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手抄报版面设计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手抄报版面设计模板
历史手抄报版面设计模板:有关炎帝的传说炎帝与上党地区传
说
炎帝华夏始祖之一,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
历史手抄报版面设计模板:炎帝兴起的姜水在上党
“炎帝以姜水成”,这是学术间考察炎帝发祥地所在的一个重要的文献依据。但姜水在哪里呢?我们发现,在上党地区太行、太岳之
间就有一条河叫姜阝水。这里是炎帝传说极盛的地方。据《山海经·北次三经》说:在以“太行之山”为“之首”的群山中有座陆山,“姜阝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这与同在一经中、发源于
“发鸠之山”的漳水的流向是完全相同的。
关于历史的手抄报图片
这是见于文献最早的、有明确方位记载的姜水,少说也比郦道元的记载早八、九百年。尽管年长日远,已无法确指其所指是现在的
哪条河,但其方位在太行、太岳之间则是可以确定的。而且发现这
条叫作“姜阝水”的河流,同时还可以叫作“郯水”(见《山海经》
郭璞注)。“郯”字从“炎”,这不能不使我们联系想到它与炎帝的
关系了。
历史手抄报版面设计模板:炎帝与上党地区传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姜阝水与炎帝的联系不是孤立的存在,在上党地区,即太行、太岳之野,分布着大量与炎帝族有关的村落地名,同时还有大量有关炎帝活动的遗迹与传说。如《山海经·北次三经》说:“发鸠之山(郭注:今在上党郡长子县西),其上多柘木。
关于历史的手抄报图片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古史记载炎帝一名伊耆氏,伊、耆叠韵,
急言之可谓“伊”,亦可谓“耆”。罗泌《路史·国名记》及罗苹《禅通纪》注,都认为神农所国之“耆”,就是文王所代之“耆”。“耆”《尚书·西伯勘黎》作“黎”。
《周本纪》“明年败耆国”,《正义》引邹诞云:“本或作黎”。孔传以为黎“在上党东北”。孔颖达曰:“黎国,汉之上党郡,壶
关所治黎亭是也”。光绪《山西通志》卷五十《古迹考一》以为古
黎国“盖长治、壶关、黎、潞诸县皆是也”。此一带传炎帝神农故事。
所谓黎亭,即今长治县北黎岭,俗称黎侯岭为羊头岭,相传炎帝建国处。沁水之滨,古有伊氏邑,战国属赵国,或亦伊耆氏之遗迹。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在沁水流域的下川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
16000年至24000年的原始磨盘残片与石锛,磨盘是用来加工谷物
籽粒的,石锛可以用于斩草,这应该是与农业相联系的。这是目前
所见到的最早的籽粒加工工具。《管子·轻重戊》说所谓“淇山”,就是淇水发源之山,在今晋城市陵川县境东北。在此地之南,即所
谓“淇山之阳”的地方,发现略早于下川的人类活动遗址。《元和
郡县志》卷十五“长子县”:“神农城,《后魏风土记》曰,神农
城在羊头山上,山下有神农泉,即神农得嘉谷之所”。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四“高平县”:“羊头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山海经》云神农尝五谷之所。山形像羊头”。又说,“炎帝庙在
县(高平县)北三十五里羊头山”。卷四十五“上党县”也说:“羊
头山,《郡国记》云:有神农城,山下有神农泉。南带太行,又有
散盇(加“艹”头),即神农尝谷之所也”。又说:“神农井在县(长
子县)南五十里,出羊头山小谷中。《上党记》云,神农庙西五十步,有石泉二,一清一白,甘美,呼为神农井”。顺治《潞安府志》卷
一“长治县”:“百谷山,在郡东北十三里,神农尝百谷于此,立
庙祀之”。
顺治《潞安府志》卷一“襄垣县”:“百谷山在县东南二十里,亦以神农尝谷而名”。顺治《潞安府志》卷一“潞城县”:“凤凰
山,一名天冢冈,在县西北五里。相传神农时,有凤凰栖止”。雍正《山西通志》卷一七三“高平县”:“上古炎帝陵,相传在县北四十里换马镇”。未见于方志而见于它种记载与播之于民口者,更不可胜数。
如立于长治市黎城县的隋代《宝泰寺碑记》,就称此地为“炎帝获嘉禾之地”。在羊头山下的高平县,分布有炎帝岳母所在的村、炎帝中毒所在的村、炎帝断气时的村、炎帝下葬时的村等等。据统计,这一地区与炎帝有关的遗迹有十九处之多。可以看出,上党地区是炎帝神农氏传说的密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