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语文课堂以朗朗读书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还语文课堂以朗朗读书声
摘要: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一种教学手段。
教师的充满情感朗读往往很容易感染学生情绪。
但是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只听到学生琅琅读书声,很少听到老师读书声,因此,想要达到课标的要求,必须要参透《课标》内容,要加强朗读理论的专业学习,要自觉进行朗读的技能训练。
关键词:课堂朗读教师范读情感
书,是前人智慧、经验的结晶。
读书,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汲取人类数千年成就。
而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在阶段目标的第四学段的阅读中明确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教学建议里也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由此可知,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包括两方面,一是老师的读,二是学生的读,即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和学生的学习性朗读。
因此,为搞好朗读教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
教师的充满情感的朗读往往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当学生在细心聆听时如身临其境,陶醉其中。
有多少名家在谈到自己老师的
时候,对自己的老师在课堂上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读让他们终生难忘,甚至对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梁实秋先生曾介绍过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这样讲课:“徐先生介绍完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
这一遍朗诵很有意思。
他打着江北的官腔,咬牙切齿地大声读一遍,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宣泄出来了。
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情感,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已经理会到原文意义的一半了。
”
教师在诵读文本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融为一体,直接传达给学生,给学生情感熏陶。
当老师和学生共同沉浸在文字营造那份美好情感中,那种美妙不是我们通过苦口婆心说教所能传递的,因为它能触及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
而学生朗读,限于阅历和理解能力,毕竟不如教师对文章把握得好。
教师普通话是否规范,嗓音漂亮与否,朗读是否到位,这些都不能成为朗读教学障碍,作为语文教师要多开口,经过自身努力,练好范读这个基本功。
但是,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只听到学生琅琅读书声,很少听到老师的读书声。
究其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第一,《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那么课堂是否就应该交给学生,朗读是否也应该是学生的朗读,如果教师进行范读是不是跟新课标想违背?第二,现代教育
技术的推广,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越来越广泛,网上随处可以下载名家的、或非名家的视频、录音,一个最明显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语文课堂上,许多教师动辄就是“请听录音”,“以机代读”越来越普遍,而教师范读却越来越少见。
第三,有些教师师以自己的普通话不够标准、方言口音重为理由,怕影响学生的听课,甚至怕影响自己在学生面前形象,而不敢开口读;有些教师师则以自己的声音不够完美为借口,觉得自己读不如录音,就让多媒体代劳了。
甚至有些教师认为范读对学生学习语文起不了多大作用,于是干脆就不读。
因而,许多教师在强调学生朗读的同时,却忽视了自身的范读,这不能不令人焦虑:教师自己都不重视朗读,如何言传身教,如何让学生去重视朗读?
对于上述种种情况,我们真的就毫无办法可言了吗?那也不见得,正如清人程廷祚的话:“古者之于诗也,有诵有歌,诵可以尽人而学,歌不可以尽人而能也。
”(《金陵丛书》本《青溪集》卷二)诵(朗读)也好,歌也好,虽不可尽人而能,但可尽人而学。
因此,要改变当前教师不开口朗读的窘境,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来解决问题。
首先,要参透《课标》内容。
《课标》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并不代表教师成了课堂的旁观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必须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应该是课堂朗读的引导者,“指导员”。
我
们要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我们要引导学生沉醉到作品中去,与作品同悲同喜,与人物共沉共浮;我们要引导学生朗读能以声传情,通过语言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缓急,把语言中包含的音、意、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第二,要加强朗读理论的专业学习。
实践是要理论来指导和引导的,我们从事朗读教学,也同样要用朗读学的理论来指导和引导。
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朗读过程,把握朗读规律,掌握朗读的理论和技能,来适应朗读教学的需要。
朗读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
相关的朗读学的理论知识,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探究的条件,我们应该利用这些知识来武装自己,丰富自己,夯实自己。
此外,不少朗读讲座也应该多多的去听,来加强自己对朗读相关知识的了解,切勿瞎子摸象,以偏概全,事倍功半。
第三,要自觉进行朗读的技能训练。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那么朗读就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技能。
是技能就要接受训练。
平时备课是朗读的好时机;教学之余是朗读的好光景,我们不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求日有所练,月有所得,年有所进。
自读训练是一途,听读训练也是一途。
只有在课后苦下功夫,多练习,多朗读,多积累,才能后积薄发,才能带给学生优秀水平的范读,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教师范读是一种鲜活亮丽,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资源。
在课程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重视并开发这一资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当承担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①杨聪.《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朗读评价初探》.《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3期
②程竹怀.《语文教师要过朗读关》.《中国教育学刊》, 2008年 09期
③陈树元苏彦康林益.《初中语文课堂朗读之“怪现状”》.《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8期
④吴康兴.《课堂朗读的理性批判》.《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