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全部)
南海问题
南海,又称南中国海,位于 中国大陆南部与菲律宾群岛、 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马 来半岛和中南半岛之间的太平 洋边缘海。 南海海域面积有356万平方 公里,其中有超过200个无人居 住的岛屿和岩礁,这些岛礁被 合称为南海诸岛,包括东沙、 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 南海海上交通位置突出, 各种资源储量丰富。
中国 大陆 中国 大陆
南海问题 焦点
南沙群岛是中国南海诸岛中 位置最南的一个群岛。西北与越 南遥摇相对,东北与菲律宾隔海 相望,南部水域与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文莱等国沿海相接。 南沙群岛总共230多个岛礁 中,可以入住的岛屿不足60个, 常年可见岛屿则只有17个。
70年代以前,基本不 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南 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 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 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 过异议。 1967-1969年,联合国 科学家在南海发现丰富的 油气资源,在利益的驱动 下,各国开始了对南海岛 礁的侵占和掠夺。
马来西亚
1978年马来西亚派一支小型舰队到南沙群岛南端的部分岛礁活动,并树 立“主权碑”。 1979年马出版新地图,将上述岛礁和南沙27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划入其版 图。1980年马政府单方面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从1983年到1986年 ,马先后侵占了弹丸礁、南海礁和光星仔礁,还在6个岛礁上竖立了“ 主权碑”。 马是掠夺我国南沙海域资源最早和最多的国家,从60年代至今,已在南 沙海域打油气井90多口,占5国油井总数的一半以上。 此外,马还于1990年开始对外开放弹丸礁,拟将该岛建成旅游度假中心 ,以在国际上强化其“实际占有”形象。
中国采取的措施
早期,由于南海诸岛距离大陆太远、国内不够重视等因素,中国并 未对南海诸岛派兵驻守,导致南海被周边小国轻易侵占。
南海问题
三、 南海问题的现存争端(现状)
南海特别是南沙群岛的主权要求之争始 于20世纪后半期。 60年代开始至今,中国南沙群岛露出水 面的岛屿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提出所 谓‘主权’要求并分割海域的国家有越南、 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其中,越、菲、 马三国还派兵到岛礁进行军事占领,只分割 海域的是印度尼西亚。到1991年底除中国 大陆控制的6个岛礁和台湾控制的太平岛, 其它44个岛礁分别被越、菲、马、文莱侵。 占。
我认为我国对南海资源的开发可以国内外同时进行,来 个两面夹击: 1、国内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中央可将南海油气开发管理权部分下放给海南 省,继续发挥海洋油气开发由国家统一管理的主渠 道作用,但允许地方政府自主开发中小型盆地构造 的油气资源。
2、对邻国实施“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 开发”的原则
中国应重视南海石油开发对中国国家安全和经济 安全的巨大影响,本着“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 同开发”的原则,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建立真正有 效的能源利用机制。
如图所示
其二,与国际法存在的缺陷有关
1982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在一定程度 的公平意义上确立了海洋秩序,但它引入“专属经 济区”的新概念时,却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没有 给予明确的界定。它允许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存在 多条分界线,其结果是,由于各方对专属经济区和 大陆架的界定不同,就为冲突埋下了隐患。《公约》 还规定,一个岛屿(涨潮时露在海面的岛屿)可以 为一国提供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样,有关国 家就有了“理由”并不属于他的岛屿。
二、南海问题的由来
本无争议的属于中国领土的南沙群岛为何会形成 主权争议导致如此复杂的南海问题呢?原因有三:
其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 然资源
南海位居太平洋和印度洋、亚洲和澳洲来往的“十字路口”, 自古就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南海北部的台 湾海峡和西南端的马六甲海峡十极具有战略价值的海上要道,国际 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东南亚,从而控制 了西北太平洋和澳洲大陆。。 此外,南沙群岛海域还有许多“宝物”。专家保守估计,南沙油气 储量超过200亿吨,占南海油气资源的一半以上,有“第二波斯湾” 之称。南海石油不仅含硫量低,而且基本位于200—1000米之间的 易开采层。(6)。今年,科学家又在南海发现大量的俗称“可燃 冰”的天然气水合物, 并有望在2015年进行试开采。介入南沙争端的几个国家对油气依 赖度都很大,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
南海争端及其解决
解决南海争端路径的选择
解决南海问题的复杂性: 1、周边国家对一些岛屿实际控制; 2、周边国家试图借美国来制衡中国; 3、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仍是中国的中心任 务,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4、海军实力尚且不够强大。 双边谈判与多边谈判 分散协议,还是一揽子协议 国际司法和国际仲裁的可能性
争端的发生
海洋法公约规定:能够维持人类居住或经 济生活的岛屿甚至岩礁,都可以拥有领海、 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60年代末到90年代,周边国家侵占了南海 地区的不少岛屿,并提出各种理由支持其 权利主张。而且还通过国内法或双边协议 宣布或划分专属经济区、大陆架。 争端的本质:首先是岛屿归属问题,其次 才是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问题。
中国管辖南海诸岛的历史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 日本应归还其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南海 诸岛。 1946年中国政府派员赴南沙、西沙群岛接 收。 1947年,中国内政部对南海诸岛全部岛礁 沙滩进行重新命名。 此后20多年间,周边国家对中国在南沙及 附近海域行使主权几乎没有提出过异议。
南海争端及其解决途径
-
南海争端的基本情况
南海共包括230多个岛、礁、沙、滩,主要分为 东沙、中沙、西沙、南沙四个岛礁群。 实际控制: 东沙— 中国台湾军队 西沙— 中国大陆控制 中沙— 菲律宾控制 南沙— 各国分别控制 中国大陆控制岛礁7个,台湾2个,越南29个, 菲律宾8个,马来西亚5个,文莱2个,印尼1个。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第4条:各方承诺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包括 海洋法公约,由直接有关的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 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争议,而不诉诸武力或以 武力相威胁。 第5条:各方承诺保持自我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 杂化、扩大化及影响和平与稳定的行动,包括不 在现无人居住的岛礁上采取居住的行动,并以建 设性的方式处理他们之间的分歧。 各方同意: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宣言》颁布后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中国管辖海诸岛的历史
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
南海问题与中美关系一、南海问题概述南海是中国的领土,也是重要的海上通道。
然而,近年来,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和敏感,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南海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些国家对海洋权益的争夺,包括领土争端、渔业资源、航行自由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涉及到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关系,也涉及到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变化。
一国主权神圣不可侵犯,任何损害我国主权和安全的行为都将遭到坚决回击。
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争议,不赞成将南海问题推向地缘化对抗。
我们敦促有关国家停止一切挑动地区对立的事端,不要做南海和平稳定的麻烦制造者。
同时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够客观公正看待南海问题,避免采取错误言行和行动,为推动地区局势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
南海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任何外部势力干涉。
我们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构建更加稳定、互利共赢的中美关系。
二、南海问题的主要争议点及原因南海争端,或南海问题,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指中国与东南亚声索国之间存在的岛礁主权争端和海域划界争端。
南海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南亚声索国对中国南海诸岛全部或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非法侵占部分岛礁而产生的领土问题;二是随着现代海洋法发展,产生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问题。
前者涉及“五国六方”,即中国(中国台湾作为一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后者涉及“六国七方”即中国(中国台湾作为一方)、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
争议的核心是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具体来说,有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第一,黄岩岛和南沙群岛是否属于中国领土;第二,中国的海洋权利边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第三,如何划分有关海域的归属范围;第四,美国等域外国家在南海地区的利益诉求及其合法性。
对于这些问题,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我们认为南海问题的本质是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不是什么航行自由问题。
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祟下的霸道行为。
浅谈中国南海争端问题
浅谈中国南海问题一、南海的历史与现状南海又称南中国海,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域,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濒临中国大陆和台湾、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柬埔寨。
南海诸岛分在我国海南岛以南和以东的南中国海上,按其分布形势,分为四大群岛,即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目前西沙群岛归中国大陆管辖,东沙群岛归中国台湾管辖,中沙群岛基本处于海平面以下,最大岛屿黄岩岛由菲律宾控制。
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四大群岛中分布最广、位置最南的群岛。
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多海里,总面积24.47万平方海里,现属海南省辖区。
南沙西邻越南东濒菲律宾南临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向北是西沙、中沙群岛与海南岛相望,是中国传统海疆的最南端。
从历史上看南海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最早可上溯至秦汉时期就已经发现并命名南海诸岛,汉朝中期中国人已经发现了经南沙群岛到印度洋的航线。
此后,历代政府不间断地对南沙群岛行使实际管辖。
唐朝时南沙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
到清朝时中国人民在南沙海域捕鱼并居住,清政府将南沙群岛划入中国版图。
从最早发现到拥有主权,再到开发和利用,中国都远远早于其它国家,对此我们都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其中就包括南沙群岛。
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它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日本窃取的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法、美、苏等国出版的《世界地图集》,以及各种文献和权威的百科全书均清楚地将南沙群岛标属于中国。
目前南海诸岛的现状是,被越南强占的岛屿有29个,占据最多;菲律宾有8个,占据最早;马来西亚占据了5个。
还有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分别抢占了2个和1个。
实际上,被中国控制的岛礁只有9个(大陆8个,台湾1个)。
南海争端问题研究
二、历史由来
南海群岛最早由中国人发现并经营
东汉杨孚的《异物志》记录南海“涨海崎头,水 浅而多磁石”。三国东吴将领康泰在《扶南传》 提到南沙群岛,并对南沙群岛的形态做了各种描 述。 《元史》、《地理志》、《元代疆域图序》都记 载了元代疆域包括了南沙群岛,对南沙群岛行使 管辖权。《元史》记载了元朝海军巡查南沙群。 明、清时代,南海群岛划归琼州府万州管辖,并 列入我国版图,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 个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海群岛在1939年被日本所 侵占。
南海各国主张的海疆线
美国
重返亚太: 一是上门挑唆。
二是恩威相挟。 三是舆论渲染。 四是军事操纵。
美“乔治· 华盛顿”号航空母舰 2011年8月抵达越南访问。
美国南海声明
美国国务院代理副发言人帕特里克· 文特瑞尔8月3日就中国 南海问题发表声明,声明指责中国进一步加剧南海地区紧 张局势。 声明说,美国对南海局势紧张升级表示关切,正在对形势 发展密切跟踪。近来局势发展中对抗性言论、资源开发分 歧、胁迫性经济行动、包括使用障碍物阻止进入黄岩岛周 边事件不断升级,特别是中国提升三沙市行政级别,在南 海有争议地区建立一个新的警备区之举有违通过外交合作 解决分歧,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升级风险。 声明说,美国在南海领土争端中不选边站队,也没有领土 野心,但美国相信该地区国家应通过合作及外交努力解决 分歧,而不应强迫、恫吓、威胁和使用武力。 声明说,为建立和平解决分歧的清晰程序规则,美国鼓励 东盟国家与中国就最终完成南海行为准则取得有意义的进 展。在此背景下,美国支持东盟最近就南海问题达成的六 点原则。
中国台湾
台湾当局认为,南沙和西沙群岛与东沙、中沙群 岛一并,自古以来属于“中华民国”领土。 1974年大陆在西沙进行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台湾 军方开放封锁近30年的台湾海峡,帮助东海舰队 军舰开赴战场;1988年,中越在赤瓜礁发生冲突, 南海舰队经台方默许在太平岛停留一星期并进行 物资补给。 台湾当局对目前与大陆就南海问题进行合作持 “比较顾虑的态度”,主要因为美国、日本和东 盟国家担心两岸联手与之对抗;而台湾在军事、 政治、经济关系上相当依赖美国、日本,也希望 拓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关系。
中国南海争端
2、从非常实际的角度上讲,要打仗都是要得利益的, 没有利益的战争是白耗钱财属于穷兵黩武,会使国家 进入危险的境地。虽然南沙蕴藏石油、可燃冰、锰、 铁、铀等各种资源,但南海石油有个特点开采难度大, 南海最大的石油资源全在海盆里,水深有两千到一千 五百米,开采难度大,成本高,风险也大。另外,中 国目前在南海缺乏转运中心,导致开采出来的资源运 送成本相当的高。而周边国家越南,文莱等都是近岸 开采,直接用管道输送,不仅技术上容易实现,而且 运行成本也够低。
6、最后,即使打下来了,南海诸岛礁面积很 小,无法建立基地。没有基地,缺乏航母无法 持久作战。如何据守?
八、对南沙现状的反思
纵观南沙事态的演化史,客观上造成对我们不利的一 面,但也有我们主观上的失误和不足。 ①我国历史上是个重陆地轻海洋的国家,这种思维模式 对我国的海洋策略造成重大影响。如果在当时能够高瞻 远瞩认识到海权对中国的重要性,建立一支国力所能承 受的适度规模的海军,经常派去到南海地区巡逻,游弋, 宣示我对南沙的主权,让周边国家看到我们在南海的存 在,可以有效的遏制邻国的扩张野心,不给他们造成机 会。 ②其次,从维护大局出发,我国的忍让态度也让这些恶 邻小霸们得寸进尺,步步紧逼。1974年,1988年对越海 战只是一种有限的还击,没有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也 没有改变南海的根本局面。
二、南沙群岛现状:
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 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 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 的岛礁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 遭到大量掠夺。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 马来西亚和文莱,印度尼西亚则霸占部分海域。 加上中国大陆和台湾,目前6国7方在南沙群岛 形成对峙和角逐局面。
中国南海问题
中国南海问题南海是世界上第三大海,总面积350万平方公里,中国海域约占200万平方公里,包括东沙,西沙,南沙。
中沙四大群岛,共有岛,礁,沙滩200余个。
“南海问题”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等国围绕南沙群岛的岛屿和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的主权划分而引起的国家间的主权争端。
近年来,南海争端逐步国际化,南海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我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遭破坏。
在大国插手干预与群国集体发难的同时,南海问题产生矛盾频率和爆发冲突的概率越来越大,昭示着南海问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
中国南海及南海诸岛问题的成因(一)南海地区资源丰富南海地区的雨量充沛。
南沙群岛上灌木繁茂,海鸟群集。
底栖生物极为丰富,水产种类繁多,是中国海洋渔业最大的热带鱼场。
南沙群岛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其中尤以油气资源极其丰富。
(二)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二十世纪,日本和法国人曾来这里进行经济开发和殖民活动。
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交涉。
1951 年,美国主持草拟、制定《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其对西沙和南沙两群岛的“权利、权利根据与要求” ,却没有明确两者的主权归属,也没有明确中国收回主权。
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中陷入被动。
法国、日本对南沙群岛的侵略也是导致后来南海争端的一个“历史因素” 。
(三)争夺南海资源与航运安全加速了南海的争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南海和南沙群岛的战略地位日益显现出来,许多国家觊觎南海石油资源是南海争端激化的主要原因。
越菲马等国也正是看中了南海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近年来不断强调对南沙群岛拥有全部主权或部分主权,并依靠南海油气资源获得的巨额财富不断扩充军备,加快在南海未来战场上的建设步伐。
(四)国际海洋法因素1982 年制定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对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主权权利,并规定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 海里。
但在确定“专属经济区”界域时,却忽视了对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进行明确的界定。
南海争端
南海争端问题分析:南海争端是指中国与东南亚多国之间就南海部分岛屿及其资源的归属权和使用权而陷入的双边争论。
在南海争端问题中,领土主权和资源使用权是两个核心问题。
要想在南海进行资源开发,就必须在南海地区拥有绝对领土主权。
南海资源开发的争端,实质上就是因为其丰富资源引起的领土争端。
一.南海争端- 南沙之争南海,又称南中国海,遍布大小岛屿,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及南沙群岛。
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非法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越南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1.名存实亡的“九段线”,好岛屿已被瓜分殆尽。
中国地图的右下角,都附有一个南海诸岛的小地图,这个被海洋工作者常常提起的“九段线”分布着南海周边国家争夺的岛屿和海域。
在南沙群岛中,属于中国控制的只有9个,其中中国大陆占8个,台湾占1个,而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所占的却多达45个。
依次列出南海群岛既得利益者的名单:越南派兵抢占29个南沙岛屿,是最多的。
菲律宾是8个,马来西亚是5个,文莱是2个。
2.南海群魔乱舞背后是利益纷争,是大国角力。
南沙之争,其本质是围绕着石油资源而展开的争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政治”问题,南沙问题背后是扑朔迷离的大国角力。
菲律宾参众两院2月正式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所属岛屿”,该法案最后由总统阿罗约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
南亚有关当事国把东盟作为区域共同体,基于共同立场,协力对抗中国,以达到其进一步侵食和霸占南海之目的。
二.南海争端- 中越南海争端2007年3月份,越南宣布在越南北部海防市东七十多公里的海域发现石油储量丰富的安子油田,并公开邀请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公司进行公开招标,同时邀请俄罗斯作为南沙石油的开发伙伴。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
对南海争端的看法分析与建议南海争端是指围绕着南海诸岛、南海海域以及相关水域资源的争议,涉及到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之间的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议。
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领土、渔业、海底油气资源和航行自由等方面。
针对南海争端,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建议。
首先,南海争端的根源主要是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因素。
南海地区存在着复杂的历史纠纷,各国对领土归属的立场存在分歧。
此外,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潜在的油气资源,各国对这些资源的争夺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复杂性。
地缘政治因素也加剧了南海争端的敏感性,国际大国在南海地区展开的战略竞争对争端的解决增加了不确定性。
其次,南海争端应以和平解决为主导。
各国应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相关国际法律法规,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尤其是直接当事国应加强对话与合作,通过协商达成双赢的解决方案。
同时,应避免使用武力、威胁和恶化形势,避免激化争端,为地区和平与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其三,建议设立南海争端的多边机制。
南海地区涉及多个国家的利益,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制定关于南海的规则与机制。
这样的多边机制可以帮助各国进行沟通与协商,并在南海问题上找到最广泛而公正的共识。
这样的机制应该坚持公平、公正和透明原则,使各国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来解决争端。
其四,加强南海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各国应该在平等合作基础上共同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同时,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海洋灾害等共同挑战,推动南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国际社会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南海争端的解决提供帮助和支持。
可以通过建立国际观察机制,加强对南海地区局势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挥协调和调解的作用。
同时,国际社会可以通过经济合作和发展援助等方式,提供各方共同发展的机会和动力,为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南海争端的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以和平解决为主导,通过对话与合作寻求共识。
南海问题的由来和现状
南海问题的由来和现状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却迟迟难以得决,反而处于越来越被动的状态。
当前,南海主权争端问题日趋复杂化,并使中国的南海海权与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南沙群岛岛礁多数被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占据;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主权与资源争端时有发生,冷战结束后尤其是1995年以来,南海周边的东南亚相关国家与中国围绕南海主权和资源的争端频频发生;南海周边国家不断扩充军备,并加强合作;菲律宾在南沙问题上异常活跃,不断叫嚣要把南沙问题提交国际法庭,以积极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
面对目前复杂的局势,我们应该冷静思考,沉着应对,既要捍卫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也要妥善处理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产生的争端。
1.南海问题的由来:所谓南海问题主要是指涉及南海的岛屿主权、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三方面的争议,争端方为中国,中国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称之为…六国七方‟①。
”其实质就是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地区主权归属上的争端,焦点是南海群岛的主权归属。
有关南海问题的争端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末,在此之前,并不存在南海争端问题。
1969年,联合国一个专门调查委员会在南海周围海域进行石油资源的预测研究,认为南海海底可能是世界上蕴藏石油和天然气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②南中国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油气、矿产等资源,被称之为第二个“波斯湾。
③再加上南海是世界上一条重要的海上国际运输航线,使南海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和资源价值。
一时间,南海的战略价值凸显。
南海地区所蕴藏的战略价值使南海地区的周边国家对南沙诸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也纷纷以种种借口抢占和争夺我南沙诸岛。
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觊觎中国南海的油气资源,近些年来,他们侵犯中国主权的动作不断发生。
越南曾声称在南沙“决不放弃一寸土地”,“不惜与中国一战”。
马来西亚则在中国南沙地区大肆开采石油资源并鼓动东南亚国家联合起来成立南沙集团,共同对抗中国或增加与中国谈判的筹码。
浅谈中国南海争端
浅谈中国南海问题一、中国南海概况3南海,也称南中国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域,在我国地图上,可以看到9条断续线(俗称U型线)将这片海域围住,U型线内即为我国领海。
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分布其中。
4、目前,南海四大群岛中,西沙、中沙群岛被中国实际控制,东沙群岛由中国台湾控制,而南沙群岛的情况复杂得多,南海争端争执的焦点就在南沙群岛:中国实际控制9个岛礁;越南非法占据了南沙西部海域,占领29个岛屿和珊瑚礁;菲律宾非法占据了南沙东北部海域,占领8个岛屿;马来西亚非法占据南沙西南部海域,占领5个岛屿;文莱占领2个岛屿。
5、南沙群岛陆地面积虽然只有二平方公里,但是整个海域面积达八十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而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南沙群岛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也是通往非洲和欧洲的咽喉要道。
二、南海南沙之争南沙历史6、南沙问题历史纷繁芜杂,南海诸岛归属有史可据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
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1933年南沙群岛被当时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当局侵占,并非法划归巴地省管辖。
1939年,日本占领南海诸岛,更名为新南群岛,编入高雄州高雄市。
1946年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华民国内政部会同海军部和广东省政府委派南沙群岛专员,前往接管南沙群岛,并在岛上立主权碑。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南海争端7、南海争端- 中越南海争端1950年代,南越政府占领了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永兴岛驻军。
南海争端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一直到二战结束为止,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这一提法都没有任何国家提出异议,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沙问题日趋尖锐和复杂化。
一方面是由于南沙群岛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发现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凸现。
同时也是因为到了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国对石油等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于是,南海这个被探明其石油储量不亚于波斯湾的宝藏立即引起了各国的注意。
⏹冷战结束以后,随着亚太形势和安全的变化,南沙群岛问题进一步突出和复杂化。
⏹70年代以来,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都对南沙群岛提出了领土要求,并先后占领一些群岛或者岛礁。
有的国家大举开采石油和天然气。
南沙群岛问题的根本和实质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系问题。
1、地理位置⏹南沙群岛位于我国南海(即南中国海,South China Sea)南部,是我国南海诸岛四大群岛中分布海域最广、岛礁最多、位置最南的群岛,南海诸岛归海南省管理。
⏹注:诸岛北起海岸附近的北卫滩,西起万安滩,南至曾母暗沙,东止黄岩岛、自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2、战略地位⏹南沙群岛西邻越南,东邻菲律宾,北续中沙西沙与海南岛相望,南临马来西亚,文莱包括附近海域面积达70万平方千米。
南沙海域的自然资源丰富,其南部东部和西部的外缘地区,如曾母盆地、礼乐沙盆地等都蕴藏油气资源,具备相当的商业开采价值。
3、行政管辖⏹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
南沙群岛是我国最早发现、命名、开发经营、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的。
4~从历史上看南海争端⏹据史籍记载,中国早在公元前两世纪的汉武帝时代,通过航海实践发现了南沙群岛。
唐、宋以来,中国人民已在南沙群岛生活和从事捕捞等生产活动。
宋代,中国将南沙群岛命名为万里石塘;在此之前的汉代,泛称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为崎头在此之后至清代,又有万里长沙、千里石塘、石塘等名称。
明、清时代,中国政府明确将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琼州府(今海南省)管辖。
中国南海争端
南 海 形 势
南海(南沙)现状
南沙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其中有11个岛屿,5个沙
洲,20个礁是露出水面的。面积最大的太平岛约0.443平方公里, 面积大于0.1平方公里的还有:中业岛,西月岛,南威岛,北子 岛,南子岛和敦谦沙洲。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距赤道200海里,距 祖国大陆约1000海里。 从整个南沙的区域看,中国基本上控制着南沙北部部分海域 , 越南基本上控制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上控制南沙东北部海 域,马来西亚基本上控制南沙西南部海域。 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但由于历史及国力等原因,中国直 到二战后才对南沙海域实施有效控制。迄今为止,中国军队进驻 岛礁仅8个。越南侵占南沙岛礁最多,达29个,菲律宾9个,马来 西亚占7个,文莱也对中国南海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但是没 派军队占领。总之,南沙群岛则一直处于被五国六方(中国、越 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及中国台湾)分别控制并声称拥有 主权的复杂情况。
1933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南海各岛屿名 称共132个,分属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群岛管辖。1935年4月出版的《中 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 称。 为了使确定的南海领土范围具体化,当时的内政部方域司,于1947年12月印 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最终确定了南海11段线为中华民国的海上疆界线 (这是中国首次在官方地图上标绘并公布的传统海疆线) ,从此之后中国就 认定这条线以内就是中国的主权范围。当时,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在内的国际 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提出任何疑义,更没有哪个政府对此线提出外 交交涉,而是默认该线的存在。英语中所谓的South China Sea,这个被世界 沿用至今。 由于旧中国的国力衰弱,对一直宣布是本国领土的许多岛礁长期无力控制, 以致法国、日本在20世纪上半叶一度夺占,从而留下了后来引发长期争端的 种子。《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都明确表示:南沙群岛应归还中国。 1947年,林遵舰队收复西沙、南沙。 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中华民国划定之官方疆域。1953年,“十一段线”中北 部湾的两段被去掉,成为“九段线”。 1959年3月,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在西 沙群岛永兴岛设立了“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 1966年以后,中国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当中,禁止海南渔民到南沙捕鱼, 当时的中国政府对南沙的情况知之甚少,这直接导致了一些国家乘虚而入。 文革后中国渔民再出去的时候,南海整片灯火通明,邻国都在那边钻探油井, 从而使我国对南海岛屿的控制变得被动。
南海问题全解课件
该准则呼吁各方加强对话和合作,共同维护 南海的和平稳定。
总结词
该准则强调了各方在南海的行为规范和合作 机制,要求各方遵守国际法原则和《联合国 海洋法公约》,促进南海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详细描述
该准则要求各方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加 强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共同 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引发国际争端
03
南海问题成为国际争端的焦点,涉及多个国家的主权争议和利
益冲突,增加了国际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领土主权
南海问题关乎中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之一。南海问题的解决直 接关系到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家尊严。
经济发展
南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重要的海上交通 线,南海问题的解决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具 有重要意义。
02
南海问题的国际法依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详细描述
该公约规定了领海、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等海域的法律地位和权利, 明确了各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详细描述
该公约要求各国在南海尊重彼此 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和平方式 解决争端,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 力相威胁。
01
总结词
该公约是国际海洋法的基础,为 南海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02
03
总结词
该公约强调了国际合作与和平解 决争端的原则,为南海问题的和 平解决提供了法律框架。
04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01
总结词
该宣言是南海问题的重要政治 文件,为各方行为提供了指导 原则。
02
详细描述
该宣言强调了南海问题的和平、 稳定和合作发展,要求各方尊 重国际法原则和《联合国海洋 法公约》,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南海争端
资料收集、整理、总结:刘紫婷,张煜苑
•事情概述:4月10日,菲律宾在黄岩岛海域企图抓扣 中国渔船被制止,中菲随之对峙至今,期间,菲律宾 不断发表刺激言论,企图拉拢外部势力介入,将黄岩 岛问题国际化。
4月18日: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就此约谈菲代办。傅莹指出,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菲方对黄岩岛的权利要求没有任何依据,中方不能接受。 5月7日: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再次约见菲律宾驻华使馆临时代办,称菲方不断发表 错误言论,误导国内和国际公众,煽动民众情绪,严重损害双边关系气氛。我们 对形势难以乐观。中方做好了应对菲方扩大事态的各种准备。 5月11日:菲律宾民众在中国使馆门前抗议 抗议者能领40元。 5月16日:菲律宾外长称希望能与中国很快结束在黄岩岛海域持续的对峙事件,以 便两国恢复“正常的关系”。 6月21日: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威胁称,他将有可能下令重新部署菲政府船只 到该南海海域。 6月18日:菲律宾总统阿基诺近日由于天气恶劣下令从黄岩岛海域撤出两艘公务 船。同时,菲方指责中方没有履行撤出的承诺。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记者会上对 此表示,中方从未对此作出过承诺。
黄岩岛位于北纬15°07′,东经117°51′,距菲律宾苏比克港约100海里,距 离菲律宾吕宋岛有124海里。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对此,中国有充分的历 史和法理依据。 元朝时期,为了统一全国历法,元世祖赦令时任都水监、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 开展实地测量,此即“四海测验”。1279年,郭守敬选定的27个纬度测量点之 一就有黄岩岛,这一事实在中国历史文献有着清晰的记载 1977年10月到1994年,中国科学院人员曾四次到黄岩岛考察,并建立水泥纪 念碑
1979年,马来西亚把中国南沙南部海域划入其领海, 并先后占领了中国南沙群岛中的弹丸礁、安渡礁、南 海礁、星仔礁、榆亚暗沙等9个岛礁,在弹丸礁上还 修建了简易的机场 文莱声称对南沙群岛岛链西南端的路易莎(即中国南 通礁)拥有主权,并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文 莱是对我南沙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而唯一未派兵进 占的国家,但对掠夺南沙油气资源不甘人后,目前已 开油田9个,气田5个,年产原油700多万吨,天然气 90亿立方米,并拟进一步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一)南海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
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分布于南海的中心部位,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不仅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和水产资源。
其中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分布面积最广、岛礁数量最多、位处于最南的一组群岛。
南沙群岛由230个岛屿、礁滩和沙洲组成,分布在24.4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
其中露出水面的岛屿25个,明暗礁128个,明暗沙77个,太平岛面积最大,约0.5平方公里。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领土。
早在汉代中国人民就发现了南海诸岛并作了命名。
中国政府至少从宋代开始就对西沙、南沙群岛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
明、清两代修纂的《广东通志》、《琼州府志》等都明确记载西沙和南沙群岛归属广东琼州府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曾于1939年侵占了西沙和南沙群岛。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于1945年12月12日派“太平”、“中业”两舰赴南沙群岛进行接收,并在太平岛上成立“南沙群岛管理处”,随后又重新命定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个群岛及各岛、礁、沙、滩的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于1951年8月15日发表声明庄严指出:西沙、南沙群岛和东沙、中沙群岛一样,一向为中国领土,中国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的主权,“不论美英对日和约草案有无规定和如何规定,均不受任何影响。
”此后,针对外国对中国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的侵犯,中国政府及外交部曾多次发表声明,重申中国对西沙和南沙群岛拥有不可侵犯的主权。
但是,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却声称“南海是东南亚人的海”,不承认中国对西沙和南沙群岛的主权。
其中以越南为最甚。
中越两国过去在西沙和南沙群岛的归属问题上本来不存在争议。
在1974年以前的相当长的时期内,越南无论在其政治声明、照会,还是在其报刊、地图和教科书中,都正式承认西沙和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但是自1974年以后,越南当局的地区霸权主义野心膨胀,在向印度支那地区侵略扩张的同时,一反过去承认西沙和南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的立场,违背国际法基本原则,于1975年4月出兵非法占领了中国南沙群岛的6个岛屿。
以后仍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照会和抗议,又有恃无恐地派兵侵占了中国南沙的20多个岛礁。
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也紧步越南的后尘,侵占我南沙岛礁,掠夺我南沙资源。
中国政府为维护领土主权不受侵犯和蚕食,于1988年1月到3月派海军部队先后进驻南沙6个岛礁,在永暑礁设立海洋观测站,并于同年将南海诸岛划归海南省管辖,从而加强了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的行动。
1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二)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
对此我们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国际社会也长期予以承认。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包括南沙群岛。
《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
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并立碑纪念,派兵驻守。
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从而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
对于这一段历史经纬。
各国都是十分清楚的。
事实上,在此后的一系列国际会议和国际实践中,美国一直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战后相当长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
南海周边的地区也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越南在1975年以前明确承认中国对南沙群岛的领土主权。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在70年代以前没有任何法律文件或领导人讲话提及本国领土范围包括南沙群岛。
美国与西班牙1898年签订的巴黎条约和1900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曾明确规定了菲律宾的领土范围,但并未包括南沙群岛。
1953年菲律宾宪法、1951年菲美军事同盟条约等也对此作了进一步确认,而马来西亚只是到了1978年12月,才在其公布的大陆架地图上将南沙群岛的部分岛礁和海域标在马来西亚境内。
不少国家政府和国际会议的决议也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例如,1955年在马尼拉召开的国际民航组织太平洋地区航空会议通过的第24号决议,要求中国台湾当局在南沙群岛加强气象观测,会上没有任何一个代表对此提出异议或保留。
许多国家出版的地图也都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
例如,日本1952年由外务大臣冈崎胜男亲笔推荐的《标准世界地图集》,以及1962年由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1954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世界大地图集》,1956年英国出版的《企鹅世界地图集》,1956年法国出版的《拉鲁斯世界与政治经济地图集》等都明确标注南沙群岛属于中国。
越南1960年、1972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及1974年出版的教科书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二十世纪以来,许多国家权威性百科全书,如1963年美国出版的《威尔德麦克各国百科全书》,1973年的《苏联大百科全书》和1979年日本共同社出版的《世界年鉴》都承认南沙群岛是中国领土。
70年代开始,越、菲、马等国以军事手段占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在南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活动并提出主权要求。
对此中国政府一再严正声明,这些行为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侵犯,是非法的、无效的。
这些国家的所谓法律依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2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三)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有的国家声称南沙群岛在其大陆架或专属经济区内,并据此主张对南沙群岛的主权。
根据国际法和海洋法,领土主权是海洋权益的基础,海洋权益是从领土主权派生出来的。
任何国家都不能将海洋管辖权扩展到别国的领土上,更无权以主张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为由侵占他国领土。
总之,任何国家对南沙群岛岛礁的军事占领或其它行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在国际法上都是非法和无效的,不构成主张领土要求的依据,也不能改变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这一无可争辩的法律事实。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域中面积最大的海域,同时也是中国同周边邻国争议最大的海域。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南沙群岛及其周围海域被探明有着巨大的水产资源、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贸易通道。
南沙群岛不仅有可观的经济地位,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南沙群岛扼两洋、制八方,前出大陆上千千米,军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南沙群岛现状可谓是:六国七方对峙角逐,美日印澳意图插手。
从60年代开始,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周边国家侵占和分割,资源遭到大量掠夺。
这些国家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印度尼西亚则霸占部分海域。
加上中国大陆和台湾,目前6国7方在南沙群岛形成对峙和角逐局面。
3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东海位于中国、日本、韩国三国之间,东西宽150420海里,南北长660海里,总面积约77万平方公里。
日本与中国是相向不共架国,中国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
冲绳海槽大部深度超过1000米,坡度很陡,形成西部大陆架和东部岛架的天然分界。
根据东海大陆架的实际情况,参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条款和各国海域划界的实践,冲绳海槽构成了中国东海大陆架与琉球大陆架的自然分界线,因此应按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以冲绳海槽中心线为界,划分中国与日本在东海大陆架边界。
但是日本方面却主张按东海的中心线平分划界。
这样,中日间便产生了20多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区。
如果按日本的主张划界,中国在东海的大陆架范围将被拦腰截断,应归我国管辖的面积将减少一半。
中日在东海还存在着钓鱼岛归属问题之争。
钓鱼岛群岛位于台湾东北约120海里处,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其中最大的岛屿钓鱼岛海拔360余米,面积约3.64平方公里。
钓鱼岛群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
公元1403年(明成祖永乐元年)以前,钓鱼岛即被中国人发现并命名。
明朝嘉靖年间编制的《筹海图篇》正式把钓鱼岛划入中国的海防范围。
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慈禧太后颁诏把钓鱼岛等三岛赐给当时的太常寺正卿盛宣怀。
可见,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直在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
日本在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逼迫清政府将钓鱼岛群岛随同台湾一起割让给了日本。
1900年,日本开始称呼钓鱼岛诸岛为“尖阁列岛”,将其划归冲绳县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中,明确指出把日本用武力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战后必须归还中国。
事实上,在1945年日本彻底战败后,我国政府随着收复台湾、澎湖列岛的同时,客观上也就收复了台湾省的附属岛屿棗钓鱼岛的主权。
但是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冲绳受美国托管,美国将我钓鱼岛作为靶场。
1971年6月,美国竟公然违背《开罗宣言》原则,把中国领土钓鱼岛群岛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
日本则马上声明对钓鱼群岛拥有主权。
从是年12月30日迄今,中国政府不断发表声明,严正驳斥日本的无理主张,指出:钓鱼岛群岛是中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历来属于中国。
这些岛屿周围的海域及其海底资源,也属于中国所有,决不允许任何外国染指。
美日两国政府拿中国的领土钓鱼群岛私相授受,是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严重行为,是完全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决不承认。
4东海大陆架之争(续)1.东海大陆架概况。
东海大陆架位于中国、日本、朝鲜三国之间,东西宽150海里~360海里,南北长630海里。
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关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的有关规定,在东海东西部中国与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存在部分重叠海域,为此,双方存在划界争议。
实际上,划界争议分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两种,考虑到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重叠,且根据公约的有关规定,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海床和底土的权利应按大陆架制度执行或行使。
可见,沿海国对于海床及其底土的自然资源的权利,大陆架制度优先于专属经济区制度。
为此,本文仅从大陆架(法律)制度论述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
2.东海大陆架划界争议的焦点。
关于东海大陆架划界,我国主张应在自然延伸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协议划界以求得公平解决为东海大陆架划界遵循的主要原则。
据此,冲绳海槽构成我国东海大陆架与琉球大陆架的自然分界线,我国东海大陆架可延伸到200海里至370海里。
对此,日本主张“中间线”或“等距离线”原则应为东海大陆架划界的原则。
日方认为,中国与日本琉球之间是“共大陆架”,冲绳海槽不构成日中东海大陆架的自然分界,它只是紧密相连的中日大陆架之间的偶然凹陷,它同挪威海槽一样,不能成为划界的重要因素,因此,可不考虑中日相向大陆架间的具体情况而平分划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