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资汽车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中国汽车产业政策》造就中国特色合资汽车市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在中国汽车市场里你可以看到来全世界的各个品牌,进口车,合资国产车,自主国产车,纷纷争奇斗艳。
中国汽车市场如此之大,以至于包容了这么多的品牌,但并不是说中国汽车市场是完全自由市场,他也是有约束的,尽管这个约束很有特色,力度不大,中国的汽车产业还是在这个政策约束下前进,当你看清当前的中国汽车行业以后,你会发现中国的汽车产业可谓是:成也《政策》、败也《政策》。
尽管在中国汽车合资的浪潮里,也有少数外来品牌翻船了,但是大多数的品牌都是高歌猛进。造就这一中国汽车合资特色的现象,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汽车产业政策。
中国汽车市场的成长与崛起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从企业角度看,大部分或者说
重量级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他们无一不是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的财税大户,即使是
民营自主车企的发展,仍然需要看政策的脸色行事。因此,要认清中国汽车合资之路,必须对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进行关注和解析。
中国最早的正式的汽车产业政策是1994年版的《汽车工业发展政策》。从当时的政策名称来看,政策的关注点基本还是把汽车作为工业的一部分来对待。到2004年,中国政府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汽车从工业中分类出来,单独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是政府支持汽车产业的巨大进步。在这一政策的支持和约束下,中国向全世界张开了合资生产汽车的怀抱。
在开始本书之前,之所以将中国政策拿出来讲,是因为如今的中国汽车生产格局都是在这个政策的要求下进行的。比如,中国汽车市场里有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之分,有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之分,有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之分等等诸如此类的,这皆由这一汽车产业政策所生。
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多少年来,中国的汽车产业一直没有进步,当日韩汽车产业崛起并向全世界进发的80年代,中国刚刚开始摸索合资之路,几乎是从零开始。比如,记得那是1983年,上海大众汽车桑塔纳轿车组装成功;那一年,我,出生了。
为了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我们开始走合资合作之路,但国产汽车底子薄弱,为了保护自主汽车产业,避免国外汽车品牌将中国汽车市场垄断,给我国经济造成威胁,《中国汽车产业政策》里也进行了约束。其中最重要的有两条:
一、所有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生产销售汽车的企业,必须与中国国内的汽车生产企业成立合资企业,且外资品牌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份占比不得超过50%。
二、外资品牌来到国内最多和国内2家汽车生产企业合资。(原文待考证)
看到这2条政策,你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有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之分,有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之分,有东风本田、广汽本田之分等等,也能理解马自达为什么先合资了海南汽车,然后又合资一汽汽车,最后和海南汽车分手,有牵手长安汽车的原因。国家设立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所有的企业经营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的行为最终反映了人的行为。既然这些外资品牌来到中国以后,还是原来的名字,而且还必须和中方汽车企业合资,那么在此书中,我们就将这些外资品牌称作男人,将他在中国合资的中方企业称作他在中国娶的一个媳妇,而且可以娶最多2个媳妇。因此,在本书中,我们将更多的将每个汽车品牌和企业比喻成一个人来解读,这样也许别有一番趣味。
我们先来讲一下当前已经在国内合资的这些汽车品牌,目前在全球的一个大概情况,更方便各位读者理解目前国内个合资企业之间的瓜葛和纠纷。
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全球汽车市场风云变幻,并购不断,破产不断,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汽车大戏。经过这一系列的并购、联盟之后,目前全球上规模的汽车品牌剩下了7大汽车集团和相对独立的4大汽车公司。
7大汽车集团分别是:通用汽车集团、福特汽车集团、大众汽车集团、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雷诺-日产集团、标致雪铁龙集团、现代-起亚汽车集团,4大汽车公司分别是宝马汽车公司、奔驰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这11个汽车企
业基本构成了目前全球的汽车格局。而且,这11个汽车企业都已经来到中国合资生产
汽车了。
这11个汽车企业之间的那些分分合合的往事,在本书中就不过多叙述了,但他们
之间至今仍有难以理清的牵扯。本书将重点叙述这些品牌来到中国合资后的开心事和伤心事。
为了方便各位车友阅读,现将各个品牌来中国合资的时间作个列表,方便各位看清这些合资品牌进入中国的脉络,以及本文写作的脉络。
本书将中国汽车30年合资路分为3个阶段:1983年—1992年摸索的阶段;1993年—2002年,迷茫的阶段;2003年—2012年,疯狂发展的阶段。基本也就是前10年,中间10年,新10年。
1983年—1992年摸索的阶段:
1984年1月,中美合资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1985年3月,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生产基地在上海安亭。
1985年3月,中法合资的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生产基地在广州,1997年破产。
1991年2月,中德合资的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生产基地主要在长春。
1991年8月,中日合资的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成立,生产基地位于海口。
长城、比亚迪等等品牌得以进入,并以疯狂的速度发展,成为中国自主汽车产业的代表,对中国政府带领下汽车国企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如果你看到了中国汽车行业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不要惊慌,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行业,因为消费者的利益已经被汽车国企官员的利益绑架,被合资车企外资方的利益所绑架,汽车行业主管部门不再是消费者利益的代表,而是汽车国企、外资品牌利益的代表。
而中国汽车真正之希望在于自主品牌,而这些代表中国汽车未来的自主品牌却一直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一个个都是爹不疼娘不爱,野蛮的生长着,这些自主品牌正在强大,早晚一天会走向世界。
二、中国汽车合资本质是什么?
官方的解释是:汽车合资是由中方与国外投资方共同成立的汽车投资项目。中方出资的主要方式是:出让土地厂房使用权、资金;国外投资方出品牌、技术、资金、人才等,但核心技术还是由外方掌握。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我得出的定义是:汽车合资是中国国有汽车集团在政策的保护下,垄断了中国汽车生产资格,并通过合资方式与外国品牌共同谋取中国汽车爆发增长的红利,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是汽车“准生证”和“户口”。俗一点说就是:合资汽车是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和汽车国企垄断下的蛋。汽车国企的垄断让强者不强,弱者不死。
1886年,汽车在欧洲德国诞生,1910年--1930年在北美大陆得到普及,先后诞生了奔驰、雪铁龙、雷诺、劳斯莱斯、福特、克莱斯勒、雷诺等等著名的汽车品牌,且都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些品牌就已经到了充分的发展。且二战后的日系、韩系汽车的发展,如丰田、本田、现代-起亚等品牌的经营也充分证明:汽车行业是非常适合私营模式的。而且国外也有国营转私营的例子,如1992年,雷诺汽车由国营转私营;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美联储救助了通用汽车,在通用恢复元气后,就逐渐减持通用汽车的股份,恢复通用私营车企的本质。汽车生产最需要规模化效益,不适合国营。
如果我国在1980年代,像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样,汽车行业管理部门将一汽、东风、上汽、北汽、广汽等等国有车企都实行“联产承包”,现在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如果1990年代,“南方讲话”以后,汽车行业管理部门主动改革,允许民营资本造汽车,吉利、比亚迪等等是不是可以早10年诞生、壮大?有多少“吉利们”在汽车生产的“准生证”限制下将没能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