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
沁园春雪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
沁园春雪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沁园春雪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沁园春雪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汇总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的知识点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的知识点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的知识点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 “汗” “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知识点:敬业与乐业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赦shè 旁骛wù 佝偻gōu lóu 承蜩tiáo亵渎xiè dú 骈pián进强聒guō不舍2、解释下面词语。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课 沁园春 雪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课沁园春雪本文是关于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课沁园春雪,感谢您的阅读!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第1课沁园春雪第1课沁园春雪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沁园春·雪》知识总结
《沁园春·雪》知识总结爱旅游的寒江整理考点一、作家作品知识选自《毛泽东诗词选》,作者毛泽东,字润之,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湖南湘潭韶山人。
考点二、重点词语解释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蜡象:白色的象。
2、须:等到。
3、竞折腰:这里指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折腰:倾倒,弓着腰侍候。
4、文采:文学才华。
5、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6、风流人物:这里指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7、红装:原指妇女的艳妆,这里指红日普照大地。
8、素裹:原指妇女的淡妆,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考点三、理解评价与赏析1、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2、从表达方式看,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议论抒情。
3、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答:描绘了一幅冰天雪地,广袤无垠,气势雄浑的北国雪景。
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豪迈情怀。
4、“望”字有什么作用?答:领出下文对北国雪景的描绘。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其表达作用是什么?答:运用了比喻、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方法。
表达作用是:前者以动写静,形象地写出了山、原活泼奔放的气势。
后者则暗示出词人的远大抱负。
6、作者写北国雪景,为什么要写到长城、黄河、高山、高原?答:这些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还与千里、万里相照应,展示了地域的辽阔。
7、下阕中的“惜”字包含了丰富的感情,试做分析。
(另一种问法:怎样认识作者对历代帝王的评价?)答:(1)含褒义,肯定他们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2)指出了他们在文治、文学才华方面的欠缺(3)自信新的风流人物必将胜过前人。
8、指出词中描写静景、动景的词语,简析其意境。
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意境开阔,气魄恢弘,格调非凡。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重点课文《沁园春雪》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重点课文《沁园春·雪》知识点【作家作品】《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1945年公开发表,写作时间是1936年2月,当时中央红军已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在1935年当红军长征快近尾声时,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
毛泽东、彭德怀率领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于1936年2月20日渡黄河东征取道山西,奔赴抗日前线,东征前夕,毛泽东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指挥渡河准备工作时,眺望北方茫茫的大雪,一口气写成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课文简析】“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设中国而奋斗。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词语积累】沁(qìn)园春数(shǔ)风流人物妖娆(ráo)素裹(guǒ)惟(wéi)余成吉思汗(hán)分(fèn)外还看今朝(zhāo)【作者思路】第一部分:词的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景色,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
第二部分:词的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此句承上启下。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是全词的点睛之笔,亦是全词的主旨句。
【词里的古代英雄人物的历史功绩】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
汉武帝:对内巩固中央集权,对外抵抗匈奴,加强同西域的文化交流。
唐太宗:恢复社会生产,选贤任能,抗击突厥入侵,开创了大唐盛世。
成吉思汗:蒙古族军功卓著的领袖,他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尊其为元太祖。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一、词牌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词的格式,但与词的内容不一定有关;“雪”是词的题目,它才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
我们今天学习的是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它的格式和《沁园春·长沙》是一样的,但内容却并不相同。
它们的上阕都写了景,但一个是冬景,一个是秋景。
《沁园春·长沙》我们会在之后进行学习。
二、诗歌基本常识词又叫诗余;词的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词由词牌和题目构成,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结构、用韵、乐谱等形式,因此又叫倚声。
词的分类:按字的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段落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风格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
三、作者简介毛泽东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
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风骚竞折腰/折本2.解释下列词语。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人物。
折腰:鞠躬、倾倒。
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
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沁园春雪重点内容笔记
沁园春雪重点内容笔记《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以下是《沁园春·雪》的重点内容笔记:1.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
当时,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长征途中,他饱览了西部壮丽的雪景,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词。
2.内容概览:全词分为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了北国雪景的壮丽和雄伟,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下片则通过议论和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当代英雄的看法和评价,展现了他的人民情怀和革命豪情。
3.重点词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句词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北国冬天的壮丽景色。
“冰封”和“雪飘”两个词形象地表现了自然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拒。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这句词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长城和大河在雪中的景象,突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惟余莽莽”和“顿失滔滔”两个词则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的威力和不可抗拒。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这句词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表现了山脉和高原在雪中的景象。
同时,“欲与天公试比高”则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不畏强权的决心。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句词是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和评价。
他指出历史人物已经过去,现在应该看的是当代英雄。
“还看今朝”则表达了作者对当代英雄的赞美和期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词是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谁主沉浮”则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4.主题思想:《沁园春·雪》的主题思想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人民的英雄精神,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当代英雄的评价和赞美。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1课《沁园春·雪》知识梳理
沁园春·雪【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字音】妖娆(ráo)【注释】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空旷无际。
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须:待、等到。
“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赢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译文】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集锦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集锦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呢?我们建议大家多做一些与之相关的题,接下来本店铺就为大家整理了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希望大家学习愉快!一、文学常识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更多本文文学常识请点击>>>>>>鲁教版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文学常识二、原文及翻译在考试中经常会考察课文默写,其中的字词解释是考察大家对文言文内容的掌握。
因此钻研原文的内容、字词是大家在前期要好好完成的重要工作。
原文及翻译请点击>>>>>鲁教版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原文及译文三、重点字词1.本店铺,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 hán) 数(shǔ)风流人物今朝(zhāo )风骚(sāo ) 竞折腰(zhé )/折本( shé)想要获悉更多字词知识请点击>>>>>九年级鲁教版语文沁园春雪重点字词总结四、全文解读上阙写雪景,由一个“望”字统领全文,可分为三部份,前三句概括写,从“望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具体写,最后三句是想象写,从这一点来看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千”“万”二字营造出广阔的意境,气魄的宏大,引导学生重读。
“冰封”“雪飘”动静相衬。
了解全文的思想请打开>>>>>鲁教版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课文解读鲁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集锦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的精彩内容请点击初三语文知识点栏目了解详情。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集锦】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沁园春雪》知识点
《沁园春雪》知识点《沁园春雪》知识点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
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故事背景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和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际。
毛泽东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
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曾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展现在他眼前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去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诗人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赠以《沁园春·雪》。
三、文体知识词,兴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
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按字数多少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
结构上一般由词牌、标题、上阕(片)、下阕(片)组成。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等。
题目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四、理解词义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须:等到。
3.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妖娆:娇艳美好。
5.折腰:鞠躬,倾倒。
6.文采:本指辞藻。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8.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必背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毛泽东 (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词,其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描绘出中国革命的壮丽画面,表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的情怀。
二、作品背景1936年2月,毛泽东在陕北清涧县,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茫茫雪野、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了这首词。
三、词牌与题目词牌:“沁园春”题目:“雪”四、重点字词解释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2. 须:等到。
3. 红妆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词中指红日照耀着大地。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词中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4. 妖娆:娇艳美好。
5. 折腰:鞠躬,倾倒。
6. 文采:本指辞藻。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7. 风骚:原指 《诗经》里的 《国风》和 《楚辞》里的 《离骚》。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8.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9. 风流人物:词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五、结构分析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借景抒情,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词人的凌云壮志及豪迈情怀。
六、关键句解析1. 上阕总写:“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分写:“望长城内外……分外妖娆。
”“望”字统领:从 “望长城内外”到 “欲与天公试比高”,展现了雄伟的北国景观。
比喻、拟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静态的山川写活,赋予其动态美。
2. 下阕“惜”字统领:评价历史人物的七个句子,定下了词人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惋惜,其中又有批判之意。
“略”“稍”的作用:使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笔记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的笔记:
一、词语解释
1. 须晴日:等到晴天。
2. 妖娆:娇艳美好。
3. 折腰:弯腰行礼,这里是倾倒的意思。
4.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二、主题思想
《沁园春·雪》上阕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阕对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进行了评价,抒发了作者的伟大抱负及雄视百代的千古豪情。
三、写作特色
1. 情景交融: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寓情于景;下阙议论抒情,由景生情,情景交融。
2. 动静结合:“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以静衬动,表现了北国的壮丽雪景。
3. 虚实结合:“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实写眼前之景,虚写雪后之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学习要点
《沁园春·雪》学习要点(一)课文解读此词作于1936年2月初,当时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正准备亲率红一方面军渡黄河东征,开赴河北抗日前线。
毛泽东同志1945年致柳亚子书中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
即谓此阕。
词的上片写北方雪景,描绘了一幅神州大地纵横数万里雪景图。
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书写了一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英雄谱,虽然是议论,但运用了形象思维的方法,因而一点也不显得抽象和枯燥。
上下浑融一气,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表现出一位伟大革命家非凡的精神世界。
“北国……”三句,起笔不凡。
“千里冰封”给人以纵深感,“万里雪飘”给人以广被感。
以此来写北国风光,气象宏伟,且甚确切。
接着以“望”字领起下文城、河、山、原数语。
“长城内外”指从南到北,“大河上下”指从西到东,上、下、内、外,概括了整个北方。
大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长城,是中华民族雄伟创造力的象征。
以长城、大河写中国北方,展现了北中国的自然景观,也显示了整个中国的人文景观,从而使我们产生历史感。
在此基础上,评议中华古今人物,更加顺理成章。
为下文议论之语铺垫了厚实的基础。
莽莽,指大雪覆盖着的北方原野浑然一色,辽阔无际。
“顿失”滔滔之状,可见雪势之骤、之盛、之威、之猛。
北方大雪那种纷纷扬扬从四面八方骤然而下的气势,是很能激动人心得。
在大雪覆盖之日,感到“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欲与天公试比高”。
齐鲁冀豫等地虽然也在北方,却看不到这种奇景。
这里所写,是立于陕北高原观赏大雪时的实感。
惟此地才有此景,惟此景才有此词。
“银蛇”、“舞”、“蜡象”、“驰”,既表现了光感,色感,又准确地表现了质感。
雪光闪烁,故谓“银蛇”;积雪凝重,故谓“蜡象”。
“须晴日”三句,是对未来的展望。
词人又从雪后着笔,设想天晴之后阳光普照大地,祖国山河如同穿了红装又裹了素纱,红白交映,格外艳丽,令人倾倒。
此句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片。
上片极写祖国江山之雄丽,故下片自然引入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语文《沁园春雪》知识点总结《沁园春雪》是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毛泽东。
这篇课文是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通过对冬天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沁园春雪》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一、诗歌背景和作者背景1.《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在1925年冬天写的,当时他任职于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
这篇诗歌是他在思乡之情中创作的作品。
2.诗歌的背景是冬天的雪景,通过对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二、诗歌主题和意境1.《沁园春雪》的主题是思乡之情。
通过对冬天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诗歌的意境是寒冷而纯净的冬天雪景。
作者通过对雪的形状、颜色、纯净度等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寒冷而纯净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和雪的美丽。
三、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1.《沁园春雪》是一首四言诗,每句四个字,共十六句,没有押韵。
2.诗歌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如“雪”象征着纯洁和清高,“春”象征着希望和美好,“园”象征着家乡,“农舍”象征着平凡的生活,“杏花”象征着家乡的美景等。
四、诗歌的情感和意义1.《沁园春雪》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作者身在湖南,却对家乡的山河、农舍、杏花等情有独钟,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诗歌通过对冬天雪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纯洁和清高的追求。
作者通过对雪的纯洁和清高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纯洁和清高的向往和追求。
3.《沁园春雪》还表达了作者对农民阶级和农村生活的赞美。
作者通过对农舍、农田、农民等的描写,表达了对农民阶级和农村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五、诗歌与现实的关联1.《沁园春雪》是一首反映现实生活的诗歌。
作者通过对农舍、农田、农民等的描写,反映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美好,表达了对农民阶级的关怀和热爱。
2.《沁园春雪》也体现了作者的革命情怀。
作者身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革命者,通过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纯洁和清高的追求的表达,体现了他对社会主义革命的追求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惟:只。
(2) 须晴日须:等到。
(3) 略输文采输:差、失。
(4) 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
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知识点语文课文沁园春雪的知识是们在课文沁园春雪要掌握的最根本的内容,毕竟考试的内容大局部都是围绕课本沁园春雪的知识点出题的。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毛泽东同志率长征部队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展了四十三天的谈判。
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
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沁园春”,词牌名。
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
这个词牌就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沁园春”,长调,114字,双调,上阕13名句56字,四平韵;下阕12句,58字,五平韵。
第一层:开头总写北国雪景①本意: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进而都是雪飘。
(互文)②作者从地面写到空中,(从下到上),包容一切;“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一静一动,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然一色,给人一种朴素干净美。
在大雪之中赏雪,充满豪迈情趣。
③观察点:作者登上千米之上的土原,视野非常开阔。
但是千里万里都远超出视力所能到达的范围,诗人选择的观察点很高很高,存在于之一中,开阔的视野再加上在想象之中扩展,意境更加广阔,气魄非常宏大。
第二层:详细写冰封雪飘。
①“望”字领起下文问题?"望"所管辖的句子是哪些?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a、“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又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
b、“望”字又显示了作者自己的形象,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沁园春·雪》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词,⼜称长短句。
⼀⾸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虞美⼈”“⽔调歌头”等。
下⾯是⽆忧考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1课《沁园春·雪》课⽂原⽂ 北国风光, 千⾥冰封, 万⾥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河上下, 顿失滔滔。
⼭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
须晴⽇,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如此多娇, 引⽆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射⼤雕。
俱往矣, 数风流⼈物, 还看今朝。
1936年2⽉2.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1课《沁园春·雪》教案 学习⽬标: 1.品味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的语⾔,发展学⽣形象思维的能⼒。
(重点) 2.理解词的⼤⽓镑礴,旷达豪迈的意境,培养学⽣阅读鉴赏诗歌的能⼒(难点) 3.感受词⼈的豪迈与⼤⽓,激发热爱祖国壮美河⼭,树⽴伟⼤抱负和坚定信念的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标: 由回顾写雪的诗句导⼊。
(由回顾旧⽇积累导⼊到对新诗⽂的阅读,便于开启学⽣的形象思维) 本环节由学⽣⾃主完成,教师可适时补充。
⼆、课⽂探究: (⼀)⼀读课⽂,感受⽓势 1.指名朗读,请学⽣听准每个字⾳。
(将需要着重指出的字写到⿊板上) 2.强调以下字⾳ 沁qìn 数风流⼈物shǔ 折腰zhé 思汗hán 今朝zhāo 3.注意节奏和重⾳ 以前三句为例:北国风光,千⾥冰封,万⾥雪飘。
师⽣共议停顿和重⾳,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
4.集体朗读全词。
(⼆)⼆读课⽂,理解词意 1、赏析上阕:可围绕以下⼏个问题来进⾏: ⑴⼤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讨论并归纳: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
⑵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 讨论并归纳:“望”字。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知识点想知道初中语文沁园春雪都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吗?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沁园春雪》课文原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誓比高。
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昔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课文知识点一、重点单词1、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沁园春·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雪》知识点全
词句注释
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
双调,一百
十四字。
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
余:有版本作“馀”。
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
形容
空旷无际。
3.顿失:立刻失去。
顿:顿时,立刻。
滔滔:滚滚的波涛。
4.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驰:有版本作“驱”。
蜡象:白色的象。
5.须:待、等到。
6.“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
色的外衣,格外娇媚。
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
一作银装。
妖娆(ráo):娇艳妩媚。
7.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
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8.“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
就略有逊色。
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略输:稍差。
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这里引申为文治。
9.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
宋朝的创业皇帝。
10.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逊:差。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
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1.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2.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13.“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识:知道,懂得。
雕:一种鹰类的大型
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白话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惟余莽莽惟:只。
(2)须晴日须:等到。
(3)略输文采输:差、失。
(4)俱往矣俱:都。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文学常识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四、整体把握
《沁园春·雪》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五、课后练习答案
一、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并谈谈你的感受。
答: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空间极其广阔,景色极为壮丽,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的胸怀,雄伟的气魄,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仔细的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些人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佼佼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
但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才能也颇有欠缺,这是作者以形象思维和文学语言对这些英雄人物加以委婉的批评。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现出后来者居上的气概,理解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三、下面这首词的内容也与雪有关。
反复朗读这首词,说说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如有条件,课外抄录或背诵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与同学交流心得。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答:《沁园春·雪》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前者上片写景下片议论;后者上片写景下片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像;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