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地方特色 打造莱阳文化旅游品牌

合集下载

彰显文化特色 提升城市品位

彰显文化特色 提升城市品位

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位作者:刘玲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2期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威海,提出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乳山市委高度重视精致城市建设,以此作为城市建设的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

精致城市不仅是建筑景观硬环境的精致,更重要的在于文化软环境的精致,围绕如何提升城市品位这一课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乳山城市建设中增添文化元素的优势和成效(一)挖掘历史文化。

对境内历史文化脉络进行系统的挖掘梳理,先后发现各时各类古文化遗址260余处,其中包括史前时期的东夷文化、卫所文化、育犁古城等。

现已公布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市)级重点保护单位13处。

从乳山的发展和文物保护现状看,乳山的文化具有较鲜明的地域特点。

(二)激活红色基因。

以胶东育儿所和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为中心,整合众多红色文化资源,先后对胶东育儿所、马石山红色教育基地周边的46个“红色沿线”村实施保护性开发,重点对下石硼、东尚山、井乔家、青山4个村实施“红色改造”,建設布展了许世友战地临时指挥所、山菊花电影展览馆、宫保田纪念馆、冯德英旧居、胶东特委遗址等40余个历史文化展览馆,成为乳山红色文化展示和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

(三)叫响“母爱圣地,美好乳山”城市文化品牌。

聘请专业团队对“母爱圣地美好乳山”城市品牌标识进行设计,制定城市文化品牌标识使用办法,规范公共场所、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文化品牌标识的使用,鼓励各旅游景区在门票和广告上融合城市品牌标识,以彰显出乳山文化魅力。

在市区打造了涵盖“生命之树”“二十四孝铜板地雕”以及“大爱无疆”主题雕塑等景观的母爱文化广场和集体育健身、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金碃岭生态体育公园;在大乳山滨海旅游度假区打造了以母爱温情为主题文化,融观光、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福地养生休闲旅游区;在银滩旅游度假区打造了以“福文化”“东夷文化”等为主题的大型福如东海文化园。

二、城市建设与文化元素融合存在不足(一)城市文化特色不鲜明。

打造盐业特色品牌促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打造盐业特色品牌促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打造盐业特色品牌促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盐业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盐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和发展的热点。

盐业特色品牌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是当前发展的趋势,通过打造盐业特色品牌,可以更好地促进盐文化旅游的发展,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打造盐业特色品牌,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为盐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动力。

一、盐业特色品牌的打造1、深挖盐业文化内涵:盐业作为中国传统产业之一,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盐的采制工艺、盐田景观、盐商文化、盐道文化等,都是盐业的重要文化资源。

在打造盐业特色品牌的过程中,需要深挖并展示这些文化内涵,使盐业品牌更具传统韵味和历史价值。

2、注重品牌文化塑造: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仅仅是产品的输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在打造盐业特色品牌中,需要注重品牌文化的塑造,包括品牌的故事、理念、精神等方面。

通过品牌文化的塑造,可以使盐业特色品牌在市场中有更强的认知度和粘性。

3、提高产品品质和创新:盐业特色品牌的打造需要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和创新。

可以通过技术改良、工艺创新、原料优化等手段,提高盐产品的品质和口感。

也可以开发出一些新颖、具有特色的盐制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4、营造品牌形象和口碑:品牌形象和口碑是品牌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打造盐业特色品牌时,需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口碑的营造。

可以通过宣传推广、社会责任、品质保证等方式,塑造盐业特色品牌的良好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二、文化旅游与盐业特色品牌的融合1、发展盐文化旅游产品:盐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是盐业特色品牌与文化旅游融合的重要方式。

可以开发盐田观光、盐田体验、盐田文化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学习,深度了解盐业的历史和文化。

2、打造盐业特色旅游景区:盐业特色品牌可以与旅游景区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盐业特色的旅游景区。

通过景区的规划和设计,展示盐业的历史、文化和工艺,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玩,并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芝罘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芝罘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芝罘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刘威卢淑娟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3期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旅游视作一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旅游文化,推动着旅游消费市场不断转型升级。

而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一种,在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芝罘区早已有不少围绕着历史文化、特色文化等进行开发的旅游项目,但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更多的是一种站在资源的角度上围绕“文化”打造“旅游”经济,是一种低层次非系统性的融合。

若想实现芝罘区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一、芝罘区文旅融合现状近几年,芝罘区不断加大文旅融合力度,文旅融合取得初步效果。

一是大力推动重点文旅项目建设。

如积极引进爱哪去哪旅游电商平台,推进芝罘仙境、海上世界等重大文旅项目,突破中心城区旅游产业发展。

二是加强旅游品牌推广。

叫响“大美芝罘”品牌,开展烟台人游烟台系列营销活动,整合北部滨海黄金岸线旅游资源,推出“芝罘湾新干线海上看烟台”等旅游活动。

三是创新旅游营销模式。

与烟台市旅行社协会签订《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区域旅游联盟。

四是打造文化旅游产品项目。

深入挖掘塔山等A级景区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包装和立体展示,依托大成门婚庆博览中心、黑尚莓酒庄尚美婚庆主题庄园、中华旗袍博物馆等企业,策划酒庄婚礼、海上婚礼、婚纱摄影基地等产品和项目,打造婚恋主题文旅融合景区。

2020年,预计接待旅游人数超过8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8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文化产业较为低端文化產业的规模取决于市场需求,而地方文化产业是否兴盛则取决于文化产品服务在需求侧的知名度。

对于芝罘区而言,区域内的文化产业主要以相对低端的设计、制作为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如影视动漫产业原创能力、数字创意、交互式体验等业态相对缺乏。

且文化创意企业规模不足,技术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知名度不高。

以古商城为核心载体,打造周村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路径分析

以古商城为核心载体,打造周村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路径分析

工作研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4年第2期以古商城为核心载体打造周村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路径分析刘春生(中共周村区委党校,山东淄博 255300)摘要:文化旅游作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的行为过程,是以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的。

因其综合性强、关联度高、带动面广,进而形成的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战略性支柱产业。

山东周村素有“金周村”“旱码头”“天下第一村”之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如何以古商城为核心载体打造好周村文化旅游品牌,进而深化周村城市品牌的内涵和外延,提升周村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是当前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

关键词:古商城;核心载体;周村;文化旅游1 打造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重要意义随着政府和市场对文化旅游的重视不断加强,消费者对文化旅游的需求持续提高,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至关重要。

此外,文化旅游品牌对于地方区域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有积极的拉动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的凝聚力。

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既包含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也包含着城市的包容性、和谐度,体现着整个城市居民的共同价值。

良好的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整个城市居民的精神,也会激发市民热爱城市、建设城市的热情。

比如,人们都很熟悉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赞叹苏杭的美景,可与天堂相媲美。

相关数据也显示,苏州、杭州现在都是居民幸福感指数较高的城市,杭州更是连续13次“中国最幸福城市”榜单。

二是对外的吸引力、辐射力。

吸引力、辐射力是城市文化旅游品牌作用于外部的一种力量,品牌越响,吸引力越大。

例如,“时尚之都”巴黎、“音乐之都”维也纳,都是享誉全球的文化旅游品牌,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前往。

所以,城市文化旅游品牌是巨大的无形资产,不光会为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会吸引有志于开拓事业的人士聚集到城市中来,进一步增添城 市的活力。

发挥文化品牌优势 突破发展蓝色旅游

发挥文化品牌优势  突破发展蓝色旅游

发挥文化品牌优势突破发展蓝色旅游摘要:烟台市福山区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心地带,总面积48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4个镇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共有179个村,60个社区、居委会,26万人口。

近年来,福山区以建设经济文化强区为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服务业兴区和文化强区三大战略,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近年来,我们立足区位、生态和资源优势,以历史文化、载体建设和品牌推介为突破口,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蓝色旅游产业,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文化优势蓝色旅游烟台市福山区位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心地带,总面积483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4个镇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区,共有179个村,60个社区、居委会,26万人口。

近年来,福山区以建设经济文化强区为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立区、服务业兴区和文化强区三大战略,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1年,完成GDP1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30.9%,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84%。

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和“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区”等称号。

在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我们把突破发展旅游产业放在突出位置,作为加快经济文化强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理顺体制抓规划,立足资源塑特色,深挖潜力树品牌,蓝色旅游经济发展框架初步形成、优势日益凸显。

1 基础篇——发挥优势,打造品牌,蓝色旅游发展初露端倪近年来,我们立足区位、生态和资源优势,以历史文化、载体建设和品牌推介为突破口,倾力打造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蓝色旅游产业。

明确了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充分发挥“中国鲁菜之乡”、“中国书法之乡”和“中国大樱桃之乡”三大国字号文化品牌优势,积极探索推进蓝色旅游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在产业发展定位上,确立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在蓝色旅游经济产业发展中积极注入文化元素,打造富有鲜明特色的“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了文化旅游一体推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在推动产业发展上,立足区情实际,高起点编制了旅游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了《福山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了专项引导资金,重点在土地、资金及税收等方面给予倾斜;在政策保障体制上,组建成立了区文化旅游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做好文化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文章,促进了文化旅游业的快速崛起。

旅游规划汇报交流发言稿

旅游规划汇报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就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汇报交流。

在此,我代表我市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向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一、规划背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我市积极响应,经过广泛调研、反复论证,编制了《莱阳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二、规划目标本次规划以“全域旅游、绿色发展、特色鲜明、品质提升”为总体目标,力求实现以下四个方面:1. 全域旅游: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旅游业与农业、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 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3. 特色鲜明:挖掘莱阳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品牌,提升莱阳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 品质提升: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优化旅游基础设施,打造高品质旅游产品,提升游客满意度。

三、规划重点1. 明确1个目标:打造“山水莱阳、文化莱阳、休闲莱阳”三大特色旅游品牌。

2. 主推1个品牌:以“莱阳旅游”为主题,打造全市统一的旅游品牌形象。

3. 擦亮4张名片:重点打造莱阳梨花节、莱阳梨文化、莱阳温泉、莱阳红色旅游四张名片。

4. 打造3大片区:重点打造莱阳城区、莱阳西部山区、莱阳东部沿海三大旅游片区。

5. 实施5条路径:推进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康养旅游五条发展路径。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全域旅游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全域旅游工作。

2. 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

3. 完善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域旅游发展。

4. 加强宣传推广,提升莱阳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5.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

最后,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和同仁对我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莱阳全域旅游事业迈上新台阶。

推动莱阳文化产业成为本市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莱阳文化产业成为本市经济支柱性产业

推动莱阳文化产业成为本市经济支柱性产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近年来,莱阳市按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莱阳文化产业发展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本市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新引擎。

1.莱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1.1文化产业项目培植有力;加快全市经济调整转型步伐,紧紧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列入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从2007年开始,先后投入38亿元,用于丁字湾滨海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初步形成了“一海、一河、两岛、四山”的旅游格局。

1.2文化品牌建设初见成效;近年来,莱阳市依据城市发展定位,大力实施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精心培育“莱阳梨”文化品牌。

二是深入挖掘“恐龙之乡”文化品牌。

三是大力推介“螳螂拳”文化品牌。

四是突出打造“书法之乡”文化品牌。

1.3文化旅游业提档升级。

近年来,莱阳市大力实施“文化旅游业突破”战略,积极开展特色游、农业游、工业游等活动,文化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向“锦上添花”转变。

1.4文艺精品创作繁荣有序。

莱阳市历来重视文艺精品创作工作,2008年以来,在文艺创作等各类奖项中获山东省级奖1项,烟台级奖6项,市委宣传部连续8届获得“精品工程”组织工作奖。

2.加快推动莱阳文化产业成为本市经济支柱性产业2.1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品服务的内涵和质量;文化产业有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内容永远是根本,是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这就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内容为主的观念,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以内容优势赢得产业发展优势。

2.2着眼做大做优做强,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主体;在整个世界文化市场中,我国文化产业只占世界文化市场份额的3%,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如美国占世界文化市场的43%,欧盟占34%,日本占10%。

莱阳市总体规划

莱阳市总体规划

莱阳市总体规划姓名:班级:学号:基础分析篇第一章旅游发展背景与环境在半岛城市群中,莱阳位于烟台、青岛、潍坊和威海四个城市区中心位置,既作为交通枢纽城市,成为各城市区经济紧密联系的要道,又可以依托自身优势产业为半岛城市群提供产业配套服务,同时受到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副中心城市地位日益明显。

莱阳市海岸线长27.5公里,其南部海岸明珠“丁字湾”西与即墨金口岗相交,东与海阳相交。

丁字湾海上新城西接青岛海滨、崂山风景区、田横岛、温泉旅游度假区,东临海阳凤城万米沙滩、乳山银滩,形成我国的黄金海岸旅游度假胜地,成为胶东半岛一体化建设的关键点和新亮点。

第二章旅游产业基础与现状第一节旅游资源分析从资源角度来看,莱山区的海岸线较短,大部分为南部的低山丘陵区域,尽管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但整体上旅游资源品位一般,独特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较少。

莱山区的自然旅游资源中,海滨和南部山地最具特色和吸引力,资源品位较高。

莱山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中,以科教休闲求知资源和现代会展活动最具吸引力。

莱山区现代会展节庆活动较多,烟台国际博览中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成功举办国际国内知名的国际果蔬博览会、国际葡萄酒节、中国国际美食节等。

莱山区旅游资源类型较为齐全,由于各区域主要旅游资源差异较大,各自有明显特色,因此,从莱山区整体来看,资源组合较好。

同时,在各个区域中,除了有主导旅游资源外,还有其他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

总体上分析,各区域资源类型多样,特色明显,组合好。

第二节旅游客源市场分析综合分析国内和国际一级客源市场的构成和需求特征,可以将其客源类型细分为以下五个最重要的基本市场。

一是以青烟威为目的地的团队市场,这一市场的规模较大,拥有多条较为成熟的线路,是莱山区可借用的现实市场,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发展。

二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居民休闲度假市场,休闲度假尤其是周末或节假日的近程休闲度假市场迅速扩张,对休闲度假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也将逐步凸现。

加之半岛城市群之间高速公路形成了便利的交通网络,车程在3小时之内,是莱山区重点推广的目标市场。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论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论文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论文摘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同是朝阳产业,同样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

发展机遇前所未有的明朗,中央的政策前所未有的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让文化来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旅游档次,让旅游来促进文化事业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最终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共荣共生、互利双赢。

1 导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国际上近几年来的新议题。

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既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需要,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2 我市旅游产业与文化融合的资源优势2.1 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山东蓬莱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蓬莱成为烟台市唯一一个、山东省第八个进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的城市。

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筑城至今,蓬莱已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

唐神龙三年(707年)至民初(1913年)的1200多年间,蓬莱一直是登州(府)治所所在地,是古代胶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明清海防遗存廊道的重要节点,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

2.1.1 州府文化。

自唐至清一千多年的时间一直是州府所在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登州辖一州九县(宁海州、蓬莱、黄县、福山、栖霞、招远、莱阳、文登、荣成、海阳),达到最大管辖范围。

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州府文化或政治文化。

蓬莱曾建有州(府)署、县署、按察司署、兵巡道署、守备署、备倭都司府等行政和军事署衙。

为了适应对外交流,加强涉外管理建有新罗馆、新罗坊、开元寺等朝鲜、日本涉外街区、建筑群及寺庙,设立过勾当新罗所等涉外管理机构。

2.1.2 港口文化。

蓬莱水城是登州古港的所在地,是“海洋之国”齐国的出海口,是古代胶东半岛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隘。

汉武帝时期,中国对外关系有了空前发展,尤其以“丝绸之路”为纽带,成为西汉时期对外关系的一大特色。

突出地方特色 打造莱阳文化旅游品牌

突出地方特色 打造莱阳文化旅游品牌

突出地方特色打造莱阳文化旅游品牌近年来,莱阳市委、市政府确立并实施了文化旅游业突破发展战略,认真整合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深入宣传推介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工作从无到有,得到了较快发展。

莱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旅游尚是新兴产业,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克服存在的制约因素,打造出具有莱阳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一、莱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投入加大,重点旅游项目实现破题1、金山旅游综合项目。

该项目位于黄海丁字湾畔,是莱阳引进的重点旅游项目。

2010年8月,莱阳南海新区成功获批“烟台莱阳丁字湾滨海省级旅游度假区”。

2011年1月,《山东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莱阳丁字湾新城建设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开发建设时期。

到目前,度假区已完成投资60亿元,建设完成了娘娘山天后圣母宫、金山宝塔、富山龙王庙等三个旅游景区和54洞高尔夫球场、玉皇山滑雪场等运动项目以及五星级金山国际酒店、四星级金山南海度假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基本形成了“一河、一湾、二岛、四山”大旅游格局。

2、娘娘山风景区。

娘娘山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莱阳南部的高格庄镇和羊郡镇境内,核心区主要覆盖娘娘山系及七子联峰区域,面积约8.5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

景区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道教文化为载体,恢复重建了天后圣母宫、昊天宫等建筑,主要进行山体绿化区、果园观光区、农家乐服务区、植物园区、高效农业观光区、生态休闲区、水上娱乐区、复古建筑区等项目建设,并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及相应的服务设施。

3、梨乡风情旅游区和濯村特色农业旅游区。

梨乡风情旅游区,位于莱阳照旺庄镇,景区内梨园面积1万余亩,有树龄400余年的“梨树王”、“贡梨树”,新中国第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电影《农家乐》在此拍摄。

近年来,这两个景区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特色村。

(二)管理加强,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目前,莱阳共拥有资质备案的国内旅行社8家、门市部3家;具备旅游团队接待条件的星级酒店6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3家,二星级酒店1家;拥有金山旅游度假区、梨乡风情旅游区、娘娘山风景区、濯村特色农业旅游区、蚬河公园等已开发及在建景区(点)10余处,其中,国家级、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省级旅游特色村2处,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

莱阳市__“传统文化_+”赋能乡村振兴

莱阳市__“传统文化_+”赋能乡村振兴

54走向世界 仙境烟台“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Traditional Culture Plus”文、图/高子皓552024.04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是著名的“中国梨乡”“中国恐龙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花生油之乡”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发祥地。

近年,莱阳市充分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深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度融合,着力做好“传统文化+”文章,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全面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立足“传统文化+旅游品牌”激活乡村振兴经济优势莱阳市深入挖掘“梨龙拳”、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五个一”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农村实际,打造“遍地开花”式的红色旅游村、文旅融合区。

举办莱阳城市形象代言人(文化旅游宣传志愿者)选拔赛活动,结合莱阳梨、恐龙化石等传统文化资源和宋琬故居、古建筑、古村落等特色文化,拍摄《遇见莱阳遇见你》《莱阳之春》《梦回白垩纪》等系列文化旅游宣传片;深入挖掘水口村、高卓村等一批胶东“红色村”,打造车轮滚滚“沉浸式”党性教育基地;突出“爱国”核心,将红色文化融入当地山水景观当中,打造濯村、儒林泊村、邱家鲍村、南张夼村、李家沟村等一大批特色村庄,将民俗、传统、斗争精神等因素融入其中,错落有致的民宿故居、庄重深沉的革命展馆、落英缤纷的时代新农村等吸引众多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形成“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红色文旅多元综合体,产生了一批红色旅游网红打卡地,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聚焦“传统文化+家风乡风”培育乡村振兴精神动能莱阳市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在全省各县级市中率先启动家庭建设工作,成立全市家庭建设研究会,设立“家庭文化公益大讲堂”。

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家风”评选,举办“讲好廉洁家风(家书)故事”朗诵比赛,制作《梨乡家风廉生香》原创歌曲,创新开展全民阅读、“宋琬学堂”系列讲座等活动,让传统文化浸润家庭教育。

莱阳市:培育特色文旅业态

莱阳市:培育特色文旅业态

36走向世界 仙境烟台 HOLISTIC YANTAI PROMOTED BY INNOVATIVE LINKAGE 创新联动 全域烟台莱阳市:培育特色文旅业态Laiyang City: Cultivating Featured Cultural Tourism Businesses 图/文旅莱阳市地处胶东半岛腹地,是著名的“中国梨乡”、“中国恐龙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花生油之乡”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螳螂拳”的发源地,先后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城、中国绿色名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第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科普示范市、省级文明市等荣誉称号。

目前,已建成3A 级旅游景区3处,2A 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

近年,莱阳文旅特色产业融合呈现新业态。

结合地理位置、生态资源等优势,莱阳每年举办梨花节、梨文化节、樱花节等独具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打造莱阳乡村旅游特色。

今年4月,莱阳市谭格庄镇的李家沟村、山前店镇的南张夼村、姜疃镇濯村、照旺庄镇西陶漳村被评为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目前,有以千亿级恒大世纪文化城、恒大文化旅游城为引领的重点文旅项目;李家沟村依托村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古村风貌,引进资本建设民宿项目;南张夼村正在打造以农家乐、民宿、休闲采摘为主的碧水田园项目;濯村·度假目的地项目,成方连片建设150余栋房屋,打造胶东特色的鲁派民居。

莱阳推进旅游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着力培育壮大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北方植物园等研学旅游,鲁花、春雪等工业旅游以及万第红色旅游业态。

鼓励引导企业创新研发莱阳梨膏等特色旅游产品,突破发展文创产业。

Situ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Jiaodong Peninsula, Laiyang is known as the Township of Pears in China, the Township of Dinosaurs in China, the Township of Calligraphy in China, the Township of Peanut Oil in China and the origin of mantis boxing, a national-leve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 successively won the honorary titles of the City of Green Food in China, the Famous Green City in China,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ounty for Food Safety, one of the first group of national demonstration bases for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the National Demonstration City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and the Provincial-level Civilized City. To date, it has completed three AAA scenic areas, one AA scenic area, one national-level geological park, and one provincial-level tourism resort.梨乡风情旅游区。

烟台文化旅游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烟台文化旅游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
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文化旅游融合层次不高
由于对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烟台市旅游景区大多 数仍以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能够让旅游者真正融入其中的参与 性、娱乐性、体验性项目不多。尤其是夜间演艺项目匮乏,游客二次 消费动力不足。
(二)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不深 目前,烟台旅游景区包括蓬莱阁景区在内的旅游商品,大多是葫 芦、扇子、八仙石等,同质化、低端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游客的多 元化需求。尤其是在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上,还没有形成具有烟台地域 特色、体现历史文化内涵的可视性旅游商品和民间工艺品。这一点直 接影响了游客的逗留时间和消费量,制约了旅游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的产出。 (三)文化旅游创新能力不足 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指出,旅游业将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 质旅游发展转变。要实现优质旅游,跨越发展,靠的是产品和文化创 新。目前,我们产业链条不完整,游客重游率低。如何满足游客品质 化需求,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是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科学布局昆嵛山——蓬莱阁——长岛滨 海旅游环线线路中的旅游、文化等基础配套设施,以完善的旅游要素 和便捷的生活服务设施吸引游客。依托现有旅游集散中心扩大接驳面 和服务点,利用市场力量建设一批自驾车房车营地和车辆租赁系统, 不断提升旅游通达性和服务覆盖面,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 展。同时,以推进“厕所革命”建设为重点,多措并举加大厕所建设 改造力度,并把文化特色融入厕所建设,让基础设施鲜活起来,让文 化气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让文化建设与景区各项事业更加相得益 彰。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历史文化底蕴;烟台旅游;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0-0090-02 DOI:10.14097/ki.5392/2019.20.048

莱阳梨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莱阳梨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落叶果树 2024,56(2):51-53·综合评议· DOI: 10.13855/j.cnki.lygs.2024.02.011莱阳梨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刘召娟(威海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山东威海264200) 摘 要:莱阳市是全国著名的梨乡,对莱阳梨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特征越来越不明显、分散经营、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莱阳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莱阳梨;产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24)02-0051-03收稿日期:2023-12-18作者简介:刘召娟(1987-),女,山东邹城人,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党务管理相关工作。

E-mail:liuzhaojuanlxb@126.comCurrentsituationand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ofLaiyangpearindustryLIUZhaojuan(TheCityofWeihaiHygieneandHealthServiceCenter,Weihai,Shandong264200,China) Abstract:LaiyangisanationalfamouspeartownshipinChina.Ananalysiswasconductedontheproblemsofincreasinglyunclearpersonalizedcharacteristics,decentralizedmanagement,andin sufficientdeepprocessingcapabilitiesinthedevelopmentprocessoftheLaiyangpearindustry.Strat egiesforthe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heLaiyangpearindustrywereproposed. Keywords:Laiyangpear;industrystatus;countermeasures 莱阳市是中国著名的梨乡,拥有400余年梨的栽培历史[1]。

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

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12.28•【字号】济政字〔2018〕147号•【施行日期】2018.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节规划目的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鲁政发〔2018〕7号)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济发〔2018〕12号),市政府《关于印发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济政发〔2018〕6号)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济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面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编制完成后是2018—2022年济宁市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是地方政府发挥对旅游业的调控引导、市场监管、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济宁市旅游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规划范围济宁市所辖1.1万平方公里行政区域。

第三节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

第四节规划依据《旅游法》旅发〔2013〕280号《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LB/T 050—2016《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山东省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2016—2025)》2016《济宁市旅游“十三五”规划》2015《济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5)》2017《济宁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25)》2017《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关于实施旅游休闲重大工程的通知》(发改社会〔2016〕2550号)《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旅发〔2017〕7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发展委贯彻国办发〔2015〕62号文件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发〔2016〕40号)《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鲁政发〔2018〕7号)《济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济政发〔2018〕6号)第五节规划重点本次规划包括以下四大重点:一、定位与战略充分解读济宁全新的发展形势,深入挖掘“新旧动能转换”战略给济宁带来的巨大机遇,全面构建大旅游产业格局,积极对接文旅融合及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互耦合和融合,结合济宁具有优势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等产业要素,形成创新型的多元产业网,并提升旅游产业要素。

莱阳东古城项目计划书

莱阳东古城项目计划书

莱阳东古城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莱阳东古城项目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古城内保存了许多文物古迹,如城墙、古寺、古街等,是一座非常具有文化价值的古城。

由于长期以来维护不善,许多文物古迹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亟需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发展文旅融合项目,打造古城景区,已经成为了当地政府的重要工作。

二、项目目标1. 保护与修复古城内的文物古迹,恢复其原貌;2. 打造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吸引游客;3.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地方就业机会。

三、项目内容1. 文物古迹修复:对古城内的城墙、古寺、古街等文物古迹进行修复工作,恢复其原有的风貌。

2. 建设景区设施:在古城内建设游客中心、停车场、商业街、酒店等设施,提升游客的服务体验。

3. 举办文化活动:定期举办传统文化展览、表演等活动,推动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项目进度安排1. 前期准备阶段(6个月):进行项目调研、编制项目规划书、筹集项目资金等工作。

2. 实施阶段(2年):进行文物古迹修复工作、景区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策划等工作。

3. 运营阶段(长期):每年举办多次文化活动,持续提升景区品牌知名度。

五、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1. 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

2. 资金筹措方式:政府拨款、社会资金、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结合。

六、项目效益1. 保护了古城的文物古迹,提升了古城的文化价值;2. 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地方收入;3. 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七、项目风险及对策1. 文物古迹修复风险:对文物古迹修复工作要慎重处理,采取科学保护措施。

2. 市场风险: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景区设施和文化活动,提高吸引力。

八、项目执行团队1. 项目负责人:XXX;2. 项目经理:XXX;3. 项目执行团队:由相关部门组成的项目执行团队。

以上是莱阳东古城项目计划书的内容,希望各界能够支持和关注这一项目,共同推动莱阳古城的保护和发展。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4.20•【字号】烟政办字〔2021〕18号•【施行日期】2021.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城市建设正文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烟政办字〔2021〕18号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烟台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4月20日烟台市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将烟台市列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为切实抓好开展试点城市工作的有利契机,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持续增长,增强文旅产业发展活力,现根据试点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工作思路。

按照“协同推进、改革突破、特色发展、融合创新”的原则,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创新三个模式,实施七个工程,构建四个机制,强化三个保障,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满足居民消费新需求,将文化和旅游消费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转型升级新的支撑点。

(二)创新模式。

1.线上线下“双阵地”。

把握消费新趋势,创新上线山东省首个市级公共文旅服务平台——“烟台文旅云”,加强与支付宝等线上平台合作,开辟文化和旅游线上与线下消费相呼应的“双阵地”模式。

2.国内国际“双引擎”。

着眼培育文旅融合等具有烟台特色的消费新业态,打造以国内市场为主、国际市场为辅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双引擎”模式。

3.市场供给公共服务“双渠道”。

营造文化旅游高品质发展的消费环境,形成市场消费供给和公共服务供给“双渠道”模式。

烟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烟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烟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烟台是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烟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对于推动烟台经济的发展和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烟台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烟台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近年来,烟台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并加大了对相关项目的投资。

通过大力扶持旅游业,烟台已经成功打造了一批知名的旅游景点,如蓬莱阁、长岛、八仙过海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烟台还举办了诸多文化活动,如烟台国际葡萄酒节、烟台航展等,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烟台的自然景观是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烟台位于黄海之滨,拥有美丽的海岸线、壮丽的山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景观为烟台的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成为游客驻足的理由。

例如,蓬莱阁是烟台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到访。

此外,烟台还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八仙过海、三仙山、登州故城等。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展示了烟台的历史传承,也为游客提供了深入了解烟台文化的机会。

八仙过海传承了烟台的民俗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亲身参与传统活动的体验。

登州故城则是烟台历史文化的缩影,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烟台文化旅游产业的未来趋势随着旅游业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烟台的文化旅游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烟台可以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首先,烟台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打造区域性旅游品牌。

烟台地处山东半岛,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通过与青岛、威海等周边城市的合作,可以形成一个更具竞争力的旅游网络,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访。

其次,烟台可以加大对文化旅游的投资,推动形成一批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例如,可以通过打造文化艺术节、传统民俗节庆等特色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烟台参与,体验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6.30•【字号】烟政办发〔2023〕16 号•【施行日期】2023.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烟政办发〔2023〕16 号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6月30日加快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全面落实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决策部署,以及《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鲁发〔2023〕4号)等系列文件精神,加快文旅深度融合突破发展,提升全市文旅产业能级和文化活力,2023年起在全市实施文旅融合突破发展三年行动。

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开展文化塑旅、项目建设、文旅消费、海洋旅游、乡村旅游、要素升级六个文旅融合突破发展行动,加快构建供给优质、运行高效、结构均衡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和世界级滨海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力量。

二、发展目标——2023年,文旅融合发展机制基本理顺,启动“仙境海岸”度假廊道、“鲜美田园”休闲廊道、胶东红色文化片区、昆嵛山传统文化片区“两廊两片”建设,培育以“海洋旅游核心业态为引领、乡村旅游特色业态为支撑,工业旅游、康养休闲、文旅演艺、航天文旅等多业态延伸发展”的“1+1+N”文旅融合业态体系,构筑空间上海陆统筹、业态上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烟台市旅游品牌建设问题初探

烟台市旅游品牌建设问题初探

烟台市旅游品牌建设问题初探王君【摘要】The cre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brand, is the focus of tourism development.Yantai city as the China first batch outstanding traveling city, the tourism brand construction, there is a lack of local features, the image is fuzzy, industry overall strength is not strong and the environment is not firmly based and other defects.Yantai City will try to fix city brand positioning, take “China North best leisure city” as the general goal of city brand development.The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br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enterprises.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talents, which can meet the tourism competition in quantity, structure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旅游品牌的创建和管理,是旅游业发展的焦点问题。

烟台市作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在旅游品牌建设上,存在着缺乏本地特色,形象模糊,行业整体实力不强与环境基础不牢固等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地方特色打造莱阳文化旅游品牌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近年来,莱阳市委、市政府确立并实施了文化旅游业突破发展战略,认真整合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深入宣传推介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工作从无到有,得到了较快发展。

莱阳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文化旅游尚是新兴产业,必须利用自身优势,克服存在的制约因素,打造出具有莱阳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一、莱阳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一)投入加大,重点旅游项目实现破题1、金山旅游综合项目。

该项目位于黄海丁字湾畔,是莱阳引进的重点旅游项目。

2010年8月,莱阳南海新区成功获批“烟台莱阳丁字湾滨海省级旅游度假区”。

2011年1月,《山东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莱阳丁字湾新城建设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进入了轰轰烈烈的开发建设时期。

到目前,度假区已完成投资60亿元,建设完成了娘娘山天后圣母宫、金山宝塔、富山龙王庙等三个旅游景区和54洞高尔夫球场、玉皇山滑雪场等运动项目以及五星级金山国际酒店、四星级金山南海度假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基本形成了“一河、一湾、二岛、四山”大旅游格局。

2、娘娘山风景区。

娘娘山生态旅游风景区位于莱阳南部的高格庄镇和羊郡镇境内,核心区主要覆盖娘娘山系及七子联峰区域,面积约8.5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

景区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道教文化为载体,恢复重建了天后圣母宫、昊天宫等建筑,主要进行山体绿化区、果园观光区、农家乐服务区、植物园区、高效农业观光区、生态休闲区、水上娱乐区、复古建筑区等项目建设,并配套完善了基础设施及相应的服务设施。

3、梨乡风情旅游区和濯村特色农业旅游区。

梨乡风情旅游区,位于莱阳照旺庄镇,景区内梨园面积1万余亩,有树龄400余年的“梨树王”、“贡梨树”,新中国第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电影《农家乐》在此拍摄。

近年来,这两个景区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旅游特色村。

(二)管理加强,旅游产业初具规模目前,莱阳共拥有资质备案的国内旅行社8家、门市部3家;具备旅游团队接待条件的星级酒店6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3家,二星级酒店1家;拥有金山旅游度假区、梨乡风情旅游区、娘娘山风景区、濯村特色农业旅游区、蚬河公园等已开发及在建景区(点)10余处,其中,国家级、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处,省级旅游特色村2处,省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

(三)形象提升,文化旅游发展态势良好积极培育了以“生态风、梨乡情、莱阳游”为主题的农业特色旅游和工业旅游项目。

举办了四届莱阳梨文化节,并开展了莱阳人游莱阳、秋季生态游、南海旅游体验之旅等一系列活动。

开辟了“娘娘山—濯村—梨乡风情旅游区—新冷大”的一日游线路,拉开了莱阳品牌旅游线路常态化的序幕。

二、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虽然近年来莱阳文化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起步较晚,与周边县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发展仍显滞后。

(一)旅游大项目、精品项目少。

虽然有许多旅游资源,但在打造大项目、特色项目上未做足文章,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有吸引力的旅游大项目和精品项目,现有景点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像蓬莱阁、南山集团、牟氏庄园那样过硬的拳头产品,真正能让游客看不够、不想走、还要来的旅游项目几乎没有。

(二)规划不够完善,资源整合不够。

市里有总规,无详规;各镇街、部门、景区“单干”,没有形成“全市一盘棋”。

莱阳具有生态、红色、人文等多种资源,如目前还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点有八大类32个,对其地域特色、民俗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的深层次挖掘整合不够,缺乏明晰的整体开发规划,还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

(三)地方特色不太突出。

莱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上涌现出拥有“南陈北崔”之称的画家崔子忠,“南施北宋”之誉的诗人宋琬、民族英雄左懋第、“南苏北孙”之荣的书画家孙墨佛等知名人物。

莱阳也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之一,马丹阳、邱处机等宗师在该市留有许多行踪。

“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莱阳先后发掘出的中国谭氏龙、棘鼻龙、霸王龙化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恐龙之乡”。

对这些与“莱阳梨”并重的宝贵资源,缺乏有力的挖掘和开发。

(四)配套水平不高。

一是产业链条短。

旅游景区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游览层面,多数游客仅转转看,逗留时间短,享受不到一条龙服务,综合效益上不去。

二是旅游商品开发滞后。

没有代表莱阳的标志性纪念品市场,使游客购买特色商品不知去处,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三是接待能力不足。

农家乐等接待设施仅能满足目前日常的游客量,较大规模的旅游接待能力明显不足。

(五)旅游环境有待改善。

一是缺乏有力的协调机制。

虽然成立了旅游局,但大部分景区仍属无序或多头管理,没有成立景区管委会,遇到问题协调难,远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二是基础和配套设施滞后。

有些景区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功能不完备,难以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是营销不到位。

莱阳这几年虽然加大了宣传力度,但整体性品牌推介力度不够,难以产生轰动效应。

三、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对策(一)科学规划准确定位1.准确定位旅游主题形象。

依据莱阳的旅游资源优势、自然地理特征、历史人文特色,莱阳的旅游主题形象定位为“中国梨乡,绿色莱阳”还是恰当的。

2.科学规划旅游发展战略架构。

根据莱阳旅游业的资源分布、南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对莱阳旅游产业发展作出统一规划,努力做到整体规划与区域规划相结合、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既有影响力大、叫得响的大景点,又有可游性、参与性强的小项目,构建一个点、线、面相结合,重点突出又有层次的网络格局,有效支撑起旅游产业的布局。

鉴于此,莱阳旅游架构应为:“一河三山三区”。

“一河”为五龙河,“三山”为旌旗山、老寨山和娘娘山,“三区”为南部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梨、龙、拳和红色文化旅游区,北部山水景观旅游区。

(二)打造特色旅游产品1.深入挖掘自然资源一是突出“一河”资源优势,打造滨河生态城市。

五龙河是莱阳的母亲河,也是胶东第一大淡水河。

可学习临沂滨河景区的经验做法,把其作为一条生态文化走廊来建设,成为莱阳的风貌带。

二是突出“三山”资源优势。

应下大气力做足做活“山”的文章,坚持“成熟一个、开发一个”的原则,集中力量发展能够在国内外叫得响、拿出手的品牌和亮点,大手笔打造山水旅游风景区。

三是突出“一海”资源优势,打造滨海旅游度假产业带。

结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强化丁字湾(莱阳)海洋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区、金山旅游度假区等南海旅游板块的综合服务功能,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南海新区打造成莱阳城市的副中心、高新技术的新平台、现代服务业的新亮点。

2.深入挖掘人文资源一是加强恐龙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莱阳金岗口恐龙遗迹地质公园可借鉴常州、诸诚等地建设恐龙公园的经验做法,加强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合作,深入挖掘恐龙资源,面向全国招商,将国家级地质公园作为对外扩大影响的品牌来策划,争取恐龙旅游尽快破题发展,使恐龙之乡的名声远播。

二是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基地。

开发建设水口村、后万第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对宋海艇故居、胶东第一个县委旧址、莱阳中心县委旧址(均位于水口村)、赵保原旧部所在旧址(后万第村)进行恢复重建,利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再现当年的万第战役,帮助人们加深对党的光辉历史的认识。

三是开发建设古文化遗址。

要突出发挥莱阳“梨龙拳仙”等人文资源优势,通过与旅游的结合,提高旅游项目的文化附加值。

3.继续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增强旅游城市魅力今后应继续按照“拉大框架、提高品位、增强功能、彰显个性”的思路,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城建重点项目建设,持之以恒地抓好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工作,在住宅、商业房规划审批时,以鼓励发展小高层和高层特色建筑为主,既提升城市品位,展现现代化城市风采,又节约土地资源,为莱阳旅游业突破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宣传营销力度1.打造城市整体形象品牌。

围绕莱阳旅游城市形象,在国内打响莱阳旅游整体品牌,投入一定资金在央视、山东卫视等电视媒体投放城市形象广告,提升莱阳旅游的知名度。

2.将旅游形象宣传纳入公益宣传。

与城市形象宣传融为一体,在车站、高速公路及服务区、公交车候车亭、重点旅游景区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立莱阳旅游形象品牌公益广告,并纳入市政、路政建设规划。

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设旅游专栏,加强形象和宣传推介工作。

在对外宣传、重大文化经贸交流活动中要统一使用莱阳形象品牌。

(四)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1.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城市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重点加强综合交通、餐饮住宿、购物街区、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要提升餐饮业服务水平,提高接待大型旅游团队的能力。

按照旅游景区建设标准要求,加强标准化路牌、导览图、公共旅游咨询中心、大型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几个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纪念品商场,努力提高接待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2.推行标准化管理。

建议尽快制定市场经营管理标准,建立旅游企业公平竞争机制;制定旅游管理细则,建立旅游安全防范机制;制定旅游景点、娱乐项目、旅游饭店评定标准,建立项目完善机制。

3.加强景区导游行业培训和管理。

可组织历史、哲学、宗教、文学等学科的专家,到景区进行专题调研考察,帮助景区修改完善导游词,使之更有诗意和吸引力,真正给游客带来美的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