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锅炉房运行能耗

合集下载

集中供热二次网系统高能耗原因浅析及降耗措施

集中供热二次网系统高能耗原因浅析及降耗措施

集中供热二次网系统高能耗原因浅析及降耗措施摘要:采暖是我国建筑能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节能方式。

二次网是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也是每个供热企业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文章分析了采暖二次网的节能控制,分析了其组成和产生能源消耗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并从综合管理系统、设备设施等方面实现了供热二次网络的节能控制。

关键词:供暖;二次管网;能源消耗的成因;节能对策在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热力站及其二次管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二次网循环泵和补水泵是其主要耗电设备。

在实际运行中,大多数热站采用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模式。

为了使远端用户室温达标,采用大流量补偿管网不平衡,从而导致循环水泵功率过大,耗电量增大,近端热用户开窗散热,浪费热能。

本文介绍了某热电厂通过重新选型循环泵、调整二次网管径、减少管网阀门设置等节能措施,取得了可观的节能效果。

1我国采暖技术发展状况从1950年代起,我国的城市集中供暖就一直在进行,从五年规划开始。

北京,保定,石家庄,郑州,洛阳,西安,兰州,太原,这些热电厂的建成,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供暖仍然是以热电为主,锅炉是城市热水集中供暖的主要任务。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目前的蒸汽供应总量和蒸汽供应总量中,热电联产占到了65%~70%。

在现阶段,我国的供暖发展情况良好,热电、区域锅炉的供暖结构逐步趋于合理,而中国的北方地区,主要是以热电、区域锅炉房供暖为主,燃气、电、中央空调为辅。

1供暖设备的构造一般而言,供暖系统包括供暖用户、管网、热源,在供暖完成后,再经管网进行适当的变换,输送到受热用户家里。

当前,在集中供热的区域,主要是城市供热、特殊区域的锅炉等。

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热量,这些热量通过管道被送到使用者家中。

锅炉,燃料输送和吹风机,水处理和输送系统的水泵和除尘设备是本区域锅炉的主要能源,管道和辅助设备是整个供热系统的关键部件。

采暖供热系统的节能问题及解决措施

采暖供热系统的节能问题及解决措施

采暖供热系统的节能问题及解决措施在建筑围护结构方面进步较大,但在采暖供热系统节能方面却做得不够,更多的是建筑形式上的改进,在实用性和功能性上往往重视不够,改进不多,建筑室温虽然得到保证,但是在供热中的热能损失,供热能耗却没有减少。

因此,为了真正的做到节约能源,就要重视采暖供热系统的设计施工,避免出现问题。

通过对现有的采暖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的观察发现,改进运行部门管理等都是重要手段。

1、在供暖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1.1 锅炉房富裕量太大。

所谓的锅炉房富裕量太大,就是先天地形成“大马拉小车”现象,锅炉低负荷运行,每0.7MW 只带4000-5000m,热效率低,煤耗大,实践证明,集中锅炉房,每0.7MW 能带10000m,分散锅炉房每0.7MW 能带8000m,没有什么问题。

所以,锅炉房过多的富裕量起不到作用,最后被浪费,造成能源损耗。

1.2 循环水泵选择偏大。

循环水泵在采暖供热系统中的尺寸选择也只一项重要的工程,不仅要保证水泵的质量,还要合理的选择水泵的尺寸,近年来,由于管理不严格,导致水泵在选择上不够标准,过小则导致满足不了用热需求,水泵过大则通过的流量就大,导致供热系统形成大流量,超过系统需求,造成供热采暖系统不经济运行。

1.3 热荷计算不够标准。

建筑热荷的计算准确性是保障采暖供热系统节能的关键。

在建筑物热负荷计算方面,往往偏大,偏大的热负荷,造成在选择锅炉、水泵、散热器及管道等方面都偏大,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建设初投资,增加了占地面积,加大供暖运行成本、浪费能源。

1.4 阀门功能欠缺。

设计中没有选择具有调节功能的阀门,而用普通的闸阀和截止阀,很难起到调节作用,造成水力失调。

1.5 缺少选择性供热。

在设计中缺少思考,应该根据建筑的特殊性和差异性,根据采暖供热的需求差异性,进行有选择性的根据。

实际采暖供热系统在设计上缺少这样的考虑,造成供热浪费。

例如,办公、教学楼等建筑,在夜间基本上没有人在其中活动,所以温度可降至值班温度,减少浪费。

供热锅炉综合能源消耗限额(DB11 1150-2015)

供热锅炉综合能源消耗限额(DB11 1150-2015)

6.7 单位供热量能耗
单位供热量能耗按式(9)计算:
egr
=
E ×106 Q
....................................... (9)
式中: egr——单位供热量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吉焦(kgce/GJ),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注:当存在多种供热功率(容量)的锅炉时,按照最大供热功率(容量)计算。
2
煤 Q>14MW(20t/h)
≤49.30
煤 Q>14MW(20t/h)
≤40.40
DB11/ 1150—2015
4.3 单位供热量能耗先进值
供热锅炉应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加强节能管理达到表3中的能耗先进值。
表3 供热锅炉单位供热量能耗先进值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3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锅炉系统 boiler system 锅炉系统作为供热系统中的热源部分,是以热水或蒸汽为媒介,通过供热管网向不同热用户供应热 能的设施。根据供热介质的不同,分为热水锅炉和蒸汽锅炉。按照使用燃料的不同,分为燃煤锅炉和燃 气锅炉。 3.2 燃煤锅炉辅助系统 coal-boiler auxiliary system 燃煤锅炉辅助系统指辅助设备、水处理设备、输煤系统、除渣系统、除尘系统、煤场、灰渣场、送 风、引风、脱硫脱硝等设备。 3.3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1/ 1150—2015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技术要求........................................................................... 2 5 统计范围和方法..................................................................... 3 6 计算方法........................................................................... 3 7 节能管理与措施.....................................................................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部分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 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部分耗能工质能源等价值 .......................................... 8 参考文献.............................................................................. 9

供热工程能耗分析-供热系统热网热源单位能耗数据

供热工程能耗分析-供热系统热网热源单位能耗数据

供热工程能耗分析供热系统热网热源单位能耗数据在我国北方,冬季采暖供热仍是以燃煤为主,供热是消耗能源较大的项目。

供热系统由热源产生热能送达热用户,一般都要经过热制备、转换、输送和用热这四个环节。

本文针对吉林省某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进一步研究供热工程的各环节能源消耗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单位热量能耗指标和单位面积能耗指标,明确“用热”是供热能耗重要环节,提出推行节能建筑,提高建筑保温水平,降低围护结构的热损失,是现阶段供热工程节能的重要方向。

1 供热系统的能耗环节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界的能源,自然界的能源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大类,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以天然形式存在的能源,比如地热能、太阳能、煤炭、石油等;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转化而形成的能源,比如电能、火药、汽油等。

自20世纪以来,工业革命、人口爆炸及城市化的发展引发了一定程度上的能源危机,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

供热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供热系统由热源产生热能送达热用户,一般都要经过热制备、转换、输送和用热这四个环节。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热制备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煤、油、气)的区域锅炉房和城市热电厂。

区域锅炉房的主要耗能设备是锅炉、燃料灰渣输送机械、鼓风机和引风机、水泵等,它们耗用的能源是燃料、电力、水和热。

热电厂是由抽凝式或背压式供热机组排(抽)汽通过热能转换装置(通常称为首站热交换器)传递给热网系统,首站是供热系统的热源,主要耗能设备是热交换器和水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蒸汽、电力、水和热。

通常供热耗能可用单位供热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热能输送由热网承担,供热管道由钢管、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其结构依敷设而异。

管道敷设有架空、管沟和直埋三种方式。

它们的能量消耗是沿途散热的热损失和泄漏的水、热损失。

一般可用热网热效率来表示其保温效果;热网补水率来表示热网水泄漏的程度。

能量转换是通过换热站中换热器把一次网的热能传递给二次网,并由它输送到热用户。

供热系统能耗及节能分析

供热系统能耗及节能分析

供热系统能耗及节能分析摘要:供热系统,是大的能耗设备,不仅要设计合理,施工安装符合要求,而且要进行科学的运行调节和管理,才能让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节省能源,减少消耗。

关键词:锅炉房节能集中供热系统供热体制中图分类号: TE08 文献标识码: A引言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热制备主要来自燃烧化石燃料(煤、油、气)的区域锅炉房和城市热电厂。

区域锅炉房的主要耗能设备是锅炉、燃料输送及灰渣清除机械、鼓风机和引风机、水制备和输配系统的水泵(循环水泵、补水泵和加压泵),它们耗用的能源是燃料、电力、水和热,通常可以用单位供热量的消耗量来评定耗能水平。

热电厂是由抽凝式、或背压式供热机组排(抽)汽通过热能转换装置(通常称为首站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给热网系统,首站是供热系统的热源,主要耗能设备是热交换器、输配系统的水泵。

我国现行的供热体制存在很多弊端,尤其是收费难、设施老化、能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影响了城镇供热事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改革城镇供热体制,切实解决供热制度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保障北方地区居民采暖的有力举措。

供热系统消耗能量的评估1.系统热耗的估计供热系统从热制备→转换→输送→用热环节的能量进入和输出必须相等,即:输入能量=可用能量+∑能量损失能源利用率=可用能量/输入能量可以这样认为:供热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

热用户是终端,采暖散热器是终端用热设备。

热力站、二级网和终端组成二级网子系统,热力站热交换器成为该子系统的能量转换点,一级网水则为它的热源。

锅炉房(或热电厂首站),一级网和热力站组成一级网子系统,热力站是该子系统的热用户,锅炉受热面(或首站热交换器)成为能量转换设备,锅炉(或热电厂流经汽机制蒸汽)是热源。

锅炉本体(或热电厂)自成一个子系统,称为热源子系统。

若设采暖散热器能耗为N3,二级网子系统的输入热量为N2,一级网子系统的输入热量为N1,热源子系统的输入热量为N0,则热源子系统热能利用率B3=100×N1/N0即锅炉热效率(热电厂热效率)(%)一级网子系统热能利用率B1=100×N2/N1(%)二级网子系统热能利用率B2=100×N3/N2(%)供热系统热能利用率B=B1×B2×B32.系统电耗的估计系统主要耗电设备有循环水泵、补水泵、鼓风机和引风机等,它们单位供热量的电耗由下式计算:(1)水泵耗电量 S=∑(G*⊿H)/(367.3*η)/∑N3式中,G ——水泵运行流量;ΔH——水泵运行扬程;η——水泵运行效率;∑N3——系统供热量(2)风机耗电量可用同一个计算公式。

集中供热管网热损失实测分析

集中供热管网热损失实测分析

集中供热管网热损失实测分析作者:***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28期摘要: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大力调整,很多区域现有供热能力大都实现了饱和。

随着管网使用年限不断增加,管线的保温材料等出现脱落,从而造成保温性能降低,引发集中供热管网的热损失。

因此需要对集中供热管网热损失进行测试分析,从而采取措施降低热损失,为集中供热管网节能运行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集中供热管网;热损失;实测分析对于现代城市来说,集中供热是最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但是受限于各方面因素影响,集中供热管网普遍存在着运行效率低、能耗大以及供热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从而造成集中供热管网的热损失,严重影响系统正常供热。

所以为了进一步提升集中供熱总体效率,需要对供热区域内供热管网失水率以及热损失率等参数进行测量,对于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提升集中供热效率、阳氏集中供热管网能耗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一、集中供热管网热损失率实测(一)测试内容及要求分析第一,测试内容。

为了能够充分了解供热管网对于整个系统的影响,主要以某区域供热换热站实施测试,按照具体耗能情况计算分析供热管网热损失率、管网漏水热损失率以及供热管道保温结构热损失率等等。

第二,测试要求分析。

①测试所用设备。

②测试操作要求。

首先通过锯条将测点区域保温层切掉,通过砂纸进行测点周边管壁的打磨,之后通过铝箔纸将温度探头缠绕在完成打磨的管壁之上,然后进行保温层的恢复。

7天后将温度探头取出后恢复保温层,通过超声波流量计进行流量测试,计算超声波流量计探头之间的距离。

通过锯条将多余保温层切除掉后利用砂纸将测试位置打磨光亮,利用粘合剂将探头粘结到管壁上,确保其牢固性并进行数据记录。

③测试过程中要确保热网全部阀门以及循环泵都处于稳定状态,能够确保定流量运行,从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二)实测结果第一,实测数据分析。

案例供热区域锅炉房失水率的情况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知10天的失水率平均达到0.65%。

集中供热锅炉房运行能耗的研究

集中供热锅炉房运行能耗的研究
对此 进行改 进将有效节约能源 。 该 文 对 集
过 系统 培 训 , 必 然 不 会 操 作 先 进 的 节 能 设 备, 而是凭经验手动操作, 锅 炉房 的 实 际 情 况并 未由于新技 术的应用而好 转。 锅 炉 房 管 理 方要 确 保 对 现 有 员工 进 行 系统 培 训 , 使 其 掌 握 新 设 备 的操 作 方 法 和 简单 维 护 方 法; 对 新 上 岗 的员工要 做 到 持证 上 岗 ; 定 期
圾作为燃料 ) , 工业 用 锅 炉 房 一 般 以 蒸汽 为
媒介, 民用 锅炉房 一 般 以热 水 为媒 介。( 2 ) 用
户: 按 用 途 分为 民用和 工业 用户。( 3 ) 供 热 网
络: 根 据 媒介 不 同, 分 为蒸 汽 管 网 和 热水 管 网, 一 般呈 分枝 状走行 于地 下, 被 形象 的称 为 “ 城 市 的血 管 ” 。 热 网管 线 根 据 输 热 能 力 和
用 途 不 同分 为输 热 干线 、 配热 干 线 和配 热 支
根 据 锅 炉 运 行 时 间 的不 同 , 现 有 供 暖 方 式 分 为连 续 供 热 和 间 歇 供热 两种 方 式 。 连 续 供 热 是 在 热 负荷 较 强 时 , 锅 炉 多 数 时 间2 4 h 连 续 工作 , 间歇 供 热 是 在 2 4 h 内启 动运 行 2 -3 次。 一些 人 主 观 上认 为 采用 间歇 式 供 热 不仅 能够 保 持 用户住 宅 温 度 , 而且 减 少了供热 时间, 减 少燃 料消耗 和锅 炉的损 毁。 但研究表明, 间 歇供 暖使 供 热 系 统 中的 媒介冷却, 住宅温 度降低, 为 了使 温 度 回升 到供热温度, 反 而 会 消 耗 更 多燃 料 . 而 连 续 供热 使锅炉长期处 于高效 满负荷 状态 , 能 耗更低。 此外, 部 分 锅 炉 房 采用 大 流 量 小 温 差 的 运行 方式 克 服 热 网中的 水力 失调 , 使 循 环流 量超出设计使用值 。 这种方 式间接降 低 了锅炉 房的 运 行 参 数 。 2 . 4 板 式换 热 器 故 障 在 集 中 供 热 系 统 中 要 应 用 要 板 式 换 热 器, 这 一 元件 湍 流 程 度 低 , 横截面 积小, 容 易被堵塞、 结 垢, 造 成大量额外能 耗, 也 可

燃煤机组锅炉供热综合能源消耗限额

燃煤机组锅炉供热综合能源消耗限额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供热综合能耗 统计报告期内,供热企业对外供应单位热量,其生产全过程中所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实物量折算为 标准煤的总量,包括生产工艺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能耗。 3.2 生产工艺系统
1
DB37/ 778—2016
3.8
机组总热量 统计报告期内热电厂汽轮机蒸汽进口侧、向外供热的减温减压器蒸汽进口侧及锅炉向外直供蒸汽的 总热量。
3.9
对外供热量 统计报告期内机组(锅炉)向外提供的热量。
3.10
供热比 统计报告期内对外供热量与总热量之比。
4 统计范围及计算方法
4.1 统计范围
2
DB37/ 778—2016
4.1.1 企业综合能耗统计
供热企业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电(热)能所需配置的工艺系统,包括燃料与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和 电气控制系统等。
3.3
辅助生产系统 供热企业为保证生产工艺装置运转配套的其他设施系统。包括燃料供给系统,送、引风系统,水处 理及供水系统、灰渣及环保工艺系统、动力检修维护系统、检测检验系统等。
3.4
附属生产系统 供热企业为正常运营所配置的生产指挥系统(厂部)和厂区内为生产服务的附属系统,包括办公室、 操作室、休息室、更衣室、浴室、污水处理站、消防、照明等。
I
DB37/ 778—2016
燃煤机组(锅炉)供热综合能源消耗限额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煤机组(锅炉)供热综合能源消耗限额的术语和定义、统计范围及计算方法、综合 能耗限额、节能管理和技术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热电联产机组、区域供热锅炉房等供热热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长春市集中供热问题现状分析与建议_宋殿辉

长春市集中供热问题现状分析与建议_宋殿辉

-345-长春市集中供热问题现状分析与建议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宋殿辉【摘要】以长春市为例,从能源消耗、热源、集中供热普及率、热剩余能力、供热管网长度、热费征收率等6个方面。

分析了长春市集中供热现状,指出了热效率低、环保效果差、管理水平低等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集中供热;能源消耗;研究集中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热网向城市、镇或其中某些区域热用户供应热能的方式。

集中供热可以节约能源、减少空气污染,能够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城市景观的效果。

所以,是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欧洲国家已经非常普及。

目前,涉及长春市集中供热现状方面的研究文献不多,本文在对长春市集中供热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1.长春市集中供热现状调查长春市位于东北平原腹地,居北纬43o 05'-45o 15';东经124o 18'-127o 02',冬季时间长且气温低。

全市年平均气温4.8℃,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39.8℃。

每年的供热时间从下半年的10月25日至次年4月10日止,累计达170天。

早在1906年,长春就率先引进锅炉供热,1949以后,锅炉供热发展很快,出现了小型锅炉房、大型锅炉房、热电联产等多种形式。

上个世纪50年代初,伴随着大型国有企业的创建,也建成了许多大型锅炉房,给企业和职工住宅区进行供热,出现了长春市集中供热的历史。

截止到2013年10月,担负长春市城区集中供热大型企业34家,集中供热面积达17602万m 2。

以下从集中供热的规模、热源状况、供热管网等方面分析其现状。

1.1 能源消耗集中供热时所消耗的煤、电,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1m ²集中供热建筑面积所消耗煤的平均值约为33.29kg/a ・m ²,1m 2集中供热建筑面积所消耗电的平均值约为2.62kwh/a ・m ²。

集中供暖水温低的原因

集中供暖水温低的原因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大体上就是三个部分,分别是热源,热网,热用户。

造成供热系统能源利用率低的原因总结: 1、热源方面 (1)锅炉效率低。

第一,目前使用的工业锅炉的效率一般在65%~75%;第二,设备组合不匹配;第三,排烟温度过高;第四,燃料未充分燃烧;第五,管道保温差。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能源的损耗。

(2)耗电量高。

在用电设备设计时,考虑到热源设备、热网和热用户的阻力,将阻力放大了,而加大燃气锅炉、鼓引风机、水泵的配置,一层又一层,也有的水泵放得过多,而且国内绝大多数水泵等供暖设备缺乏气象变化调节的能力,不能根据供热期各阶段及每天1、3不能根据气象变化进行灵活调节,大大增加了用电消耗。

(3)不能根据气象变化灵活调节。

目前的供暖设备缺乏气象变化调节的能力,不能适时根据不同阶段以及每天24小时的不同气象调节参数,致使增加了热能的耗费。

2、热网方面 (1)输送效率低。

第一,网管保温差,目前使用的网管保温系数一般为80%~95%; 第二,补水量大,补水率一般为0.01%~0.5%; 第三,输送管道的管径设计过大,水流量就加大,散热量也加大,补水量和水泵流量跟着加大。

以上因素都会造成输送效率低。

(2)水力失衡,能耗增加。

由于水力失衡,而“近热远冷”,为解决输送的末端不热,满足末端用户需求,必须加大水泵总流量,致使水泵能耗增加。

3、热用户方面 (1)建筑结构与供热系统设施方面。

第一,供热系统的围护结构的保温性不良; 第二,在供热系统设计环节或多或少存在缺陷,这些缺陷在实际供热的时候中会带来水力垂直失调和水平失调,从而增加了热耗; 第三,供热系统的散热器的管径和片数设计不当,如存在着散热器的管径设计过大或过小,散热器的片数过多或过少的情况,这都会影响供热节能的效果。

(2)人为因素。

第一,照常给长期空置的住宅供热而造成供热浪费; 第二,少部分用户私自改接供热管和设备,私自改装散热器和阀门,影响供热系统原来较为合理的设置,从而增加了热耗;第三,有的用户贪小便宜,表现在:接用供热系统的热水,造成热能消耗加大。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的能耗分析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的能耗分析

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的能耗分析摘要:热源是集中供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耗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燃料、电、水、热的消耗直接影响热源的能源效率和采暖系统的热效率,分析热源能耗,可以确定供热系统的节能潜力。

技术创新和设备升级对于确保适当的城市区域供暖和可持续的城市能源效率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这对减少热量消耗以及提高应用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热源;能耗1集中供热系统热源的能耗组成结合国内能源结构的特点,区域锅炉房和火力发电厂是国内最重要的两种热源形式。

锅炉、供油除灰系统、鼓风机和排风机、水软化系统和水泵(循环泵、高压泵)等能耗设备是集中供热系统的重要设备,它们消耗的主要能源是燃料、电、水和热能,通常根据单位热量能耗(即单位消耗)估算能耗水平。

热电联产通过热能转换装置(通常称为第一站换热器)将热量传递给热网系统,第一换热站是供热系统的热源,是热电联产的主要耗能设备。

热交换器、泵系统等通常消耗蒸汽、电、水和热。

由于火电厂是在锅炉和热电轮机组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热电轮机组的能耗主要由电能构成。

因此,火电厂和区域锅炉房可以统一用能源的消耗来描述,包括燃料消耗、电力消耗、水消耗和热消耗。

2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现状解读2.1集中供暖耗电量大热能的利用效率与成本不成比例,造成经济损失,增加了财政负担,这是中国集中供热系统运行管理中一个非常明显的问题。

由于设备老化和缺乏控制,在热量转换过程中损失了大量的热量,供暖部门往往无法实现市政部门的年度收入和支出自给自足,这严重阻碍了城市经济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2集中供暖效率低集中供暖效率不高是限制城市集中供暖发展的重大问题,因为在实际采暖过程中,室内温度往往低于额定标准,造成采暖效果差。

这一问题的症结在于城市集中供热技术落后,没有引进集中供热控制系统。

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降低了城市集中供热的效率。

3集中供热技术分析3.1管网的保温技术采暖管网在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热容量为20%左右,采暖管网对用户供暖时产生大量的热量损失,这也是目前集中供热能耗高、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集中供热和燃气锅炉热源的经济性对比15-3-10

集中供热和燃气锅炉热源的经济性对比15-3-10

集中供热和燃气锅炉热源的经济性对比采暖热源,有集中供热、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燃油锅炉以及电采暖、地源热泵等多种热源形式。

经过多年行业内的实践积累,总费用由大到小依次为:电采暖,燃油锅炉,集中供热,燃气锅炉,地源热泵,燃煤锅炉。

当然,由于每种热源适应性不同,比较结果会有差异,例如地源热泵,不考虑地质情况而盲目采用,其费用可能会比集中供热还要高,甚至高于燃油炉。

赛德大厦能够选择的热源主要是集中供热,燃气锅炉和燃煤锅炉。

众所周知,长春市禁止市区内散煤炉采暖,因此热源只有集中供热和燃气锅炉这两种。

下面比较其经济性:一.关于赛德大厦的建筑面积问题赛德大厦的建筑面积,我这里得到三种:图纸查得面积,测绘面积和同事计算面积。

列表如下:(单位:㎡)赛德大厦建筑面积表按照建筑面积的权威性,建议选择使用测绘面积计算热费及初投资。

二.关于热费的收取问题1.收费标准:根据“长府发〔2008〕18号”文件,长春市工企和学校,采暖热收费标准执行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3元,层高超过3米的,每超高0.3米热价加收5%,层高达到6米(含6米)最高加价不超过50%。

层高超过6米的特殊用户,可由供热企业和热用户根据实际耗热情况协商议价。

商业建筑按建筑面积每平米36元收取。

2.根据赛德大厦的各层层高,计算各层热费。

为了便于计算,公建层高暂时按照5米计算,锅炉房暂时按照6米计算,雨棚暂时不计算。

列表如下:赛德大厦各层热费表三.关于采暖热负荷问题经查图,在“水暖总说明”图中查得采暖总热负荷为3795KW.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中的要求,商店的采暖热指标65-80W/㎡,采取节能措施后55-70W/㎡.也就是说,按照65W/㎡计算,大厦的热负荷估算值应为65*197399.30=12831KW.可见,施工图纸给出的采暖热负荷应为实际计算值,从整个围护结构看,散热面所占比例较小,该热负荷也是合理的。

锅炉施工图中设计为2台10T/H(每台7000KW)采暖炉,符合规范要求,也符合通常锅炉能够承担的采暖面积要求,但是与采暖总热负荷3795KW相比,非常保守。

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DB11∕T 1653-2019

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DB11∕T 1653-2019

目次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要求 (3)5 供热量指标 (3)6 燃料消耗量指标 (6)7 耗电量指标 (7)8 耗水量指标 (8)9 综合能耗指标 (9)附录A(规范性附录)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表 (11)附录B(规范性附录)供暖系统能耗指标统计表 (13)附录C(规范性附录)供热过程能耗预测方法 (17)附录D(资料性附录)部分能源及耗能工质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19)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供热量指标、燃料消耗量指标、耗电量指标、耗水量指标和综合能耗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以锅炉房、热力站为热源的热水集中供暖系统,其他形式热源供暖系统能耗指标的确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 11/T 1535—2018供热管网节能监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供暖系统 heating system由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经热力站(或直接)向采暖用户供应热能的设施总称,不包括楼内供暖系统。

3.2供热面积 heating area供暖建筑物的建筑面积。

3.3供暖期 heating period供暖开始至供暖结束的时间区间。

[GB/T 34617—2017,定义2.1.1]3.4统计周期 statistical cycle能耗统计的时间段,可以是一天、一周、一月或一个供暖期。

3.5供热量 heat consumption某一段时间内供暖系统输出或热用户(用热设备)输入的热量。

3.6DB11/T 1653—2019显示热量 displaying energy读表时刻在热量表上直接读取到的累积热量值。

[JG/T 448—2014,定义3.4]3.7管网热损失率 pipe heat dissipation ratio管网的热损失与供热量的比值,无量纲。

供暖系统运行能源消耗限额DB11∕T 1150-2019

供暖系统运行能源消耗限额DB11∕T 1150-2019

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一般规定 (2)5 供热量限额 (2)6 燃料消耗量限额 (3)7 耗电量限额 (4)8 耗水量限额 (4)9 综合能耗限额 (5)附录A(资料性附录)部分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6)附录B(资料性附录)耗能工质能源等价值 (7)供暖系统运行能源消耗限额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供暖系统运行能源消耗限额的一般规定、供热量限额、燃料消耗量限额、耗电量限额、耗水量限额及综合能耗限额的取值。

本标准适用于以锅炉房、热力站为热源的热水集中供暖系统运行能耗的管理、评价。

本标准不适用于建筑面积大于2万m2且采用集中空调形式的公共建筑的供暖系统运行能耗的管理、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723—2013 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GB/T 51161—2016 民用建筑能耗标准DB11/T 1653—2019 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3 术语和定义GB/T 12723—20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限定值 limit value现有供暖系统运行能源消耗所允许的值。

3.2准入值 access value新建及改扩建供暖系统运行能源消耗所允许的值。

3.3先进值 advanced value供暖系统运行能源消耗达到领先水平的值。

3.4基准度日数 standard degree days在供暖期为121天,室内温度为18℃,室外平均温度为-0.7℃时计算所得的度日数。

基准度日数为2262.7℃·d。

3.5单位度日数供热量 heating load for per heating degree day在一个完整的供暖期内,热源单位面积供热量除以该供暖期度日数所得的能耗。

供暖耗热量计算公式

供暖耗热量计算公式

供暖耗热量计算公式
供暖耗热量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
1.当采用集中供热时,常用供暖能耗计算公式为:当日热耗=当日累计耗热量
-前日累计耗热量;当日单位热耗=当日热耗÷面积;累计单位热耗=累计耗热量÷面积;平均单位热耗=当日累计耗热量÷供暖天数÷面积;估计热耗=当日单位热耗×120天。

2.当维护物是贴土的非保温地面时,其温差传热量为Q(j.d),用下式计算:
Q(j.d)=K(pj.d)F(d)(tn-tw)。

3.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Q=a F K * (tn-tw),其中Q表示维护结构的基本耗
热量,W;F表示维护结构的面积,m2;K表示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tn表示室内计算温度,tw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a表示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计算不同情况下的供暖耗热量,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这些公式时,需要准确测量和计算相关参数,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供暖系统特点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对公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城市集中供热运行管理的节能降耗措施

城市集中供热运行管理的节能降耗措施

城市集中供热运行管理的节能降耗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逐步发展城市集中供热,逐渐改变区域锅炉房单独供热为多个区域锅炉房联合供热方式。

与单一热源供暖系统相比,多热源联合供暖系统的热力和水力条件十分复杂。

虽然不可能完全取消燃煤供热,但采用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可以减少区域锅炉房的运行时间,充分利用热源厂的多余热能。

基于此,对城市集中供热运行管理的节能降耗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集中供热;节能降耗;运行管理引言面对诸多供热管网所存在的能源损耗问题,由于目前我国对于锅炉房供热系统管网的节能运行还缺乏完整科学的节能评价体系、合理的评价方法和量化的评价指标。

因此,建立一个由各项影响指标、合理的分配指标权重系数为主要评判内容的节能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加强集中供热锅炉房的节能运行管理,提高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有效地解决供热浪费,缓解能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进而形成一套科学的供热管网节能运行管理机制,显得尤为迫切,且具有重大意义。

1集中供热系统构成供热系统是支持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具体包括管网、热源和热用户几部分,在供热过程中需要经过制备、转换、输送以及用热等过程。

供热设备主要是热电厂或锅炉房,通过燃烧能源或资源来产生热量,具体能源包括燃料、水、电和热;热源由锅炉、运送燃料和清除灰渣的机械设备、水处理和输配系统的水泵、鼓风机等部分构成;供热系统管网包括管道、相配套设备和附件构成,管网具体铺设方法则有架空、管沟和直埋等方式。

供热管网运行过程中,能量损失主要表现在热传输过程以及泄漏。

换热站作为二次网热源,能耗设备有热交换器、循环水泵以及补水泵等装置。

热用户则是通过取暖设备将热量传输到各个房间,维持室内温度。

而用户热量消耗大小,主要是取决于散热器质量和性能以及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和围护结构。

2集中供热主要问题与发展现状分析2.1锅炉运行效率不高,污染排放量较大锅炉系统是集中供热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以往的锅炉系统设计中,经常存在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也有部分锅炉系统存在运行控制精确度不足的现象,进而造成锅炉运行过程中能源消耗较大,产生的污染排放也比较大,不仅浪费大量的能源,也会引发严重的污染。

集中供热锅炉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集中供热锅炉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科技论坛
民 营 科 技2 0 1 3 年 第6 期
集 中供热锅炉 目前存在 的问题 分析
丁 荣 政
( 海城市城 乡建设 管理局 , 辽宁 海城 、 运行 管理是 否安全可 靠和科 学 , 直接 关 系到整个供热 系统 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 尤其在 能源供应 紧 张, 大力倡导节能的今 天, 减 少热源处不必要 的能 源损耗 , 实现科 学合理的使 用能源 , 是能否 实现供热 系统节能要 求的重要 环节。现 主 要针 对集 中供 热锅 炉 目前存在的 问题进行 分析 与讨论 。 关键词 : 集 中供 热 ; 锅炉 ; 能耗 ; 问题 ; 热 负荷 ; 分析 ; 热效率
面 十 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锅炉出力大小和钢材耗量高低。 长期以 来, 我国锅炉对流受热面的设计通常采用参考同类炉型进行结构类 比
性设计、 校核 『 生 热力计算并调整不合适结构参数的设计过程 , 而锅炉 对流受热面管束节距的推荐参数是根据早年锅炉制造和运行成本等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确定的。 集中供热锅炉运行事故发生最多的是过热 器和再热器的爆管 , 其原因主要是 由于壁温计算方法不完善或运行方 并且缺乏可靠的监测手段。 所谓供热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 ,保持一定的室 内 式不合理 , 温度, 以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或者工作条件的技术。所有供热系统都 解决方式:锅炉对流受热面的磨损程度与燃料的成分 以及锅炉 是由热媒设备, 热媒传送和热媒利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热源和散热 燃烧 隋况和灰的磨损特 『 生 有很大关系 , 煤粉细度 、 灰的颗粒度 、 硬度、 设备分别设置 , 用热媒管道相连接 , 由热源向各个房 间或者各个建筑 浓度 、 灰粒冲刷撞击管子的角度以及金属的耐学性等都有很大影响。 物给热量 的供热系统, 称为集中式供热系统。 目前 , 集中供热已经成为 3 . 3 锅炉效率问题。锅炉及供热系统在能源消耗系统 中占有很大的 现代化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 是城市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比例 , 锅炉燃烧消耗的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 据不完全统计一年耗 它是一种节能的供热方式。我国城市供暖方式大体分为城市集中供 煤量约占我国煤炭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我国住宅建筑面积采暖能耗 暖, 区域锅炉房供暖, 分散锅炉房供暖 , 火炉采暖等几种 , 也有部分工 业余热和废热用于建筑采暖。 2 开展 城 市集 中供热 的必 要性 目前 ,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严重 , 约有 5 7 %的城市总悬浮微粒超过 国家限制值 ; 约有 8 2 %的城市出现酸雨 。能效低、 能源浪费 , 环境恶化 与可持续发展极不相称 , 只有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才能 使经济建设、 人 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 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 而开展城市 集中供热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 节约能源。供热机 组的热电联产综合 热效率可达 8 0 %, 而大型汽轮机组的发 电热效率一般为 5 ∞, 。 左右。区 域大型供热锅炉的热效率可达 8 0 %以上 ,而分散的小型锅炉的热效 率只有 3 ∞, D 左右 ; 热电联产有条件安装高烟 囱和烟气净化装置, 便于 约为发达国家的三倍 , 居住区供热系统热效率低 , 进行集中供热的节 能研究, 对降低供热能耗、 提高供热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 提 高锅炉的热效率, 降低锅炉及供热系统的热损耗, 是节约能源、 缓解能 源供需之间的不平衡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 解决方法 : 首先应采用合理的调节风量, 以此来为燃料燃烧时供 应充足的氧气。 燃料在锅炉内燃烧时, 若燃烧过程不同, 燃烧 兄也不 同。例如: 燃料在链条炉排的锅炉中燃烧 , 锅炉的内部是管式走火方 式, 随炉排的转动而依次着火, 燃烧是沿炉排长度方向分区进行的。 在 炉排的前部和尾部需要的空气量减少 , 而在炉排中部的燃烧区需要大 量的空气。 根据这一现象, 合理的调节送风量, 使燃料在燃烧区充分的 燃烧 , 对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 达到节能的目的是很重要的; 其次是对锅 炉燃烧采用微机控制, 实现燃烧过程控制自动化。锅炉供热过程要不 断变化 , 为了减少因操作不当对燃烧的影响, 对锅炉燃烧采用微机控 制。 当负荷变化后, 应 自动改变煤的供给量和煤层的厚度, 同时调节风 量以保证蒸汽压力稳定, 微机控制燃烧 自动化过程一般是以蒸汽压力 为调节参数 , 根据蒸汽压力变化调节送风和引风量 , 从而能进一步提

影响集中供暖锅炉能耗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论文

影响集中供暖锅炉能耗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论文

浅谈影响集中供暖锅炉能耗的主要因素及应对措施摘要本文结合实践对燃煤锅炉在运行与节能管理等方面采取的一些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其目的就是要降低能耗,提高锅炉热效率,保证供暖质量达标。

关键词集中供热锅炉能耗分析节能管理中图分类号:tu9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on the main factors and response measures of centralized heating boiler energy consumption zhang shi-feng (wuwei housing construction segment, wuwei 733009, gansu,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some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the coal-fired boiler in operation andenergy-saving management, its purpose is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improve boiler thermal efficiency, and ensure the heating quality standards.key words: central heating; boiler;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energy conservation management一、锅炉设备现状调查我段管内目前有150多台燃煤工业锅炉,其中以层燃炉为主,每年约消耗燃煤17万吨,平均锅炉热效率在60%-68%,与设计热效率存在较大差距。

以嘉峪关车站地区其中一集中锅炉房为例进行调查分析:该锅炉房在用三台7mw热水锅炉,于1994年底投入使用,锅炉设计热效率为82.7%,而实际热效率仅为68%左右(以2008-2010年能耗数据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供热锅炉房运行能耗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供热从分散式锅炉房逐步过渡到集中式供热,超过85%的城市建有集中供热设施。

集中供热方式可以整合不同位置的热源,对其科学统筹,使热量应用于更需要的地方,减少了分散式供热中常出现的不同地区热量不平衡现象,降低了热量浪费和热量缺口。

处于发展阶段的集中供热锅炉房也存在动力设备调节方式不合理,管理力度较小,容量储备系数过高等高能耗问题。

该文对集中供热锅炉房的运行能耗进行研究,分析了集中供热锅炉房中出现的导致能耗偏高的因素以及常用节能措施,提出了运行、管理、设备、节能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集中供热锅炉房运行能耗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01
集中供热,是建立供热网络将多个热源整合连接在一起,以蒸汽或热水为传热媒介通过供热网络将热源提供的热能供应给某一
区域的热能用户的供热方式。

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热能,集中供热比分散式供热更便于统筹资源,科学管理,早已成为供热的主要模式,是城镇公共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镇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

但集中供热也有不可避免的能耗问题,是能源浪费中的一大部分,对此进行改进将有效节约能源。

该文对集中供热锅炉房运行能耗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1 集中供热系统概述
集中供热系统由三部分组成:(1)热源:热源主要由热电站、区域锅炉房提供,此外地热、工业余热、核能等也可作热源。

该文主要论述锅炉房能耗问题,锅炉房以煤、天然气、重油为燃料(采用新技术可以将垃圾作为燃料),工业用锅炉房一般以蒸汽为媒介,民用锅炉房一般以热水为媒介。

(2)用户:按用途分为民用和工业用户。

(3)供热网络:根据媒介不同,分为蒸汽管网和热水管网,一般呈分枝状走行于地下,被形象的称为“城市的血管”。

热网管线根据输热能力和用途不同分为输热干线、配热干线和配热支线,管线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地质条件、热负荷分布、街区状况等布局。

2 集中供热锅炉房产生能耗的主要因素
2.1 锅炉容量储备系数偏高
在锅炉房设计者的认识里,锅炉房的额定负荷要比其实际水平偏低;在住宅采暖设计中,室内热负荷以面积热指标来表示,研究发现面积热指标的实测值要低于设计中应用值,即室内热负荷的计算值偏高。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锅炉房设计者往往将锅炉房的总体装机容量定位过高,产出的热量并不能被用户完全消费,锅炉房长期低负荷运行,造成了燃料浪费。

2.2 锅炉房管理不当
在集中供热改建的过程中,很多锅炉房的管理系统都设有计算机监控系统,但部分锅炉房将监控系统闲置一旁。

先进的锅炉房还配备有变频设备,以针对热负荷的高低调节供热量,但这些设备却无用武之地,依旧靠司炉人员凭经验加减燃料。

司炉人员往往对锅
炉性能掌握不全,使锅炉带病工作。

供热公司不仅要购进先进设备,更要注意对员工进行培训上岗,掌握了先进技术,就不会出现凭经验的事情,何况锅炉房操作危险性高,采用计算机控制更安全、更智能,防止人为事故出现。

2.3 供热方式不同
根据锅炉运行时间的不同,现有供暖方式分为连续供热和间歇供热两种方式。

连续供热是在热负荷较强时,锅炉多数时间24 h
连续工作;间歇供热是在24 h内启动运行2~3次。

一些人主观上认为采用间歇式供热不仅能够保持用户住宅温度,而且减少了供热时间,减少燃料消耗和锅炉的损毁。

但研究表明,间歇供暖使供热系统中的媒介冷却,住宅温度降低,为了使温度回升到供热温度,反而会消耗更多燃料,而连续供热使锅炉长期处于高效满负荷状态,能耗更低。

此外,部分锅炉房采用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克服热网中的水力失调,使循环流量超出设计使用值。

这种方式间接降低了锅炉房的运行参数。

2.4 板式换热器故障
在集中供热系统中要应用要板式换热器,这一元件湍流程度低,横截面积小,容易被堵塞、结垢,造成大量额外能耗,也可能造成故障中断供热。

造成换热器堵塞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粘附以及水垢、铁锈,需要定期进行清洗。

传统的清洗剂是化学酸剂,它在清洗的同时会造成人员毒性、设备腐蚀及环境污染,现在可选用高效环保清洗剂,降低腐蚀性和酸性。

3 常用节能措施
3.1 采用变频设备
变频循环泵可根据供热系统的状况调整转速,调整供热媒介在管道中的运行速度,提高热量的利用度;采用变频送煤机,可以高效调节燃料的使用量;采用变频送风机,可以根据进煤量调整送风量。

以上设备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燃料的热效率以及能量的利用率,还降低了锅炉房的耗电量。

3.2 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
在集中供热锅炉房中,应用计算机监控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将其汇总到计算机,进行人工处理或自动处理,可以节省人力,减少到各个设备处巡视的时间。

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操作,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准确度,获得最优的锅炉使用控制方案。

3.3 加强锅炉房人员的培训
由分析可知,锅炉房运行不当很大一部分是由员工操作不当引起的。

如果员工未经过系统培训,必然不会操作先进的节能设备,而是凭经验手动操作,锅炉房的实际情况并未由于新技术的应用而好转。

锅炉房管理方要确保对现有员工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新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简单维护方法;对新上岗的员工要做到持证上岗;定期进行节能培训;利用锅炉房的运转效率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进行评价,由专业人员提出改进措施。

4 结语
集中供热整合了多处热源,其优点在于:(1)热源整合,减少
了司炉人员,解放了劳动力,减少了燃料损耗和燃料灰渣的运输成本和占地成本。

(2)易实现科学管理,供热可调节,使资源合理配置。

(3)提高热效率。

(4)利于采取环保措施,实现废物利用,腾出闲置的小锅炉房,节省空间。

我们发现集中供热中存在能耗大的问题,当今社会资源是发展的助力,降低能耗必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除了锅炉的房能耗问题外,在用户和输热管道方面也存在很大的能耗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吕永涛,黄超,马秀琴,等.集中供热改造项目的环境效益分析[j].民营科技,2011,3(20):53-55.
[2] 程建清,臧洪泉.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措施[j].煤气与热力,2010,30(2):312-316.
[3] 王淞,姜波.集中供热锅炉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10,17(6):35-38.
[4] 单玲.关于对分散小型锅炉供热到大型锅炉区域集中供
热的节能效益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9(2):310-315.
[5] 张庆峰,赵红丽,乔红斌.集中供热锅炉房运行能耗的分析[j].煤炭工程,2010,26(5):72-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