏观操作双底线思维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TVP-SV-VAR 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稳增长政策与去杠杆政策对长期经济增长是有益的。

2018年底宏观经济政策重心再次转向稳增长,但该轮杠杆率上升并未能促进长期经济增速的提高,实证结论与理论推论基本一致。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实施节奏上或存在一定的“错位效应”。

因此,一方面,我国未来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较长时间段内仍然需要坚持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双底线思维;另一方面,应通过积极降低企业成本、加大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促进科创要素发挥作用等措施加快引导资产回报率上行,扩大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操作空间。

关键词:经济增长;债务风险;宏观调控;资产回报率;经济政策重心中图分类号:F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517(2022)06-0003-13DOI :10.16620/ki.jrjy.2022.06.001稳增长与防风险: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重心转换的实践与效果评估毛振华,等(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00)收稿日期:2022-05-24基金项目: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重点课题“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探索”(zcxzdkt003)作者简介:毛振华,男,湖北石首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家,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金融市场等;张林,男,山东聊城人,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科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宏观利率与债券市场;张堃,女,山东胶南人,博士,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地方债与城投行业等;袁海霞,女,河南许昌人,博士,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副院长,财政部政府债务咨询专家,研究方向为地方债与城投行业、宏观经济、债券市场等。

金融维稳:防风险与去杠杆

金融维稳:防风险与去杠杆

金融维稳:防风险与去杠杆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8年第1期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于2017年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

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落实金融监管部门监管职责,并强化监管问责。

同时,习近平要求,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市场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被反复强调。

会议期间人们的发言中,“稳定”、“防风险”、“去杠杆”被反复提及。

券商的研究数据显示,银行表内杠杆,由2013年的14.99倍增长到2016年年底的18.79倍,表外杠杆则由2.01倍增长至4.92倍;券商杠杆,由2014年年底的8.63倍增长至2016年年底的10.72倍;保险杠杆,由2014年年底的7.04倍增长至2017年第一季度的8.18倍。

毫无疑问,加杠杆过度会带来系统性风险。

因此,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

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同时,这种风险被明确说明要“属地处置”,也就是说,在哪儿发生风险,哪儿就要“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

在目前的机构监管模式下,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机构开展跨领域的业务则需同时与三监会沟通,影响效率,危机发生时监管主体不明就会互相推诿。

同时,在防风险、去杠杆的过程中,三监会又出现“监管竞赛”的现象,出现了“处置风险的风险”。

关于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的探讨

关于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的探讨

关于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的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我们分析了去杠杆对金融风险的影响以及实施策略,强调了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并探讨了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以及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所面临的挑战。

在总结了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启示,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为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去杠杆、金融风险、实施策略、风险防范、金融监管、挑战、启示、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体系中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的金融风险事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使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在这种背景下,去杠杆成为了研究和实践的焦点。

去杠杆作为稳定金融市场的有效手段,是指通过减少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杠杆率,降低其债务水平和风险敞口,从而减少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提升其抗风险能力。

去杠杆旨在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市场过度杠杆化带来的潜在危机。

去杠杆也可能对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如何有效实施去杠杆,是当前各国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探讨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分析去杠杆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总结去杠杆的实施策略和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探讨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的关系,以及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所面临的挑战。

通过此研究,希望为未来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提供一定的启示,指明未来研究的方向,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分析去杠杆政策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探讨去杠杆的实施策略以及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通过对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应对金融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债转股:去杠杆、防风险与国企改革的抓手——新一轮债转股与1999年之比较

债转股:去杠杆、防风险与国企改革的抓手——新一轮债转股与1999年之比较

债转股:去杠杆、防风险与国企改革的抓手——新一轮债转
股与1999年之比较
王建新;罗志恒
【期刊名称】《中国总会计师》
【年(卷),期】2017(0)2
【摘要】2016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其附件《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10月26日,
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发改委牵头的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
度;12月19日,发改委印发《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发行指引》,作为降杠杆的配套措施;12月21日,四大国有银行均已公告成立债转股专门资产管理公司.上述各项举措全面标志着继1999年债转股后,新一轮债转股大幕拉开.在宏观调控方
向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和促改革以来,债转股将发挥更大作用.此次债转股与1999
债转股在实施背景、实施方式、资金来源、参与主体、市场化程度、退出方式等方面均有不同.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王建新;罗志恒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债转股:国企改革新举措——浅析债转股的现实意义及面临困境 [J], 原宇
2.论商业银行开展债转股的主要矛盾和信托公司推行债转股试点的比较优势 [J], 王石秋;段军有
3.“债转股”利弊及新一轮债转股取向探讨 [J], 尹燕海
4.基于安徽盛运环保集团债转股实例的新一轮债转股问题研究 [J], 姚宏;郝冬芳
5.政策性债转股与市场化债转股的比较研究 [J], 万怡; 高顺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归本源强主业化解风险重担当——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回归本源强主业化解风险重担当——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回归本源强主业化解风险重担当——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贺志峰【摘要】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作为化解金融风险专业机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和“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基本方针,摒弃规模、速度情结,回归本源,深耕不良资产主业,保持公司稳健运营;充分利用国家赋予资产管理公司相关政策,发挥自身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综合运用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市场化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综合手段,着力解决有重大影响的问题项目和问题机构的债务问题,增强不良债权市场流动性,盘活优化存量资源、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做精专业,不断提升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发挥更大作用,从而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期刊名称】《河北金融》【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7页(P22-28)【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企业并购;资产重组;债转股;资产证券化;金融风险【作者】贺志峰【作者单位】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分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3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是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①(简称资产公司)作为国家化解金融风险的专业机构、金融体系组成的重要力量,也必然要审时度势、主动作为,积极转向高质量发展。

笔者试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以期对公司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一、资产公司转向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一)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的需要我国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经济高杠杆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经济高杠杆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经济高杠杆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作者:姜延亮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8年第07期[摘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方面,它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政治大局出发,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积极落实国家战略,不断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与环境。

[关键词]金融风险;经济杠杆;去杠杆[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8)07-0061-04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是今后三年必须重点打好的三大攻坚战,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则是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方面,它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对此,既要有党和国家的统筹安排和系统控制,也要有各地区各部门的高度共识与协调行动。

各地区各部门必须从政治大局出发,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积极落实国家战略,不断建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国家长治久安、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人民财产安全,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与环境。

一、我国经济杠杆及杠杆结构的变化趋势与特征根据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中国去杠杆进程报告(2017年度)》显示,从1993年至2017年,我国实体经济杠杆率由107.8%上升至242.1%,累计上涨134.3个百分点。

期间,从2008年至2015年这7年时间里上涨最快,增长86.2个百分点。

其中,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增速最高,由95.2%增加到151.2%,几近翻倍。

2016年我国进入“强制”去杠杆阶段,但在2016年实体经济杠杆率仍然上升12.4个百分点。

其原因在于:一是居民杠杆率加速上涨,2016年上升了5.7个百分点,增幅几近翻番;二是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放缓至6.7%,创28个季度新低,使相关政府部门在执行去杠杆任务时有所顾忌,执行力度不够,甚至有放水之嫌。

2017年7月 金融工作三项任务

2017年7月 金融工作三项任务

2017年7月金融工作三项任务2017年7月,我国金融领域将面临三项重要任务,分别是金融风险防控、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

这三项任务的完成将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论述这三项任务及其重要性。

一、金融风险防控金融风险防控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但也伴随着风险日益增加的问题。

特别是一些投机性行为和高杠杆操作,给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风险。

为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其次,加强金融风险评估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隐患。

此外,对于金融乱象和违法行为,要坚决打击,树立风险意识,警惕金融诈骗等非法金融活动。

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有望为我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为促进金融创新,首先需要加强金融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其次,要创造良好的金融创新环境,提供更多的金融创新支持和政策扶持。

此外,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风险管理的问题,避免因创新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秩序和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金融市场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为加强金融监管,需要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监管。

同时,要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升我国金融监管水平。

此外,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也要督促金融机构自身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总结2017年7月,金融工作面临着金融风险防控、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三项重要任务。

这三项任务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和促进金融发展的关键。

我们要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为我国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去杠杆化解债务(3篇)

去杠杆化解债务(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债务风险日益凸显。

去杠杆、化解债务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债务问题的成因,探讨去杠杆化解债务的策略与路径,为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我国债务问题的成因1. 经济增长放缓: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导致债务风险上升。

2.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部分地区出现过度举债现象。

3. 金融体系风险:金融机构过度放贷,不良贷款率上升,金融风险累积。

4. 企业高杠杆:部分企业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导致债务风险上升。

5. 房地产市场风险: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较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债务负担沉重。

二、去杠杆化解债务的策略1. 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降低对债务的依赖。

2.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依赖。

3. 加强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

4. 推动企业降杠杆:引导企业优化债务结构,降低债务风险。

5. 严控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抑制投机性需求,降低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

三、去杠杆化解债务的路径1. 宏观政策调整(1)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融资成本。

(2)财政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2. 行业政策调整(1)制造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对债务的依赖。

(2)房地产: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抑制投机性需求,降低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

(3)金融业: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降低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

3. 企业层面(1)优化债务结构:降低短期债务占比,提高长期债务占比,降低债务风险。

(2)提高盈利能力: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手段,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降低债务风险。

4. 地方政府层面(1)规范举债行为:严格执行《预算法》,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去杠杆工作实施方案

去杠杆工作实施方案

去杠杆工作实施方案一、明确目标和任务。

去杠杆工作的目标是降低金融风险,稳定经济发展。

具体任务包括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降低企业和居民杠杆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

二、加强金融监管。

加强金融监管是去杠杆工作的重要一环。

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严格控制信贷规模,防止过度放贷和不当放贷。

同时,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止金融产品过度杠杆化。

三、降低企业和居民杠杆率。

降低企业和居民的杠杆率是去杠杆工作的关键。

要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监管,规范企业融资行为,防止企业过度债务,降低企业杠杆率。

同时,要加强对居民消费的监管,引导居民理性消费,防止过度消费和过度债务,降低居民杠杆率。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去杠杆工作的重要任务。

要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化解金融风险。

同时,要健全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加强对金融风险的处置和化解,防止金融风险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五、加强宣传和培训。

加强宣传和培训是推进去杠杆工作的重要保障。

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去杠杆工作的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对去杠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去杠杆工作水平和能力。

六、加强监督和评估。

加强监督和评估是推进去杠杆工作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健全去杠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去杠杆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要加强对去杠杆工作的评估和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方案。

七、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是推进去杠杆工作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推动全球金融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详细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去杠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实施方案,才能有效推进去杠杆工作,降低金融风险,稳定经济发展。

希望全社会能够共同关注去杠杆工作,共同参与去杠杆工作,为实现金融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17年7月 金融工作三项任务

2017年7月 金融工作三项任务

2017年7月金融工作三项任务在2017年7月,我国金融系统面对着一系列重要任务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2017年7月金融工作的三项任务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一、加强金融监管1. 2017年7月,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各项监管规定,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2. 加强风险防范,及时发现和化解金融风险,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3. 提高金融监管的科技化水平,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金融监管,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1. 2017年7月,金融系统将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制造业和实体行业的转型升级。

2. 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3. 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三、防范金融风险1. 2017年7月,金融系统将继续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坚决遏制金融乱象,防止信贷、资产泡沫等风险的产生。

2. 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金融产品设计和销售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杜绝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等行为。

3. 深化金融改革,健全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加强市场化债务违约处置,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在2017年7月,金融工作的三项任务将对我国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金融监管的加强将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防范金融风险将有助于防止金融风险的积累和爆发。

我们期待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我国金融系统能够圆满完成这三项任务,推动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我国金融体系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所以2017年7月金融工作的三项任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加强金融监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1. 加强金融监管2017年7月,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防范风险,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防范风险,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防范风险,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作者:张利娟来源:《中国报道》2022年第01期2021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因此会议要求,2022年要“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

如何面对当前的经济风险压力?2022年经济该怎么干?《中国报道》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学者,请他们从不同角度建言献策。

2021年下半年,我国经济修复放缓和疫情冲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江浙、上海、山东、河北等地经济都受到疫情冲击。

“2022年最大且不可回避的影响仍是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如是说。

疫情影响之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也在加大。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尹恒看来,这一压力具体表现在国内消费持续低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生产侧和需求侧价格分化明显以及预期走弱4个方面。

除了疫情和国内因素,谈及2022年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国际风险,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第59期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的发言中指出,一是需求下降风险。

国际上很多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水平比较高,美联储应对通胀的情况下会逐步收紧货币政策,对新兴市场国家造成直接影响,也会影响到整个国际市场的外部需求。

二是产业链重组风险。

目前发达国家反复呼吁,要把原有产业链环节回迁到本国,避免产业空心化,因此未来一些订单会随着工厂的迁移而挪到其他国家去。

三是低碳风险。

发达国家以第三产业为主,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远低于我国。

发达国家出于政治考虑和其他压力,想方设法要减碳,减碳成本不成比例地压在了新兴市场国家上。

李稻葵指出,必须要着力打造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增长点,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增长的新增长动力不足问题,具体而言有两点:一是加快城镇化。

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 可能影响经济稳定

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 可能影响经济稳定

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可能影响经济稳定作者:曹敏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6年第34期核心观点:●报告指出,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元年。

综合全年情况,预测2016年经济增长6.7%,CPI增长2%左右。

●报告预测,2017年将是中国经济持续筑底的一年,全年经济增长6.5%,CPI增长2.1%。

●报告认为,2017年宏观经济仍将面临七大困境,高债务带来的高风险已成为经济稳定的巨大威胁。

●报告建议,在宏观调控体系,一方面,要明确“稳增长、防风险、促改革”的逻辑顺序;另一方面,防控风险尤其是债务风险是关键,是保证不发生经济危机的底线。

由国家高端智库之一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6—2017)报告会”11月19日在京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论坛主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的中国宏观经济》。

报告指出,2016年受世界经济复苏疲弱、我国增长周期调整、产能过剩依然严重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下行压力;但随着我国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经济增长呈现底部企稳迹象;前三季度GDP增速保持6.7%,工业生产缓中趋稳,企业利润增长由负转正并持续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领域通缩进一步收窄,9月当月PPI更是由负转正;但由政府主导力量带动的经济趋稳基础并不牢固,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解决,M2与M1剪刀差持续扩大,货币政策边际效果递减;资产泡沫问题不断凸显,局部风险不断扩大,对宏观经济和民生影响甚重的房地产领域泡沫不断积聚,房地产价格暴涨;民间投资增长下滑;债务的结构性风险日益凸出,尤其是非金融企业、产能过剩与局部供给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依然严峻等等。

基于对泡沫和风险的担忧,我国宏观调控基调在上半年已经由稳增长向防风险转变,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货币政策要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和防止金融风险”;而随着不断加码的房地产调控持续出台,由房地产市场复苏带动的实体经济的回暖正面临回落的风险,三季度土地购置、新开工面积增速有所下降。

近年来中国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的特征分析

近年来中国宏观调控和经济政策的特征分析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Macro-Regulation and Economic Policies in the Recent Years 作者: 毛振华[1];张英杰[2];袁海霞[3]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北京100031;[2]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3]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部
出版物刊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页码: 21-28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5期
主题词: 宏观调控;微刺激;结构性调控;新常态
摘要:近十年来,从“双防”到“四万亿”强刺激,从强刺激到定向调控,从微刺激再到供给侧改革,从过度强调有效需求不足和危机管理转向强调潜在供给能力下降和结构性改革,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帮助我国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也越来越呈现出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特点。

表现在:配合总量政策,结构性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三位一体”调控模式更加强化,短期调控与长期改革结合,政策连续性、协调性不断增强;宏观调控理念有所创新,提出宏观调控机制化,调控方式更加灵活。

但调控目标的多元化决定了调控手段的泛化,目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度干预微观经济的问题,这是导致宏观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

比特币风险该如何防控?

比特币风险该如何防控?

比特币风险该如何防控?
毛振华
【期刊名称】《理财(经论)》
【年(卷),期】2017(000)008
【摘要】比特币从今年5月开始一路高歌猛进,在6月初冲上每枚2.1万元历史最高价后,近期尽管呈现小幅震荡,但基本维持在2万元上下,并逐渐企稳。

在业内人士看来,比特币价格大涨与国际社会认可度的提升及避险情绪有直接关联。

然而,作为一种“代表未来”的数字货币,在应用之门真正开启前,比特币当下的投资风险正在被推至新高。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毛振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比特币货币职能辨析及其风险防控 [J], 王锐
2.比特币风险该如何防控? [J], 毛振华;
3.比特币的产生、运作及风险防控分析 [J], 李岳森
4.投机热潮下比特币的风险与治理——基于不同群体风险意识和参与程度 [J], 栾文赟[1];何嘉敏[1];赵润铭[1];彭心蕙[1]
5.疫情下投机性资产收益率波动性及风险分析——以比特币为例 [J], 全诗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
毛振华
【期刊名称】《21世纪商业评论》
【年(卷),期】2022()8
【摘要】二者均向“超常规的扩张性政策”收敛。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美各国普遍实施了超常规的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政府债务杠杆率也达到了二战之后的峰值,此后十多年,发达经济体却普遍实现了低通胀、高债务下的平稳增长。

【总页数】4页(P8-11)
【作者】毛振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中诚信国际【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
【相关文献】
1.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短期效果的比较分析
2.中美利率“脱钩”,债券利率“寻底”——中美货币政策分化背景下的债市走势
3.中美货币政策近期变化的比较分析及对中美利率的影响
4.中美货币政策分化对上证指数影响几何
5.次贷危机冲击下的中美货币政策需要协调吗?--中美货币政策博弈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毛振华自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年“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以来,从政府部门到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各方都围绕清理过剩产能、企业去杠杆、房地产去库存展开了一系列动作,由此带来的各市场环境的变化也成为各方关注和争论的焦点。

这其中,对于“去杠杆”的分歧较为突出。

在宏观经济持续探底的背景下,一方面企业部门仍在大量举债、政府部门的债务规模也在扩大,另一方面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的杠杆似乎也正卷土重来,与“去杠杆”的任务目标背道而驰。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真正“去杠杆”成为必须关注的问题。

实际上,正是由于杠杆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运行紧密相连,因此在考虑如何实现“去杠杆”这一任务时也需要更为谨慎,注意方法和节奏,同时注重防范风险,避免在这一过程中引发大的经济震荡。

降低企业部门杠杆是控制当前宏观经济风险的重要抓手杠杆在经济社会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微观到一个企业的权益资产比率,中观到一个行业、一个市场的杠杆倍数,宏观到整个国家的债务率,杠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经济上行周期中,适度的杠杆可以加速经济的增长,但同样的在经济下行期,过高的杠杆也会放大下行压力。

站在宏观经济的角度看,杠杆是社会各个部门的债务规模与GDP的比重。

截至2015年底,我国社会的总债务率为273%,与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尚不算高。

从结构上看,政府和居民部门债务率都在40%左右,金融部门债务率约为13%,都相对较低,但企业部门的债务率却高达180%,这一数字无论是与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大都低于100%)相比,还是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70%-110%左右)相比都是绝对领先。

我国企业部门债务率的快速上涨始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

当时政府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推出了“四万亿”刺激政策,而与之相配合的正是“扩信贷、扩投资”的经济增长道路。

在这样的增长路径下,企业部门债务率自2008年至2015年7年里上升76个百分点。

从危机后经济的反应来看,最开始的两年里依靠政府投资和企业的债务扩张确实让中国经济在短时间内避免跌入全球经济衰退的陷阱,2010年全年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这同时也给世界其他经济体走出经济衰退创造了机会和条件,但此后几年中国经济增速却开始了持续的下台阶。

在这个过程中,M2增速保持在12%-13%左右,货币投放的力度自2011年以来并未下降,但年均M2与GDP的比值却从1.42上升到1.96,反映出原有的宽货币刺激政策边际效用递减、后继乏力。

而如果更加深入分析出现这种递减的原因,则会发现在政策的实际执行过程中,信贷资源分配明显失衡,这一方面使得获得大量信贷资源的行业不可避免地过度扩张,投资效率逐渐降低、透支市场需求,最终变成产能过剩行业,让经济表现出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结构性失衡,以钢铁、煤炭、房地产等行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就是这种过度扩张的典型,其中有相当的数量是国有企业;另一方面企业进行债务扩张,也客观上让企业的负债水平不断接近其债务承担能力的上限,以至于在债务扩张后期,企业一边承受着盈利水平不断下降的压力,一边为了偿还债务而疲于奔命,根本没有实力再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经济的增长动力也就逐渐减弱。

随着经济增速逐步下台阶,各种过去隐藏在高经济增长背后的风险也随之显现,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在刺激政策引导下积累起来的企业债务风险。

截至2015年底,包含信贷、债券、非标产品在内的企业债务规模已经达到122万亿,即便保守按照平均利息5%计算,仅偿还这些债务的利息每年也需要6万亿。

相比之下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1万亿,粗略估算要用近一半的收入来偿还债务利息。

而2015年企业在债券市场上新发的债券中超过60%是用于借新还旧。

在低迷的市场环境和沉重的债务压力下,亏损的工业企业数2015年12月同比增速超过20%,亏损额同比增速超过30%。

继续发展下去,企业经营难以持续,经济增长也会停滞。

事实上,伴随着企业的经营困难和亏损,企业债务的违约风险已经陆续暴露。

公募债券市场2014年打破刚性兑付,2015年全年发生违约14起,2016年仅一季度就已经发生了8起,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都已打破了刚兑,债券违约正在加速。

与此同时,银行贷款整体不良率从2013年的1%以下上升到2015年的1.67%,个别银行的不良率上扬幅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无论是债券市场的违约增加还是银行不良率的上升都反映出个别企业的信用链条已经出现断裂,这种断裂一旦蔓延开来,很可能成为经济下行的加速器。

企业部门债务的债权人大部分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违约的大量出现将对市场信心造成严重打击,进而提高市场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导致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恶化、资金成本提升,不仅金融系统会出现流动性危机,还会使得更大范围的企业面临现金流收缩、融资成本上升、再融资困难等问题,亏损、倒闭的企业数量会进一步增加,失业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经济衰退的风险也将大大上升。

可以看出,企业部门的债务风险问题关联着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居民就业等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影响当前宏观经济风险的关键问题。

放眼全球,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爆发过的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起因,大都是债务危机,因而对于当前我国企业部门积聚的债务风险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企业部门杠杆,化解债务风险,从而避免陷入经济衰退。

降杠杆路径:转移债务、股权融资、减税降费将企业部门债务向政府部门转移是当前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重要办法。

想要依靠企业自身缩减债务规模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存在两难。

一方面当企业债务扩张之后就对这部分资金的滚动产生依赖,要强行减少债务就意味着需要用足够的利润或资本来偿还;另一方面大多数债务负担较重的企业已经捉襟见肘,亏损压力较大,很难用可能的利润填补债务,同时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补充资本的渠道也十分有限。

具体研究高杠杆的企业,可以看出这些企业中地方大型国有企业和承担大量基础设施建设的地方融资平台占了大多数,他们在获得资金进行债务扩张的同时也在财政资金难以覆盖的方面给予了支持,承担了相当一部分政策性的任务。

在当前的情况下,掐断资金链、强行去杠杆会让这些企业面临停产、倒闭的境遇,由此造成的失业又是一个更大的难题。

而在企业部门债务率世界领先的同时,我国政府部门的债务率在40%左右,仍然相对较低,尚有增长的空间。

因而在企业不堪债务重负的时候,需要政府出面接手企业的债务,从而让杠杆从企业转移到政府身上,给企业带来喘息的机会。

2015年开始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置换正是把这部分杠杆从企业转移到政府部门的过程,从而帮助实现企业部门债务规模的逐步下降。

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做大分母,降低企业部门杠杆率的另一个有效办法就是扩充企业资本金。

股权融资相对于债务融资而言对企业的短期资金压力更小,同时随着企业资本金的增加,企业的负债也自然相对减少,企业的偿债压力也会有所缓解。

然而在我国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企业补充资本金的渠道十分有限。

作为企业股权融资的最直接来源,我国的股票市场一直没有实现对信息披露的强有力监管,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退出机制。

这些缺陷又反过来导致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水涨船高,大量需要进行股权融资的企业被挡在门外,转而从成本更高的私募股权市场融资,同时还限制了投资者培养风险辨别能力,无从进行风险收益匹配,让我国的股票市场离价值投资的场所始终有相当的距离。

向更多的企业开放公募股权融资市场是降低企业债务压力的有效措施,更是经济社会走向成熟的高效发展路径。

要建成更开放的股票市场固然对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但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至今已近三十年,完善市场的基本规则,强化监管能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势在必行。

减税降费,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是改善企业盈利状况,降低企业偿债压力的又一有利保障。

减税降费相对于补贴而言能够减少寻租行为,是激励企业创新的更有效办法。

在企业减税方面,不仅要对创新型企业、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减税,还应对企业的资本扩充行为减税,对亏损的企业减免环节税。

减税政策一方面可以减轻企业的经营压力,改善企业的盈利情况,提高企业偿债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培养起市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

在降费方面,企业缴纳的教育附加费,员工的养老、失业等社保费用让企业承受了相当的运营成本,尤其在人力成本未来不断上涨的大趋势下,降低企业缴纳的各项费用将有助于缓解企业的经营压力。

注重宏观降杠杆过程中的局部风险防范推动企业部门降杠杆是为了化解宏观经济风险,避免发生金融市场失灵、实体经济崩溃的大震荡。

因而在此过程中,不能简单粗暴地为了去杠杆而去杠杆,任由局部风险扩大化,更不能因为采用不恰当的方法制造出更多风险隐患。

要实现平稳地去杠杆,就要求保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和适当的相对较低价格,避免资金链的大面积断裂爆发流动性风险,因为无论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政府性债务置换还是企业存量债务展期争取时间窗口都需要资金的支持。

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提高货币投放的有效性是有必要给予关注的。

对于不适应市场需求、必然要淘汰的落后产能就不适合再给予资金支持,而应由政府出资落实失业职工的安置问题;而对于只是受到经济学下行的周期性影响,自身经营和创新能力相对较高的企业则应适当予以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监管机构在制定银行信贷政策时,应以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关注点,而不应简单以是否为国有企业或者就业人数为依据,无论是进行政策性贷款的延期,还是政府性债务置换,或者是进来备受关注的“债转股”等方案都应避免资金继续流向低效运行的企业。

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政府的归政府,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在关注宏观部门降杠杆的同时,对于微观金融产品的杠杆上升也应有所警惕,避免因企业的杠杆转移引发金融市场的风险。

宏观降杠杆需要健康的股票市场作为有力支撑,但是去年的股票市场由快速加杠杆制造的虚假繁荣的脆弱性显而易见,更加危险的是这种加杠杆的行为又在今年年初的房地产市场重演,给金融市场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

除此以外P2P市场大量的无抵押配资在资金端涉及到风险承受和辨识能力较低的普通公众,更应及时清理。

中国经济面临的企业部门的高杠杆问题是危机时期刺激政策的后遗症,高企的债务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也不能寄希望于像休克疗法一般的暴力去杠杆,因为那势必会引发大的经济震荡,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运行。

因此,去杠杆的过程要与稳定经济发展相结合,为中国经济走出下行周期争取时间窗口。

抽刀断水只会引起恐慌式的紧张局面,更加有悖于降杠杆的初衷,因而渐进地实施政府加杠杆、企业扩充股本、减税降费等推动企业部门降杠杆的政策,同时让财政和货币政策相配合为政策实施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才有助于化解经济风险。

作者系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人大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责任编辑许小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