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病虫防治
一、稻瘟病
稻瘟病农民也叫“禾发瘟、”“吊颈瘟”等,是一种重要的暴发型流行性病虫害。发生重的年份如防治不及时,损失很大,甚至无收。
1、识别
稻瘟病为害水稻除叶鞘以外的各个部位。按发病的时期和受害的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枝梗瘟等,其中叶瘟、穗颈瘟最常见。
苗瘟:苗瘟是指发生在秧苗三叶期以前的稻瘟病。病苗多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成团枯死。
叶瘟:是指发生在叶片上的稻瘟病。其病斑主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以慢性病斑最常见。慢性病斑:一般为梭型病斑,有一条褐色的坏死线从病斑中央贯穿两端,这是识别慢性病斑的重要特征。急性病斑:一般为近圆形或不规则的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似开水烫过),在病斑的表面常有灰色的霉状物。急性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严重发生的预兆。
穗颈瘟和枝梗瘟:是指发生在稻穗颈部和枝梗部的稻瘟病。发病初期先在穗颈(或枝梗)上产生褐色的点,后使穗颈(或枝梗)变黑枯死,使整个或部分稻穗(或枝梗)变白形成白穗,对产量影响最大。
节瘟:是发生在水稻茎节上的稻瘟病。发病初期先在茎节上产生褐色的小黑点,最后整个茎节都变黑、凹陷折断,形成白穗。
2、发生特点
稻瘟病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都能发生为害,尤其在秧苗3~5叶期、分末至孕穗期、始穗至齐穗期发生多、为害重。通常山区重于平原,早稻重于晚稻,地膜秧田重于露地秧田。稻瘟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以发病稻草、种子带菌传播。其发生轻重同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及栽培管理切相关。一般气温在24—28C,相对湿度在92%以上或连续阴雨天气,有利于发病;品种抗性差、过多或偏迟施用氮肥也有利于发病。
3、防治方法
此病应以预防为主,预防的关键在于选用抗病良种、种子消毒和药剂预防叶瘟和穗瘟。
(1)选用抗病良种。这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对稻瘟病常发区尤为重要。
(2)种子消毒。所有种子在播种前都要用药剂浸种消毒,药剂可选用先安、强氯精等。
(3)烧毁带病稻草,合理水肥管理,不偏施、迟施氮肥。
(4)药剂防治。重点是预防叶瘟和穗瘟。一是在秧苗移栽前3-5天打好预防稻瘟病超级送嫁药;二是在大田出现叶瘟发病中心或急性病斑时,立即用药防治叶瘟;三是在破口初期对发生叶瘟及感病品种田要喷药预防穗瘟发生,重病田在齐穗期再防治一次。药剂可选用正帮稻瘟病专用药、瘟失顿(三环唑)、富士一号(稻瘟灵)等。
二、纹枯病
纹枯病农民叫“烂脚病”、“花脚病”。它是水稻上一种重要的发生普遍的常发性病害。
1、识别
纹枯病先侵染水稻叶鞘,后侵染叶片甚至稻穗。叶鞘发病时,先在近水面的叶鞘上发生椭圆形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以后逐渐扩大成云纹状。发病严重时病斑由下向上扩展至叶片,最后水稻基部腐烂,引起成片倒伏。
2、发生特点
纹枯病在我省各地早、中、晚稻均发生普遍、为害严重。水稻秧苗期一般很少发病,一般在水稻分蘖末期开始发生,孕穗期到抽穗期发病最重,常可造成病害流行和严重损失。早栽早发早封行的稻田,栽插密度大、通风透光条件差的稻田,过量过迟施用氮肥的稻田以及低洼积水、湿度大的稻田纹枯病往往发生严重。如果前一季水稻发病重,沤田时又没有打捞浪渣,残留菌核多,下季纹枯病就发生重。高温高湿有利于纹枯病流行。
3、防治决策
经调查凡25丛水稻中有5丛以上发病的稻田,应立即打药防治。反之,则暂不打药,五天后再查一次,然后再确定是否打药。
4、防治方法
(1)打捞菌核,减少菌源。稻田整好后,将下风头的浪渣打捞干净并将它们深埋或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做到合理密植;不过多或过迟追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不长期深水灌溉,适时露田和晒田,尤其是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前后及时晒好田,对控制纹枯病的为害效果显著。
(3)药剂防治。每季水稻应防治两次,在分蘖末期至孕穗初期当纹枯病丛发率达到20%以上时防第一次,过7-10天后防第二次。药剂可选择正帮纹枯病专用药、10%井冈霉素粉剂、5%井冈霉素水剂、纹特佳、纹霉清等。
三、细菌性条斑病
细菌性条斑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水稻病害,属于一种检疫对象,1990年以前在我省发生很少,以后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我省晚稻上的主要病害之一。
1、识别
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典型症状是在叶片的叶脉间形成一条条细细的暗绿色至黄褐色病斑,对光观看,病斑呈透明状,上面有成串的像小鱼籽一样的黄色至褐色流胶,这就是病菌的菌浓。发病后期,病叶顶部有一半以上变为枯白色,从远处看去稻苗一片火红。
2、发生特点
细菌性条斑病是种子带菌或稻草带菌侵染引起的,水稻各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但晚稻的分蘖末期至孕穗期发生最重,适温高湿和风雨天气是该病流行的主要条件,台风或大风暴雨过后发病重。氮肥施用过多过迟,有利于此病发生。
3、防治方法
(1)严格植物检疫,不从病区、病田调种和留种,带病稻草不得还田,而应及早烧毁或充分沤熟后作肥料。
(2)种子播种前用先安或强氯精等药剂浸种消毒。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施药防治一次,隔离5-7天再防第二次,连续防治两次以上。药剂可选用龙克菌、引向胜、叶青双等。
四、二化螟
二化螟又叫钻心虫,是江西水稻的一种主要害虫。
1、为害虫态及形态识别
二化螟以幼虫为害水稻。幼虫体长1-26毫米,背上有五条褐色纵线,中间三条最明显。
2、为害部位及为害状
幼虫主要为害水稻的叶鞘和茎杆。幼虫从卵块中孵化出来后,先钻入水稻叶鞘内取食为害,使叶鞘发黄枯死,造成枯鞘,并在田中形成由若干丛有枯鞘的水稻组成的枯鞘团。幼虫稍大(2龄)以后分散转移,分别蛀入水稻茎杆内取食,造成枯心、枯孕穗、白穗等症状,在稻田中常形成一团团的枯心团、枯孕穗团和白穗团。
3、发生为害特点
二化螟在江西各地均有分布,全省大部分市、县都发生较重,一年发生3—4代,主害代为第1代。第1代主要为害栽插早、长势好的早稻田,为害高峰期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第2代主要为害中、迟熟早稻,一晚和二晚秧田;第3代主要为害早、中栽二晚和一晚;第4代主要为害迟熟二晚。由于全省南、北纬度和气候差异,各地发生期时间相差较大,第1代南北可相差20-30天,至3、4代差距逐渐缩小。
4、防治决策
经调查凡25丛水稻中有2丛以上产生枯鞘的田块都应施药防治。如没达到标准,3—5天后再调查一次,以确定是否用药。
5、药剂防治方法
防治二化螟目前仍以药剂防治为主,一是在秧苗移栽前3—5天打好防治二化螟超级送嫁药;二是在大田分蘖期当枯鞘大量出现时,对枯鞘丛率达8%以上稻田施药防治一次,并保持浅层水3天以上;施药7天后,检查防治效果,对防效不好的稻田及时补治或挑治枯心团。药剂可选择正帮稻田杀虫剂、螟施净、三唑磷、锐劲特、阿维菌素等。
五、三化螟
三化螟也叫钻心虫,是江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它与二化螟统称为螟虫。
1、为害虫态及形态识别
三化螟以幼虫为害水稻。幼虫身体淡黄白色或淡黄绿色,背面有一透明纵线,体长约1—20毫米。
2、为害部位及为害状
三化螟卵多产于叶片的中上部,初孵幼虫从稻株的基部或心叶处蛀入茎杆内取食。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要比其它生育期更适于蚁螟侵入,在分蘖期为害造成心叶枯死形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稻穗空瘪发白形成白穗。因一块卵块孵化出的幼虫都集中在附近的水稻上为害,造成的枯心苗或白穗株在田中常表现为由数丛枯心丛或白穗丛组成的枯心团或白穗团。
3、发生为害特点
三化螟仅为害水稻,全省均有分布。近几年来,赣南稻区以及赣东北、赣西北和赣中西部局部稻区三化螟发生严重,是三化螟的主发区。三化螟在江西一年发生4代,赣南有不完整的第5代。第1代主要为害早、中栽早稻,第2代主要为害中、迟熟早稻和一晚及二晚秧苗,第3代主要为害早、中栽二晚和一晚,第4代主要为害中、迟熟二晚。以一晚穗期和二晚分蘖期发生的第3代及二晚穗期发生的第4代为害最重,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