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有敬畏之心
41人生第二宝:敬畏(敬畏之心)
![41人生第二宝:敬畏(敬畏之心)](https://img.taocdn.com/s3/m/f01064f2dd3383c4bb4cd2ca.png)
人生第二宝:敬畏(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南怀瑾说:“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
人生无所畏,实在危险,所以我们要有敬畏之心。
做人,只有有所害怕,才会有所止步。
心怀敬畏的人,才会在做事之前,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迷失自己的心智。
不仅,看得见诱惹的甜头,还能预见到它的苦头,会权衡利弊,有所取舍。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人这一生,敬畏要放在心中,不该碰的红线坚决别碰,不该越的雷区坚决别越。
敬畏人生,才能珍惜生命,认真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做该做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
每个人,只有心怀敬畏才能有危机感,才能知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守住自己的内心道德底线。
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中国讲师网(精选)
![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中国讲师网(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3a4bca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1.png)
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中国讲师网(精选)第一篇: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中国讲师网(精选)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敬畏是什么?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容“战战兢兢”,既敬重又畏惧。
敬畏就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怀有这种态度,它能让人懂得自警与自省,它还有助于人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的作用。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
有了敬畏心,我们在做事情的态度上才能有张有弛,敬畏天命,我们才不会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心会有一份信仰。
敬畏神灵,我们才会祈求神灵庇佑我们,心会有一份希望。
凡是我们敬畏的,我们才可能很恭敬的对待,凡是我们不敬畏的,我们就会随意践踏污蔑。
在社会上,为什么有人进了监狱,是因为他们违反了国家法律,他们为什么会违反法律,是因为他们没有对法律有敬畏之心。
无敬畏之心,对法律就抱有无所谓之态度,随意践踏违反。
在企业里,为什么有人敢违反制度,顶撞上级,是因为他们没有对公司的制度以和领导产生敬畏,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服从和管理,职场就会失去平衡,失去伦理。
为什么很多人有个人宗教信仰,是因为人们敬畏神灵,敬畏神灵才会尊照神灵的意愿做事。
在企业中为什么很多人违凡公司制度,不是他不知道公司有这制度,是因为他没有对公司制度产生敬畏,没有敬畏之心,何谈遵守。
敬畏上级,你才能尊敬上级。
敬畏同事,你才注重同事之间的友谊。
敬畏客户,你才能服务好客户,敬畏制度,你才能遵守制度。
敬畏工作,你才能珍惜工作。
敬畏婚姻,你才能拥有幸福。
敬畏父母,你才能尽孝。
敬畏诺言,你才能守信。
凡是敬畏,人生才有好结果。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3篇)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89349d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e.png)
2024年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演讲稿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朱熹说。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警惕自己,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如“战战兢兢”之态。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
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所以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谦逊,敬畏之心是一个有品味有思想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人是不能没有敬畏之心的,做人应该心怀敬畏才能行有所止。
那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敬畏什么呢。
敬畏身份。
身份,是社会赋予某群人____归属感的依据所在。
身为中学生,我们是到学校学习知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不是乡野村夫,市井泼妇。
所以就应该说话文明,行为礼貌。
因为你所有的行为举止,应该符合自己的身份,也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要有一种生怕因某一次疏忽而____了自己穿着的校服、佩戴的校徽的内心敬畏。
敬畏纪律。
纪律是对人行为的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纪律也是落实各项学习任务的保障,是规范,是秩序,是行为规则。
有些人不遵守纪律,时间长了,个人就变成了老油子,班级也被这些人拖得松松垮垮。
班级没有良好班风,就会败坏一个年级乃至整个学校的风气。
所以,身为中学生,要对纪律心存敬畏。
有句古话:“畏法度者最快活”,讲的是怕法、怕纪律就不会逾越法律纪律的红线,才能坦荡快乐地生活。
只要我们把纪律作为言行指南,我们的学习生活就一定会开心愉快。
敬畏时间。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时间都是公平的,一样的二十四小时,一样的每分每秒。
但是,有同学不懂得珍惜时间、敬畏时间,一天的事情,非要三天四天才完成。
学习时间没有真正用在学习上,上课不专心、天马行空,课后又把功课抛在一边,我行我素,时间就这样在他手里一分一秒的过去,学业也在他的手里耽搁,一事无成。
常怀敬畏之心,方可行稳致远作文
![常怀敬畏之心,方可行稳致远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38da7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6.png)
常怀敬畏之心,方可行稳致远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常怀敬畏之心,方可行稳致远作文篇1常怀敬畏之心,方可行稳致远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常怀敬畏之心,方可行稳致远"。
一开始我有点不太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但是老师给我们解释了,我才明白过来。
老师说,敬畏就是对某些事物怀有敬重和畏惧的心理。
比如说,我们要敬畏自然,因为大自然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我们也要敬畏法律,因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的基石。
还有,我们要敬畏师长,因为他们教导我们知识,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
敬畏并不等于恐惧,而是一种理性的敬重。
当我们对某些事物心存敬畏时,就会格外小心谨慎,按部就班地去对待。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敬畏之心,我们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比如说,我最敬畏的就是父母了。
虽然父母平时对我很和蔼,但是我知道一旦做错了事,他们也会严厉地批评教育我。
所以在家里,我会特别小心,尽量不去做一些让父母生气的事情。
再比如上学时,我会非常敬畏老师。
不敢在课堂上捣蛋,也不会去挑衅欺负同学。
因为我知道,老师不仅有很高的学识,而且掌握着处罚学生的权力。
所以我只能乖乖听话,努力学习。
当然,最让我敬畏的还是法律。
法律就像一把利剑,表面上看不可亵渎,一旦违法就会受到严惩。
所以无论我去哪里,都会谨小慎微、遵纪守法,决不会去做一些非法的事情。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敬畏之心,我才能循规蹈矩,行为端正。
如果人人都能常怀敬畏之心,社会就会更加安定有序。
相反,如果没有敬畏心,就会目无尊长、肆意妄为,最终酿成大错。
所以,敬畏之心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敬畏自然界的力量,敬畏法律的威严,敬畏师长的权威。
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我们才能行稳致远,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向成功。
我想通过这篇作文,我应该已经阐明了"常怀敬畏之心,方可行稳致远"的深刻含义。
希望大家都能牢记这句话,用心去体会它的真谛。
让我们携手共勉,成为一个有敬畏之心,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吧!常怀敬畏之心,方可行稳致远作文篇2敬畏是一份修为,是回归人性不可缺少的条件。
做人要有四心: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敬畏之心
![做人要有四心: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敬畏之心](https://img.taocdn.com/s3/m/3df3a04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87.png)
做人要有四心: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敬畏之心01 要有必胜之心。
人这一生,少不了干事。
干事,就要努力把事干成。
也就是要有必胜的信心。
在工作中,我们要多给自己打气加油,不要遇事就害怕,就退缩。
胆小怕事,肯定干不成事。
很多人,前怕虎后怕狼,干什么都没有信心,结果什么事也干不成。
有了必胜的信心,我们就会藐视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困难,踩着困难前行,迎着困难成功。
02 要有责任之心。
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应尽的职责。
老话说得好,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在其职就要尽其责。
扛不起责任的人,遇事就避,见责就躲,天天混日子,得过且过,工作不中不求上进,迟早会被责任压垮,会被社会淘汰。
每个人都应具备责任心,都应该扛得起自己的责任,要用责任心来为社会做贡献,在工作中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对工作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站起来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03 要有仁爱之心。
人是社会的人,每时每刻,我们都要和他人接触交往。
人与人之间,真诚换真心,真心恒长久。
对待他人,要有仁爱之心,把别人的冷暖放在心上,挂在心头,尽自己的能力去多多关心他人,多多帮助他人,多做暖人心之事,让人感觉到社会的温暖;不要当冷漠的看客,更不要在别人落魄时落井下石,让别人寒心、伤心。
只要人人都胸怀仁爱,以善待人,以诚待人,我们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04 要有敬畏之心。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敬畏之心,绝不可随心所欲。
什么事可以做,我们就用心去做,尽力去做;什么事不能做,就要划好底线,知进退,懂分寸,不要故意触碰。
不要觉得自己牛,就目中无人,就不顾社会的公德、职业的道德、做人的私德,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结果只会给自己挖下一个大坑,迟早会遭到报应。
有敬畏之心的人,事事都会谨慎小心,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底线,讲公德、守私德,有分寸,明事理,让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使自己的心灵不断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从而赢得社会的尊重!。
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https://img.taocdn.com/s3/m/e4d10f5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9e.png)
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敬畏之心,是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状态。
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尊重他人,更加谨慎行事,更加乐观向前。
在个人成长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常怀敬畏之心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常怀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
人生苦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当我们面对危险、面对疾病、甚至面对死亡时,常怀敬畏之心会让我们更加警觉,更加懂得珍惜生命。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生命太过微不足道,但只要常怀敬畏之心,我们一定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生命价值,将其发挥到极致。
其次,常怀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更加尊重他人。
在人与人之间,尊重是相互的,不可能仅凭一方的用力。
常怀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更容易体会到他人的心声,了解到他人的需要,从而更加理解、尊重并帮助他人。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怀敬畏之心可以使我们在言语、行为方面更加稳重,更加得到他人的信任。
再者,常怀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更加谨慎行事。
生活中,我们需要保持一种谨慎的心态来面对各种挑战。
常怀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严肃对待工作、学习等方面。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也可以更加谨慎,从而避免因为粗心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最后,常怀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更加乐观向前。
敬畏并不等同于紧张和害怕。
恰恰相反,常怀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和喜悦,进而更加坚定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对于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和梦想,只有敬畏之心,才能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去实现它们。
总之,常怀敬畏之心是我们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
它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尊重他人,更加谨慎行事,更加乐观向前。
无论我们在做什么,都应该保持谦虚、诚恳和尊重的态度,用敬畏之心来驱动我们不断前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怀揣一颗敬畏之心
![怀揣一颗敬畏之心](https://img.taocdn.com/s3/m/0b7b317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e.png)
怀揣一颗敬畏之心怀揣一颗敬畏之心,并不是说要活在恐惧和担忧之中,而是要对生活、对他人、对自己怀有一份敬畏之心。
敬畏,是一种敬重和敬重的情感,是一种具有谦卑和敬畏感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怀揣一颗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对待他人更加友善,对自己更加负责,也能让我们更加谨慎对待人生的每一步,不轻率行事,做一个懂得尊重和感恩的人。
下面就让我来详细介绍怀揣一颗敬畏之心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怀揣一颗敬畏之心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珍贵。
人生无常,世间万物都有生老病死的规律。
当我们怀揣一颗敬畏之心的时候,就会更加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
无论是家人的关爱、朋友的陪伴、工作的机会,还是每一次与自然的相遇,都会变得更加珍贵。
我们会学会感恩,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点滴。
怀揣一颗敬畏之心能够让我们更加尊重和体谅他人。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
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他人的一些言行而感到不悦或者失望,如果我们能够怀揣一颗敬畏之心,就会更加尊重和体谅他人。
我们会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学会包容和理解。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不轻易发脾气、不轻易伤害他人的感情。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个性,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就能够建立更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怀揣一颗敬畏之心能够让我们更加负责任地对待自己的生活。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需要为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
当我们怀揣一颗敬畏之心的时候,就会更加慎重地对待每一个选择和决策。
我们会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随意放任自己,不轻率说话和行动。
我们更会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时间,不随意浪费和挥霍。
我们会学会坚定地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和目标,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努力创造自己的幸福。
怀揣一颗敬畏之心也能够让我们更加谨慎地对待人生的每一步。
人生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和决策。
如果我们怀揣一颗敬畏之心,就会更加谨慎地对待人生的每一步。
我们会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分析,不盲从和跟风。
人,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人,不能没有敬畏之心](https://img.taocdn.com/s3/m/e55ddd9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7c.png)
人,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围炉夜话》言:“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为人处世,只要处处存有敬意,便能理顺所有头绪。
1人,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其实,我们中国人从不缺敬畏。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即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
《史记·鲁周公世家》:“乃命于帝庭,敷佑四方,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
唐代韩愈在《贺太阳不亏状》中道:“陛下敬畏天命,克己修身”。
自古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心存敬畏的传统。
比如,敬畏上天,毕竟民以食为天,所以就会敬畏老天爷。
老天爷是仁慈的,厚德载物。
老天爷是公正的,扬善惩恶。
老天爷也是严厉的......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观念:人在做,天在看,三尺头上有神明。
亏心事做不得,肆无忌惮也不行。
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做人,不出卖朋友,不丧天良。
正是靠着这份敬畏之心,我们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2心存敬畏,学会谦卑俯仰天地,心存敬畏,上天才会给予丰厚的回报。
敬畏之心源自于人的信仰,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能既敬重又畏惧,才会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显得格外谦卑。
以前我们中国人信命,但什么是命?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坏,都认为是命。
在做什么事之前,都会思量一番,觉得举头三尺有神明,不可行可恶之事。
东汉杨震,公正廉洁、不谋私利,为人所称道。
有一次,他从荆州赴东莱郡(今山东烟台、威海一带)当太守,途中经昌邑县。
县令王密是杨震当荆州刺史时,提拔起来的官员,遂亲赴郊外迎接恩师。
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告辞时,王密突然从怀中捧出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
”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提拔你,希望你做一个好官。
人要有敬畏之心
![人要有敬畏之心](https://img.taocdn.com/s3/m/9260fcf5a216147916112843.png)
大头妈的心情人要有敬畏之心我们常说人要有敬畏之心,因为人在万物之中的渺小就好像我们在俯瞰蚂蚁一样,任何一个小小的自然灾害,一个小小的事故,一个小小的疾病都会让我们的生活面目全非。
但是人很少会承认人的脆弱,总是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万物之主,行事肆无忌惮,毫无道德底线,凡此种种,都是因为人没有敬畏之心。
我们所说的敬畏,是敬畏天,敬畏地,敬畏万有生灵。
所谓敬畏天,是敬畏一种万有的法则,从古到今留存下来的道德世训,这个道德世训早就规定了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就会受到什么样惩罚。
遵守并且坚信,这就是敬畏天。
敬畏地,是敬畏来自内心的是非评判,顺着良知的指引去做让心情愉快的事情,敬畏美好,敬畏维护这些美好的人。
无论是家人还是路人。
不要出口成脏,不要贪得无厌,不要奢华无度,不要小人之心和猥琐之心,不要跟随集体犯罪,不要落井下石。
君子坦诚,君子爱财,必取之有道。
这样的财富,上天都会祝福。
敬畏万有生灵,是敬畏自然,敬畏一切生命。
自然只有一个,它能欣欣向荣,万物生长,就值得敬畏,值得好好保护;任何生命都值得珍惜,不应该为了口福之欲和保暖之求而伤害它们。
它们来到这个世界,跟我们人一样,一点都不容易,我们舍不得伤害自己的家人和朋友,那么也请舍不得伤害它们。
多将心比心,心地柔软一点,所报必丰。
我们总说现在这个世道越来越不像样了,就是因为没有敬畏之心。
人无敬畏之心必胆大妄为,前车之鉴并不以为鉴,死到临头才知后悔。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
一个善人,周围的风景必美,所成之事必理所当然,因为有敬畏之心,所有被敬畏的一切都会护佑;一个恶人,周围的风景必丑,所成之事必有后罚,因为没有敬畏之心,所有不被敬畏的一切都会远离。
对行走在善与恶之间的大部分人来说,时常会有焦虑,彷徨,忧愁困扰,那是因为不够坚定的敬畏。
敬畏不是去找哪个寺庙教堂跪拜,而是发自内心的,能够规范自己行为的盼望。
其实这一切不难做到,只要克制住内心的欲望就可以成为习惯。
做人,应该有所敬畏_人生感悟
![做人,应该有所敬畏_人生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806ee634804d2b160b4ec0b7.png)
做人,应该有所敬畏_人生感悟人须有三种敬畏:敬天、敬地、敬自己。
生在天地间,行在红尘中,每个人都要心存敬畏。
《围炉夜话》中说:“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为人处世,只要处处存有敬意,便能理顺所有头绪。
在时光里,不欣喜若狂,也不黯然神伤;在岁月中,收敛欲望,珍藏梦想。
这样的恬淡,总会让人心生敬意。
在困难前,不屈服,也不言弃;在生活里,不抱怨,也不慌张。
这样的从容,总能让人心生敬意。
古人说,人须有三种敬畏:敬天,敬地,敬自己。
天佑苍生,片刻不离,因“知时”而被敬畏;地生万物,春播冬藏,因“知止”而被敬畏;人成万物,审时度势,因“知度”而被敬畏。
我们敬畏天,敬它的包容,敬它的苍茫,敬它的威严,更敬它春夏秋冬持之以恒的不懈坚持与无穷耐力。
生活中,我们也要懂得休养生息,学会进退之法,知道命运有时需要人为,有时也要天意。
有所敬畏,有所释怀,有所努力,有所期待。
即便气象万千,也能从中寻得一片晴空,找到一轮朗月。
我们敬畏地,因为它有荣有枯,有收有藏,并且稳中求进,稳中向好。
如果一切顺其自然,静待水到渠成,恭候瓜熟蒂落,盛开枯萎,自不必挂怀。
我们敬畏自己,忙着欢喜,别去忧伤;透着简单,不要复杂;持有安静,躲开喧闹。
行事平稳,都在情理之中,做事规矩,不在意料之外。
纵然有时不如愿,也还能对尘世种种轻松一笑,还能让自己豁达、坦然,还能让心平和、温暖。
经历许多后,你会发觉,敬畏之心,如此挥之不去。
捕捉生活中的快乐,把抓得到的幸福抓住,把能完成的事情完成,把要珍惜的缘分珍惜,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敬意。
学会让步,学会妥协,学会敬畏。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让它平和温暖;左右好自己的心情,让它轻松愉快。
如此摆布之后,你的生活定会开出繁花,结满硕果,有一个甜甜美美的收获。
世人心存敬意,才有无穷妙用。
放下俗念,与天握手言和,天也欢喜;拿住尘心,与地和谐相处,地也欢喜;布下恩慈,与世间所有温柔以待,你也欢喜。
敬天敬地,也是有意,也是无意;敬人敬己,也是有情,也是无情。
做人做事当常怀四心:敬畏之心、进取之心、仁爱之心、为善之心
![做人做事当常怀四心:敬畏之心、进取之心、仁爱之心、为善之心](https://img.taocdn.com/s3/m/9dad6c3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0.png)
做人做事当常怀四心:敬畏之心、进取之心、仁爱之心、为善之心做人做事当常怀'四心':敬畏之心、进取之心、仁爱之心、为善之心1.敬畏之心敬,是尊敬;畏,是畏惧。
敬畏就是既尊敬又畏惧。
所谓'敬畏之心'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对人对事心里面存着敬仰畏惧的情怀,这体现了一个人对人和对事的一种态度。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怀有敬畏之心,这样方能行稳至远。
一是要敬畏神明。
俗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
对无神论者来讲,尽管认为神明并不存在,但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心目中最神圣的东西,这就是良心。
一个人做人或做事,必须凭良心,不能因为别人不知道而随心所欲,甚至是胡作非为。
古言说得好,'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二是敬畏自然。
就是说一切行为都要符合自然规律,那些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最终必然会付出代价、遭到惩罚。
三是敬畏法则。
所谓法则就是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规矩。
有规矩才成方圆。
谁不遵守法则,谁就会承担被法则所制裁的后果。
一个有敬畏之心的人,做人做事都表现得低调而不张扬、审慎而不张狂、谦逊而不骄横。
这样的人,往往在大事大非面、在成功与挫折面前,都能保持头脑的清醒,都能保持足够的定力,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好自己。
相反,那些没有敬畏之心、不知天高地厚的人,最后的结果难免会走向歧途。
2.进取之心所谓进取之心,就是指不满足现状而时刻保持一种奋发向上的心理状态。
所谓进取的主要表现就是不断的学习,学习一切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
通过学习和奋斗,让自己充满能量,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更加自信。
进取之心,是一个人得以进步提升的源泉和动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社会。
竞争社会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如不进取就无法适应竞争,最终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所以,一个人要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求得主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竞争力,而要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唯一的途径就是只有不断地进取。
通过不断地进取,来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古人为何强调人要有敬畏之心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古人为何强调人要有敬畏之心](https://img.taocdn.com/s3/m/255afb5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4d.png)
⼼存敬畏,⽅能⾏有所⽌,古⼈为何强调⼈要有敬畏之⼼君⼦有三畏,畏天命,畏⼤⼈,畏圣⼈之⾔。
意思是说,君⼦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位的⼈,敬畏圣⼈的⾔语。
有敬畏⼼,我们在做事情的态度上才能有张有弛,敬畏天命,我们才不会做⼀些伤天害理之事,⼼会有⼀份信仰。
曾国潘说:“⼼存敬畏,⾏有所⽌。
”“敬”是尊重,“畏”即害怕。
在内,是不存邪念,在外,是持⾝端庄。
敬畏之⼼的意思是:⼈类在⾃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前所怀有的⼀种敬重与畏惧⼼理。
有这样⼀个实验:将⼀条鲨鱼和⼀群热带鱼放进同⼀个池⼦,⽤透明钢化玻璃将它们隔开。
鲨鱼每次想捕⾷时,都会在钢化玻璃上碰壁。
久⽽久之,即便将钢化玻璃取⾛,鲨鱼也不再会过去捕⾷。
这个实验表明,⾏为可能会形成惯性,⼼理可能会产⽣依赖。
不过,换个⾓度看,实验中的钢化玻璃,也可以理解为⾏为边界的标注。
有了“边界意识”,形成了“敬畏之⼼”,就能够⾃觉恪守底线、遵守规矩,“不敢越雷池半步”。
我们⽼是遭到⾃然的报复,发⽣莫名其妙的⾃然灾害,在灾害⾯前,本该能躲避的,却⽆法躲避。
⽐如天下⼀场⼤⾬,就会有城市被淹没。
就会有车辆被冲⾛,就会有⼈员伤亡。
⽐如看似⾼⼤上的商场,突然会飞来横祸,掉下个⼴告牌来,砸伤⽆辜者。
问题出在哪⾥,我们少了敬畏之⼼,⽼是⾃欺欺⼈。
敬畏之⼼,其实是⼀颗求真之⼼,是⼀颗科学之⼼。
敬畏不是怕,是敬,我们没有必要怕什么,但我们绝不能不敬什么。
⽐如在寺院,我们可以不信佛教,但绝对要对佛敬。
⽐如朋友之间,我们可以开些玩笑,但绝不能碰⼈家禁区,这也是敬。
每个⼈都有疼痛之处,避开他⼈的疼痛,既是⼀种尊重,更是⼀种敬。
当然,我们更需要敬畏⾃⼰。
不懂得敬畏⾃⼰的⼈,哪⾥能敬得了别⼈?敬畏天地,你才能尊重⾃然规律,才能适应⼤⾃然的各种规律。
敬畏⼀个⾏业,你才能⾃觉遵从⾏业规则,不随意破坏⼤家已经遵守惯了的规则。
敬畏⼀个⾏业,你才不敢弄虚作假,不敢以次充好,不敢故弄⽞虚也不敢胡说⼋道。
敬畏⾃⼰从事的职业,你才能做到兢兢业业,才能认真负责。
做人要心存敬畏正反论证论据
![做人要心存敬畏正反论证论据](https://img.taocdn.com/s3/m/5d9f572d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d.png)
做人要心存敬畏正反论证论据正论证:做人要心存敬畏,心有所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这里的天命就是天道,也就是自然。
孔子告诉我们,对待自然要有敬畏之心。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不断,虽说是天灾,其实也是自然对人违背天道、破坏生态的惩罚。
万物皆有其灵性和属性,只有人人心有所畏,才会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才能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个无知到无畏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拿“孟婆汤、奈何桥、忘忧草”这一神话传说当卖点、搞噱头,正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无所畏和大不敬。
心有所敬。
每当天灾降临,我们的国家总是在第一时间协调各方展开救援工作,冲在最前面的永远是解放军。
看着他们逆行的身影,当最终战胜困难时,不由得对我们的国家和保护这个国家的军人产生出由衷的敬仰之心。
同时,看着那些在救灾工作中的志愿者和各界人士,听着他们捐款捐物、出人出力的消息,让人感叹“人间自有真情在”。
他们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之情,不由得让人万分敬佩。
做人要心存敬畏,心有所畏,才有所敬。
不要等到灾难到来时,我们才后悔。
反论证: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
他在《论人生》一书中有这样两段话: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第一段话,说的是读书的目的,是让自己思考能全面些,做的决定更平衡些。
而不是为了和别人辩驳,这样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今天主要看第二段话,培根的观点是说,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能力是无所畏惧。
而且还一连说了三遍!乍一听,这和我们中国人的认知不一样啊。
古人说,无知者才会无畏。
孔子说是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惧,狎大人,辱圣人言。
大致的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德之人,敬畏圣人的语言;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不加敬畏,对有德之人态度轻慢,对圣人的言语多有轻侮。
人当有敬畏之心
![人当有敬畏之心](https://img.taocdn.com/s3/m/839602d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3.png)
人当有敬畏之心敬畏是人类基本的道德品质,它是一种对神圣、伟大的事物或者力量的敬重和畏惧。
人当有敬畏之心,这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培养和坚持的一个重要品质。
正确认识和运用敬畏,可以引导我们正确面对现实和未来,守住底线,增强责任感和担当,建立起稳定而健康的人际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敬畏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自己的力量。
人类是有限的存在,我们面对自然、社会和命运之力时,必须保持敬畏之心。
敬畏提醒我们要客观看待自己的能力和去向,不要自命不凡,不要迷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有敬畏之心的人,他们会对自己的潜力和能力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不会因为一时的得意忘形而骄傲自满,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气馁失望。
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理智地设定目标,努力追求,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
他们懂得适应和接受现实,不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不妄自尊大。
正是因为敬畏,他们才能真实地认识自己,珍惜自己的能力和机会,充分发挥和运用自己所具备的力量。
敬畏有助于我们守住底线,增强责任感和担当。
有敬畏之心的人,他们会对生活和社会的规则有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他们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是自己不能做的。
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权益,不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和尊严。
他们会时刻谨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不轻易推卸责任,不随波逐流,不听凡人俗语。
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问题,他们可以真实地面对自己,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他们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来改变自己和这个社会,他们勇于担当,善于吃苦,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
正是因为敬畏,他们才能守住自己的底线,增强责任感和担当。
敬畏可以建立起稳定而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敬畏是一种基本的礼仪和道德准则。
有敬畏之心的人,他们会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严,不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不为所欲为,不蔑视他人,不轻视他人。
他们懂得换位思考,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不盲目批评和责备他人。
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
![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d5dda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0f.png)
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整理】
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
1、有敬畏之心: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
意思: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德之人,敬畏圣人的语言;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不加敬畏,对有德之人态度轻慢,对圣人的言语多有轻侮。
2、贫与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意思:子贡问:“贫困而不对人阿谀奉承,富贵而不骄傲自大,何如?”孔子说:“不错,但不如贫困而乐道,富贵而好礼的人。
”
3、取长补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意思: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
4、坚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意思: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
5、知错能改: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
意思:孔子说:“算了吧!我从未见过看到自己有错误便能自我责备的人。
”。
做人必有[知耻、敬畏、自律]之心
![做人必有[知耻、敬畏、自律]之心](https://img.taocdn.com/s3/m/115d448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4.png)
做人必有[知耻、敬畏、自律]之心转自:浅望幸福-的博客做人必具有:知耻之心,敬畏之心,自律之心01.知耻之心古语云:“唯有知耻,才有自尊。
”知耻才能远辱。
有了这份羞耻之心,我们做了错事便会惭愧,辜负了别人的期望会内疚,行为不当就会难过。
知耻的人,行为有规范,不会出大格;不知耻的人,什么坏事都可能干。
知羞耻,明是非,然后才会立大志,才能做大事,才可成大器。
最可怕的事,他们从不会为自己的丑恶行径感到脸红。
做出了有损道德的事,还振振有词,强词夺理,不停地为自己的丑恶行径辩护,一点羞耻感都没有。
知耻,方能守正,知耻才能自尊。
做人,就要知耻。
心中有了耻辱感,是非在心中,善恶在人间,做人才会守底线,做事才会知进退。
02.敬畏之心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南怀瑾说:“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可以不要畏”。
人生无所畏,实在危险,所以我们要有敬畏之心。
做人,只有有所害怕,才会有所止步。
心怀敬畏的人,才会在做事之前,保持谨慎的态度,不迷失自己的心智。
不仅,看得见诱惑的甜头,还能预见到它的苦头,会权衡利弊,有所取舍。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无法无天,最终吞下自酿的苦果。
人这一生,敬畏要放在心中,不该碰的红线坚决别碰,不该越的雷区坚决别越。
敬畏人生,才能珍惜生命,认真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做该做的事情,做正确的事情!每个人,只有心怀敬畏才能有危机感,才能知方圆、守规矩,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做人,守住自己的内心道德底线。
03.自律之心自律可以改变人生。
凡成功者,无不懂得自律。
一个人,若是不自律,任谁都救不了。
拒绝平庸,从自律开始,改变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
在修炼自律力的路上,你我,都是修行者。
而自律,从来不是苦行僧式的自我感动,它应该是对生活饱有的热爱和因着这份热爱,滋生出的源源不断的行动力。
它让你,拥有更多的技能,可以享受不同领域的美妙。
人生在世,要心存敬畏
![人生在世,要心存敬畏](https://img.taocdn.com/s3/m/d4152c4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6a.png)
人生在世,要心存敬畏所谓敬畏,其实就是人类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
“敬”为尊敬;“畏”为畏惧,合在一起是“既尊敬又畏惧”。
“尊敬”这两个字是后天修为,“畏惧”这两字是与生俱来的。
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才会走得远,走得稳。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知道敬畏,懂得敬畏,是君子的处世之道;唯我独尊,不可一世,是小人的狂妄言行。
生活在人世间,总会有一些人和事需要我们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比如对父母的孝敬,对亲人的关心,对爱人的忠诚,对小孩子的爱护,对朋友的真诚,对陌生人的善念,甚至对小猫小狗小花小草都要有敬畏之心。
遵从规律,敬畏自然,才能活出一个人的本性真我,才能活出一个人的风范和姿态。
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种人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情都敢做,言行不拘,天地不怕,这样的人看似无拘无束,其实是心中没有敬畏,没有底线,言行没有所止。
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跟对错没有关系,跟“三观”有关,跟品性有关,虽然不是敌人,但也不会有人真正当他们是朋友。
敬畏一朵花,不是因为一朵花有多么美丽和妖娆,敬畏就是敬畏,不是爱惜,敬畏是因为它和一棵草一片叶一棵树,甚至是一片庄稼都一样,都有活着的尊严。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植物,没有了绿色,没有了粮食,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会不会变成荒漠?人类会不会变得荒凉和无趣?敬畏一只蚂蚁,不因为这只蚂蚁有多么弱小和无力而轻视,敬畏就敬畏,不是同情,敬畏是因为它和一条鱼一条虫子一只小鸟,和一只狮子一样,都有活着的权力。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动物的存在,人类会不会失去彼此温暖和依傍的伙伴?人类会不会变得孤单和寂寞?晚清名臣曾国藩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
”“天命”即是规律,“人言”即是别人的评论,“君父”即是国君。
知道害怕和恐惧的人,一定有超人的智慧。
这个“害怕”是超越了自身本能的害怕,是内心深处的一种自觉选择,是敬畏的一种。
曾国藩一生常怀敬畏之心,心有所向,行有所止,内清外浊,内方外圆,谨言慎行,终成一代名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人要有敬畏之心时间:2012-05-08 10:29:01 来源:都匀市新闻中心作者:都匀市老年大学熊恒辉编辑:lm一、对“敬畏”的理解在2012年2月下半月《党建文汇》里有这么一篇文章,讲的是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谈领导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要求领导干部要“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敬畏舆论”。
敬畏法律,就是要懂得职位无论多高,都要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力,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敬畏组织,就是要懂得自己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培养,不要老觉得组织“亏欠”自己,牢骚满腹不思进取;敬畏人民,就是要懂得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所做的一切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敬畏舆论,就是要懂得有职有权,就要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严于律己。
中组织部李源潮部长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举行的08年秋季开学典礼上以及多个场合的讲话中多次谈到敬畏。
李部长在讲话中说:当干部要有敬畏之心,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
网上对李源潮同志的“三个敬畏”有很多解说,最具代表性的理解我以为是以下这种说法。
先说敬畏历史。
敬畏历史,就是尊重历史,要求干部做人、做事要努力争取“千载留芳”,更不能“遗臭万年”。
有了这种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就不会急功近利、不顾后果地去搞“短期行为”、“政绩工程”,不会去干“发祖宗财,断子孙路”的“一锤子买卖”,也不会去干“崽卖爷田不心痛”的蠢事,而是放眼长远,科学发展,干一些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事。
古人说“政声人去后”,意思是说看一个官员是否有所建树、是否清正廉洁,往往并不看他在任时有多少“花架子”、“假把式”,人们对他有多少溢美之辞。
因为,这有可能是假象。
重要的是要在他下台之后甚至他“百年”之后,盖棺论定,客观评价。
再说敬畏百姓。
敬畏百姓就是不忘人民,服务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我们当干部,到底是恭恭敬敬当公仆,还是作威作福当“老爷”?干工作到底是为人民干的,还是给领导看的?手中的权力到底是人民赋予的,还是上头某个“恩人”赏赐的?吃的饭、住的房、穿的衣、坐的车到底是人民给的,还是天上掉下来的?有些干部搞颠倒了这些关系,以“精英”自诩,以“上智”自居,视百姓为“下愚”,说话口气很大,但说的多是空话、大话、假话;办事“魄力”很大,但办的多是虚事、“面子事”、劳民伤财的事。
对百姓所需、所急、所难之事,能推则推,能拖则拖,能哄则哄,能骗则骗,就是不下真功夫。
久而久之,小事拖成大事,好办的事拖成难办的事,矛盾激化,酿成事端,他们又把自己应负的责任上推下卸,或怨上头政策不力,或怨下头“不明真相群众”不理解。
他们忘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天,百姓是地,没有老百姓,干部什么都不是。
最后说说敬畏人生。
人一生其实很短,掐头去尾,真正能干事的时间就那么三四十年,能干到百岁的能有几人?古人有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之说,摒弃其悲观厌世的消极意思,赋予其积极意义,我们的干部确实应该抓紧“一秋”的短暂时间,多做事,做好事。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岳飞的千古名句。
对这些名句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历史含义,我们今天姑且不论,但其中所蕴涵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奋斗精神是不朽的。
李源潮同志和俞正声同志关于“敬畏”的论述,让我对“敬畏”这个词想了很多,并对“敬畏”这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翻开1980年版的《新华词典》,“敬畏”一词的意思是尊敬佩服而又有些畏惧。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是指“慎,谨慎,不懈怠”。
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
中国从来不缺乏敬畏,从古至今,中国人信神、信命、信祖先、信圣人、信金钱、信风水……,敬畏祖先、敬畏神灵、敬畏自然、敬畏文字、敬畏公平正义……,所有这些都是敬畏。
《论语·季氏》中孔子也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那么,今天我们敬畏了什么?不少人认为当今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骗子横行等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敬畏缺失,我认为不无道理。
在某些时候,我们是佩服有余,尊敬不够、敬畏不足,有的人甚至根本什么都不必敬畏。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为所欲为,无法无天。
不懂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不知道应敬畏什么的人更是可悲。
李源潮和俞正声同志的“敬畏”论是站在极高的层面讲的,针对的都是相当级别的干部,当然,放到我等普通干部身上,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而我要讲的,是我自己个人的感受,是针对我们最基层的干部、朋友谈体会,谈基层干部作为基层民众的一个个体,在工作生活中怎样看待和对待敬畏,因为只有懂得敬畏,才能摧生动力、规范言行、懂得取舍、融洽左右、构建和谐、产生活力、取得效益。
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遇有逾规,亦不出大格”。
敬畏就是“怕”,就是要学会怕一些东西,怕规则、怕纪律、怕人言,懂得怕了,就自觉地规范了自己的言行;懂得怕了,其身自不必违规违纪,所言必中规中矩,所行亦适可而止,即便偶有违规,也不至于超出大的原则,超越政策红线、超出做人底线。
二、为什么要敬畏我讲的敬畏,讲的怕,并不是要求大家凡事都要谨小慎为,我只想说做人要有一定的做人底线。
应该坚持的原则就要毫不留情地坚持,应该大胆决策的工作就要果断拍板,应该批评的要站在与人为善的层面坚决指出,我是站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讲敬畏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敬畏一些东西,是要我们不违反原则、不超越红线,保持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保持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本色。
生活中有不少人是不懂得敬畏的。
网上盛传的广东一个乡镇的领导酒后驾车被查,他扬言他是什么什么,结果被修理。
他就是没有敬畏他的职业、身份,自以为他的职业、身份讲出来后会哧倒一批人,结果适得其反,他的上级怎么能够容忍他如此霸道?不处理他,对上交不了差、对下讲不出话。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不知敬畏的家伙,自己被处理不说,还给党的声誉和公务员的声誉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还有一个例子,河北大学校园的一个浑小子,开车撞人了,还口出狂言称他爸是李刚。
这小子也是一个不知敬畏的家伙,他不知道敬畏他的父亲,不知道敬畏他父亲的职业和身份,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他对法律和规则的藐视,以及对父亲权势的自信。
结果害得他老爸到处扑火,连连道歉。
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对某些事物、某些东西也是缺乏敬畏的。
比如,对纪律我们缺乏敬畏,导致我们上班迟到早退;对效率我们缺乏敬畏,结果导致我们执行率偏低;对职业缺乏敬畏,结果导致工作拖拖拉拉等等。
要想纠正这些毛病,做到“搞好工作争创一流,作好表率争当先锋,广结善缘朋友特多”的工作与人缘口碑俱佳,我们还是要学会敬畏点什么。
三、敬畏点什么我个人才疏学浅,除刚才讲的李源潮同志和俞正声同志的“敬畏”外,我个人理解,我们这些多少拿着国家俸禄的小吏,要想做好一件事情,要想当好一个表率,要想与群众真正打成一片,就是要有点敬畏,方方面面的敬畏。
敬畏职业。
职业,即以此为生,精于此道。
不以此为生,难以精于此道。
因此,必须怀着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来工作,敬业、勤业、创业,强化职业道德,端正职业态度,把职业作为自己喜爱的艺术来看待。
有新华社记者作过一次调查,曾经观察某地的公务员上班情况,八点半上班时间,到了九点半还有人员陆陆续续,边吃边说说笑笑的上班,丝毫没有紧张和因为迟到的焦急。
与此同时,不时有媒体报道一些部门人员上班喝喝茶,看看报,聊聊天,一天就如此打发。
这些现象的产生,反映了对职业责任的漠视和轻待。
敬畏职业,首先体现在基本的职业道德。
守时,敬业。
其次,体现在对职业的深重理解上。
一个公务人员,要理解职业的根本是最便捷的服务于需要服务的人员,给他们提供最大的便利。
但是现实的情况却常常是门难进,脸难看,动则脾气冲天。
使办事的人跑上十次八次才能办成,浪费精力,效率低下。
而这,体现的不是服务的精神,而是一种官老爷权力炫耀的心理,是对职业的不敬畏、不尊重,缺乏对职业敬畏的观念,缺乏服务的精神,给办事的民众造成最大的效率损失,更有甚者,藐视公民合法权益、滥用职业权力,弱化、恶化了政府形象。
如果我们都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认真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清楚地明白我是以此为生,做不好就是我的能力或态度的问题;再往深层次想一想,找个工作不容易,找份职业相当难,做不好事情,愧对单位、愧对同事、愧对纳税人不说,长此以往就有可能会丢掉眼前的工作,由此派生出对职业的敬畏,我们就会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创新地设法把手头的工作做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就会自然而然提高。
对职业心存敬畏,不只是为了对领导有个交代,也不只是对得起自己的工资。
而是要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要怀着一定的使命感和道德感去面对每天所从事的或琐碎或单纯,或简单重复或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
只有心怀敬畏,才会在工作中激发出无穷的想象力、激情和勇气,才会真正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才会全力以赴,勇于担当责任。
职业是求生的手段,责任是一种良心的驱使。
当我们害怕我们做不好职业的时候,我们就会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认真完成每一道程序,认真担当起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就会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敬畏纪律。
纪律是对人的行为约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就是规矩,就是要让我们围着规矩转,不违规、不出轨。
纪律是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保障,是规范,是秩序,是行为规则。
有些人八点上班九点到,时间长了,单位就松松跨跨,个人就变成了老油子,个人无思进取,单位缺乏行政效能。
有些人政策规定不能搞,偏偏个人强出头,时间长了,单位变成了不讲原则的单位,个人变成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天王老子,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缺乏对纪律、对原则的敬畏,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搞,这样,上级担心影响自己连累自己,下级担心跟着上当跟着吃亏。
所以,无论是对上级还是对下级亦或是自己,要对纪律、对原则有点敬畏,上班前要想一想我会不会迟到,下班前要想一想会不会早退;做事前要想一想会不会违规,拍板前要想一想有没有后患。
对纪律心存敬畏是一种素质,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工作态度,也是一种修养。
有句古话讲:“畏法度者最快活”,讲的是怕法、怕纪律就不会逾越法律纪律的红线,就心底坦荡快活地生活。
我想,只要我们恪尽职守,遵守作息时间、遵守工作纪律,把纪律作为言行指南,我们的工作就一定会有很大的起色。
当我们害怕违反纪律、违反原则的时候,我们就会设法管住自己的大脑、管住自己的手脚,规规纪纪做人做事。
敬畏时间。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时间可能在无所事事中白白流逝。
2008年汶川地震,不管你是饱经沧桑的老人,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不论是家财万贯的大款,还是不名一文的小卒,都在瞬间化为尘埃,所以说生命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的、脆弱的,时间在那一刹那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