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
价值联和作业链紧密结合,并不完全一致。 作业链不仅关注每个作业个体的重要程度,强 调区别作业的重要程度对作业进行管理,更关 注作业间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二)作业成本计算原理与程序
资源 耗费 成本 归集
各种资源耗费成本 资源成本库X
按资源动因分 配资源成本, 计算作业成本
资源成本库Y 作业成本库B 作业成本库C 乙产品成本
(一)作业成本法的二维观念
成本分配观 资 过 程 观 源 持续经营
过程分析
作 业
成本对象
(二)作业过程管理
1、分析客户的产品或者劳务价值观。 2、分析各作业间的联系。 3、区别增值作业(Value added Activity)与非增值 作业。能增加传递给客户的价值的作业为增值作 业。存货的储存、分类、整理和搬运;产品的返 修或者重复检测;等待工作等,都为非增值作业。 4、分析作业成本动因。 5、分析作业执行效果。可以作业成本的高低、完成 作业的必要时间和工作质量的好坏来评价作业执 行效果。
176000
合计
金额
1200000
传统成本计算法下的成本计算
项目 直接材料成本
A产品 250000
B产品 600000
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 总成本 单位成本
说明:
100000 300000 650000 65
240000 900000 1740000 43.5
120000 制造费用分配率= =15 20000 +60000 A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20000 15=300000 B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 =60000 15=900000
直接材 料成本
250000 600000
直接人 工成本
100000 240000

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

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

本钱会计4-作业本钱法一、作业本钱法概述作业本钱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本钱的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每个作业或任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生产环境。

该方法基于对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的跟踪,并将这些本钱分配给相应的作业或任务。

作业本钱法的核心理念是将消耗的资源与特定的作业相关联,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并为决策提供有关本钱效益的信息。

二、作业本钱法的步骤使用作业本钱法来计算产品本钱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本钱驱动因素:首先需要确定哪些因素会驱动本钱的产生,例如直接材料的使用量、直接劳动的投入时间等。

2.追踪直接本钱:根据本钱驱动因素确实定,将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与每个作业或任务相关联。

3.分配间接本钱:除了直接本钱外,还存在一些间接本钱无法直接与作业相关联,需要将这些间接本钱按照一定的分配规那么分配给各个作业。

4.计算作业本钱:将追踪的直接本钱和分配的间接本钱加总,得出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总本钱。

5.分析本钱效益:根据计算出的作业本钱,进行本钱效益分析,评估每个作业的利润决策性能。

三、作业本钱法的优点作业本钱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准确计算本钱:作业本钱法跟踪和分配了每个作业或任务的直接本钱和间接本钱,因此可以相对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本钱。

2.提供决策信息:作业本钱法的本钱分析结果为管理层提供了关于作业本钱效益的信息,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指导资源配置: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本钱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本钱。

四、作业本钱法的应用场景作业本钱法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生产环境:1.定制生产:在定制生产过程中,每个订单或作业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业本钱法可以确保计算出每个订单的本钱,并为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

2.批量生产:在批量生产环境中,每个批次可以看作一个作业,作业本钱法可以追踪和计算每个批次的本钱,帮助管理者进行本钱控制和分析。

3.效劳行业:作业本钱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效劳行业,如餐饮、酒店等。

ABC作业成本法

ABC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ABC法一、ABC的发展ABC是Activity-Based Costing的英文缩写,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作业成本法。

它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动态反映,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四十年代初。

当时最早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Activity-Based Accounting或Activity Accounting)。

而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曾任教于美国的西北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并担任《会计评论》主编达15年之久。

1941年,科勒教授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每项作业都设置一个账户"。

科勒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作业就是一个组织单位对一项工程、一个大型建设项目、一项规划以及一项重要经营的各个具体活动所做出的贡献"。

第二位研究"作业会计"的是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教授。

在他撰写的会计文献中,Activity Accounting 和Activity Costing经常混用。

他坚持认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会计"是一种和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

研究作业会计首先应明确"作业" 、"成本"和"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三个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教授在具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对"作业"、"成本"、"作业成本计算"等概念作了全面阐述。

管理会计中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与应用

管理会计中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与应用
质 的 某 一 类 重 要 的 事 项 进 行 的 度 量 , 是 对 作 业 的 量 化 表 现。
1 作 业成 本法 的发 展背 景
( )作 业 成本法 产 生 的 依 据 。作 业 成 本 法 的产 生 依 1 据 体现 在对传 统成 本计 算法 的科学 性 、传统 管理 会计 的研
引人 效率 与效 果 ,从而 使经 营过程 中展 开 的增 值 活动衔 接
产 多 品种 、少批 量 的产 品。这一 切都 要求 成本 管理 深入
到作业层 次 ,把企 业 的生产 工序 和环节 视 为对 最终产 品 提
供 服务 的作业 ,把 企业 看成 是为最 终满 足顾 客需 要 而设计
流 畅 ,以改善 产 出。第 三 ,发 现造 成问题 的根 源并加 以改
成 本 法 下 作 业 成 本 的对 象 大 体 上 可 以分 为 资 源 ,作 业 、 作
接 费用 的 比重 和结 构发 生 了很 大 的变化 。这两个 特 点直接 引 发作业 成本 法 的产生 。 ( )2 2 0世纪 末作 业成 本法 研 究 的 全 面 兴起 。2 O世 纪 末 生产 自动化 、智 能化 程度 日益 提高 ,直 接人 工费用 普遍 减 少 ,间接 成 本 相 对 增 加 ,明 显 突 破 了 制 造 成 本 法 中
足 客 户 多 样 化 ,小 批 量 的 商 品 需 求 ,快 速 地 、高 质 量 地 生
分 配方法 ,并 使产 品成 本和期 间 成本趋 于一致 ,大 大提 高 了成本信 息 的真 实性 。作业 成本法 更加 符合 现实 ,其结 果
也更 加精 确 的成本 分解 代替 了成本 分配 。作业 成本法 有 四 个 目标 :第一 ,消 除低 增 值 成本 或 使 之 达 到最 小 。第 二 ,

ABC与TDABC(作业成本法)

ABC与TDABC(作业成本法)

如何应对abc与tdabc的发展挑战
培养专业人才
企业需要培养具备abc与tdabc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以推 动成本管理方法的实施和应用。
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在abc与tdabc实施过 程中的职责和角色,确保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持续改进和优化
企业需要对abc与tdabc的实施过程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不断完善 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
abc的优点与局限性
• 战略价值: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增值作业和非增 值作业,为优化业务流程提供支持。
abc的优点与局限性
实施难度
作业成本法实施过程较为复杂, 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数据 收集和整理。
适用范围有限
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间接成本 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对于直接成 本占比重较大的企业适用性较差。
abc与tdabc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BC和TDABC都是为了提高间接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帮助企业更准确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成本 。
区别
ABC和TDABC在作业动因的选择上有所不同,ABC通常采用直接观测或历史数据来估计作业动因,而 TDABC则通过时间基础来估计作业动因。此外,TDABC的计算过程相对简单,能够快速地建立模型 ,而ABC则需要更多的数据和复杂的模型。
03 tdabc的实施与应用
tdabc的实施步骤
定义作业
明确企业的业务流程,将业务流程划分为一 系列作业,并对每个作业进行描述和定义。
确定资源
识别完成每项作业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物 力、财力和时间等。
分配资源成本
根据资源的使用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个作 业,以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国外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综述
• 20丐纪杰出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EricKohler)教授最早提出了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的基本思想,他曾经在他的《会计论 坛》中最先阐述了作业、作业会计、作业账户等概念,幵将这些概念编入他 在1952年出版的《会计师词具》中,为作业成本法在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了理论基础。 1971年,美国的乔治•斯托布斯教授(GeorgeJ.Staubus)在《作业成本计算 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CostingandInput-OutputAccounting)中丌仅对 “作业成本”、“作业会计”和“增资成本”,而丏也对“持有资本成本” 和“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幵首次设计出了一套 基亍作业成本法的管理系统。但由亍当时计算手段的落后以及人们兲注的焦 点在财务报告系统上,作业成本法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余绪缨.管理会计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4~77
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吴迪 2107130074
目录
• • • • 概述 国外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总睡 结束诧
概述
• 作业成本法的挃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 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 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 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 准确真实。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 戒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 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 ,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斱 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丐纪90年代以来,丐界上 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斲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 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及理论研究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及理论研究

成本库 (Cost , pool ) 的建立进行了深人透彻的分
析 和探 讨 。这些论 文成 为人们研 究作业 会计 的必 备参 考文献 ,为此库 拍 和 卡普 兰也被 称 为作业 成 本会计 研究 的代 表人 物 。 此后 , 科技 的发展 与应用 成为 时代 的主旋律 , 学术界 也掀起 了对作业 成 本法 的研 究高 潮 ,其 中
作业 是 由人力 、机器 、技术或设 备执行 的任 务, 是企业 生产 经 营过程 中相互 联 系 的活动 , 业 作 可 以作 为企业 划分控 制和管 理 的单元 。企业 经 营 过程 中的每项 环节或 生产过 程 中的每道工序都 可 以视 为一 项作业 。作业 的划分是 从产 品设计 开 始 到物料供应 , 生产 工艺 流程 的各个 环节 、 从 质量 检 验 总装 到发运 销售 的金过 程 。
(二 )作业
料 ) 的核算仍然 与传统 成本 制 相 同。 作业成 本法 的 基本 思想在 于尽量 根据成本 发生 的因果关 系 ,将
资源耗费分配至产 品( 或其他成本计算对象 ) 上 。 二 、作 业成本 法在 国外会计界 的产 生及发 展
现状
最早 对 “ 作业 “ 进行 探讨 的是美 国杰 出的会 计 大 师 埃 里 克 科 勒 。科 勒 教 授在 1952 年 编著 的 《 会计师词典》 , 中 首次提 出作业 、 作业帐户 、 作业 会计 等概念 。科 勒 的作 业会 计 思想 主要是 为 了适 应会计 预算 和控 制 的发 展需 要 ,但 在 实务 中并 没 有得 到认 可 。另一位 美 国人 乔 治 斯托 布斯 最早
一 、 业成本 法 的基本概念 作 ( 一 ) 作 业成本 法的基 本假 定 作 业成本 法认 为: 作业 消耗 资 源 , 成本对 象耗 用作 业 ; 作 业是 成本计算 的核 心 ,而产 品的成本 则 是制 造 和传 递产 品所需 全部 作业 的成本 总和 。 成本计算 的基 本对象是作 业 。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引入我国以来,已经在许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情况,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挑战及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the production methods and management models of enterprises are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 as an advanced cost management metho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y enterprises since its introduction to China in the late 1980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China, analyze its advantages, challenge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and inspiration for cost management in Chinese enterprises.本文将回顾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介绍其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和成功经验。

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应用

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应用

14 年美 国会计学家埃里克. 91 科勒( r o l ) E iK he 第一次将作业 c r 的观念引入会计 和管理 中,乔治. 斯托 布斯 ( ere .a h s在 G og.S u u ) Jt 17 年 出版 的《 91 作业成本计算 和投入产 出会计》 一书中首次在作业 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套成本管理系统 , 对作 业 、 成本 、 作业会计 、 作 业投入产 出系统等概念作 了全面系统 的阐述 .标志着作业成本法
产 生 , 本 上 奠定 了作 业 成 本法 的 理 论 基 础 。 基 随后 , 国众 多 的大 美 学会 计 界 和 公 司联 合 起 来 , 同 在 这 一 领域 开 展 研 究 。 期 间 比较 共 这
有代表性的著作 有: 詹姆斯 __ A布林逊 Jm s .r sn 在19 年所著的《 a e B i o ) 9 1 A m 作业会
点 作 业 成 本法 的应 用 进 行 了研 究 。 对
文 以及和卡普 兰的合作 , 基本上对A C B 的现实需要 、 运行程序 、 成 本动 因的选择 、 成本库 的建立等做了全 面分析 , 这些文献指出了作 业成本计算的两阶段 归集步骤 , 即产 品消耗作 业 , 作业消耗 资源, 并提 出了“ 成本动因” 理论。 从此 , 作业成本法 开始得到会计界 的普 遍重视 。 可以说 , 库珀与卡普 兰的这些 文献 , 标志着作业成本法 的
成本的总和 , 成本计算 的最基本对象 是作业 。 同年 , 库珀又在秋季 号和冬季号 《 成本管理》杂志上两论A C 《 B ,二论作业成本法的兴
起 : 时 需 要 作 业 成 本 法 系 统 》 《 论 作 业 成 本 法 的 兴 起 : 要 多 何 、三 需
第一 , 国具备实施作业成本法 的条件。 0 我 自2 世纪8 年代末美 0 国作业成本法研究兴起不久 , 绪缨教授便在19 年7 会计研 余 9 5 月《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一)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发展和应用起来的新型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提出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和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理念。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先根据作业所消耗的资源费用进行分配,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得出产品最终成本。

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有明确的成本归属对象,所以在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方法上,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法并没有区别。

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的确认和归集特殊点主要体现在对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上,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依据成本动因对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对于形成产品成本的所有相关费用均纳入成本归集、分配范畴,不仅仅局限于生产阶段发生的成本,这使得产品最终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作业动因、成本动因)归集成本也有利于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二)涉及的相关概念1.资源进入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包括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等。

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成本和费用来源,是一定期间内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

资源进入企业,不一定都被消耗,即便被消耗也不一定对最终产出有所贡献。

企业要区别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把无用消耗价值单独归集到不增值作业价值中去,而将有用耗费的价值分配到作业中去。

作业成本计算以资源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是在价值形成的最初形态上反映被最终产出吸纳的有意义的资源消耗价值。

例如,材料运输是采购部门的一项作业,那么相应运输费用、车辆折旧费、搬运人员的职工薪酬、电话费等都是运输作业的资源费用。

制造行业中典型的资源项目一般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折旧、办公费、修理费以及运输费等。

国外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和不足
1.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效果; 2.作业成本法与其他管理会计工 具的整合与协调; 3.作业成本法在战略决策、绩效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4.作业 成本法的技术方法和算法改进。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争论焦点和不足
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作业成本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方面。一些学者认为,尽 管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些限制, 如数据收集和处理难度较大、实施成本较高以及对人员素质要求高等。此外,作 业成本法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透明性,可能影响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国外作业成本法研究综述
01 引言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3 作业成本法定义、应 用范围及优缺点
04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 新和发展方向
05 案例分析
06 结论
引言
引言
随着企业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无法准确反映产品的 真实成本,这使得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 法,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次演示将对国外作业成本法的研究进行 综述,旨在梳理其研究现状、成果与不足,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谢谢观看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新和发展方 向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生产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外作业成本法也在不断 创新和发展。未来,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精细化,主要发展方向包括: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创新和发展方向
1.加强与其他管理会计工具的整合与协调,完善企业综合管理会计体系; 2. 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作业成本法的准确性和效率; 3.拓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如拓展到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 4.深化对作 业成本法理论基础的研究,探究其本质和内涵。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践与运用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践与运用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践与运用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

作业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和利润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从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实践运用和企业效益三个方面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践与运用进行详细介绍。

一、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单位对成本进行分析和计算的方法。

它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成本对象的确定、成本的分配和成本的计算。

首先要确定作业的成本对象,即确定成本分析的对象范围。

然后进行成本的分配,即将各种成本按照作业的特点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

最后进行成本的计算,根据成本分配的结果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作业对成本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二、作业成本法的实践运用作业成本法主要适用于部分成本和间接成本较多的企业,如制造企业、加工企业等。

在实际运用中,企业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作业成本法的实践和运用:1. 确定作业的成本对象:企业首先要确定成本分析的对象范围,确定要进行成本分析的作业,如产品成本、生产线成本等。

2. 成本的分配: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照作业的特点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

直接成本是与具体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与具体作业相关联的成本,如生产设备折旧费、间接人工等。

3. 成本的计算:根据成本分配的结果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作业成本法的实践运用需要企业对成本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计算,因此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

作业成本法的实践运用还需要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意识,注重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三、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效益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实践与运用能够带来诸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和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控制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促进作业改进和流程优化:作业成本法能够揭示哪些作业是增值的,哪些作业是不增值的,从 而有助于企业改进作业流程,提高效率。
提高产品定价和客户盈利能力: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制定更有 竞争力的产品定价和客户盈利能力分析。
数据获取难度较 大
成本较高
适用范围有限
实施效果受管理 层影响
实施难度大:我 国企业信息化水 平较低,数据收 集和处理难度大
成本较高:作业 成本法需要大量 的人力、物力和 财力投入
员工素质不足: 我国企业员工素 质参差不齐,难 以满足作业成本 法对高素质人才 的需求
缺乏成功案例: 我国企业应用作 业成本法的成功 案例较少,缺乏 经验和借鉴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作业成本法的 重要性,并开始尝试应用。
加强培训和教育: 提高员工对作业成 本法的认识和理解, 确保有效应用。
试点先行:选择具 有代表性的企业进 行试点,总结经验 教训,优化实施方 案。
强化沟通和协作: 加强企业内部各部 门之间的沟通与协 作,确保数据准确 性和一致性。
政策支持:政府将加大对作业成 本法的推广力度,鼓励企业采用。
企业需求:面对市场竞争,企业 将更加注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 法将受到青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业成本法的实施 将更加便捷和高效。
未来,我国将有更多的企业采用作业成本 法,以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精细化管 理水平。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将 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管理,作业成本法 将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关 键工具之一。
制定实施计划:明 确实施目标、步骤 和时间表,确保有 序推进。
间接费用分摊: 根据作业动因将 间接费用分摊到 产品或服务中
确定资源并分配到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企业中逐渐被应用和推广。

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认知程度逐渐提高,已经在具体的生产管理中得到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数据采集困难、成本核算不准确等。

未来,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预期逐渐增加,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逐渐普及,已经在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应用现状、认知程度、生产效率、管理水平、问题、挑战、发展预期、应用普及、管理效率、完善、创新。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在企业管理中广泛应用的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将生产过程分解成若干个作业,分别核算各个作业的成本,从而更精确地评估产品的制造成本和生产效率。

在我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随着国内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作业成本法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了解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认知程度以及其具体应用情况,对于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2 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管理会计方法。

在制造业中,作业成本法通常用于跟踪并分配生产活动的成本,从而确定每个产品的生产成本。

作业成本法基于每个产品或批次的生产过程进行成本核算,将生产活动分为不同的作业或部门,通过跟踪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计算,最终确定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个部分。

直接材料成本是生产中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直接用于产品制造的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包括间接材料成本、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制造费用等成本。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浅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摘要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容。

随着企业发展的要求,成本管理如何从传统的“模糊”管理,逐步转变为与作业相关的“精细”成本管理,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需求。

作业成本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也便应运而生,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会计领域的关注重点和热门话题。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承接适时制的背景,后在世界围得以推广。

作业成本出现的背景也是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所形成的,在工艺流程不断改进、科技更新日益飞快的今天,过去那种传统的成本核算体系已显现出诸多弊端,由于间接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以“直接成本占主要比例”为基础的传统成本分配方式已落后于时代,那么,作业成本的出现也成为必然趋势。

可以说,它是成本会计发展历史上的一次改革。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核算方法,在国外已得到了重视和使用,在我国,ABC的使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

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在某种程度上和某个围来讲,ABC已具备实施的客观条件,比如我国一些先进企业本身的人员素质和硬件条件都非常优良,那么使用ABC进行成本核算和管理决策就具备了可能性。

而且,据笔者了解我国已有个别企业试用ABC,虽然结果并不都尽如人意,但毕竟为ABC在我国的应用打开了局面。

为了ABC能够更好地在国推广,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国家应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使经营者节约外部成本;二是各企业在试用过程中要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不可浅尝辄止;三是在应用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不可盲目照搬、照抄。

在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在面向世界、走向世界的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只要从生产上抓起,也要在管理上迈上一个新台阶。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集 和整 理 生产 经 营 中所 支 出的经 费 的 还 应考 虑 到采 用 的计 算 方法 将 会耗 费 中国加 入wT 0 后市场竞争 的 开放 性 也 的 成本 。如果 一 味地 要 求成 本 核算 结 逐 渐 扩 大 ,国内很 多 的企 业 正面 临 着 前 所 未有 的机 遇与 挑 战 。国外 先 进 的
首先 ,在 一个 企业 内部 实施 作业 带来 了条件 。技术 是 一个 企 业存 活 的
展 壮大 的 动力 来 源 ,因此 ,在 引进 国
企业生产产品会生成作业 ,这样作业 进行考虑 。具体方法如下:
因此 ,从 以上 分析 可 以看 出 ,运 用 作 成 本 法必 须要 获 得企 业 上 下一 致 的认 关键 ,而技 术 创新 则 更是 企 业赖 以发 业 成 本 法计 算 企业 经 营成 本 的关 键 在 同,这样才能保证工作 的顺利实施。

企业 经 营 或企 业 生产 产 品过 程 中发 生 价 ,但得到的效果确是传统成本计算 国 内 企 业 也 正 处 在 不 断 发 展 壮 大 之 的一 些 关 系 ,这 些关 系 既包 括 发生 和 法 所 无 法达 到 的 。因 此企 业 在计 划 实 中 ,对 于 技术 上 的投 入 也 在不 断 的增
管 蔼L j j l 失


的 曩发 展 前 景

口 吉林 周
随 着 我 国 开 放 型 经 济 的 逐 渐 发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不 的 。据 统计 ,在 中小 企业 中的较 大 型
展 ,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 同 ,它 主要 根据 形 成成 本 的原 因来分 企业 中实施 作 业成 本 计算 法 所需 的资
就 会造 成 浪费 现 象 ,因此 企业 在选 择 技 术 与设 备 正 源 源 不 断 地 向 国 内 涌

作业成本法理论发展与应用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理论发展与应用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理论发展与应用研究综述作者:朱璇张田田来源:《财会通讯》2011年第12期作业成本法是过去二十年来最著名的管理会计创新,在该方法的早期研究阶段,学者们试图进一步发展该方法的具体应用并拓展该方法。

在我国,作业成本法及其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得到较好的推广,但很多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延伸理论却没有得到进一步研究,这正是本文所要介绍的内容。

笔者从传统作业成本法的缺陷入手,引入作业成本法的各种延伸理论并说明其在应用方面的优缺点。

一、传统作业成本法应用的缺陷目前,ABC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ABC本身并不完善,仍存在一些缺陷。

Bain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在美国实行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曾多达60%,但最终坚持下来的只有20%。

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在145位被调查者中,只有30位说他们正在使用ABC。

这两项调查的结论是一样的,即约有80%的企业仍在继续使用传统的制造成本法。

由此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并没有达到其理论上设想的目的,不能真正纠正传统成本法所带来的成本扭曲问题。

引用Kaplan的说法就是:“在学术界人士看来,作业成本法似乎是管理企业有限资源的一大妙法。

但许多在其组织曾经真正试行过ABC的经理们,却因面临不断攀升的成本和职工厌烦情绪而放弃了试行。

”作业成本法在应用时的缺点具体表现如下:(一)作业成本法实施成本较高,难以在大范围内推行作业成本法最初是用于分析单个部门、工厂的成本情况,在这种相对简单的环境中,其效果特别显著,但如果企业试图在大范围内推行该方法可能就会遇到问题。

以一家银行的经纪业务为例,为了分析该业务的作业成本,银行的100多个业务分支机构的7万名员工每个月都要提供工作时间分配的数据,而仅仅是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报告就需要l4名全职员工来完成。

可见,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以创建和维护这样大规模的作业成本模型,而这一点正是该方法无法在大多数公司中得到广泛推行的主要障碍。

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作者:胡华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8期前言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许多企业的生产制造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用大量机器和由计算机控制的仪器设备,使得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减少了从事直接生产的人工。

以前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无法准确地提供会计信息,作业成本法地提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本文试图对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和发展及应用现状一下回顾。

1 国外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1.1 国内外作业成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作业成本法思想的提出上世纪40年代初,美国会计学家科勒在1941年在《会计评论》上发表文章对作业作了定义,1952年,科勒编制了会计师词典,该词典对“作业账户”作了详细的解释,认为账户的设置应从最低层预算单位开始,一层一层设置到最高层,从而使作业成本会计应用于企业的每一个层次,并实现预算与会计制度的协调一致。

(2)作业成本法初步理论框架的提出作业成本法的初步理论框架是美国的斯托布斯教授提出的。

1971年,斯托布斯写了有重大影响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该书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详细的论述。

1988年,斯托布斯的《服务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性枢架中的成本》一书的问世表达了他全部的观点,其观点如下:①成本的概念要适用于决策者的分析过程;②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作业而不是完工产品;③作业成本计算就是要建立一套累积利用各种资源成本的“作业帐户”,以此来计算作业成本;④成本不应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应采用资源导向法,确定需要的资源投入量,计算利用每种资源的完全成本,从而较好的解决成本分配问题。

(3)作业成本法理论体系成型哈佛大学的罗宾库珀和卡普兰给了作业成本法以明确的解释。

1988年,库珀在《成本管理》上发表了“论以作业为基础成本计算的兴起:什么是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系统?”库珀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成本计算最基本的对象是作业,作业成本法赖于存在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2010-9-19 9:30宋瑞张文芳【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通过对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和国内外发展历程的介绍,论述了作业成本法从理论到实际运用的过程,对作业成本法的今后发展和运用都有了一定的认识。

1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
(1)适时制生产系统的实施,为作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创造了重要的应用条件。

适时制使传统的“交易基础成本计算”或“数量基础成本计算”受到强烈冲击,并直接导致作业成本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作业成本会计因适时制的产生而产生,又因适时制的发展而发展。

(2)由于变动成本法在实践中运用地不理想,所以企业家目前更注重的是完全成本法。

实务工作者认为短期变动成本是产品成本的一种不充分的计量尺度。

他们倾向于把固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之中,以全部成本作为产品的长期制造成本,实务工作者对完全成本法的这种浓厚兴趣,就成了作业成本会计产生的现实土壤。

(3)在高新科技条件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许多制造企业的制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许多企业更加需要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更加关注成本计算方法。

过去看起来是合理的计算方法,在新的环境下,却出现了扭曲成本信息,不能满足决策及管理需要的现象。

而传统的成本计算法要求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全都追溯到产品中去,直接成本由于归属对象明确,可以做到准确分配,而间接成本的发生动因却比较多,笼统以单位水平动因来分配,在制造费用较多的情况下,将严重扭曲产品成本。

时代的变革导致经营环境的变化,经营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努力改进和完善管理技术
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

随着企业对成本计算的准确度要求,作业成本法慢慢地走入了企业成本管理者的视野中。

2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1)国外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期,杰出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科勒当时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计算水力发电行业的成本。

1952年其在他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作业会计思想。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出版了《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作为研究成本会计的杰出理论家,他坚持: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作业成本会计是一种决策有用性目标相联系的会计。

研究作业成本会计应首先明确三个概念,“作业”、“成本”、“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

会计要揭示收益的本质,首先就必须解释报告的目标,这个目标表示托管责任或受托责任,主要是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信息,作业成本计算中的“成本”不是一种存量,而是一种流出量。

会计若要较好的解决成本分配问题,成本计算的对象就应是作业,而不是完工产品,成本不应硬性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是应该根据资源投入量,计算利用每种资源的完全成本。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库伯和卡普兰两位教授撰写了一系列案例、论文和著作才引起西方会计界的普遍重视。

库伯相继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论文,这些论文基本上对ABC的现实需要、运行
程序、成本动因的选择、成本库的建立等方面作了较全方位的分析。

库伯还和卡普兰合作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计算成本的正确性:制定正确的决策》一文。

这标志着作业成本法开始从理论走向应用。

20世纪末,以美、英等国家为代表的西方会计界开始对ABC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的研究兴趣,许多会计学者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研究探讨作业成本法的论文和专著,作业成本法已成为人们广泛接受的一个概
念和术语,ABC的理论亦日趋完善,并已在西方国家的一些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更促使了作业成本法的发展。

(2)我国作业成本法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最早的有关作业成本法的文章是易中胜、马贤明、陈良编译并发表于《会计研究》第六期的《管理会计:挑战、对策与设想》。

随着生产方式的急剧变化,生产制造环境的变化使传统的成本会计提供的成本信息不能反映真实的产品成本,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受到越来越多地批判,而作业成本法则会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界人士和学者的关注。

3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与运用
(1)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的基础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成本法的本质是:以“作业”作为分配间接费用的基础。

间接成本与产品是通过作业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需要找出引起间接成本发生变动的作业,并把这些作业作为分配间接成本的基础。

作业成本法计算要求首先根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其次依据成本动因跟踪到产品成本,即资源—作业—产品。

作业成本会计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科学信息系统,它把成本计算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并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依据,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跟踪反映和分析,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范围,改进了成本分配方法,优化了业绩评价尺度,提供了较为准确的资源利用方面的成本信息,能更好的发挥其在决策、计划、控制中的作用,促使作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克服传统成本制度的诸多不足。

(2)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运用。

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适应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要求,它为改革间接费用的分
配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拓宽了企业价值链的空间范围,亦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扩展空间范围,为企业价值链优化提供有用信息,作业成本法正适应了这种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外,作业成本将成本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有利于我们树立顾客第一的经营思想。

适时生产方式需要作业成本计算系统为其提供有效的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多年来,我国成本会计学家始终在探索我国成本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有着深厚的理论积累。

另外,通过近20年的教育和培养,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地提高,加之多年来先进管理思想的导入,企业会计人员能很快理解并运用作业成本法,为作业成本管理的推广打下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生产技术条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这就为企业采用适时制生产方式和弹性制造系统,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供了物质条件,从而也为作业成本的推行提供了现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德海.作业成本法应用对策探讨[J].时代经贸,2008,(2).
[2] 张宁.我国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回顾与展望[J].财会月刊,2005,(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