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国防特色高校如何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该校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与军民融合相关的课程和实训内容。同 时,该校还积极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训和实习实训,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05
总结与展望
国防特色高校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培养优秀人才
国防特色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军民融合的特点,能够适应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 需要,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防特色高校如何推进军民 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2023-11-09
目录
• 军民融合现状及国防特色高校的 角色
• 国防特色高校推进军民融合深度 发展的路径
• 国防特色高校推进军民融合深度 发展的制度建设
目录Leabharlann • 国防特色高校推进军民融合深度 发展的实践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军民融合现状及国防特色 高校的角色
体制机制不健全
当前,国防特色高校在推进军 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还面临着 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缺乏 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和政策支
持。
资源整合不足
由于军民融合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方 面,需要整合各种资源,但目前还 存在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导致无 法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创新能力不足
在科技创新方面,国防特色高校还 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加 强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
04
国防特色高校推进军民融 合深度发展的实践案例分
析
案例一:某国防特色高校产学研一体化实践
总结词
某国防特色高校以产学研一体化为思路,通过校内科研机构 和实验室的开放共享,加强军民融合项目的研发和实施。
详细描述
该校成立了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全校的军民融合 工作。同时,该校还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与地方 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
如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国防科技实力
如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国防科技实力军民融合,是指军队与民用领域的科技、产业和资源相互渗透、互利共赢的一种发展模式。
军民融合发展是加强国防科技实力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国家安全能力、增强军队战斗力,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为了更好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国防科技实力,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制定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政府应加大对军民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政策方面可以出台减税政策、优惠土地政策等,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军民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在军民间的转化。
法律方面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技术转让和合作的法律框架,鼓励创新创业。
只有政策和法规的支持,才能够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促进军民科技资源的共享与开放推动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军民双方的科技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开放。
一方面,军方应主动向民用领域开放军队的科研资源和技术成果,鼓励军队科研人员与民间科研机构进行合作,推动军队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产品;另一方面,民用领域也应开放科研资源,为军队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
通过资源的共享与开放,可以实现军民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目标。
三、加强军民融合创新能力建设军民融合发展依赖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一方面,要鼓励军队科研机构加大对军事技术领域的研发力度,提高军事科技创新水平;另一方面,要促进民用领域的科技创新,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提高民用科技的发展水平。
通过加强军民融合创新能力建设,可以不断推动国防科技实力的提高。
四、建立完善的军民融合机制和平台军民融合发展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机制和平台,为军民融合提供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一方面,要建立军地合作的机制,加强军民融合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另一方面,要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平台,为科研机构、企业和个人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场所。
只有建立完善的军民融合机制和平台,才能够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国防科技实力。
军民融合下国防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思考
军民融合下国防科技创新与发展的思考近年来,国防科技领域蓬勃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日新月异。
军民融合在中国国防科技创新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军民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军事科技的发展,而且可以提升民用技术的水平,改善军民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就军民融合下国防科技创新与发展进行探讨。
一、军民融合下的国防科技创新军民融合下的国防科技创新,是在民需导向下,以军民融合为重要支撑,以技术研发和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结果的一种新型国防科技创新模式。
从中国国防科技创新历程来看,军民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国防科技创新的主要战略方向。
在军事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推动了军事基础设施的建设、武器装备的升级以及精准实战模拟等一系列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技创新成果。
军民融合还对军事科技组织机构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立一些全新的科技交流合作体系和创新管理机制。
编制一支拥有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军事力量和管理团队来推进科技创新,优化军民融合下的制度规范,建立科技支持和管理体系,推进科技研发和应用中的政策合作、贸易关系及管理制度的完善等,也要独立组建具有高水平科技人才的科技组织体系。
二、军民融合下的国防科技发展军民融合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科技在其发展中也必将深入融合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巨大贡献。
军民融合下的国防科技发展成为了其最大的一项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军民融合推动了新技术的应用研发和转化。
军队的实战需求驱动研发,获得科技突破后,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将实现。
以数字化为例,基于军事需求的数字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民用领域,并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国民经济领域的快速发展。
其次,军民融合推动了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共同发展。
军民融合具有双向性,既可以让军事领域技术向民用领域流动,也可以让民用技术的发展服务于国防建设。
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用于智能交通监测的传感器等技术都可以在两个领域之间交叉应用,为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和前景。
国防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国防科技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国防科技领域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其目的是促进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防科技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实现军民共赢。
以下是我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策引导和支持是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加大对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面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是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核心。
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提高国防科技的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
同时,应加强人才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军民融合人才队伍,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
应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深入开展。
同时,应加强产学研合作的管理,建立健全的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确保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知识产权,促进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顺利进行。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建设体系,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和能力,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总之,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需要各方面积极参与,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深入开展,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心得体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路
心得体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路心得体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路对于实施好军民融合发展这一国家战略,X同志提出了“四个强化”的重要思想,即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战略规划、强化法治保障,同时还提出从需求侧、供给侧协同发力的重要思想。
围绕这些思想,对于如何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路。
第一个方面,加强顶层的统筹,破解军民二元体制壁垒。
回顾我国国防管理体制变迁历程,在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实行着一种党政军一体、平战一体的发展模式。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物质技术基础非常薄弱的情况下,创造出“两弹一星”的历史奇迹,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具有党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优势,能够通过军民大协作、军民大协同,把分散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资源、潜力充分挖掘和调动出来。
张爱萍将军在他的回忆录里面讲到,当时在调研我国原子弹工程建设时,他说,“原子弹工程,看起来盘子很大,但实际上很多东西都蕴含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中”。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搞好组织协作,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潜力挖掘出来,汇集于一点,形成攻关的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经济发展领域,政府职能更多开始聚焦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开始与经济建设分离,逐步形成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各自运行的军民二元分离结构,国家对一些跨军地、跨领域、跨系统的涉及军民的一些重大事项缺乏统筹管理,最后导致体制上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军地分割,阻碍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党中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同志亲自担任主任,实际上就是要从顶层体制上解决军民两大体系分离的问题,要破解军民二元分离结构的问题。
我们看到,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已经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也开始运行,中央提出下一步要建立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军民融合领导机构,统一负责做好军民融合发展工作。
我们相信,随着机构的建立,工作机制的日益完善,军民分离二元体制的壁垒必将被打破。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心得体会500字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心得体会500字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心得体会500字
在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力度,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行军民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军工企业的技术更新,加快国防现代化的步伐。
推行军民融合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军工企业实施结构性改革,拓宽国防现代化发展渠道,减少中央财政压力。
此外,军民融合发展也为提升国防现代化提供有效支撑,促进实施国防现代化战略得到深入推进。
一方面,军民融合发展可以加速国防装备研制和改造,促进国防现代化装备的普及和更新;另一方面,军民融合发展将促进军方采用新技术,加快推进训练理念与作战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提升战斗力。
总而言之,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促进国家安全发展。
政府应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加强军工企业技术更新,创新融资机制,鼓励军工企业实施结构性改革,推动国防现代化发展。
关于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思考
专家论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党中央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作出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决策。
我们必须充分认清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建立和完善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明确提出,要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不断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
因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对于全面提升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具有的重大意义,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军民融合科学发展。
(一)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适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当今时代,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的迅猛发展,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高。
为适应新军事革命的要求,争取战略上的主动,世界各国积极推进军民一体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党中央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将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战略选择,通过统筹社会经济资源,兼顾国防建设与国家各领域建设的科学协调发展,把国防建设深深融入国家经济社会体系之中。
这样,不仅有利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建设中获得更加深厚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后劲,而且还有利于经济建设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持。
(二)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建设思路和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实质。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强调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军队保障体系、国防动员体系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体现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强调国防建设要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相适应,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战略规划、体制机制、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相互配套和相互衔接,体现了协调发展的要求;强调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种资源,降低消耗,提高建设效益,避免时断时续或大起大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几个问题
030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一直被炒得很热。
有的人认为国防科技工业垄断,不愿与民企融合;有的人主张要像美国那样,把军工企业私有化,他们反问道:美国的军工就是私营企业,不是照样造出了全球最先进的武器,中国为什么不能?还有人说:中国军工独占资源、效率低下,不愿融合等。
如此看来,对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问题,是有必要好好议一议了。
对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的定位问题习近平同志对国防科技工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是国家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几个问题文/张嘉国 安家康 胡冬梅是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的脊梁,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是军民融合的重点,也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标志。
这三句话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第一句话讲的是国防科技工业在所有产业中的地位,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不是一般性产业;第二句讲的是在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中的作用,是脊梁,脊梁出了问题,全身都会出问题;第三句话讲的是国防科技工业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中的重要性,強调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标志,这就把国防科技工业在实施军民融合战略中的地位突显出来了。
完整、准确地理解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决不是简单的军转民,民参军的问题,而是要建设一个军民融合的先进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把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把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的脊梁炼得更壮,挺得更直,真正成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安全的先进装备部,成为国家战略威慑力的核心组成部分。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也不是从私营经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艰苦奋斗建设起来的,天生就具有人民性;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也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与新中国工业与科研体系建设同步建设的,20世纪50年代国家从前苏联引进156个重大工程项目,国防科技工业只有40几个。
国防科技工业的重大成果,几乎都是举国之力完成的,也形成了许多新的产业,如北斗卫星产业等。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说到军民融合,大家一听这个词,脑袋里可能就会浮现出一些高大上的场景:军事基地、科技研究、战机飞行,什么的。
但你要说这个话题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大家的反应大概就是“哦,这事儿离我们好像挺远的”。
但军民融合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早就悄悄地跟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了。
你有没有想过,咱们现在用的很多高科技产品,其实都是军民融合的产物?比如说智能手机,卫星导航,甚至是咱们平常吃的速冻食品、保温杯,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东西,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军事技术的影响。
是不是挺神奇?所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咱们可以从最贴近生活的地方开始说起。
你看啊,军民融合的核心其实就是把军队的技术优势和民间的创新活力结合起来,既能让国防实力更强,又能让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
要是这两者能有机结合,那真的是“事半功倍”。
咱们的军队需要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支持,而民间呢,又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去推动产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
想象一下,未来咱们可能用的每一款手机,每一个无人机,甚至每一辆电动汽车,都是军民融合的成果。
你说,这是不是既“硬核”又“接地气”?再说,军民融合不仅仅是技术的结合,它更是两种文化、两种思维方式的碰撞。
你想,军队那种严谨高效的作风,民间企业那种灵活应变、敢想敢做的劲头,放到一起,那能产生多大的化学反应!咱们要的就是这种“1+1>2”的效果。
如果能将军队那种“死磕”的精神与企业的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咱们的科技进步就能走得更快,走得更稳。
这就像做饭,厨房里有了好材料,再加上巧手的厨艺,才能做出一道道美味佳肴。
不过,现实问题也不少。
军民融合的推进,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
你比如说,军队的技术保密性很强,很多先进的装备和技术,外界根本不知道,如何在保密的前提下,将这些技术分享给民间企业,是个大难题。
毕竟,谁都不想把自己的“家底”轻易暴露出去。
军民融合的和体制还不够完善,有时候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太顺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军队的需求之间也没有很好的衔接。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几点思考
准 ,通过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 ,强化宏观调控 的导 向功能。其 次,要发挥 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杠杆
作用 。要 把 社会 主 义制 度能 够 集 中力 量办 大 事的 优势 和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杠杆效应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经济
社 会 发 展 成 果 推 进 国 防 和 军 队 建 设 。 再 次 ,军 队要 通 过 积 极 主 动 的 战 略 筹 划 ,把 国 防和 军 队建 设 有 机 融 入
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新要求。坚持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既有利于国防和军队
现 代 化建 设 从 国 家经 济 建设 中获得 雄 厚 的物 质 支撑 ,同
时又有利于经济建设充分利用国防建设成果加快建设速
度 。军 民 融合 式发 展 将 富 国和 强 军有 机 统一 于 发 展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之 中 ,统 一 于 “ 建 设 与 我 国 国 际地 位 相 称 、与 国 家安 全 和发 展 利益 相 适 应 的巩 固 国防 和 强大 军 队 ”战 略任 务 之 中 。它 既是 兴 国 安邦 之 道 ,也 是 建军 强 军之 举 ,更是 科 学发 展 之 策 。 融合 与 发 展 是 军 民 融合 的 核 心 要 义 。 军 民融 合 式
导 向 ,统 筹 经 济 建 设 和 国 防 建 设 。 这 是 我 党 长 期 追 求 国 家 富强 历 史经 验 的 科学 总 结 ,深 刻揭 示 了在全 面 建 成
学发展观 的根本方法 ,也是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根本途 径。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重要的是统筹好经济建设 与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总体上说 ,要努力做到国
题 ,统筹兼顾则是破解矛盾和 问题的关键所在 。只有统
国防科技工业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探究
国防科技工业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探究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为武器装备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相关的技术储备,将民用产品及技术迅速纳入到武器装备的发展体系当中,能够使得我国的武器装备在生产研制的过程中采用到新技术,有效缩短采办周期,大大降低武器装备研制的费用及风险。
主要论述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涵、新形势下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实施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意义以及科学推进我国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创新战略的措施等内容。
标签:国防科技;中国特色;军民融合近些年来,随着新的军事变革进程不断推进,我国的国防科技创新也开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了有效抓住发展机遇并且应对这一挑战,世界各个国家开始竞相将推进国民融合的相关国防科技创新的发展战略当做取得军事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当前世界各国有效推动国防科技创新的一项基本政策就是军民融合,从总体上来讲,不断推动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创新战略,有助于维护我国的战略利益和国家安全。
1 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涵(1)融合是核心。
胡锦涛同志对于军民融合式发展已经进行了很多次的精辟论述,对其发展思想所具有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对全面把握和正确理解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军民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也不是相互之间机械式的捆绑,是通过相关科学机制来实现其客观要求和本质关系,能够准确反映出国家经济建设同国防建设体系之间的本质关系,从宏观意义上来讲,二者是相互支撑紧密联系的,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依存性,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其各个要素之间能够彼此转化,相互渗透,其建设成果也能够彼此进行共享,具有相互促进的意义,但这并不是否认这二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我国的经济社会体系当中融入国防建设,能够尊重自身的规律特点和彼此差异,又能够相互融合,强调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准确体现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解释国防建设能够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体系当中的整个实现过程。
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思考
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思考随着国家经济和国防事业的快速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国家战略性产业之一。
而军工科研院所正是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军工科研院所如何加强军民融合发展呢?一、加强技术转移,拓展民用市场军工科研院所拥有许多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专业研发团队,在军事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基础。
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应用,也应该向民用市场转移。
科技转移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可以实现军事技术和装备的民用化,并推动军工科研院所向民用市场延伸,拓展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道路。
加强军工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能力,有助于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积极发展。
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产业化进程军工科研院所应该把握时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
将军事技术与民用市场高度结合,探索新的应用模式,为军民融合产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相互融合。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需要加强政策和市场环境的扶持和规范,进行立体式的多方位改革和支持,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
三、加强产业联合和合作,形成多元化开发模式在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军工科研院所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形成开放共享的产业联盟。
资源整合,技术共享,以及合理的分工和合作,都是产业联合和合作的核心内容。
由此,军工科研院所可以更好地发挥军事技术的优势,探索合适的商业发展模式,以多元化的形式开发军民融合产业。
总而言之,加强产业联合和合作,是军工科研院所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必然之路。
四、发挥市场导向和企业主体作用在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中,市场需求和企业主体作用很重要。
市场方向和需求决定了军工科研院所的技术和装备要求的民用元素,激发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同时,企业主体作用也是重要的,可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军民融合产业的深入发展。
总之,随着军工科研院所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它的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思考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思考第一章、引言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随着军事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武器装备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已成为解决现代战争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本文中,将探讨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国家的现代化军事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章、现状分析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已经呈现出分步推进和阶段性的特点。
目前,我国在卫星导航、航空航天、海洋开发、软件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军民融合成果突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人才培养上,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推动军地融合发展。
已经有许多大学、研究所开始了国防科技和军事工程教育,将优秀的人才输送给军队。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满足了军队科技研发的需要,也提升了高等教育的创新水平。
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也催生了一大批民营企业。
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军事信息化等领域,民营企业成为了中国军民融合的重要力量。
在政策扶持、创新引领、市场适应等方面,我国政府积极对民营企业进行支持,鼓励其积极参与到军民融合的大计中来。
第三章、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的思考在推进军民融合战略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技术研发。
我们需要加强在航天、航空、海洋、新材料等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研发新型军事装备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传统武器装备的瓶颈。
2.完善政策法规。
政策是推进军民融合的重要动力,政策扶持将给予军民融合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撑。
政策法规需要与时俱进,建立健全法律规范和市场化机制,形成有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利益共识。
3.深化军地融合实践。
军地融合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只有通过深化军地融合,发挥二者的优势互补,才能够实现军事技术水平的提升。
需要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和部队、企业之间的交流,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第四章、结论军民融合已经成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军事建设的必经之路。
在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完善政策法规,深化军地融合实践。
推进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战略的思考
2018. 2(下) 现代国企研究145摘要:为了促进我国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协调发展,本文对我国军工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战略思考冯伟国推进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战略的思考大力推进军工企业实现军民融合,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道路,是党中央关于我国军队建设方面的重要战略思考,是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完善我国的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战略,对于强化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军队的整体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战略面临的问题(一)军用和民用产品发展不协调我国的军工企业发展分为两条道路,军用产品不论是质量还是科技含量均走在世界前列,出口的军事车辆和火炮导弹等在中东地区受到广泛欢迎,北斗导航卫星也为我国的安全增添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民用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我国的军工企业虽然走向了市场,但是却没有实现完全自主经营,军工企业在民用产品市场上出现了生产和需求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轻工业产品销量远远超过车辆和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和使用。
(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的军工企业虽然走向了市场化的道路,但是很多的军工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的变化,在产品管理上不区分军用和民用,一律采用统一的军用产品管理模式,影响了军工企业的良性发展,例如,在进行产品管理时,以量报质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浪费[1]。
在企业内部人员管理上不注重创新和实用,企业内部人员冗杂,管理的专业化、精益化程度较低,影响了内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企业的良性发展。
在某些军工企业内部,缺乏现代管理观念,先进的管理方法没有得到有效运用和发挥,企业管理尚未形成市场化运行管理体系。
(三)军工企业国际竞争力不足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之下,尤其是在军事技术引进和产品推广方面更是受到严重的限制,由此导致了我国的军工企业能够参与国际同行业竞争的机会并不多,给我国军事技术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且,我国自身在相关领域的开放度也不高,外商在相关领域的投资往往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我国的军事产品在国内市场缺乏有力的竞争,因此导致了我国的军工企业在国际同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287百家论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吴连军 尹鹏 张望泉空军工程大学摘要: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行业之间彼此交织,军事技术变革也越来越快,国防经济与民用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传统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要求,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成为重要课题。
在论证“构建军民融合式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科学性的基础上,不宜操之过急,先在部分领域率先开展试点研究,再将成功经验推广应用,使之更加合理可行。
武器装备配套保障建设与社会资源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以其作为军民融合式发展试点能快速取得突破,有利于建立现代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制。
关键词:军民融合;发展;思考1推动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1.1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军事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的战略相关性、互动性越来越强,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
为了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需要,我们要顺势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1.2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需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结合世界新军事变革的现状,全面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为了适应军队改革的需要,就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是我们党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顺应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发展趋势,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方略。
只有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国防和军队改革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与国家总体改革统一起来,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强大动力。
1.3解放和发展战斗力的需要信息化战争的鲜明特点是以国家整体实力为基础的体系对抗和较量,这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军民融合度等与战争胜负的关联性大大增强,谁的军民融合程度高,谁获胜的希望就大,能否有效整合全社会的科技、人才和信息资源,成为决定现代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思考建议
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思考建议作者:王栋来源:《探索科学》2020年第08期摘要:军农融合产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重要载体。
当前军民融合正在由初步、向深度融合过渡。
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和组织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但是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行业政策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平衡等,导致了军民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矛盾。
本文就是针对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作出了思考,并提出了促进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军民融合;产业;问题;思考建议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国际的战略任务,其中最为重要的载体就是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
自从党中央提出了向深度融合发展的理念,社会的各部门都积极响应。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军民融合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军民融合当中有潜力无实力的问题还很突出,军民融合的整体效益还有继续挖掘的潜力,正处在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转变的过渡阶段。
一、军民融合的意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紧密产业的国防建设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军民融合可以很好地解决军民产业中所出现的矛盾,能够解决军民分离所造成的社会成本浪费问题,充分发挥军民产业的优势,实现优势的互补,节约了大量的社会成本,从而提高国防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并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
”由此可见军民融合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国防产业和经济产业的融合可以解决军事工业和民营工业之间的矛盾关系,实现在生产技术、资源共享、人才供求更方面密切联系,从而取得军事、民事工业的共赢。
二、健全“民参军”体制机制笔者认为健全“民参军”体制机制,要从三方面入手,第一是要进行“民参军”审批管理体制的改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民用物品进入装备市场的要求高、办证困难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国的武器装备市场长期实行“四证”的制度,2017年以后实行了“两证合一”的改革,让原来的四证变成了三证,这有效简化了“民参军”活动的审批流程,更有助于“民参军”活动的推进。
关于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安优佳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葛慧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摘要:军工科研院所作为军工企业的骨干力量,是军民融合战略的践行者,是强军、富国重大责任的肩负者,同时,又即将面临的军工科研院所由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大趋势,军民融合战略是必然的选择,更是机遇与挑战。
那么,认真剖析当面自身面临的问题及选择怎样的对策,成为每个军工科研院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军工科研院所;军民融合;发展中图分类号:E0-05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48-02一、军民融合发展的背景(一)国际发展趋势军民融合发展模式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背景下所选择的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目标、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过程、成效及其所形成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结构和运行方式的理论概括。
是世界主要国家都采取从国家发展战略层次的高度积极推进军民技术及产业融合的共同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
以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为代表的世界主要国家,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及各国实际国情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
可总归纳概括为以下三种主要模式:“军民一体化”、“先军后民”和“以民促军”。
(二)国家战略要求2015年3月12日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要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
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中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
军工院所作为共和国安全的重要捍卫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军工科技在符合国家安全战略的前提下向民用科技转化,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是中国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军民融合式发展既是国家战略的部署,也是军工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
关于军民融合安全发展的若干思考
关于军民融合安全发展的若干思考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安全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进步,民用和军用资源的相关性、互适性和可替代性愈发明显。
在推动军民融合安全发展同时,探索建立标准化军民融合机制,打造军民通用、寓军于民的中国特色标准化之路,对于实现军民融合安全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关于军民融合安全发展的若干思考军民融合能否顺利有效开展和政府参与组织机构改革、管理体制构建、法律法规建立等政策设计方面密切相关,围绕军民融合最终实现全方面多层次深入合作,将国防建设发展融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1军民融合安全发展模式的基础条件1.1制度环境制度是系统良性运转的重要内生变量。
军民融合是否能安全发展,制度的作用日益凸显,根据国家军民融合总体部署,需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结构调整、政策制度供给和法制环境优化。
首先是体制环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涉及政府、军队、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多个主体,因此要优化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跨军地间顺畅高效的体制。
其次是机制环境,军民融合工作机制是开展军民融合工作的运作机制,需要构建“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的工作运行体系。
再次是政策环境,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引导调控政策和公共服务举措,推动资源集聚、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健全完善“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
最后是法制环境,要形成纵向衔接、横向配套、互为补充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保障。
1.2经济基础现代信息战争对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的依赖性与日俱增。
西方国防经济学家专注于在“黄油”和“大炮”之间分配资源,这种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割裂开来的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新时代新体制下,创新区域军民融合安全发展模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可以克服西方国防经济学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足,推动军民争夺资源向军民共享资源转变。
因此,一定的经济实力、产业积累或率先发展经济是区域军民融合的前提和保障。
军民融合发展的体会与思考
军民融合发展的体会与思考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军队和民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这种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我看来,军民融合发展具有许多的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军民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军队在军事装备、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而民用领域则需要这些资源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和高效利用,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军民融合发展能够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军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现代战争的需求。
而民用技术的发展往往能够为军队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通过与民用企业、高校等合作,军队可以更好地吸收和吸纳外部的创新成果,推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军民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军队在一些地方拥有较大规模的军事基地和设施,这些资源可以与当地的产业和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
这不仅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还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军民融合发展还能够提升国家的安全保障能力。
军队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军事实力,还需要在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备综合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提升需要军队与民用领域的合作与支持。
通过军民融合,可以共同应对国家安全面临的挑战,提升国家的整体安全保障能力。
军民融合发展虽然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但是其潜力和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建立健全的合作机制和评估体系,激发军队和民用领域的创新活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建立起军民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和智力支撑。
军民融合发展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影响。
只有充分发挥军队和民用经济、社会等领域的优势,形成合力,才能够实现国家的强盛和繁荣。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展DEVELOPMENT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科学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作出的战略部署。
军民融合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深化,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丰富和发展。
军民融合的意义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融合的核心和实质,就是把国防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在科学、技术、产业等方面,按平战结合、军民兼容、良性互动的原则,进行总体设计、统筹规划,形成统一的国家科技和工业的基础,在军民两大体系之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双赢发展。
较之过去的“军转民”、“军民结合”和“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突出强调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过去从军到民的单向转移变为既有“军转民”,又有“民参军”的互通、互补、互动,推进军工经济和民用经济的良性互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互融互通,实现互利双赢;二是基于能力推进军民融合,即技术、人才、设施、产能的军用民用能力全面结合;三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顺应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走向,摈弃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实现军工经济与民用经济全面接轨,完善军民融合技术产业链,壮大产业经济。
1.军民融合是我国国防建设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我国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对“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丰富与发展。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
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要学习两套本事,在军事工业练习民用产品的本事,在民用工业中练习军事产品本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方针。
江泽民同志着眼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实际,明确提出了寓军于民的思想,强调“坚持寓军于民,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深化了我们党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标志着我们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深化对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
2.军民融合是世界主要国家军工发展的共同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国防科技工业与国家经济的相互融合,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组建能军能民的大型军工联合体,积极扶持民用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打造一体化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
从建设模式看,主要有以美、英为代表的“军民一体化”,以日、德为代表的“以民掩军”,以俄、印为代表的“先军后民”和以以色列为代表的“以军带民”四种模式。
纵览美国当代的高科技发展史,从核能、航空、航天到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无不与美国的军事工业有密切联系,如著名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等。
据统计,美国大约70%以上的原子能企业、60%的船舶企业、40%的电子企业、34%的机电设备企业、30%的机械制造企业和10%的钢铁与石油企业从事军品生产。
以军品生产为主的企业,民品占企业总产值的比例,20世纪50年代为10%~20%,80年代后占50%~80%;全部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50%的人员从事与军事有关的研究,全部职工中,有20%的人员从事军品生产。
俄罗斯和欧洲也大致如此。
实践证明,军民融合是世□ 林鲁宁关于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2010/08军民融合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国防科技工业 32发 展DEVELOPMENT 2010/08军民融合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界主要经济体在现阶段广泛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军工发展模式之一。
3.军民融合是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单纯取决于国防和军事实力,还取决于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经济总体实力、国民凝聚力等。
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做到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必然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
前苏联在持续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国家财政开支长期向国防科技工业倾斜,但由于体制上的军民分割严重,先进的国防科技成果和生产能力不能对国民经济产生有效的带动作用,导致国民经济严重衰退,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冷战结束后,这种发展模式也没有及时得到调整。
因此,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路线失误。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曾一度实行苏联的军民分割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结构失衡、人民生活水平长期不能提高的问题。
因此,要实现国家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走军民融合的道路。
4.军民融合是适应新技术革命和新军事革命的现实需要当今世界,随着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新军事革命的兴起,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深。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别是材料、电子、信息等许多领域的民用技术及生产能力已超过了军工企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加快国防建设的发展步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技术基础。
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仍然面临着长期、复杂、多元的威胁与挑战。
从未来战争形态看,信息化战争对资源的需求具有数量大、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的特点,必须依托整个国民经济体系推动国防建设,促进资源要素在军民之间双向流动和转移,使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军民融合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军民融合的政策法规,实施了多项改革,积极扶持和吸纳民口单位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国防科技工业的军民融合步伐日益加快。
但受多种因素制约,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军民融合范围还比较窄,融合程度较为有限。
1.思想认识未能与时俱进部分单位对军民融合内涵的认识还不够统一,许多情况下,“军民融合”仅仅是停留在口头和文件中。
在选择军品科研生产单位过程中,有的对民口企业在安全保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顾虑。
某些法规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国防科技工业军民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要求,如199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等法规政策仍然禁止私营企业从事军工的生产经营。
同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针对所有参与军品科研生产的单位进行发放,过大的行政准入机制人为抬高了“民参军”的门槛,给很多民口单位造成了不必要的壁垒,在实践中,由于进入难、审批难、“公关成本”高,许多拥有适用技术和产品的民口单位被挡在军品市场的门外。
2.军工行业相对封闭垄断由于军工行业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军民之间信息不对称,没有形成一个公开的、正式的信息交流平台,因此资源难以实现双向优化配置。
一方面,很多民口单位既不了解国防科技工业的技术需求,也不清楚申请军品科研生产项目的渠道和途径,无从将其先进技术向军用转移;另一方面,军工单位对民用技术缺乏充分的了解,无法及时利用民用高科技成果,不利于自身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完成的一项调查,“信息交流不畅”是“民参军”面临的瓶颈问题。
此外,军工行业自成体系、内部配套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军工单位在本系统与民口单位存在同类产品时,往往倾向于将配套任务留存在本系统内部。
目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从研制到配套生产,多在军工单位内部循环,据统计,“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十大军工集团之外的民口配套率仅在10%左右。
3.军工科研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军工科研院所是武器装备创新的主力军,但目前国家对军工科研院所采取委托集团公司管理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
军工集团普遍将军工科研院所视为集团所属机构,削弱了政府对科研院所的主导作用和调控能力,不少院所,特别是基础科研院所失去了为国防科技工业全行业服务的功能,不同集团之间的科技资源和科研成果难以共享,国防基础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也缺乏转入民用的渠道,无法有效带动我国整体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考核军工集团经营业绩时,将科研院所纳入军工集团考核范围,客观上鼓励军工集团对科研院所的管理以市场化为导向,几乎所有的基础性军工科研院所都热衷于承担经济效益好的产品类研发任务,参与基础科研的积极性和水平相对降低,长此以往将导致国防科研整体创新发展的后劲不足,不仅影响到武器装备的跨越发展,也影响到军工集团在国内外高端民用市场上参与竞争的技术能力。
4.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有待完善目前,在某些领域,传统军工单位与民口单位竞争激烈,但只有军工单位和极少数的民口单位能够享受国家的军工科研保障条件建设投资,大多数承担军品研制生产任务的民口单位难以享受同等待遇。
同时,现行军品税收政策对军工单位和民口单位实行“双轨制”,军工单位生产的军品全部享受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民口单位生产的军品,只对11类特定产品在总装环节免征增值税。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调查显示,民口单位认为“民参军”的首要政策障碍是“投国防科技工业 33军民融合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2010/08MILITARY ANDCIVILIAN INTEGRATION 资不平等”,其次是“税收不平等”。
5.军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够科学长期以来,国家对军工单位的军品价格管理和国防科研计价管理,一直采用成本加一定比例利润的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导致军工单位通过加大成本获得更多利润,不利于引导军工单位降本增效。
并且,军品任务的总合同大多由军工单位获得,对民口单位而言,往往处于为军工单位配套的层次。
一些军工单位通过配套合同或市场采购,对民口单位产品的价格往往压得比较低,这样就把更多的利润留在了军工单位,民口单位的利润空间普遍比军工单位小。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调查反映,“价格不平等”的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口单位参与军品科研生产活动的积极性。
几点体会和建议1.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军民融合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深刻反映了科学发展观所集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具体运用,是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运用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的精髓和关键。
推进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和发展,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其实质就是要统筹处理好军民在科技、产业、资源等各方面的关系,形成军民两种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