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探究

合集下载

应急管理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应急管理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浅论应急管理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长沙市政府办公厅黄永祺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从2003年春我国爆发SARS病毒到以后的禽流感肆虐、煤矿透水或瓦斯爆炸、松花江水受污染……,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每年由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每年由此造成的损失约占GDP总量的5%[1]。

如何加强应急管理,科学应对和及时、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在我国引起普遍关注和重视的时间并不长(2003年“非典”期间,“突发事件管理”的概念首次被提出),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是当今社会科学特别是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一二年,突发事件的管理和处理,已涉及到灾难学、环境学、预防科学、公共关系、行政政策、心理学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这与传统体制下依靠官员“拍脑袋、拍胸口”的决策处理方式形成极大的区别。

因此,我们今天要讲清“应急管理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这个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

下面,我结合自己学习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一、管理的本质与应急管理的概念(一)管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的本质就是建立、维护或恢复秩序,提高行为效率。

从这个意义上说,应急管理就是要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之中(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为其有效、及时的处理,建立一种秩序,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防止事态或危害扩大.而防止像2003年春季“非典”刚发生时那样,不知所措、杂乱无序、乱用“重典”,不计成本和后果的局面。

(二)应急管理的概念宁资利等人认为[2]:“所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又称应急管理),是指为避免或减少突发公共事件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预测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置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生产生活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活动.”(三)对应急管理的几点认识1、应急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种特殊状态和特殊形式.说它特殊,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应急管理着眼的是一种“非常态”管理。

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

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

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应急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与体会,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1. 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频发且种类繁多,如地震、洪水、台风等,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提前预警和预防灾害的发生,加强应急救援能力。

2. 新兴科技的应用与风险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可以用于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

然而,科技的应用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如网络安全问题和信息泄露等。

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加强信息安全保护。

3. 恐怖袭击和突发事件的威胁在当前全球恐怖主义和突发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应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与公安、国土安全部门的协作,加强恐怖袭击和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

三、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思考1.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同时,要加强对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和应变能力。

2. 健全应急预警和预防机制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气象、地质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应急预警和预防机制。

通过提前预警和预防措施,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3.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救援力量的合作,形成应急救援的合力。

4. 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应急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四、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体会1. 加强组织与协作的重要性在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

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

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研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复杂和突发,这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愈发显得重要。

应急管理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战略任务,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可以提高国家和地方应对大规模灾害和事故灾难的能力。

建立应急指挥体系、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等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可以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应急机制,以实现应对新形势下的综合灾害防范和应急响应。

其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可以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断完善应急预警、应急救援、应急恢复等各方面的应急体系,可在第一时间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保障当地广大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最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可以增强国家的应对全球风险挑战的能力。

不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事故灾难,其影响已经超越了国界,因此,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要面向全球,想办法共享经验,并加强国际应急合作,以提高各方的应对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多方面的。

首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可行性方案。

这需要各地和各部门对本地本职工作的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合理制定专业化措施和技术方案,以实现应急救援任务。

其次,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注重社会力量的参与。

政府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最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要加强应急预警体系的建设。

预警是应急管理的核心,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事故灾难,都需要有充分且及时的预警信息,以便做好应急准备和妥善处置。

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是多方面的。

首先,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

通过对当地的应急队伍进行有效的组织建设和培训,增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能力和应急素质,以A级车(MPV定制)的机动灵活性,迅速响应抵达需要的地点。

新时代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其体制机制建设策略研究

新时代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其体制机制建设策略研究

2021年11月Nov.2021克拉玛依学刊JOURNAL OF KARAMAY 第11卷第6期Vol.11No.6新时代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其体制机制建设策略研究*刘超石磊(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54)摘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救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为当前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工作提供了新思路、作出了新要求。

同时,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复杂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我国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上仍然面临诸多新挑战,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准备。

因此,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要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立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肩负起应急管理的新使命,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关键词:新时代;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新挑战;新要求;新思想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DOI :10.13677/65-1285/c.2021.06.05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刘超,石磊.新时代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其体制机制建设策略研究[J ].克拉玛依学刊,2021(6)33-39.∗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市科技局研究项目“城市应急管理源头治理模式研究”(XA2020-RKXYJ-01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8-17作者简介:刘超,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石磊,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重要论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并把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作为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中的重要工作[1]。

因此,在新时代,党中央对于国家治理整体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洞察,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纳入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发展战略体系当中,把应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作为推进国家整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推动机制[2]。

广西核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广西核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

广西核应急管理现状及对策思考一、现状分析1.1 现有问题在广西核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核应急管理方面的相关法规尚不够完善,一些法规还存在着不够细化、具体化的问题。

这意味着在实践中,很容易出现不同的理解和执行方式,影响了核应急管理工作的效果。

二是应急预案不够完备。

核能事故发生时,应急预案是最关键的执行工具之一。

目前许多地方的核应急预案并不够完备,还存在着许多漏洞和不足。

三是核应急能力不足。

对于核能事故的应急处理,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目前很多地方的核应急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应对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1.2 影响和风险由于核应急管理的不完善,一旦发生核能事故,将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风险。

首先是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威胁。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巨大的,一旦发生核事故,将会对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其次是对环境的破坏。

核辐射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对当地生态环境、农作物、水资源等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最后是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旦发生核事故,将会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影响,给地方政府带来极大的压力。

1.3 紧迫性和必要性考虑到核辐射对人类的危害性,以及核应急管理的不完善,构建健全的核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核应急管理能力是紧迫性和必要性的。

只有加强核应急管理,提高核应急管理能力,才能有效减少核能事故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危害,确保核能产业健康发展。

二、对策建议为了改善广西核应急管理的现状,提高核应急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2.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核能事故的监管和管理,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和权利,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需要加强对核应急管理的制度建设,明确核应急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协调机制等,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

核辐射事故与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国际经验学习

核辐射事故与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国际经验学习

核辐射事故与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国际经验学习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和发展。

然而,核能事故的发生仍然是一个存在的风险。

核辐射事故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因此,建设健全的应急管理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核辐射事故和应急管理系统的相关问题,并借鉴国际经验。

核辐射事故是指核能设施或核材料发生泄漏、爆炸等事件,导致辐射物质外泄,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

核辐射事故一旦发生,可能引发大规模的伤亡和环境污染,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设有效的应急管理系统是保障核能安全的重要举措。

应急管理系统包括预防、准备、应对和恢复四个阶段。

预防阶段主要是通过加强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准备阶段包括制定应急预案、组织演练和培训人员等,以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和效率。

应对阶段是指在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伤害和损失。

恢复阶段是指事故过后,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清理和修复,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国家在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例如,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政府加强了核能安全监管,完善了应急预案和演练,提高了公众的安全意识。

美国也建立了完善的核事故应急管理体系,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了应对核事故的能力。

欧洲核能机构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指南和标准,帮助成员国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系统。

我国在核辐射事故和应急管理系统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核能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了对核能设施的监管和管理。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核能安全合作,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提高了自身的应急管理水平。

然而,我国在核辐射事故和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应急预案和演练的覆盖面和针对性还有待提高。

应急预案应该覆盖到各个核能设施和相关区域,演练应该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提高应对事故的能力。

构建全面、高效、可持续的应急管理体系

构建全面、高效、可持续的应急管理体系
预警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预测评估等功能, 能够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的特点和规律,及时发出警报,并 通知相关人员和部门采取应对措施。
预警系统的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物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应急响应机制
应急响应机制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调动各种 资源和力量,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突发事件。
VS
详细描述
针对公众参与不足的问题,应加强宣传教 育和社会动员工作,提高公众对应急管理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应建立健全的 志愿者机制,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应急救 援和处置工作。此外,还应加强社区建设 和管理,提高社区自组织和自救能力。
国际合作的挑战与对策
总结词
国际合作是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跨国突发 事件。
目标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减少灾害损失 ,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维护社会稳定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及时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因灾害引发的社 会动荡和混乱,维护社会稳定。
应急响应机制应包括现场指挥、救援队伍、物资保障、医疗救治、信息报 告等多个方面,确保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应急响应机制的建设需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应急响应的效 率和效果。
资源保障体系
1
资源保障体系是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支撑,包 括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
2
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应急物资储 备和调运体系,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 提供所需的物资和资源。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心得体会范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心得体会范文「篇一」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必须抓好源头治理,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要未雨绸缪,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健全应急预案体系;要有的放矢,实施精准治理,做到预警发布精准、抢险救援精准、恢复重建精准、监管执法精准;要依法管理,系统梳理和修订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把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起来,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队伍是关键、科技是支撑。

要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

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国家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应急管理具有高负荷、高压力、高风险的特点,应急救援队伍奉献很多、牺牲很大,各方面要关心支持这支队伍,提升职业荣誉感和吸引力。

要强化应急管理装备技术支撑,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推进应急管理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心得体会范文「篇二」4月23—25日,公司对我们进行了HSE管理体系的全面培训。

培训中,大家都认真听讲、做笔记,这次HSE培训内容丰富,老师讲解透彻,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HSE管理体系的内涵,对今后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HSE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以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法。

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简称为HSE管理体系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最优先的条件之一,HSE管理体系是以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为方针的科学管理思想,企业推行HSE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减少事故,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上树立任何事故都可预防的理念,即“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新理念。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一、前言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当前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应急安全形势,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已经形成国家战略,是各级政府责无旁贷的使命。

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在危机事件中构建一套高效、科学、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出现。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1.维护正常社会运行的需要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为了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管理制度完善、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以保障正常社会运行秩序的持续性、稳定性。

只有保障了正常社会运行,才能更好的推进国家的发展进程。

2.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突发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冲击。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在于快速地、有效地应对各种形式的突发事件,做好预案的制定、应急救援与灾后重建的工作。

3.保障人们生命安全的要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应急管理机制不完善、反应不快,将会给人们带来重大损失;但是,如果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能够够得到完善和有效的应用,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们在突发事件中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及方案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包括应急预案编制、应急人员、应急设备、应急物资等方面的建设。

1.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编制是建立一个规范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分类制定,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处置方案,对应急处置流程、应急资源、应急设备等进行详细规划,并实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同时,在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决策的科学化、程序的规范化和流程的透明化,以最大的促进应急机构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

2.应急人员应急人员的建设主要包括考核、培训等方面的完善。

应急人员是应急机构的核心,应急机构只有拥有一支对突发事件擅于处理的人员队伍,才能保障应急取得圆满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考虑检验应急机构的队伍素质,并持续进行应急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应急机构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核应急三级管理体系

核应急三级管理体系

核应急三级管理体系
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核能的安全,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核应急管理体系。

其中,核应急三级管理体系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是核应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在核电站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此外,还要对核电站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在运行过程中,还要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核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核事故发生时,必须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处置。

核应急三级管理体系中,一级响应是指在核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初步处置。

二级响应是指在一级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范围,增加应急救援力量。

三级响应是指在二级响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援范围,增加应急救援力量,同时向国际社会请求援助。

三、事后处置
事后处置是核应急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

在核事故发生后,必须对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同时,还要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和治理,确保环境的安全。

总之,核应急三级管理体系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保障核能的安全。

但是,核能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全貌

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全貌

第37卷 第1期2024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 o l .37 N o .1J a n u a r y 2024收稿日期:2023-08-12作者简介:林 炜(1995-),男,浙江温州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应急管理研究㊂*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新时代党的政治规范基本问题研究 (21C K S 020);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2022000584)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全貌*林 炜(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摘 要: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把维护人民安全健康和国家安全贯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各方面及各环节㊂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既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也有成就与不足㊂具体而言,不仅适逢应急管理体系专业化㊁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和应急管理体系法治化的新机遇,也面临着自然灾害常态化㊁社会风险复杂化㊁技术风险多样化等新挑战;虽然构建起了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㊁超强的社会组织体系㊁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和完善的风险化解体系,但仍存在应急管理意识僵硬化㊁应急管理方式零碎化㊁应急管理工作行政化等不足㊂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固根基㊁补短板㊁强弱项,以中国式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强国建设㊁民族复兴筑牢坚实的安全屏障㊂关键词: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机遇和挑战;成效;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 035.29;C 93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3/j.i s s n .1671-6477.2024.01.001新时代以来,面对千头万绪的社会风险㊁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安全需求和应急管理体系的变革压力,党和国家以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㊁坚持自信自立㊁坚持守正创新㊁坚持问题导向㊁坚持系统观念㊁坚持胸怀天下,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在组织治理㊁治理机制法制㊁效能发挥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了新的特点,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在应急管理的实践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㊂但也要看到,伴随应急管理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及突发公共事件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考验,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会遇到诸多挑战,也在应急管理的实践中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㊂一㊁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机遇为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和国家坚持深化机构改革㊂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安全需求,国务院在开展机构改革中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消防㊁救灾㊁地质灾害㊁水旱灾害㊁救援等多项职责并于2018年3月设立应急管理部,以实现有效防灾减灾㊂自国家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认真贯彻习近平关于公共安全㊁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精神,现已形成了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部门㊂同时,应急机制法制的不断健全,再加之大数据㊁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的深度融合,应急管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其现代化建设迎来了发展机遇㊂(一)机构整合促进应急管理体系专业化应急管理部由多个部门及国家指挥机构整合而成㊂在议事机构方面,有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㊁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㊁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等5个机构;在机关司局方面,有应急指挥中心㊁防汛抗旱司㊁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司等22个机构,涉及防灾减灾救灾的方方面面;在部属单位方面,有中国地震局㊁消防救援局㊁森林消防局等5个机构,统一集成了应急管理人力㊁物力㊁财力等要素,推动应急管理㊃2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体系专业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统一了应急管理的对象㊂由应急管理部统一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为应急管理体系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着力点㊂这表明由先前特定机构单向管理某类事故或灾害的运作方式将逐渐转变成多因多果的系统管理模式,为充分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其造成的各种社会影响奠定了良好基础㊂其二,统一了应急管理的职能㊂应急管理部以全灾种管理模式涵盖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风险,为应急管理体系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立足点㊂各级应急管理机构均已成立,同时消防等部队业已转制,这为应急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体系的长效化发展㊁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㊂其三,统一了应急管理的过程㊂我国现以应急管理部为抓手统一了物资保障㊁预判预警㊁指挥应对和善后恢复等多个环节,为应急管理的事前准备㊁事中应对㊁事后恢复㊁总结调整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应急管理体系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㊂值得一提的是,应急管理部通过理顺中央与地方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了应急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㊂在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方面,应急管理部不断加强中央的统一管理,尤其是加强对应急管理体系总体方向㊁顶层设计等方面的宏观管理;也充分赋予地方自主权,引导政府能够自主应对一般性公共事件㊂另外,在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应急管理部通过科学分工㊁权责协调㊁跨省互助等方式推动应急管理体系专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优势,激发应急管理体系的内生动力㊂在理顺政府与市场方面,党和国家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引导市场发展应急管理产业㊁社会组织有序捐款捐物等手段,发挥多主体协同参与应急管理的优势,有效整合全社会可利用资源,推动应急管理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㊂(二)技术发展促进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信息化是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演进㊂同样,深处于信息化社会的应急管理体系必须顺应信息化潮流㊂因此,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发展是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㊂为此,应急管理部于2018年就发布了相关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框架,为推动体系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路线图㊂文件指出,要通过大数据㊁云计算等最新的信息技术牵引应急管理体系变革,搭建起纵向到底(包括标准规范体系㊁运行保障体系等)㊁横向到边(包括大数据支撑体系㊁应急通信网络等)的系统化㊁立体化㊁智能化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1]18㊂与此同时,应急管理体系在信息化的应用实践中得到了高质量发展㊂以杭州市为例,该市2022年年初突发疫情,为精准防控疫情,杭州市利用信息技术,调整健康码赋色规则,把健康码颜色具体分为绿色(可正常通行)㊁橙色(需三次核酸检测才可转绿)㊁黄色(需排查㊁健康监测等)㊁红色(需集中隔离等)四种,引导相关人员及时做好相关检测,助推疫情防控,为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㊂再比如温州市,开发温州防疫码,将健康码与行程卡整合到防疫码中,市民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或支付宝等应用快速打开防疫码,既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也为应急管理人员开展排查节省时间,推动精准防控㊂可以看出,信息化的发展关乎应急精准管理,关乎人民美好生活,关乎社会秩序稳定㊂因此,面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应紧紧抓住信息技术这个动力引擎,化危为机㊂在思想上㊁理念上要充分意识到信息化对应急管理体系乃至整个应急管理事业的重要性,要主动顺应信息化的历史潮流,锚定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的发展目标㊂在行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应急管理体系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方式,发挥信息技术在预判预警㊁智能决策㊁精细管理㊁社会自查㊁公众互救等多方面的作用,以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推动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发展,助推我国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㊂(三)法案完善推进应急管理体系法治化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发布了关于应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走向规范化㊁制度化㊁法治化创造了良好机遇,也为应急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转提供了重要保障㊂在法律法规层面,我国以2007年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基础不断完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㊂例如,在消防安全方面,我国于2009年实行新的‘消防法“,健全消防工作网络;2018年,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救援衔条例“,加强了对应急管理人员的管理,培养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意识,保证其依法履责㊂在防汛抗洪方面,‘防洪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我国应对具体的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法治保障㊂截至当前,我国已出台‘国家安全法“‘应急管理法“‘网络安全法“‘野生动物保护法“㊃3㊃第1期林炜: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全貌‘自然灾害防治法“等系列法律法规,涵盖了公共安全的方方面面,构建了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的四梁八柱,把应急预警㊁应急响应㊁善后恢复等应急管理活动全都纳入法治轨道,以应急管理体系法治化推动应急管理有法可依㊂在政策策略层面,我国已经建立起较为系统的应急预案体系,涵盖了核应急预案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20种左右的国家预案,出台了草原火灾应急预案㊁铁路火灾事故应急预案等50余种部门预案㊂这些预案与专项应急预案㊁地方应急预案一道构成了横向覆盖㊁纵向贯通的应急预案体系,为指导应急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从事应急管理活动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建议㊂二㊁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挑战当今社会,人类活动日益频繁㊁极端天气日益增多, 黑天鹅 灰犀牛 类型的自然灾害明显增多㊂同时,整个人类社会日趋复杂,工业化㊁现代化的高度发展使得人类社会更具不确定性,社会风险不断交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频率较以往明显上升,人民对安全健康的需求较以往更加凸显㊂正如习近平所说, 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 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 [2]㊂虽然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但也必须认识到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仍面临着不少挑战㊂(一)自然灾害常态化我国地域面积辽阔,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率高,灾害损失位居全球前列㊂近年来,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同时也相互影响㊁相互叠加,使得灾害更加频发复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黑天鹅 自然灾害事件频发㊂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常受台风侵扰;同时,我国各地经常发生不同层级的地震灾害㊂近年来,局部地区的强降雨如2021年河南洪涝灾害,更是让人防不胜防㊂其二,自然灾害分布广泛㊂我国纬度经度跨度大,灾害类型复杂多样,各行政区域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特别是生态环境脆弱区灾害更加频发,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㊂其三,次生灾害容易发生㊂我国台风地震等灾害容易引起泥石流㊁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甚至会引起生产安全㊁人民安全等突发事故,形成灾害链㊂此外,各类灾害与当地道路交通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相互联系交织,相关灾害也容易引起社会混乱甚至瘫痪㊂其四,灾害损失严重㊂21世纪以来,平均每年的自然灾害都给我国带来了千亿元直接损失,更是造成了人员伤亡㊂尤其是自然灾害风险区与人类活动密集区相互叠加重合,使得灾害发生常态化,损失也较为严重㊂其五,社会舆论层出不穷㊂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演进,自然灾害也容易引发舆论危机,可能使得灾害影响更甚从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㊂自然灾害的常态化演变态势, 正由点状转变为链状,由空间尺度扩大为生态尺度 [1]20,这为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㊂(二)社会风险复杂化除了自然灾害,社会风险也在人类活动的加剧下不断演化㊂全球化㊁城市化㊁后工业化不断叠加交织,社会风险更显错综复杂㊂从国际社会角度看,大国博弈日趋白热化,各国大都在谋求自身利益,而忽略共同利益,国际社会环境扑朔迷离,社会隐患层出不穷,社会风险不断加剧㊂如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有待改进,存在安全漏洞㊂这些国家的公共卫生水平不高,再加之传统风俗或陋习影响,多发传染病,给我国的平安中国建设带来隐藏风险;这些国家又多处于局势动荡地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错,给我国海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带来了不少挑战㊂同时,放眼整个世界,恐怖主义频发㊁资源匮乏㊁环境恶化等各类问题,都将引起更加复杂的社会风险㊂因此,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抵御国际社会风险的压力也在不断加剧㊂从我国发展角度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老矛盾交织㊁新老问题交错㊁新旧观念交互,再加上自媒体的作用,使得经济社会发展更趋复杂多元㊂如近些年来,各类传染病㊁重大安全事故给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少危害,使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大考㊂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带来社会关系紧张㊁社会公德失范,引起了劳资矛盾㊁医患矛盾㊁政企矛盾等各种矛盾,使得人民内部矛盾更加复杂㊂除此之外,各类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滋长了公众的相对剥夺感,必须时刻警惕人民内部矛盾的转化㊂因㊃4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此,加强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高质量发展是应对社会风险挑战的必由之路㊂(三)技术风险多样化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应急管理体系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为其带来了多样化的潜在挑战㊂在传统技术领域,城市化㊁工业化㊁农业化与技术相互影响,潜藏着诸多风险㊂其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城市化的发展步伐㊂如商贸综合体㊁轨道交通㊁桥梁管道㊁供水设备等基础设施仍缺乏完备的维护技术,再加之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其潜在风险愈来愈大㊂其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导致经济生产活动日益频繁㊂为满足各种生产需要,新技术层出不穷,如化工企业生产技术㊁运输技术㊁仓储技术等,这些技术在扩张化的生产活动中反复运用,也无形增加了技术风险㊂如2015年天津爆炸事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㊂其三,农业化的机械生产也或多或少存在着技术风险㊂由于农民自身综合素质问题及农业技术的复杂性,会带来技术上的操作失误,再加之些许农民对农业技术风险缺少长远预估,可能会对农业生产带来风险甚至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环境污染㊁生态破坏等严重伤害㊂在新兴技术领域,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公共风险更加难以预料㊂比如数据被拷贝泄露㊁个人信息被售卖㊂尤其身处大数据时代,一不小心每个人都可能会曝光于阳光之下,给个人生活乃至社会造成诸多麻烦㊂这无疑告诉我们,网络并非安全之地,与新技术如元宇宙㊁区块链相关的网络应急管理体系正面临着巨大挑战㊂正如习近平所说,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㊁方兴未艾,但新旧转换正在进行,其治理体系仍然滞后[3]㊂因此,必须要重视技术风险给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带来的潜在挑战,要做到防微杜渐㊁正确引导㊂(四)组织管理面临新挑战内因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㊂应急管理部是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除了需要应对外部风险,还需要高度重视组织管理内部所面临的挑战㊂其一,就应急管理部内部而言,应急管理部脱胎于多个部门㊁多个机构,其职权范围脱离了原先的行政环境㊂那么,行政权力的重新调整必然会重塑随之带来的社会关系㊁人际关系㊁利益关系㊂因此,实现多职能的重构整合是应急管理部所面临的重要挑战㊂尤其当突发公共事件㊁非传统安全事故增多,应急管理部亟需根据经济社会运行状况及时进行职能设计,引导原先部门机构的工作人员适应当前的制度环境㊁工作环境,转变工作思维㊂其二,就应急管理部与外部机构而言,在横向协调多个职能部门㊁纵向协调多个层级方面面临着不少挑战㊂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具有系统性㊁连锁性㊁演变性等特征,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㊂因此,仅靠某个部门不能完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亟需由部门牵头,统一指挥㊁统一调度,协同应对危机㊂但因为应急管理部与公安㊁卫生等部委属同一层级,在协调方面仍然存在挑战㊂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从德尔塔再到奥密克戎,给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㊂一方面,此次疫情使得我国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实践中提高了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应急管理能力,尤其是近两年来,我国发挥制度优势,厚基础㊁强弱项㊁补短板,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取得了诸多成就㊂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一直在考验着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的高质量需求日益增长㊂长期以来,我国应急管理方式㊁应急管理意识等还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再加之国际环境的影响,应急管理体系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始终存在,这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㊂因此,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党和国家要坚持系统观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仔细审视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与不足;要常怀忧患意识,贯彻习近平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高效运转与高质量发展㊂三㊁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就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大刀阔斧地推进机构改革,推进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着力提升我国的应急管理能力,及时应对了一个又一个突发公共㊃5㊃第1期林炜: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全貌事件,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平稳运行㊂可以说,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在继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在积极发挥我国思想先进㊁制度优势㊁人民伟力的基础上取得了诸多成就,建立起了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㊁超强的社会组织体系㊁高效的资源配置体系和完善的风险化解体系㊂(一)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动员 一词原来主要用于军事活动,是为了鼓舞军队士气,后来多广泛用于集中人力㊁物力㊁财力等活动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有动员群众的光荣传统,靠团结群众㊁动员群众赢得了许多战役㊂例如,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就发起过自上而下的爱国卫生运动,通过群众运动等方式开展系列活动,集中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㊂正如周恩来总理当年对国家地震局作出的重要指示时指出的,要 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 [4],以正确做好地震预防㊂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应急管理中锻炼锻造了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中国社会动员体系更是取得了重大进展,彰显了伟大的人民伟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诸方面:其一,社会动员体系更趋立体化,现已建立起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社会动员体系㊂一方面,政府通过社会动员,发挥各级各类机构与人民群众的有生力量,积极动员人民群众从事相关应急活动㊂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积极动员各省政府以 一省包一市 等方式前往湖北,有力地遏制了疫情蔓延㊂另一方面,人民㊁社会机构等通过自发行为积极从事应急行为㊂随着我国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演进,治理理念的不断革新,社会组织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自下而上的动员体系更趋完善,已不断吸收了社会团体㊁青年志愿者协会㊁民办非企业单位㊁慈善基金会等在内的各类组织,使得社会动员更加立体㊁更加系统㊁更加全面,全链条提升了社会应急能力㊂其二,社会动员体系信息化,现已利用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发挥了社会动员能力㊂在社会动员中,公众可以借助微博㊁微信(公众平台㊁群接龙)等互联网㊁移动网络平台及时响应并展开社会救助,以自己独有的社会优势集中了应急资源㊂例如,2021年11月,浙江大学因疫情需临时 封校 ,师生火速集结,通过 校内物资需求互助文档 进行有效互助,老师们通过直播讲课等方式为学生授课㊂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校没有因疫情陷入混乱,而是开展了一场迅速㊁有序㊁温情的应急救援战㊂社会动员体系也正是在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耦合中,实现了应急社会动员的智能化㊁有效化㊂其三,社会动员体系常态化,应急社会动员已从临时突发应急转为常态应急,已建构起了从预警㊁准备㊁响应㊁恢复等各个阶段的社会动员机制㊂突发公共事件愈发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以跨越区域㊁地域和领域[5]242,社会动员体系在应急管理组的组织领导下已建构起有效的无缝隙的社会动员网络㊂应急管理部与地方政府通过社会动员广泛吸取民智民力,已能够及时响应并有效应对一般性灾害,社会力量在应对各类灾害中也更具灵活性,更能适应临时突发的公共事件㊂其四,社会动员体系基层化,社会动员重心已下沉到基层社会等基本单元㊂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6],应急管理的成效取决于基层安全体系的成效㊂许多突发公共事件都产生于基层㊂只有将危机消灭于基层㊁将危险预防于基层,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社会损失㊂目前,行政村和社区干部通过点对点向公众普及公共安全知识,已经成为社会动员的最大主战场㊂如在疫情阻击战中,社区和村通过自我动员㊁自我管理等方式,有效地防止了疫情扩散㊂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管理,基层在预防突发疫情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如相关村干部通过走访每一户家庭,了解返乡人员动态,动员各户家庭健康监测,助力安全基层建设,筑牢了基层应急动员的铜墙铁壁㊂(二)超强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是社会动员的有机载体,社会组织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动员效能的发挥㊂在计划经济时代,公众是被政府有序地分配到各个单位以要求他们各司其职㊁及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㊂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作用下,社会组织不断增加,公众已转变成了 社会人 ,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有效应对公共事件的主体力量㊂经过应急实践的发展,我国已建构了超强的社会组织体系㊂其一,从横向上看,已构建起各类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应急管理的组织网络㊂应急管理团体众多,如企业等经济组织㊁青年志愿者协会等非政府组织㊂社会团体的组成成员来自各行各业,能够最大程度地聚集人力㊁物力与财力,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社会有效资源,以有效满足了应急管理需求㊂同时,应急社会。

新形势下我国核应急管理工作探讨

新形势下我国核应急管理工作探讨
工作仅 仅针 对核 电站 是 不够 的 , 要
我 国 的核应 急体 系 自成一 体 , 这种体 系是否经济 、是否有效值得 深思 。对于小概率事故来讲 , 单独建
立一 整 套 庞 大 的体 系 显 然 是 不 经 济
首相为最 高指 挥 官 , 由内阁官房 ( 相
当于 办公厅) 负责 总体协调 。加拿 来
核 电厂三级管理体 系 , 即国务院设 立国家
核事 故应急委 员会 , 电厂所在 省( 核 自治
的计划经济烙 印。目前我国的核应急体系
比较 庞大 , 投入 的人 力物 力 比较 多 , 从经 济学 角度来讲 , 这对应对一 个极小概率 的 核事故是不经济 的。 我国的核应急工作实行 国家 、 方和 地 核 电厂三级 管理体 系 , 而其 中处于 支配地 位 的是 国家核 事故 应急协 调委 员会 和地 方核事故 应急委 员会 , 这两个机 构属于公 共组织。公共组 织的特点具有强制性与普 遍 性 ,信息 传 递 方 式通 常 为 “ 向信 息 纵 流” 对 需求不 敏感 , , 目标 大 多模糊 不清 , 且绩效不易测定 , 这些特 点造成公 共组织
大政府惟一 的一 位副总理 亲 自兼任
公共安全和应 急事务部 长 ,统一 负
的 ,而且小概 率事故 有时几年甚 至 几十 年不会发生 ,这 样一来应 急队

责危 机管理。俄 罗斯 正在逐 步建立 个 以总统 为核心 ,以联 邦安全会
伍可能 就有麻 痹大意 的思想 ,时间

议 为决策 中枢 ,政府各部 门分工合 作、 互相协调 的危机管理机 制。
1 .核 电大 发 展 需 要核 应 急 工作
大 发 展
国政府的普遍 关注 。 美国核管会发 出

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医院对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机制、处置机制和辅助机制直接关系到受害者救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医院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医院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强调组织架构、应急救治系统、应急服务保障系统、应急服务信息系统等方面建设,并对各环节进行日常化的监管和测评,保障应急系统的运行顺畅。

同时指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加强顶层设计,注重事前、事中、事后序贯性建设与管理,分级分类建设。

突发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危及社会安全等公共事件严重影响公众的身心健康。

医院的医疗救援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重要环节。

而救援中的应急处置能力不仅反映医疗机构的整体实力,也直接影响到救援效果,因此探讨应急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是一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分为南、北两个院区,承担了大量应急救治任务,尤其近几年应对地震、甲型H1N1流感、重大交通事故等公共事件中不断完善应急救治体系,积累了一些经验。

1、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组织管理1.1 建立监管小组医院建立了应急管理核心小组,常设在院办,由专人负责日常应急体系的管理和建设,管理协调各应急部门,督察各部门的管理情况,督促常态化应急物资的管理和应急处置中的流程和制度的完善,并做到有反馈、整改和落实,切实加强了应急管理。

同时及时了解公共卫生事件的最新信息,在应急情况下发挥核心指挥作用。

1.2 培训测评建立了日常安全巡查制度和考核指标体系/表单,结合月安全周和节假日安全联合检查机制,加强对重点部门或区域、重点防范内容的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

加强调查评估,主要包括对单项发生事件处置调查评估,重点开展对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各类应急预案的应急效能评价。

通过现场调查、考察或资料分析等方式,对医院相关部门或人员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经验进行督导与评估,针对问题找到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改进应急管理工作。

1.3 激励和奖惩应急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抓不懈,练在平时,建立健全相应的鼓励机制保障应急管理的开展。

我国应急管理形势

我国应急管理形势
详细描述
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公共设施事故 等频繁发生。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 问题,对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安全事件复杂
总结词
我国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刑事案件等社会安全事件复杂多变,对 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四:某地公共卫生事件应对
总结词
快速响应、联防联控
VS
详细描述
面对某地的公共卫生事件,政府迅速启动 应急预案,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控。实施隔 离、治疗等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共 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案例五:某跨国合作应对国际突发事件
总结词
积极参与、贡献中国智慧
应急管理社会化
社会参与机制建立
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 参与的应急管理格局。
志愿者队伍建设
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志愿者在应急处置中的专业 能力和作用。
公共安全教育普及
加强公共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应急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融合
常态化应急管理
详细描述
在某跨国合作应对国际突发事件中,我国积 极参与,与其他国家共同应对挑战。提供人 道主义援助、分享救援经验和技术支持,为 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应急队伍组建
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 在实战中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应对措施。
资源调配机制
建立完善的资源调配机制,确保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准确 地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02
我国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的思考摘要: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历经数次改革,2018年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形成了以大部制、综合性、防救结合为导向的应急管理体系,是中国应急管理体系的里程碑。

本文通过分析应急管理部门改革初期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应急管理部门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应急管理公共管理体制新形势2018年应急管理部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由一个部门牵头、其他相关部门协同的应急管理体制正式形成。

当前,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已初显成效,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应急管理部门如何把握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关键,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优势,值得深入思考。

一、我国应急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纵观我国应急管理模式的改革发展,具有鲜明的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模型的特点。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我国一直处于以政府为主体,单灾种、分部门的应急管理阶段,即针对一个灾种,由一个部门或专门成立一个临时机构负责对应的应急管理工作。

2003年,在取得抗击非典重大胜利后,为了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国家成立应急预案工作小组,着手开展我国“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随着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印发,搭建形成了我国应急预案框架。

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提出健全“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的要求,标志着我国已逐步进入了综合协调、分部门处置的应急管理阶段。

2018年,应急管理部挂牌组建,表明我国应急管理转入了大部制、综合性、防救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发展新阶段,张兴凯将其形容为“综合应急阶段进程”,多灾种、“防救结合”是这一阶段的标志。

总体而言,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从分散走向整合、从碎片化走向整体性的总体趋势。

二、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职责边界不明确,队伍配置存短板改革之前,应急管理相关的职能分散在多个不同的部门,如安全生产的职能在安监部门,减灾救灾的职能在民政部门,森林防火的职能在林业部门,防汛抗旱的职能在水利部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对新形势下应急管理工作的分析和思考2018年4月16日,应急管理部挂牌成立,正式对外履行职责,全国大应急的改革序幕从此拉开。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各类矛盾和突发事件相对较多。

面对危机多发、频发的挑战,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应急管理局工作,不断提升应对危机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化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且意义重大。

一、以特性为基础,找准应急管理的突破点基层作为整个社会体系的重心,是社会管理的基础,也是应急管理的基础。

作为参与者和管理者首先要弄清楚应急管理的特点,相对于平时管理而言,应急管理有以下特点:(一)紧迫性紧迫性就体现在一个急上,如果不急就不是应急管理,造成紧迫性的原因有两个:1.时效性。

任何管理活动都有时效性,但应急管理的时效性更为明显和突出,在应急管理中超过时限的活动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求应急管理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体现出时间上的急。

2.严重性。

这里的严重性不是指已经发生的破坏严重性,而是指如果应急工作做不好的话,后果严重,将会带来人员和财产的严重损失。

(二)复杂性1.不确定性。

应急管理的不确定性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现实的不确定性,一种是未来的不确定性。

2.多样性。

环境和承载体都具有多样性,多样性要求应急管理既要遵循应急管理的一般规律,同时要考虑情况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事件、环境和承载体,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

(三)临时性临时性是应急管理区别于平时管理的又一重要特点,同时也是应急管理生来具有的特点,应急管理的临时性体现在组织机构的临时性、人员职责的临时性、协调合作的临时性。

二、以体系为载体,找准应急管理的着力点(一)组织领导体系。

一是抓机构建设,按照“有职能、有机构、有人员”的要求,全面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

二是抓责任落实,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工作职责,明确日常办事机构,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政府突出抓组织、抓协调,主管部门重点抓贯彻、抓落实,基层着力抓动员、抓配合,形成上下协调,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

核辐射安全与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

核辐射安全与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

核辐射安全与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核辐射安全是当前全球范围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核事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响应和应对成为保障公众安全的关键。

因此,构建一个完备的核辐射安全与应急救援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和个体层面三个方面探讨核辐射安全与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

一、国家层面1. 法律法规的建立核辐射安全与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框架作为支撑。

国家应立法制定相关法规,明确核辐射安全与应急救援的责任、程序和措施,确保其有效实施。

2. 政府部门的协同合作核事故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职责,需要各部门之间充分协作,形成有效的合力。

国家应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确保在应急情况下的高效协调与快速决策。

3. 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国家应投入资源培养专业的核辐射应急救援队伍。

培训队伍成员,提高其在核辐射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应对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建立一批应急救援装备和技术设施,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二、行业层面1. 核企业的责任核企业是核辐射安全与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担负起主体责任。

核企业应制定详细的核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

同时,核企业应组织开展定期的应急演练,强化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2. 信息共享与技术创新行业内的信息共享是构建核辐射安全与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环节。

核企业应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传递与核安全相关的信息,提高行业整体应急能力。

此外,核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为核辐射安全与应急救援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式,行业应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提升应急救援的效率与水平。

三、个体层面1. 公众教育与参与核辐射安全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公众对于事故发生后的适当应对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应开展核辐射安全的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于核辐射危害的认识和应急知识的掌握,培养公众正确的应急反应与行为习惯。

2. 家庭应急准备个体家庭应急准备是核辐射安全与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补充。

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一、背景介绍核电站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供应形式,但由于其安全风险颇高,因此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来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对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研究。

二、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概述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是指核电站内部管理规范与程序,以及对核设施进行协调、监督、控制、评估、检查和监测的各项措施的总体。

该管理体系包括三部分,即组织管理、设施安全管理和人员安全管理。

三、组织管理核电站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管理完备。

除此之外,还应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管理体系手册、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文件,以及安全检查、安全分析、事件管理等系统。

四、设施安全管理设施安全管理是保障核电站运行稳定的重要措施。

首先,必须对核设施和系统进行合理的安全设计和安全评估,每个设备必须经过正式检测。

另外,养纪防吏,加强装备保养和检修工作,防范事故和隐患。

五、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是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核电站内部的人员配备、人员培训与管理、人员安全保障等问题。

核电站必须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监督管理人员等,同时要对核操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和考核,随时关注人员的工作状态。

六、核电站应急体系核电站应急体系是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预案是核电站应急体系的基础,应包括应急预警、应急救援、救治与后勤保障等多方面,应随时更新和完善,以方便紧急情况的应对和处理。

七、核电站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核电站的安全管理体系是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的。

优化核电站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并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习和应急预案,以强化核电站在应急状态下的应对能力。

二是加强安全检查和评估工作,对核设施及其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为制定更好的管理措施奠定基础。

三是加强人员安全教育工作,加强人员安全教育,提高人员安全意识,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

核能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措施分析

核能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措施分析

核能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措施分析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核能技术在能源和工业等领域中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核能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为了确保核能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核能安全管理体系。

本文将就核能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与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核能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架构核能安全管理体系包含安全导则、安全组织结构、安全管理程序、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文化等方面。

其中,安全导则是核能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安全导则应包括核能安全基本原则、安全要求和安全准则等。

安全组织结构是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架构,应包括安全组织机构、安全管理职责和安全人员的职责等。

安全管理程序是核能安全管理体系中的管理规程,应包括安全管理程序、安全预案和应急预案等。

安全管理措施包括核能安全设备和核能安全控制措施等。

安全文化是构成核能安全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整个核能安全系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二、核能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核能安全管理体系非常重要,它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能够提高核能事故的预防能力:有效的核能安全管理体系可以避免核能事故的发生,预防核能事故的发生对环境和人健康造成的危害。

(2)能够提高核能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有完善的核能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使核能事故在发生时得到快速、准确的应急处理,及时控制核能事故的影响范围。

(3)能够提高核能的经济效益:核能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减少核能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核能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核能的经济效益。

三、核能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措施建立完善的核能安全管理体系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注重人员素质培养:核能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有合格高素质的人员来实施,因此应注重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核能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建设完整的核能安全设备:核能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建设完整的核能安全设备,包括安全监测设备、安全预警设备等,使核能系统能够实现对环境和人健康的全面监测和安全保护。

核电站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核电站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核电站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核电站,这可真是个神秘又让人有些敬畏的存在。

就像一个强大的巨人,它能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但要是万一出现啥意外情况,那可就麻烦啦。

所以呢,构建和优化核电站应急管理体系,那是超级重要的!我先给您讲讲我曾经的一次特别经历。

有一回,我去参观一个核电站的模拟演练。

那场面,真是紧张又刺激。

工作人员们神情专注,仿佛真的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危机。

在演练中,我看到各种设备整齐排列,指示灯闪烁不停。

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就像一部精心编排的大电影。

当时有个小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额头上布满了汗珠,他的眼神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手里还不停地操作着各种按钮,那专注的样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们肩负的责任有多重。

咱们言归正传,来说说核电站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

这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个牢固的基础。

首先呢,得有清晰明确的应急预案。

这预案可不是随便写写的,要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周全,从轻微的设备故障到严重的核泄漏,都得有详细的应对步骤。

而且,这预案还得定期更新,就像我们的手机软件一样,不断升级完善,以适应新的情况和技术发展。

人员培训也是重中之重。

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就像是战场上的士兵,必须训练有素。

他们不仅要熟悉各种操作流程,还要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听说有的核电站会经常进行模拟演练,把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都模拟一遍,让工作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这就好比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再说应急设备和物资的准备。

这就像是战士的武器和弹药,必须充足且精良。

从防护用具到检测仪器,从灭火设备到通讯工具,每一样都不能马虎。

而且,这些设备和物资还得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在关键时刻能派上用场。

接下来聊聊优化的事儿。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核电站应急管理体系也得与时俱进。

比如说,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实现对核电站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能第一时间发现并采取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探究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的全面爆发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工厂停工、学校停学,对民众的健康以及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猛烈地冲击。

面对这样的
突发事件,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我国面应急管理体系中预警、决策、预案、物资
以及技术等多方面存在的不足。

我国是一个核电大国,为践行国家核安全观,保
持和提升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能力,我们应当居安思危,深入探究新形势下核
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升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

关键词:新形势;核应急体系;建设探究
前言:中国党和政府以及各级核应急组织对核应急工作高度重视。

这些年来,特
别是“十二五”以来,中国核应急工作取得很大的进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经验。

现阶段我国核应急体系分为国家、省级和核运营单位三级管理体系,国务院设立
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核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方面的政策措施,统一组织协调全国核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

各省设立省核事故应急委员会,负责各省核事故应急准备与应急处置工作,统一指挥核事故场外应急响应行动。

核电厂的运营单位设立应急指挥部,对本单位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负责。

我国核电厂事故应急状态根据核事故性质、严重程度及辐射后果影响范围,
按照核设施核事故场外应急(总体应急)、场区应急、厂房应急、应急待命状态,分别对应核事故场外应急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Ⅳ级响应。

1、我国核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全国各省级核事故应急职责部门没有统一,既有设在生态环境厅,也有设在
科工局,还有设在人防办,职责和权限也不统一。

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中各部门
平时商讨少,对应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应急演练方式过于单一且规模过小,难
以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以及公众的认识与警觉。

一旦发生核事故现有全国核事故
应急体系可能失效。

我国自秦山核电站投运发电以来核事故零记录说明我国的核安全工作富有成效,但同时也有隐忧存在,由于安全概念较为抽象,再加上核安全长期的良好业绩,可能导致部分从业人员对安全问题与隐患松懈意识增加,对物资储备、安全
纪律、安全制度重视程度减弱,导致整体安全意识水平下降,全行业的应急能力
弱化。

我国核应急体系各级之间能力不均衡,核应急体系和能力在中央一级比较健全,但在各地方,尤其是地市、区县、乡镇一级较为薄弱,一旦事故发生,干部
和公众缺乏应对经验,事故发生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应急响应组织不专业、不到位,极易激发恐慌,引发新的安全隐患,后果不堪设想。

核应急组织体系各成员单位
之间的配合协作仍然存在不同步不协调的情况。

成员单位之间的配合与统筹调度
决定了应急响应及救援的成败,缺乏强制性约束,我国核应急工作将存在隐患。

2、新形势下我国核应急管理体系面对的新挑战
现阶段,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明显提升,能源建设得到了大跨度的发展,电力
领域的建设同样如此,为核电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而在核电大发展的同
时更加需要加强核应急能力现代化建设,与核电发展相配套的和基础科研、核技
术应用以及核燃料工业等相关领域也将会得到发展。

因此,核应急工作的开展有
了更高的要求,核应急工作会更加繁重。

核电的发展也迫切地需要核应急工作的
开展,应当在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战略管理以及组织体系等方面入手,保障核
应急工作得以提高。

在核电大发展的过程中,国外各个核电大国同样也在强化核应急管理工作。

美国就公共安全紧急事件的应对体系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日本政府也开始着手
对核应急管理工作进行强化,俄罗斯甚至建立了以总统为核心、联邦调查局为决
策中枢的核应急管理体系,要求政府各个部门进行紧密地合作,共同努力对应急
管理机制进行协调。

3、新形势下强化核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措施
3.1、改革核应急组织体系
新形势下,应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各社会团体、各企业的应急动员能力,做
到平战结合。

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落实国家核安全观的政治高度切实担负起保持
辖区安全发展的责任,从严落实问责制,对履职不到位的领导干部,若造成重大
社会影响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提高核应急各部门的统筹协作,通过强化培训及有效性评估来保持我国核应急体系和能力的水平。

要加强核应急
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协同默契、作风过硬、专业性强的核应急队伍。

确保事故发生时核应急力量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为核事业发展和国
家安全提供强有力保障。

我国开展核应急工作仅仅局限于核电站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应当将核应急体
系保障范围进行拓展,核应急体系要尽快涵盖其他的核设施以及核活动,对应急
资源进行不断地调整。

在对应急组织机构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当下我
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现阶段我国核应急组织体系中的成员单位有军队部门以及政府,大大保障了我国核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

国家核应急协调委员会应当对协调
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将核工业领域中的各个企业纳入体系中,以此保障在核
事故真正发生的情况下接口得以减少,能够起到快速响应的效果,为民众的安全
提供了可靠地保障。

3.2、加强核应急技术支持体系
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技术支持体系,其中包括核安全评估、气象支持、辐射损伤救治、决策系统支持、航空放射性检测、运行技术、法规标准以及公众
宣传等多个领域。

作为核应急工作体系重要的技术支撑,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是
保障核应急工作更加科学有效的基础。

作为一项具备较强专业特点的工作,只够
高度重视核应急技术的提升才能够充分保障核应急技术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相
关的核电公司以及做了一系列的工作,研发了机组状态诊断系统,该系统能够随
时掌握机组的运行状态。

同时,我国研发了严重事故的处理指导系统,若出现机
组偏离设计基准的情况下系统将会自动引导操作员以及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促使机组回归安全状态。

充分利用中国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平台的优势,统一技术路线、规范开放端口,梳理平台衔接流程,组建国家级应急大数据指挥平台、应急物资
保障平台等大数据智慧调度平台。

利用新技术力量和大数据红利,做到关键数据
高效汇总、应急物资精准调配,用大数据支撑中央决策,有效应对核与辐射突发
事故与事件。

3.3、强化核应急教育和培训工作
在开展核应急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通过公众教育促使人们
认识到更多核工业相关的基本知识,深刻认识到核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并且具备
广阔发展前景的能源,熟知各种应急辐射防护措施能够消除民众心中对核的恐惧,保障民众在核事故发生的情况下知道怎样正确的应对。

此外,相关工作部门应当
积极地对相关工作开展培训,充分保障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自身在应急组
织中的职能,促使其在特定的情况下能够高效地完成特定的应急任务以及基本知识和技能。

结语:总而言之,核应急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各个单位部门应当设置统一的核应急管理目标,寻找不同的工作切入点,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自核应急管理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协调指挥各个单位合理有序地进行核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提升核应急管理水平。

其次,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有关部门应当深入地对核应急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为我国核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1]游志斌, 薛澜. 美国应急管理体系重构新趋向:全国准备与核心能力[J]. 党政视野, 2016(Z1):58-58.
[2]马晓佳,陈玉平,张楠楠. 以医院评审为契机全面加强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7.(7):705-708.
[3]钟开斌. 回顾与前瞻: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Retrospect and Prospect;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in China[J]. 政治学研究, 2016.(001):78-88.
[4]杨战英. 以首都安全为目标以体系建设为抓手以提升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北京应急管理水平[J]. 中国应急管理, 2016.(10):42-50.
[5]贺银凤. The Process of China's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and Improvement Approaches%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历程及完善思路[J]. 河北学刊, 2016.(3):159-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