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保护贸易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 (欧洲失业率上升、美国实际购买力下降、日本经 济增长停滞和下降)。 如何改善这种现状?——国家干预 国家可以通过扶持某些战略性产业,使其在国际市 场上增强竞争优势,从而刺激国内经济增长。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背景、含义及理论基础 (二)含义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 经济的条件下,利用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 植本国的战略性产业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 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 的贸易政策。 Brander(1995):战略性贸易政策能够决定或改 变企业间战略关系的贸易政策。
第五章 贸易保护理论
本章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重商主义(第二章已讲) 幼稚产业保护论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
补充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 二战初期~7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 20世纪70~90年代初——新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贸易自由化
第四节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
发展中国家
必须通过保护 发展本国工业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
发展中国家
贸 易 条 发展中国家 件 恶 化
发展中国家
第五节 战略贸易理论和政策 ( Strategic Trade Theory and Policy )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背景、含义及理论基础 (一)产生背景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背景、含义及理论基础 (三)理论基础 1. Brander 和 Spencer“以补贴促进出口”
通过政府补贴把利润从国外转移到国内。
2. Krugman“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
通过关税、配额等措施把国内市场封闭起来, 使国内企业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3. 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
政府的资助构成企业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原 动力,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结论:
只有对外贸易顺差时,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 提高国民收入,并且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 贸易顺差增加量的若干倍。
公式:
∆Y = [∆I + (∆X− ∆M)]×K
1 1 K = = 1− c s + m
C为边际消费倾向
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 之间的内在规律。 局限性: 1. 贸易顺差和国内投资对国民收入增加的乘数 作用并不等同。 2. 实践上受制于本国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预期收益的现值能抵消现在的保护成本。
坎普标准(Kemp’s test)
注重产业能否产生外部经济效应。
小岛清标准
被பைடு நூலகம்护的产业能够带来经济增长。
筱原三代平标准
被保护的产业应该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快。
四、对幼稚产业保护论的评价
合理性
(1)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 强调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 对外贸易政策。 (2)对工业建设的重视 (3)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选择性 (4)对美、德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对幼稚产业保护论的评价(续)
缺陷
(1)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2)保护手段的选择不尽合理。 (3)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 力发展因素的分析也很混乱。 基于上述缺陷,该理论在实践中成效不大。
第三节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一、政策的产生背景 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
1. 以市场不完全竞争、尤其是寡头垄断为条件。 2. 政府是企业搏弈的前提,政府行为影响企业在搏 弈中的行为。 3. 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保护政策,而是一个使本 国利益最大化的政策。 4. 这个观点与幼稚产业保护论的观点有异同之处。 思考:与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相比呢?
三、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评价
总体而言,该政策的理论基础被大多数经济学 家所接受,但其在现实中的操作具有不确定性 和一定的困难。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必须以额外收益超过补 贴成本为先决条件。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以对手不采取行动 为前提。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 则的约束。
(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提出者:(英)哈罗德(Harrod) (美)马克卢普(Machlup) 对外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犹如投资。 出口是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如同投资,是一种 “注入”(Injection),会使国民收入加倍增长; 进口是对外国产品的消费,如同储蓄,是一种 “泄漏”(Leakage),会使国民收入加倍减少。
3. 国家干预论
强调国家在贸易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4. 关税保护制度(循序渐进,有针对性) (1)差别关税率 (2)有选择性地保护 (3)适时调整 保护有期限(以30年为最高期限)
三、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
穆勒标准(Mill’s test)
强调未来生产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巴斯塔布尔标准(Bastable’s test)
第二节 幼稚产业保护论
一、产生背景
1781年美国经济重建中的南北争论 美国刚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经济处于 低谷,工业极为落后。在与英国的贸易中一直 充当英国的农产品、原料的供应地和工业制成 品的销售市场。这样的贸易格局有利于南方种 植园主的利益,但不利于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发 展工业制造业。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91) 《制造业的报告》,系统 阐述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 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政策主张:奖出限入 保护效果:
∆Y = K * ∆I = ∆I * ∆
1 1− c
C为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的作用过程
新增投资
100元
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
销售生产资料的人 收入增加 100元
90元
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增加
……
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们的收入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量是最初投资额的若干倍
投资乘数的公式 K= 1 /(1-△C /△Y)= 1/(△S/△Y) = △Y/△S 其中:△C/△Y为边际消费倾向; △S/△Y为边际储蓄倾向。
二、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主要思想
李斯特(List),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Friedrich List(1789-1846)
1. 经济发展阶段论
各国经济的发展都要经历5个阶段 自 由
畜牧
保 护
农业
自 由
农工
原始 未开 化
农工 业
商
2. 生产力理论 ——对自由贸易学说的批评
“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的多”,所以,比 较优势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提高。 自由贸易学说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它抹杀了各 国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 要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于国家的力量,而不能听 任经济和贸易的自由发展。
资本的高度积聚和集中, 国内经济危机加剧, 对市场的争夺日益激烈。 保护对象和保护目的扩大; 保护措施多样化; 实施政策的国家增多。
原因
特点
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代表作: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对本国产品的有效需求 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对本国产品的有效需求
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一)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
卡恩(Kahn)1931年首创“乘数原理” 凯恩斯在《通论》中用乘数原理来分析投资对 国民收入的作用,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
190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约 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 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汉密尔顿的论证
在当时的情况下,美国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政 策,其结果将使美国的产业仅限于农业的范 畴,而工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不但经 济上不能使国家变得富裕,而且在政治和军 事上很难保护其独立的地位。所以为了国家 利益,政府必须用关税政策来保护美国的新 兴工业。
作用过程
出口——从国外得到货币收入——出口产业 部门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其他产业部门 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如此反复,收入增 量将是贸易顺差增量的若干倍。 进口——向国外支付货币——进口产业部门 收入减少,消费下降——其他产业部门的国 内生产缩减,收入减少……收入减少量是贸 易逆差增量的若干倍。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背景、含义及理论基础 (二)含义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 经济的条件下,利用保护国内市场的各种措施来扶 植本国的战略性产业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 竞争力,占领他国市场,获取规模报酬和垄断利润 的贸易政策。 Brander(1995):战略性贸易政策能够决定或改 变企业间战略关系的贸易政策。
第五章 贸易保护理论
本章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重商主义(第二章已讲) 幼稚产业保护论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
补充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保护贸易政策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超保护贸易政策 二战初期~70年代中期——贸易自由化 20世纪70~90年代初——新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贸易自由化
第四节 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论
发展中国家
必须通过保护 发展本国工业
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发达 国家
发展中国家
贸 易 条 发展中国家 件 恶 化
发展中国家
第五节 战略贸易理论和政策 ( Strategic Trade Theory and Policy )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背景、含义及理论基础 (一)产生背景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背景、含义及理论基础 (三)理论基础 1. Brander 和 Spencer“以补贴促进出口”
通过政府补贴把利润从国外转移到国内。
2. Krugman“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
通过关税、配额等措施把国内市场封闭起来, 使国内企业获得规模经济优势。
3. 战略支持产业的外部经济效应
政府的资助构成企业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原 动力,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结论:
只有对外贸易顺差时,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 提高国民收入,并且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是 贸易顺差增加量的若干倍。
公式:
∆Y = [∆I + (∆X− ∆M)]×K
1 1 K = = 1− c s + m
C为边际消费倾向
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 之间的内在规律。 局限性: 1. 贸易顺差和国内投资对国民收入增加的乘数 作用并不等同。 2. 实践上受制于本国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预期收益的现值能抵消现在的保护成本。
坎普标准(Kemp’s test)
注重产业能否产生外部经济效应。
小岛清标准
被பைடு நூலகம்护的产业能够带来经济增长。
筱原三代平标准
被保护的产业应该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快。
四、对幼稚产业保护论的评价
合理性
(1)强调国际贸易中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 强调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 对外贸易政策。 (2)对工业建设的重视 (3)强调保护的过渡性和选择性 (4)对美、德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对幼稚产业保护论的评价(续)
缺陷
(1)保护对象的选择缺乏客观具体的标准。 (2)保护手段的选择不尽合理。 (3)对生产力的理解比较含糊,对影响生产 力发展因素的分析也很混乱。 基于上述缺陷,该理论在实践中成效不大。
第三节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一、政策的产生背景 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
1. 以市场不完全竞争、尤其是寡头垄断为条件。 2. 政府是企业搏弈的前提,政府行为影响企业在搏 弈中的行为。 3. 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贸易保护政策,而是一个使本 国利益最大化的政策。 4. 这个观点与幼稚产业保护论的观点有异同之处。 思考:与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相比呢?
三、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评价
总体而言,该政策的理论基础被大多数经济学 家所接受,但其在现实中的操作具有不确定性 和一定的困难。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必须以额外收益超过补 贴成本为先决条件。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以对手不采取行动 为前提。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现实运用中还会受到多边规 则的约束。
(二)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提出者:(英)哈罗德(Harrod) (美)马克卢普(Machlup) 对外贸易顺差对国民经济的作用犹如投资。 出口是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如同投资,是一种 “注入”(Injection),会使国民收入加倍增长; 进口是对外国产品的消费,如同储蓄,是一种 “泄漏”(Leakage),会使国民收入加倍减少。
3. 国家干预论
强调国家在贸易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4. 关税保护制度(循序渐进,有针对性) (1)差别关税率 (2)有选择性地保护 (3)适时调整 保护有期限(以30年为最高期限)
三、幼稚产业的选择标准
穆勒标准(Mill’s test)
强调未来生产成本上的竞争优势。
巴斯塔布尔标准(Bastable’s test)
第二节 幼稚产业保护论
一、产生背景
1781年美国经济重建中的南北争论 美国刚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经济处于 低谷,工业极为落后。在与英国的贸易中一直 充当英国的农产品、原料的供应地和工业制成 品的销售市场。这样的贸易格局有利于南方种 植园主的利益,但不利于北方工业资产阶级发 展工业制造业。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91) 《制造业的报告》,系统 阐述了保护和发展制造业 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政策主张:奖出限入 保护效果:
∆Y = K * ∆I = ∆I * ∆
1 1− c
C为边际消费倾向
投资的作用过程
新增投资
100元
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增加
销售生产资料的人 收入增加 100元
90元
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增加
……
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们的收入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量是最初投资额的若干倍
投资乘数的公式 K= 1 /(1-△C /△Y)= 1/(△S/△Y) = △Y/△S 其中:△C/△Y为边际消费倾向; △S/△Y为边际储蓄倾向。
二、幼稚产业保护论的主要思想
李斯特(List),1841年《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Friedrich List(1789-1846)
1. 经济发展阶段论
各国经济的发展都要经历5个阶段 自 由
畜牧
保 护
农业
自 由
农工
原始 未开 化
农工 业
商
2. 生产力理论 ——对自由贸易学说的批评
“财富的生产力比财富本身重要的多”,所以,比 较优势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提高。 自由贸易学说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它抹杀了各 国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 要发展生产力,必须借助于国家的力量,而不能听 任经济和贸易的自由发展。
资本的高度积聚和集中, 国内经济危机加剧, 对市场的争夺日益激烈。 保护对象和保护目的扩大; 保护措施多样化; 实施政策的国家增多。
原因
特点
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代表作: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对本国产品的有效需求 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对本国产品的有效需求
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贸易顺差可以增加国内的货币供给,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一)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
卡恩(Kahn)1931年首创“乘数原理” 凯恩斯在《通论》中用乘数原理来分析投资对 国民收入的作用,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
190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约 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0%, 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
汉密尔顿的论证
在当时的情况下,美国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政 策,其结果将使美国的产业仅限于农业的范 畴,而工业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不但经 济上不能使国家变得富裕,而且在政治和军 事上很难保护其独立的地位。所以为了国家 利益,政府必须用关税政策来保护美国的新 兴工业。
作用过程
出口——从国外得到货币收入——出口产业 部门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其他产业部门 生产增加、收入增加……如此反复,收入增 量将是贸易顺差增量的若干倍。 进口——向国外支付货币——进口产业部门 收入减少,消费下降——其他产业部门的国 内生产缩减,收入减少……收入减少量是贸 易逆差增量的若干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