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 齐泽克

合集下载

齐泽克辩证法的四阶段

齐泽克辩证法的四阶段

齐泽克辩证法的四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齐泽克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齐泽
克辩证法,这是一种更加具体的辩证法,根据那个时代的实际情况和齐泽克的理论研究,
他划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调查研究,这是在复杂社会背景下,进行客观研究和分析,以揭示其本质特征;第二阶段,粗浅联想,这一步是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审美和方法论,紧密联系,认识研究对象;第三阶段,细致分析,详细探讨研究对象,以及客观规律和特
征概念;最后一阶段,深刻思考,在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结果,加深理解,把握实质。

齐泽克辩证法在理论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给科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探索空
间和方法。

它是科学推理的第一步,提供了一条合理的研究途径,增进对复杂社会背景下
的现象的理解,使研究的对象得到全面的认识,从而可以把握事物的实质、本质和特征。

这种方法使人们看到一个客观事物可以从多方面观察,由此使得解决实际问题更加清晰,
思维更加深刻。

政治霸权的逻辑及其普遍性的困境

政治霸权的逻辑及其普遍性的困境

政治霸权的逻辑及其普遍性的困境简析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普遍性与本质主义之争孔明安*偶然性与普遍性不仅构成了近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也成为现代政治哲学难以越过的门槛㊂那么,偶然性与普遍性这一古典的哲学范畴究竟是如何与现代政治哲学关联起来的呢?后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西方左翼思潮,其著名代表人物有拉克劳㊁墨菲㊁齐泽克和巴特勒等㊂总的来说,他们的观点相近,立场相同㊂如果深入研究,则会发觉在他们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中存在着某种细微的差异㊂2000年,‘偶然性㊁霸权和普遍性 关于左派的当代对话“一书出版,巴特勒㊁齐泽克与拉克劳三位西方左翼学者围绕着 霸权逻辑与现代康德主义 的问题展开对话与争论,把普遍性与特殊性㊁偶然性与必然性等传统的哲学问题推到了现代哲学的前沿,并成为现代政治哲学难以规避的棘手问题㊂*孔明安,男,1963年生,中央编译局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社编审㊂004җҗ ‘国外社会科学“精粹:(1978-2018)㊃国外马克思主义卷一霸权逻辑与现代康德主义的变种:巴特勒的批判在‘偶然性㊁霸权和普遍性 关于左派的当代对话“一书中,拉克劳㊁齐泽克和巴特勒围绕着现代政治建构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进行了论证㊂具体而言,巴特勒和齐泽克认为,拉克劳的政治哲学,即其霸权策略,无非是康德主义在现代的变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新康德主义者㊁一个现代政治的二元论者㊂巴特勒和齐泽克之所以对拉克劳进行如此定位,其主要目的还是将拉克劳所谓的社会主义定位在 修正主义 路线上,而非拉克劳自己所标榜的激进㊁民主的社会主义,更不是拉克劳标榜的后马克思主义㊂巴特勒是当代西方一位后现代主义者,以研究女权主义和伸张同性恋的权利而闻名㊂她的理论又被称为 酷儿 (queer)理论, 酷儿 意即 异常的㊁行为古怪的 ,是一个被用来贬损男女同性恋的贬义词㊂在对传统的异性婚姻体制批判分析,以及伸张同性恋婚姻权利的过程中,她运用福柯的社会批判理论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社会规范的压制与主体的反抗密切地关联起来,由此引申出其性别问题上的 述行 概念和 文化翻译 等概念,从而与拉克劳和齐泽克的政治哲学发生了对接并交锋㊂所以,共同的问题域和相似的哲学背景将巴特勒㊁拉克劳和齐泽克三人聚集到政治哲学有关偶然性㊁霸权与普遍性问题的大旗之下,并引发了他们之间有关霸权(领导权)问题的激烈争论㊂巴特勒在‘竞争的普遍性“谈到,在她与齐泽克和拉克劳三人商定撰写‘偶然性㊁霸权和普遍性 关于左派的当代对话“一书之前,每个人并不知道另外两人所写文章的主题及其核心观点,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向动笔写作㊂然而,等到文章出来后,她吃惊地发现自己与齐泽克的第一篇文章‘是阶级斗争还是后现代主义?是的,请!“中的观点极其相似,两人都是从形式主义的视角,从先天形式与具体内容的混合的视角来分析和批判拉克劳霸权理论的二元论特征㊂她说: 我和齐泽克在下述这点上是一致的:我们都用不同的方法关注某些内容是如何从特定的普遍性观点中被排除出去的,这一排除自身如何回应虚空和形式风格上的普遍性的生产的㊂我认为,我们都是从黑格尔那里引出这一点的,而且需要理解,这一特定的排除机制是如何在普遍性层次上,好像导致了形式主义的效果㊂事实上,迄今为止,我们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出无意的形式主义喜剧,其中我和齐泽克相互指责,而拉克劳则对这个术语进行了精神性的捍卫㊂ ①按照巴特勒的上述观点,她与齐泽克对拉克劳的批判也如出一辙,即拉克劳的霸权逻辑是一种康德的先天形式与经验内容的混合物,而非辩证的有机关联㊂巴特勒批判的立足点来自黑格尔的辩证法,在‘重新筹划普遍:霸权以及形式主义的界限“一文中表露无遗㊂她指出,拉克劳的霸权逻辑预设了某种先天的先验形式,即霸权逻辑的 空能指 ,由此导致政治霸权的非历史性,以及霸权的先验形式优先于政治建构的具体内容,使拉克劳自己的霸权逻辑分裂为空洞的能指和偶然性政治内容相结合的二元论㊂巴特勒说: 如果我们把普遍性视为一个 空 的位置,一个由特定内容 填充 的位置,并且我们进一步把政治意义理解为填充那个空位的内容,那么我们便假定了政治相对于语言的外在性,而语言似乎消解了拉克劳支持的政治述行性(performativity)概念㊂为什么我们应当把普遍性理解为一个空 位 ,它等待着先前和随后事件中出现的内容?仅仅因为它否认或压制了它借以出现的内容,它才是空的吗?而且在它出现的形式结构中,否认的痕迹又在哪里呢? ②显然,在巴特勒看来,拉克劳的霸权理论中所蕴含的普遍性并无具体性的内容,而仅仅是一个 虚空 的形式,一个由特定的具体内容来填充的 空位 ㊂如巴特勒所言,她的这一理解不仅局限于她自己,而是齐泽克也持同样的立场和观点㊂为了深化对这一争论的理解,我们且看齐泽克是如何批判拉克劳霸权概念的普遍性的㊂齐泽克说: 我再一次强调,拉克劳理论大厦最关键的部分是典型式的康德的相互依存,即霸权逻辑 永恒 存在的先天(a priori ),与从 本质主义的 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政治向全面主张争取霸权斗争的偶然性的逐渐转向这一历史叙事之间的相互依存 就如康德的某种先验先天与他的人类学 政104政治霸权的逻辑及其普遍性的困境 җҗ ①②Butler,Laclau &Zizek,Contingency ,Hegemony ,Universality ,Verso,2000,p.137.Ibid.,p.34.。

想透彻 当代哲学导论读书报告

想透彻 当代哲学导论读书报告

想透彻当代哲学导论读书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简要介绍和概括。

下面给出一个可能的写作示例:概述当代哲学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学科领域,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思想流派。

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哲学的研究和思考,为读者提供一个综合的导论。

我们将探讨当代哲学的定义和背景,介绍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和其理论,并对当代哲学的主要观点和趋势进行总结。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当代哲学进行定义和界定。

通过了解当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研究范畴和目标。

接着,我们将介绍一些当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家和他们的理论。

他们的思想贡献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哲学的发展和走向。

在文章的结尾,我们将总结当代哲学的主要观点和趋势。

通过对各种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哲学的多元性和争议。

最后,我们将思考当代哲学对我们日常生活和整个文化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哲学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活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当代哲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并能够掌握一些重要的思想家和他们的理论。

同时,本文也将引发读者对当代哲学思想的思考和深入探究。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并激发对哲学的兴趣和热爱。

1.2 文章结构本文旨在透彻理解当代哲学的导论,分析当代哲学的定义、背景、重要思想家和理论,并总结出当代哲学的主要观点和趋势,以及对当代哲学的意义和影响进行思考。

具体的文章结构如下:1. 引言1.1 概述在这部分,将简要介绍什么是当代哲学以及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这一部分目前正在阐述,将介绍文章整体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1.3 目的阐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和意义,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当代哲学,并对其产生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2. 正文2.1 当代哲学的定义和背景此部分将对当代哲学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简要介绍当代哲学发展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2.2 当代哲学的重要思想家和理论在这一部分,将具体介绍当代哲学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家和他们的理论,例如西方哲学中的康德、黑格尔,以及东方哲学中的儒学、道家等。

齐泽克视察辩证法

齐泽克视察辩证法

齐泽克视察辩证法齐泽克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他对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思考和独特见解备受关注。

在齐泽克的视察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对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其对社会变革和个体解放的思考。

一、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作为哲学的基本范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然而,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得到了更为深入和系统的发展和运用。

齐泽克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概括为“矛盾统一法”。

矛盾统一法强调了事物、思想或社会现象中的内在矛盾,并将其视为发展和变革的基础。

根据矛盾统一法,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由于内在矛盾的存在而发生变化,并最终实现了新的统一状态。

齐泽克认为,辩证法的核心是理解矛盾,发现矛盾背后的内在结构和相互关系。

二、辩证法的社会运用齐泽克对辩证法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社会运用方面。

他认为,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变化的机制。

首先,齐泽克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和不平等。

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矛盾不可避免,只有通过革命和社会变革,才能实现社会的统一和个体的解放。

通过辩证法的视角来看待社会问题,可以帮助人们理解阶级矛盾和社会变革的必然性。

其次,齐泽克关注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辩证法运用。

他认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变革往往源于内在的矛盾和冲突。

通过辩证法的理解,人们可以看清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进而揭示出文化的阶级性、意识形态的操控和媒体的宣传。

齐泽克主张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批判,实现意识觉醒和个体解放。

三、齐泽克对辩证法的批判除了对辩证法的运用,齐泽克也对辩证法本身进行了批判性的思考。

他认为传统的辩证法在某种程度上可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陷阱,无法完全解释现实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齐泽克主张在辩证法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思考方式,超越传统二元对立的框架。

他提出了“夜夜思维”的概念,强调了超越二分法的可能性。

在夜夜思维中,齐泽克试图融合辩证法的矛盾统一原理和夜夜佛教的“中道”思想,以实现对现实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齐泽克与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比较研究

齐泽克与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比较研究

齐 泽 克 善 于 将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与 拉 康 的 精 神 分 析 理 论 结 合 起 来 。通 过 对 某 些 著 名 经 典 母 题 。如 商 品拜 物 教 。 以 及 某 些 重 要 的拉 康 概 念 进 行 新 的 解 读 。提 出 了 一 种 意 识 形
态 理 论 。 这 一 方 面有 助 于 我 们 把 握 犬 儒 主 义 、 排 犹 主 义 等
基 础 。 “ 马 克 思 、 格 斯 看 来 。 管 这些 具 体 的 意识 形 态 是 在 恩 尽
当代 意 识 形 态 现 象 ,不 至 于 落 入 任 何 一 种 “ 意 识 形 态 ” 后 的 陷 阱 之 中 ;另 一 方 面 ,与 马 克 思 的 意 识 形 态 观 相 比较 ,
的 分 散 的 阐 述 来 进 行 。 这 也 许 是 长 期 以来 ,学 术 界 对 马 克
思 意 识 形 态 概 念 纷 争 不 已 的 一 个 原 因 。笔 者认 为 ,马 克 思
齐 泽克不 认同 “ 假意 识” 虚 .相 反 大 力 赞 扬 马 克 思 在
《 资本 论 》 中所 使 用 的 商 品 拜 物 教概 念 ,并认 为 这 是 典 型 的
揭 示 出 产 生 这 种 “ 假 意 识 ” 的 “ 倒 ” 的 现 实 本 身 , 以 虚 颠 及 在 更 广 泛 的意 义 上 揭 示 出在 资本 主 义 社 会 中 自发 起 作 用
的 物 化 意 识 或 拜 物 教 意 识 。因 此 。可 以 说 马 克 思 的 意 识 形
大 的影 响 。但 在 马克 思 的著作 中 。对 于 意 识 形 态 的 概 念 没 有
齐 泽克 却认 为 意 识 形 态 的 幽 灵 无所 不 在 : 实践 是 马 克 思 意识 形 态 批 判 的基 本 维 度 , 齐 泽克 则 强调 意识 形 态 彻 底 批 而 判 的 不 可 能 性。 关键词 : 齐泽 克 ; 马克 思 ; 意识 形态 ; 比较 研 究

齐泽克辩证法思想研究

齐泽克辩证法思想研究

通过比较研究,揭示齐泽克辩证法思想与其他哲学理论的异同和优劣,为未来的哲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齐泽克辩证法思想的核心在于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主体与实在关系的重新审视。
齐泽克的辩证法思想在当代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齐泽克通过对黑格尔、马克思、弗洛伊德等经典理论的研究和批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辩证法思想,揭示了意识形态、社会现实与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
2023-10-26
《齐泽克辩证法思想研究》
目录
contents
齐泽克辩证法思想概述齐泽克辩证法思想的核心概念齐泽克辩证法思想的实践应用对齐泽克辩证法思想的评价与展望结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齐泽克辩证法思想概述
01
齐泽克(Slavoj Žižek)
生于1949年,斯洛文尼亚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和媒体评论家,曾任教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牛津大学。他的思想背景主要受到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和后现代哲学的影响。
欲望与现实
齐泽克辩证法思想的实践应用
03
批判、反思、颠覆
总结词
齐泽克辩证法思想在社会政治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对既有社会政治秩序的批判、反思和颠覆。他主张通过揭示社会政治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机制,揭示社会不平等和压迫的根源,进一步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详细描述
社会政治领域的应用
文化研究领域的应用
1
学术界的评价
2
3
学术界普遍认为齐泽克辩证法思想具有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齐泽克的思想被认为具有鲜明的批判性和颠覆性,挑战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观念,同时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左翼思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左翼思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左翼思潮12-12-27 作者:编辑:我爱南开苏东剧变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遭遇信任危机,以至于福山认为,历史已经终结,两个世纪以来的意识形态之争已经画下了休止符。

然而,自2007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这一历史场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

马克思主义对时代的批判和论断又恢复了应有的力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西方与非西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世俗化与宗教、现代化与生态主义、国家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等对立的出现,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处的思想和政治格局空前复杂。

一方面,新的现象和历史经验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刺激;另一方面,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分歧又使马克思主义陷入了各种争论。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争论以及这些争论蕴含的问题性,就无法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一体化还是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是一还是多的问题是当下不可回避的问题。

2008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历史唯物主义年会,主题就是“多种马克思主义”(ManyMarxisms)。

按照会议组织者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是重要的、异质的和多面相的理论和政治传统,因为马克思主义今天必然暴露在各种异质的文化和知识背景之下。

马克思主义不能再退回到自我孤立的亚文化的学术小圈子中,自我封闭、孤芳自赏,而必须通过与不同地域的经验、不同学科和思想流派之间的对话,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有多种思考角度。

法国哲学家安德罗·托塞(AndreTosel)以法国思想史为背景阐述了它的历史演变。

他认为,1968年后,法国和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危机、重建和多元化三个阶段:1968-1975年为危机阶段,其特征是,在正统马克思主义内部出现了异端,但没有人放弃正统性的信念,这典型地体现在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强烈辩护中;1975-1989年为重建时期,出现了各种马克思主义的重建方案,如空间生产、现代性理论、救赎论马克思主义等,人们意识到马克思主义解释路径的多样性,但把它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扩展和对传统理论的补充;1989-2005年为多元化时期,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的解体,开启了一个多元化的马克思主义时代。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呈现出空前的多样性。

面对社会思潮的发展变化,我们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对待,在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同时还要尊重差异,对各种社会思潮科学的加以批判和吸收。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社会思潮多样性马克思主义一、科学界定当代社会思潮(一)社会思潮的含义20世纪初“思潮”一词就已经在我国相关的学术文章中使用。

五四时期“思潮”一词则更加广范的传播开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思潮”一词逐渐成为思想理论界经常使用的词语。

从实际运用看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思想潮流的认识便是社会思潮。

具体来说“所谓社会思潮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段或阶层中反映当时社会政治情况而有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它是以一定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以相应的意识形态为理论核心并与某种社会心理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作用的思想潮流。

”[1]思潮是一种十分重要和复杂的社会意识状态,从社会思潮的变迁中可以看出社会生活的变化,感悟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精神信念产生的影响。

社会思潮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人思想的集中表现,社会的变迁决定着社会思潮的发展,可以说,社会思潮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它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社会矛盾的指示器。

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具有广泛性、群众性、能动性的重要社会现象。

另一方面,社会思潮对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特殊的作用。

当代社会思潮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等多个学科领域。

正确的社会思潮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样错误的社会思潮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甚至破坏性的影响。

(二)社会思潮的分类当代社会思潮从整体上说可以划分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

马克思主义思潮详细来说有三种理解。

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XXX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

XXX在《年路德维希、XXX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发表后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

从葛兰西、阿尔都塞到齐泽克——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进路

从葛兰西、阿尔都塞到齐泽克——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进路

作者: 潘婷婷[1];孟飞[2]
作者机构: [1]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2]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江苏南京210046出版物刊名: 外语研究
页码: 94-98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4期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当代文论;葛兰西;阿尔都塞;齐泽克
摘要:葛兰西认为资产阶级建立的文化霸权通过"同意"的方式让无产阶级接受其意识形态,于是,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便起到了维护统治的作用,那么无产阶级学习文学便失去了意义。

阿尔都塞的国家意识形态理论提出意识形态是通过"召唤"的方式来构建主体的,只要"召唤"失败,无产阶级就可以发展自己的文学来取得领导权。

但是"召唤"的主要手段是教育,是一种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手段。

无论是葛兰西或阿尔都塞都没有说明为什么在如此强有力的"召唤"下依然有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相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存在,而齐泽克用缝合功能和社会症候解释了这个问题。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 象 ” “ 识 ” 畴 , 更 是 一 种 “ 在 ” 是 一 种 “ 会 存 表 、意 范 它 存 , 社 在 ” 因为 人 们 的思 想 、 念 、 仰 、 志 早 就 被 “ 在 化 ” 。 观 信 意 外 、
存在”
齐泽克从拉康理论出发 , 将精 神分析理论纳入德 国哲 学
传统之 中, 把弗 洛伊 德 、 康 与 黑 格 尔 、 克 思 联 系 在 ~ 起 , 拉 马 并 借 助 精 神 分 析 理 论 重 新 梳 理 德 国哲 学 传 统 。 在 拉 康 那 里 , 意识 形 态 ” 词 是 “ 人 能 指 ” “ 级 能 “ 一 主 或 超 指 ” 而 西方 的 意 识形 态 理 论 产 生 的 基 本 动 机 就 是 剔 除 意 识 ,
泽 克 哲 学在 哲 学 思 想 史上 实现 了哲 学 的 生 活 化和 生 活 的 哲 学 化 。
[ 中图分类号] 5 6 B 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8 6 8 2 1 )5— 0 5— 4 10 —23 ( 00 0 0 3 0
整 体 意识 形 态 , 不 论是 具 体 的 , 是 整 体 的 , 是 一 种 “ 但 还 都 观 念 ” “ 象 ”在列宁那里 , 识形态 就是思想观念 , 且无 和 表 ; 意 而
因为 他 所 提 出 的 “ 识 形 态 国 家 机 器 ” 一 概 念 , 的 就 是 意 这 指
学校 、 工会 、 教会 、 媒等物化 了 的意 识形态 。但 总体来 说 , 传 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还是把意识形 态视为“ 念” “ 观 、 表
象” “ 与 意识 ” 并 认 为 意 识 形 态 的功 能 就 在 于 “ 弊 ” , 祛 。真 正
“ 物化 ” 了。比如 信仰 的外在 化 : 宣誓 就职 、 教弥撒 、 嘛 宗 喇

解读齐泽克的文论观点

解读齐泽克的文论观点

解读齐泽克的文学观点摘要:斯拉沃热•齐泽克是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者。

他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他不同于其他理论家的最显著特征是:齐泽克先是以一种理论研究现象而被广泛注意的。

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被一些学者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

关键词:理论研究荒诞不经植根于哲学在地理版图上,斯洛文尼亚只是一个小巧玲珑的国家,但一旦进入了观念世界,与其狭小的疆界和稀疏的人口密度相比,斯洛文尼亚获得的声誉却大得不成比例,这都要归功于斯拉沃热•齐泽克。

齐泽克曾任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许多知名高等院校的访问教授、活跃于各种哲学、精神分析和文化批评国际学术讨论会,所到之处儿乎都引起广泛的注意。

詹姆逊说他“发出了一种不平常的声音,我们将在今后数年内反复聆听”。

伊格尔顿评价他是欧洲近十年来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他以天马行空式的说话风格和写作风格,以及擅长将心理分析、政治和黄色笑话融为一体而著称。

当年由于他的论文没有得到学校肯定的答复。

于是在拉康的女婿和知识继承人雅克-阿兰•米勒的指导下学习,跟着米勒进入了精神分析领域。

对于齐泽克来说,20世纪70年代是凄凉的,不过到了80年代便有了起色。

尽管齐泽克和许多渴望过上美好生活的南斯拉夫人一样,也是一位共产党员,但他开始积极参与抗议运动。

齐泽克相信,某些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在社会主义的最后十年过得最好,因为除了拥有国家资助的食物、住房、工资、文化,还享受着可以抱怨政府的乐趣。

齐泽克说,面对斯洛文尼亚的独立,他内心充满了矛盾:从理论上讲他反对独立,但又接受独立带来的政治利益。

他花了很长时间平息内心的不安。

如果说德里达的魅力源于他那令人陶醉的艰深理论,福柯的魅力源于他在性问题上的执着,那么齐泽克的魅力则源于他尽人皆知的荒诞不经。

论齐泽克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对数字共产主义的辩护

论齐泽克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对数字共产主义的辩护

论齐泽克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对数字共产主义的辩护作者:孙亮洁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年第04期摘要:齐泽克基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数字资本主义为何是数字化时代种种乱象根源的原因:数字化时代的新剥削方式、剩余快感激发“数字强迫症”、屏幕后“虽知却行”的意识形态幻象、数字生产社会化与成果私有制的矛盾等。

随后,他分析了数字共产主义的内涵、必然性和必要性,指出数字共产主义相较于数字资本主义的道义崇高性,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数字时代和数字资本主义批判方面仍然有效。

最后,他阐述抗争数字资本主义与实现数字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在认知层面,穿越自我迷失幻象、穿越资本构建的迷惑幻象、穿越崇高客体幻象,与实在界创伤性相遇;在实践层面,分清敌我、适时斗争、开展新形式阶级斗争等。

齐泽克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加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心,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齐泽克;数字剥削;“屏幕新政”;数字资本主义;数字共产主义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2)04-118-12当代思想家、国外激进左翼学者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在多部新作中探讨了“元宇宙”“脑机接口”、人工智能、新冠时代的“屏幕新政”等数字技术的巨大进步可能对资本主义与社会权力产生的种种影响。

通过分析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种种乱象,他明确指出数字资本主义不是“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模型在数字时代仍然有效。

他认为,发达的数字信息技术加上共产主义才是数字化时代“后人类”的光明前景,在新冠大流行、数字资本主义沦为“企业新封建主义”的混乱时代,我们应该勇敢去推动数字共产主义这件“简单的难事”。

纵观国内学术界对于数字资本主义的研究现状,较少有多学科视角分析、心理分析与意识形态分析。

齐泽克运用马克思主义,借鉴拉康派心理分析理论,紧密结合时代背景,提出“数字资本利用剩余快感激发数字强迫症”“数字剥削”“穿越数字资本主义幻象”等新观点,为我们开辟了分析数字资本主义的新视角。

齐泽克本体论

齐泽克本体论

齐泽克本体论
泽克本体论是20世纪初俄国哲学家马克思·托马斯·索洛芬·泽克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其基本主张是:实践除了对客观事物的经济研究,还应当对实践过程的本质有所认识,比
如整体的社会法律形态和具体改变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实践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内容关系。

泽克本体论的深刻思想就是:使实践事物不仅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也就是说,实践事物是同它自身结构相关的,它的一个部分对另一个部分形成了一个客观的关系。

实践不仅
是一种具体实践,而且好比是一种思维实践,它形成了一种反思关系,在实践中发现自然
法则。

泽克还指出,实践过程自身就具有因果链条,社会实践是属于一个整体的,并具有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动力。

由此可见,泽克本体论是一种社会发展哲学,它指出,社会实践本质上是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的动力。

通过理解实践过程的本质,重新审视当下的社会问题,从而推动改变当前的社会现状。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新思考作者:汪行福发布时间:2014-04-02 来源:国外理论动态字体:大| 中| 小今天的资本主义不仅与马克思的时代相比,而且与半个世纪前相比,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资本主义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似乎每次都能在危机中起死回生。

对资本主义的思考必须与时俱进,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思考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2003 年,詹姆逊说: “想象世界的终结比想象资本主义的终结要容易得多”,我们似乎只有在人类灭亡时才能见证资本主义的灭亡。

2005 年,齐泽克说: “想想今天处境的奇特性。

在三四十年前,我们仍然在谈论什么是未来: 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资本主义,如此等等。

但是在今天,已经没有人辩论这些问题了。

我们默默接受了全球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要呆的地方。

……事情显得如此悖谬: 想象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终结比想象对资本主义极其温和的改造要容易得多。

”但是,在金融危机和占领华尔街等抗议运动之后,时代精神似乎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为: 一是资本主义批判主题的回归; 二是阶级斗争语言再次回到思想的中心; 三是“另一个世界”的可能性受到严肃的对待。

无可否认,今天的资本主义不仅与马克思的时代相比,而且与半个世纪前相比,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资本主义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似乎每次都能在危机中起死回生。

问题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具有自我调整的无限弹性,是否具有消化自身造成的破坏的强大能力? 资本主义是否仍然包含着矛盾,而这些矛盾是否仍然像马克思相信的那样,包含自我超越和走向另一世界的可能性? 对资本主义的思考必须与时俱进,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思考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金融资本主义”批判对金融资本主义 ( finance capitalism) 的讨论是与对当前危机的诊断和批判联系在一起的,当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主要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是金融泡沫的危机。

科斯塔斯·拉帕维塔斯 ( Costas Lapavitas) 认为,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金融化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冲突和不平衡所导致的,它“起源于向美国最贫困和最边缘的人的抵押借贷,由于证券化和相应的金融资本创新而获得了全球性的影响,由于美国和欧洲生产资本的衰落最终演变为一场衰退,由于投资和信贷的紧缩严重影响到发展中国家,最终演变为欧洲范围的私人和公共债务危机,暴露出以共同货币为基础的欧盟的不平衡特征”。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马克思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马克思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兼论马克思与阿尔都塞
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差异
安亚玲
【期刊名称】《焦作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建立在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误读的基础上的。

阿尔都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的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很多方面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这一建树在其思想建构中尤为重要,但是他最终背离了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初衷。

文章试图从四个方面把马克思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更好地指导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建设。

【总页数】4页(P1-4)
【作者】安亚玲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北京 10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存在论转向——兼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J], 杨生平
2.后马克思主义对葛兰西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重构 [J], 郭咔咔
3.后马克思主义对葛兰西和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与重构 [J], 郭咔咔;
4.赖希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的\"补充\"\r——基于阿尔都塞症候式阅读法的视域 [J], 程雪婷
5.从葛兰西、阿尔都塞到齐泽克——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文学批评的进路 [J], 潘婷婷;孟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性和当代性

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性和当代性

试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性和当代性姓名:相恒继学号:2009370320班级:09级汉语言文学3班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尽管时间更迭,经过历史经验的洗炼,其文艺理论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依然是不可改变的,其教育和导向意义是历久弥新的。

有人甚至将马克思在文艺学上的巨大突破和辉煌成就类比于中世纪的但丁。

首先我从两点来分析它的科学性:1、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经验的结晶,它不仅是古希腊文化思想(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以黑格尔、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还是对齐泽克的平等自由思想为准则的基督教文化的潜在继承和批判性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法马克思从不把共产主义看做是抽象理想,而是一个长远的可实现的目标。

通过对社会经济结构的理性分析,他证实现实经济结构的演化必将导致共产主义时代的到来。

以上两点从科学的角度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他信仰的地方,它的实用性和导向性引发人们思考并在历史的洗炼中更加显示其魅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唯物主义者和文艺爱好者。

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经验主义或者本本主义教条主义,而是一本历久弥新的参考书,它在当代也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将欧洲的共产主义运动比之为“一个幽灵”。

如今,这个“幽灵”不仅在欧洲随处可见,而且已经可以在全世界都能见到它的影踪。

它的范围已从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文化等各领域。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也是其中的一个不可小视的领域。

上个世纪60年代前在美国和西欧掀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复兴运动,近几十年来西方批判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基础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西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兴起,都体现了对马克思文艺学的认可和支持。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正面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文艺新问题。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来分析和解决今天我们所遭遇的丰富多彩的现实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仅要继承而且有新发展,同时,传统的中国文论如何融入到当代马列文论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这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齐泽克思想的来源2

齐泽克思想的来源2

论齐泽克主体思想的建立第一、齐泽克的思想背景介绍一、齐泽克的生平经历中国古人一直讲究知人论世的思想,研读齐泽克的思想也是如此。

纵观齐泽克的生平,俨然没有众人所想象中的那么风平浪静,其中自有他独有的辛酸与喜乐。

正如《红楼梦》结尾所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齐泽克著作颇丰,几十本的作品,也可谓是著作等身,但是这些创作其实也是厚积薄发,并非是常人所揣摩的那样:缪斯女神将创作的灵感带给齐泽克,让他在人类思想历史上留下瑰丽的宝藏。

齐泽克在家中也是独生子女,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迷恋上电影以及读书。

甚至在早年励志要成为研究希区柯克电影的专家,为此,他已经不下数十次观赏了《惊魂记》。

他在卢布尔雅那大学的硕士论文重点考察了拉康、德里达、克里斯蒂瓦等哲学家的著作。

虽然这个时期的齐泽克初出茅庐,但是在他的行云流水般的理论阐述之中已经可以看出一个青年思想家的端倪了,但是因为受到斯洛文尼亚所处政治环境的影响,他并不能顺利地获得硕士学位,当时的答辩委员会认为该篇论文不符合主流思想的方向,直到他同意增加一个附录,对上述哲学家的作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这才勉强获得硕士学位。

可是最终还是与齐泽克想获得任教机会的初衷不符,当时的校方还是认为齐泽克不适合担任教师的工作。

于是,齐泽克只身前往法国,在拉康的女婿和衣钵继承者雅克-阿兰·米勒的指导下,开始系统地学习拉康精神分析思想。

后来,齐泽克结过两次婚,每一次婚姻都留下了一个儿子。

在卢布尔雅那,齐泽克独住在一间公寓里。

屋子来摆放着一些日常用品,其中有一个书架,上面排满了书籍和录像带。

齐泽克常常自我嘲讽道,他认为录像带毁了电影,他不再尝试着去看电影,而是去不断地去买电影,最后是拥有电影录像带,结果反而不去看电影了。

对此,他解释道,已经拥有了所欲之物,那为什么还要去看它——这就是齐泽克看世界的方式,精辟独到,而又不乏第欧根尼式的嬉皮感。

齐泽克现在是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卢布尔雅那的哲学家。

齐泽克对西方左翼政治思想理论的批判及启示

齐泽克对西方左翼政治思想理论的批判及启示

齐泽克对西方左翼政治思想理论的批判及启示作者:韩爱叶来源:《学理论·下》2018年第07期摘要:西方左翼理论家齐泽克对当前西方左翼政治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他认为西方左翼理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真理维度的缺失、政治经济学批判维度的悬置、行动上奉行交互被动原则。

西方左翼没有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彻底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模糊了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阶级立场,割裂了政治和经济的辩证关系,不敢改变资本主义现实秩序,偏离了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理论宗旨。

通过重述列宁,齐泽克阐明了自己的政治理论主张,认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像列宁一样勇于行动,勇于打破资本主义设置的坐标体系。

关键词:齐泽克;列宁;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7-0043-03当代西方著名左翼理论家斯拉沃热·齐泽克在2001年出版了《重述列宁》一书。

在该书中,他对西方左翼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和批判。

通过塑造列宁这一左翼政治理论典范,他呼唤再次发明列宁“真理的政治”,积极探索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新出路。

一、齐泽克对西方左翼的批判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局势激流逆转。

新自由主义全球泛滥,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创,西方发达国家的左翼也陷入理论和实践的低谷。

齐泽克对西方左翼激进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反思批判,并以列宁为典范,阐述了自己的激进政治思想理论。

1.真理维度的缺失齐泽克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是一个缺失真理的社会。

他有过这样的描述:“在后政治中,有竞逐权力的各种政党所体现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被替换为开明的技术官僚(经济学家、民意专家……)与自由派多元文化主义者之间的合作;透过利益之间的协商过程,便可以取得折中方案,成为或多或少的普遍共识。

因此,后政治强调,我们应该要把旧的意识形态分歧抛在脑后,积极面对新议题,既具备必要的专家知识,亦能行使自由审议,来把人民的具体需要与要求纳入考量。

齐泽克论十月革命及其事件性——基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社会主义事业

齐泽克论十月革命及其事件性——基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社会主义事业

齐泽克论十月革命及其事件性——基于全球化时代的人类社
会主义事业
谢亚洲;张艳艳
【期刊名称】《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年(卷),期】2018(041)004
【摘要】在齐泽克看来,真理性事件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客观历史的偶然政治介入,而事件性真理是事件在结果的意义上被权力的再定义.从这个角度出发,齐泽克将十月革命界定为真理性事件和事件性真理的辩证结合.今天,面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齐泽克绝望之余将目光投向了列宁.在他看来,列宁式的行动主义革命是突破资本主义的唯一途径.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事业在经历了苏东剧变的低迷之后再次复苏,中国作为新的政治力量重新打开了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的新局面.因此,反观列宁的革命理论、剖析资本主义现实,才能更好地勾画新时代的社会主义蓝图.
【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谢亚洲;张艳艳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00;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兰州7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7
【相关文献】
1.美国的特朗普时代与帝国主义的回光返照——纪念十月革命及列宁《帝国主义论》发表100周年
2.对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问题的创新性研究--《全球化、反全球化思潮与社会主义》评介
3.关于围绕"十月革命"争论的求解--经济全球化和20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4.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症候及其反抗--评齐泽克对于毛
泽东《矛盾论》的后现代式阅读5.全球化资本主义的症候及其反抗——评齐泽克
对于毛泽东《矛盾论》的后现代式阅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齐泽克:拉康对马克思的全面接管

齐泽克:拉康对马克思的全面接管

作者: 张一兵
作者机构: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物刊名: 江海学刊
页码: 26-33页
主题词: 齐泽克;拉康;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西方当代著名的后马克思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齐泽克的马克思观。

一方面。

他认为马克思仍然是今天人们批判性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资源,另一方面,他又站在拉康主义的立场上批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替代方案。

齐泽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念的实质是用拉康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全面接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界限、对抗、行动:齐泽克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周嘉欣(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 210093)摘要:斯拉沃热·齐泽克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激进思想家之一。

面对全球资本主义的发展,他将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意识形态—政治分析,并将其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和以谢林、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性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界限,即由资本主义本身产生出阻止其无限再生产的对抗,今天这一对抗表现为四种基本形式:生态学危机、新的隔离和贫民窟、知识“私有财产”和现代科学的社会伦理问题。

在这四种对抗中,基于“理性的私人运用”所产生的被排斥者和被包容者的对抗尤为关键,这就要求一种与行动紧密相关的新“无产阶级立场”。

界限、对抗、行动内在链接于齐泽克的概念框架中,这种对资本主义的独特批判标志着当今西方左派文化政治学的精神分析转向。

齐泽克在宁期间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其理论意义不亚于德里达的《马克思的幽灵》。

关键词:齐泽克;资本主义;界限;对抗;行动诚如欧内斯特·拉克劳(Ernesto Laclau)所言,在以斯拉沃热·齐泽克为代表的斯洛文尼亚语系的拉康学派那里,拉康的理论主要被用于哲学性和政治性的反省之中。

(注: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第4页。

)在意识形态—政治领域,齐泽克对拉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将其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以谢林、黑格尔为代表的古典哲学勾连起来,发展出一种独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可以说,正是齐泽克的这一挪用集中展现了拉康哲学的批判性内核并为其带来了更为广泛的学术影响,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政治领域的批判则可以看作是其理论的落脚点——齐泽克的首次中国之行便为这一判断提供了一个恰当的注脚。

应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和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的邀请,齐泽克于2007年6月6日抵达南京,开始了他为期12天的中国之行。

在宁期间,除参加“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文化意义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Lacan’s Psychoanalytical Theory)并做大会发言外,还专门为南京大学师生做了题为“资本主义的界限”(Limits of Capitalism)、“意识形态的家族相似性”(The Family Similarity of Ideology)和“作为意识形态范畴的教养”(Politeness as an Ideological Category)三场学术报告。

其中,“资本主义的界限”是齐泽克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论坛”特意准备的,并且在与南大学者的日常交流中还多次涉及“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这一问题,足见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在齐泽克整体理论中的基础性地位。

作为对拉康精神分析学说的运用,齐泽克的分析主要从意识形态—政治领域展开,提供了一种当代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革命可能性的激进理解。

概而言之,资本主义并非永恒之物,有其历史的形成和界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必然造成社会内部的对抗性结构,这是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使然;面对当代世界,齐泽克坚持自己的左派激进立场,并强调反抗全球资本主义的“行动”。

就如何看待资本主义而言,思想史上存在诸多争论。

归根结底,这些争论都是围绕一个根本的问题展开:资本主义是不是一种“天然的”永恒之物,与之相关的另一面便是资本主义是否可以被超越。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认为“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是不受时间影响的自然规律,是应当永远支配社会的永恒规律”;(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51页。

)在这一点上,马克思坚决同所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卫道士们划清了界限,并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揭示了超越资本主义的客观可能性。

然而今天的社会现实是,大多数人都成了信仰“历史终结论”的“福山主义者”,并且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被当作最好的可能的社会形态而接受下来,人们所能做的就是使其变得更加公正和宽容。

针对这种资本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政治现状,齐泽克提出:今天唯一正确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否应该认可资本主义的这种“自然化”,或者今天的全球资本主义自身是否包含那些足够强大的、将会阻止它无限制再生产的对抗。

这表明,尽管当代资本主义较之维多利亚时代已经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变化,齐泽克在该问题上仍然坚持一种历史性的批判态度,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资本主义并非什么永恒之物,它的出现当然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过去便已存在,也将永远存在下去”。

换言之,在齐泽克看来,资本主义是存在自身界限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今天所带来的对抗将从内部摧毁它自身。

同时,这也意味着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在分析齐泽克所提出的四种对抗形式之前,为了更好地说明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需要事先对齐泽克所理解的“历史性”做一个说明。

自结构主义兴起之后,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历史,特别是有关结构与历史之间内在关系的反思,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受拉康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并且借助于对黑格尔“具体普遍性”的理解,齐泽克在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中表达了自己“彻底的历史性”的观点。

在他看来,康德的形式主义和激进的历史主义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关于历史偶然性的真正激进的主张必须包含历史变迁自身领域和作为其(不)可能性条件的创伤性“非历史内核”之间的辩证张力。

也就是说,历史主义研究的是同一(不)可能性的基础领域内进行的无休止的替代游戏,而彻底的历史性则是使这种不同结构原则成为论题。

(注:齐泽克:《偶然性、霸权和普遍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2-113页。

)具体到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分析中,齐泽克也是从这种彻底的历史性出发,运用精神分析理论的相关范畴,首先针对今天的左派面对全球资本主义霸权及自由民主制度的不同回应方式,进行了评述。

他认为这些政治学意义上的不同的否定性模式遵循了精神分析中拒斥创伤性真实的不同方式,都依赖于最小限度的“非历史的”形式的框架来定义理论地平,因而并不能真正提供一种对资本主义的彻底批判。

什么是自己的真实立场,这是今天左派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对资本主义进行彻底的历史性批判,是齐泽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进一步说,就是那些阻止全球资本主义再生产自身的对抗,这些对抗是由资本主义自身所产生的,是对其创伤性“非历史”内核的揭示,也就是资本主义的边界所在。

在这里,齐泽克精妙地挪用了拉康对传统个人主体之不可能性的证明,并将其与黑格尔的逻辑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性批判结合起来。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具体的普遍性”,在创造和完成自身的部分(the Included)之同时也产生了自己的对立面,即排斥的部分(the Excluded)。

如同主体的形成本身便表征着一种不可能性一样,这种植根于资本主义逻辑之内的冲突与对抗将动摇资本主义的结构原则,而不是仅仅在同一形式框架内进行偶然性的替代游戏,因此这种对抗将提供一种对资本主义的彻底的历史性批判。

然而,齐泽克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种理论逻辑上的思辨,而是在一种更加“行动化”的意义上将自己的理论思考融入到对现实社会政治形势的分析之中。

以之为基础,齐泽克讨论了作为资本主义界限的四种对抗形式:第一种与生态学直接相关,在齐泽克看来,尽管资本主义所具有的无限适应性,在严重的生态灾难或危机情况下,很容易将生态学转变为一种投资和竞争的新领域,但在这里,危机的特定本质在根本上妨碍了一种市场的解决途径。

这是因为:随着历史的发展,今天隐约出现了一种前所未闻的可能性,主体干涉将直接干预历史实体,并将灾难性地扰乱历史实体的运转。

换言之,在人类历史上,单个的社会—政治主体的行为第一次可以有效地改变、甚至是打断全球的历史进程;相应地,“理性的狡计”不再被信赖,因为历史理性自我运转的代价太高了。

这里的问题在于,大他者在“第二自然”及最低限度的“物化”社会体制的伪装下继续发挥作用,这种社会体制被认为是一种自在之物,资本主义中的个人都无须承担责任,所有人都陷入到竞争、盈利、保持资本的流通运动的客观欲望之中。

长久以来,人类不必担心自身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然而,人们并不能确定今天我们是否已经接近这个临界点,因为它只有到了已经很晚的时候才能被清楚地意识到。

这使我们面临当代“选择社会”最彻底的僵局:我们发现自己总是处在不得不决定那些在根本上影响我们生活的事务的位置上,然而缺乏恰当的知识基础,同时,问题还在于我们总是被迫在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够使选择成为一种合格的选择的知识的情况下作出选择。

通过齐泽克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尽管在第一种对抗中直接涉及的是生态学问题,但在一个更深的层面上,这种对抗根源于资本主义市场所导致的个体之自发盲目性,尽管这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被不断讨论的问题,但齐泽克还是为其注入了新的理论分析资源:一方面,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他深刻地指认出主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的新特征,即黑格尔的“实体主体化”在今天反讽地成为现实;另一方面,也更加重要的是,齐泽克认为资本主义中的个人并非不知道个人的自发所带来的生态危机,但恰恰是资本主义这个“大他者”本身使得生活在其中的个体似乎是在进行选择,但却没有选择;也就是说,这种以生态危机表现出来的对抗形式是资本主义自身内在矛盾的表现,是在同一形式框架内注定无法克服的界限所在。

第二种对抗表现为种族隔离、新的“柏林墙”和贫民窟的新形式。

齐泽克认为,如果说苏东剧变宣告了自由民主在原则上已经获得了胜利,那么“911事件”则是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的主要标志。

全球到处正在筑起新的“柏林墙”,被隔断的是诸如“发展”、“现代化”和“世界市场”这些口号的真实“症候”:贫民窟居民。

他们正生活在部分地超出法律的条件下,生活在自我组织的最低限度的需求之中。

这些人口是由被边缘化的劳动者、剩余的公务员和农民构成,并以多种方式被整合进全球经济之中。

贫民窟居民的许多特征都符合有关无产阶级革命主体的旧式马克思主义规定性:他们在双重意义上是自由的,甚至比古典的无产阶级更自由;他们被“抛”到这样一种情境之中,不得不以某种形式集结在一起,同时丧失了传统生活方式。

此外,不同于依赖经济“剥削”的传统规定,贫民窟居民这一定义的特征是社会—政治的,问题在于他们能否被归整到市民社会的合法空间内。

此外,尽管今天的社会经常被描述为被完全控制的社会,但贫民窟却是在国家边界内的这样一种区域,在其中国家的控制至少是部分地被消解,在国家官方领土中作为空白而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