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管的留置方法与护理[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置胃管的方法和护理

[摘要]:重点综述了不同病人留置胃管的方法、胃管的选择和插入深度,对留置胃管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及其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护理也做了总结,提出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胃管及置管法。

关键词:留置胃管胃管护理

留置胃管常用于胃肠营养支持和胃肠减压。经胃管鼻饲为昏迷或不能经口进食病人提供营养、热量及胃内给药,是促进病人恢复的主要方法之一,还可通过抽吸胃液,了解胃液的性质和量,观察病人有无消化道合并症;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对胃肠道、胆道手术来说,术前留置胃管还能有效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近年来,由于临床疾病的多样化和整体护理的要求,常规留置胃管的方法和护理已显不足,广大护理同仁进行了认真总结、大胆尝试。现就留置胃管的置入方法和护理做一综述。

1 留置胃管的方法

1.1 胃管的选择和改良硅胶胃管因其组织相容性大、管道透明、管壁柔软、侧孔较大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橡胶胃管。临床上成人多采用16号硅胶胃管,但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使用内径3.0mm、外径4.2mm、总长度为50cm 的硅胶胃管,也有人用头皮针管代替胃管给新生儿鼻饲,既不使奶液或药液滴漏,又减少了对小儿黏膜的损伤1。为解决昏迷、危重病人插管难题,有人研制了胃管前段向一侧弧形弯曲30 度角的弯头胃管2;还有带有三通阀的胃管3,避免注入液外溢;一次性滴喷药胃管,可使药液呈喷射状布满胃黏膜,以达到治疗目的4。目前国内还引进了新型胃管,具有软、细、耐腐、有导向引导导丝,置管期可达90d~180d,非常适合昏迷及高龄卧床吞咽反射差的病人。

1.2 置管的方法

1.2.1 新生儿置管法新生儿由于吞咽、咳嗽反射均不完善,加大了插胃管的难度。在插管过程中,当胃管下至5cm~7cm时(即快到达咽喉部时),助手迅速用消毒棉签蘸少许温度适宜(37℃~38℃) 的糖水或奶汁放入患儿口腔,使其产生吸吮动作,此时操作者迅速将胃管往下插至胃内5。谢文杰等6认为,新生儿鼻腔狭窄,经鼻留置胃管会引起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及造成鼻腔横截面积减少,鼻阻力增高,影响肺功能,而经口留置胃管则对患儿影响较小。

1.2.2 年龄大于3岁患儿的置管法对能配合的患儿采用口服盐水法:当胃管到

达咽部时,助手用汤匙给患儿喂生理盐水,边喂边将胃管插入胃内;对昏迷、哭闹不能配合患儿可使用简易开口器法:小儿取仰卧,头部固定,将5mL注射器去掉活塞,剪去乳头及根部,修整切面使其平滑,插入口腔至舌根部,助手固定口腔外空筒柄部,操作者将胃管沿注射器内壁送至胃内7。此法降低患儿痛苦,提高插管成功率。

1.2.3 一般成人置管法采用常规法留置胃管时,当胃管通过咽部刺激喉上神经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致插管失败。所以,减少对喉上神经的刺激是成功的关键。饮水插胃管法8是当胃管插入14cm~16cm时用小勺喂水并嘱病人下咽,同时送入胃管。此法可分散病人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胃管对咽喉部刺激,通过其吞咽反射使胃管易进入食管而不易误入气管,但对消化道穿孔、肠梗阻、不明诊断的腹痛、腹部外伤、昏迷无吞咽反射者禁用。还有人提出按摩耳穴插管法9,即通过按摩耳屏内侧上1/ 2 处的“咽喉穴”至耳部发热、有轻微痛感时迅速插入胃管,亦可减轻咽部对刺激的反应。对于清醒敏感者,有人提出在插管的同时吞咽20mL~30mL的石蜡油,不仅可产生吞咽动作,使胃管顺利下滑,还可使石蜡油附着于食管和胃黏膜上,减少胃管对黏膜的摩擦刺激10。亦有人提出麻醉润滑法,,即在插管前用1%地卡因喷雾或滴鼻,当有麻木感时再行插管,也可减轻病人的刺激反射11。

1.2.4 特殊病人置管法

1.2.4.1 昏迷病人①侧卧位置管法12:适用于昏迷、脑出血急性期、颈项强直、头部不宜搬动者。插管时病人侧卧,操作者面对病人,由一侧鼻孔缓缓插入胃管。此法可不依赖病人做吞咽动作,且避免搬动头部。②液体石蜡浸泡法13:将胃管浸入液体石蜡中,于病人肩部及后颈垫一软枕使颈部伸展,头后仰,将胃管从鼻腔缓缓插入至预测深度并固定。③侧位拉舌法14:对昏迷、延髓麻醉舌后坠病人可采用此法,病人取侧卧位,当胃管插入口咽部(约12cm~14cm) 感到有阻力时,助手用拉舌钳将舌头拉出,操作者即可将胃管顺利插入。当取侧位时,重力作用减小,舌后坠减轻,拉出舌体,可使咽喉部通道增大,使置管顺利插入。④托下颌置管法15:用于深昏迷并舌后坠病人,病人仰卧,当胃管插至口咽部时,另一人用双手将病人的下颌托起,使其头呈后仰状态,将舌根肌提起,然后将胃管插入胃内。⑤小儿置管用于成人法16:用于意识丧失、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者,病人取平卧位,头稍后仰或头偏向一侧,取小儿大号硅胶胃管1根(内径1.6mm ,外径2.5mm),常规清洁鼻腔及润滑后插管。由于此胃管内径和成人14号胃管相差仅0.3mm,且体积小,软硬适中,柔韧,有弹性,无异味,容易通过食管的3个狭窄处,所以使一次性插管的成功率明显提高。⑥双枕垫头快速插胃管法17:适用于昏迷及躁动病人。将双枕直接放于病人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常规法置入胃管至过鼻腔,双手交替快速插管,同时双手向同一方向

稍做捻转,以增加胃管韧性,使管端沿着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此法可减轻插胃管时对咽喉部的刺激。但脑干损伤的病人禁用此法。⑦低头贴胸法18:适用于昏迷、脑血管意外但无明显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病人平卧,当胃管插至口咽部时,一手托住病人头向前低下,使下颌部尽量向胸部靠近,继续插管多能奏效。⑧胃管退后法19:对脑血管病昏迷、吞咽反射消失而咳嗽反射存在的病人,当胃管插入20cm~24cm引起咳嗽时,将胃管退后1cm~3cm,待咳嗽停止后于吸气末的一瞬间迅速插入。而对于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同时消失的病人,可于胃管插入20 cm~24 cm、有轻度阻力时将胃管退后1cm~3cm,再用一手拇指轻推喉头,另一手持管于吸气末迅速插入。

1.2.4.2 机械通气状态下的病人气管切开病人因金属导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而间接压迫食管壁,常在胃管插入16cm~18cm即达会厌部时, 遇阻力而盘绕在口腔内,可于置管达咽喉部以下2cm~3cm气管切开部位时,由助手将气管套管轻轻外拔0.5 cm~1cm,操作者顺势将胃管向下插入,待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助手再将气管套管置回原位,然后继续按常规法插入胃管,此法可减轻食管壁的间接压迫20。

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的昏迷或肺性脑病谵妄病人,采用小儿气管插管作引导管,利用管形的自然弯曲弧形,先将引导管经鼻腔放入食道,再经引导管将胃管导入胃中。

气管插管状态下脑出血早期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者,插管时将病人头部托起有造成脑疝的危险,可采用侧卧位插管法,即病人取左侧卧位,在病人肩部及后枕垫一软枕,使颈部伸展,头后仰,将胃管自鼻腔缓缓插入。

1.2.4.3 食管狭窄的病人可采用内镜介入法,将胃镜插至食管观察到食管狭窄处后,用扩张器扩张狭窄处5min~10min,内镜活检口插入导丝后拔出内镜,沿导丝送入胃管至胃内,拔导丝固定胃管21。

1.2.4.4 胃肠道、胆道手术前病人留置胃管能有效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黄龙淳等22通过实验表明,喷利多卡因气雾剂后插胃管和按常规方法插胃管相比,前者插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不大,相对平稳,方法为:病人仰卧,头下置枕,嘱其张口,充分暴露咽喉部,将利多卡因气雾剂对准其舌根、咽喉部位连续喷雾2次或3次,5min后由操作者按常规方法将胃管插入胃内。此法能降低病人对胃管刺激的敏感性,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1.2.4.5 意识障碍且不配合操作的病人毛晓华等23对常规的留置胃管方法进行改良,即在胃管腔内插入一根硬质内芯后再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最后拔出内芯。临床使用30例,效果满意。认为带有硬质内芯的胃管硬度得到增强,胃管的弧度变大,通过鼻腔后可沿着咽后壁进入食管。

1.3 留置的长度常规的留置胃管长度是耳垂—鼻尖—剑突,但通过临床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