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消化资料

合集下载

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
–水解阶段:将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分解 为小分子水溶性的低脂肪酸; –酸化阶段:发酵细菌将水溶性低脂肪酸 转化为H2、甲酸、乙醇等,酸化阶段料 液pH值迅速下降; –产氢产乙酸阶段:专性产氢产乙酸菌对 还原性有机物的氧化作用,生成H2、乙 酸等。同型产乙酸细菌将H2、HCO3- 转化为乙酸,此阶段由于大量有机酸的 分解导致pH值上升; –甲烷化阶段
甲烷菌对温度的急剧变化非常敏感
厌氧发酵过程还要求温度相对稳定,一天内的变化范围在 1.5~2℃以内为宜。
(2)pH值
厌氧发酵微生物细胞内细胞质的pH一般呈中性反应,但产 甲烷菌在偏碱性条件下有更好活性,因此,控制pH值在 6.5~7.5比较合适,最佳7.0~7.2。 一般通过控制碱度来控制pH值,通常碱度控制在 2500~5000mgCaCO3/L比较合适,碱度可以通过投加石灰 或含氮原料的办法来控制。
厌氧消化阶段
三段理论
1979年由布赖恩提出,将厌氧消化依次分为水解(液化) 阶段、产酸阶段、产甲烷阶段。起作用的细菌分别称为发 酵细菌、乙酸分解菌、产甲烷细菌。
四段理论 Zeikus于1979年提出四种群学说,他 认为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共有四种群的 复杂微生物参与厌氧发酵过程,分别 是: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同 型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
传统发酵设备与现代发酵 设备的比较
(a)传统消化池 (b)现代消化池
第五章 厌氧消化
5.1 厌氧消化原理 5.1.1 厌氧消化基本理论 5.1.2 厌氧消化产物 5.2 厌氧消化影响因素

容 提
5.3 厌氧消化工艺与反应器 5.3.1 厌氧消化工艺 5.3.2 厌氧消化反应器 5.3.3 应用实例

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 AD)

厌氧消化工艺

厌氧消化工艺

厌氧消化工艺
厌氧消化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处理有机废物的方法,也是目前世界上处理有机废水的主要方法之一。

厌氧消化处理有
机废物,首先将有机物分解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然后将甲烷和二
氧化碳分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中包含甲烷。

甲烷
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其浓度为30%~40%。

厌氧消化
处理有机废物,还能有效地去除其中的磷和氮。

厌氧消化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是在一个密闭的反应器内
进行。

在这个反应器中,有机物先被水解,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
小分子有机物。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能被微生物利用的大分子
有机物被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最后成为沼气排出系统。

厌氧消
化技术产生的沼气为沼气发电、化学转化、合成燃料、制取化工
产品等提供了巨大的能源。

厌氧消化处理有机废物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原理是:有机
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这两种气体分别通过
甲烷化过程和二氧化碳转化过程而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

—— 1 —1 —。

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沼气发酵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学过程,参加发酵的微生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只有了解参加沼气发酵的多种微生物活动规律、生存条件及作用,并按照微生物的生存条件、活动规律要求,去设计沼气池,收集发酵原料,进行正常管理,使参加发酵的各种微生物得到最佳的生长条件,才能获得较多的产气量和沼肥,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我们现在推出的这两种池体就依据沼气发酵的基本原理设计的,所以它的产气量均高于其它类型的沼气池。

1、什么叫沼气沼气发酵又叫厌氧消化,是指利用人畜粪便、秸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封的沼气池内,在厌氧条件下(没有氧气),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沼气的过程,在这个过种中微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它们把各种固体或是溶解状态的复杂有机物,按照各自营养需要,进行分解转化,最终生成沼气。

沼气是种混合体,可以燃烧。

因为这种气体最先是在沼泽中发现的,所以称为沼气。

它的主要成份是甲烷占55%—70%左右,二氧化碳占25%—40%左右。

此外,还有少量氢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氮和氨等。

2、沼气发酵微生物在沼气发酵过程中,有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菌、耗氧产乙酸菌、食氢产甲烷菌等五大类微生物参加沼气发酵。

它们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有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落:液化在沼气发酵中首先是发酵性细菌群利用它所分泌的胞外酶,如纤维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对有机物进行体外酶解,也就是把禽畜粪便、作物秸杆、豆制品加工后的废水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能溶于水的单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等小分子化合物这个阶段叫液化阶段。

第二个阶段:产酸这个阶段是三个细菌群体的联合作用,先由发酵性细菌将液化阶段产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吸收进细胞内,并将其分解为乙酸、丁酸、氢和二氧化碳等,再由产氢乙酸菌把发酵性细菌产生的丙酸、丁酸转化为甲烷菌可利用的乙酸、氢和二氧化碳。

另外,还有耗氧产乙酸菌群,这种细菌群体利用氧和二氧化碳生产乙酸,还能代谢糖类产生乙酸,它们能转变多种有机物为乙酸。

厌氧消化的概念

厌氧消化的概念

厌氧消化的概念
厌氧消化
厌氧消化是一种消化过程,在这种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组分,产生真空,气体或其他物质。

厌氧消化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发生,其主要的化学反应就是厌氧条件下发生的氧化降解、微生物分解或混合分解。

厌氧消化也可以用来消化有机废弃物,以去除其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

厌氧消化是一个自然或人工可以控制的消化过程,它可以消除有机废物中大分子有机物中的氮和碳,这些物质可以通过水或空气的循环得以利用。

厌氧消化所消化的有机废物,不仅可以生产沼气、污染物吸附剂或其他物质,还可以有助于节约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厌氧消化过程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利用低温即可进行,可以省去大量的能源;其次,厌氧消化可以有效利用稀有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后,厌氧消化可以有效地去除有毒物质。

厌氧消化的主要步骤包括搅拌添加(搅拌时间以及搅拌时的温度)、发酵(温度控制)、膜过滤(滤液消耗量)以及活性炭吸附(活性炭的选择)等。

厌氧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生物反应釜发酵、塑料板发酵、真空发酵等。

利用厌氧消化过程消化有机废物,可以获得高品质的废水,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为人类节省能源和环境资源。

- 1 -。

厌氧消化理论

厌氧消化理论

2.厌氧消化的原理厌氧消化是指在厌氧(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成甲烷、二氧化碳、无机营养物质和腐殖质等简单化合物的生物化学过程。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多种不同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干扰,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生化过程。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学者和研究人员对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经研究探索,厌氧消化复杂有机物的厌氧消化过程可以分为两段理论、三段理论以及四段理论。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介绍各理论。

1).两段理论:该理论是由Thumm.Reichie(1914)和Imhoff(1916)提出,经Buswell.NeaVe完善而成的,它将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分为水解酸化(酸性发酵)阶段和产甲烷(碱性发酵)两个阶段,相应起作用的微生物分别为产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

在第一阶段,复杂的有机物(如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在产酸菌(厌氧和兼性厌氧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为低分子的中间产物以及生成能量,这些中间产物主要是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和醇类(如乙醇),并有氢、CO2, NH4+、H2S等气体。

在这一阶段里,由于有机酸的大量积累,使发酵液的pH值降低,pH值可下降至6,甚至可达5以下。

所以此阶段被称为酸性发酵阶段,又称为产酸阶段。

在第二阶段,产甲烷菌(专性厌氧菌)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中间产物继续分解成CH4、CO2等。

由于有机酸在第二阶段的不断被转化为CH4、CO2等,同时系统中有NH4+存在,使发酵液的pH值迅速升高达到7~8,所以此阶段被称为碱性发酵阶段,又称为产甲烷阶段。

厌氧消化的两阶段理论,几十年来一直占统治地位,在国内外厌氧消化的专著和教科书中一直被广泛应用。

图7.2.1二阶段理论示意图2).三段理论:随着厌氧微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人们对厌氧消化的生物学过程和生化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化,厌氧消化理论得到不断发展。

1979年,M.P.Bryant(布赖恩)根据对产甲烷菌和产氢产乙酸菌的研究结果,在两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阶段理论。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消化与气体利用

污水处理中的厌氧消化与气体利用

03
将厌氧消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
、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
04 厌氧消化技术应用与案例
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是厌氧消化技术的重要 应用领域之一。通过厌氧消化工艺, 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转化为沼气, 同时实现污水的减量化和稳定化。
案例: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厌氧消 化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 到10万吨,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
剩余污泥处理
优化剩余污泥的处置和资 源化利用,减少环境负担 和降低处理成本。
技术发展趋势
厌氧氨氧化
01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新型的脱氮技术,具有节能、高效等优点,
未来将得到广泛应用。
厌氧发酵产氢
02
厌氧发酵产氢是一种生物制氢技术,具有环境友好、资源丰富
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厌氧消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结合
工业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厌氧消 化技术能够有效处理这些废水,并回收利用其中的有用物质 。
案例:某化工厂采用厌氧消化工艺处理含酚废水,成功将酚 类物质转化为沼气,降低了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实现了 资源的再利用。
农业废弃物处理
农业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是厌氧消化技术的 另一应用领域。通过厌氧消化工艺,农业废弃物被转化为 沼气和肥料,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智能化控制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 技术实现厌氧消化过程的智能化控 制,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能耗。
技术挑战与对策
01
02
03
微生物种群调控
针对不同污水类型和工况 ,研究微源自物种群调控策 略,提高厌氧消化效率。
高浓度有机物处理

污泥厌氧消化概述

污泥厌氧消化概述

污泥厌氧消化概述一、基本原理污泥厌氧消化是指在无氧条件下依靠厌氧微生物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并稳定的一种生物处理方法,通过水解、产酸、产甲烷三个阶段达到有机物分解的目的,同时大部分致病菌和蛔虫卵被杀灭或作为有机物被分解。

一般厌氧消化分为中温和高温两种:中温厌氧消化,温度维持在35℃±2℃,固体停留时间应大于20d,有机容积负荷一般为 2.0~4.0kg/(m3·d),有机物分解率可达到35%~45%,产气率一般为0.75~1.10Nm3/kg VSS;高温厌氧消化,温度控制在55℃±2℃,适合嗜热产甲烷菌生长。

高温厌氧消化有机物分解速度快,可以有效杀灭各种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二、消化过程污泥厌氧消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厌氧消化三阶段理论是当前较为公认的理论模式。

第一阶段,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高分子物质水解与发酵成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及二氧化碳、氢气等。

第二阶段,在产氢产乙酸细菌作用下,将第一阶段产物转化成氢气、二氧化碳和乙酸。

第三阶段,通过氢气营养性和乙酸营养性的甲烷菌的作用,将氢气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将乙酸脱酸产生甲烷。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由乙酸形成的甲烷约占总量的 2/3,由二氧化碳还原形成的甲烷约占总量的 1/3。

三、影响因素(一)温度温度是影响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温度适宜时,细菌发育正常,有机物分解完全,产气量高。

实际上,甲烷菌并没有特定的温度限制,然而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被驯化以后,温度变化速率即使为每天1℃都可能严重影响甲烷消化作用,尤其是高温消化,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

因此,在厌氧消化操作运行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

大多数厌氧消化系统设计为中温消化系统,因为在此温度范围,有机物的产气速率比较快、产气量较大,而生成的浮渣较少,并且也比较容易实现污泥和浮渣的分离。

但也有少数系统设计在高温范围内操作,高温消化的优点包括: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增加病原微生物的杀灭率,增加浮渣的消化等。

污泥厌氧消化简介

污泥厌氧消化简介

污泥厌氧消化应用
03
污泥减量
污泥减量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物在厌氧菌的作 用下转化为沼气,同时产生大量沉淀物,实 现污泥的减量。
减量效果
通过污泥厌氧消化,污泥的体积可减少约30%-50% ,减轻了后续处理和处置的负担。
减量机制
厌氧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同时生成固形 物沉淀,使得污泥的体积和质量降低。
污泥厌氧消化简介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污泥厌氧消化概述 •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 污泥厌氧消化应用 • 污泥厌氧消化问题与解决方案 • 污泥厌氧消化未来发展
污泥厌氧消化概述
01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污泥厌氧消化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 通过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泥中的 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和稳定的剩余物。
能源回收
能源回收
通过收集和利用污泥厌氧消化 产生的沼气,可以将其转化为 热能或电能,实现能源的回收
利用。
回收效率
沼气的热值较高,可达到 5500kJ/m3,通过合理利用 ,沼气的能源回收率可达到
60%-70%。
经济效益
能源回收利用能够降低能源消 耗,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同时为污水处理厂带来经济效
厌氧消化过程
预处理
为确保污泥的稳定性和消化效率,需要对污泥进行适当的预处理, 如调质、加热等。
消化过程
厌氧消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水解阶段、酸化阶段和甲烷化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微生物参与,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
产物利用
厌氧消化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回收利用,剩余物可作为肥料或土壤 改良剂。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
02
厌氧消化技术分类
完全混合式厌氧消

(完整版)第三节污泥的厌氧消化

(完整版)第三节污泥的厌氧消化

混合 通气堆肥 干燥 筛分 熟化 肥料
城市垃圾、木屑
50-70 0C
稻草
---污泥的最终处置(Disposal)
12
农用、种花、种草;建筑材料(砖、纤维板) 填埋;填海
第九章 城市污水厂设计 (简单介绍)
•城市污水水质特征:(COD,BOD,SS,N,P) •污水厂设计水量与污水厂处理规模 •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处理的矛盾 •分散与集中处理的矛盾 •设计步骤:
速率最慢,因此甲烷发酵阶段是厌氧消化反应的控制因素,
影响厌氧消化池正常工作的主要因素如下:
1、温度 中温(30-350C)与高温 (50-550C) mesophilic and thermophilic
中 温 消 化 : 负 荷 =2.5-3.0 产 气 量 1-1.3 m3/m3 d,消化时间 20d ,灭菌率低 高温消化:负荷=6-7kg/m3.d ,产气 3-4 ,消化 时间 10 d.灭菌率 99% (消化时间:产气量达到总量的90%所需 时间)
思考题: 1.在一般的消化池中,能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污泥 消化的 3 个阶段?为什么? 2.试述污泥厌氧消化的 3 阶段理论。 3.扼要讨论影响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 4.比较污泥厌氧消化和好氧消化的优缺点。 5.试述厌氧消化池的搅拌作用和方式。
沼气利用:沼气成分见表 8-17,P376 消化池加温,发电,民用
二、 机械脱水 (一) 机械脱水前的污泥调理(节)
污泥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胶体微粒,与水的亲和力很强(负 电荷),若不作适当的预处理,脱水将非常困难。在污泥脱水 前进行预处理,是污泥粒子改变物化性质,破坏污泥的胶体结
10
构,减少其与水的亲和力,从而改善其脱水性能,这个过程称
为污泥的调理或调节或调质。常用调理方法:化学加药、热处

厌氧消化实验报告(3篇)

厌氧消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学原理。

2. 掌握厌氧消化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分析厌氧消化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产气量的影响。

4. 探讨厌氧消化技术在有机废物处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厌氧消化是一种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废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和其他副产品的生物化学过程。

该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猪粪、玉米秸秆、厌氧消化菌接种剂、蒸馏水、pH试纸、温度计、搅拌器、气体收集装置等。

2.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发酵罐、pH计、气体分析仪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将猪粪和玉米秸秆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制成有机废物混合物。

2. 接种:将厌氧消化菌接种剂加入混合物中,搅拌均匀。

3. pH调整:使用pH试纸检测混合物的pH值,调整至6.5~7.5。

4. 装罐:将混合物装入发酵罐中,密封。

5. 培养:将发酵罐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35℃条件下培养。

6. 产气量测定:每隔一定时间,使用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发酵产生的气体,并使用气体分析仪测定甲烷含量。

7. 数据分析:记录不同时间点的产气量,分析厌氧消化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产气量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pH值对产气量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pH值对产气量有显著影响。

当pH值在6.5~7.5范围内时,产气量较高。

这是因为该pH值范围内,厌氧消化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最为旺盛。

2. 温度对产气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对产气量有显著影响。

在35℃条件下,产气量较高。

这是因为该温度范围内,厌氧消化菌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最为旺盛。

3. 有机物浓度对产气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浓度对产气量有显著影响。

当有机物浓度较高时,产气量较高。

这是因为有机物浓度越高,厌氧消化菌可利用的底物越多,产气量越高。

4. 接种剂对产气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剂对产气量有显著影响。

环保专业一讲义:污泥厌氧消化

环保专业一讲义:污泥厌氧消化

2.污泥厌氧消化厌氧消化是指污泥在⽆氧的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将污泥中可⽣物降解的有机物分解为⼆氧化碳和甲烷⽓,使污泥得到稳定。

⑴原理污泥厌氧消化的过程极其复杂,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阶段是在⽔解与发酵细菌作⽤下,使碳⽔化合物、蛋⽩质及脂肪⽔解与发酵转化成单糖、氨基酸、脂肪酸、⽢油、⼆氧化碳及氢等。

第⼆阶段是在产氢产酸菌的作⽤下,把第⼀阶段的产物转化成氢、⼆氧化碳和⼄酸,参与的微⽣物是产氢产⼄酸菌以及同型⼄酸菌。

第三阶段是通过两组⽣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组把氢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组对⼄酸脱羧产⽣甲烷,参与的微⽣物是甲烷菌,属于绝对的厌氧菌,主要代谢产物是甲烷。

⑵厌氧消化分类厌氧消化法有传统消化法、⾼速消化法和厌氧接触法等,传统消化池的缺点是:分层现象明显,使细菌和营养物得不到充分接触,因⽽负荷⼩,产⽓量低,操作困难。

⾼速消化池克服了传统消化法的缺点,增加了负荷和产⽓量。

厌氧接触法是在连续搅拌厌氧消化池的基础上加⼀个沉淀池收集污泥,并将厌氧污泥回流到消化池中,增⼤了反应器中厌氧污泥的浓度,处理效率和负荷显著提⾼。

⑶厌氧消化影响因素①温度因素甲烷菌对于温度的适应性,可分为两类:中温甲烷菌(最适宜温度为33~35℃)和⾼温甲烷菌(最适宜温度为50~55℃),两区之间的温度,反应速度反⽽减退。

中温或⾼温厌氧消化允许的温度变动范围为±1.5~2.0℃,当有±3℃的变化时,就会抑制消化过程。

②负荷厌氧消化池的容积决定于厌氧消化的负荷率。

负荷率的表达⽅式有两种:容积负荷和有机物负荷。

有机物负荷率是指每⽇进⼊的⼲泥量与池⼦容积之⽐,可以较好地反映有机物量与微⽣物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③搅拌和混合厌氧消化是由细菌体的内酶和外酶与底物进⾏的接触反应,必须使两者充分混合,搅拌的⽅法⼀般有:机械搅拌、污泥泵循环抽送和沼⽓搅拌等。

④C/N⽐如果C/N⽐太⾼,细胞的氮量不⾜,消化液的缓冲能⼒低,pH值容易降低,C/N⽐太低,氮量过多,pH值可能上升,会抑制消化过程。

第6章 城市生活垃圾的厌氧消化处理

第6章 城市生活垃圾的厌氧消化处理

C6 H12O6 6O 2 厌氧菌 6CO2 6H 2O
180 192 132 108
• 1kgCOD完全消化,产生沼气约0.7m3.
19
• (3)Buswell和 Mualler计算方法
20
第二节 厌氧消化影响因素
21
一、厌氧条件:绝对厌氧
• 判断厌氧程度一般用氧化还原电位Eh表示。厌氧 条件下,Eh是负值。严格厌氧的甲烷菌要求的Eh 为-300~-350mV,而一些兼性产酸的细菌则在 Eh为-100~+100mV就能正常生活。为了保证厌 氧条件,必须修建严格密闭的沼气池,保证沼气 池不漏水、漏气。 • 通常是用一个惰性的铂丝电极与一个标准参考电 极同时插入体系中而测得。氧化还原电位受氧分 压的影响,氧分压高,氧化还原电位高;氧分压 低,氧化还原电位低。
14
Various types of methanogenic bacteria. The spherically shaped bacteria are of the methanosarcina genus(产甲烷八叠球菌属); the long, tubular ones are methanothrix bacteria(产 甲烷丝菌属).
4
• 3、优点 • (1)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发电或作为能源 • 沼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含量50~75%之间,是 一种很好的燃料。
5
• (2)能量需求大大降低 • 不需供给氧气,同时还可产生甲烷 • 每去除1kg COD好氧生物处理一般需消耗0.5~1.0 kW.h电能。 • 每去除1kg COD 厌氧生物处理约能产生3.5 kW.h 电能。 • (3)对营养物的需求量少 • 好氧堆肥C:N=20~35:1,而厌氧方法为20~30:1, 因此厌氧处理时可以不添加或少添加营养盐

厌氧消化工艺的分类

厌氧消化工艺的分类

厌氧消化工艺的分类厌氧消化工艺是一种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产物和能源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反应条件,厌氧消化工艺可以分为传统厌氧消化、高固形物厌氧消化、厌氧共消化和高级厌氧消化等几大分类。

1. 传统厌氧消化:传统厌氧消化是指将有机废物在常温下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的过程。

常见的传统厌氧消化工艺包括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和完全混合反应器(SEEDED CSTR)。

这种工艺主要适用于废水处理厂和有机废物处理厂,能够将有机废物转化为甲烷气和有机肥料,同时减少废物产生的肥料和能源成本。

2. 高固形物厌氧消化:高固形物厌氧消化是指处理含有较高固形物浓度的有机废物的厌氧消化过程。

常见的高固形物厌氧消化工艺包括干发酵和批式厌氧消化。

干发酵是将有机废物进行脱水处理后,通过降解厌氧消化产生甲烷气,主要适用于城市垃圾处理等高固形物废物的处理。

批式厌氧消化是将固体有机废物放入密封的容器中进行发酵处理,适用于餐饮废物和农业废物等含有较高固形物浓度的有机废物。

3. 厌氧共消化:厌氧共消化是指将不同种类的有机废物一起进行厌氧消化处理的过程。

常见的厌氧共消化工艺包括混合式厌氧消化(HAD)和串联式厌氧消化(TAD)。

混合式厌氧消化是将不同种类的有机废物混合在一起进行处理,能够提高有机废物的降解效率和产气量。

串联式厌氧消化是将从第一个反应器中产生的乙酸等中间产物输入到第二个反应器中进行进一步降解,能够提高废物的处理效率和产气量。

4. 高级厌氧消化:高级厌氧消化是指在传统厌氧消化基础上引入新的技术和反应条件,以提高废物降解效率和产气量的厌氧消化工艺。

常见的高级厌氧消化工艺包括温度相应厌氧消化(TAD)和高压厌氧消化(HPAD)。

温度相应厌氧消化是指通过调节反应器温度以及微生物组成,提高厌氧消化的降解效率和产气量。

高压厌氧消化是通过增加反应器压力,提高有机废物的降解效率和产气量。

这些高级厌氧消化工艺在提高能源回收和废物处理效率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8.3 污泥的厌氧消化

8.3 污泥的厌氧消化

沼气气泡异常
连续喷出像啤酒开盖后出现的气泡
原因:排泥量过大,池内污泥量不足或有机 负荷过高;搅拌不足。
大量气泡剧烈喷出,但产气量正常。
原因:浮渣层过厚,应搅拌破碎浮渣层。
不起泡,可暂时减少或终止投配污泥。
九. 自然消化
双层沉淀池
污水沉淀
集于
污泥自然消化
同一构筑物
特点: 管理简单,适合于小型水厂
升温
消化温度 3 - 5d 消化污泥
PH=6.5~7.5
(二)正常运行检验指标
产气量、产气成分、PH、NH3 、BOD等.
(三)正常运行的控制参数
污泥投配率、消化温度、搅拌程度、排泥情况、沼气 气压等.
(四) 异常现象
产气量下降
投加的污泥浓度过低,甲烷菌的底物不足。应提高 投配率。
消化污泥排量过大,使消化池内甲烷菌减少,破坏 甲烷菌与营养的平衡。应减少排泥量。
降低沼气的质量 (H2S) 降低沼气的产量
SO42- + 8H+
S2- + 4H2O
C. NH4+的毒性 NH3 + H2O
NH4+ + OH-
NH3 的毒性远大于NH4+
NH3= 40~150mg/L NH4+>2000mg/L
对甲烷菌有抑制作用
D. 其他物质:表面活性剂、无机盐等
五. 厌氧消化池的结构
投配污泥 排泥及溢流系统 泥位上层 池底
倒虹管式 大气压式 水封式
沼气的收集 排除及贮存设备
集气罩
贮气柜 低压浮盖式 高压浮盖式
搅拌设备
(1)泵加水射器搅拌:生污泥用泵加压,射入水射器 与其吸入的污泥混合。

厌氧消化产物

厌氧消化产物

厌氧消化产物
厌氧消化是一种生物降解过程,其产物包括沼气和沼渣。

在厌氧消化过程中,有机质在无氧条件下由兼性菌和厌氧细菌分解为CH4、CO2、H2O和H2S等物质。

其中,沼气主要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还含有少量的硫化氢、氨气等物质。

这些沼气可以作为燃料直接使用,也可以升级为天然气质量的生物甲烷。

此外,厌氧消化过程中还会产生营养丰富的沼渣,其中主要包括未完全分解的有机物、细菌和微生物等,可以作为肥料使用。

总的来说,厌氧消化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既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又产生了可再生能源沼气,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精品】第三节污泥的厌氧消化

【精品】第三节污泥的厌氧消化

8.3污泥的厌氧消化厌氧消化法:在无氧的条件下,由兼性菌及专性厌氧细菌降解有机物,最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甲烷气(biogas),是污泥得到稳定。

8。

3。

1厌氧消化的机理(间歇实验)二阶段理论:产酸阶段---—产甲烷阶段四阶段理论:水解、酸化、酸退、甲烷化根据参与甲烷发酵的不同营养类群微生物对基质的代谢厌氧降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三阶段理论:Toerienetal(1970)Substrateflowinanaerobicdigestion,5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aterpollution research,SanFrancisco,CA.书上:Bryant1979H2单糖VFACO2H24H2+CO2CH4+2H2O复杂有机物较高级的有机酸CH4methane水解与发酵HAc2CH3COOH2CH4+2CO2(水解与发酵菌)乙酸Aceticacid细菌原生动物生成乙酸与脱氢生成甲烷真菌(产氢产酸菌)(产甲烷菌)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纤维素分解菌产氢产乙酸菌甲烷杆菌球菌碳水化合物分解菌CH3CH2COOH+2H2O——-CH3COOH+3H2+CO2蛋白质分解菌,脂肪分解菌)产酸菌是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对PH,VFA,温度变化适应性强,增殖速度快;甲烷菌是专性厌氧菌,PH=6。

4—7。

4,对PH,VFA,温度变化敏感,增殖速度慢。

产甲烷阶段的能量分析:(以乙酸钠为例)在好氧消化时:C2H3O2Na+2O2NaHCO3+H2O+CO2+848.8KJ/mol在厌氧消化时:C2H3O2Na+H2ONaHCO3+CH4+29.3KJ/mol在底物相同的条件下,厌氧消化产生的能量仅是好氧消化的1/20–1/30.这些能量大部分都用于维持细菌的生活,而只有很少能量由于细胞合成。

(这就是厌氧法产生剩余污泥量少的缘故)8.3.2虽然厌氧消化过程是要经历多个阶段,但是在连续操作的厌氧消化反应器中这几个阶段同时存在,并保持某种平衡状态.8.3.3厌氧消化动力学(与好氧相似)甲烷发酵阶段是厌氧消化速率的控制因素。

由Bryant的研究报告分析厌氧消化

由Bryant的研究报告分析厌氧消化

由Bryant的研究报告分析厌氧消化厌氧消化是一种利用无氧或缺氧环境下生长于污水、污泥和垃圾中的厌氧微物群(接种物)的作用,在厌氧条件下使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消化底物)经水解液化、气化而分解成稳定物质(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病菌、寄生虫卵被杀灭,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复杂生物化学序列反应过程。

厌氧消化的阶段理论厌氧消化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生化过程。

对厌氧消化的生化过程一般有两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和四种群理论三种见解。

(1)两阶段理论该理论是由Reich(1914)和Imhoff(1916)提出,经Busll完善而成的,它将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分为酸性发酵和碱性性发酵两个阶段。

两阶段理论在厌氧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为低分子的中间产物,主要是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和醇类(如乙醇),并有氢、CO2,NH4+、H2S等气体产生。

由于该阶段有大量的脂肪酸产生,使发酵液的pH值降低,所以此阶段被称为酸性发酵阶段,又称为产酸阶段。

在第二阶段,产甲烷菌(专性厌氧菌)将第一阶段产生的中间产物继续分解成CH4、CO2等。

由于有机酸在第二阶段的不断被转化为CH4、CO2等,同时系统中有NH4+存在,使发酵液的pH值升高,所以此阶段被称为碱性发酵阶段,又称为产甲烷阶段。

因为有机物厌氧消化的最终产物主要是CH4和CO2,而CH4的能量含量很高,所以有机物厌氧消化过程释放的能量比较少,这与好氧反应不同,好氧反应的主要产物是CO2和H20,H20是一般反应的最终产物,含能低,在反应的过程中自身将释放大量的能量,所以好氧反应的温度较高,而厌氧反应,若要维持较高的温度,将从外界输入热量。

厌氧消化的两阶段理论,几十年来一直占统治地位,在国内外厌氧消化的专著和教科书中一直被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厌氧发酵器分类
消化温度
低温消化:<20 ℃,产气量低,受气候影响大,不加料情 况下~35d。 中温消化:35~38℃,产气量约1~1.3m3/(m3· d);消化时 间~20d,卫生化低。
高温消化:50~65 ℃,产气量约3.0~4.0m3/(m3· d);消化 时间~10d,卫生化高。
3、厌氧消化工艺与反应器
1
厌氧消化工艺
2
厌氧消化设备
厌氧消化工艺
厌氧发酵工艺
一个完整的消化系统一般包括:原料预处理、厌氧发酵 反应器、消化气净化与贮存、消化液与污泥的分离、处 理与利用等工序 分类
按厌氧发酵器分类
物料性状
–湿式厌氧发酵工艺(低固体厌氧发酵工艺):指消化原料的 固体浓度不超过10%,一般为4~8% –干式厌氧发酵工艺(高固体厌氧发酵工艺):指消化原料的 固体浓度大约在20%以上
平底型
介于欧美型和古典型之间。施工费用 比古典型低,直径与高度的比值比欧 美型合理,在污泥循环设备方面,选 择余地小。
循环系统搅拌设备
①机械搅拌
螺旋桨搅拌:在一个 竖向导流管中安装螺 旋桨。
水射器搅拌:水射 器也称喷射泵。一 般设置在池中心, 用水泵将消化池底 部的污泥抽出后压 入水射器的喷嘴, 当污泥射入水射器 的喉管时,形成很 大的负压,将消化 池内液面的消化液 吸入,通过扩散管 从池子下部排 出形 成一个循环搅拌 。
众多的代谢产物中,仅无机的 CO2和H2及有机的“三甲一乙” (甲酸、甲醇、甲胺和乙酸)可 直接被产甲烷细菌吸收利用,转 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 其它的代谢产物(主要是丙酸、 丁酸、戊酸、乳酸等有机酸,以 及乙醇、丙酮等有机物质)不能 为产甲烷细菌直接利用。它们必 须经过产氢产乙酸细菌进一步转 化为氢和乙酸后,才能被甲烷细 菌吸收利用,并转化为甲烷和二 氧化碳。
甲烷菌对温度的急剧变化非常敏感
厌氧发酵过程还要求温度相对稳定,一天内的变化范围在 1.5~2℃以内为宜。
(2)pH值
厌氧发酵微生物细胞内细胞质的pH一般呈中性反应,但产 甲烷菌在偏碱性条件下有更好活性,因此,控制pH值在 6.5~7.5比较合适,最佳7.0~7.2。 一般通过控制碱度来控制pH值,通常碱度控制在 2500~5000mgCaCO3/L比较合适,碱度可以通过投加石灰 或含氮原料的办法来控制。
厌氧消化阶段
三段理论
1979年由布赖恩提出,将厌氧消化依次分为水解(液化) 阶段、产酸阶段、产甲烷阶段。起作用的细菌分别称为发 酵细菌、乙酸分解菌、产甲烷细菌。
四段理论 Zeikus于1979年提出四种群学说,他 认为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共有四种群的 复杂微生物参与厌氧发酵过程,分别 是: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同 型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
(3)营养成分(营养比)
厌氧发酵原料的C/N比以(20~30):1为宜,太高,细胞氮 量不足,系统的缓冲能力低,pH 值易降低;太低,氮量 过多, pH 值可能上升,铵盐容易积累,会抑制消化进程。
(4)添加物和抑制物
重金属离子对甲烷消化的抑 制-使酶发生变性或者沉淀。 与酶结合产生变性;与氢氧 化物作用使酶沉淀。 S2-等阴离子对甲烷消化有抑 制,氨也有毒害作用,当 [NH4+]>150mg/L时,消化受 抑制。 添加少量的K、Na、Mg、 Zn、P等元素有助于提高产 气率。
厌氧消化反应器
厌氧反应器
厌氧反应器组成:密闭反应器、搅拌系统、加热系统、 固液气分离 常见类型: 常规消化反应器(沼气池)、连续搅拌式反 应器、推流式反应器、序批式反应器、上流式污泥床 反应器等。
传统发酵设备和现代工业发酵设备
传统发酵设备系统
传统发酵设备系统
结构
消化罐是核心,附属设备有气 压表、导气管、出料机、预处 理装置、搅拌器、加热管等。
工作原理
物料从上部或顶部投入池内, 经与池中原有的厌氧活性污 泥混合接触后,通过厌氧微 生物的吸附、吸收和生物降 解作用,使垃圾中的有机物 转化为以CO2和CH4为主的气 态产物—生物气(即沼气)
常用类型
①立式圆形水压式沼气池
消化间为圆形,两侧带有进 出料口,池顶有活动盖板。 池盖和池底是具有一定曲率 半径的壳体,主要结构包括 加料管、消化间、出料管、 水压间、导气管等几个部分。
–水解阶段:将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分解 为小分子水溶性的低脂肪酸; –酸化阶段:发酵细菌将水溶性低脂肪酸 转化为H2、甲酸、乙醇等,酸化阶段料 液pH值迅速下降; –产氢产乙酸阶段:专性产氢产乙酸菌对 还原性有机物的氧化作用,生成H2、乙 酸等。同型产乙酸细菌将H2、HCO3- 转化为乙酸,此阶段由于大量有机酸的 分解导致pH值上升; –甲烷化阶段
②沼气搅拌
气提式搅拌:将沼气压入设在消化池的导 流管中部或底部,使沼气与消化液混合, 含气泡的污泥即沿导流管上升,起提升作 用,使池内消化液不断循环搅拌。
气提式搅拌
竖管式搅拌:在池内均匀布置若 干根竖管,经过加压的沼气通过 配器总管分配到各根竖管,从下 端吹出,起搅拌作用。
安徽工业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
欧美型
d/H>1,顶部具有浮罩,顶部和底 部都有小的坡度,由四周向中心 凹陷,形成一个小锥体。
古典型
中间是一个d/H=1的圆桶,上下两 头均为圆锥体。底部锥体的倾斜 度为1.0~1.7,顶部为0.6~1.0。有 助于消化污泥处于均匀、完全循 环的状态。
蛋型
消化罐两端的锥体与中部罐体结合时是光滑的, 逐步过渡的 底部锥体比较陡峭,反应污泥与罐壁的接触面 积比较小。有利于消化污泥完全彻底的循环, 不会形成循环死角。
物质浓度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Ca2+,Mg2+,Na+, K+ 重金属Cu2+,Ni2+, Zn2+,Hg2+,Fe2+ H+和OH― 胺类 有机物质
毒域浓度界限 /(mol/L)
10-1~10+6
10-5~10-3 10-6~10-4 10-5~100 10-6~100
接种物
厌氧发酵中细菌数量和种群会直接影响甲烷的生成
第五章 厌氧消化
5.1 厌氧消化原理 5.1.1 厌氧消化基本理论 5.1.2 厌氧消化产物 5.2 厌氧消化影响因素

容 提
5.3 厌氧消化工艺与反应器 5.3.1 厌氧消化工艺 5.3.2 厌氧消化反应器 5.3.3 应用实例

厌氧消化(Anaerobic digestion, AD)
或称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控制地使废物中可 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化为CH4、CO2和稳定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由于产物甲烷占大部分,故又称为甲烷发酵。 厌氧消化技术的特点: 资源化效果好,可以将潜在于废弃有机物中的低品位生物能转 化为可以直接利用的高品位沼气。
气体扩散式搅拌:经过 压缩的沼气通过气体扩 散器与消化池内的污泥 混合。
射流器抽吸沼气搅拌:用污泥泵从消化池直筒壁高 的2/抽吸污泥,经过射流器抽吸池顶的沼气, 然后将混合污泥与沼气射入消化池底部进行搅拌。
③泵循环物料搅拌
用泵将消化污泥从池底抽出,加压后送至浮渣层表面或消 化池不同部位进行循环搅拌。一般只适用于小型消化池。
不同来源的厌氧发酵接种物对产气量有不同的影响,添 加接种物可有效提高消化液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 而提高反应器的消化处理能力和产气量。在开始发酵时, 一般要求菌种量达到料液量的5%以上。
搅拌
搅拌的目的是使发酵原料分布均匀,增加微生物与发酵 基质的接触,也使发酵的产物及时分离,从而提高产气 量。
微生物 有机物 H 2O 厌氧 细胞物质 CH 4 CO 2 NH3 H 2S 能 量
厌氧消化过程
可溶性有机物被微生物直接利 用 不溶性大分子有机物(如蛋白 质、纤维素、淀粉、脂肪等) 经水解酶的作用,在溶液中分 解为水溶性的小分子有机物 (如氨基酸、脂肪酸、葡萄糖、 甘油等)。 水解产物被消化细菌摄入细胞 内,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 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由于消化 细菌种群不一,代谢途径各异, 故代谢产物也各不相同。
与好氧处理,厌氧消化不需要通风动力,设施简单,运行成本 低;
产物要再利用,经厌氧消化处理后的废物基本得到稳定,可以 用于农肥、饲料或堆肥原料;
厌氧微生物的生长速率慢,常规方法的处理效率低,设备体积 大;
厌氧过程中会产生H2S等恶臭气体。
1、 厌氧消化原理 有机废物厌氧消化原理
总的反应式
缺点:气压不稳定,对产气 不利;池温低,影响产气, 原料利用率低(仅 10%~20%);大换料和密封 都不方便;产气率低[平均 0.1~0.15m3/m3.d]
②立式圆形浮罩式沼气池
将消化间与贮气间分开,产生 的沼气由浮沉式的气罩贮存起 来。 浮沉式气罩由水封池和气罩两 部分组成。当沼气压力大于气 罩重量时,气罩便沿水池内壁 的导向轨道上升,直至平衡为 止。当用气时,罩内气压下降, 气罩也随之下沉。 特点:具有压力稳定、消化好、 产气多等优点。
2、厌氧消化影响因素
厌氧条件
产甲烷细菌是专性厌氧菌,氧对产甲烷细菌有毒害作用,因此, 必须创造厌氧的环境条件。一般控制在Eh为-300mV左右
(1)温度
沼气发酵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
代谢速度在35~38℃有一个高峰,50~65℃有另一高峰。一般 厌氧发酵常控制在这两个温度内,以获得尽可能高的降解速度。 前者称为中温发酵,后者称为高温发酵,低于20℃的称为常温发 酵。
③立式圆形半埋式沼气消化池组
城市粪便沼气消化多用消化池组。一般采用浮罩式贮气。
④长方形(或方形)消化池
由消化室、气体贮藏室、储水库、 进料口和出料口、搅拌器、导气喇叭 口等部分组成。 储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气体贮藏 室的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