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文5则范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论文5则范文
第一篇:马克思论文
有尊严的活着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会
摘要:温家宝总理在解释“尊严”的涵义时说,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人民,就是每一个人。

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和理想。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不仅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和重要方法,而且给当代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尊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这是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的一句话。

同样的话,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强调过。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国家总理两次提到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这句话让人不由得眼睛一亮。

尊严,《辞海》解释为“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而温总理认为“尊严的活着”有三层含义:第一,“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 第二,“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

” 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我们要为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总之,在物质需求和社会权利都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个人能够凭借自我意识,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即为“有尊严的活着”。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也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这就是说:未来的共产主义
社会将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形成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组织起来的联合体,个人真正地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类彻底地获得了解放。

纵观历史,人类为了摆脱被奴役的生存状态,获得相对的生存自由,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斗争过程。

为了挣脱不合理的封建专制统治制度,人类历史上先后爆发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等革命运动。

西方人率先从各种非人道的束缚、统治和奴役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做人的自由。

人类凭借科技理性和工业化运动,取得了改造自然的伟大胜利,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想拥有的一切。

本想,人类由此
可以过上体面的、优雅的、有尊严的生活,但是这种相对自由的生存方式,过分刺激和鼓励人追求实利,使人有变成了财富和自己物欲的奴隶,如此以来,人反而离尊严生存越来越远。

马克思认为人在追求自身解放的历史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即:以“人的依赖关系” 为基础的前资本主义阶段,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资本主义阶段,以“自有个性全面发展”为基础的共产主义阶段[2]。

马克思曾评价资本主义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功绩:“资产阶级在他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3]工业文明的成果,为人类生存需要的满足提供了基本保证。

生存是尊严的基础和前提,尊严是生存的一种状态,没有生产力的发展,没有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尊严生存就无从谈起。

基于此,资产阶级对于人类发展的贡献当不可否认。

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关注的一个问题。

这一理论,既是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和理想。

其阐述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能力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的劳动能力既包括个人能也包括集体能力。

其次,包括“自然力”和社会能力。

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的长期进使人“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

”社会能力是人在历史社会实践中通过锻炼、
培养和学习而形成的能力。

生产力在社会能力中占有特殊地位。

除此之外,人的社会能力还有政治力、思想力、知识力、理想力和信念力等等。

再次,包括体力和智力。

《资本论》中明确写道:“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第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马克思从不把人的发展简单的归结为能力的发展,因为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表现都离不开人的社会关系。

第三,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是指属于个人特殊品质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自我意识的方式。

人的个性化所表征的是人的特殊性和差别性的发展,是个人的独立人格和品质的形成。

个性是人的本质在具体个人身上的表现,是人的一般本质的个别形态。

第四,人的需求的全面发展。

人的需要是人自身的规定性,即人的本性,它是人的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力。

人的生存和发展包含着多方面的需要。

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从事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通过劳动和社会交往得到满足,表明外部世界逐步同化于人,并转化为人的发展因素。

需要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

泰戈尔言:“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其实就是在说,人的一生一定要活得有尊严。

但是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上,老百姓还活得不那么有尊严,而是活得困顿,活得憋闷,活得窝囊。

我们也要看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大量的“资产阶级法权”,还存在着私有制成份和剥削现象,还有阶级和阶级差别,还存在着剥削阶级思想的残余和习惯势力的影响。

这些状况都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实现自由的障碍,决定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由不仅没有达到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没有完全彻底摆脱物的依赖性的阴影。

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由同共产主义社会中的自由还有着某些质的差别。

消除这个差别,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地发展,正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哲学实践观是科学实
践观,它不仅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和重要方法,而且给当代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就是要说明自然规律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她不随人意志的变化而变动。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从唯物主义出发,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并根据这种认识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真正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必须在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上利用必然性达到实践现实的。

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只有在人们的实践中,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和实现的。

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

只有在游泳的实践中才能学会游泳,达到获得水中自由的目的。

侈谈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光想不做和只说不干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

参考文献:
[1] 秦廷国.《浅谈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菏泽师专学报第25卷第1期,2003年2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Z],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3] 李晓恒.《有尊严之生存何以可能—立足价值哲学视野》,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5月
第二篇:马克思论文
关于中国梦的哲学思考
摘要: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人民的梦,是民族的梦。

中国梦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为人民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实现中国梦的道路需要理智的哲学分析思考的引导和支撑。

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实现中国梦的主动力是人民群众。

关键词:中国梦,哲学,发展
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一)中国梦的由来
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参观
“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习近平,对如何实现中国梦作了更为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

从民间的广泛讨论,到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概括总结,中国梦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的时代强音和国家、民族与人民的共同心声。

(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三)用哲学思想指引中国梦的必要性及意义
伟大的梦想就是伟大的理想,而理想只有建立在深厚的理智的思想基础上,以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来规范,才不至于流于空想和错误。

一个民族的梦想,如果只是流于空洞的口号,而没有思想的支撑、没有价值关怀的底蕴,只能是空洞而盲目的,它无法凝聚人心,引导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向着一个大家认同的宏伟目标前进。

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梦想有一个深刻的定位与认识。

因此,中国梦需要理智的哲学分析思考的引导和支撑。

而构成中国梦的哲学基础,既不会是纯粹儒家思想的复兴,更不是西方思想的引进,而只能是面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问题,在对传统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的创新。

没有这样的创新,中国梦就将缺乏其应有的哲学思想基础,就无法承担人们所期望于它的历史使命。

今天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中国要成为怎样的中国?发展是为了什么?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人类需要什么样的文明?什么是真正的人民幸福?这些重大问题只有凭借有思想的中国梦才能回答。

二、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一)中国梦是运动发展的梦
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频频战败,受尽耻辱,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人喊出了“救亡图存”的口号,产生了“强国富民,救亡图存”的梦想。

孙中山领导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虽然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没有能够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一批主张在中国实行“民主”和“科学”的先进知识分子,把刚刚传播进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此后在“民族独立解放”的梦想下经过28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梦”开启了“强国富民,文明复兴”的新征程。

进入21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中国梦”凝聚国家的精气神和社会共识的各种讨论应运而生。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之梦是曲折发展的。

发展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动力,促使我们这个大整体不断地向前发展,这种发展和实现中国梦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二者的相互联系也包含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二者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中国梦是社会存在的综合反映
辩证唯物论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中国梦作为一种理想、愿景、期盼和追求,是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存在的综合反映和时代呼唤。

精神分析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梦往往象征着被压抑的愿望的达成,是现实生活的衍生。

证之于近代至当代,饱受欺凌的侵略史到艰苦卓绝的独立解放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探索发展,中国梦的形成正是其社会现实矛盾的反映或衍生。

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显著改善,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因而特别需要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做到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团结奋斗。

不然,就可能功败垂成或功亏一篑。

另一方面,
由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引发的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和观念多元化的影响日益广泛深入,拜金主义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信仰危机、诚信危机和公信力危机三大危机。

而三大危机的出现,跟一部分人缺乏理想、缺乏追求、缺乏远大的目标密切相关。

这种现象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忧虑、思考与广泛关注,以“中国梦”凝聚国家的精气神和社会共识的各种讨论应运而生。

2006年以来对中国梦的持续大讨论,既是对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回望和追寻的概括,更是当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盼、对中国人共同命运中凝聚的感情和力量的诉求、对普通民众希望和追求幸福的表达,必将成为推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中国梦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现代性的总体图景。

从理论上讲,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旗帜,从不为某些外观精致、但并不适合中国社会
发展的新自由主义学说和理论所迷惑。

从实践上讲,中国共产党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是中国梦的理论基础;中国人民现代化的创造性活动是中国梦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与现代化实践有着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总书记以中国梦统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追求和实践探索,无疑极大地升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中国梦的现代性意蕴。

(四)中国梦实现的基本动力是人民群众
正确的认识只能来源于群众正确的决策只有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实现,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社会的主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上升为社会历史的主体地位,认为是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力量。

以此为指导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群众路线,因此,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中国梦的实现
要依靠人民群众,就要处理好国家民族集体和群众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三、中国梦实现的哲学指导
(一)遵循社会矛盾运动规律:走中国特色社会道路
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动力,源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规律。

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是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都是一个有机体,社会发展进步都是其内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推动的,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社会就进步,反之,就倒退;当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保护这种束缚时,就必须改革这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社会才能前进。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一般通过该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制度、体制集中体现出来,或者通过一定的发展道路集中体现出来。

所以,看一个社会的基本矛盾运行是否适合,主要就是看其体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制度、体制及其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是否有活力或生命力。

是以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中国梦与个人梦的统一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个人梦”和“国家梦”也是紧密相连的。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国家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同时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

(三)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弘扬中国精神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
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
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中国精神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要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只有弘扬中国精神,才能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从而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罗志荣.中国梦的哲学解读
[2] 刘国盛.中国梦的哲学意蕴.中南民族大学中文网
[3] 中国梦离不开哲学的指引.新华每日电讯
[4] 王富军.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哲学主题看中国梦
第三篇:马克思论文
超越自我,理想的灯在远方长明
——马克思的人生经历对我的启示
论题: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应汲取哪些有益的启示,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青年人如何坚持理想和信念。

人生有理想,灵魂就有根系,理想是人们从现实出发在头脑中建构起来的未来图景,是对未来的预见和构想。

理想是由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决定的,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及,折磨着那进取的心。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只因为他们从未放弃理想。

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一生能够取得辉煌的成就,能够在各种恶劣的条件下坚持他的理想,并最终实现了他的理想,与其不断的超越自我是
分不开的。

刚刚开始真正人生之旅的我们应该如何像马克思一样坚持自己的理想呢?坚持信念看看过去自己已经战胜的挫折,不远的未来极有可能遇到挫折,相信自己可以战胜,所以不能放弃。

就算两步向前,一步向后,我们还是在向前走,坚持住信念,我们可以成功。

马克思的一生中,以其才华完全可以实现其政治上的显赫或者经济上的富足。

如果马克思不批判普鲁士政府,马克思的一生不会几次被驱逐;如果马克思以其经济学上的智慧去赚取金钱,马克思一生也不会穷困潦倒。

我们看到的马克思是一个穷困的马克思,是一个被很多国家驱逐的马克思。

但马克思在这样的人生
际遇中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志向,而是坚持自我,最终走向了自我的成功。

2寻找新的途径挫折是我们必须要战胜的东西,有很多途径可以打败它,我们如果被阻碍了可以尝试寻找别的方法成功的战胜他,无论如何不能轻易放弃理想。

马克思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

然而正是因为他能走遍世界,他才接触到了多个国家的工人阶级,了解他们生活和斗争情况,将自己的思想中不断注入新的元素。

学着去适应性的修改我们的线路,我们不可能一次性就能找到最便捷最能坚持下去的路,现在,高节奏、高速度、高效率的生活使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才能避免脱离真正的轨道3接受挫折是成长之路的一部分,它是理想给与我们的考验,此时理想正在远方看着我们如何平安的坚持的度过,他是多么希望我们能披荆斩棘来到他面前。

马克思选择了一条艰难的人生旅途:几乎长达40年的流亡生活,40年的拼命工作,40年的贫困和牺牲。

在反动统治者的迫害下,马克思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终生飘泊国外。

普鲁士政府、比利时政府、法国政府均曾驱逐过他;这个一辈子研究“资本”的人,却注定了与“资本”无缘,经常是负债累累、贫困交加,以至他心爱的儿子因为无钱得不到及时治疗,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使这位经历了许许多多痛苦、极具爱子之心的伟大父亲饱尝“真正的痛苦;他本来身体强健,但由于长期颠沛流离,忘我工作,加上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和营养不良,他的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