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野草》的优秀教学设计

《野草》的优秀教学设计

《野草》的优秀教学设计关于《野草》的优秀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野草》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通过描写植物的种子神奇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高度赞颂。

二、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读、自品、自悟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共同获益。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注重语言积累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过程与方法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材处理1、课前预习2、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3、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施五、教学模式与手段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

六、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二)朗读课文,感知作品的内容1、自由朗读、体会作品的内涵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象征意义3、品读课文,体会作品优美的语言。

(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1、体会小草、盆花的象征意义2、作者为什么赞颂小草?(四)、小结: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启示(五)、布置作业(六)、板书设计两个故事?小草顽强生命力?号召大众起来反抗(七)、教学反思:。

野草_教案教学设计

野草_教案教学设计

野草_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野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掌握常见的野草的名称、形态和生态习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植物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野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教学难点:野草的名称、形态和生态习性。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录像机、实物野草标本。

2.教学材料:野草的相关资料、课件、学生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利用投影仪播放一段有关野草的录像。

2.引发学生的兴趣,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野草,以及野草的生长环境。

Step 2 介绍野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利用投影仪展示野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的PPT,向学生介绍野草的定义和特征。

2.通过分析野草的分类,引导学生了解野草的多样性和广泛分布。

Step 3 分类讲解常见野草1.将准备好的野草标本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野草的形态特征,并记录下来。

2.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各组野草的名称,并将结果呈现给全班。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野草的生长环境、生长习性和影响。

Step 4 动手实践1.在学校附近的草地上进行野草采集活动,让学生亲自采集一些野草标本,并请学生用手册记录野草的名称、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2.讲解如何制作野草标本,并指导学生进行标本制作。

3.学生完成标本制作后,进行分类和整理。

Step 5 总结归纳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野草?野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野草的分类有哪些?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其他小组。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和讨论进行点评和提醒,确保学生对野草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有清晰的认识。

Step 6 拓展延伸1.邀请一位植物学家或农民代表到班级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更多有关野草的知识和实际应用。

2.带领学生到自然保护区或农田进行野外考察,观察野草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习性。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从整个作品来看,作者通过一个梦幻的、好的故事,表现了对于昏沉现实的否定,对于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作者看来,好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的实现还是不可能的,它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思想中,存在于作者的梦幻中。

虽然如此,它也时时给在黑夜中生活的作者以生的鼓舞,让作者有所追求,有所奋斗,因而,这篇好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作者内心真、善、美世界的表露,它让读者看到了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对于作者一再声明自己的彷徨苦闷有了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才是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渴望,对生命本质的体悟。

整个作品将梦幻与现实相交织,既表现了现实与理想的对抗,也揭示出作者内心世界的向善追求。

同时,敏锐的感受、细腻的观察和真实的描写相映成趣。

作者对于河边的景物的感受和对于河中倒影的观察非常敏锐和细腻,读者在欣赏一幅幅变化多姿的美妙图画之余,不得不为作者的感受力、观察力和语言的表现力感到赞叹。

作品立体式的图景展示,既给读者一种立体的美的感受,同时又引导读者在他的文字中构想自己的图景,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欲望,使作品具有强烈的创造性和可塑性。

【作者介绍】XXX,原名XXX(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XXX(1898年改为XXX),笔名XXX,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XXX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XXX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XXX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大声召唤“肉体界之战士”,提出“立人”主张。

他登上五四文坛后,写出《阿Q正传》等不朽著作,从反面批判人性的残缺,后期则以杂文为武器尽力抨击封建专制主义扭曲人性的社会和传统。

《野草》小班科学教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野草》小班科学教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文章标题:《野草》小班科学教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引言: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野草,它们不仅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有着很高的科学价值。

小班的幼儿园生活中,了解野草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体验。

本文将介绍《野草》小班科学教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野草的生长环境。

2.了解野草的种类及区分野草。

3.观察野草的生长过程。

4.感受野草的美丽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野草的生长环境。

野草可在各种类型的土地上生长和繁殖,有些野草喜欢湿润的环境,有些喜欢干燥的气候。

为了了解野草的生长环境,可以带着孩子们去散步,看看野草所生长的地方。

观察一下生长在沙滩上、公园中、草地上的野草有什么样的变化。

2.野草的种类及区分野草。

幼儿园孩子们可以从自然的角度去观察野草的不同之处。

老师可以与学生们分享野草的学名、特征和形态。

让幼儿园生们去认识和区分不同的野草。

3.观察野草的生长过程。

观察野草的生长过程可以让幼儿园生们了解野草的生命周期。

老师可以从收集野草的种子开始,然后观察幼苗成长,看看它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4.感受野草的美丽和价值。

令人惊奇的是,野草不仅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还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

幼儿园生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画画或者用摄影机记录下它们的美丽。

孩子们也可以了解野草对我们生活的一些重要的价值,可以帮助保持空气、水、土壤质量。

三、教学方法1.教材分析本教案以《野草》的科学教材为主要素材,融合幼儿园的特殊性,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孩子们更快地了解野草的生长和变化。

2.多媒体教学使用多媒体仿真技术和视频演示,可以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便于理解各种野草的图像、种类和特征。

3.情景教学引导幼儿园孩子们创造真实的情境,在户外或校内野外旅行中进行采集、野外学习和科学实验,让他们更好的了解野草的实际生态环境。

4.团队合作老师可以将幼儿园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种合作方式可以增加小班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野草》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野草》教案、教学设计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野草》这篇课文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4.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逐步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的需求。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c.鼓励学生互相批改作业,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同时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4.作业拓展:
a.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适当增加作业难度,提高学生的挑战性。
b.鼓励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活动,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c.组织学生参加与课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植物园、开展环保行动等,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2.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掌握,如填空、改写句子等。
(3)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课文,深入挖掘文章主题。

统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统编 六年级上册 语文教案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

《好的故事》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草原》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创作于1925年。

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异常“昏沉的夜”。

鲁迅在梦境中看见了远方水乡的美丽风景,但这一风景刚出现即消逝,表现出他的怅惘和失望,而课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第二部分是第3~9自然段,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第三部分是第10~12自然段,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本文在表达方面很有特色,主要运用了对比的写法。

开头和结尾都写到“昏沉的夜”,形成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低沉、消极的情绪。

中间描绘了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反映出作者开朗的心境。

两种截然不同的情调和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

本文在表达方面的另一个特色是运用了象征手法。

从表面看,“昏沉的夜”是指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其实另有深意,暗指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

鲁迅后来回忆当年在北京生活时的感受,说“实在黑暗的可以”,其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政治混乱,民生凋敝,身处其中的正直知识分子倍感压抑。

因此,文中“昏沉的夜”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而文中梦境里的美好幻想则象征着遥不可及的愿景。

课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很好地阐释了文中事物的象征意义。

二、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引导学生把握本课的主旨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但作者写作的时代距今较远,历史背景比较复杂,老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补充相应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草-人教版

一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草-人教版

草教学要求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本中的五首古诗。

同学们还会背吗?有一首《咏鹅》,谁记得?还有一首《画鸡》,谁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揭示课题草二、范读课文三、自读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练读课文3遍。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读一读,再放进句子里读正确。

四、读诗句,识字1.第一行(指名读)识字:离原教师解释:“离离”是讲草长得茂密。

“原”是宽广的野地。

出示图,观察地上的草长得怎样?(让学生从画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样子。

)指导读句:离离/ 原上/草,2.第二行(齐读)识字:岁枯荣(“岁”平舌音,“荣”翘舌音。

)教师解释:“岁”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样了?(枯黄,像落叶一样。

)到了第二年春天呢?(发芽、生长)指导读句:一岁/一枯/荣(提示:两个“一”声调不同)3.第三行(指名读)识字:野火烧尽(注意读准“烧”的音。

)解释:“尽”就是“完”的意思,从哪儿说明烧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齐读)再次观察画面。

讲述生长的原因,地里的草根还在。

识字:吹又(注意“吹”翘舌音)指导读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想象“原上草”的样子。

2.反复练习朗读,达到背诵要求。

六、巩固练习1.认读生字(含要认识的字)。

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春风”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一、复习1.朗读、背诵课文。

2.说说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不作过高要求,学生说到什么程度皆可,说通就行。

)3.认读生字。

用“原、岁、吹、火”口头组词。

二、指导写字原:半包围结构,“厂”里面是“白”、“小”,不能写成“泉”。

岁:上下结构。

“山”要写扁些。

上短下长。

枯:左边是木字旁,右边可分成“十”、“古”来记忆。

小学六年级语文《野草》经典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野草》经典公开课教学设计
5、听到这你想说点什么?齐读这段话
(学生自由读完以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1.男生们,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们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此时你内心激动的心情,你会这样读,男生们,齐――
2.女生们,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们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女生们,齐――
1、夏衍对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指名读。
2、是呀,这是一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夏衍的话你读懂了吗?
3、别着急,老师相信此时大家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相信看完之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
4、出示资料,配乐朗读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第一课时
一、欣赏歌曲《小草》,导入新课。
1.同学们听--(播放《小草》)你想说点什么呢?(学生自由谈感受)
2.是的,低矮柔弱,极其普通的小草是那么渺小,可这不能阻止人们对它的喜爱,许多文人墨客这样赞美小草--学生背诵有关的古诗。
3.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我国现代作家夏衍的一篇杂文,看看他是怎样赞美野草的呢。
(2)学生汇报
①概述两个故事。
②读你划出的词句,品读体验。
出示1:有的说“象”,有的说“狮”,有人开玩笑似的说:是“金刚”。金刚有多少气力,当然大家全不知道。(学生说说对象和狮的认识,它们力大无穷,金刚坚硬无比。然而它们却不是最有力的)读出你的感受。

《野草》教案

《野草》教案

《野草》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鲁迅的生平和作品,以及《野草》的创作背景。

2. 理解《野草》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3. 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野草》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2. 难点:学习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的生平,引发学生对《野草》的兴趣。

2. 新课呈现:
- 介绍《野草》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

- 分析《野草》中的象征意义,如野草、枣树等。

- 引导学生理解《野草》的主题思想,如抗争、希望等。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野草》中的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

4. 课堂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野草》的创作背景、象征意义和主题思想等。

5.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对《野草》的理解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分析具体的文本,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猜《野草》———《野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猜《野草》———《野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猜《野草》———《野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作者:王舒成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8年第8期[高中学员课例]猜《野草》——《野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文|王舒成【教学背景和前期准备】1.扬州中学经典阅读工程已经进行至第二轮,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是高一年级下学期必读书目的第二本(本学期必读的三本书为《红楼梦》《野草》《经典常谈》)。

2.在本节课之前,同学们已经用两周时间完成了《野草》这本书的阅读,教师也对学生的阅读成果(以读书笔记为主要形式)作了初步检查和交流。

具体过程如下:①学生用10天时间阅读《野草》,在不参阅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对里面的每一篇提出猜想,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做出回答,写在读书笔记本上。

②教师检查笔记,了解学生的问题和想法,针对部分笔记做出点评。

③教师推荐两篇论文,分别为孙玉石的《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和象征艺术》和江弱水的《论〈野草〉的视觉艺术及其渊源》,让学生在精读论文的基础上,对之前自己的阅读结论进行补充、修正和思辨。

3.教师根据之前的学情反馈,在《野草》里精选了六篇文章,分为A、B两组(A组《秋夜》《影的告别》和《复仇》,B组《希望》《过客》和《墓碣文》),由两个同学自发领取任务并组队,每组三人,对这三篇文章进行精读并形成初步结论,准备在课堂上面向全班同学做读书汇报,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

【教学目标】1.借助两个小组同学的读书汇报,形成对《野草》里六部作品阅读过程和结论的感知,并进行讨论。

2.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野草》的读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野草》是可以“猜”的,因为它是诗歌。

而中国诗歌自诞生之初,就一直具有“隐”(谜语)的特质,诗歌里面使用的形象,形象带来的丰富意蕴,都使得我们的解读有众多空间。

鲁迅的《野草》,在写作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整体上借助象征手法,表达了新文化运动遇挫之后那一段时间,他内心的阴郁、孤独和苦闷。

(展示龚乐怡读书笔记)刚读《野草》就深觉其意象与《朝花夕拾》截然不同,用的词语都类似于死亡一类,文字中透出的绝望令人压抑、烦闷、窒息。

野草阅读教学设计

野草阅读教学设计

野草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野草阅读一、教学目标通过阅读《野草》这本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将能够:1. 理解野草的作者鲁迅的文学风格和人生态度;2. 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3. 探讨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4. 提升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介《野草》- 介绍《野草》的作者鲁迅以及该作品的背景和意义。

2. 文学风格和人生态度- 解读鲁迅的文学创作风格,分析其作品中常见的写实手法和讽刺表达;- 探讨鲁迅作品中所反映的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关注;- 分析鲁迅在《野草》中表达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3. 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 辨识《野草》的主题,并对其深入探讨;- 分析作品中不同情节的意义和关联;- 揭示鲁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4. 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理解鲁迅作品对当时社会的现实震撼和启示;- 分析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5.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阅读选取的《野草》中的文选,并进行全文解读;- 进行相关文学作品的酝酿、分析和讨论,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名言或相关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对《野草》的好奇心和兴趣。

2. 介绍《野草》(10分钟)- 介绍鲁迅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 简述《野草》作为鲁迅代表作之一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文学风格和人生态度(20分钟)- 分析鲁迅的文学创作风格,并通过选取的文本示例进行展示和讨论;- 辨析鲁迅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和社会批判;- 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对人生态度的表达和价值观。

4. 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30分钟)- 分组讨论并总结《野草》的主题;- 针对不同情节和人物形象展开讨论,了解其象征意义;- 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剧本、海报或演讲等方式展示对作品的理解。

5. 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15分钟)- 引导学生理解鲁迅作品的社会现实意义;- 对比当时社会情境与现实,反思文学作品的现实启示。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语文教学设计精选15篇语文教学设计1知识技能:1、积累“读一读、写一写”部分的14个词语;2、体味“雪”的含义,加强朗读训练,在反复朗读中揣摩作者的心绪;3、学习__借景抒情和对比的表达技巧。

过程方法:1、整体感知__的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培养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做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

教学重点:品味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__语言的内在含义,领悟作者的个性精神。

教学方法:1、朗读法;2、品味鉴赏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4、个别指导提示法教学用具:黑板、暴风影音播放器、flash8、0播放视频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音乐欣赏《塞北的雪》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个简短的句子来概括塞北雪的特征(指名回答)。

3、揭示课题:(播放flash视频)那一年的冬天,在北京的鲁迅,看到一场大雪。

他,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他那支生花妙笔,慷慨淋漓地描绘了两幅迥异的雪景图——雪。

4、教师板书课题:雪鲁迅二、听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①听准字音,听出语气,初步把握作者情感;(温馨提示: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升腾脂粉奁磬口胭脂目光灼灼朔方蓬勃弥漫旋转精魂 )②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两幅画面?2、指明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3、它们分别在__的哪些段落?请同学们快速找出三、品味欣赏(一)江南的雪1、学生自由朗读“江南的雪”语段,2、教师出示问题: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描绘?3、学生发言,集体讨论;教师明确,板书:滋润美艳4、全班女生齐读,感受江南雪的优美的特点。

5、你觉得文中的哪些字、词或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从文中找出,并说说你的理由。

温馨提示:(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这一句“冰冷的”“坚硬的”这两个词,强调了雪的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教学设计2:野草

教学设计2:野草

《野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野草》通过描写种子神奇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高度赞扬。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显然文章有着特殊的意义,对于激发人民抗日的信心和斗志,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能够在课前预习中运用以往掌握的学习汉字的方法独立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较好的语感,能够抓住文章的重难点结合重点词语进行初步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学习这篇课文,学生结合写作背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够理解课文主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注重语言积累。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教学难点】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了解隐喻这一写作手法。

【关键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2.小草具有怎样的力量?【教学方法】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诵读感悟,交流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生学法:自读理解,合作探究,交流体悟【教学准备】有关课文的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2.目标呈现,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自主合作,理解文本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再次朗读读全文。

2.引导小组共同解决问题三、学生充分讨论,让问题简单化,明晰化1.根据学生的理解,进行有效的指导。

2.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小组作用共同解决问题。

四、品味文本,展示交流指导朗读,体会小草的力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中体会小草的力量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归纳拓展,深化情感1.教师总结,激发情感2.学生谈体会和感受六、课外拓展阅读赞美小草的诗文,写赞美小草的习作。

野草_教案教学设计

野草_教案教学设计

野草本文是关于野草,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2、理解生物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

《野草》教学反思《野草》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夏衍的《野草》一文,很有感触。

说实话,这篇文章,我已经教过好多次,每次都会被深深地打动。

然而,却很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我想,语文课,就是要引领学生学会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学习课文,体味情感。

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于是,我这样设计了本课的教学:开课伊始,引领学生透过两个故事,感受种子的力可以超越一切,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引领学生抓住“钻、挺、透”三个动词,体会小草掀翻石块的事例。

然而学生只是泛泛而谈,我这样引导:孩子们,我们现在将小草和石块进行一下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于是,孩子们给出了这样一些答案:小草,柔软;石块,坚硬。

小草,轻;石块,重。

小草,有生命;石块,无生命......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小草与石块力量的悬殊,对小草油然而生敬意。

我适时地问道:“种子被埋在土壤里,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光明。

可是,它为了阳光,为了生之意志,在顽强不屈的挺出地面来,你们想说些什么。

”于是,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开始加深,朗读也自然很有感情,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孩子们,听着你们的朗读,刘老师仿佛看到了小草的能屈能伸,看到了小草顽强不屈的身影。

我想,这决不是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看不见的——”孩子们异口同声:“生命力!”夏衍又是怎样解读生命力的?当学生找出答案,我给学生补充了一段抗日战争的资料,孩子们听后义愤填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爱国志士,看到大片国土沦陷,你一定会这样说:——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

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知的力。

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勇士,看到卖国者向日本帝国主义者卑躬屈膝、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一定会这样说:——。

野草教学设计

野草教学设计

《野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2、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教学重点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2、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2、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赞美娇艳的水仙,有人赞美华贵的牡丹,有人赞美挺拔的青松,也有人赞美那平凡的小草。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小草写下诸多赞美的诗篇,你知道的有哪些呢?生汇报。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3、是啊,小草不仅装点大地,它那顽强的精神更让人钦佩不已。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野草,看看在作家夏衍笔下的野草又是怎样的?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种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二、聚焦重点,深入悟读。

(一)聚焦种子的力大1、同学们请读1~5自然段,说说具体从哪些词语、句子让你感受到了种子的力量大。

出示: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师:作者用哪两个故事说明种子的力量简直超越一切?(1)大象、狮子、金刚作比较体现种子力量之大。

(2)植物种子的发芽能破开头盖骨。

师小结:作者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我们知道种子的力量之大,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吗?它又是怎样生长的?请同学们读第六自然段感受一下它的生长历程。

(二)聚焦“生命力”读出精神1、通过读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2、“透、钻、挺”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师:那一棵棵小草,一棵棵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的小草,周围是一片黑暗,见不到一丝光明,但是小草们它顽强的成长着,此时此刻你对它们产生了怎样的感情?3、让我们带着对它们的这种感情再读课文吧。

师: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

这种力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

野草教学设计

野草教学设计

野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野草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通过描写植物的种子神奇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高度赞颂.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和体会.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应以学生自读、自品、自悟的基础上,大力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共同获益.学情分析:本班学生能自觉在课前查阅资料,熟读课文,有较强的探究学习意识,有一定的朗读感悟能力,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较强.根据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让他们在自主空间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2、链接时代背景,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形成具像,领悟课文主旨,体会作者忧国疾呼的爱国情怀.3、时空拓展,引发感受,深入领悟本文阅读的时代意义,在反复诵读中抒发阅读感受. 过程与方法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教学难点: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起自主阅读的脚手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层解读.教学模式与手段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草是一种最平凡不过的植物,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却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它,你能说出哪些与草有关的诗句赋得离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远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2、刚才同学们背的诗句中展示了不同的野草形象,是的,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背景下,野草的形象是不同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介绍作者夏衍.夏衍1900—1995现代着名作家、剧作家、电影理论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县今余杭人.1927 年四一二事变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翻译高尔基的名着母亲;创作报告文学包身工,反映包身工在资本家剥削下的惨痛生活,引起广泛注意和重视.后又创作祝福、林家铺子、革命家庭、在烈火中永生等电影剧本 .二、检测预习情况课文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老师要检测一下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词读音.狮骨骼笋瓦砾掀翻玻璃棚解剖韧性2、词组:力量之大不可抗的力可怕的力量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这几个词组都是描写什么的谁能说一说,在作者眼中的野草是怎样的形象三、初读课文,梳理层次.文章是怎样描写小草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分读课文,思考文章写作层次.四、质疑.1、读了文章,你一定有许多困惑,默读课文,请找找自己的问题,画一画,标注小问号.2、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同学们互相解决一些简单的,如果都不能解决的请组长记录下来,一会我们全班共同解决.3、小组交流,并归纳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第二课时一、根据学生质疑,确定本课时学习重点.现在请同学们汇报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需全班共同研究的问题,重复和相似的就不用再说.预设问题:文章在写小草力量大,为什么用野草命名文章是怎样写出小草的力量大的二、围绕重点问题,请同学们静静地阅读,你能在文章中哪些自然段,哪些句子中找到答案.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文章是怎样写出小草的力量大的指名回答.1作者用了一个种子试验的例子来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2通过描写种子生长历程………..3从人们讨论“世界上什么事物的气力最大”的例子………师:总结课文通过举例向我们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2、找出最能体现小草的坚韧不拔、力不可挡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把你的感受简单标记在书上.三、合作交流1、小组成员内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2、全班交流重点品析:第六自然段阅读感受:1教师重点强调“挺、钻、透、掀翻”的表达效果.2如果我换掉这四个词,你看看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3哪个小组还研讨了这一段有没有补充意见指小组朗读.品词析句方法:抓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四、小组展示1、小组内自由练习:把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表现出来.2、从他们的展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想象着石块下的小草顽强不屈地面对困难的样子,把我们的心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品词析句方法:通过朗读结合自己的情感深入理解句意.五、深入理解课文:1、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这种力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夏衍对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默读第7自然段.2、从一棵小草身上,我们竟然感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力量,确实令人震撼.在震惊之余,让我们走进作者当时所处的那战火纷飞的年月,你一定能读懂这段话的真正含义.出示资料,指名朗读 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3、通过这段资料,我想同学们肯定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子已不仅仅是植物的种子,这草已不仅仅是草,你觉得它是什么小草和中国人民之间有什么共同点“石块”指的又是什么呢品词析句方法:通过背景资料的了解,丰富语言的内涵.4、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最想告诉人们的是什么谁来谈谈自己的理解5、他把那些被人们踩在脚下的野草说成“世界无比”,其用意就在于唤起民众,使其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进而行动起来,团结奋战,齐心合力赶走敌人;另一方面作者也借草的伟大力量赞美了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不可战胜的精神这才是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可是当时的形式却不允许夏衍先生这样直白的表述,他只好把这层意思隐含在对小草的赞美中,委婉的启示人们.1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你的内心一定激动万分,读――2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读――6、作为一名爱国作家,夏衍先生先后用了110多个笔名与敌人周旋,夏衍只不过是这110多个笔名中的一个,他用夏衍这个笔名写下的野草,不但当时鼓舞着人们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同时也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顽强不屈、奋然向上,他在野草中这样写道齐读第八自然段小草指的是什么盆花又指什么7、在这篇文章中多次出现了“植物的种子、草”而文章的题目却叫野草,为什么因为野草更有更顽强的生命力呀拓展诗歌野草既然选择了这片偏僻的土地就应用全身心的爱来装扮它的美丽既然命运注定要远离温室就让生命的绿去感染大地的孤寂强悍的暴雨玷污脆弱的灵魂怒吼的狂风肆意柔软的身体但稚嫩的双手始终庇护着深爱的土纤细的血丝不懈地输送着生命的真谛永记得野火烧不尽的威力没忘记染绿江南岸的决心狂风暴雨洗礼后的血脉里永不熄灭的最亮的绿六、总结1、历史的车轮辗过六十多个岁月,处在新世纪的我们重读六十多年前的这篇文章又有怎样的启示呢学习种子顽强不屈、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畏艰辛、奋然向上的人,请搜集这方面的故事,如贝多芬、钟南山、姚明.2、练笔假如你是悲观的种子,飘落在石缝里,此时,你遇到了野草,它跟你说……假如你是小小的山花,花圃里的玫瑰嘲笑你不艳丽时,你怎么说……板书设计野草力大——广大抗日民众↓顽强不屈不可抗拒能屈能伸课后反思:今天教学了夏衍的野草一文,很有感触.我想,语文课,就是要引领学生学会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学习课文,品读词句,体味情感.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于是,我这样设计了本课的教学:开课伊始,引领学生透过两个故事,感受种子的力可以超越一切,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二环节,引领学生抓住“钻、挺、透”三个动词,体会小草掀翻石块的事例.然而学生只是泛泛而谈,我这样引导:孩子们,我们现在将小草和石块进行一下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于是,孩子们给出了这样一些答案:小草,柔软;石块,坚硬.小草,轻;石块,重.小草,有生命;石块,无生命......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小草与石块力量的悬殊,对小草油然而生敬意.夏衍又是怎样解读生命力的当学生找出答案,我给学生补充了一段抗日战争的资料,孩子们听后义愤填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爱国志士,看到大片国土沦陷,你一定会这样说:——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知的力.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勇士,看到卖国者向日本帝国主义者卑躬屈膝、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一定会这样说:——.同学们,作为当代的小学生,回想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你一定也是热血沸腾,你一定会这样说:——此时,课堂气氛已经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的朗读已经变成了发自心底的呼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草教学设计《野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野草,比如国破山河在,成春草木深。

你还知道那些诗句?2、诗句如此,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是绝处逢生的植物,这种不落在。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齐读课题)二、熟读课文,了解文章脉络。

1——5自然段通过两个故事来说明小草力量巨大无比。

6——8自然段是作者借赞美小草来鼓舞广大群众要向小草那样顽强抗战。

三、了解作者夏衍。

四、理解词语:致密、瓦砾、意志、顽强不屈、磨练、傲然。

第二课时一、看门见山,直入主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野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野草的种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①课文中的确有几个难读、难写的字,谁发现了?解剖(注意读音)、韧性的韧注意书写②(如果有说野草具有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师评:你还透过种子的力大感受到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随即板书——力大2、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中描写种子力大的例子?①交流②总结(针对同学们的回答,师直接总结)(1)作者用了一个种子试验的例子来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2 通过描写种子生长历程………..(3)从人们讨论“世界上什么事物的气力最大”的例子………师:总结课文通过举例向我们说明种子的力非常大。

三、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过渡:这也许特殊了一点,常人不容易理解,那么你见过笋的成长吗?见过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两种植物的生长历程?1、这种力如此之大文中用了三个动词分别是?2、透、钻、挺是什么意思?3、那换成这样写行吗?4、说话要有理有据呀,请你再细细品读着几句话,说说你的理由吧5、透、钻、挺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掀翻也给我们同样的感受。

6、学生展示(1人)提问:从他的朗读我感受到了那一棵棵小草,一棵棵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的小草,周围是一片黑暗,见不到一丝光明,但是小草们它顽强的成长着,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把我们的心声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吧(齐读)四、学习地7自然段过渡:听着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顽强不屈的小草,感受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

这种里决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生命力(生齐说)1、夏衍对种生命力又是怎样解读的呢?指名读。

2、是呀,这是一长期抗战的力,一种有能屈能伸的力,更是一种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夏衍的话你读懂了吗?3、别着急,老师相信此时大家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感受,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资料,相信看完之后你对这句话会有更深的理解5、出示资料,配乐朗读1937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我国东北等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0年,抗战进入最困难的相持阶段,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陷,日本帝国主义则异常嚣张。

在暂时困难面前,有极少数人怕这怕那,甚至想投降日寇,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来向日本求和,散布“亡国”的悲观情绪。

当时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编辑工作的夏衍写了这篇极富号召力的杂文《野草》。

6、听到这你想说点什么?齐读这段话(学生自由读完以后)--男生读-女生读――齐读1.男生们,作为一名爱国志士,当你们看到大片国土沦陷时,此时你内心激动的心情,你会这样读,男生们,齐――2.女生们,作为一名革命勇士,当你看到那些趋炎附势的卖国贼正对着侵略者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们内心的愤慨一时迸发出来,女生们,齐――3.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能坐以待毙吗?难道我们就这样等着帝国主义任人宰割吗?作为当代小学生,当你看到无数革命先烈战死沙场,与敌人奋力抵抗时,敬仰之心油然而生,我们身上好像拥有着无尽的潜能,力量,这种力是―――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仿佛。

就像诗中所说的那样,离离原上草。

,作为一名爱国作家,夏衍先后用了110多个笔名与敌人周旋,在此期间写下了《野草》他鼓舞着人们拿起武器奋力抵抗,同时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写道:“第八自然段”(读一遍)五总结1.作为和平年代得我们,生活中有这样像野草精神的人吗?2.练笔:再来读野草,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写1、假如你是悲观的种子,飘落在石缝里,此时,你遇到了野草,它跟你说……2、假如你是小小的山花,花圃里的玫瑰嘲笑你不艳丽时,你怎么说:3、假如你是沃土中的一株矮松,你会羡慕石缝间的松柏吗?为什么?篇二:《野草》教学设计《野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潘湖小学吴银宽一、教材分析本文是著名作家夏衍的散文名篇。

文章先通过两个故事说明世界上气力最大的事物是种子,它们“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突出种子超越一切的力量。

接着,又通过人们常见的笋的成长、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顽强不屈的生长现象,进一步突出不可抗的种子力量之巨大,从而揭示这种力量的真谛——顽强的生命力,“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不畏艰辛、无比坚韧的力。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2、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野草那种不可抗的力。

四、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1、草是一种最平凡不过的植物,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不朽诗文来赞美它、歌颂它,你能说出哪些与草有关的诗句吗?(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高鼎《村居》(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的《春望》(5)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韦应物《滁州西涧》。

(6)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李白《春思》2、结合刚才的诗句和平时的观察,说说你心目中野草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平凡渺小;坚强、富有生命力;弱小3、在不同人的眼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野草的形象是不同的。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现代作家夏衍的一篇散文《野草》,看看他眼中的野草形象。

(板书课题:野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课文,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都会读了吗?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的吗?(1)纷纭:(事情、言论等)多而杂乱。

成语:众说纷纭(2)致密:紧密,严密。

(3)剖析pou:辨析,分析(4)ren韧性:指顽强持久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

2、谈一谈,课文中的种子和野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聚焦重点,深入感悟a、聚焦“种子”生:种子的气力最大,它所显现出来的力量是超越一切的。

(种子的力量是神奇的,可怕的??)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证据吗?生:有人问:世界上什么东西的气力最大?答案是植物的种子。

师:这毕竟是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

谁有更让人信服的证据吗?生:种子能够把人的头盖骨分开,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

师:课文中是怎么形容人的头盖骨的呢?生:人的头盖骨,结合得非常致密与坚固,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用尽了一切的方法,要把它完整地分开,都没有这种力气。

师:就算是一切的机械力都不能将之分开。

你能想到哪些重量级的机械工具呢?生:吊车,起重机,大卡车??师:但就是这样的机械力都不能将头盖骨完整地分开,可是什么做到呢?生:植物的种子。

师:有理有据呀!课文中用这样一个真实的科学的故事证明种子的力量是可怕的力量,真让人信服!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让你们来感受这一可怕的力量。

师:看完这个视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生:种子的力量真大啊!师:是啊,这样致密而坚固的头盖骨,一切机械力都不能将它分开,但是一粒普通的种子却做到了。

我们忍不住感叹道:生接读: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师: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呢?生:反复。

用于强调植物种子的力量非常非常的巨大。

师: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就是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是可怕的,是任何事物所无法比拟的。

谁能带着这种赞叹的语气,再来读这句话!指生接读: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师:让我们一起带着赞叹的语气,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接读: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师:的确,植物种子力量之大,如此如此,超乎一切机械力,在与致密、坚硬的头盖骨的斗争取得了胜利,那么小草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b、审视“野草”师: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草吗?生:顽强不屈(不屈不饶、百折不饶、坚强不屈??)师:作者是怎么说的呢?作者说小草的身上具有一种什么力呢?生:一种不可抗的力。

师:为了证明小草的这种不可抗的力,作者用了一个什么事例?谁能来概括一下呢?(如果说上文讲的是种子跟头盖骨的斗争,那这里讲的是——)生:小草与石块的斗争。

师:说得再简洁些,就是“小草斗巨石”。

师:在这场斗争中,结果怎么样呢?生:小草赢了。

师:你能找到课文中“小草斗巨石”的具体动作词吗?生:透、钻、挺、掀翻师:谁能来说说这些的词意思吗?生:往上冒,往上长,伸,掀倒师:这些词都有长的意思,那换成长行吗?改版:小草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顾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长到地面上来。

它的根往土壤里长,它的芽往地面上伸。

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倒。

师:看看这两个版本,哪个比较好呢?为什么?生1:我从“透、钻、挺“感受到了小草在掀翻巨石时用尽了全身之力,有顶破重重压力之感。

生2:“掀翻”可以说是掀个底朝天,而“掀倒”仅仅是倒下而已。

“掀翻”的力量比较大。

生3:改版后体会不到小草力量之大,以及其顽强的生命力。

师:看来啊,用词不同所表达的效果可真是天壤之别呀!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以我们在以后的说话和习作中也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师:让我们再度漫步在这字字珠玑的曼妙文字中,一起来感受小草斗巨石的那种不可抗的力。

生读:小草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

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

这是一种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正是因为这种不可抗的力,让作者不得不再一次应用到反复的修辞手法,赞叹道:生接读:一粒种子的力量之大,如此如此。

师:小草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除了要掀翻巨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呢?生:冰冷的土地,寒冷的冰层,缺少水分,黑暗,路人的踩踏,大火的焚烧?? 师:是的,作为一棵小草,不管大雪纷飞,它必定要:生接读: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