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人口结构持续变化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条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普遍寿命延长,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在当前养老现状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养老金不足: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

由于职工数量与退休人员数量不成比例的增长,养老金收支之间的差距逐年扩大。

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尚未实行全国统筹,各地区之间的异质性导致某些地方退休人员待遇较低。

2. 公共养老服务不足: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以及居民福利水平提高,越来越多家庭面临没有合适的子女可以照顾年迈父母而选择寄托在养老院等公共机构中。

然而,目前我国公共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数量远不能满足需求。

3. 养老机构管理薄弱:部分养老机构管理薄弱,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养老机构的设施陈旧、管理混乱,服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和关爱意识,给老年人带来困扰和不满。

4. 公众对养老问题认识不足:在大部分人群中,对于养老制度和政策的了解并不深入,缺乏充分的养老意识。

很多家庭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储蓄和规划准备,导致面临退休后财务压力较大。

二、对策1. 完善养老金制度:调整现行养老金体系,实行全国统筹,确保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均衡发展。

同时,积极推动企业年金等多层次、多元化的退休保障方式。

加强监管力度,防止各地方对待遇标准过高或者违规支付。

2. 加大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在社区、城乡结合部适地打造更多的公共养老院、护理院等机构,并推进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行业。

同时,提高养老服务品质,加强对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投诉渠道。

3. 做好养老机构管理: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职工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确保养老机构人员有足够的关爱意识和专业素养,并引入社会评价体系,供公众参考选择。

4. 加强养老知识宣传教育:政府、媒体等应加大宣传力度,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养老知识,增强公众对于养老问题的认知和意识。

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我国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和问题。

以下将从养老保障、机构供给、人才短缺和品质不高等方面分析这些问题。

1. 养老保障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

一方面,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地区普遍缺乏有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另一方面,在城市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虽然较为成熟,但是灵活就业人员及自由职业者等群体仍然存在较大空白。

此外,个人账户积累额有限也使得部分退休人员无法享受到足够的福利。

2. 机构供给不足当前我国内地许多地区仍然普遍存在着医疗卫生资源与社会福利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导致了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以及生活条件恶劣。

尤其是养老机构的供给不足,已有养老院床位规模较小、地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3. 人才短缺我国当前养老服务领域存在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

一方面,随着社会对于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医护人员和管理人才需求的提升,现有专业队伍规模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大都市区域普遍出现了基层自治组织在社区开展居家关怀工作时所需要志愿者、公益事业工作者等群体形成了巨大缺口。

4. 品质不高由于政策引导力度不够和监管手段欠佳,在部分地区和单位出现了养老服务品质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低劣的情况。

某些机构存在床位空置情况明显或是住户投诉较多乃至弄虚作假带来标准执行困难、安全保证问题等各种挑战。

二、解决我国养老服务存在问题的对策针对上述问题,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对策,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解决方案。

1. 建立全面有效的养老保障制度应加强农村地区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推行城乡统筹机制,建立完善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与个人账户之间的平衡机制。

还可以考虑引入商业保险等方式来增加对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群体的覆盖面。

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当前的养老现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整个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因此,必要的对策分析和改革措施尤为重要。

一、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一)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养老服务设施的短缺是养老现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目前,仍有较大一部分老年人不能得到必要的养老服务,他们的养老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没有足够的养老设施,导致老年人无处可去,也没有人照顾。

(二)养老服务质量欠佳养老服务质量的问题同样存在,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是人员短缺、培训不足、管理混乱等。

许多养老机构的存在问题,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且缺少人性化的服务,种种不良现象日益严重。

(三)养老服务资源不均衡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养老服务资源的不均衡,即使在一些大城市,资源也不能满足需求。

由于养老服务资源有限,很多家庭无法得到合适的养老服务,很多老人只能寄望于下一代的照顾。

(四)养老服务成本高养老服务成本的高昂也是现状中的一个困扰。

养老设施的建设、人员配备、管理等方面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这部分成本转嫁到老年人身上,导致很多老年人无法承担养老费用,加重了他们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对策分析(一)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从政策层面上,应该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的投资支持,加快养老护理机构建设,扩大服务范围。

对于一些人口不足以支撑养老机构的偏远地区,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以合作社、志愿者组织等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保障。

(二)提高养老服务质量针对服务质量问题,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建立各类评测机制,重视人员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服务,让老人们真正感受到温馨的家庭氛围,温馨的照顾,改变“冷漠”、“机械”、“粗鲁”的服务态度,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对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对

【摘要】社保是民生之基。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文章梳理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强调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刻不容缓,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现状;改革;对策一、引言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还不够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梳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清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促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养老保险,也就是所谓的“老龄保险”。

目前为止,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建、发展和停滞阶段(1949—1976年)。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没有系统的养老保险制度。

1951年,我国的第一个养老保险体系得到建立,企业、事业单位需根据全国统一的保险要求向劳动者提供个人的退休金制度,实行“现收现付”的方式,由政府统一管理。

1969年,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失去社会统筹功能,同时工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解散,国有企业开始负责养老金制度的运作。

总之,在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第一个阶段是以法律为基础,以“现收现付”的方式进行的,并由此开启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模式。

第二阶段为恢复、巩固和摸索阶段(1977—1996年)。

197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将退休人员按照工龄的不同比例,实行差异养老金办法,这标志着养老保险制度开始恢复。

1982年,养老金制度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的沉重负担,各级政府开始承担向国家雇员支付养老金的责任。

1995年,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开始实行,这就形成了养老金双轨制度。

总体来看,第二阶段的养老保险制度以恢复为主,同时加强了执行力度,同时西方国家的养老保障体系多元化、社会化,这对我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马嘉昕作者简介:马嘉昕(1998—),女,辽宁本溪人,满族,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区域金融216Synthesize综合第三阶段为改革、深化和完善阶段(1997年至今)。

养老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养老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养老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养老现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广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养老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主题段落一:养老金不足1. 养老金缺口普遍存在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还未完全覆盖到所有城乡居民,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养老金缺口。

尤其是农村地区和一些低收入群体,其领取的退休金往往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2. 充实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当加大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支持力度,增加相关资金投入,扩大参保范围。

同时,在城乡居民之外还需要鼓励个人主动参与商业资本运作和其他财务投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退休金水平。

三、主题段落二:医疗问题1. 医疗资源不足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养老院、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尤其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老年人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

2.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政府应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

同时,鼓励发展互联网+医疗模式,提供在线问诊、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提高老年人就医体验。

四、主题段落三:精神需求缺失1. 孤独与空虚感由于家庭结构变动以及子女迁徙到城市工作等原因导致许多老年人面临孤单和空虚感。

他们需要与家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参加有意义的社交活动来满足精神需求。

2. 增加社会关怀和陪伴除了政府应当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和敬老优抚政策外,我们整个社会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建立志愿者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陪伴、照料、心理咨询等服务,增加他们的生活乐趣。

五、结论在养老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养老金不足、医疗问题以及精神需求缺失是最突出的。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改革力度,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并鼓励互联网+医疗模式发展;同时增加社会关怀和陪伴,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目前中国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目前中国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目前中国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中国养老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人口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进步,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

本文将分析目前中国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长期困扰人们心头的难题做出贡献。

二、主要问题分析1. 养老金缺口目前中国养老金制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口过大。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慢工准产等原因导致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而待遇较高退休人员却持续增加,造成养老金供需矛盾。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超过40%的城镇职工和80%以上的农民工未能获得正规的养老保险。

2. 养老服务不足除了经济层面上存在问题外,中国当前还存在着养老服务不足的现实困境。

传统观念中认为子女应该照顾父母,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这一观念逐渐退化。

高昂的生活压力使许多子女无法身兼照顾工作和家庭,无法为父母提供足够的养老服务。

3. 养老设施不完善中国在养老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定问题。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养老院等社会化服务机构的建设和扶持力度,但相对于庞大的老年人口需求,仍然存在明显不足。

同时,一些地区投资力度不够、制度规范性文件缺失等问题也制约了养老设施的发展。

三、对策分析1. 完善养老金制度针对养老金缺口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养老金制度。

首先,要加强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提高参保率和覆盖范围;其次,在确保基本待遇水平稳定的基础上,适当提高缴费比例和退休年龄,并积极推动个人储蓄型补充养老金计划;最后,则需要推动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机构开展商业性个人账户试点工作。

2. 加大关爱力度解决子女缺乏时间照顾父母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提供灵活的工作时间和假期安排,以便员工能够有更多时间抽空去关心照顾年迈的父母。

同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应积极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从而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帮助和关怀。

3. 加快养老设施建设为解决养老设施不足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养老院等机构的投入力度,并提高管控水平。

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工作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然而,养老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养老设施不足、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

本文将分析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社会养老工作的改善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养老设施不足在当前老年人口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养老设施明显不足已成为养老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方面,养老机构的数量不足,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现有的养老设施普遍存在着不规范、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养老设施的建设力度。

首先,应加大养老机构的投入,增加床位数量,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其次,需要加强养老机构的管理和监管,确保养老设施的规范和完善。

同时,还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设施的建设,促进公私合作,共同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二、养老人员短缺养老工作中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养老人员的短缺。

由于养老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知识,但目前我国养老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且人员结构老龄化。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首先,应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如提供合理的薪酬待遇、培训机会等,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养老事业。

其次,应加强对养老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更新,提高养老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

此外,还应主动引进国外养老人员,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养老服务模式,以提升我国养老工作的水平。

三、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是养老工作中另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于养老服务市场的竞争激烈,一些机构为了降低成本或追求高利润,常常忽视了服务的质量和老年人的需求。

为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我们建议加强养老机构的评估和监管。

政府应建立健全养老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对养老机构进行定期评估,将评估结果对外公示,引导老年人和家属选择优质的养老机构。

同时,要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对服务质量差、屡次违规的机构进行处罚和整改。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保障人民老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制度。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制度统一、财政支持不足、信息不对称、参保意识不强、养老服务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统一规划;增加财政投入,确保养老保险制度稳定运行;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参保者知情权;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参保意识;加大养老服务支持力度,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

只有通过综合措施,才能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更加健全,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问题、对策、制度、财政支持、信息不对称、参保意识、养老服务、重要性、制度建设、财政投入、信息公开、宣传教育、养老服务支持力度。

1. 引言1.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居民在老年时期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助于缓解养老问题带来的经济压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金缺口逐渐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可以通过集体筹资、分散风险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减轻其经济负担。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社会矛盾。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发展至关重要。

仅靠家庭和个人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必须通过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建立起完善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可持续的养老保障。

2. 正文2.1 缺乏制度统一缺乏制度统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了制度不统一的情况。

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参保对象、缴费标准、待遇水平等方面。

由于缺乏统一的制度规定,很容易造成制度执行不到位、不公平、不稳定等问题。

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

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

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当前,我国养老体系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以期为解决养老难题做出贡献。

二、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1. 养老金缺口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步入退休年龄。

然而,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却面临巨大压力。

由于长期以来缴费不足以及退休人数增加等原因,导致养老金缺口日益扩大。

这给许多退休人员带来了经济困境和生活压力。

2. 养老服务不足尽管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建设和发展社区养老机构,但依然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城市地区仍然存在着供给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现象。

一些农村地区甚至连基本的养老设施都缺乏,给特殊群体特别是孤寡老人带来极大的困扰。

3. 养老制度分割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多层次、多种形式等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区差异,不同城市、不同职业甚至同一地区不同行业的退休人员享受的待遇差距很大。

这给公平性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挑战。

4. 养老观念与传统文化冲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核心价值观念之一。

然而随着社会结构变革,子女独立意识增强,养儿防老思想逐渐淡薄。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选择独立生活或离开家乡发展事业。

这使得许多年长者失去了子女的陪伴和照顾,加重了他们身心健康的负担。

三、工作建议1. 增加养老金缴费比例和期限为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建议适当提高养老金缴费比例和期限,以保证养老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对未缴费职工的追缴力度,避免制度漏洞导致恶意逃避责任。

2. 发展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养老机构的投入力度,提高服务质量与覆盖面,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务。

在农村地区建设家庭式或小型养老院,满足特殊群体的养老需求。

3. 优化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推动各地区、各行业退休人员的待遇均等化,建立统一而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养老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养老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标题:我国养老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导言养老金融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养老金融体系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并找到有效的对策,成为了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我国养老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养老金融体系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我国养老金融体系面临的问题1. 人口老龄化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人口平均寿命也在不断延长。

由此带来的老龄化问题,给养老金融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养老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养老金支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2. 养老金缺口问题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还不够广,部分地区和行业的养老金缴存率较低,导致养老金缺口日益严重。

一些未来养老保障待遇的担忧也成为了老年人群体普遍面临的问题。

3. 养老金投资收益低问题养老金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投资运营的成熟和完善,但目前我国养老金投资收益较低,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

这给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带来了新的挑战。

4. 养老金金融产品不足问题目前,我国的养老金金融产品种类相对较少,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单一性和保障不足的问题。

老年人群体的财务管理需求也得不到有效的满足。

二、对我国养老金融体系问题的对策建议1. 多元化的养老金融体系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金金融产品不足的问题,应该构建多元化的养老金融体系,拓宽养老金的来源渠道,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元的养老金金融产品选择。

2. 完善养老金融投资运营针对养老金投资收益低的问题,应该建立健全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模式,加大对养老金的投资力度,提高投资收益,确保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3. 提高养老金的覆盖率针对养老金缺口问题,应该加大政府对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提高养老金覆盖范围,确保所有劳动者都能够获得养老保障。

4. 加强养老金金融产品创新针对养老金金融产品不足的问题,应该加强对养老金金融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推出更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金金融产品,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一、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1.1 人口老龄化加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5亿,老年人口占比逐年上升。

这种人口结构的转变给养老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养老服务设施不足、护理人员紧缺等问题突出,导致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受到限制。

1.2 养老设施不完善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养老机构、医疗保健设施以及相关服务项目不足。

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资源配置不均衡和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化服务还有待加强。

这导致许多老年人无法获得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并且仍然面临医疗保障和基本生活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

1.3 养老金发放不稳定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发放不稳定。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较大以及社会层级结构的变化,导致养老金发放规模和时机存在不确定性。

这使得很多老年人无法保证其基本生活支出,造成他们的财务困境。

1.4 护理人员短缺养老服务业护理人员紧缺是一个普遍性问题。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对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

然而,当前我国护理人员数量相对不足,加之护理工作劳动强度大、待遇低等因素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策分析2.1 加强养老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养老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通过针对性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设施建设,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

同时,在供给侧改革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确保各类养老设施覆盖全面。

2.2 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创新养老金发放机制,确保养老金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针对特定群体,比如农村老年人、低收入居民等,可以考虑采取差别化政策措施,提高其养老金发放标准。

同时,提高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和参保率,并鼓励个人自愿参与商业养老保险。

2.3 培养护理人才队伍通过加大对护理人员培训力度,提高护理服务行业的吸引力,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护理工作的人才。

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

养老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对策一、引言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迅速老龄化,养老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

然而,目前我国的养老服务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资源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养老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1. 资源不足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养老机构和床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城市地区尤为明显,资源紧张导致长期排队等候现象普遍存在。

此外,政府投入有限也是造成资源不足的原因之一。

2. 服务质量不高当前常见的养老机构数量虽多,但由于资源有限以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部分机构存在着床位拥挤、医护人员短缺、服务项目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老年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获得合适照料所需。

3. 技术落后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发展,许多新技术并未广泛运用在养老服务中。

例如,远程医疗、智能化设备等对于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限制。

4. 养老保险不完善养老保险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行制度的个人缴费水平并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特别是农村地区。

此外,还需要更好地解决养老金发放不稳定、待遇差异化等问题。

三、解决养老服务问题的对策1. 加大资源投入政府应该增加对养老服务领域的资金投入,并将其纳入国家战略考虑范围之内。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养老机构数量和床位供给,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2. 提升服务质量引导和推动各级养老机构建立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强化管理与督导工作,确保服务质量达到标准。

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拓宽岗位培训途径,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3. 推广科技应用积极推广智能化设备和远程医疗技术的应用,提升养老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和创新力度,为养老服务领域提供更先进的科技支持。

4.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全面覆盖、灵活多样的养老保险体系,确保人们在退休后能够获得足够的物质支持。

完善发放机制,提高养老金的可靠性和准时性。

5. 加强社区层面的养老服务重视发展社区型居家养老服务,通过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居民提供上门护理等方式,满足部分老年人对于独立生活和个性化需求的需求。

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20-11-21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项目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保障合作机制研究(编号:GD20SQ24);2020年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校(院)一般课题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与智慧健康养老研究 (编号:XYYB202018)㊂作者简介:陈天红(1987-),女,江西吉安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行政学教研部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㊂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陈天红(中共广东省委党校㊀行政学教研部,广东㊀广州㊀510050)摘要: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能够均衡政府㊁企业和个人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责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实现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㊂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㊂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结构失衡问题,其中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较为薄弱㊂为此,需要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妥善处理好各层次养老保险项目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治理效能㊂关键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中图分类号:F840.6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3-7462(2021)02-0067-07DOI :10.13977/ki.lnxk.2021.02.010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㊂[1]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保的人数最多,涉及的社保基金规模最大㊂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能够均衡政府㊁企业和个人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责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实现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㊂为此,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是各国通行的做法㊂我国1991年启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提出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㊂[2]经历近30年的发展,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目前发展得如何?是否实现了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实现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的目标呢?本文尝试对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重点对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㊂一㊁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历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在改革初期即确立了多层次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目标和方向㊂(一)第一层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部分地区先行试点㊁分人群逐步覆盖的方式,此后实施了相关的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改革㊂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1995年,国务院印发文件明确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这标志着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正式启动㊂[3]该文件出台后,各地试点实施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缴费比例存在着较大差异㊂1997年,国务院下发文件要求统一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的缴费比例[4],这标志着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基本确定下来㊂2.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起步相对较晚㊂2008年,国务院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由于该方案没有明确职业年金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此次改革试点未取得重大突破㊂2015年1月,国务院进一步完善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费用[5],以保障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水平㊂3.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展与改革除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外,我国还建立起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分别将农村居民和未就业的城镇居民纳入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㊂国务院分别于2009年和2011年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㊂由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在参保条件㊁财政补贴㊁缴费标准等方面都较为相近,自2014年起,此两项制度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㊂[6]以上关于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历程的回顾分析表明,我国逐步建立起覆盖全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㊂此外,通过制度并轨改革,降低了制度体系的 碎片化 程度,增强了制度公平性,形成了由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组成的基本社会养老保险体系㊂(二)第二层次:补充养老保险发展与改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共同构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层次,是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㊂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第二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㊂该办法明确了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㊂[7]财政部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㊁国家税务总局2013年发布实施的‘关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企业年金缴费环节和投资收益环节都不纳入个人所得税计算范围,只有在领取企业年金时计算个人所得税㊂[8]这一规定明确了对企业年金制度的税收激励机制,即税收递延优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积极性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㊁财政部于2017年发布实施‘企业年金办法“[9],弱化了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自愿性,强调了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自主性,明确了国家引导和支持企业自主建立补充性的企业年金制度,为企业年金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㊂(三)第三层次: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三层次,能够为家庭和个人提供多元化㊁差异化的养老保障㊂早在2007年,保监会即下发文件,在天津率先试点实施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㊂但是由于天津试点的优惠免税额度过高,此次试点很快被叫停㊂2017年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开启了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新征程,该文件明确自2017年底开始试点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发展㊂[10]2018年4月,‘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印发,在上海市㊁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启动试点㊂[11]这标志着作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实现了制度上的突破,极大地激励了第三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㊂总之,关于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历程的分析表明,我国较早开始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探索,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方向和思路都是清晰明确的㊂目前我国形成了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框架,其中:第一层次是基本养老保险,该层次的制度目标是收入替代,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第二层是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目标是对基本养老保险进行补充,旨在提高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第三层是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主要是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养老规划,实现多元养老和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㊂[12]二㊁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1.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广,参保人数不断增加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特别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较快㊂2010年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5707万人,2019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长至43482万人;2010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为10277万人,2019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3266万人,增长了4.18倍㊂[13]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规模大随着覆盖全民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㊁基金支出和基金累积结余均有较大的增长㊂如表1所示,201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5365亿元,至2019年该基金累计结余54181亿元㊂自2009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和2011年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以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快速增长,2010年末该基金累计结余423亿元,2019年末增长至8156亿元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规模较小,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居民往往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㊂表1㊀2010-2019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情况(单位: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基金支出累计结余基金收入基金支出累计结余201013420105551536545320042320111689512765194971110599123120122000115562239411829115023022013226801847028269205213483006201425310217553180023101571384520152934125813353452855217745922016350583185438580293321505385201743310380524388533042372631820185116844645509013838290672502019520634878354181402031148156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历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㊂注:由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于2009年试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于2011年开始试点,201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相关数据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相关数据,2011年至2019年数据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数据㊂(二)企业年金发展现状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㊂1.企业年金参保企业和参保人数有所增长,但是增速缓慢2010年至2019年间,企业年金参保企业数和参保人数都有所增长,参保企业数由3.71万增长至9.6万,参保人数由1335万增长至2548万㊂[14]从企业年金参保企业数和参保人数增长率看,企业年金发展缓慢,具体来看:2010年至2014年间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增长率较高,在10%以上,其他年份的增长率都较低;2014年后增长率下降较快,至2016年降至1.1%;此后增长率略有回升,2019年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有所增加,增长率为9.8%㊂[14]从企业年金的参保人数增长率看,2010年至2014年间,参保人数增长率较高,维持在10%以上;2015年至2018年间企业年金参保人数增长率急剧下降至2%以下,2017年增长率达到最低值为0.3%;2019年回升,增长率为9%㊂[14]以上数据说明我国企业年金已经进入低增长区间,每年新增参保企业数和参保人数持续下降㊂如何提高企业以及职工的参保积极性是亟待破解的突出难题㊂2.企业年金发展区域不平衡,发展结构不平衡从发展区域分布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和参保人数高于中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省市,企业年金区域发展不平衡㊂2019年浙江㊁福建㊁上海㊁广东㊁山东㊁北京㊁广西㊁江苏等省市建立了企业年金的企业数量较多㊂这些经济发达省市的企业年金资产总额也较高,例如,2019年上海市㊁北京市㊁江苏省㊁广东省㊁浙江省等省市积累的企业年金资产总额排在前五位,分别为840亿元㊁663亿元㊁477亿元㊁446亿元和377亿元㊂[14]此外,企业年金发展呈现出行业结构分布不平衡的状况,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多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例如电信㊁铁路㊁石化㊁电力等行业的企业㊂相比之下,中小型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非常少,这主要在于中小型企业成本压力更大㊁员工流动性也更强,难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㊂3.企业年金投资范围不断扩大,投资收益波动较大,投资效果有限2019年,全国企业年金投资组合数为4327个,投资的资产金额为17690亿元左右,投资收益1258亿元,当年加权平均收益率为8.3%㊂[14]近十年企业年金基金加权平均收益率波动较大,例如:2014年和2015年的投资收益率较高,分别为9.3%和9.88%;2011年㊁2016年㊁2018年的投资收益率较低,分别为-0.78%㊁3.03%和3.01%㊂[14]相比于发达国家第二层次年金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来说,我国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状况一般,投资效果有限㊂(三)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及发展现状尽管保险业不遗余力开展商业养老保险业务且成效显著,但是由于没有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相较三支柱框架中的其他两个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基金规模仍然与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规模十分悬殊㊂[15]2018年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正式实施,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第三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㊂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条件具体为:第一,对试点地区个人通过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一定标准内税前扣除;第二,计入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三,个人领取商业养老金时征收个人所得税,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即实际税率为7.5%㊂这标志着我国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制度取得突破性进展㊂截至2019年3月,共有五批次23家保险公司获得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业务资质㊂截至2018年12月,试点省市区累计承保保单约3.58万件,实现保费收入6000多万元,累计人均保费约1680元,投保人员以普通工薪人员为主㊂[16]可见,试点期间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发展并不如预期,发展规模并不大㊂这主要是受到以下两方面原因的影响㊂第一,由于个人所得税政策改革,税延型养老险的优惠力度相对减弱,试点目标群体缩小㊂试点期间,税前扣除的额度为投保人月收入的6%或1000元,根据孰低的原则确定㊂由于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从3500元提高至5000元)和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的实施,最高1000元的税前抵扣标准过低,对参保人群的吸引力不大,甚至出现了少数投保人暂停缴费观望的情况㊂[16]第二,抵税流程复杂㊂根据孰低原则确定税前扣除额的方法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处理不便,过于复杂㊂此外,根据目前规定,个人自行购买税延养老保险后,需登录中保信平台下载‘税延养老扣除凭证“,并向企业雇主提供凭证;企业代扣除后,实现在个税前扣除,操作流程复杂㊂[17](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结构失衡以上关于各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多层次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呈现出结构失衡的状况,具体体现在: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的局面一直存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发展不足㊂首先,从参保人数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远高于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极为有限㊂从全国层面来看,2019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96748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为43482万人和53266万人㊂2019年底全国参加企业年金人数为2548万人㊂截至2018年12月,试点省市区累计承保保单约3.58万件[16],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也极为有限㊂其次,从基金规模来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远大于企业年金基金和个人储蓄性商业养老保险基金㊂据统计,2019年末中国三层次养老保险基金总值为90323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为9.1%㊂第一层次养老金基金结余总值为62337亿元,占养老保险金总值的比重为69%,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54181亿元,占养老金总值比重为6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8156亿元,占养老金总值比重为9%(如表2数据所示)㊂第二层次养老保险基金总值为27985亿元,占养老金总值比重为31%,其中:企业年金基金为17985亿元,职业年金为10000亿元左右㊂第三层次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极小,基金规模约为0.6亿元㊂表2㊀2019年中国三层次养老金结余规模及分布各层次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亿元)/占养老金总规模的比重第一层次62337/69.0%㊀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4181/60.0%㊀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156/9.0%第二层次27985/31.0%㊀㊀企业年金17985/19.9%㊀㊀职业年金10000/11.1%第三层次0.6/0.0%㊀㊀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0.6/0.0%养老金总值90323亿元GDP总值990000亿元㊀㊀养老金占GDP的比重9.1%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历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度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㊂其中, 职业年金 数据来源于/roll/2019-02-22/ doc-ihqfskcp7686212.shtml;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 数据来源于郭纲.对于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政策的建议[N].中国财经报,2019-01-22.由此可见,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发展迅速,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都较高,而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补充养老保险发展滞后,出现 第一层次独大,第二㊁三层次发展薄弱 的状况㊂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是各国养老金改革的普遍做法和通行模式,能够实现国家㊁单位和个人三方养老责任共担,在保障国民基本养老生活的同时,实现养老金体系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㊂例如,美国㊁加拿大㊁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养老基金资产规模较大,占GDP的比重达一倍以上,且以第二层次和第三次的养老金为主㊂具体来看:美国积累的养老金资产占GDP的比重为146%,其中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养老保险金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5.89%和45.5%;加拿大积累的养老金资产占GDP 的比重为179.23%,其中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养老保险金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7.1%和64.73%㊂[18]455-456相比而言,我国的养老金资产规模小,占GPD的比重仅为9.1%,且以第一层次基本养老金为主,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滞后,规模较小㊂如何发展壮大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养老保险项目,是健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过程中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㊂三、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对策建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主要目标,其中明确了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的发展目标㊂[19]该提法一方面坚持了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对 十四五 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以实现可持续发展㊂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重点完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妥善处理好多层次制度之间的关系㊂这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走向定型㊁稳定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㊂为此,亟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改革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以充分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治理效能㊂(一)坚持 广覆盖㊁保基本㊁可持续 的发展方向,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和人群广覆盖的目标,体现了基本养老保障的广泛性和公平性㊂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定位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新时代人民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求还需要由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来提供更高水平的保障㊂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加剧,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不断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面临较大的支付压力,我国多省市出现了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㊂在此背景下,一方面,我国亟待分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国统筹,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调剂使用,发挥养老保险基金更大的互助共济功能,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㊂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个人账户部分及社会统筹账户结余部分的基金投资方式极为有限,限制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㊂为此,需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体制和方式,探索通过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方式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㊂(二)从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高度,调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成,为第二层次和第三层养老保险体系提供发展空间我国国家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长期是绝大多数老百姓养老金的唯一来源, 保基本 变成了 保全部 ㊂重基本保障㊁轻其他层次养老保障制度安排的取向,使得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过高,企业和职工个人难以负担额外的养老保险费支出来参加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㊂为此,建议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分离,将社会统筹部分整合为第一层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㊂此外,将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按照工资8%的比例缴费)和第二层次补充养老保险中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账户㊁第三层次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合并,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第二层次和第三层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提供资金来源和发展空间㊂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制度分离后,通过相关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年金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提高这两项制度的参保率和缴费水平,并通过市场化和专业化的运作,提高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益率㊂由此,真正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基本生活需要,第二层次和第三层养老保险制度提供重要补充的多层次养老保障格局㊂(三)进一步完善税收优惠等配套政策,扩大企业年金和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覆盖面企业年金和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都实行自愿建立原则,税收优惠是提升企业和职工参保积极性的重要工具㊂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和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税收优惠力度相对发达国家来说都较小㊂在完善第一层次基础养老金制度的基础上,应逐步加强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企业年金制度进一步发展㊂与此同时,加强对企业年金的投资和监管,从制度设计上保障企业年金保值增值,以更好地提高养老金水平㊂在第三层次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建议采用单一的绝对税前扣除数额,并适当提高税前扣除标准(例如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适当调整税前扣除标准)㊂在税收改革中,将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缴费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项目中,增强税收激励的精准性㊂对于收入低于纳税。

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制度。

在工作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划和统筹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对接机制、缺乏全民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养老金支付能力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政府的规划和统筹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和对接机制、提高全民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只有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才能更好地保障城乡居民的养老权益,促进全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问题, 对策, 政策规划, 统筹机制, 监管机制,参与意识, 养老金支付能力, 政府, 规划, 全民参与, 结构化对接机制,监管机制, 政策, 提高意识, 政府规划, 统筹, 全民参与意识, 养老保险制度1. 引言1.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保障城乡居民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制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变得尤为迫切。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旨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的养老金保障,让他们在老年生活中不至于陷入贫困。

保障居民养老权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意义所在。

通过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有效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加强政策倾斜,完善制度建设,促进养老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社会保障制度,然而在实际运行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缺乏统一的政策规划和统筹机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的制度设计和执行方式不一致,导致了城乡之间的保险待遇不平等,使得一些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障。

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对接机制也是制度运行中的难题。

一些地方存在着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情况,使得养老保险基金被挪用或滥用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摘要】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待遇标准不足、养老金发放不及时、信息不对称和缺乏长期规划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提高待遇标准、完善发放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督,并建立长期规划。

这些对策旨在改善城乡居民的养老生活,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保障。

通过持续关注和积极应对问题,可以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城乡居民的养老权益,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

【关键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问题、解决对策、养老金、信息不对称、可持续性规划、基本生活需求、信息披露、监督、发放机制1. 引言1.1 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问题一:待遇标准不足以覆盖基本生活需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成本的不断提升,当前的养老保险金往往无法满足老年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导致他们仍然面临着经济困难。

问题二:养老金发放不及时。

一些地区存在养老金发放拖延或不规范的情况,老年人无法及时领取到应有的养老金,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生活困难。

问题三:信息不对称导致不公平现象。

在养老保险待遇发放和管理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一些老年人无法获取应有的待遇,造成不公平现象。

问题四:缺乏长期可持续性规划。

当前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长期可持续性规划不足的问题,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确保养老保险制度能够长期稳定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解决对策一:提高待遇标准。

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要,适时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标准,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足够的养老金支持。

解决对策二:完善养老金发放机制。

建立健全的养老金发放机制,确保养老金能够及时、准确地发放给老年人,避免发放不及时的问题发生。

我国农村养老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养老及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党的⼗七⼤提出,加快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民的基本⽣活。

建⽴和完善我国农村的社会养⽼保障机制,实现农民的⽼有所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我国农村的养⽼⽅式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存在,我国农村的养⽼⽅式仍然是传统的家庭养⽼,以农民⼦⼥扶养与农民个⼈⾃养相结合的⽅式为主。

随着社会变⾰进⼀步加剧,传统养⽼⽅式受到越来越⼤的挑战,农村很多地区的⽼年⼈缺乏基本的⽣活保障。

(⼀)农村⼟地养⽼保障不断弱化 我国农民的养⽼保障曾经世代以⼟地为中⼼。

改⾰开放推动我国不断加快⼯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民拥有⼟地的数量因此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递减。

⽬前,我国有1/3省份的⼈均耕地⾯积不到1亩,有660个县的⼈均耕地⾯积不到半亩,已经接近或低于联合国测算的、⼟地对⼈类⽣存最低保障警戒线0.8亩。

这意味着,减少了农作物播种⾯积,加⼤了农业⽣产继续增长的难度[1].加上农业天⽣弱质和我国农业劳动⽣产率依然低下,⽣产经营中的⾃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常巨⼤,绝对收益越来越低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有限的⼟地越来越难以承载农民的养⽼需要。

(⼆)农村家庭养⽼⽅式⾯临挑战 我国农民的养⽼⼀直是以家庭为主。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家庭养⽼的问题⽇渐增多。

⾸先,家庭养⽼投⼊受到制约。

⼈⼝流动性增强和社会价值观转变,使得更多的农村年轻⼈到外地独⽴谋⽣,以⾄于不能够切实地承担起扶养⽼⼈的责任。

在农村,农民⽤在⼦⼥⾝上的花费,远远⾼于所⽀付的养⽼费⽤。

农民家庭的财富由⽗母向⼦⼥转移的⼀个直接后果,就是产⽣了“重幼轻⽼”的社会现象。

其次,家庭规模逐渐缩⼩,农民⼦⼥凸显养⽼负担。

由于实⾏计划⽣育政策,规模⼩型化成为农村家庭的发展趋势。

据2000年全国⼈⼝普查资料,农村家庭户均规模3.65⼈。

越来越多的农民独⽣⼦⼥将形成“四⼆⼀”的家庭格局,⼀对夫妇可能赡养4个⽼⼈。

养老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

养老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

养老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分析一、养老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大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和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现状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首先,养老金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目前我国养老金征缴的基数较低,个人缴费比例较高,导致退休后领取到的养老金相对较少。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将给养老基金压力带来更大挑战。

其次,为长者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家庭并没有符合养老需求的居所,并且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孝道文化有所衰退。

这导致了部分年长者无法得到适宜的居所和生活条件。

第三,在健康保障方面存在矛盾和困扰。

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病、多发病等健康问题愈加突出。

但是,在医疗保险覆盖率、医院资源配置等方面仍存在不足,长者就医难成为一个共同的问题。

第四,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在社区养老机构建设方面,虽然政府提供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是在实际运营中仍缺乏规范化管理和优质服务人员。

这导致许多养老院床位紧张、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

二、对策分析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综合性的对策措施,从经济、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入手以改善养老现状。

首先,在养老金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并完善个人缴费机制。

逐步提高个人缴费基数,并降低个人缴费比例,确保退休后能够获得可持续性较好的养老金收入。

同时提高政府对养老基金的投入,确保基金平稳运作。

其次,在居住环境方面应加强社会建设。

政府应积极引导并推动建设适宜居住的养老社区和设施。

加大对室内居住场所改造和智能化设备研发投入力度,提高老年人居住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加强传统孝道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第三,在健康保障方面,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并提高覆盖率。

政府可以增加对基本养老保险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降低老年人就医的负担。

此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并加大医院资源配置力度,提高长者就医便利程度。

最后,在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应加强管理与培训。

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23年,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养老保险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和未来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分析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养老保险工作存在的问题1. 养老基金减少随着我国老龄化加速,养老保险基金逐渐减少,未来可能会出现缺口。

当前,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已出现缺口,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基金也可能面临缺口。

2. 养老保险待遇不足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待遇仍不足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2019年度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养老金平均增长率不低于6.5%,但这个增长率仍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 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完善。

一方面,养老保险覆盖面还不够广泛,仍有很多人未参加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养老保险制度还有待完善,如养老金分配方式、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作等。

二、养老保险工作的对策1. 加强养老基金的投资运作加强养老基金的投资运作是解决养老基金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

加强基金的投资运作可以增加基金的收益,缓解基金缺口。

同时,还可以优化投资结构,降低风险。

2. 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提高养老保险待遇,增加老年人的收入,是解决养老保险待遇不足的关键。

政府可以逐步提高养老金的标准,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

企业也可以增加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水平,满足退休人员的需求。

3.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提高覆盖面,是解决养老保险制度不完善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老保险知晓率,并逐步实现全员参保。

同时,要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包括养老金分配方式、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投资等方面。

养老保险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应的对策也很明确。

加强养老基金的投资运作,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是未来养老保险工作的重要任务。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分析
作者:宋鹏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03期
摘要: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加速增长态势。

但是落后的养老保险体系并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养老金的并轨只是解决了养老保险体系的公平问题,而养老保险体系真正的发展则必须从结构上做出改善和优化。

关键词:老龄化;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收益率
中图分类号:F8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一、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结构的现状
经过十几年的相关探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目前,我国养老金体系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支柱体系:一是基本养老保险,是按国家政策规定的一种强制养老保险制度;二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又称为企业年金。

是由企业根据国家宏观指导,实行市场化的经营管理,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①;三是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是由职工自愿参加、自由选择机构的补充保险形式。

后两个层次中企业和个人既可以将养老保险费按规定存入社会保险机构设立的养老保险基金帐户,也可以选择在商业保险公司投保。

但是,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并不均衡,第一支柱社保占有绝对优势地位,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保险占比较低,发展缓慢。

截至2014年末,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人数为2300多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口的比例不足6%②。

按照人口类型来划分,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可以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三个部分。

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员为3870万人,占比
7.77%;城镇企业职工参保人员为3.22亿人,占比64.66%;农村养老保险参保1.37亿人,占比27.51%。

2014年末,国务院宣布将前两者进行统筹并轨,建立职业年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上的“鸿沟”有望填平。

二、我国养老保体系险结构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养老金资产规模太小,难以成为对市场有影响力的机构投资者。

2013年底,美国养老金占GDP的比例为36%,而我国仅为4.9%,差距明显。

同时,我国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也太窄,而且对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也存在差异。

具体来看,国企基本上实现了全面覆盖,集体企业覆盖面接近80%,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不足20%,尤其是很多民营企业根本没
有参保。

从总体上看,2013年末,参加各种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6亿人,养老保险全国的覆盖率只有30%左右,不能全面有效的发挥社会保险的保障功能。

其次,养老保险体系结构很不均衡。

2014年底,在我国2.8万亿元的养老保险结构中,政府基本养老保险占比为90.5%,企业年金为9.5%,个人养老金账户几乎没有③。

而同期在美国近30万亿美元的养老金资产中,政府养老金占比为11.5%,企业年金占比为63%,个人养老金账户占比为25.5%。

这体现出我国现行的养老金体系过于依赖政府行政性质的基本养老,对于更为市场化的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重视不够,养老金市场的运行效率偏低。

第三,我国养老金亏空的问题也十分严重。

2014年,全国基本养老金亏空近1600亿元④,而且养老保险金赤字大约以年均20%的增长率攀升。

造成当前养老金亏空的主要原因在于按照相关政策,需要对以前基本没有个人账户资金的退休者统筹发放养老金,只能挪用本应是将来才支付的现在的在职职工的养老金账户。

目前的这种亏空基本上是靠政府的财政补贴抹平,但是考虑到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这种寅吃卯粮的办法毕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会给政府财政造成极大的压力。

学者预计,在未来20年之内,我国养老金结余将消耗殆尽,出现真正的缺口。

第四,我国目前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和个人的缴费率过高,企业和个人共需承担30%和11%的缴费率⑤,这超过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缴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第五,现行养老金收益率极低。

按照相关政策规定,80%左右的基本养老保险要投资政府国债或是银行存款,近十年来年均收益率不足2%,低于货币贬值的速度,导致养老金结余不断贬值,无法形成养老金良性的自我积累和应对老龄化的长期资金需求。

总体来看,现行的养老体系结构无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亟需调整。

三、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结构的相关建议
1.提高养老金资产规模,扩大养老金覆盖面。

这不仅能充分体现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同时可以培养壮大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吸引长线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改善经济结构。

2.加大市场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采取税收优惠的政策(如延税制税收),扩大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保险的市场份额,扩大养老金的来源,提高养老保险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3.要从根本上解决养老金的亏空问题。

可以考虑一下两个措施,一是政府向养老金账户中划转资产,如外汇储备或国有股减持等;另一个措施是提高养老金的收益率,可以借鉴美国
401K的操作,取消养老金尤其是市场化运作的养老金投资资本市场的门槛限制,扩大养老金的自我积累。

4.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养老金缴费比例,用财政资金或国企利润充实养老保险基金,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在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的基础上,推进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提高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

四、结论
在养老金并轨和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只有改善相对落后的养老保险结构,壮大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提高市场化的养老保险比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才能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

注释:
①根据现行政策规定,企业年金的缴费比例,单位不超过工作总额的1/12,个人不超过工资总额的1/6。

②数据来源:方华.企业年金迎来历史机遇[N].金融时报,2015-1-22.下同。

③数据来源:丁建定,郭林.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2015-3.
④其中,基本养老金收入18451亿元,支出19117亿元。

数据来源:孙博.中国养老金的亏空[J].新浪专栏,2015-1.
⑤具体来看,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企业为20%,个人为8%;医疗保险企业为6%,个人为2%;失业保险企业为2%,个人为1%;工伤保险企业为1%;生育保险企业为1%。

参考文献:
[1]方华.养老金并轨给企业年金带来的机遇[N].金融时报,2015-1-22.
[2]朱南军.人口老龄化对股票市场的长期影响[J].南方金融,2014(12).
[3]切实降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缴费率[N].中国经济时报,2014-11
[4]丁建定,郭林.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J].武汉大学学报,2014(3).
[5]孙博.中国养老金的亏空[J].新浪专栏,2014(5).
[6]汤新维.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J].时代经贸,201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