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_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b>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b>
1. 把长江流域日益增长的财富供给京城的朝廷和东北边陲的
驻兵,是中国古代当政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下列措施与解决该问题相关的是()
A . 开凿大运河
B . 创立行省制
C . 开辟丝绸之路
D . 转移经济重心
2. 有研究指出,隋炀帝为“富国强兵”而与民争利,造成“国富民穷”。
这最终导致王朝()
A . 国富民安
B . 积贫积弱
C . 中兴之治
D . 走向灭亡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更看中门第。
隋朝实行科举制,使普通的读书人也能走上仕途。
这体现了科举制()
A . 促进贵族向平民转化
B . 简化人才选拔的程序
C . 扩大官员的选拔范围
D . 保证世袭贵族的特权
4. 从下图《唐朝对外交通图》可知,唐朝对外交往()
A . 覆盖了欧亚非地区
B . 包括了陆路和水路
C . 促进了王朝长久繁荣
D . 主要有广州港、泉州港
5. 据统计,安史之乱后,唐朝边塞诗体现的精神风貌由过去的外扩昂扬、积极向上转向厌战悲凉、思乡恋家。
这反映了()A . 军队战斗能力下降 B . 晚唐诗歌发展由盛转衰 C . 社会矛盾极度激化 D . 政局动荡影响文化风貌
6. 唐末,节度使父死子袭,不向中央缴纳贡赋并经常与朝廷处于对立状态。
这反映当时()
A . 藩镇割据
B . 赋役繁重
C . 政权并立
D . 农民起义
7. 为帮助同学们梳理基础知识,某老师制作了如下时间轴,其中“①”处应是()
A . 黄巢起义
B . 北宋建立
C . 定都临安
D . 元昊称帝
8. “在宋代的政治生活中,文臣得到了大量的提拔和重用,武将正好相反……内忧是避免了,但外患却严重了。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 文官政治的背景
B . 武将专政的表现
C . 重文轻武的影响
D . 对外交往的发展
9. 下列选项最适合下图标题的是()
A . 国家内部分裂
B . 民族政权并立
C . 帝国版图扩张
D . 王朝国运重振
10. 商业是时代风貌的体现。
下列语句能够反映宋代商业发展的是()
A . “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币”
B . “苏湖熟、天下足”
C . “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D . “湖广熟、天下足”
11. 某校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宋朝休闲生活”的征文比赛,下列可选为写作素材的是()
A . 勾栏观杂技
B . 杯酒释兵权
C . 看京剧表演
D . 学唱《牡丹亭》
12. “服事辽主,几被诛,卒能奋志修身,收服属国,灭辽称帝。
”该材料描述的是()
A . 耶律阿保机
B . 松赞干布
C . 阿骨打
D . 努尔哈赤
13. “剑戟横空杀气高,金兵百万望风逃。
自从公死钱塘日,便觉江山把不牢。
”该材料中“公”指的是()
A . 宋高宗
B . 岳飞
C . 戚继光
D . 忽必烈
14.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
表达。
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 . 活字印刷术由北宋时期的匠人毕昇发明
B . 指南针在北宋末年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C . 元代将火药运用于战争发明了杀伤力强大的火铳
D . 四大发明及其传播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巨大贡献15. 科学准确地解读史实可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下列史实与推论搭配合理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16.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蒙古政权建立——金朝被灭——元朝统一全国——元朝建立
B . 蒙古政权建立——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金朝被灭
C . 蒙古政权建立——金朝被灭——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D . 金朝被灭——蒙古政权建立——元朝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17. 民族关系的处理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下列属于元朝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机构是()
A . 枢密院
B . 御史台
C . 宣政院
D . 中书省
18. 某学者认为金瓶掣签制是清朝治藏政策的产物,有利于清朝对西藏行使主权。
下列与金瓶掣签制作用相关的是()
A . 设置驻藏大臣
B . 平定准噶尔叛乱
C . 设立伊犁将军
D . 土尔扈特部回归
19. 某事件是为了“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而非进行单纯的商业贸易。
该事件是()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开辟丝绸之路
C . 鉴真东渡
D . 郑和下西洋
20. 下图是《明朝北京城平面图》,图中“①”处应是()
A . 当时世界上最宏大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B . 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体系
C . 目前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D . 曾经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21. 东厂起初只负责侦查、抓人,后经皇帝特许能够越过司法机
关任意逮捕臣民。
这一改变可能()
A . 改善社会风气
B . 激化各种矛盾
C . 缓和君臣关系
D . 提高刑审效率
22. 嘉靖年问,“倭大举犯福建……距城十里……结大营……(戚继光)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乃(于是)旋师。
”该材料突出反映了()
A . 反侵略战争胜利
B . 戚家军纪律严明
C . 明朝的海防松弛
D . 倭寇问题彻底解决
23. 张居正(1525—1582)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下列关于他人生经历的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A . 官居丞相位极人臣
B . 督促子孙钻研八股文
C . 主持禁绝《红楼梦》
D . 见证郑成功收复台湾
24. 以下是某部著作的序:“唐宋本所无,金元我明诸医所用者,增入三十九种,时珍续补三百七十四种”。
据此推断,该著作是()
A .
B .
C .
D .
25. 崇祯十七年,绝望的皇帝于煤山自缢身亡为王朝画上句号。
与该历史情境直接相关的是()
A . 李自成攻破北京
B . 李自成建立大顺
C . 吴三桂开关降清
D . 皇太极入关继位
26.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惟用亲信,不问出身”。
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置()
A . 体现皇帝意志
B . 加强中央集权
C . 加剧皇室动荡
D . 导致皇权衰落
27.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正在整理部分历史素材(如下图)。
据此推断该小组的学习主题是()
A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 对外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8. 乾隆帝主持编撰《四库全书》的同时,也销毁对大清不利的书籍总计1.36万卷,15万册。
这体现了清朝的()
A . 文化繁荣
B . 文字狱
C . 文化专制
D . 八股取士
29. 清朝嘉庆年问,洪亮吉痛斥“吏治一日不肃,则民不聊生……十余年来,督、抚、藩、臬之贪欺害政,比比皆是。
”该材料集中反映()
A . 吏治腐败
B . 灾荒严重
C . 党争严重
D . 军备废弛
30. “操琴司鼓奏皮黄,字正腔圆韵味香。
念白抑扬含顿挫,唱腔委婉透激昂。
”这首七言律诗描述的应该是()
A . 宋词
B . 元曲
C . 昆曲
D . 京剧
二、<b>综合题(2小题,共25分)</b>
31. 唐三彩被誉为盛唐文化最有代表性的物质载体,了解唐
三彩有利于养成充分的文化自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
……由于釉彩以黄、绿、蓝三色为基调,并经唐代创烧,俗称“唐三彩”。
唐三彩的出现、发展与唐代厚葬风气有着直接关系,多用于陪葬,少部分用于建筑和生活陈设。
——广东省博物馆《梦回大唐——盛唐艺术与生活展》解说词材料二:资料卡:唐三彩骆驼载乐舞队俑
图片说明:
此俑中,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使用
从西域传入的乐器。
表现的是胡汉文化
融合后的新舞乐。
材料三:唐三彩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博得各国人民赞美,一时之间群起仿制。
朝鲜出现了以日常器皿为主的“新罗三彩”。
日本斑现了“奈良三彩”,受皇室、贵族、僧侣喜爱,也和我国一样用作殉葬品。
波斯出现了蓝色调的“波斯三彩”。
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意大利等国都曾发现唐三彩。
——《略探燃唐三彩的人文价值》材料四:2009年7月,经洛阳市科学技术局和民政局批准,高水旺先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成立了洛阳唐三彩研究院,并出任院长。
研究院是在国家积极挖掘、抢救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形势下创立的国内唯一唐三彩科学文化研究开发机构。
——《古今结合开辟唐三彩艺术新天地》
1.(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唐三彩兴起直接相关的社会风
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社会风气存在的物质基础。
2.(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该特点相关的民族政策。
3.(3)根据材料三,列举唐三彩被各国仿制的典型例子,
并概括唐三彩的外传对欧亚文化发展的贡献。
4.(4)根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当下对唐三彩烧制技艺的传
承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现
实价值。
32.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
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周济救
助),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
——《清实录》材料四: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
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5.(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材料所示著作的成书年代及
作者,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著作的历史地位。
6.(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棣和康熙的共同主张。
7.(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
解决“于百姓最有裨益”的措施。
8.(4)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农业较前代相比的新发展。
9.(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b>小论文(15分)</b>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
2.(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
价。
3.(3)请以“袁崇焕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小议论文。
(要
求: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