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
高考历史题目中常见失误分析与改进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重要关卡,而历史作为文科中的重要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一定的比重。
在解答高考历史题目时,考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失误,导致丢分。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常见失误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础知识是解答历史题目的基石。
如果对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背景、经过和影响等基本要素记忆模糊或理解偏差,就很容易在答题时出现失误。
例如,在回答有关某一历史事件的原因时,如果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就可能回答得不够全面和准确。
改进方法:1、构建知识体系:将历史知识按照时间顺序、专题等方式进行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2、多轮复习:通过反复记忆和回顾,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
3、制作知识卡片:将容易混淆或遗忘的知识点写在卡片上,随时拿出来复习。
二、审题不清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步骤,但很多考生在这方面容易出现失误。
有的考生没有认真阅读题目,导致对题目要求理解错误;有的考生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导致答题方向偏离。
比如,题目要求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积极影响,而考生却回答了其消极影响;或者题目中明确提到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时期进行分析,而考生却忽略了这一要求。
改进方法:1、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答题前,至少将题目阅读两遍,确保理解题意。
2、圈画关键词:对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关键词语等进行圈画,提醒自己注意。
3、分析题目类型:明确题目是考查原因、影响、特点还是其他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
三、材料分析能力不足高考历史题目中,材料分析题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然而,部分考生在分析材料时缺乏方法和技巧,无法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例如,对于文言文材料,有的考生因为文言文阅读能力有限,无法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对于图表材料,有的考生不能正确解读数据背后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改进方法: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平时多阅读一些古代文献,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和语法。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常常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缺乏兴趣和热情,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
由此可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历史教学中心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1. 学生缺乏兴趣由于历史学科的性质,它需要学生对过去的事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然而,在今天的高中教育系统中,学生更多关注于成绩和考试,而不是关注如何了解历史内容。
因此,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
2. 学生需要的东西与教学内容不符现代高中历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遵循着传统的简单背诵和记忆模型,而不是关注学生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在学生中引起厌倦,因为大多数高中历史内容往往是被认为是“无用”或者“无聊”的。
3. 教学资料不够教学资料不够,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也是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学生需要的是多样化的教学资料和方法,以保持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二、解决方案既然存在着问题,我们需要解决它。
以下是关于如何解决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些策略:1. 采用趣味化教学为了保持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采用更趣味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料。
教师们可以使用悬疑故事、趣味化的测试、多元文化理解等方法,以建立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联系。
2. 把困难变得容易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内容可以极具挑战性,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
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基础,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料,以满足学生在知识学习上的需求。
3. 创造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资料将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教师可以在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历史文物展览中寻找教学资源。
还可以使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互动式游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
4.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评分体系过于注重笔头功夫和成绩,缺乏综合性的评价体系,这也很难保证教育的全面性和多元化。
高三历史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高三历史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高三历史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一、时间与效率:有的同学说已经投入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没有取得相应的成绩。
首先同学们应该认识到,高考与中考考查的方式与能力要求的不同,我们即将应对的不是中考了,而是高考。
高考历史考什么?高考历史学科不仅明确要求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如何安排时间,历史学科有大量的接受性知识点,掌握它们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必须要有时间保证。
如何有效果,我觉得应该坚持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记忆一定量的历史知识要点。
具体地说,每天用于记忆历史知识要点的时间以当天学习到的那部分知识为基本标准,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提高。
二、记忆与遗忘:进入高三以后,同学们学习历史抱怨最多的就是看的越多,遗忘的就越多,甚至在丢掉课本后头脑中出现空白。
首先应该让学生知道一点生理学知识,一定的遗忘是很正常,任何人都是如此。
其次明确的告诉学生,很多知识你并没有遗忘,而是储存在你记忆的仓库里,在你需要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能够很快调动这些知识。
同时指出,在投入时间的时候,要避免一种想法,那就是别希望通过一次性投入后,把一个知识点记得滚瓜烂熟,甚至能一直保持到高考。
也许对于容量少、难度低的初中学习和高一、高二的阶段性学习还能勉强应付,对于高三历史学习来说,一定要避免。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坚持每天记忆的同时,每隔三天左右复习一遍,每隔一周左右再梳理一遍,越往后面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每次投入的时间可以逐渐减少。
三、掌握与应用:有的同学课本知识很熟悉甚至整个章节的知识都能够背诵,课堂老师授课也能够接受,单元知识考查的时候也能够考出很不错的成绩,但是一旦大考时却分数不理想。
这种情况在高三学生尤其是平时很是用功的同学中较为常见。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记忆的方式方法有一定的缺陷,不少同学按照初中的学习方法去死记硬背知识点,没有去掌握基本的知识体系,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进行新的整合。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常见困惑与解决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常见困惑与解决方法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常常是令人困惑的。
许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常常遇到一些难以理解或记忆的问题,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常见困惑,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历史事件过于繁杂在学习历史时,经常会遇到大量的历史事件需要记忆。
很多学生会觉得这些历史事件太过繁杂,无法理清思路或记住相关的细节。
面对这个问题,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法:1. 制作时间轴图: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制作成时间轴图,这样可以直观地展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帮助记忆。
2. 分类整理:将历史事件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如政治、经济、社会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减少混淆和困惑。
3. 深入理解:重点关注一些具有代表性或重要意义的事件,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全局性的历史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他相关事件。
二、历史人物角色模糊在学习历史人物时,很多学生会感到困惑,特别是当历史人物数量众多或者名字相似时,更容易混淆不清。
面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 建立人物关系图:将历史人物按照时间和关系进行分类和整理,制作人物关系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2. 深入研究:对于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和贡献,通过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记忆和区分。
3. 制作人物卡片:将历史人物的姓名、生平和重要事迹制作成卡片,可以随时拿出来查阅,帮助记忆和串联人物之间的关系。
三、历史背景缺乏了解历史事件往往有其特定的背景,了解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生和影响。
而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对历史背景了解不足,这是一个常见的困扰。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1. 多阅读相关文献:通过多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章和材料,了解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事件的产生和影响。
2. 制作知识框架:将历史事件的背景知识制作成知识框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引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过去的研究和理解,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一些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问题一:缺乏启发性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往往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方式,存在着知识传递不畅、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对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产生兴趣,导致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开展小组活动、进行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历史事件。
同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问题二:缺乏跨学科的教学资源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
然而,现实中高中历史教学往往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对独立,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不够充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和教师可以积极寻求跨学科的合作机会。
通过与语文、地理、政治等学科的教师合作,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历史教学中,增加学生对历史的综合认识。
此外,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教师也可以寻找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三:缺乏趣味性的教学内容由于历史教学需要大量关注历史事实和事件,内容相对较为严肃,很多学生难以产生兴趣。
而且,教材中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背诵和死记硬背,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应该注重选择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辨析历史谜团、播放历史题材的电影或纪录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研究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历史的探究中,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实践经验和体验感。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思维能力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一部分:问题分析1.缺乏活动性教学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收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和学习兴趣的低下。
2.知识点过于繁杂高中历史知识点众多,学生难以完全掌握。
教师往往面临教学时间有限的问题,难以全面讲解每个知识点,导致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
3.缺乏历史思维培养历史学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即通过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然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往往侧重于知识点的灌输,忽视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4.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不符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通常偏向于政治、战争等方面,而这些对许多学生来说太过抽象和枯燥,不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导致学生对历史教学的厌烦情绪。
第二部分:解决策略1.引入互动式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引入一些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课堂竞赛等,促进学生参与其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系统化知识点教学针对历史知识点繁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确保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知识。
3.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加大历史思维培养的力度。
通过提问、讨论和观点辩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4.结合学生兴趣教学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例如通过影视作品、历史场馆参观等形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增加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第三部分:策略实施与效果评估1.策略实施针对上述问题和策略,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实施相关策略,如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设置互动环节等。
高三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高三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高考临近,学生着急,历史问题还有不少,经过调查和总结,主要问题有下面几个方面:问题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主要变现在:①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不够准确,对一些重要的时间点或者时间段不够敏感;②对历史事件的阶段特征掌握的不够好;③做大题时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内容、影响的规范用语掌握不够。
对策一:课堂时间不能再由老师满堂灌,应该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我认为至少要把三分之一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复习,老师做好引导和辅助的工作。
至于阶段特征方面,这是我们在二轮复习中要解决的关键,这一点我们要把课备足,这也是在现在这种教材下学生的一大薄弱环节。
问题二:选择题是学生最头疼的老大难问题。
现在的选择题都是材料式的,既然是一段材料那么就有它的中心,学生现在的阅读存在较大的问题,抓中心有时会抓偏,提炼主旨的能力欠佳,甚至有一些错误的选项都难以辨别。
对策二:这个的课题主要是李部长在研究解决。
问题三:发散思维能力差。
很多学生所看到的历史事件都是孤立的,不能一看到历史事件就想到这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与之相类似的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有哪些联系(相同点和不同点,借鉴发展等),它们都产生了怎样的作用或影响。
对策三:老师们在讲课或者是讲题的时候应该适当补充,让学生对历史事件有完整的了解,对事件之间的联系有一个清晰的把握。
我多次告诫我的学生,所谓复习,就是反复的学习,不要以为自己以前都学过,你是否都弄的很清楚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问题四:历史时间线索捋不清楚,知识体系框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对策四:通过时间轴把历史事件穿插进去,平时在讲题的过程中,遇到有关时序的历史问题的时候就顺便把相关线索拉一拉;关于知识体系框架,一个方面利用好二轮复习的资料,另一个方面讲题目的时候要注意渗透。
问题五:在归纳总结方面做得不够。
对策五:从高二到高三经过一年多的训练,我们的学生已经做了很多的题目,近六七年的各地的高考题我们几乎全部做了一遍,另外,还有一些地方的模拟题,还有我们自己出的题,做了这么多的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主观题还是答不好,得分比较低,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时缺乏总结,举个简单的例子,近几年高考题基本上都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大题,那么我们将这几年有关这方面的大题的答案都放在一起,你就会发现,无论题目的材料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的答案除外,联系所学知识得到的答案都没有超出这几个要点:“列强侵略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不断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机或者救亡图存”、“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启蒙”、“学习西方不断深入的三阶段”、“促进或阻碍中国的近代化”等等。
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分析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之一是知识点过于繁杂。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知识点的数量是庞大的,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思想。
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知识内容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学习效果不佳。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应该精选教材内容,将重点放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深度挖掘上。
通过专题教学的方式,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联系起来,展示历史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次要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辩证的空间。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历史知识。
这些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历史知识更加生动、形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使用历史影像资料和电子白板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面貌。
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历史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兴趣,设定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故事化教学方法。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的故事,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变成生动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情景再现的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的场景,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和理解。
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知识点繁杂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如精选教材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方法和故事化教学方法等,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希望这些对策的实施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历史期末复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措施(五篇材料)
历史期末复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措施(五篇材料)第一篇:历史期末复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措施历史期末复习中问题的解决措施期末考试临近,有些学生不重视,有些学习方法不是很会,但课堂气氛却很活跃,如何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在这两个星期的复习中,首先说明考试的重要性,其次教给学生复习方法。
复习,对于期末考试的成绩好坏与否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复习方法可以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浓缩要点法。
到了期末,时间非常紧张,面对这样的问题,可采用浓缩要点的方法。
对每一个单元的要点进行提炼,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
如复习“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可抓住四大要点:(1)列强侵华的主要战争;(2)被迫签订的条约(3)各个条约对中国的影响(4)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那些抗争。
这些要点可以多种形式出现,如:选择简答等。
只要记住这些知识以及内在的联系,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按照这样的方法把各个单元的要点逐一梳理,再按历史分期,题型进行分类,全部要点就可以得到浓缩。
二、以点开花法。
即在复习到某一个问题时,联系到同类其他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
复习到民主革命时期救国救民的方法时,可由洋务运动,联系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且指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复习到中国共产党的几次重大会议时,可由一大联系到遵义会议,中共七大。
这样就把一个一个的点连成了一条线。
这种复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
三、点线面结合法。
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知识网络。
历史基本知识有点,也有线和面的问题,如何用线串起点,再用线编成面呢?中国近代史的三条主要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
1840年6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这是一个点。
1895年4月,中国在甲午战败后,被迫签订的《马关条约》,这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又是一个点。
高三历史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三历史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近年来,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辽宁文综卷历史部分试题的“脱教材”现象愈来愈明显,几乎在全部试卷中看不到任何教科书的影子。
现在的历史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历史学科考查对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说明提出“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要想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教师与学生在复习和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三历史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在复习和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有些文科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都不及格;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特征不明确;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看不懂材料;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较弱;没有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思维的能力较弱;语言组织表达不清晰,答题不规范等。
(二)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的主要问题(1)历史高考试题越来越偏离了“历史”的轨道,失去了“历史”的味道,材料理解的重要性似乎远远掩盖了历史本身,历史考卷更像是语文材料阅读。
(2)由于高考越来越高于教材,讲与考的天平似乎已经严重失衡,就这种情况而言,复习课还要讲教材吗?如果降低讲解教材的比重,增加试题的数量,就能让失衡的天平回归常态吗?(3)12道客观选择题、48分成为了学生决胜高考的关键。
主观的材料解析虽然在分值上占据优势(52分),但是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它还能在我们师生的心目中同样占据优势地位吗?我们在指导学生备考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化主观试题的重要性吗?同时,客观选择题随意性很大,运气似乎比知识重要,老师们有时也是一头雾水,不知何去何从。
困惑和疑问始终都会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时期它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如果我们永远生活在困惑和疑问中,而不努力尝试着寻求解决困惑和疑问的办法,那么,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所宣讲的人生哲理是不是显得过于苍白无力了呢?因为我们没有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地告诉我们的学生:“办法总比问题多!”所以,我们指责试题的偏、难、怪,强调高一、高二应该如何如何,或比较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差异……都显得无济于事。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策略,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首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繁杂的问题。
由于历史学科的广泛性和深层次性,教学内容多且复杂,使学生难以掌握所讲内容的重点。
同时,教材中的内容未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情感共鸣。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取策略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应该减少课程的繁杂性,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兴趣爱好进行内容的筛选和组织,将重点和难点内容做突出和凝练,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关键要素。
其次,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传统教学方法应试化的问题。
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以严肃的讲解为主导,学生缺乏积极参与的机会,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例如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与教师和同学互动交流。
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并且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再次,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缺乏跨学科综合性的问题。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着重教授历史本身的知识,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无法看到历史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跨学科教学的方式。
例如,在教授二战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引入数学模型,分析战争中各地址的变化趋势;在教授古代文明时,可以结合地理学科来了解文明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将历史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
最后,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的问题。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历史学习作为高中学习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记忆困难、理解困难、学习效率低下等。
本文旨在分析历史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历史。
一、记忆困难问题与解决方法在历史学习中,记忆是基础。
很多学生会因为历史知识繁杂、事实较多而感到记忆困难。
以下是一些解决记忆困难问题的方法:1. 制作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可以辅助记忆历史知识和事件的发展脉络。
可以通过将主要事件和相关人物以图形和关键词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加深记忆。
2. 利用故事化的方式记忆:将历史知识转化为有趣的故事,可以帮助记忆。
通过将历史人物和事件串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提高记忆效果。
3. 制定学习计划和复习提纲:分阶段学习和复习历史内容,有助于有效记忆。
通过将复杂的历史内容分解成小部分并有规划地进行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理解困难问题与解决方法理解历史概念和事件的含义常常是学习历史时的一大挑战。
以下是一些解决理解困难问题的方法:1. 多角度思考: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通过多角度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深层含义。
2. 利用网络资源:借助互联网平台,如历史文献、解读视频、历史论坛等,可以获取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扩展学习渠道,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内容。
3. 自主学习与讨论:积极参与历史学习小组或课堂讨论,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可以帮助加深对历史概念和事件的理解。
三、学习效率低下问题与解决方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习效率低下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制定每天的学习计划,将学习时间合理分配给不同科目和活动,保证学习的高效进行。
2. 做好学习笔记:通过做好学习笔记,可以帮助整理历史知识,同时方便日后复习。
学习笔记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3. 合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浪费时间。
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在高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估方式等方面,深入探讨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改进历史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一、课程设置问题1. 教材单一高中历史教材往往以教科书为主,缺乏多样性和深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解决策略:引入多种历史资源,如原始文献、历史档案、历史地理图等,以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全面了解和理解能力。
2. 历史事件零散传统历史教学往往将历史事件独立呈现,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观念和思维方式。
解决策略:将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分类,构建起纵向和横向的历史脉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和演变规律。
二、教学方式问题1. 讲授为主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参与的机会。
解决策略:引入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到历史故事的再创造和现场演绎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2. 缺乏实践性教学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书本上,难以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解决策略:引入实地考察、博物馆参观、历史体验活动等实践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提升历史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三、评估方式问题1. 重视记忆性传统评估方式往往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核。
解决策略:引入开放性问题、辩论和写作等方式进行评估,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表达,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单一评价标准传统评估方式中的评价标准单一,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分数,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解决策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术成果、调查报告、课堂表现、小组合作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发展。
个人观点和理解: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表达和历史意识。
高中历史复习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doc
高中历史复习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一、历史知识缺乏时序性,要加强历史通史复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将历史知识按专题的形式进行编写,单独呈现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个模块。
以专题模式编写教材,打破了空间限制,将本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相结合,把本国历史置于世界历史的舞台背景中进行叙述, 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并形成全球史观。
间限制,割裂了时间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时只记住了一个点,无法形成线和面, 也无法构建正确的知识时空体系。
学生只知道某一历史事件本身,却不知道在这一历史事件之前和之后发生了什么。
如果在高考中遇到综合考查某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试题或考查以时间为线索的历史试题时,学生就很难考取高分。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题呢?具体做法是,把通史和专题结合起来,适当地打乱专题的结构和书本的顺序,以通史为线索,以历史阶段为依托,把教材中的知识按时间顺序一一对应到阶段中去,最后再归纳本阶段内的专题体系。
以中国古代史中的隋唐时期为例,相关知识点如下。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的政治(必修1)科举制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的经济(必修2)农业城市及商业隋唐时期的文化(必修3)楷书步入盛世雕版印刷术火药用于军事唐朝诗歌进入黄金发展时期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上图就打破了现行教材的编写体例, 将三本历史必修教材联系了起来。
同学们可以此为参照列出隋唐之前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这样以时间为序,以专题形式为依托的中国古代史就呈现在眼前了。
以通史为基础,在阶段的基础上巩固专题,能把通史和专题巧妙地结合起来。
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是准确解题的基础。
高考历史试题由各种各样的信息组成,如文本信息、图表信息等。
在这些信息中有的对解题有帮助,有的没有帮助。
对准确解题有帮助的信息,我们称之为有效信息。
反之,对解题帮助不大甚至没有帮助的,就是无用信息,又被称为干扰信息。
实际上,提取有效信息的过程就是排除干扰信息的过程。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三历史复习呈现一种以质量不足为主要特征的状况,这是面临目前历史学习的一大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关注。
一方面,高三历史学习质量不足,主要表现在学习有关国情、政治形势等方面知识的不熟悉,对历史观点不能正确理解,逻辑衔接整合连贯性不强等。
其原因在于过去太多重复
练习,而知识掌握程度不深;学习任务太多,范围跨度太大,学习时间有限;在复习过程
中没有建立认识框架,也没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评估等。
此外,高三复习过程中受到乱七八糟的信息干扰,十分吃力。
受当时资讯环境影响,学
生在复习历史时,会被其他学科的内容引入,使历史学习质量直线下降;还有就是大量的
媒体信息,以及虚假、夸大的言论等,影响到考生的思维导向;复习模式跟着老师前进,
没有能力自主学习和探索等。
总的来说,高三历史复习存在的问题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学习的质量,另一方面是复习
过程中的乱七八糟的信息干扰。
对策方面,要坚持正确学习思想和方法,认真钻研和学
习历史知识,用心比较、概括和总结,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其次,要加大信息净化力度,注重师生之间心理和言行间的联系,平衡学科和其他活动;最后,要建立良好的学习动机
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激发学习欲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三历史的复习质量的提升,衡量的准则无法用价值判断传统的观点来替代,因而,要想
获得更好的历史复习成果,就必须引入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克服复习中的各种问题,才能
使高三历史复习真正成为一次高效的学习。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并加深他们对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方法的理解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问题。
1.历史教学的教材难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以理解抽象的历史概念和复杂的历史事件。
然而,现行的历史教材之中,过多地侧重于人物与事件的描述,忽视了对历史背景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分析和解释。
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认知负担,不利于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
这种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效果。
3.历史教学中缺乏互动与实践环节。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文本为中心,缺乏实际的历史文物和场地的参观与体验。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直观地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学生无法真实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4.历史教学中缺乏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历史知识的学习应当与现实社会相结合,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然而,现行的历史教学中,很难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经历相结合,使历史教学变得抽象而遥远。
二、解决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改进高中历史教学。
1.注重历史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设计。
历史教材应当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历史知识的难度,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出历史事件和历史背景的关系,注重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研究的能力培养。
教学设计应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讲授外,可以引入小组讨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历史知识。
3.开展互动与实践教学。
历史备考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历史备考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历史备考过程中,许多学生常常遇到各种问题,犹如一位行走在古老时光隧道里的旅者,面对迷雾和障碍。
每当他捧着厚重的历史书籍,准备穿越不同时代的风云变幻时,内心的不安和疑惑便开始涌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的解析与解决方案,希望能为这位历史探险者提供指引。
首先,时间管理往往是最大的敌人。
面对浩瀚的历史知识,学生们常感到无从下手,甚至因为时间紧迫而产生焦虑。
这种焦虑仿佛一根无形的绳索,将他们束缚在原地,无法前进。
为了打破这种局限,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
可以将备考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并为每个模块设定具体的学习时间和复习节点。
有效的时间管理不仅能减少焦虑,还能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系统性。
其次,记忆力不足也是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常见问题。
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线交错复杂,仿佛是一幅繁复的拼图,令人难以完全掌握。
对此,使用联想记忆法和思维导图可以大大提升记忆效果。
通过将历史事件与具体的场景、人物进行关联,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回忆起相关知识。
此外,制作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历史认知结构,像是在迷雾中点亮一盏明灯。
再者,理解与分析能力的缺乏也常常让学生在历史学科面前感到无力。
只是在书本上死记硬背,不懂得背后的逻辑关系,犹如在黑暗中摸索,难以找到出路。
为了提升理解与分析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组织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们在互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深化对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理解。
同时,阅读相关的历史分析文章或观看纪录片,也能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
此外,考试技巧的缺乏同样是备考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如果在考试中无法合理运用,依然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
为了培养良好的考试技巧,模拟考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定期进行模拟测试,学生不仅可以熟悉考试形式,还能锻炼答题速度和时间分配。
事后进行错题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能够有效提升考试表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复习建议通过近两个月的复习,高三历史的一轮复习任务现已经过半了。
一轮复习是巩固历史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阶段。
高考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轮复习质量的好坏。
但是,在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月考检测中,我们发现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不扎实:前面必修一政治史的知识点不能及时复习巩固,遗忘较多,影响了必修二经济史内容的学习;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和重大标志性事件理解不到位,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美国的联邦制、共和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新旧民主革命的划分,“一国两制”的全面理解,美国的冷战政策等内容;由于初中没有学习世界史,必修一第二、三、五、八单元的世界政治史内容基础薄弱,和必修二世界经济史的第二、六、七、八单元联系更为困难,世界史的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难以理解和把握,对近现代历史影响较大的两次世界大战在必修教材中不学习,也影响了许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获取解读历史信息和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欠缺审题和解题缺少方法和技巧: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审题不仔细、答偏、答漏、答错,读不懂题目,不明确作者要表达的意图,不知道考什么。
这导致选择题出错率高,非选择题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去组织答案,尤其是忽视材料中的信息,照搬笔记和教材观点,答非所问。
规范答题上,不能根据题目要求去作答,不使用历史术语、逻辑不严谨、缺乏层次性、不少答案没有序号、没有段落、思维混乱。
3、学习习惯上:课堂学习效率不高,课后及时复习不够,知识点遗忘率高。
高三一轮复习内容多任务重,课余时间又紧张。
许多学生既对课堂学习不够重视,又不能做到课后及时复习,许多该记忆掌握的知识点越积越多,慢慢失去了学习的基础和兴趣。
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同学们学习成绩的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学习的效率,在这里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二、对今后一阶段知识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1、准确掌握知识体系和时代特征,提高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必修二经济史部分是高考考查内容中最难的一部分,内容琐碎,经济理论性强。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一、问题的存在近年来,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挑战了历史学科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许多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往往只关注于获取考试所需的知识,而忽略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他们可能能背诵明朝的历史事件,却对其中的背景、原因和影响一无所知。
这导致了学生在历史思维、分析和推理能力上的不足。
2.枯燥的教学内容许多历史教材的内容枯燥乏味,充斥着堆砌的大量历史事件和日期,缺乏趣味性和启发性。
学生们对这些内容缺乏兴趣,导致他们学习历史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缺乏互动的学习方式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单向的教育方式缺乏互动和参与性,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
缺乏互动的学习方式也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二、解决策略针对上述问题,有以下几个策略可以帮助高中历史教学更加有效和有趣:1.注重历史思维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不仅仅关注于教授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培养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增加趣味性与启发性的教学内容历史教学内容应该更加生动有趣,注重活动设计和案例分析。
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展示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激发他们对历史问题的思考。
3.推行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互动性和参与性较高的学习方式。
通过安排学生参与历史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展示活动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4.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用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文化资源,设计多媒体课件、在线教学平台和网络讨论等,来增加历史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意识、历史文化素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历史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材内容的厚重性、知识点的零散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1.强化思维导向。
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
例如,在解读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释,并加以讨论和比较。
通过参与性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2.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繁多、抽象晦涩,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趣。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影像资料和文物模型等多媒体资源,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生动与魅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历史展板、历史游戏等形式多样的课堂作业,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3.合理设置历史教材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是必不可少的策略之一。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庞杂,学生往往需要背诵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年表,容易给学生造成恐惧感和压力。
因此,教师需要在编写教学计划时将内容分为重点和非重点部分,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学生过度背诵和重复学习。
同时,可以适当引入相关的历史故事、典故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方式和问题意识。
高中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历史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课堂辩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近年来,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辽宁文综卷历史部分试题
的“脱教材”现象愈来愈明显,几乎在全部试卷中看不到任何教科书的影子。
现在的历史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历史学科考查对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说明提出“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要想提高高三历史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教师与学生在复习和考试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三历史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在复习和考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有些文科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都不及格;历史发展的各阶段特征不明确;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不强,看不懂材料;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较弱;没有分析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思维的能力较弱;语言组织表达不清晰,答题不规范等。
(二)教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的主要问题
(1)历史高考试题越来越偏离了“历史”的轨道,失去了“历史”的味道,材料理解的重要性似乎远远掩盖了历史本身,历史考卷更像是语文材料阅读。
(2)由于高考越来越高于教材,讲与考的天平似乎已经严重失衡,就这种情况而言,复习课还要讲教材吗?如果降低讲解教材的比重,增加试题的数量,就能让失衡的天平回归常态吗?
(3)12道客观选择题、48分成为了学生决胜高考的关键。
主观的材料解析虽然在分值上占据优势(52分),但是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它还能在我们师生的心目中同样占据优势地位吗?我们在指导学生备考的过程中还需要强化主观试题的重要性吗?同时,客观选择题随意性很大,运气似乎比知识重要,老师们有时也是一头雾水,不知何去何从。
困惑和疑问始终都会存在,只不过在不同时期它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而已。
如果我们永远生活在困惑和疑问中,而不努力尝试着寻求解决困惑和疑问的办法,那么,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所宣讲的人生哲理是不是显得过于苍白无力了呢?因为我们没有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地告诉我们的学生:“办法总比问题多!”所以,我们指责试题的偏、难、怪,强调高一、高二应该如何如何,或比较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差异……都显得无济于事。
我们只能思考在现有的学情下,在
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怎样能够短时高效地助力学生的高考。
(三)高考备考的一些误区
高考备考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高强度,高负荷的题海战术上,许多老师盲目地让学生买各种练习册,认为做题越多越好,甚至很多老师问笔者觉得哪本练习册最好,想为学生挑选,笔者认为站在教师的角度,最适合你学生的就是最好的,只有你为自己学生编制的才是最好的,因为只有你才最了解你的学生,知道你的学生们最需要什么,所以建议每所学校发挥教研组的作用,选择甚至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练习册。
如果没有精力去自编练习册,教师也要事先为学生精选适合自己学生的习题,切忌指定某些练习册,从头做到尾,这样会徒劳无功,白白浪费宝贵时间。
高考备考的另一个误区是“以纲为纲,以本为本”。
如今虽仍要“以纲为纲”,即按照考纲要求复习,但决不能“以本为本”,因为课改后实现了教科书的多样化,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岳麓书社版、人教版、人民版和大象版四套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全国各省实验。
辽宁省现有岳麓书社版和人教版两套教科书在使用。
针对这种情况,有些教师不辞辛苦,把其中两版教材里的共同内容找出来,作为学生复习重点,自认为这将是未来高考命题的重点,但这样做也是徒劳的,因为高考命题专
家早已明确表示高考命题时将不会按照任何一个版本的教材出题,也不会从任何一个版本教材中选取阅读材料,将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
那么高考中的“脱教材”说明是不是教材就没用了呢?回答是否定的,教材虽不是课程资源的全部,但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落实考纲中对基本历史知识,即主干知识的载体,我们必须利用好现行教科书进行备考,也可称为“回归教材”,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针对高三历史复习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观念,以学定教
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一轮复习结束之后,会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经验性的评定。
埋头苦干者,教材和笔记“背”得胸有成竹、滚瓜烂熟,可是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心理落差极大,失落感强,消极悲观的情绪与日俱增,甚至出现了自我否定。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与复习的过程中,对基础知识与试题的整合与迁移训练不够。
对于这类同学,我们一味的说教与指导有时并不能直达病灶,而能够首先重建他们的信心才是第一要务,指导他们注意知识与知识的联系性,利用历史学科中最重要和最敏感的“时间”要素将教材与试题整合,会有一定的效果。
一轮复习之后知识落实不到位的、知识理解欠灵活的、知识网络未形成的,或者知识迁移薄弱的问题会成为二轮复习时重务。
(二)依据考纲,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
《考试大纲》(简称考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复习的依据。
尽管近年来全国高考新课标辽宁文综卷历史部分试题“脱教材”现象日趋严重,但仔细想想,仍然在考学科主干知识,所以建议老师们按照考纲要求,依托教材,让学生对各知识点进行逐一过关,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包括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制度和社会变迁中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在高考中常常出现的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定要让学生牢牢掌握。
(三)加强训练,提高历史学科素养,增强历史思维能力
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古汉语材料越来越多,考生读不懂材料,所以有的历史老师说“这不是历史学科的问题,而是语文学科的问题,是古文没学好。
”我们经常说“文史一家”“文史不分家”,事实的确如此。
面对问题,我们不应互相推卸责任,而应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计划从高一起每节历史课后给学生留一篇古汉语小
短文,下一节课前五分钟解读小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笔者认为这种做法很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值得推广。
这对改进目前我国高中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在全世界各
国中处于倒数几名的现状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学中老师们要不断地开阔视野,了解现代史学研究的主要趋
势,使整个课堂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注意不要满堂灌,一讲到底,关键“不是你告诉了学生多少,而是你启发学生多少”,要多引导学生从材料中自己得出结论,用材料印证结论,从内容中推导出作用、影响、意义,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给出的结论。
(四)关注与社会生活、新史观的联系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关注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每年高考学科素养题都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一些新史观包括文明史观、近(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已被人们普遍接受,特别是文明史观高考作用尤为突出。
文明史观在高考中的指导性是非常明确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著名高考命题专家刘宗绪先生就反复提出,要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审视历史,并将其确定为高考命题的原则之一。
近年来,这一观点得到不断强化。
如今文明史观已成为高考历史试题设计和制作的指导思想,在新课标高考中屡屡发挥作用。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也是按照文明史观,构建学科体系和考试内容。
近些年的高考以文明史观总揽全局,中外关联,古今贯通。
鉴于此,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应参考文明史观,来确定考点和重点,并按照文明史观来审视、阐释和说明相关的重大历史问题。
(五)加强学法指导,训练答题技巧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复习中要让学
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会学”比“学会”更重要,这不仅对学生参加高考有利,对其未来的继续学习也有利。
所以要精讲、精选、精练,做到举一反三。
教师适当的学法指导必不可少。
比如对材料题要让学生先看问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和限制语,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标题、出处、所给的时间等信息,注意从材料的开头、结尾、省略号前后获取有效信息。
回答问题时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中的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及试题所涉及
的教材内容,问什么答什么,用词一定要准确规范,使用历史专业用语,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力争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六)精选精练,特别要关注近几年的全国卷真题
避免陷入疲劳的题海战术,做到精选精练,要特别关注2007年以来的全国课改新课标卷,海南卷及大纲全国一卷、全国二卷,认真做每道试题,了解高考试题的难易度并掌握其命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面对“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很多考生不知所措,有恐惧心理,教师也直呼超纲,其实认真想想,即使是没有学过的知识,在给出的新材料中已经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只要我们冷静下来与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还是有桥可搭的,但前提是掌握学科主干知识,具有灵活运用和迁移能力,且具有一定的学科思维能力。
总之,希望广大师生学好考纲,用足教材,教师要用新课程理念指导高三历史复习,切实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短时高效,在2014年的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