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博士生讲座)

合集下载

有色金属行业交流会发言稿

有色金属行业交流会发言稿

有色金属行业交流会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同行朋友: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与大家一起聚首在这个有色金属行业交流会上。

首先,允许我代表主办方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感谢大家的光临和支持!有色金属是指在自然状态下不是白色的金属,通常指的是被广泛应用的铜、铝、镍、铅、锌和锡等金属。

有色金属行业一直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关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

如今,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国内政策的调整,有色金属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本次交流会的召开,旨在为有色金属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技术人员和相关机构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分享先进的技术和成果,促进产业合作和创新发展。

我们相信,通过这次交流会,大家一定能够收获满满的经验和启发,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

在这里,我愿意围绕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大家分享我的见解和观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全球有色金属市场一直在不断变动,尤其是国际市场的需求和供应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变。

受美国对进口关税政策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量减少,这对我国的出口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另外,国内市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产能过剩、环保限产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

同时,有色金属行业也面临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压力。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提升行业竞争力。

只有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才能适应市场需求,保持行业的持续发展。

在面临这些挑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首先,随着国家对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很多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将会被淘汰,这将为有色金属行业带来更多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其次,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色金属行业将会受益于这些政策和发展趋势,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前景及障碍——对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邓琨博士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发展的前景及障碍——对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邓琨博士

立 足 节 约 资 源 、减 少 污 染 , 煤 粉
灰 的 处理 利 用 成为 有 市 场 条 件 下 ,每 年 可 直 接 在 建
3 O 中周 新 术止 211 0 高 斌 /业 0 \ 01
工 ,建 筑 生 产 上 消 耗 掉 2 0 万 吨 粉 煤 灰 。2 0 万 吨 00 00 粉 煤 灰 若 能 进 入 山西 市 场 , 大量 减 少 水 泥生 产 、 可
吨 、 硫 石 膏 约 1 0 万 吨 , 合 利 用 分 别 为 6 %、 脱 90 综 8
6 %和4 %。 0 9 主 要 再 生 有 色金 属 产 量 约 6 3 8 5 20年 3 万
吨 , 过 了 1 9 年 全 国 有 色 金 属 的 总 产 量 ( 1 万 超 98 66 吨 ),占 当年 1 种 有 色 金 属 总 产 量 的 2 .% 右 , 0 43 左 成
用是解 决可 持续 发展 中合理 利用 资源和 防止 污染
这两个核心问题的根本途 径。 国 家 发 改 委 、科 技 部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等 6 部 委 日前 联 合 发 布 中 国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技 术 政 策 大 纲 》 , 提 出 2 7 具 体 技 术 。包 括 矿 产 资 源 综 合 共 5项 利 用 ,工 业 “ 废 ”综 合 利 用 技 术 , 生 资 源 回收 三 再 利 用 技 术 及 其 他 废 弃 物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对 此 , 京 北
自大 宗 固体 废 物 , 用 废 墙 体 材 料 产 量 已 占新 型 墙 利 体 材 料 的 5 %,建 材 工 业 综 合 利 用 固 体 废 物 达 5 0 亿 多吨 。 2 0 年 ,我 国 资 源 循 环 利 用 产 值 超 过 50 万 的 09 00 企 业 超 过 了 20 家 ,资 源 循 环 利 用 产 业 总 产 值 超 过 80 1 亿 元 。根 据 中 国 资 源 综 合 利 用 协 会 测 算 , 0 9 万 2 0

氨-碳酸盐法分离PTA废渣中的钴和锰

氨-碳酸盐法分离PTA废渣中的钴和锰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16年第35卷第8期·2580·化 工 进 展氨-碳酸盐法分离PTA 废渣中的钴和锰何沁华1,刘维桥1,邹超1,魏成文1,尚通明1,周全法1,高峰2(1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2无锡中经金属粉末有限公司,江苏 无锡 214000)摘要:精对苯二甲酸(PTA )生产中的废钴锰催化剂中钴低锰高,常用的钴锰分离方法一般不适用,分离钴锰时非常容易互相夹带,导致分离不完全。

本文采用氨-碳酸盐法分离PTA 废渣浸出液中的钴和锰。

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以钴剩余率和锰沉淀率作为考核指标,考察了碳酸盐的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氨的用量和碳酸盐的用量等因素对钴、锰分离效果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氨-碳酸钠、氨-碳酸铵、氨-碳酸氢铵3种溶液中,最佳搅拌速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分别为200r/min 、8h 和20℃,氨的最佳用量分别为理论化学反应计量的1.9倍、1.4倍和1.7倍,碳酸盐的用量分别为理论化学反应计量的1.0倍、1.3倍和1.3倍。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氨-碳酸钠、氨-碳酸铵、氨-碳酸氢铵3种溶液中,钴的最大剩余率分别可达到96.0%、99.8%和99.5%,锰沉淀率均可达到100%。

关键词:废物处理;回收;配合物;分离中图分类号:X 789;TQ 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6)08–2580–06 DOI :10.16085/j.issn.1000-6613.2016.08.44Study on separation of cobalt and manganese from waste residue of PTAby ammonia-carbonate leachingHE Qinhua 1,LIU Weiqiao 1,ZOU Chao 1,WEI Chengwen 1,SHANG Tongming 1,ZHOU Quanfa 1,GAO Feng 2(1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0,Jiangsu ,China ;2Wuxi Zhongjing (Metal )Powder Co.,Ltd.,Wuxi 214000,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cobalt in the waste cobalt and manganese catalyst in the production of PTA was low and the content of manganese was high. The common cobalt and manganese separation methods generally were not suitable for this material and would make cobalt and manganese mixed with each other ,leading to incomplete separation. Ammonia - carbonate method was used in the separation of the cobalt and manganese from lixivium of the waste residue of PTA in this paper. As the surplus rate of cobalt and the precipitation rate of manganese were used as assessment indicators ,the effects of the carbonates’ types ,reaction time ,temperature ,stirring speed ,the amount of ammonia and the amount of carbonate on the separation effect of cobalt and manganese we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solutions of ammonia-sodium carbonate ,ammonium carbonate and ammonium bicarbonate ,the best reaction condition is: stirring rate 200r/min ,reaction time 8 hours and temperature 20℃. The amount of ammonia is 1.9,1.4 and 1.7 times of chemical stoichiometric coefficient, respectively, and the amount of carbonate is 1.0,1.3 and 1.3 times. The surplus rate of cobalt in these three solutions can reach to 96.0%,99.8% and 99.5%,respectively ,and the precipitation rate of manganese can all reach 100%.资源再生利用。

我国三稀矿产找矿进展述评与新一轮找矿建议

我国三稀矿产找矿进展述评与新一轮找矿建议

第10卷 第5期中 国 地 质 调 查Vol.10 No.52023年10月GEOLOGICALSURVEYOFCHINAOct.2023doi:10.19388/j.zgdzdc.2023.05.01引用格式:王登红,刘善宝,王成辉,等.我国三稀矿产找矿进展述评与新一轮找矿建议[J].中国地质调查,2023,10(5):1-8.(WangDH,LiuSB,WangCH,etal.ReviewontheprogressofprospectingforthreetypesofraremineralresourcesinChinaandsuggestionsforthenewroundofprospecting[J].GeologicalSurveyofChina,2023,10(5):1-8.)我国三稀矿产找矿进展述评与新一轮找矿建议王登红,刘善宝,王成辉,于扬,赵芝,代鸿章(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摘要:三稀矿产资源包括稀土、稀有和稀散矿产资源,其安全供应关系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近年来,我国在三稀矿产找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以项目组2023年取得的找矿进展为例,在四川省冕宁牦牛坪超大型稀土矿床外围发现了品位高、厚度大的氟碳铈矿-萤石-重晶石-方解石矿脉;在四川省加达大型锂矿床外围钻获含锂辉石伟晶岩矿体。

这些找矿新发现将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但是,我国关键的稀有金属如锂、铌、钽还需依赖进口。

目前,我国在三稀矿产资源调查研究领域还存在很多理论难题(如关键典型矿床的成因、三稀矿产空间分布规律等),相关技术领域还存在诸多瓶颈(如探测技术、共生伴生资源采选冶技术等)。

为了进一步提高三稀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并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成效,建议加强三稀矿产赋存状态、工业类型与成因类型以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的综合研究。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博士名单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博士名单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博士名单我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博士名单我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博士名单,作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顶尖奖项,一直备受瞩目。

从这个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也可以看到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人才发展情况。

以下就我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博士名单,我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1. 名单内容我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博士名单究竟包含了哪些内容呢?名单上的博士都是具有出色学术成就和在有色金属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影响力,同时也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这些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矿产资源开发、金属材料制备、金属加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他们的研究成果涵盖了新材料的开发、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新工艺的研发等多个方面,对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名单价值我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博士名单对于行业发展有着巨大的价值。

名单上的博士代表了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研究前沿和最新成果,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创新成果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这些优秀博士的成果也可以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有助于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这些博士本身也是行业的重要人才储备,他们的加入和成长将为行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 名单意义我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博士名单的产生不仅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的一种助推和引领。

这些优秀博士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不仅体现了他们个人的能力,更体现了我国有色金属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实力。

他们对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金属材料性能的提高以及环保技术的创新等方面的成就,都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博士名单的产生既是对优秀个人的肯定,也是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期许。

4. 个人观点作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从业者,我对我国有色金属学会优秀博士名单充满期待和敬意。

有色金属:改变大而不强的现状

有色金属:改变大而不强的现状

金属 难 走 出像 样 的反转 行情 ,而波 动加 大将 是常 态 。 2l 0 2年消 费焦点 依然离 不开 中国。首 先 ,房 地产 行业 方面 ,保 障房 建设 一定 程度 上 能够 弥补 商 品房 建设 带 来的
有色 金属 消费 的减少 。不过 ,如果房 产没 有竣 工销售 , 金 对 属 的 间接消 费效果 则难 以释放 。截至 1 月 底 ,2 l 年开 工 0 01
观 察 的磁性 非 常小 , 即使 是磁 性最 强 的石 墨烯样 本也 不会 石 墨 烯 新形 式 ,叫 作石 墨 烯 “ 米扭 动 ” ( 纳 graphene 吸到你 家 的冰 箱上 。
n n wi ge ) a o gls 。该石 墨烯 纳米扭动 是 由石墨烯 纳米 带分割
属 材料 方面 与 国外先 进水 平普 遍存 在一 定差距 ,有些 已经 可 以使 电子 自由流动 ,有 效解决 了 电阻 问题 。
影 响到我 国航天 、军 工 、新能源等 重要下游 行业 的发展 。到 领导该 研究 的新南威 尔士大学博 士生 本特 ・ 韦伯表 示 ,
2 5年 ,期 望在 关键新合 金品种 开发取得 重大 突破 ,形成 “ O 1 我们 的技术表 明 ,( 电脑 )元件可 以降低到 原子尺度 。 ”他 感 ” 汽车用铝 合金板 等高端铝合 金板 材 2 0万吨 、高强镁 合金压 表示 ,“ 觉好极 了 ,这是 个 巨大突 破 ,我们 都非常激 动 。 铸 及型 材和板材 l 万 吨、高端钛合 金材 2万吨的生 产能力 , 5 韦 伯的导 师米 切尔 ・ 蒙斯表 示 ,量子 电脑可 能还 需 斯
学 》杂 志上 报告说 ,他们研 制 出世界上最 细的纳 米导线 ,直
径 仅 为 人类头 发的 万分 之一 ,但 导 电能力 可与 传统铜 线媲

厚德求实 拓新践行——记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张廷安教授

厚德求实 拓新践行——记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张廷安教授

厚德求实拓新践行——记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张廷安教授李明明【摘要】勇做领头雁拓新践行力促我国冶金业发展近年来,张廷安作为学术带头人带领团队以我国复杂难处理有色金属共生矿的生态化利用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并在相关领域的核心装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期刊名称】《科学中国人》【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2页(P74-75)【关键词】冶金业;东北大学;院长;学院;材料;生态化利用;学术带头人;有色金属【作者】李明明【作者单位】《科学中国人》编辑部【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6.3专家简介:张廷安,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有色金属冶金过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等;《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材料与冶金学报》副主编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以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利用为背景的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多相反应动力学及其反应机理,自蔓延冶金,高压湿法冶金,冶金反应器的分析、优化与控制,含铝资源利用工程。

多年来,先后主持完成973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十二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5项;先后获得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等20余项。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多篇次;2005年以来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7项,已授权16项;专著4部。

近年来,张廷安作为学术带头人带领团队以我国复杂难处理有色金属共生矿的生态化利用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并在相关领域的核心装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高压湿法清洁冶金针对我国中低品位铝土矿、赤泥、钒渣等资源特点,以实现其资源生态化综合利用为目的,张廷安为核心的特殊冶金创新团队开发的“以钛白废酸为原料的钒渣无焙烧直接提钒清洁生产新工艺”已被列入科技部社发司十二五规划项目,并与四川卓越钒钛有限公司达成了中试试验合作意向。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喇培清见微知著 持续探索纳米世界的进阶者

兰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喇培清见微知著 持续探索纳米世界的进阶者

INNOVATING TALENT|创新达人兰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喇培清:见微知著持续探索纳米世界的进阶者■文/杜浩钧他出生于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从小就积淀了大西北人的粗犷性格,却在经历了20多年的实验室生活后,变得极为细致谨慎、严谨有序;他曾远赴英伦,利用牛津大学先进设备,夜以继日地研究,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实验数据,并且在国内将研究成果发表,使得祖国拥有了纳米晶合金材料的知识产权;他有幸代表兰州人民,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从内心感谢祖国的培养,也感慨和平崛起的祖国凸显岀的强大力量和蓬勃发展后劲;他是一名平凡的科研工作者、大学教授,却在其平凡的岗位上,从小处着眼,逐步破解纳米材料的奥秘,一点一点地将其成果转化应用到相关行业,成绩斐然。

他叫喇培清,一名回族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已经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丰富的知识培养了70余名硕士研究生,8名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后。

他还担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甘青宁三省电子显微镜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议专家、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

高嫡合金实现低成本制备2020年6月,两项自主研发的发明专利获得授权,由喇培清带领的团队将此荣誉献给了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两项发明均涉及到一种叫做高爛合金的新型材料,高爛合金一般是指由5种或5种以上等原子比或接近等原子比金属元素形成的合金。

由于其特殊的组织结构,表现出高硬度、耐腐蚀、耐高温氧化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以在多个领域应用。

传统的高爛合金制备方法对原料纯度要求高,设备复杂,同时需要反复熔炼来保证合金成分的均匀性,且沸点较低的金属在熔炼过程中易挥发,使得成分控制比较困难,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

喇培清带领团队经过多年技术攻关,釆用“铝热法”制备了一系列的高爛合金。

该方法生产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生产规模可调,产品种类多,且能耗小、周期短、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工业化生产前景。

红岭钨矿含矿岩体岩石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红岭钨矿含矿岩体岩石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64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红岭钨矿含矿岩体岩石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李静华(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九三二队,广东 韶关 512026)摘 要:本文探讨了红岭钨矿含矿岩体岩石特征,认为岩体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四个阶段。

红岭钨矿成矿作用年龄与燕山三期岩浆活动年龄一致,红岭钨矿床在空间上与花岗岩类侵入体产出密切,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又均来自于岩浆岩,指示了红岭钨矿的形成与燕山晚期花岗岩的密切性,受控于该时期花岗岩形成的大背景,即也发生在中晚侏罗世区域伸展构造体制中。

关键词:红岭;钨矿;岩体;岩石特征;成矿关系中图分类号:P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23-0064-3Rock characteristics of ore bearing rock masses in Hongling tungsten deposit and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ineralizationLI Jing-hua(Guangdong Nonferrous Metals Geological Bureau 932 Team,Shaoguan 512026,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ock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bearing rock mass in the Hongling tungsten mine, and believes that the rock mass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rather than the four stages previously believed. The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Hongling tungsten depos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magmatic activity age of the third stage of Yanshan. The Hongling tungsten depos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granite intrusions in space, and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and fluids both come from magmatic rocks, indicating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rmation of the Hongling tungsten deposit and the late Yanshan granite. It is controlled by the background of granite formation during this period, which also occurred in the extensional tectonic system of the Middle and Late Jurassic region.Keywords: Hongling; Tungsten ore; Rock mass; Rock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lationship收稿日期:2023-10作者简介:李静华,女,生于1986年,汉族,广东顺德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

中北大学研究生讲座心得

中北大学研究生讲座心得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工程材料研究现状》讲座心得2015年12月24日下午,我院邀请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李会军教授在图书馆五层学术报告厅做了关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工程材料研究现状》的报告。

我院副院长冯再新教授主持讲座并介绍了李会军教授的基本情况。

我们了解到李会军教授是山西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973项目首席,博士生导师,中北大学特聘教授。

拥有众多荣誉的李教授不仅没有让人产生距离感,还显得更为亲切。

报告会上,李教授首先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伍伦贡大学的风土人情,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并让同学产生了对澳洲的向往与期盼。

接着介绍了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李教授的整个研究团队,研究项目等。

李教授提到澳大利亚管线建设“距离长、口径小、供大于求”等特点和面临的小口径管线钢的焊接问题,以及X70和X80管线钢的焊接工艺与焊接材料,并分析指出“焊接之后形成的粗晶热影响区韧性降低是油气管线事故的主要原因”,报告提出了改善粗晶热影响区韧性的工艺措施。

此外,李会军副教授还分析了目前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建设的管道用钢P91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第四类裂纹的问题。

他通过研究证明,第四类裂纹主要是由于这种耐热钢焊接以后必须要进行焊后热处理,粗晶区的晶粒得到细化,碳化物扩散,而细晶区的碳化物发生聚集粗大,因此在长时间高温下服役时容易在这一区域产生裂纹。

直到目前,还没有很好的技术手段来避免这类裂纹,只能通过调整工艺措施来减少裂纹的出现。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李教授所带领的是一个积极奋进、作风严谨的强大团队。

最后介绍了目前合金钢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相关行业做了进一步的建议和反思。

学术报告会后,李教授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思路引起了师生的广泛讨论和积极参与。

难能可贵的是,李教授耐心细致的为师生们提出的疑难问题作了详细而深刻的解答,体现了学者风范。

通过这次面对面的交流,李教授丰富的学识、饱满的智慧和严谨治学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师生们对于澳大利亚先进材料焊接和核反应堆材料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前沿学科领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钕铁硼油泥稀土和铁同步浸出与分步提取研究

钕铁硼油泥稀土和铁同步浸出与分步提取研究

第15卷第1期2024年2月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ol.15,No.1Feb. 2024钕铁硼油泥稀土和铁同步浸出与分步提取研究林辉阳a ,b ,c ,d ,e , 刘子帅*a ,b ,c ,d ,e , 黎文庆b ,c ,d ,e , 刘海平b ,c ,d ,e,唐学昆a ,b ,c ,d ,e , 周贺鹏a ,b ,c ,d ,e , 罗仙平a ,b ,c ,d ,e(江西理工大学,a.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b.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稀土产品检测与溯源);c.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d.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e.稀有金属资源高效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 赣州 341000)摘要:钕铁硼废料是一种宝贵的稀土二次资源,对其进行综合高效回收对实现稀土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钕铁硼油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低温氧化焙烧、盐酸浸出、草酸沉淀稀土、还原沉淀铁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钕铁硼油泥稀土和铁同步浸出与分步提取的新工艺。

结果表明,在较优焙烧温度和浸出条件下,稀土和铁浸出率分别为98.80%和98.41%,实现了同步浸出。

在n (H 2C 2O 4)∶n (RE 3+)=3∶1、沉淀温度60 ℃、沉淀时间30 min 条件下,稀土沉淀率达98.43%,铁共沉淀率仅为0.5%,获得了纯度为98.34%的草酸稀土产品,稀土总回收率为97.24%,实现了稀土和铁的选择性分离。

在n (H 2C 2O 4) ∶ n (Fe )=1.5∶1、n (Fe ) ∶ n (Fe 3+)=1∶1、沉淀温度30 ℃、沉淀时间30 min 条件下,铁沉淀率为94.28%,获得了纯度为99.22%的草酸亚铁产品,铁总回收率为92.34%,达到了综合回收的目的。

相对传统钕铁硼废料回收工艺,该工艺具有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固体废弃物量少等优点,为稀土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27295380_稀有金属锂铍矿床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代序

27295380_稀有金属锂铍矿床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代序

1000 0569/2022/038(07) 1843 47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22 07 01稀有金属锂铍矿床研究中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代序李晓峰1,2 韦星林3LIXiaoFeng1,2andWEIXingLin31 中国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2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 1000493 江西省地质局,南昌 3300461 KeyLaboratoryofMineralResources,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29,China2 CollegeofEarthandPlanetaryScience,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3 GeologicalBureauofJiangxiProvince,Nanchang330046,China2022 04 28收稿,2022 05 12改回LiXFandWeiXL 2022 Thekeyscientificproblemsfortheresearchontheraremetallithium berylliumdeposits ActaPetrologicaSinica,38(7):1843-1847,doi:10 18654/1000 0569/2022 07 01Abstract Thevigorousdevelopmentofemergingstrategicindustrieshaspromotedanewroundofgeneticresearchandprospectingforraremetaldeposits Sincethe1930s,therehasbeenadebateonthegenesisofraremetaldeposits,suchasthecontributionofmagmasource,magmaticdifferentiation,magmatic hydrothermaltransformationandfluidprocessestotheenrichmentandmineralizationofraremetals;Thedifficultyofultra lightelementanalysistechnologyalsorestrictstheresearchonthegenesisoftheLi Beraredeposit UndertheorganizationofAcademicianWuFuyuanof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themembersfromtheresearchgroupoftheCurrentSituationandProspectEvaluationofRareMetalResources,SecondTibetanPlateauScientificExpeditionandResearchof(2019QQKZ0802)andtheKeyProject“TheoreticalInnovationandPracticalExplorationofLi BeDeposit”(IGGCAS 201902)oftheInstituteofGeologyandGeophysic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havedonetheworksonthegenesisofLi Beenrichment Theobtaineddevelopmentasfollows:(1)RevealingtheenrichmentmechanismandmetallogenicpotentialofraremetalsintheTibetPlateauanditsadjacentareas;(2)Discussingthemetallogenicpotentialandprospectingprospectofvolcanic hostedberylliumdepositsineasternChina;(3)ProposingtheenrichmentmechanismofweatheringLi REEdepositinWesternChina;(4)Developingthein situanalysistechnologyofelementberyllium;(5)IdentifyingmineralizedhighlydifferentiatedgraniteKeywords Raremetalsdeposits;Volcanic hostedU Bedeposit;Weatheringlithiumore;Highlydifferentiatedgranite;Analysistechnologyofelementberyllium摘 要 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稀有金属矿床成因研究一直存在着争论,尤其在相关岩石的岩浆源区、岩浆的分异程度、岩浆 热液转换过程、流体作用及其对稀有金属富集成矿的贡献等方面的科学问题还存在不同认识;对于锂铍等超轻元素来说,测试技术的难点也制约了稀有金属锂铍矿床成因机制方面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苏州产学研对接会会议手册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三日·苏州市会议须知一、会议时间:2016年5月23-25日二、会议地点:苏州金陵观园国际酒店姑苏厅会议室三、请准时参加会议,开会时请将通讯工具调至静音状态。

四、请参会人员妥善保管会议材料。

五、5月23日午餐(12:00-13:00)在酒店一楼168西餐厅, 凭餐券用餐(自助餐)。

六、5月23日中午1:30在酒店一楼大门口集中,有专车送往中科院兰化所苏州研究院参观实验室,现场洽谈。

七、离开酒店时,请将房卡交至前台。

八、请参会代表有其他需求,请随时与会务组联系。

会务组联系人:周晓鹏电话地图活动议程第一部分:5月23日(星期一),会场:苏州金陵观园国际酒店(会议室)08:30-09:00 会场签到09:00-11:40 兰州化物所及其苏州研究院总体情况介绍兰州化物所技术成果重点推介兰州化物所专家技术报告13:30-17:00企业对接合作洽谈及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苏州研究院实验室参观第二部分:5月24-25日(周二和周三),企业现场考察及企业合作洽谈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企业对接会会议日程(2016年5月23日)报告人及技术简介技术报告一:超吸附三维网络废水处理剂报告人简介:王爱勤,男,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6年7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99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2年在日本作JSPS高级访问学者。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环境材料与生态化学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盱眙凹土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主任;江苏省凹凸棒石黏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江苏省盱眙凹凸棒石黏土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黏土矿物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分会理事,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冶金学科)暨首届中国高校冶金学院院长学术论坛

2006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冶金学科)暨首届中国高校冶金学院院长学术论坛

化 、 型预 测等领域 。参加 单位 多, 模 体现在全 国设有钢铁 冶金 博士点 的所有高校及设 有钢铁 冶金硕 士点的部 分高校 均有代表 参加 , 此外还有 主要钢铁企 业的代表 参加 。所有 的研 究报
告 均 涉及 到钢 铁 冶金 领 域 最前 沿 的技 术 与 工 艺 , 新 的 研 究 成 果 和 正在 研 发 的 项 目 内容 今 最
釜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钢铁研究总院等 3 5个高等院 鬟校和科研单位的近 5 O名知名专家、 学者和 20余名博士生出席 了此次论坛。论坛共收到学 0

术论 文 2 5 , 5 篇 经过 学术委 员会初选 ,2 篇 学术论文在 大会上进行 宣读 。论坛 结束后 , 14 学术
维普资讯
麓: 2 是 未

( 接 封二 ) 上
随时进行 交流搭 建 一个平 台。
材料 学分 论坛 共收 到 9 O多篇 论文 , 包括 2篇 邀请 报 告 ( 材 料 性 能 与环 境 关 系” 高密度 磁 “ “ 记 录材料 的发展 ” , 中选择 了 l )从 9篇 宣读 。本 次会 议 的研 究 内容 有广 度 , 涉及 材 料 合 成 、 料 材 加 工、 物理 及化 学学科 ; 有一 定的深度 , 究者 能 够对 自己所 从 事 的 工作 有较 为 系统 深 入 的研 也 研 究 。但是 , 过这 次论 坛 , 发现 一 些共性 问题 , 通 也 主要 是 : 士 生对 自己所从 事课 题 的 国 际最新进 博 展 缺 乏 了解 ; 报告 中 引用别人 的工作 很 少有给 出明确的 出处。 在
维普资讯
20 0 6年 全 国 博 士 生 学 术 论 坛 ( 金 学 科 ) 冶

承上启下的新一代冶金人——记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张廷安

承上启下的新一代冶金人——记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张廷安

承上启下的新一代冶金人——记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院长张廷安佟丽仲;苏艳丽【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22-27)【作者】佟丽仲;苏艳丽【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已成为这个时代转型的最强音,但是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国家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其中的关键在于人才,各类高校有责任加强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提升科技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在张廷安院长的率领下,十分重视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并致力于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服务,不断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一方面培养和输送了大批有色冶金领域人才、尤其是具有突出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向更前沿的科学技术、不断突破和创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更源头的技术,为促进有色冶金行业的科技进步不懈努力。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成立于1996年10月,其历史可追溯到1923年东北大学成立之时的矿冶系。

材料与冶金学院是东北大学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一个学院,由原钢铁冶金系、有色金属冶金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热能工程系、金属压力加工系合并组建而成,是国内第一个集材料、冶金、热能工程、环境科学等现代工业与传统工业科学为一体的二级学院。

张廷安作为国内同类学校中最大的材料与冶金学院的一院之长、学术学科带头人,带领东北大学特殊冶金团队—五四青年文明号创新团队,以我国复杂难处理有色金属共生矿的生态化利用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从冶金多相反应工程学角度出发,在高温湿法冶金、高温冶金、冶金反应器三个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并在相关领域的核心装备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被聘为青海省“昆仑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同时,积极倡导创建了首届中国高校冶金学院院长论坛,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力支持以及国外同行的关注。

中条山地区八一铜矿床中白钨矿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中条山地区八一铜矿床中白钨矿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2012年 6月 June2012岩 矿 测 试 ROCKANDMINERALANALYSIS文章编号:0254 5357(2012)03 0513 05Vol.31,No.3 513~517中条山地区八一铜矿床中白钨矿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王登红1,陈振宇1,秦 燕1,赵 斌2,3,陈郑辉1,王成辉1(1.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2.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国土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3.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察院,山西 运城 044004)摘要:中条山地区是我国重要铜矿基地之一,虽然区域资料中有钨的化探异常,但以往没有发现有价值的钨矿。

文章在八一铜矿研究过程中,通过 X射线荧光光谱野外快速分析仪检测、荧光灯检查、光薄片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查定出含铜矿脉中赋存白钨矿矿物,其共伴生矿物主要是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脉石矿物以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英为主。

通过对白钨矿矿物、金属硫化物、主要脉石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合碳同位素组成,初步判断八一铜矿为岩浆热液成因。

八一铜矿脉中白钨矿的发现,不但对深入研究我国钨矿的区域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丰富中条山地区的矿床学研究内容,拓展找矿思路。

关键词:白钨矿;八一铜矿床;幔源岩浆热液;中条山中图分类号:P618.67;P59;P618.41文献标识码:ATheDiscoveryofScheelitefrom theCopperDepositintheZhongtiaoshan AreaandItsImplicationforTungstenOreProspectinginNorthChinaWANGDenghong1,CHENZhenyu1,QINYan1,ZHAOBin2,3,CHENZhenghui1,WANGChenghui1(1.KeyLaboratoryofMetellogenyandMineralAssessment,MinistryofLandandResources, InstituteofMineralResources,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2.SchoolofEarthSciencesandLandResourcesManagement,Chang′anUniversity,Xi′an 710054,China; 3.ShanxiProvinceGeophysical&GeohemicalExplorationInstitute,Yuncheng 044004,China)Abstract:Inthepast,theZhongtiaoshanareawasoneofthemainplacestofindcopperdepositsinChina.Although therewasatungstenanomalyingeochemicalexploration,notungstenorehadbeendiscovered,andthetungstenore resourcehasnotdrawnmuchattention.DuringthestudyoftheBayicopperdeposit,scheelitewasdiscoveredand confirmedincopperbearingveinsbyfieldfastXrayFluorescenceSpectrometry(XRF)analyzer,fluorescentlamp, opticalmicroscopeandelectronprobe.Theassociatedmineralsofscheeliteincludechalcopyrite,sphaleriteandgalenite, andtheganguemineralsaremainlycomposedofcalcite,dolomiteandquartz.ThegenesisoftheBayicopperdeposit wasconsideredpreliminaryasamantlederivedmagmatichydrothermalfluidwhenexaminedbyelectronprobeanalysisof thescheelite,sulfidesandganguemineralsandCstableisotopiccompositions.ThediscoveryofscheeliteintheBayi copperdepositveinsisnotonlyimportantforthefurtherstudyofregionaltungstenmetallogenicregularityinChina,but alsohelpfulfortungstenprospectingintheZhongtiaoshanarea. Keywords:scheelite;Bayicopperdeposit;mantlederivedmagmatichydrothermal;Zhongtiaoshan收稿日期:2012-04-19;接受日期:2012-04-30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大调查项目“我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1212010634002);“中国成矿体系综合研究”(1212010633903)等项目 作者简介:王登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产资源研究。

高原雄鹰_为国找矿——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

高原雄鹰_为国找矿——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唐菊兴文图/林 彬 王立强 孙 艳 李发桥 周敖日格勒 韩玲玲第一作者简介 林彬,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青藏高原战略性矿产勘查评价和综合研究。

高原雄鹰 为国找矿人物简介 唐菊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铜矿找矿首席科学家、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副主任、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首席专家,长期坚守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开展矿产勘查评价;针对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带能否形成和找到特大型铜矿这一重大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开展了找矿理论方法研究与勘探实践。

作为全国大宗急缺矿产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和中国黄金、中国铝业、紫金矿业等企业找矿勘探攻关示范工程负责人,在西藏重要矿集区主持科研工作或提供科技支撑,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提交铜资源量3 875万吨、伴生金671吨、伴生银超过15 000吨,改变了我国铜资源分布格局,在国家资源安全保障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4项;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首批创新争先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等荣誉,其所带领团队“西藏主要成矿带大型—特大型矿床勘查评价和研究团队”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

62自然资源科普与文化·2024年第2期红衣素帽,铁锤罗盘,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以脚步丈量祖国山河。

人称“高原红侠”的唐菊兴,投身地质事业30余载,调查评价数十个矿床,支撑国家建设多个大型资源基地,书写了新时代地质找矿人的宏伟篇章。

“鱼米之乡”走出来的农村娃唐菊兴,1964年出生于浙江嘉兴南湖之滨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虽说嘉兴自古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但唐菊兴家中因兄弟姐妹众多,生活捉襟见肘,物质生活极度匮乏。

贫苦的生活环境令他从小就立下鸿鹄之志,童年阶段便发奋学习、刻苦攻读。

1980年9月,时年未满16周岁的唐菊兴,肩担一根小扁担,筐里塞着被褥及少量的生活必需品,挤进了上海北站的火车,历时近70个小时的车程,抵达成都北站,来到了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加大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力度把江西打造成为全国有色金属强省

加大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力度把江西打造成为全国有色金属强省

加大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力度把江西打造成为全国有色金属
强省
周旭日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0(000)036
【摘要】重点介绍了江西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的重要性以及江西作为有色金属强省回收利用再生资源的优势,并详细介绍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主要思路:产业布局基地化;资源利用产业化;生产经营国际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总页数】1页(P106)
【作者】周旭日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资源短缺制约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长足发展加大力度发展再生有色金属工业刻不容缓 [J], 马永刚
2.全国第八届有色金属化学与电化学分析、全国第六届有色金属色谱分析、全国首届有色金属质谱分析学术交流会通知 [J],
3.全国第八届有色金属化学与电化学分析、全国第六届有色金属色谱分析、全国首届有色金属质谱分析学术交流会 [J],
4.江西保太:
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的急先锋 [J], 夏磊
5.全国第八届有色金属化学与电化学分析、全国第六届有色金属色谱分析、全国第四届有色金属物理检测、全国首届有色金属质谱分析学术交流会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