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伴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也有着快速的发展,大众的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表现出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由此人们把身体健康摆在了更高的位置,从而体育锻炼成为了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全国群众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已占总人口的34%,如此高的比例使得我国体育锻炼方面在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可见大众对于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之高。
根据调查资料所显示:直到2012年9月,850080个体育方面的场地是我国所拥有的,有28741个场地是分布于校园当中,所占分额是我国体育方面场地总量的百分之3.4。由此可知,学校体育占据了我国体育发展事业极其重要的地位,各大高校所拥有的体育馆彰显出我国学校关于体育场馆方面建设的最高水平。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体育场馆与设施的人均相对占有量非常的低,就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很大一部分高校的体育馆仍然处于闲置,体育方面的有关设施开放率非常低,还不到23.2%。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因素,比如: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的活动场地不多,百姓对体育方面锻炼的需求在一定的程度上无法满足,好多不利影响逐步的破坏了全民健康锻炼计划的运作;好多高校的体育馆处于闲置状态,使用率非常低:还有好多高校的体育馆采取不对外开放的措施导致后期没有办法拿回前段时期高额投入的成本支出,又因为体育馆需要不断的进行维护、更新与维修,如此我们就需要向教育有关部门和学校进行经费的申请,又因为教育的相关经费那么紧张,对许多高校的体育馆的长久发展事业极其不利。
对体育场馆有关管理方面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制度、目前的运行机制等一系列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有效可行的办法去解决,总结出管理思想与思路符合我国国情以及高校校情的较为先进的标准,使得高校体育场馆在很大程度上进行资产保值,进一步再增值。对于高校体育场馆当前所存在的管理制度的不完整、缺少一体化的经营思维以及使用率非常低等情况,本文将从高校的运行管理进行下手,着重核心,从中找出适合高校运行管理的对策与方法,从而使得高校的体育馆在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中走的更远,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
本文将从如何使用统一的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出发,让高校的体育馆不仅能拥有很多的经济利益同时,还可以得到巨大的社会效应,并且使用合理有效的办法与对策,对高校的体
院馆闲置状态进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开放经营,使其利用率进行提高。
将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利用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与分析,根据开放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找出改善与提高的相关对策。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一)概念界定
1.体育场馆
大部分体育方面的场馆作用就是进行体育方面的训练、以休闲为目的的体育运动、竞技相关赛事等专业性较强的地方。它是给以休闲为目的的体育运动、体育方面的训练、竞技相关赛事等体育消费需求而特意修建的各种运动场所的总体称呼。
曹缔训给体育场馆做出了这样的定义“为了满足体育训练、运动竞赛和群众体育的各类需要而去专门建造的各类种的体育运动场所的总称”[1]。
2.运营管理
运营管理定义为运行项目过程中所包含的计划、组织、执行和健康等一系列措施。管理和运行是相互辅助的,最终所达到的目的是运行,管理只是运行过程中所辅助的一种方法,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收益,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运行。
(二)相关理论
体育建筑作为体育教育、竞技运动、身体锻炼和体育娱乐等活动之用的建筑,包括建筑物和场地设施等。一般来说,体育建筑由比赛场地、运动员用房(休息室、浴室、储物间和卫生间等)和管理用房(办公室、器材、设备室等)三部分组成。高校体育建筑是高校公共建筑中必备的一种建筑种类,服务于高校学生与老师的体育教学、竞技运动、身体锻炼等活动之用的建筑。
体育馆,室内用来体育锻炼和比赛的场馆。按使用性质可分为练习馆和比赛馆;按体育项目可分为篮球馆、羽毛球馆等;按观众席位多少可分为大、中、小型,在我国超过8000个的为大型体育馆,少于3000个的为小型体育馆,3000—8000个的为中型体育馆。高校体育馆主要含有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场地。周边辅助性建筑中带有台球室、健身房等。
(三)研究现状
冷迎辉在2005年《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思考》中对高校体育场馆如何向社会有偿开放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向社会有偿开放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资金短缺,存在相关安全隐患,进而提出了他的相关建议[2]。
2007年李端阳在《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管理探索》中依据高校体育场馆的特征,以及与国内社会体育发展现状相结合,提出在市场经济中产业化运营管理的方法和思路,高校体育场馆需根据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相关条件走产业化运营道路,创造出符合社会主义特色的发展路线。
周晓芳(2008)通过对18所辽宁省内的普通高校体育设施管理现状的调查
中发现,学校体育设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管理队伍层次低、设施分布结构不合理、设施的利用率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高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唯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依据,才能顺利的完成对社会开放。
顾冬梅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分析,对我国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应采取的模式进行探讨,认为应以物业管理体系对场馆的设施设备维护、场馆服务环境维护实行系统管理,对场馆使用实行合理分割,实现课程、训练、比赛和有偿开放同步发展[3]。
彭立群就新疆高校体育场馆的现状,即质量低、数量少、场馆环境较差、设施陈旧。部分学校除了承担校内的日常教学和训练之外,个别项目进行对外开放,但体育场馆设施并不能满足社会群众的需求。
三、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与现状
1.高校体育馆的开放时间
现在高校体育场馆几乎都能在工作日早晨将无偿开放的场馆对外开放,原因是进行晨练的主要是学生和中老年人,锻炼的项目也多是慢跑和快走这些对场地要求不高的项目。工作日的上、午几乎无对外开放,主要是考虑到体育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安全、校园秩序等问题。晚上相对来说开放时间也较少,由于出于安全保障,以及该时段健身、锻炼的多为年轻人,工作疲惫的他们更喜欢设施齐全、场地条件好、服务质量高的场所。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是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率最低的三个时段,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场馆闲置情况尤为严重。
2.高校体育馆的开放对象
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对象主要为本校学生、本校教职工、社会个人和社会团体,并针对项目的不同会将其分为有偿开放和无偿开放两种模式。对于无偿项目,犹如跑步、乒乓球、室外篮球,则可以吸引较多的社会群众参与,但就有偿项目而言,社会群众的参与就很少。收费标准也较难确定,若收费过低,高校体育场馆则无法取得收益;若收费过高,更多的社会人士则会选择设施齐全且服务到位的校外场馆。所以,就目前而言,有偿性的开放还很难得到社会群众的认可。
3.高校体育馆的开放项目
高校体育场馆所开放的体育场地大多均是具有面积大、数量多、无时间限制、容纳人数多等特点。一般是一些较为传统的项目,如室外篮球场、网球场、田径场、乒乓球场等,这些项目都对社会公众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仅仅可以作为无偿开放项目,只可用于提高高校的社会效益,不能带动高校的经济效益。
(二)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场馆运营项目和手
段单一,场馆的开放率不足且开放时间不够,运营效益低、运营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体育场馆的运营情况。大多数的高校体育场馆都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职能就是完成高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等工作。
1.项目单一
目前高校体育场馆提供的项目大多还是比较传统的项目,比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这些较为单一项目几乎不再能吸引更多社会公众的关注,无法切实满足社会大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的看台都较为简陋,场地偏小,放置的体育器材功能比较单一,对于大型的比赛赛事基本没有能力承接。
2.利用率不足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校大部分的体育场馆除了在正常的上课、训练和课余锻炼等方面能得到较好的利用之外,还有大部分的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尤其是学生集中放假的寒假和暑假,还有像平时的双休日,以及早晚等闲置时间一年加起来几近5个月之久,闲置情况甚是严重。
3.开放时间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场所开放程度较低,并且地区之间差异现象明显。根据相关调查统计,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山东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地区,高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较高,开放水平能达到50%左右,而对于像安徽、河南这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开放率仅仅能达到15%左右,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也不利于社会公众的健身。
(三)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体院场馆的开放利用状况显示,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场馆都存在着相当多的利用空间,且都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所以说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完全可行的。体育部门能做好体育场馆的大部分运营管理工作,但由于未接受过专业化管理培训,致使场馆的运营效率很低。各个高校基本都是体育部门兼任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甚至好多管理人员都出自后勤部门,缺少先进管理知识的支撑,没有专业的技术服务队伍,导致管理机制单一。
1.缺乏统一经营理念
我国的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的运营管理方式参差不齐,普遍表明缺乏统一的经营意识,缺少市场竞争的积极性,缺乏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带领。主要更多的反映在对外开放的时间上,没有制定统一的对外经营时间,导致场馆闲置情况十分严重。高校对体育场馆的市场化运营缺少探索的积极主动性,在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策略严峻缺失、机制死板且缺乏新意,多数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没有长期经营的发展目标。
2.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好多高校体育场馆经营采用多样化的运营管理模式,但并彻底的从高校的母体中脱离出来,还存
在着计划与市场并存的二元体制,严重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完善、配套的运营管理制度建设。
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较多高校体育场馆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不注意成本定期核算,尚未建立成本预算及运营成本内部控制机制,导致成本费用把控不严,甚至严重浪费。
3.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多数高校的负责体育场馆管理人员均是兼职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更对市场情况知之甚少,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和营销手段,主要任务仅仅是保障体育场馆的安全以及运动场所的干净与整洁,按时的开关体育馆门,根据具体规定收取费用等琐事。无专业人士管理则导致管理人员的素质越来越差,使得场馆的运营模式逐渐落后,导致服务质量难以提升,无法吸引社会人员更多地参与。由此可见管理人员的素质是体育场馆能否高效、高收益运营的核心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一个场馆管理状况。
四、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发展对策
(一)树立统一经营理念
高校对于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需要树立统一时间管理的理念,合理的分配体育场馆使用的时间。需要在保证体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尽可能多的对外开放,统一规划时间,合理配置。
由于高校体育场馆是由政府出资修建的,公益性则是它的基本属性,所以对于开放对象的选择方面,要为学生和社会大众做更多的考虑,价格设置方面要考虑是否合理,不能设置过高,否则就违背了公益性这一基本属性。而且要适当地开放些无偿项目,从而使更多的社会民众能够参与到体育锻炼队伍中,为高校赢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在运营中坚持以体育性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向,实行体育场馆会员制模式,场馆的开放要面向社会大众,紧跟市场发展步伐,选择受大众欢迎的项目进行适当引进,并且对经营的项目根据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二)项目论证
1.资源约束
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基于高校现有基础适度开发,利用管理方法各个环节,对资源实行最有成效的管理,使得高校体育资源秩序井然地运转。若体育场馆管理者不能合理分配资源,就会导致资源的无序开发,甚至盲目开发,造成资源的浪费。好的硬件环境还需要配备合理的管理模式,高校场馆资源管理部门的能力与方式就成为了资源约束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优秀的管理者则会合理地将现有人力、物力及场馆空间资源中分地利用。
2.投资效益分析
场馆负责部门应定期核算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成本花费,避免因过多的成本投入得不到相应的收入,从而造成体育场馆无法收回成本。要制定高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