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位列55开国少将第一位,彭老总打抱不平说他少将我就应授中将

合集下载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全纪录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全纪录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全纪录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全纪录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57名上将:肖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肖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钟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王建安(56年补授)李聚奎(57年补授)肖克同志已于近日辞世,目前健在的上将只有吕正操一人。

[/M]1、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

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文武兼备的政治指挥员彭嘉庆

文武兼备的政治指挥员彭嘉庆

文武兼备的政治指挥员彭嘉庆作者:张德彬,张珏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8年第2期在人民解放军灿若星河的高级将领中,彭嘉庆是一位意志坚定,对党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始终如一的杰出指挥员。

他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

曾任连长兼政治指导员,团、师政治委员,胶东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政治委员,辽北、辽西军区司令员,江西军区副政治委员,军委炮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山东、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后勤学院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

亲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西路军作战,率部参加了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对日大反攻作战,参与指挥了新开岭、本溪、四保临江、辽沈等战役。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经历五次反“围剿”,长征中率队后卫,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安全转移彭嘉庆,1909年12月出生,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举洲村人。

因家境贫困和反动阶级的压迫,自少年起就投身于当地农民运动,与地主豪绅进行斗争。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投身于共产党领导人曾山等组织的吉安官田暴动,暴动失败后彭嘉庆随部队上山打起了游击并加入红军,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

1930年10月,蒋介石发动对江西中央苏区的“围剿”。

彭嘉庆参加了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

他作战勇敢、屡建战功。

1932年2月,被提升为红3军团第9师第25团3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

1933年2月,蒋介石调集近4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

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

彭嘉庆率第3连随主力昼夜奔袭,连续作战。

在歼敌第52师的黄陂战斗中,第3连担任全团的前卫,开进中与敌遭遇,彭嘉庆果断指挥全连向敌猛打猛冲,打得国民党军四处溃逃。

红军主力乘势发起攻击,红1、红3军团和红21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最终全歼国民党军第52师。

刚刚授衔不到一个月就辞世的开国将军是谁?

刚刚授衔不到一个月就辞世的开国将军是谁?

刚刚授衔不到一个月就辞世的开国将军是谁?1955年11月,刚刚授衔不到一个月的少将资凤在南京病逝,享年60岁。

资凤是第一位辞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

资凤出生于湖南省耒阳县一个贫苦家庭,小时候上过两年私塾,14岁的时候去父亲朋友的杂货店里当了三年学徒,后来成为店员,一直平凡且勤恳地生活着。

1926年冬,资凤的家乡组织了农民协会,号召工农群众联合起来打倒贪官污吏,取消苛捐杂税,打土豪、分田地。

资凤受到感染,加入了农民协会里的店员工会,积极参加了许多活动。

1927年3月,由邻居刘洪开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搜捕残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资凤被迫转移到乡下,进行地下活动。

1928年2月,由朱德、陈毅领导的广州起义军来到耒阳,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湘南暴动”,以乡苏维埃为领导的全体党员集体参军,组成了一个新兵营,资凤因为做过店员,会写、会算所以负责新兵营的军需工作。

五斗坑战斗后,新兵营在江西永新编入红28团,进驻井冈山,资凤担任团部特务长。

信息来源于欧阳青所著的《大授衔》为朱德招兵三百人上井冈山前,朱德在耒阳城西培兰斋设立招兵站,资凤就坐在门口负责登记。

招募公告张贴后,耒阳城郊的青年农民迅速汇集,甚至还有50多岁的长者和尚未成年的儿童挤在报名队伍中。

经过严格筛选,一个300多人的新兵营组建完毕。

一个又一个热血青年在资凤面前签下名字,穿过培兰斋的大门,走进屋内,从此走进革命的殿堂。

这支充满活力、敢打敢拼的生力军中,磨炼出了王紫峰、刘显宜等共和国优秀将领。

1928年11月中旬,红军集合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

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饭、南瓜汤,有时还吃野菜,严冬已到,战士们仍然穿着单衣。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四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一天要往返50公里。

当时,包括新招募的战士在内,井冈山的红军队伍大多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只有朱德和资凤两人的年纪较大。

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名单及职务

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名单及职务

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名单及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元帅名单姓名军衔授衔时年龄最高任职朱德元帅69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德怀元帅57 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林彪元帅49 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共中央副主席刘伯承元帅 63 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训练总监部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贺龙元帅59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工委主任,副总理兼国家体委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毅元帅54 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罗荣桓元帅 53 中央军委副主席,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徐向前元帅54 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聂荣臻元帅56 代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副主席,副总理,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叶剑英元帅58 中央军委副主席,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兼政委,国防部部长,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10位大将名单粟裕大将48 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常委徐海东大将 55 中央军委常委黄克诚大将53 中央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书记陈庚大将 52 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工委主任,国防部副部长谭政大将 48 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肖劲光海军大将 52 海军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张云逸大将 63 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委副书记罗瑞卿大将49 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大将50 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第二政委许光达大将 47 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47位上将名单王平上将48 中国人民志愿军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炮兵政委,武汉军区第一政委,总後勤部政委王震上将47 铁道兵司令员兼政委,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常委,中央。

新中国元帅军衔评定的几个误传

新中国元帅军衔评定的几个误传

历史天空新中国元帅军衔评定的几个误传文/郭志刚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授予10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

10位元帅依次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关于元帅军衔的评定问题,社会上的说法很多。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本来也准备授予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元帅军衔,毛泽东表示不当大元帅后,他们也同时表示不评元帅了;近几年还有这样一种说法,即本来也要授予粟裕元帅军衔,是粟裕自己让了。

因此毛泽东说要授予粟裕第一大将,同时毛泽东决定“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还有人说元帅军衔在1954年就已基本确定。

上述说法都不甚准确。

笔者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撰成此文,以飨广大读者。

1955年初军委座谈会提出中央军委委员授予元帅军衔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

该《条例》明确规定:对创建全国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全国人民武装力量革命战争、立有卓越功勋的最高统帅,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按照这一规定,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完全应该授予大元帅军衔,但毛泽东自己放弃了。

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除了后来被授予元帅军衔的朱德等10人,如果授予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包括授予粟裕等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以元帅军衔,亦符合基本规定。

就首次授衔这一历史事件而言,1955年1月中旬的中共中央军委座谈会应该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因为它框定了授予元帅军衔人员的范围。

1月14日和15日,中央军委座谈会开了两天,具体对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的人选进行研究。

在北京的中央军委委员彭德怀、贺龙、徐向前、聂荣臻、罗荣桓出席会议,陈毅和叶剑英因病,邓小平因事未出席。

会议由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怀主持。

55年授衔军衔偏低的开国将军大集合

55年授衔军衔偏低的开国将军大集合

55年授衔军衔偏低的开国将军⼤集合⼀九五五年,建军近三⼗年的中国⼈民解放军实⾏了军衔制,百战归来的战将们终于戴上了象征着战功和资历的将星。

当时,共有⼀千多⼈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有⼗元帅、⼗⼤将和五⼗七位上将。

这要从⾸次授衔时留下的不平衡说起:那次授衔,元帅⼀级授的合理。

⼗⼤元帅个个都是叱咤风云、彪炳史册的⼈物。

⼤将以下的军衔授的不尽合理,从军衔上不能完全反映⼀个将军在历史上的功绩。

换句话说:那次授衔摆的不是很平。

粟裕⼤将粟⼤将军是共和国第⼀⼤将,其战功远远⾼于其他⼤将,甚⾄于⾼于某些元帅。

授粟裕元帅衔可能是⾼了⼀些,授⼤将衔显然⼜委屈了他。

徐海东在红军时期是战功显赫的军团长;黄克诚担任过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兼政治委员,是独当⼀⾯的战将;陈赓在解放战争中的战功在⼤将中仅次于粟裕;萧劲光在东北担任过林彪的副职,并长时期担负兵团⼀级的作战指挥之责;张云逸是百⾊起义的领导⼈之⼀,⼜是新四军的副军长。

上述五⼈授⼤将军衔应⽆⾮议。

王树⽣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四⽅⾯军的副总指挥,此后再也没有担任过显赫的军职,似乎也没有取得过显赫的战功。

不过其作为红四⽅⾯军的代表⼈物,获授⼤将衔也⽆可厚⾮。

可以说:上述⼤将的威名是打出来的,是历史形成的。

谭政、罗瑞卿⼀直从事政治⼯作,是政治⼤将。

许光达在解放战争时期长期担任纵队司令的职务,四九年⼆⽉全军统⼀整编时他担任第三军军长,六⽉才当上第⼆兵团的司令员。

就是说,在解放战争期间,许基本上是⼀个军级指挥员,没有独⽴指挥过⼤的战役。

他的职务在⼤将中是最低的,甚⾄⽐⼀部分上将还要低。

授谭、罗、许⼤将军衔,⼀些资深上将的⼼⾥⼤概不会坦然。

肖克上将肖克在红军时期是红六军团的军团长和红⼆⽅⾯军的副总指挥,他和贺龙的部队⼀度并称贺肖红军。

在抗战时期,肖克曾担任⼋路军⼀⼆0师的副师长。

⼋路军其它两个师的副师长分别是聂荣臻和徐向前。

可见,那个时期,肖克与⼀些元帅级的⼈物是齐名的。

在解放战争时期肖是聂的副⼿,也当过林彪的助⼿,授他⼤将衔可谓名正⾔顺。

55年解放军授衔有哪些开国元勋?

55年解放军授衔有哪些开国元勋?

[键入文字]55 年解放军授衔有哪些开国元勋?1955 年9 月27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第一次授衔仪式,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 大元帅;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 大大将;授予李克农、许世友等55 位上将,徐立清、肖向荣等175 位中将,解方、陈沂等798 位少将。

当天被授衔的将帅共计1048 人,他们被称为开国将帅。

在这1048 人中,经过认真梳理,小编有了一系列的发现,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些开国将帅们的籍贯。

先看一下十大元帅,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四人是四川人,彭德怀、贺龙、罗荣桓是湖南人,林彪、徐向前和叶剑英,分别是湖北、山西和广东人。

因此出元帅最多的省是四川,有4 位,占40%,其次是湖南3 人。

再说开国大将,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6 位都是湖南人,开国大将中湖南人占据60%,湖南是出大将最多的省份,开国元帅和大将最多的自然也就是湖南省,占据了9 人,近一半。

此外,湖南还有19 位上将、45 位中将,分别占据上将和中将榜第一,难怪会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

最后看看开国将军(含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在1038 位将军中,有325 位来自江西,其中上将3 名、中将38 名、少将284 名,占将军总数近三分之一,江西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省;其次是湖北,一共诞生232 位将军,其中上将14 位、中将31 位、少将187 位,占将军总数近四分之一;湖南以202 名开国将军位居第三(虽然湖南大将、上将和中将人数都是最多,但少将只有132 位)。

此外还有出将军最多的十个县,分别是湖北红安61 人,安徽金寨55 人,江西兴国54 人,湖南平江52 人,江西吉安46 人,江西永新41 人,湖北大悟37 人,河南新县35 人,安徽六安34 人,湖南浏阳30 人。

此外,福建上杭27 人,湖北麻城26 人。

与上将军衔擦肩而过的五名开国中将

与上将军衔擦肩而过的五名开国中将

与上将军衔擦肩而过的五名开国中将作者:水新营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7年第7期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时的副兵团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就摆上了议事日程。

1951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军所有干部均评定个人级别,为今后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

并规定应以“德”、“才”、“资”的标准衡量干部现任职务,来确定其等级。

1952年3月14日,中央军委在《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中确定军队干部级别分9等21级。

其中,兵团级干部分为正兵团级、副兵团级、准兵团级。

兵团及相当于兵团的二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正兵团级”;兵团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一般应评为副兵团级”;同时还规定,“个别不适宜者应酌情降低”。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指出以军队级别为主要依据,参照编制军衔确定军官军衔:“正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上将;副兵团级、准兵团级,多数可评为中将”。

在1955年解放军首次授衔的开国将帅中,副兵团级干部一共有42人。

具体授衔情况如下;副兵团级上将19名: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陈伯钧、张爱萍、傅秋涛、韩先楚、唐亮、洪学智、李志民、周桓、李天佑、刘震、杨至诚、王平、钟期光、郭天民、韦国清、吕正操。

副兵团级中将22名:萧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

副兵团级少将1人:贺晋年。

不过,对开国将帅所授军衔的酝酿,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1955年1月14日和15日,中央军委召开座谈会,就授予元帅、大将、上将军衔人员等问题进行研究。

经过与会人员讨论,取得了一致意见。

1月16日,由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与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联名上报毛泽东主席关于元帅、大将、上将预授名单。

中国人民解放军55年评衔候补的十位大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55年评衔候补的十位大将

(转帖)中国人民解放军55年评衔候补的十位大将萧克,刘亚楼,陈昌浩,许世友,周士第,陈士渠,阎红彦,李聚奎,周纯全,王建安评定大将的几项条件:红军时期的师级干部,抗战时期的旅级或相应的军区及总部级,解放战争时期的兵团级或野战军总部级。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各期的重大贡献等等。

依此条件来看,萧克无疑应列位大将。

在红一方面军几个军团长和军团级领导中,除了离开军队的以外,彭,林,聂,罗,均是元帅,其余的,五军团董振堂战死,八军团黄劲功在延安被枪毙,九团罗炳辉47年病逝。

七军团寻淮洲战死,粟裕封大将。

谭政,罗瑞卿,黄克城,陈赓这些在红军时期,抗战初期,及解放战争后期职务均低于萧克,或与其同级的老战友,都封大将,而萧克是作为一个方面军的代表,却只列上将,感觉是低了。

请看,抗战初期,115师师长林彪,元帅;副师长聂荣臻,元帅;129师师长刘伯承,元帅;副师长徐向前,元帅;只有120师,师长贺龙元帅,副师长萧克,上将。

萧克是四野最后一任参谋长,接刘亚楼。

职务也不算低了。

谭政是同期的四野政治部主任,陈赓是同期四兵团司令,罗瑞卿离开兵团出任公安部长。

肖克在毛张之争中站错了队是其终身不得重用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当年的120师还有一个传闻:抗战初期,贺龙指挥120师不利,导致120师中原六军团和陕北红军干部要求撤换贺龙。

这就是所谓“逼关反贺”事件。

关者,乃关向应也。

出面反贺者为三王(王震,王首道,王恩茂),萧克不表态。

被认为是幕后支使者。

后李井泉(时任旅副政委)向***汇报,军委将贺,萧同时调离120师。

以后120师因各种因素被分解。

原六军团一部后来去了东北,另一部和原二军团及陕北红军一部以后归于彭总的一野。

假使按红军方面军的因素来看,许光达的大将应该是萧克的。

二方面军的最高负责人实际是任弼时。

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三人乃中央苏区后期的新三人团。

反毛最激烈实际是他们。

当然还有张闻天,博古和一定程度上的周恩来。

评定军衔时,任弼时已去世,故没有人会替萧克出头。

开国将军中的驻外大使

开国将军中的驻外大使

驻外大使中的开国中将: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1955年授衔时的开国中将中,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等三人担任过新中国的驻外大使,他们是新中国的第一批驻外大使。

第一批驻外大使的规格较高,大都为军队的兵团级干部担任,彭明治、倪志亮、谭希林更是人民军队中资历颇深的高级将领。

彭明治,1905年4月生,湖南常宁人。

1924年3月到广东,后入黄埔军校教导团教导大队学习。

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参加北伐战争,在叶挺独立团任排长。

南昌起义时任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代连长。

在起义部队南下的三河坝战斗中负伤,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任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参谋长、一师参谋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参谋长、团长,苏鲁豫支队司令员,新四军第三师七旅旅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兼任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开始着手建立外交干部队伍,一批解放军的高级将领陆续聚集京城。

时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员的彭明治就是其中之一。

随后,彭明治参加了外交部举办的大使培训班。

经过短期培训后,1950年6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共和国(1952年7月改称波兰人民共和国)首任特命全权大使。

建馆初期,彭明治带领大家除学习外交礼仪、波兰语外,着重学习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并认真贯彻执行。

彭明治在任波兰大使两年中,中波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发展势头良好。

1952年9月,彭明治离任回国,重返军队,任河北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3年5月10日在北京逝世。

军第四纵队参谋长和冀热察挺进军参谋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南满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参谋长、东北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谢甫生调海军工作,先后任海军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海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最年轻的开国中将刘西元

最年轻的开国中将刘西元

最年轻的开国中将刘西元作者:梅兴无来源:《党史博采·纪实(上)》 2018年第10期1955年,解放军总政治部青年部副部长刘西元被授予中将军衔,同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在中南海怀仁堂授衔仪式上将星云集,朱德元帅走向刘西元,握住他的手说:“刘西元,你这个小鬼头,也当上中将啦!”这一年刘西元38岁,是共和国3位最年轻的开国中将之一。

朱德称他将来能当将军1917年,刘西元出生于江西吉安桐坪镇一个农民家庭。

9岁那年,家里节衣缩食送他进私塾念书。

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他可以读写一般的文言文,并能写作简单的文章。

11岁时,年成不好,家里无力再供他念书,他只好放弃学业回家务农。

12岁那年,经人介绍,刘西元来到吉安城,先后进布店、杂货店、烟店当徒弟,过着“徒弟徒弟,就是奴隶”的“包身工”生活。

1930年10月3日夜晚,吉安城枪炮声响了一夜,红军占领了这座古城。

一大早,满街戴着红五角星军帽的军人川流不息,队伍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深得民心。

年仅13岁的刘西元报名参加了红军。

在红军撤离吉安时,他被编入少年先锋大队第3队,担任班长,从此离开家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又矮又瘦的刘西元是个名副其实的“红小鬼”。

第一次参加实弹射击时,他费好大劲才把那支沉重的毛瑟枪托举起来,瞄准靶子一扣扳机,枪的后坐力使他连退几步,一屁股跌坐在地上。

这样,抗不过枪托坐力的刘西元被安排到红军特务连学司号,后又到瑞金红军学校做通讯员兼收发员。

1931年8月,刘西元加入中国共青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他经常被抽调到团支部去协助工作,多次获得团支部组织的演讲比赛第一名。

校长兼政委刘伯承发现刘西元是棵“苗子”,就找他谈话:“我想让你担任党支部青年委员、团支部书记,怎么样?”这个安排出乎15岁的刘西元的意料,“首长,我……我恐怕不行吧。

”刘伯承拍拍他的脑袋说:“你这小鬼还挺谦虚,不用推辞,就这么定了。

”1932年12月,刘西元调任红军学校政治部青年干事。

1955,粟裕的什么举动获毛主席赞赏

1955,粟裕的什么举动获毛主席赞赏

1955,粟裕的什么举动获毛主席赞赏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21期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人称“共和国第一大将”。

许多同志认为,他战功很大,评大将低了,应该授元帅。

有人说没有评上元帅,他不满意,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他哭了。

粟裕授衔的真相究竟如何?这位优秀将领的什么举动获毛主席赞赏?被评低的“共和国第一大将”为了加强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对评定军衔的标准作了明确规定,并將原军衔条例的主要内容并入《现役军官服役条例》,于同年2月8日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公布。

1955年8月11日,彭德怀、罗荣桓签发《关于军士和兵评定军衔的指示》,明确待军官军衔评定工作告一段落后,即开始进行军士和兵的军衔评定工作,于1955年10月底评定完毕。

至此,评定军衔的工作在全军范围内全面展开。

此次授衔,一共授予10位元帅,10位大将,55位上将,175位中将,798名少将。

粟裕名列十大将榜首,人称“共和国第一大将”。

打那以后,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粟裕的军衔问题常常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许多同志认为,粟裕战功很大,评大将低了,应该授元帅。

不光是党内、军内,连党外高层民主人士邵力子、黄炎培等人也持这种认识。

不少中青年也认为,粟裕战功很大,应该评元帅。

也有人说没有评上元帅,他不满意,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他哭了。

吴东峰同志是其中的一个。

他在《解放军文艺》发表了《开国大将》一文,总结起来说,主导思想是宣传粟裕的,但有一个问题说错了,文云:毛泽东有“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评衔时”之说,即谓粟裕也。

如此地张冠李戴,加到粟裕头上来,那就是错了,那就是冤枉他了。

粟裕授衔的真相究竟如何资历、威望、战功,是当时授衔的主要依据。

中央政治局考虑元帅、大将军衔,中央军委考虑上将至少将军衔,考虑好以后报到中央去批。

实行军衔制前,粟裕是大军区级,比正兵团高两级。

他的军衔当然要由中央政治局来考虑。

开国将军人称“将圣” 曾被单独补授军衔?

开国将军人称“将圣” 曾被单独补授军衔?

开国将军人称“将圣” 曾被单独补授军衔?共和国的第一代将帅,绝大多数都是在1955年集中授的衔。

1926年参军的李聚奎,为国为民历经近30年的血火洗礼,毫无疑问,应当作为开国功臣首批荣膺将衔,但1955年授衔的将军名单中,并没有他的名字,直到3年后,他才被单独补授上将军衔。

这其间究竟发生了怎样曲折的故事呢?主席信任嘱重托评衔的前提是定级,级别确定之后,评衔才有更为直观的“硬杠杠”。

1950年秋,总干部管理部(1952年7月改称为总干部部)召开全体会议,朱德总司令在会上提出我军要建立军衔制度,他说,为了给“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部队三等九级的等级必须建立,尽量争取在明年的服装上把阶级标明出来”。

经过紧张筹备,翌年2月中旬,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对评级工作提出了标准,作出了规范。

因中央提出整党任务,为了使评级工作在思想上、组织上做好充分准备,军委决定1951年先行试评,取得经验后,1952年结合整党正式评级。

1952年3月,军委再次发出《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明确了评定军队级别的目的是合理解决干部的待遇问题,并为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基础;确定了全军干部、战士的军衔级别;制定了《部队及领导干部评级幅度》;规定了以德(政治品质)、才(业务能力)、资(资历)衡量干部现任职务以确定其级别的评级方法。

是年4月,评级工作在全军全面展开。

按照评级标准,职务为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干部部长的,级别一般应当在正、副、准兵团级范围内确定。

李聚奎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按照标准当属兵团级别。

1952年4月20日,军委关于李聚奎级别问题给东北军区的电报上写道:“四月十六日电悉,同意李聚奎同志暂定为副兵团级。

”此时的李聚奎,刚刚从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下来。

为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我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毛主席从中看到了建立现代化后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遂提出创办后勤学院,培养军队后勤专门人才。

开国将军中授衔偏低的将军都有哪些呢,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开国将军中授衔偏低的将军都有哪些呢,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开国将军中授衔偏低的将军都有哪些呢,偏低的原因是什么展开全文军衔是一个军人的一生的荣誉,是对一个军人功绩的肯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55年实行了军衔制,当时几千位将军被授予军衔,其中被授予少将以及以上军衔的将军被称之为开国将军,当时可谓是将星闪耀。

当然了第一授衔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有的将军的军衔偏高,有的将军军衔偏低,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私下里盘点了一下自己认为当时授衔偏低的一些将军,只是一家之言。

应被授予的军衔:大将或者元帅萧克将军是解放军中的文武全才,参加过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和八一南昌起义,资历不可谓不丰富。

红军时期就是红六军团的军团长,后来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改编为红二方面军,任副总指挥,这个资历是元帅的资历。

抗战时期任120师的副师长,这也是元帅资历,你看看八路军三个师的副师长除了萧克将军不是元帅,其他两位副师长徐向前和聂荣臻都是元帅。

1952年评级时,他被评为正兵团级,有被授予大将的资格。

所以他有元帅的资历,大将的资格却被授予了上将军衔,确实偏低,流传萧克震上将的说法!原因:自己三番五次申请降衔徐立清是一位从金寨走出来的将军,早年参加革命,1955年评定军衔时,时任军委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徐立清,在1952年被评定为正兵团级,拟授予上将军衔,他认为自己参与评衔工作,应该避嫌。

他向罗荣桓部长写了要求低授军衔的报告,没被同意。

徐立清又先后给伟人、党中央、中央军委和罗荣桓连续写了几封信,表明决心。

周公亲自找他谈话后,同意授予他中将军衔。

大公无私的典范。

应被授予的军衔:中将或者上将贺晋年是陕西子长县人,是陕北红军早年的领导人之一,在1950年5月调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1955年授衔时,与他差不多的,或是职务、资历都比他低的,是上将,最低也是中将,他是陕北红军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创始人之一,可以授予上将或者中将,但是却被授予了上将,也是唯一的一名副兵团级少将。

主要是因为受到高岗事件的牵连可惜了。

【名人故事】55年开国“暂受少将”,东野纵队司令员拒绝参加受衔仪式

【名人故事】55年开国“暂受少将”,东野纵队司令员拒绝参加受衔仪式

【名人故事】55年开国“暂受少将”,东野纵队司令员拒绝参加受衔仪式,他嫌少将军衔低?东野纵队司令拒绝参加55年开国受衔仪式的原因1955年,党中央和政府对在建立新中国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将领封功受衔,评出10大元帅、10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798名少将。

受衔前后台上台下都有不少的故事,有让衔的,有争衔的,这些趣闻佚史今天仍让广大军迷品味无穷。

当时,其中我军一位著名将领,拿到少将军衔后气愤不已,因为他的少将一衔还是暂定,在受衔仪式前的半小时,他扯下自己肩上的那颗星,愤然说:“不去开会了,这玩意儿我也不戴了”。

后来该将1993年逝世,根据其遗愿,他选择穿中山服入殓,他的骨灰盒上也未盖军旗,是开国将领中的唯一一个。

他就是新中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段苏权将军。

段苏权(1916=1993),湖南茶陵人,段苏权参加革命极早,1926年10岁的他就参加了农会,14岁参加共青团,随即入党,任共青团茶陵县委书记、茶陵县组织部长等职,1932年16岁的他带领一批少先队员参加工农红军,1934年,年仅18岁的段苏权中共黔东特委书记兼红军黔东独立师政治委员,领导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留在黔东根据地打游击,掩护主力东进。

黔东独立师经过艰苦的游击战争,全军覆灭,段苏权幸运的存活下来,于1937年重新找到组织,1942年7月他担任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兼平北军分区政治委员,领导建立、巩固和发展平北抗日根据地的斗,解放战争时期,他任热河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八纵司令员。

他率领的东北野战军8纵是一支战斗力极强,能啃骨头的部队,在攻克锦州一役中立功颇巨。

1949年4月,段苏权改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建国后任东北军区空气司令员,抗美援朝中任大东沟志愿军空军司令部任第一副司令员兼任空二军军长。

段苏权的性格为人忠厚,能吃苦耐劳,也敢于讲真话,1953年志愿军空司上报战果中指出我军的米格─15打美国的F─86是一比一平,即我们损失一架他们也损失一架,而段苏权在大东沟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和后来的复查,认为我们两架拼掉人家一架已是很不错的了,但志愿军空司和军委空军压制了段苏权的意见。

开国中将温玉成---志愿军“十大虎将”、“十位王牌军长”之一

开国中将温玉成---志愿军“十大虎将”、“十位王牌军长”之一

开国中将温玉成---志愿军“十大虎将”、“十位王牌军长”之一他率领的第40军在抗美援朝中首战大捷,被总司令彭德怀誉为“入朝作战第一枪”,毛泽东主席也欣然将这一天--1950年10月25日,定为志愿军出国纪念日。

他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十大虎将”、“十位王牌军长”之一的开国中将温玉成。

温玉成(1915.10-1989.10.29),曾用名温振兴,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第7师20团宣传员,兴国县警卫营干事,独立第12团总支书记、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红8军团第21师62团政治委员、军团直属队总支书记,红5军团骑兵团政治委员。

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新四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3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纵队纵队长,新四军第6师18旅旅长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145师师长,第4野战军第41军副军长。

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兵团军长兼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中央委员。

乞讨追部队1936年10月,红4方面军、红2方面军在会宁与红1方面军胜利会师。

为了打通通向苏联的道路,开创西北抗日新局面,红4方面军的红9军、红30军和红5军,约2万余人,渡过黄河,奉命组成西路军,向甘肃西北、新疆方向执行西征的任务。

敌酋马步芳唯恐红军进入新疆,下令“死力堵截,阻止红军西进和东下”,并决计要将西路军消灭在河西走廊。

西路军要想取胜,马步芳的骑兵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为此,红5军专门成立了1个骑兵团,准备与之抗衡,由温玉成担任骑兵团政委。

贺晋年:唯一一名副兵团级少将

贺晋年:唯一一名副兵团级少将

贺晋年:唯一一名副兵团级少将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03期【1910- 2003,陕西子长人,开国少将】偏低原因1954年秋,中央军委决定贺晋年到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学员大都与他职务、资历相当。

但是,第二年授衔时就不一样了。

与他差不多的,或是职务、资历都比他低的,是上将,最低也是中将,而他却是少将———共和国唯一的一名副兵团级少将。

实际上,贺晋年之所以被“降衔”,主要是因为受到高岗的牵连。

戎马陕北壮军威贺晋年是陕西子长县人,出生在一个穷羊倌之家。

他于1932年参加陕北红军,曾任陕甘游击队骑兵大队副支队长、支队政委,陕北游击队总指挥兼参谋长,红15军81师师长、红27军军长。

而这军长之职,还是毛泽东主席亲自任命的。

那是1936年12月的一天,贺晋年和王平奉命来到毛主席的住处。

毛主席看到当时只有26岁的贺晋年,血气方刚,称赞道:81师是一支在陕北土生土长的部队,打过许多仗,是一支好部队。

毛主席向他们讲了全国抗战的形势,宣布了中央军委任命贺晋年、王平分别为27军军长、政委的决定,并亲笔写了任命书。

1935年夏天,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被敌人盘踞分割成两块,那里有敌人一个民团扼守。

这个据点四面都是斧劈刀砍似的绝壁。

为拔掉这颗“钉子”,刘志丹让时任团长的贺晋年带队主攻。

红军那时缺少火炮,几次强攻都未奏效。

刘志丹从望远镜中看到寨南的陡壁中有一处裂缝,就让贺晋年带着30余名敢死队员,猫腰钻到山崖下,抓着石缝树杈,如猿似猴轻手蹑脚地攀缘而上。

不料,有人蹬落了一块风化石。

敌人发现动静慌乱地向下射击,山寨上的滚木礌石“轰轰”滚下。

有块石头正好砸在贺晋年头上,他被砸得晕了过去,但“噼噼啪啪”的枪声很快又唤醒了他。

他急切地大喊“快往上冲啊”,带领战士们冒着弹雨跃身冲上山寨,打开寨门。

红军勇猛地冲了进去,一鼓作气荡平了这个“土围子”。

贺晋年被任命为军长不久,西安事变发生,国共联合抗日,在西安成立了八路军办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位列55开国少将第一位,彭老总打抱不平说他少将我就
应授中将
他位列55开国少将第一位,彭老总打抱不平说他少将我就应授中将
夜狼文史工作室
2016-01-16 11:02 11955年开国将帅授衔,故事很多,如此多的开国优秀将星,自然无法绝对公平,故而有人觉得委屈,也有同志为战友上级下属发牢骚,打抱不平。

别人有意见,顶多也是私底下滴咕几个句罢了,可是彭德怀不,他有意见要当面说,而且是当着毛主席的面说。

他为谁打抱不平呢?解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参谋长,仅授少将,彭老总觉得衔小了。

确实小了,想当年解方还在东北军的时候,就已经是少将参谋长了,1936年解方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革命二十年,作为我军最优秀的参谋长之一,战功赫赫,结果只是从国军少将变成了新中国开国少将,确实委屈。

当然最终影响他评衔的,还是国军少将参谋长的旧军人身份。

彭老总为解方评衔的事,听到相关部门意见,就火了,说什么旧军人,我不是旧军人,朱老总不是旧军人,十大元帅里有几个不是旧军人。

彭老总是不见南墙不回头的人,他找到毛主席,明显的带着情绪,说司令员是元帅,参谋长是少将,不合适。

彭老总随即又补充到,解方是少将,我就授个中将吧,顶多上将。

毛主席看着满肚子火的彭老总,幽幽说,你还是要当元帅的嘛。

所以虽然只授少将,但是在55开国少将中,解方位列第一。

2解方是吉林东丰人,父亲是奉天省议会议员,当过县长,解家是东丰县的大户人家,在东丰县有一大山沟的地产,当时东丰县小四平街半条街都是解家的地产,可谓土豪。

解方15岁考上奉天三中,当时东北有名的贵族学校,在学校他成绩非常优异,很受当时和他同级的张作霖之子张学铭的欣赏,后来张作霖要在奉天三中选派学生留学,当时和解方交情并不是很深的张学铭向父亲推荐了解方。

解方最初却不愿领这个情,他对张学铭说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不是当军人,拒绝了。

结果过两天张学铭又跑来找解方,说我大哥张学良让我捎一句话给你:大医医国。

这四个字改变了解方决定,中国少了一名好医生,四野多了一杰出的参谋长。

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他的成绩同样优异,但是毕业考试时,校方认为解方有反日倾向,从第一名降成了第三名。

回国后解方在时任天津市公安局长的张学铭手下任职,成为张学铭麾下的四大金刚。

918事变后两个月,日军又想如法炮制,在天津策划天津事变,当时在天津,中国的军队不能进入,只能靠张学铭手下的治安队伍维持秩序,而日本人却可以派驻军队。

日本人在天津组织日本浪人和退役军人组成的义勇队和汉奸队伍,装备精良武器,在张学良三弟张学曾
结婚当晚组织暴力。

面对嚣张的日本人,解方领导的天津公安局治安1大队、3大队坚决予以了还击,从当晚占到天明,将日本人打回了日租界。

此后一个月,双方边打边谈,但解方带领着公安治安队这样的业余队伍与日本浪人、汉奸及正规日军部队交火,日本人始终没占到便宜。

当时坐镇天津指挥整个事件的土肥原贤二后来回忆时说,当时日本人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一个杂牌的治安队伍这样能打,二是没想到学生打老师打得这么狠。

918时二十多万东北军精良武器在握,飞机大炮无数,若是能像解方领导的天津公安局杂牌队伍治安队一样对日本人敢于向说不,拼死抵抗,那也许东三省以及全中国的命运就是另一种轨道上去了。

3西安事变时,解方任51军参谋,实际上是张学良和51军军长于学忠的联络员,而此时的解方,实际上已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51军驻军兰州,张杨能否控制51军,51军能否控制兰州,给西北军东北军留条后路,影响时局。

在西安成功控制蒋介石后,张学良给兰州的解方发电,切断甘肃方面与南京的联系,将在兰州的中央军及地方部队一律缴械。

当时51
军军长于学忠和3个师长都在西安,解方拿到电报后召急51军参谋长刘忠干、参谋处长张熙等人,几个参谋控制住了51军,发动了兰州事变,控制了兰州城,为西安事变加了把火。

张学良去南京后,解方本想组织51军共产党员率51军易帜举事,但负责51军工作委员书记的项西光叛变,解方率51
军党员紧急撤离,到延安。

4东北军51军参谋,八路军120师358旅参谋长、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四野12兵团参谋长兼40军副军长,抗美援朝志愿军参谋长,参谋长成为了解方万年不变的职务。

攻克海南岛,40军立下首功,四野的人提到40军,都说韩先楚的勇,解方的谋,一加一大于二,这样的黄金组合即使是抗日第一名将薛兵将军也只能望而兴叹了。

打完海南岛,朝鲜战争爆发,解方是最早申请去朝鲜半岛的将军,就朝鲜半岛的战争形势,他向上级作了书面分析,并在报告中指出美国很可能在半岛蜂腰部登陆,可谓一针见血。

彭老总有没有看到解方的申请和报告不得而知,但一纸令下,解方入朝,任13兵团参谋长,志愿军参谋长。

彭邓陈洪韩解,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六位核心军事指挥官。

“叫诸葛亮来谈谈情况”,彭老总在朝鲜战场上喜欢这样戏称他的参谋长。

当美国人见识到人民志愿军的厉害之后,双方从1951年就开始了谈判之路,中韩方面谈判代表是邓华、解方和朝鲜方面的南日、李相朝、张平山,双方进行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唇枪舌剑,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解方向美国人显示同了人民志愿军参谋长的外交水平,后来美国方面的谈判首席代表乔埃在他的回忆录里说:——中朝韩美四方谈判,美韩的主要对手是解方,这个中国人好难对付。

而彭老总则说,回国后解方这样的人才,得交给周恩来总理,搞外交,不然,浪费人才。

文革大革命,和
彭德怀元帅一样,解方历尽苦难,光在秦城监狱就侍了8年,但他一直坚信,真理和光明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

在浩劫和苦难面前,很多人都意志消沉,但呆在监狱里的解方却一直保持着昴扬的斗志,他时刻提醒自己,国家被这帮人搞得乱七八糟,万一外敌入侵,中国还需要他这样久经沙场的老将。

在秦城的八年,他每天坚持煅练,跑步——在不足10平方米的牢房里跑步。

文革结束从监狱出来,人们竟然发现解方将军竟然比抓进去时精气神还好。

有的人就是这样,压迫,只会让他更加坚强。

1983年,解方将军被检查出患有食道癌,检查结果出来后,他很平静,问医生,能否再让他活3年。

他要再活3年,当时他牵头组织写抗美援朝战争史,这需要3年的时间。

7个月后,解方将军因病逝世,时年76岁。

夜狼啸西风/文夜狼啸西风,头条历史号《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历史作家,新浪文史论坛超级版主,出版历史作品有《百战风云》《一个帝国的生与死》《两宋烽烟》《历史原来是那么回事》等相关标签:
历史
文革
彭德怀
解方收藏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