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隋唐时期试题

合集下载

【历史】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练习卷:中国古代史(解析版)

【历史】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练习卷:中国古代史(解析版)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练习卷: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1.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A. 唐太宗统治时期B. 武则天统治时期C. 唐玄宗统治前期D. 唐玄宗统治后期【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开元盛世”出现在唐玄宗统治前期。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A项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不符合题意;B项武则天统治时期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不符合题意;C项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符合题意;D项唐玄宗统治后期唐朝由盛转衰,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唐朝全盛时期。

2.某位皇帝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这位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D【解析】【分析】唐玄宗不仅使“贞观之风一朝重振”,而且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知识,难度适中。

解题的关键需熟悉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经济繁荣富庶的景象。

这是常考题目,需熟练掌握。

3.铁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已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材料特别强调了“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据此可排除A;“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5 隋唐时期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5 隋唐时期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5 隋唐时期专项练习题一、单选题1.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

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

这反映出唐朝()A.中外交往繁盛B.政治制度完善C.民族关系和睦D.南北交流加强2.文学作品是时代的反映。

唐诗题材丰富,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不同侧面反映了唐朝的时代风貌。

下列诗句中,能够反映唐朝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的是()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C.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D.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王建)3.由“大运河的开通、唐都长安城、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等内容整合的单元主题可概括为()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4.589年,隋灭掉_____,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空格处应该填写的是()A.魏B.晋C.陈D.吴5.有学者认为,要认识唐诗需先认识“诗唐”。

下列唐诗与唐朝社会状况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唐诗结论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B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实施开明的对外政策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安城商业十分繁荣D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昂扬进取的尚武精神6.“贞观年代,宫人贵妇外出骑马,要戴一种宽檐的帽子,帽檐上垂下长长的罩纱,把全身都遮住……到玄宗年代,连面纱都省了,后来她们干脆女扮男装出行。

”这些变化说明唐朝()A.自然环境十分恶劣B.妇女受教育程度高C.女性社会地位很低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7.阅读下侧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关于隋朝初年社会发展状况的结论,恰当的一项是()年份项目581年604年人口三千多万人四千六百多万人垦田一千九百多万顷五万五百多万顷B.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C.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开元盛世到来D.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8.下表列出了部分外国人在唐朝任官情况,这一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唐朝()国家日本新罗印度波斯姓名晁衡崔致远瞿昙罗骆元光官职秘书监翰林学士太史节度使C.和睦的民族关系D.等级森严的社会9.贞观初年,不畏艰险,历经磨难,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的高僧是()A.法显B.鉴真C.玄奘D.萨迦班智达10.做笔记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单元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名师课件

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3单元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名师课件

考点知识回扣 考点二 知道隋的统一,了解科举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了解)
1. 隋的统一:581年, 杨坚 建立隋朝。 589 年,隋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 长期分裂的局面 ,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考点知识回扣
2. 为巩固统一,隋朝创立了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开凿了 大运河 。 (1)科举制 ①通过 考试选拔人才 的制度,注重考查人的学识。隋炀帝 时, 进士科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 正式确立。 1905 年(清朝)废除。 ②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 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 主要制度。 (2)大运河 ①隋炀帝时开通,以 洛阳 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②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③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的吸引力;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唐代中外交通的发展。
考点知识回扣
2. 唐玄宗: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玄宗统治 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开元盛世” 。 3. 唐朝兴盛的原因 (1)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3)制度:沿袭完善隋朝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和法律制度。 (4)实行开明、和睦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点一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 义。(理解)
1. 背景: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民族交融成为时代的主流。 2. 目的: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巩固统治。 3. 内容 (1)494年, 迁都洛阳 。 (2)实行汉化政策:改穿汉服;学说 汉语 ;改用 汉姓 ;与汉人 通婚 。 4. 作用:促进了 北方的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北方地区民 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018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七下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含解析

2018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七下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含解析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选择题(共35小题)1.(2018•株洲)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A.《唐本草》B.《大唐西域记》C.《西游记》D.《金刚经》【分析】本题以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选:B。

2.(2018•滨州)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①鉴真东渡日本②玄奘西游天竺③日本“遣唐使”来华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分析】本题以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传播唐朝文化,唐太宗前期,玄奘西游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唐太宗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史实。

故选:A。

3.(2018•大庆)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

我国科举制度创立于()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解答】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拨人才,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点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第一部分教材知识点梳理模块一中国古代史主题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主题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命题点1隋朝的统一1.(2019·安徽·第16题节选)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一是人心所向。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

改正:“宋朝”改为“陈朝”2.(2018·安徽)汉代陵阳县,故址在今安徽省石台县广阳镇,晋为避杜皇后名讳改名广阳,后又避隋炀帝名讳改名南阳。

这种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C )A.外戚干政B.战乱频繁C.皇权至高无上D.地方权力削弱命题点2科举制度3.(2021·安徽)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宫中题“乡贡进士李道龙”。

这说明( C )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命题点3“贞观之治”4.(2018·安徽)贞观初,太宗曾对公卿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为此,太宗( A )A.知人善任和虚心纳谏B.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戒奢从简和轻徭薄赋D.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命题点4民族关系5.(2022·安徽)隋唐时,四方传入的少数民族音乐有十四种之多,唐代士大夫多醉心胡乐,以至王建有诗云:“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这反映了( A )A.隋唐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B.少数民族音乐仅流行于洛阳C.胡乐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D.四方少数民族仰慕中原文化命题点5唐朝对外交往6.[历史探究](2020·安徽·第19题节选)读下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指出唐都长安在对外交往中的地位,并分析唐朝对外政策给唐文化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6分)地位:国际性的大都会,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文化对外辐射的中心等。

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卷

2018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3个小题,共30分.)
11.
【答案】
西汉中期统治的现实需要,董仲舒对传统儒学的新解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帝确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积极作用: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带动了研习儒学的风气,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考点】
西汉的建立
文景之治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2.
【答案】
C
【考点】
北京城和明长城
【解析】
本题以图片为依托,考查明朝都城。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题干明朝都城的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这种设计意在突出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威。
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6. 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
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
A.由苏美英三国操纵
B.力图遏制日本扩张
C.允许德国扩充军备
D.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9.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形成
纪 年代戈尔巴夫政治改革
苏共对国家的领导力加强
年苏联解体
霸权主义威胁得以解除

(呼和浩特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四单元隋唐文化课件岳麓版

(呼和浩特专版)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四单元隋唐文化课件岳麓版

2.长安城 (1)唐朝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既是当时各 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2)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的特点:①规划布局整齐;②建筑 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考点聚焦
考点突破
第四单元┃隋唐文化 考点 2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2.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术。(北宋时有了活字印刷术) 3.唐朝时印制的《金刚经》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 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第四单元┃隋唐文化
3.杜甫
时代 代表作 诗歌内容 诗歌特点 评价 唐朝由盛转衰 “三吏”“三别”等 反映社会动荡, 表达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 情,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他被人们称为“诗圣”
4.白居易
时代 代表作 诗歌特点 唐朝中期 《秦中吟》 、 《新乐府》等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考点聚焦
考点突破
第四单元┃隋唐文化 考点 4 艺术(书法、绘画和雕塑)
1.书法 (1)我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是隋唐时 期。 (2)隋唐书法融合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 为唐代书法创新奠定了基础。 (3)最著名的书法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2.颜真卿 (1)唐朝书法家,他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 人称“颜体”。 (2)他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 就的大书法家。 (3)代表作:《颜氏家庙碑》。
考点聚焦 考点突破
第四单元┃隋唐文化
3.柳公权 (1)唐朝书法家,他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 (2)字的特点: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代表作: 《玄秘塔碑》 。
《玄秘塔碑》 (3) 柳公权以“楷书”见长,在史书上留下了“笔谏”的美 名。 (4)后人把“柳书”和“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

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6页)历史试卷 第2页(共6页)绝密★启用前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试卷政史合卷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4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试卷I (选择题 共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复习中国古典文学专题时,一位同学绘制了如下表格,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时代 代表人物 A . 战国 孔子、屈原 B . 唐朝 李白、白居易 C . 宋元 苏轼、关汉卿 D .明清 吴承恩、曹雪芹2.关于图中包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此书的作者应该是汉族人桑君长B .书影上的后魏是指三国时的曹魏C .该书是为地理著作《水经》作的注D .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3.如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封面的一幅截图,它反映的是( )A .龙门石窟浮雕B .云冈石窟雕像C .雕版《金刚经》D .莫高窟的塑像4.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

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 .割地B .赔款C .办工厂D .赎辽费5.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A .对侵略者的厌恶B .中西交融的情形C .全盘西化的态度D .天朝上国的心理 6.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选项 事件结果A . 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维新变法思想开始传播B . 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投刊,宣传变法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C . 1898年6月,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变法运动的序幕从此揭开D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废除变法法令维新派全面退出历史舞台7.1918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称俄国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中考历史】2018最新版本包头市初中升学考试历史试卷(历年真题)

【中考历史】2018最新版本包头市初中升学考试历史试卷(历年真题)

初中升学考试试卷附参考答案文科综合(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1.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2.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D.经济重心南移3.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

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C.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D.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4.“生产之要素有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

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

在此,梁启超着重强调A.发展工业以工立国B.发展商业争夺市场C.引进外资发展生产D.学习西方君主立宪5.下列有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发展资本主义6.“这次会议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实现了建国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7.“它创立了一种世俗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引发了14—17世纪欧洲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

这里所说的“它”是指A.百家争鸣B.文艺复兴C.启蒙运动D.浪漫主义8.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相同的内容是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C.解决农村土地问题D.提倡教育文明开化9.“欧洲国家必须走正当联合之路,才能实现大欧洲的理想,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趋势”。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含解析)

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含解析)

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A.仁政爱民B.有教无类C.兼爱非攻D.严刑峻法【来源】2018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A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A.承认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C.奖励军功D.奖励耕织【来源】2018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历史试题【答案】C【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奖励军功,按战场立功国家赐给田宅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大大刺激了秦军将士在战场去努力杀敌,大大了提高军队战斗力。

C项符合题意;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有利于促进封建社会的确立。

A项不合题意;商鞅在政治上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不合题意;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4.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他意在说明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来源】安徽省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D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

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来源】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牧野之战是周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与黄帝无关。

故A不符合题意;涿鹿之战发生在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炎黄部落大败蚩尤部落。

故B符合题意;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争霸的著名战役。

故C不符合题意;巨鹿之战是秦朝灭亡的关键性战役,发生在秦军和项羽的军队之间。

最新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含完整解析)

最新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含完整解析)

最新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含完整解析)第I卷选择题(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孟子认为,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有劳动时间,有物质保障。

这反映出孟子主张()A. “兼爱”“非攻”B. 实行“法治”C. “无为而治”D. “仁政”治国【答案】D【解析】题干孟子的“统治者要让百姓有田有宅,有劳动时间,有物质保障”体现的是以农为本的思想,这反映出孟子主张“仁政”治国。

故D符合题意;“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主张,故A不符合题意;实行“法治”是法家韩非的思想主张,故B不符合题意;“无为而治”是道教的思想,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在诗中充分肯定的秦始皇功绩是()A. 统一全国 B. 统一文字C. 实行分封D. 建立郡县【答案】A【解析】“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意思是“秦始皇扫灭六国,虎视天下,(这样的气势)是何等英雄啊!”。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由此可见,李白在诗中充分肯定的秦始皇功绩是统一全国。

故A符合题意;统一文字、建立郡县是秦始皇的功绩,与李白的诗句不符。

故BD不符合题意;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有学者在评论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说:“它便于在全球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它”指的是()A. 分封制B. 科举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的“选拔人才”可知是一种考试制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由此可知,科举制便于在全球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1分,共20分)1. 在复习中国古典文学专题时,一位同学绘制了如下表格,其中存在错误的一项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屈原,”这一内容存在错误,因为孔子比屈原早大约二百年,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屈原战国后期楚国人;所以存在错误的一项是选项A;而选项BCD 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故选A。

2. 关于下图中包含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 此书的作者应该是汉族人桑君长B. 书影上的后魏是指三国时的曹魏C. 该书是为地理著作《水经》作的注D. 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不符合史实;选项B书影上的后魏是指北魏;选项D《水经注》是对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水经》的注释。

因此选项ABD不正确。

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 下图是七年级下册教材封面的一幅截图,它反映的是()A. 龙门石窟浮雕B. 云冈石窟雕像C. 雕版《金刚经》D. 莫高窟的塑像【答案】D【解析】根据一幅截图信息,这是壁画,且有佛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截图是莫高窟的塑像,因为莫高窟的壁画有佛像和佛经故事、佛教史迹、神话等题材,构图精美,栩栩如生。

造像均为泥制彩塑,分为单身像和群像,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龙门石窟浮雕是洞窟;选项B云冈石窟雕像的佛像造像巨大宏伟,气势磅礴的云冈石窟前期造像的显著特点;选项C是雕版印刷的《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因此选项ABC不符合图片内容。

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4. 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

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A. 割地B. 赔款C. 办工厂D. 赎辽费【答案】C5. 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A. 对侵略者的厌恶B. 中西交融的情形C. 全盘西化的态度D. 天朝上国的心理【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时值洋务运动时期,开始向西方学习;有关圣诞节的报道,是圣诞节在中国近代的节日化,体现中西文化的交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
一、选择题
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
6 世纪 80 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 .隋炀帝
C.武则天 D .唐玄宗
2. [ 2017·东营 ] 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
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
——丁韪良《西学考略》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材料三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 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3) 依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
③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④
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 2017·成都 ]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
“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辟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11.[ 2017·滨州 ] 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
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 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 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 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 带“竞争性”。 与明清之“内向”和“保守” 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②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的
基本特征
③进士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
④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代诗歌的繁荣
⑤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A.①②④ B .②④⑤
C.③④⑤ D .①②③
6.“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
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
A.对外开放 B .经济繁荣
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8.C [ 解析 ] 从材料中“修造乐器商店”“金银珠宝店”“茶肆”等可以看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唐朝的商业发展
状况。故选择 C项。
9.D [ 解析 ] 本题考查唐代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所述都为唐代对外交往活跃这一
局面出现的原因。故选 D项。
D 项符合题意。
4.C [ 解析 ] 本题考查大运河开凿的主要影响。根据诗文中的“共禹论功”可知,作者在这里肯定了隋朝大运河
开凿的积极意义,是可以和大禹治水的功绩相比的。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C 项符合题
意。
5. D [ 解析 ] 题干材料中有“任贤能、受谏诤”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关
(2)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 的情况?
(3) 材料二中, 639 年— 754 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15.[ 2017·聊城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 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 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 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
文 ( 文章 ) 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 依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 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根据材料概括“第二帝国”在政治、经济和选官制度等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 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给中国带来 了怎样的影89 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2) 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能力强化练】 ———————————
一、选择题
1.在唐朝贞观年间,家境虽然贫寒,本人却有学识、有天赋的李四赴京赶考,最终金
榜题名,从而改变了命运。那么李四能够改变命运主要得益于
()
A.禅让制度 B .宗法制度
C.分封制度 D .科举制度
2.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长策”正式诞生于
C.政治清明 D .交通发达
7.“繁荣与开放”是唐朝的社会特征。以下史实能够说明唐朝“开放”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日本
③玄奘西游天竺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8.[ 衔高题 ]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 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
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14. [ 2017·苏州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 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 639 年 ( 唐太宗贞观 13 年 ) 达 300 万户,705 年有 615 万户,740 年 ( 唐 玄宗开元 28 年 ) 为 841 万户, 754 年有 918 万户。 ——冻国栋《中国人口史》 ( 第二卷 ) (1) 与材料一相关的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
()
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5.[ 2017·青岛 ]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
“甚难。 ”太宗曰: “任贤能、 受谏诤, 即可, 何谓为难?”…… ( 太宗 ) 又谓 ( 太子 ) 曰:“舟
能力,进士科侧重考诗赋和策问,对文学水平和治国治民的见解有很高要求。因此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正确答案为
D
项。 12.B [ 解析 ] 《登科后》 是唐代诗人孟郊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
与进士及第有关的考试制度是科举制度,
A、 C两项表述的是政治制度,由此排除; D项八股取士是明朝实行的科举考试之法,故排除。因此正确答案为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
A.手工业生产发展
B.对外贸易活跃
C.商业经济繁荣
D.经济重心南移
9. [ 2017·青岛 ] 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
家和地区有 70 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
6.[ 2017·聊城 ] “中书主出命, 门下主封驳, 尚书主奉行。 ”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 )
A.西周的分封制 B .唐朝的三省制
10. C [ 解析 ] 题文材料中的“西行”是指玄奘西游,“东渡”是指鉴真东渡,都是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与往
来。 A 项是国内政策,不符合题意; B 项是指汉朝张骞通西域; D项不是这两个事件的共同作用,只有 C项正确。
11. D [ 解析 ] 本题考查科举制的有关内容。①③④的表述正确,②表述错误,明经科主要考查记诵儒家经典的
史上的哪次和亲 (
)
A.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B.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
制度。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隋文帝时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
A.都江堰 B .灵渠
C.赵州桥 D .大运河
3. [ 2017·深圳 ]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
向,贴切的是 ( )
A
B
C
D
4. [ 2017·日照 ]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
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
A.分封制度的血缘和等级特点
B.科举制度的公平和机会均等
C.行省制度的首创和高效特点
D.八股取士的腐朽和文化专制
二、非选择题 13.[ 2017·衡阳 ] 观察《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回答问题。
(1) 请写出图中 A、 B 两点的地名与 B 点通往 A 点之间运河段的名称。
(2) 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下令开凿的?运河的开凿有何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