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

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

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作者:张晓龙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8年第4期文/张晓龙山东是中国东部沿海发达省区之一。

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创建将会更好地让大青岛的一体化建设得以实现,成为青岛经济的库集地,从而推动区域经济产业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本文从青岛的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条件及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分析,讨论了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分析了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探讨了新常态下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对策,希望对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由国务院批准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同时也是第一个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它承担了“为探索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径发挥示范作用,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的责任,应该在率先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新区工业综合体改造将率先发展陆海经济,促进平民融合,突出蓝天,提升港口通达深海的能力,努力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按照增加库存的思路,重点规划布局,注重集中园区,着力拓展产业链,重点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要素,有效推进环境保护,提升市场催化和内生产业能力,将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区产业应从下面两个方面来发展:一是现有支柱产业要发展,整合和完善六大产业集群;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与此同时也推动十个新兴产业发展。

一、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发展现状(一)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工业发展水平参考2017年青岛市统计年鉴对青岛市所属7区5市各单元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数据,计算三类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青岛西海岸经济区(含原黄岛区和原胶南市)三类产业所占比例高于青岛市整体所占的比例。

现阶段,青岛西海岸经济区的水平在青岛市的发展中是最高的。

(二)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工业主要产业发展现状最近十年,青岛西海岸经济区产业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逐渐形成了下面几个战略性支柱产业为支撑的良性局面。

山东省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建议

山东省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建议

山东省十五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建议
1.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强海洋产业的结构调整,提高海洋经济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重点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

2.提升海洋科技水平: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建设一批国家级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和实验室,推进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培养海洋科技人才。

3.健全海洋法制环境:加强海洋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力度。

4.加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推动山东省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海洋经济合作。

与沿海国家和地区加强海洋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发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经济的共同繁荣。

5.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产业:挖掘和保护海洋文化遗产,开展海洋文化旅游活动,提升山东省的海洋旅游资源价值。

推动海洋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海洋旅游品牌。

6.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海洋生态修复和保育工作。

加强海洋生态监测和评估,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海洋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结构类型及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结构类型及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结构类型及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摘要: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 对青岛市的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带来了显著变化。

西海岸经济新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框架内容的一部分,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对于推动青岛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准确及时地反映西海岸经济新区产业结构发展现状,我们依据现有的统计资料,对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产业结构及服务业发展现状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西海岸;新区;服务业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一、西海岸经济新区范围界定按照青岛市政府的规划,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范围包括黄岛区和胶南市全部区域,陆域面积20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新区将构建“一心五区”空间开发格局:“一心”包括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南经济开发区、青岛临港经济开发区、胶南城区和黄岛部分城区,规划面积约330平方公里。

“五区”是五大经济功能区,主要包括:保税功能拓展区,总面积约110平方公里;国际经济合作区,面积约190平方公里;董家口经济区,面积约235平方公里;西海岸国际旅游度假区,面积约190平方公里;古镇口服务保障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

按照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的要求,新区有五个方面的战略定位:国际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国际航运枢纽、海洋经济国际合作示范区、国家海陆统筹发展试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先导区。

港口优势和经济功能区优势相叠加。

从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发展规划看,新区的主要产业是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构建“531”海洋特色产业体系。

(“5”即做强海洋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海洋高端石油化工产业、航空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等五大临港先进制造业,”3”即大力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涉海金融服务业等三大海洋服务业,“1”即提升发展现代海洋渔业。

)二、西海岸经济新区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类型根据现有统计资料测算,2011年西海岸经济新区的生产总值为1823亿元,占青岛市生产总值的27.6%,增长速度为13.4%,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1.24•【字号】•【施行日期】2022.0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月24日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为促进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助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政策。

一、推动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支持现代渔业发展。

1 对承担保种任务的水产类种质资源库(场、原种场),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保种单位的,每年分别给予不超过50万元、40万元、30万元的补助。

对主导或自主选育的水产新品种(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的我市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新认定为国家级水产良种场的我市企业,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对我市在全国种业细分领域排前3名或经中国种业领域协会信用评价3A级及以上,具有育种原创性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连续2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领军型现代种业企业,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责任单位:市海洋发展局、市财政局)2 对我市新引进的,拥有远洋渔船达到5000总吨以上、具备远洋渔业资格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对我市远洋渔船更新改造的,按照改造费用的20%给予补助,视船型最高补助500万元。

对我市远洋渔业企业自捕运回青岛的超低温金枪鱼,给予每吨1000元的运输费用补助(具体数据以青岛海关报关单为准)。

对我市企业建设并经国家批准的远洋渔业基地,在中央财政给予奖补的基础上,再给予每个最高3000万元补助。

董家口港润大道以西滨海大道以南规划

董家口港润大道以西滨海大道以南规划

董家口港润大道以西滨海大道以南规划近日,青岛市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公布,2021年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200个,总投资5050.2亿元。

其中,按照“投资大”“质量高”“拉动强”的原则,兼顾产业领域,遴选出总投资2334.1亿元的30个项目作为市级重大项目顶格协调推进,充分发挥其产业引领作用。

另外,安排重点准备项目100个,总投资1403.9亿元。

在这些重点项目中,涉及到西海岸的有以下这些项目,分布在不同的产业类别里。

下面根据相关资料整理,对这些重点项目进行详细解析。

产业分类的数字为全市总计数字。

1、现代海洋产业共12个西海岸有渤海粮油200万吨饲料蛋白及副产品深加工项目、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中远海运企业大学项目、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冷库三期项目、现代渔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及生物高值化综合利用项目。

渤海粮油200万吨饲料蛋白及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由青岛渤海董家口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建设,位于黄岛区泊里董家口港润大道88号。

青岛渤海董家口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位于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街道)董家口港润大道路/街88号,由渤海(香港)投资有限公司、博兴县渤海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注册资本30000万元。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中远海运企业大学项目位于西海岸新区古镇口三沙路东、翠岛路北。

2020年7月,中国远洋海运大学在青岛揭牌成立。

中国远洋海运大学选址西海岸新区,占地712亩,校区按功能主要分为两个区域,其中教育培训区主要为航运类人才培养和船员适任培训服务,领导力培训区包括集团党校、国际海事培训中心、学术交流中心(研究院)和企业文化中心。

校区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规划建设,力争在2021年9月完成一期建设,并完成老校区搬迁。

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项目由青岛鲁海丰集团建设,总投资330亿元,位于董家口港区胡家山作业区。

计划建设万吨级码头、远洋渔轮整备基地、冷冻冷藏和加工基地、交易中心等,形成集交易、集散、中转、仓储于一体的国际冷链物流中心。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01•【字号】•【施行日期】2021.09.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1日青岛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力构建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体系,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是“十四五”时期青岛加快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必然选择。

根据《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国家、省关于科技创新有关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技术基点,把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标杆作为科技创新发展的核心定位,着力建设“三城一廊”,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造创新城、国家重要的未来产业城和全国知名的湾区科创走廊,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坚持科技赋能重点产业。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积极向产业领域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将科技价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青政办发[2018]9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青政办发[2018]9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正文:----------------------------------------------------------------------------------------------------------------------------------------------------关于推进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意见青政办发[2018]9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根据省政府《关于同意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批复》(鲁政字〔2017〕72号)和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总体规划的通知》(鲁发改区域〔2017〕489号),为推进规划全面实施,实现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辐射带动作用,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

高点站位。

积极融入国家、省、市发展大局,以更大的格局谋划推进新区发展,干出新区速度、创出新区标准、推出新区品牌,担当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先行先试。

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探索、敢闯敢试,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敢于争第一、创唯一,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中走出新路子,趟出新路径。

统筹协调。

推进城乡统筹、陆海一体、军民融合、港城联动,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补齐短板,精准发力,打造创新发展示范区。

落实落地。

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规划实施评估考核机制,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为抓手,促进规划落小落细落实落地,全面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任务。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国家级新区前列,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12%左右;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33%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5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00万标箱;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250亿美元;常住人口达到240万左右;率先全面建成较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17•【字号】苏政发〔2023〕70号•【施行日期】2023.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23〕7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经省委同意,现将《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年8月17日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决策部署和国务院批复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及《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实施意见》(苏发〔2021〕30号),全力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建设,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江苏独特的通江达海优势,优江拓海、奋楫江海、向海图强,全力构建江海联动、陆海统筹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坚持系统思维和产业链思维,扬优势补短板,重点推进五大行动,实施一批牵引性强的重大工程,建设一批带动性强的海洋产业项目和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推动海洋产业向新兴领域延伸和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我省海洋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初步培育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十大海洋产业、10家海洋产业特色园区、20家涉海创新平台、30家海洋产业重点企业,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4200亿元。

到203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在2022年基础上翻一番,海洋经济总量规模实现争先进位,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创新高地,海洋经济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青岛西海岸新区功能规划

青岛西海岸新区功能规划

青岛西海岸新区功能规划摘要:青岛市作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和旅游城市,不断发展壮大,为进一步推动青岛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政府决定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

本文将对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功能规划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引言青岛位于中国东部沿海,是山东省的重要城市之一。

近年来,青岛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的经济和旅游城市。

然而,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青岛市面临着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决定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

2. 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位置和规模青岛西海岸新区位于青岛市辖区的西部,毗邻黄岛区和即墨区,总面积为600平方公里。

新区规划了6个功能区,分别是产业集聚区、旅游娱乐区、住宅区、商业中心区、教育科研区和生态保护区。

3. 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区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核心区域,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海洋经济产业。

政府将重点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同时,政府还将加大对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营商环境。

4. 旅游娱乐区旅游娱乐区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特色区域,主要发展海滨旅游、休闲度假和文化娱乐等产业。

政府将加大对旅游景点、度假村和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和投资,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5. 住宅区住宅区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居住区域,主要发展高品质的住宅楼盘和社区。

政府将注重住宅区的规划和建设,提高住宅的品质和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6. 商业中心区商业中心区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商业核心区域,主要发展商业办公楼、购物中心和金融机构等设施。

政府将加大对商业中心区的投资和建设,提供更好的商务服务和商业环境,吸引企业和商家入驻新区。

7. 教育科研区教育科研区是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教育和科研重点发展区域,主要建设大学、科研院所和人才培训机构等。

政府将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
与周边地区共同规划、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 优势互补。
促进跨区域交通和物流网络建设
加强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交通和物 流效率。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升级,形成区域内的产业分工 和协作体系。
企业与产业合作
鼓励企业对外合作
支持新区企业与国内外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拓市场、研发新技 术和新产品。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提高新区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
推动新区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完整的产业 链条。
人才交流与培训
引进高端人才
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到新区工作和生活,为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 持。
加强人才培训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提高新区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
人才服务保障
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保障 ,包括住房、医疗、教育 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创新驱动与科技支撑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支持新区内企业建立研发中心、 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提高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 企业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引进先 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知识产权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 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激 发创新活力。
未来发展定位与目标
定位
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将被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经济新区、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全国重要的海洋科技创新示范区 。
目标
到2035年,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将实现GDP达到2万亿元, 成为青岛市乃至山东省的经济增长极和对外开放新高地。
02
产业规划与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业
总结词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 材料等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 力。

海口西海岸规划设计说明

海口西海岸规划设计说明

海口西海岸规划设计说明一、规划背景作为我国重要的南繁轴心城市之一,海口具备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

西海岸作为海口市规划重点区域之一,地处海南岛西侧,面向南海,是海口城市发展的重要门户和对外开放窗口。

为了更好地提升海口西海岸的开放度、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此规划设计说明,明确目标和发展方向。

二、规划目标1.促进海口西海岸区域的城市化建设,打造成综合性、开放性的现代新区,成为经济、文化、旅游等多功能综合区。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展生态修复,推进海岸线生态保护,提升西海岸的生态环境品质。

4.建设海陆联通的综合性港口,打造西海岸为国际交往和对外开放的门户。

5.构建智慧化、信息化的城市管理和服务体系,提升西海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规划内容和重点1.城市规划与建设(1)建设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区,形成包括商业、居住、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多功能的综合区域。

(2)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合理规划住宅、商业、办公等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推行低碳出行,提升城市交通运输能力。

2.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1)加强海滩和滨海草坪的生态保护,严禁人为破坏和污染。

(2)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建设海洋生态公园,提供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资源。

(3)完善海岸带的生态管理与防护设施,保护海岸线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3.交通运输建设(1)修建连接西海岸与市中心的高速公路和快速交通线路,提高通行效率。

(2)建设多功能港口,提升海岸线海陆联通能力,促进国际贸易和旅游业发展。

4.港口建设与开放(1)改造和扩建现有港口,提升港口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

(2)拓宽对外开放渠道,吸引国内外投资,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经济发展。

5.城市管理与服务(1)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

(2)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3)推行低碳环保理念,鼓励绿色出行和生活方式,建设可持续城市。

2024年海洋生物技术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海洋生物技术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海洋生物技术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海洋生物技术是指利用海洋生物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的一门技术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海洋生物技术市场前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对海洋生物技术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据统计,全球海洋生物技术市场在过去几年内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海洋生物技术市场的规模将达到XX亿美元。

这一增长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1.需求增长: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也在增加。

海洋生物技术可以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满足市场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2.资源丰富: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动空间,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生物物种和资源。

海洋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开发这些资源,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产品。

3.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

海洋生物技术可以帮助保护海洋环境,并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这进一步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市场主要领域海洋生物技术市场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和饲料:海洋资源中的一些生物物种富含营养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适合用于食品和饲料生产。

海洋生物技术可以将这些资源开发为各种高附加值的食品和饲料产品。

2.药物研发:海洋生物中存在着许多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物质。

海洋生物技术可以从海洋生物中提取这些物质,并进一步研发为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3.化妆品:海洋生物中的一些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行业。

海洋生物技术可以提供各种高品质的天然原料,用于化妆品的生产,满足人们对美容产品的需求。

4.环境保护:海洋生物技术可以通过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例如,通过利用海洋生物的吸附和分解能力,可以清除海洋中的污染物,改善海洋环境。

发展关键因素海洋生物技术市场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1.科技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将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实施细则(试行)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实施细则(试行)

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实施细则(试行)青西新管发〔2015〕52 号第一条为科学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根据国务院批复支持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下简称“新区”)在改革创新中先行先试精神和省市支持新区加快发展意见,结合《关于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发展十大政策>的通知》(青西新发〔2014〕11 号),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涉及的政策措施,主要涵盖产业基金助推发展、投资贸易便利服务、项目用地熟化供给、提供基础设施配套、支持产业项目融资、补助租购经营场所、扶持企业增资改造、实施人才特区政策、免费实施技能培训、重奖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在新区内依法注册、经营、纳税的法人经济实体。

符合《新引进项目申报新区政策扶持范围及条件指南》的重点产业项目,新区内现有企业增资扩建和技术改造等项目,按照本细则规定执行相关扶持政策。

第四条对新引进项目申请新区产业政策扶持的,按照本细则规定程序办理。

对其他项目,按照申请奖励或扶持所依据的相关政策规定办理。

第五条提出扶持申请对申请新区产业政策扶持的新引进项目,由项目责任单位(项目引进单位或属地单位等,下同)负责根据本细则和新区其他产业政策规定,充分考虑项目区域贡献和新区实际情况,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与项目方洽谈协商提出政策扶持申请。

第六条分类提报研究(一)对拟落户大功能区启动区(转型区)内的新引进申请扶持项目,符合本细则和新区其他产业政策规定的,由大功能区自主研究确定项目扶持意见,并报区领导小组备案;突破本细则和新区其他产业政策规定的,提报区领导小组研究。

(二)对拟落户大功能区启动区(转型区)外的新引进申请扶持项目,由项目责任单位负责将项目材料提交区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投资促进办”)负责结合项目准入选址评审,征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职能部门等相关政策实施单位的意见,并汇总提出项目扶持意见,提报区领导小组研究。

青岛西海岸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青岛西海岸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1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于2011年2月正式启动;2012年1月,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成立,标志着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

四年来,新区海洋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且勇立潮头。

2014年正值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发的新起点,便建立了坚持发展海洋经济的中心任务,以及以积极承接国家海洋的战略部署,“蓝高新”为突出点,“转调创”速度加快,围绕“616”产业布局,积极建设新世纪的海洋经济体系,实现蓝色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14年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589.9亿元,同比增长17.7%,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24.1%。

2015年新区实现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14亿元,增长19.5%,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5%;2016年,西海岸新区GDP 为2871亿元,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速居国家级新区首位,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1/3。

同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到866亿元,同比增长21.3%,增速首次超过各新区,位居首位;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占全区GDP 比重高达30.37%,首次超过30%。

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262个重点蓝色产业项目,总投资2520亿元。

规模(限额)以上蓝色经济重点企业266家,其中有1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20家海洋渔业企业,19家海洋建筑业及其他产业。

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传统的海洋经济产业如船舶海工、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水制盐及盐化工业等稳定发展,其中一些新兴海洋经济产业,例如,海洋药物开发、海洋空间利用、海水淡化等产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新区基本形成了海工、航运、石化、生物、旅游等六个海洋产业为支柱,海洋新材料、滨海影视、蓝色金融等新型海洋产业为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2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1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发展趋势新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区域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并努力争取胶东半岛整体创建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

连云港赣榆区青岛海洋科技园项目简介

连云港赣榆区青岛海洋科技园项目简介

连云港赣榆区青岛海洋科技园项目简介
连云港赣榆区青岛海洋科技园项目是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的一个海洋科
技园。

该项目旨在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设一个集科研、孵化、产业化为一体的海洋科技园区。

园区将提供一系列的创新创业服务,包括科研机构、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企
业孵化等,以支持海洋科技创新项目的孵化和发展。

该项目的重点领域包括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等。

通过引进优秀的科技人才和创新项目,该园区将成为海洋科技领域的重要创新
基地和产业集聚区。

举个例子,该项目可以吸引一家专注于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科研机构入驻园区,他们可以利用园区提供的实验室设施和创新资源进行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同时,该园区还可以为他们提供创业支持,如提供资金、导师指导等,帮
助他们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推动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

总之,连云港赣榆区青岛海洋科技园项目旨在打造一个支持海洋科技创新和产
业发展的创新基地,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现状评估及对策建议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现状评估及对策建议

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现状评估及对策建议立于开放、兴于开放、强于开放。

青岛西海岸新区正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阔步迈向开放发展新时代,续写国家级新区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摸着石头过河时刻走在开放最前沿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青岛西海岸新区如何从一片阡陌农田,发展成为青岛市、山东省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一条时间轴可以串联起这片土地开发开放30多年来波澜壮阔的历程。

1984年10月,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面朝大海的青岛西海岸,打开了开发开放的大门。

“兴办开发区是全新的工作,没有先例可以借鉴,靠‘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实践探索前进。

”时任青岛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的吴希善回忆说,开发区设立后,借助国家给予的开放政策,以招商引资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很快成为青岛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10年后的1994年,开发区扩大至黄岛全区,实现两区体制合一,开创了全国沿海城市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先河。

随后,一系列国家战略规划和平台在这里落地,青岛开发区内先后设立了青岛保税区、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和保税物流中心。

依托开放带动战略,西海岸开放优势逐渐形成,逐步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运行机制和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发挥了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窗口示范作用。

2012年12月,国务院批准青岛市进行区划调整,原黄岛区和原胶南市合并,整个西海岸真正连为一体。

2014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成为全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这也是2014年1月国务院出台《新区设立审核办法》后批复的第一个新区,被赋予了“一个主题、两项使命、五大定位”的战略使命。

青岛西海岸新区的诞生,开启了这座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开放大门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敞开。

聚焦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势,青岛西海岸新区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全球胸襟谋划开放、推动开放,以开放促进转型、倒逼改革、助推发展,凝练出“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新区精神。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10.26•【字号】鲁政办字〔2021〕120号•【施行日期】2021.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10月26日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东海洋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推进山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努力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国家海洋经济竞争力核心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海洋开放合作先导区,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海洋生物技术是当代发展较快的高新技术之一。

海洋生物不仅在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显著的功效,而且也是绿色环保产品资源。

以海洋生物技术开发和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为标志的“蓝色革命”正在全球兴起,世界沿海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把开发海洋资源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大投入和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

我国也相应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已将海洋生物技术列入“863”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务院的批复中明确西海岸新区将以海洋经济为主题。

青岛西海岸新区区位条件、科技人才、海洋资源、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综合优势明显,具备推进陆海统筹、城乡一体、军民融合发展的独特条件。

要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服务于青岛建设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定位,把建设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全面实施海洋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举措,为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发展、建设海洋强国发挥积极作用。

二、西海岸新区海洋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青岛市是我省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其海洋科学技术力量居全国第二位,拥有占全国1/4的海洋科技人才,其海洋生物技术的科研力量、科技成果和研发水平居全国前列。

丰富的海洋科技力量为西海岸新区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序列单位,拥有山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应用海洋生物实验室及科技产品开发中心等,中国海洋大学拥有国家海洋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中心等,已形成了青岛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体系,在海洋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很强的科研积累和技术优势,如在海洋药物与保健品、绿色海水养殖用品(包括海洋生物技术功能材料与制剂)、海洋生物制品,以及海洋环保技术与产品等方面优势较突出,可支撑青岛西海岸的高科技海洋生物产业快速起步和可持续发展。

(一)青岛市海洋技术发展现状2013年,我市在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方面取得卓越成绩,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317亿元,增长18.2%,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3%,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6.4:45.3:48.3。

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对青岛经济贡献力不断增强。

海洋生产总值实现1317亿元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龙头城市,与国内其他沿海城市相比,具有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海洋科技优势、海洋区位优势和雄厚的海洋产业基础。

近几年来我市加快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对青岛经济贡献力不断增强。

2013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317亿元,增长18.2%,自2009年均增长18.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8.7%,较2012年提高1.8个百分点;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逐年提高,2013年达到16.5%,较2012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自2009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

分三次产业看,海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5亿元,增长1.7%;海洋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6亿元,增长17.4%;海洋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36亿元,增长21.5%,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3%,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6.4:45.3:48.3。

从行业看,滨海旅游、涉海产品及材料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海洋设备制造、海洋水产品加工和海洋渔业等六大行业的增加值分别为318亿元、239亿元、209亿元、168亿元、88亿元和85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4.2%、18.2%、15.9%、12.8%、6.7%和6.4%,合计占我市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4.2%,行业集中分布较为明显。

西海岸新区优化形成“一核、两港、五区、一带”发展布局,董家口、中央商务区、国际经济合作区、古镇口示范区四个功能板块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200亿元。

据统计,2013年西海岸新区实现海洋生产总值494亿元,增长20.2%,快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21.8%。

从数据上看我市海洋科技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良好,通过技术创新,在人才聚集使用和项目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

调查表明,通过项目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运用技术入股等灵活市场机制,把科技人才引入经济主战场,效果良好。

围绕“船舶、海洋药物、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与保健食品、生物及精细化工、深水网箱及养殖”五大海洋优势行业的技术攻关及产业化,以“海洋高新技术创新,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海洋产业,我市海洋高新技术发展呈加快趋势。

2013年,我市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包括前二年的结转项目)各类海洋科技项目272项,其中国家海洋科技项目27项,省级海洋科技项目85项,市级海洋科技项目160项。

不少项目实现了产业化,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当前海洋科技发展和相应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当前我市海洋科技和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1)与沿海其它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科技投入差距:与我省沿海和广东、上海等沿海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一方面存在海洋科技可持续创新能力亟待加强等问题;另一方面,海洋科研经费存在着偏少,科技投入强度薄弱等问题。

根据省有关部门最近组织对温州、台州、舟山、嵊泗、洞头、平阳、三门、岱山、普陀、象山、龙湾、玉环、温岭、上虞、萧山、慈溪、瓯海等全省17个沿海市县(区)2000-2002年科技三项经费调研,结果表明我市在三项科技经费投入上相对较少。

其中,有10个市县区2002年科技三项经费在400万元以上,近600万元以上的有7个市县区;2000-2001年我市财政收入在调查的17个市县(区)中位于第4-5位;而三年中直接用于科研的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支出(由市科技局掌握)为第10、11和12位,占GDP比例分别为16-14位(2000-2001年),占财政收入比例分别为第15、16位(2000-2001年),占财政支出为第11位(2001年),占人口比例为第15位(2002年)。

科技投入少,如原来相对落后的丽水市近年来也后来居上,其科技三项经费2000年为300万元,2001年为700万元,2002年达1000万元,并对省级重大项目和市级招标项目分别投入50万元以上的科技投入强度,予以支持。

我市科技经费不足已不能适应拥有众多研究院所的海洋大市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需要。

根据省重大项目招投标实施办法,申请省级重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等重大项目,地方政府须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

目前,对我市海洋产业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与超前性攻关项目需要市本级组织向省内外招标、技术横向合作攻关,而科研经费投入少,对这些工作开展和高级人才吸引留用已造成了较大影响,并成为我市海洋进一步深入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人才数量质量差距:根据市科技局近日从近年来科研开发较活跃的科研院所和海洋企业中抽样了19家单位进行调查,结果如下:科研院校有浙江海洋学院、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市级研究等五家单位总体情况:(1)海洋项目立项总数为3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个,省级项目14个,市级项目16个。

(2)单位职工总数1137人,其中科技人员407人,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36%。

按学历分,共有硕士以上人才30人,大专以上300多人;按职称分,高级职称155人,占13.6%,中级职称169人,占15%,初级90人,占8%。

(3)银行贷款200万元,科技开发经费支出410万元,科技开发总收入359万元,2002年利润17万元。

舟山普陀海洋高新科技创业公司、浙江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总体情况:(1)海洋项目立项总数为2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13个,市级项目3个。

(2)单位职工总数1749人,其中科技人员326人,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19%。

(3)按学历分,共有硕士以上人才20人,大专以上近200人;按职称分,高级职称34人,占职工总数1.9%,中级职称79人,占4.5%,初级99人占5.7%。

(3)银行贷款2250万元,科技开发经费支出3537.8万元,科技开发总收入14271万元,2002年利润3186.5万元。

据抽样调查情况表明,我市普遍存在海洋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足现象,企业尤为突出,亟需加强。

思想观念差距:当前沿海各地对海洋开发高度重视,如上海提出了优先发展海洋高科技产业,确立在国内的领先地位的口号;山东提出了推进海洋科技开发创新,依靠科技兴海,大力推进海洋科技产业化、信息化进程的纲要;辽宁提出了坚持走科技兴海之路,进一步整合海洋科技力量,创办十六个海洋工程技术中心的举措;江苏提出了要把发展海洋科技作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的目标任务。

但我市一些部门单位对海洋科技还不够重视,思想观念更新不快,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作为全国海洋大市,我市海洋开发,要起点高,跨越式发展,应根据海洋科技力量分布和特点,优化整合海洋科技资源,利用我市的技术积累和技术优势,结合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打造一个使舟山海洋科技跃上新台阶的技术高地和技术平台,着重在船舶、海洋药物、海洋食品精深加工与保健食品、生物及精细化工、深水网箱与海水养殖及饲料、海洋信息化、海洋工程与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环境及防灾减灾等方面,集中力量,组织联合攻关,为产业化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二)海洋民营企业技术力量薄弱、海洋人才缺乏我市海洋企业90%以上是民营企业,但这些企业的发展水平与海洋资源大市的地位还不相称,技术水平不高,科技人才缺乏,投入能力有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其中人才的问题尤为突出,尽管这些民营企业通过引进和培养,以及借用外脑等形式,拥有了一些人才,但与企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是不够的。

加入WTO后,水产品出口更是首当其冲,受到严峻的挑战。

加强民营企业家素质培训教育,把海洋民营企业提升为海洋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关系到我市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关系到推动海洋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缺乏高层次人才。

统计表明,相当一部分人才学历偏低,知识更新慢,业务素质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形势。

全市现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1491人,只占人才总数的2.4%。

分布不平衡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

从行业看,舟山市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与卫生等事业单位,占人才总量的29.8%;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只占人才总量的26.9%,已直接影响到我市企业的发展;而渔农村等基层单位人才就更少,只占人才总量的7.4%;从我市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分析,现有人才专业构成与实际需求矛盾突出,结构不合理。

集聚人才资源能力比较薄弱,从外地引进人才,往往难以留住。

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亟待加强和完善。

激励机制乏力,尤其是鼓励人才特别是鼓励高层次人才来舟山创业的政策还不够优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