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历代皇帝年号庙号名字 北魏开国末代皇帝 北魏皇帝列表介绍
魏国历代君主列表
![魏国历代君主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80aad18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a.png)
魏国历代君主列表1. 战国魏国君主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人。
前445年继位,对内招贤纳士,先后重用翟璜、吴起、西门豹、乐羊等人,任用李俚为相,致力于社会改革,制定《法经》,奠定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制基础。
对外大败秦国,北灭中山国,奠定魏国的霸业基础。
前396年去世。
魏武侯:姬姓,魏氏,名击,魏文侯之子,前395年—前370年在位。
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魏惠王:即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通“䓨”,亦作“婴”“莹”)。
魏武侯之子,前370年—前319年在位。
魏惠王九年(前361年),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开展一系列改革,使魏国复强。
但外交上的四面树敌和军事上的接连失利,让魏国由盛转衰。
魏襄王: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前318年即位为君,前296年去世。
魏昭王:魏国第5任君主,魏襄王之子,前295年—前277年在位。
魏安釐王:魏国第6任君主,魏昭王的儿子,前276年—前243年在位。
魏景湣王:姬姓,魏氏,名增(一名午),魏安釐王之子,前242年—前228年在位。
魏王假:魏景湣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国君,前227年—前225年在位。
2. 曹魏开国君主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12月11日—226年6月29日在位)。
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
3. 曹魏后续君主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226年6月29日—239年1月22日在位)、政治家、文学家。
曹叡从小得到祖父曹操的喜爱,年十五被封为武德侯。
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成功防御东吴、蜀汉的攻伐,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颇有建树。
北魏历代皇帝
![北魏历代皇帝](https://img.taocdn.com/s3/m/4e04fbd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7d.png)
北魏历代皇帝北魏(代国)历代皇帝拓跋王朝是鲜卑族的一支拓跋部首领拓跋毛建立的。
拓跋部起源甚早,据《北史·魏本纪》载:拓跋氏先人出自黄帝轩辕氏。
黄帝之子名昌意,昌意之少子封于北国,境内有大鲜卑山(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大兴安岭北部东麓),因以为号,称鲜卑氏。
世代相传,为北地之酋长,统辖幽都之北,广漠之野,以畜牧、狩猎为生。
民性淳朴,风俗淳厚,没有文字,惟刻木结绳而已。
又说:黄帝以土德而王,北地方言,称“土”为“拓”,称“后”为“跋”,故后人自称为“拓跋氏”。
拓跋氏传六七十代后,一个叫拓跋毛的首领,将北地36个小国(部落)统一起来,灭了99个大姓,一时威震北方。
六传至拓跋寅时,感到北国寒苦,率众南迁到大泽(今呼伦湖)之地,这里水草丰盛,湖泊众多,更便于畜牧和生活。
十三世传到拓跋邻时,参加了檀石槐的部落大联盟,为西部大人之一。
拓跋邻年老,传位给儿子拓跋诘汾。
拓跋诘汾又率众向南转移,到漠北匈奴故地(应在今蒙古国中部)定居下来。
至拓跋诘汾之子拓跋力微时,兼并邻部,是拓跋氏最为昌盛之时,《魏书》说:“人畜繁衍,控弦之士,多至二十余万”。
220年,拓跋力微率部再度南迁到五原(今内蒙),258年,又迁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诸部都来归附。
从此,以拓跋部为首,组成了一个部落大联盟。
277年,拓跋力微死,拓跋王朝发生内乱,势力衰弱,但政权依然存在。
以后,拓跋力微的后代在十六国时又建立了代王朝,十六国后期建立了北魏。
代王朝自315年拓跋猗户开国至376年拓跋什翼健被杀共历七主六十二年。
拓跋鲜卑于315年改国号为代,376年为前秦所灭,386年复国,建立北魏。
在拓跋实君杀慕容诸子之前,拓跋什翼健之孙拓跋珪同母亲贺氏逃奔贺兰部其舅舅贺纳处,后来,拓跋珪在386年南北朝时,建立了十六国以来又一次统一了北方的北魏王朝。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北魏历代皇帝简史
![北魏历代皇帝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983219c1ccbff121dc36837f.png)
北魏历代皇帝简史北魏历代皇帝简史北魏是一个奇特的王朝,它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148年的时间。
却一直是默默无闻的,不为世人所知,史记记载也是寥寥无几,小说,电影,电视也几乎找不到它的影子,似乎这个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声不响的蒸发了,北魏是由鲜卑拓跋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王朝,这个民族为生计所迫由发源地一直南迁,为了生存和当地的部落国家发生长期的融合和战争,在进入中原的过程当中他们首先建立了代国之后被后秦所灭,最终才建立了强大的魏国,为区别于曹操建立的魏,所以历史上称它为北魏鲜卑民族来自大兴安岭,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犳鹿成群,松涛澎湃叫做大鲜卑山,他们打猎,吃兽肉,穿兽皮,采集野果住在嘎仙洞中过着群居生活,他们的最高领导人不叫大王,更不叫皇上,而是叫做可汗,可汗率领着他的部落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先安无事直到,第五代推寅这人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南迁,离开他们生活的地方,原因何在呢?一、人口的持续增长。
使环境成为制约鲜卑人继续发展壮大的瓶颈。
大兴安岭虽然物产丰富,但动物的繁殖赶不上人类的破坏,推寅可汗肯定是被逼得没有法子,狼多肉少啊!二、大兴安岭地区恶劣的气候环境。
严寒、暴风雪是大兴安岭的常客,让他们苦不堪言。
三、周遭邻国局势的变化。
称霸草原不可一世的匈奴帝国的衰败了,在鲜卑身侧有一个强大的匈奴帝国,你鲜卑人即便是想从深山里出来,到草原上找点食物吃,你也得问一问我大匈奴答不答应。
现在推寅汗有机可趁,既然政策已定,就要付诸实施,南迁的第一个目标在哪里呢?他的落脚点又在何处呢?这个地方叫大泽,今天的呼伦贝尔湖。
“巍巍兴安岭,滚滚呼伦水,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这是内蒙古草原民歌《呼伦贝尔美》中描述的迷人景色。
烟波浩渺的呼伦湖方圆八百里,碧波万顷,如同一颗晶莹硕大的明珠,镶嵌在广袤辽阔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天水相连,碧草无垠,那是一个多么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可1800年前的呼伦贝尔湖又是怎样一翻景象呢?《魏书》序记中载:“南迁大泽,方千余里,厥土昏冥沮洳。
北魏历代皇帝简介
![北魏历代皇帝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923af309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0.png)
北魏历代皇帝简介北魏是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刚建国的时候国号是代,后来改为魏国,为了和战国时期的魏国,三国时期曹操父子建立的魏国区分,拓跋珪建立的魏国史称北魏!北魏自公园元386年建立,至公元534年分裂为东魏、西魏,一共存在148年,历经14位皇帝!1.道武帝拓跋珪(371-409)是代国开国皇帝拓跋什翼健的嫡孙,父亲拓跋寔在拓跋珪出生之前就在内乱中死亡,六岁的时候前秦攻打代国,拓跋什翼健战败后被部下杀死,前秦趁机灭掉了代国。
前秦皇帝苻坚原本要把拓跋珪带回长安监管,但是在代国旧部的游说支下六岁的拓跋珪得以留在代国故地。
公元383年前秦在淝水之战中战败,叛乱四起,前秦分崩离析,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年仅16岁的拓跋珪趁机召集旧部重建代国,同年又改国号为魏国!经过几年的征战,拓跋珪统一了代国故地,与慕容垂建立的后燕,后秦姚兴三足鼎立。
公元395年拓跋珪在参合陂打败后燕主力,后燕一蹶不振,两年后拓跋珪率主力南下攻打后燕,占据了后燕绝大部分领土,将后燕分成南北两部,公元404年又在柴壁之战中击败后秦姚兴,抑制了后秦的发展,北魏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此时的拓跋珪开始志得意满,刚愎自用,为求长生不老服用寒食散,以至于脾气暴躁,猜忌多疑,滥杀大臣,最终在公元409年被儿子拓跋绍弑杀,年仅39岁。
2.明元帝拓跋嗣(392-423)拓跋珪长子,公元409年拓跋珪在宫廷政变中死去,太子拓跋嗣平息内乱,继位为帝,成为了北魏第二任皇帝。
拓跋嗣在位14年,任内团结各部落首领,下诏书招纳贤才,劝课农桑,休养生息,北魏国力迅速提升,为以后北魏统一北方,饮马瓜步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元422年,拓跋嗣趁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病死之际出兵南下,夺取河南之地,留下大将镇守河南,自己率军返回首都平城!拓跋嗣为求长生时常服用寒食散,日积月累之下毒性频频发作,身体日益虚弱,再加上南征刘宋积劳成疾,于公元423年病逝,年仅32岁。
北朝君主列表
![北朝君主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501c45ffc8d376eeaeaa312e.png)
天安 皇兴 延兴 承明 太和 景明 正始 永平 延昌 熙平 神龟 正光 孝昌 武泰 建义
—
—
建义 永安 建明
—
普泰 中兴
—
太昌 永兴 永熙
466 年—467 年 467 年—471 年 471 年—476 年 476 年 477 年—499 年 500 年—503 年 504 年—508 年 508 年—512 年 512 年—515 年 516 年—518 年 518 年—520 年 520 年—525 年 525 年—527 年 528 年 528 年 528 年
烈宗孝闵皇帝 元钦
—
恭帝
拓跋廓
在世时间
年号 天平
元象 524 年—551 年
兴和
武定
使用时间 534 年十月—537 年 538 年—539 年十一 月 539 年十一月—542 年 543 年—550 年五月
在世时间 488 年-508 年
年号 建平
507 年-551 年 525 年-554 年 537 年-557 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第1代
彭城景思王 高浟
14 年
550 年—564 年
第2代
彭城王
高宝德
常山國
北齊常山國(550 年—560 年)
13 年
564 年—577 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第1代
常山王
高演
上党國
北齊上党國(550 年—577 年)
10 年
550 年—560 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27 年
在位時間 550 年—577 年
北魏历代皇帝年号庙号名字 北魏开国末代皇帝 北魏皇帝列表介绍
![北魏历代皇帝年号庙号名字 北魏开国末代皇帝 北魏皇帝列表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864cc92a6edb6f1aff001fb2.png)
北魏历代皇帝年号庙号名字北魏开国末代皇帝北魏皇帝列表介绍北魏(386~557 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386 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
439 年,统一北方。
493 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
534 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东魏武定八年(550 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
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期间从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死为止,北魏历经十七帝,共150 年。
从386 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57 年宇文觉废掉西魏,北魏历经二十一帝,共172 年。
此外因为北魏是游牧民族,历史上北魏皇帝大多短命。
北魏——北朝之一,继十六国分裂局面之后在中国北部重建统一的封建王朝。
公元四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
386 年,是由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的,改国号为魏,建都平城。
493 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 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简介遇刺身亡,北魏开国皇帝北魏道武帝(371 年—409 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
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
376 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
385 年,15 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
又在次年即386 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 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
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
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 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北魏之君主
![北魏之君主](https://img.taocdn.com/s3/m/eb88c1c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b4.png)
北魏之君主北魏南北朝·北朝·北魏之君主与年号庙号谥号姓名年号使用时间—献明皇帝(北魏太祖追崇)拓跋寔——北魏太祖(初谥烈祖) (西魏文帝改为烈祖)道武皇帝(初谥宣武皇帝)拓跋珪登国386年—396年皇始396年—398年天兴398年—404年天赐404年—409年北魏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永兴409年—413年神瑞414年—416年泰常416年—423年北魏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始光424年—428年神麚428年—431年延和432年—434年太延435年—440年太平真君440年—451年正平451年—452年—敬壽皇帝拓跋余(本为南安王)承平或永平452年北魏恭宗(北魏高宗追崇)景穆皇帝拓跋晃——北魏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兴安452年—454年兴光454年—455年太安455年—459年和平460年—465年北魏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天安466年—467年皇兴467年—471年北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1](拓跋宏)延兴471年—476年承明476年太和477年—499年北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景明500年—503年正始504年—508年永平508年—512年延昌512年—515年北魏肃宗孝明皇帝元诩熙平516年—518年神龟518年—520年正光520年—525年孝昌525年—527年武泰528年—少恭皇帝元钊建义[2]528年北魏肃祖(北魏敬宗追崇)文穆皇帝元勰———孝宣皇帝(北魏敬宗追崇)元劭——北魏敬宗孝庄皇帝(初谥武怀皇帝)元子攸永安528年-530年—顯文皇帝元颢孝基529年建武529年—敬帝元晔(本为长广王)建明530年-531年—順帝元悦更兴530年—节闵皇帝元恭[3]普泰531年-532年—順文皇帝元朗[4](本为安定王)中兴531年-532年—武穆皇帝(孝武皇帝追崇)元怀———孝武皇帝(出皇帝)元脩[5]太昌532年永兴532年永熙532年-534年注释1.北魏孝文帝下令將國姓由拓跋改為元。
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
![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https://img.taocdn.com/s3/m/94e5a2bdf524ccbff021841c.png)
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说起北魏,人们大都知道书法史的“魏碑”,佛教雕塑艺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等等,在其他方面知道的恐怕不多。
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个政权。
由鲜卑人拓跋圭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大同市),早期国语为鲜卑语,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将汉语定为国语。
439年,统一华北。
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元姓。
534年,分裂为东魏(定都邺城)与西魏(定都长安)。
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
西魏于恭帝三年(557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堂弟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黄帝发源地为战国时魏国所在,“魏”又有美好之意,故以此名为国号。
以其领土位于中国北方,又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故史称“北魏”。
又以其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共148年。
北魏的皇帝比较复杂,有实际执政的皇帝,还有一些被追尊的皇帝,更有一些地方自立的皇帝。
皇位在北魏是一个高危职位,除去追尊的皇帝和自立者,实际执政的十五位皇帝中共有十一位皇帝被害,未得善终,比例高达73.3%。
北魏的这些皇帝皆短命,寿命最长者是太武帝拓跋焘,44岁;最短命者是幼主元钊,年仅3岁。
而且,北魏在长达约120年的时间里,实行“子贵母死制度”;北魏的这些皇帝们大多出生后,生母就被赐死了(这个题材是我另一篇长文的内容)。
鲜卑拓跋氏,一个充满野性的皇族。
下面我们来看看那些死于非命的北魏皇帝们。
下文中皇帝的顺位是我按照实际执政的皇帝时间先后排列的。
一、道武帝拓跋珪(371年-409年),北魏开国皇帝。
386年2月,15岁的拓跋珪即位为代王,年号登国。
拓跋珪任用贤能,励精图治,重兴代国。
即位不久,便移都代国原都盛乐,并推动农业,让人民休养生息。
同年四月,改称魏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南北朝北朝皇帝列表_中国历史朝代
![南北朝北朝皇帝列表_中国历史朝代](https://img.taocdn.com/s3/m/440b9d3903d8ce2f006623bb.png)
南北朝北朝皇帝列表北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年8月4日[七月甲戌日]——409年11月6日[十月戊辰日])386年2月20日(正月戊申日)—409年11月6日在位24年。
拓跋珪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
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
376年,什翼犍被自己的庶长子拓跋寔君杀死,代国大乱,前秦军乘机进入国都云中,代国灭亡,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
385年,15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
又在次年即386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
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
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明元帝拓跋嗣(392——423年)409年11月10日(十月壬申)—423年12月24日(十一月己巳)在位14年。
他是道武帝拓跋珪的儿子,其生母刘贵人在拓跋嗣被立为太子之前,即按北魏后宫旧例,被道武帝赐死,拓跋嗣知道后悲伤不已,因而被道武帝怒斥出宫。
409年10月,道武帝拓跋珪为其子拓跋绍所1 / 17杀,拓跋嗣在宫中卫士的拥戴下杀了拓跋绍,于同年即位,改年号“永兴”。
太宗泰常八年(423年),拓跋嗣进攻宋国得胜回来,此役称为南北朝第一次南北战争,北魏获得胜利,攻占虎牢关,辟地三百里,并进逼刘宋领土。
因攻战劳顿成疾而终,享年32岁。
太宗拓跋嗣虽英年早逝,但上承开国君主拓跋珪武功建国,后有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和大破柔然,媲美前秦符坚统一北方和汉武帝大破匈奴的功勋。
因此拓跋嗣在北魏开国历史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枢纽地位。
太武帝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423年—452年在位30年。
拓跋焘,字佛狸,鲜卑族,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的长子,北魏世祖,太武皇帝。
北魏世袭
![北魏世袭](https://img.taocdn.com/s3/m/9293f90fbb68a98271fefa70.png)
拓跋翳槐
?-338年
329年-335年337年-338年
高祖
昭成皇帝
拓跋什翼犍
320年-376年
建国
338年-376年
献明皇帝
拓跋寔
北魏世系图
庙号
谥号
姓名
年号
使用时间
北魏太祖(初谥烈祖国
386年—396年
皇始
396年—398年
天兴
398年—404年
北魏恭宗(北魏高宗追崇)
景穆皇帝
拓跋晃
—
—
北魏高宗
文成皇帝
拓跋浚
兴安
452年—454年
兴光
454年—455年
太安
455年—459年
和平
460年—465年
北魏显祖
献文皇帝
拓跋弘
天安
466年—467年
皇兴
467年—471年
北魏高祖
孝文皇帝
元宏[1](拓跋宏)
延兴
471年—476年
承明
476年
太和
477年—499年
追认的先祖
庙号
(追)谥号
姓名
生卒年月
年号
在位时间
①传说时期、拓跋部的史前时期
成皇帝
拓跋毛
?
节皇帝
拓跋贷
?
庄皇帝
拓跋观
?
明皇帝
拓跋楼
?
安皇帝
拓跋越
?
宣皇帝
拓跋推寅
?
景皇帝
拓跋利
?
元皇帝
拓跋俟
?
和皇帝
拓跋肆
?
定皇帝
拓跋机
?
僖皇帝
拓跋盖
?
魏晋南北朝皇帝列表
![魏晋南北朝皇帝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98e05b4e3c1ec5da51e27007.png)
魏晋南北朝皇帝列传肖营子高级中学唐友整理魏国皇帝列表:三国曹魏(220年——266年)魏国,又称曹魏,首都洛阳,始于魏文帝曹丕,灭亡于魏元帝曹奂,共5帝。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220年—226年在位7年,年号:黄初(220年—226年)魏文帝曹丕,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魏的开国皇帝,220年曹操去世,曹丕代汉称帝,定国号魏,改元黄初,并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魏文帝在位七年时间里,曹魏实力进一步增强。
葬首阳陵。
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226年—239年在位14年,年号:太和(227年—233年)青龙(233年—237年)景初(237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字元仲,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之“三祖”,文学成就不及操、丕。
葬高平陵。
魏哀帝曹芳(232年——274年),240年—254年在位15年,年号:正始(240—254),嘉平(249年—254年)魏哀帝曹芳,字兰卿,为魏明帝曹叡之养子。
根据《魏氏春秋》记载,曹芳可能是任城王曹楷之子,为曹彰之孙、曹操之曾孙。
司马炎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
274年,曹芳病逝,谥号为厉公。
魏废帝曹髦(241年——260年)254年—260年在位,年号:正元(254年—260年),甘露(256年—260年)魏废帝曹髦,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
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
在司马昭谋士贾充的指使下,曹髦被武士成济所弑,年仅20岁。
魏元帝曹奂(246年——302年),260-265年在位5年,年号: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咸熙:(264年五月—265年)魏元帝,本名曹璜,字景明,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
三国时曹魏最后一代皇帝,265年,曹奂禅位于晋王司马炎,此后被废为陈留王,谥号为元皇帝。
司马炎于266年篡魏自立,国号晋,曹魏遂亡。
三国蜀汉(221年——263年)蜀汉,又称季汉,三国之一。
北魏皇帝列表
![北魏皇帝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c6768a2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5.png)
庙号
谥号
姓名
生卒年
年号
年号使用时间
陵墓
烈祖(初谥)
(北魏孝文帝 改) 太祖
宣武皇帝(初 谥)
道武皇帝
拓跋珪 371年—409年
登国 皇始 天兴
386年—396年
396年—398年 盛乐金陵
398年—404年
天赐
404年—409年
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09年—413年 414年—416年
(北魏孝庄帝追 尊) 宣宗
(北魏孝庄帝追 尊)
敬宗
文穆皇帝
孝宣皇帝 武怀帝(初
谥) 孝庄帝 (北魏孝武帝
改)
473年—508年 (元协)
元劭
?—528年
元子攸 507年—530年
北海王、顺帝 元颢
?—529年
孝宗
长广敬王、惠 哀皇帝
烈宗 明宗
先帝 (北魏节闵帝
追尊) 节闵皇帝
(西魏追谥) 广陵王、前废
帝 安定郡王、后
废 帝、顺文皇帝
穆宗 (北魏孝武帝追
尊)
显宗
武穆皇帝
孝武帝(西魏 谥)
出帝(东魏 谥)
元晔
?—532
元羽 471年—501年
元恭 498年—532年
元朗 513年—532年
元怀
?—517年
元修 510年—535年
武泰 建义 永安 孝基 建武 建明
普泰
中兴
太昌 永兴 永熙
528年 528年
416年—423年
云中金陵
世祖
太武皇帝
恭宗
(北魏文成帝追 尊)
南安隐王、敬 寿皇帝
景穆皇帝
高宗
文成皇帝
朝代」北魏君主表格图[南北朝北朝]
![朝代」北魏君主表格图[南北朝北朝]](https://img.taocdn.com/s3/m/88c17064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c.png)
朝代」北魏君主表格图[南北朝北朝]
一、拓跋部落时期
PS:谥号是由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追尊。
二、代国(代王时期)
PS:
1、红色字体——追尊
2、黑色加粗字体—后世君主改谥或追加谥号
3、庙号、谥号是由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追尊。
4、代国,北魏帝国前身。
三、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立国共148年。
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洛阳(今河南洛阳)
PS:
一、字体颜色的含义
1、黑色加粗字体——后世君主改谥或追加谥号
2、红色字体——追尊
3、黄色加粗字体——自立为帝
4、蓝色加粗字体——正式不承认的皇帝
二、元法僧在普通六年(526年)正月十五,在彭城自立为帝,改国号'宋',改元天启。
三、元氏(元姑娘),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登上帝位的女性,可惜在位时间太短,并不被正史所承认。
四、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立国共16年。
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
五、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6年)立国共21年。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魏帝王年号年号起讫时间农历公历对照表
![北魏帝王年号年号起讫时间农历公历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8e4d12f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6.png)
神䴥
428.02--431.12.30
428.03--432.02.16
延和
432.01.01--435.01.25
432.02.17--435.03.09
太延
435.01.26--440.06.20
435.03.10--440.08.03
太平真君
440.06.21--451.06.08
528.03.31--528.05.17
建义
528.04.14--528.09.20
528.05.18--528.10.18
永安
528.09.21--530.10.29
528.10.19--530.12.04
长广王元晔
年号
农 历
公 历
建明
530.10.30--531.02.29
530.12.05--531.04.01
452.11.01--451.08.14
兴光
454.07.06--455.06.01
451.08.15--455.07.01
太安
455.06.02--455.12.30
455.07.02--460.02.07
和平
460.01.01--465.05.11
460.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465.06.21
献文帝拓跋弘
正光
520.07.19--525.06.09
520.08.18--525.07.14
孝昌
525.06.10--528.01.07
525.07.15--528.02.12
武泰
528.01.08--528.02.25
528.02.13--528.03.30
历代政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十二)
![历代政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十二)](https://img.taocdn.com/s3/m/744d983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3.png)
历代政权之魏晋南北朝时期(十二)魏【北魏】(公元386~公元534年)1.太祖(烈祖、道武帝)拓跋珪(公元386~公元409年)登国(公元386~396年)皇始(公元396~398年)天兴(公元396~404年)天赐(公元404~409年)2.清河王拓跋绍(公元409年)3.太宗(明元帝)拓跋嗣(公元409~公元423年)永兴(公元404~413年)神瑞(公元414~416年)泰常(公元416~423年)4.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23~公元452年)始光(公元424~428年)神麚(公元428~431年)延和(公元432~435年)太延(公元435~440年)太平真君(公元440~451年)正平(公元451~452年)5.南安王(敬寿帝)拓跋余(公元452年)承平(公元452年)6.高宗(文成帝)拓跋濬(公元452~公元465年)兴安(公元452~454年)兴光(公元454~455年)太安(公元455~459年)和平(公元460~465年)7.显祖(献文帝)拓跋弘(公元465~公元471年)天安(公元466~467年)皇兴(公元467~471年)附:文明太后冯落璃称制(公元471~公元490年)8.高祖(孝文帝)元宏(公元471~公元499年)延兴(公元471~476年)承明(公元476年)太和(公元477~499年)9.世宗(宣武帝)元恪(公元499~公元515年)景明(公元500~504年)正始(公元504~508年)永平(公元508~512年)延昌(公元512~515年)10.肃宗(孝明帝)元诩(公元515~公元528年)熙平(公元516~518年)神龟(公元518~520年)正光(公元520~525年)孝昌(公元525~528年)武泰(公元528年)11.殇帝元姑娘(公元528年)12.幼主(少恭帝)元钊(公元528年)建义(公元528年)13.敬宗(孝庄帝)元子攸(公元528~公元530年)永安(公元528~530年)14.顺帝(显文帝、北海王)元颢(公元529年)孝基(公元529年)建武(公元529年)15.孝宗(敬帝、长广王)元晔(公元530~公元531年)建明(公元530~531年)16.顺帝元悦(公元530年)更兴(更新)(公元530年)17.烈宗(前废帝、节闵帝)元恭(公元531年)普泰(普嘉)(公元531年)18.明宗(后废帝、顺文帝)元朗(公元531~公元532年)中兴(公元531~532年)19.显宗(孝武帝、出帝)元攸(公元532~公元534年)太昌(公元532年)永兴(公元532年)永熙(公元532~534年)附:文景帝(京兆王)元愉(公元508年)建平(公元508年)隐帝元法僧(公元525年)天启(公元525年)魏【东魏】(公元534~公元550年)1.孝静帝元善见(公元534~公元550年)天平(公元534~537年)元象(公元538~539年)兴和(公元539~542年)武定(公元543~550年)魏【西魏】(公元535~公元556年)1.文帝元宝炬(公元535~公元551年)大统(公元535~551年)2.废帝元钦(公元551~公元554年)3.恭帝拓跋廓(公元554~公元556年)齐【北齐】(公元550~公元577年)1.显祖(高祖、文宣帝)高洋(公元550~559年)天保(公元550~559年)2.废帝(闵悼王)高殷(公元559~公元560年)乾明(公元560年)3.肃宗(孝昭帝)高演(公元560~公元561年)皇建【公元560~公元561年)4.世祖(武成帝)高湛(公元561~公元565年)太宁(大宁)(公元561~562年)河清(公元562~565年)5.后主(灵炀帝)高纬(公元565~公元577年)天统(公元565~569年)武平(公元570~576年)隆化(公元576~577年)6.元成帝(安德王)高延宗(公元576年)德昌(公元576年)7.顺帝(幼主)高恒(公元公元577年)承光(公元577年)8.末主(任城王)高湝(公元公元577年)附:忠帝(范阳王)高绍义(公元578~公元580年)武平(公元578~580年)周【北周】(公元557~公元581年)1.孝闵帝宇文觉(公元557年)2.世宗(明帝)宇文毓(公元557~公元560年)武成(公元559~560年)3.高祖(武帝)宇文邕(公元560~公元578年)保定(公元561~565年)天和(公元566~572年)建德(公元572~578年)宣政(公元578年)4.高宗(宣帝、天元帝)宇文赟(公元578~公元579年)大成(公元579年)5.静帝宇文衍(公元579~公元581年)大象(公元579~580年)大定(公元581年)北朝割据1.单于白亚栗斯、刘虎(公元415~公元416年)建平(公元415~416年)2.司马小君(公元471年)圣君(公元471年)3.圣王司马御惠(公元490年)4.天子樊素安(公元503年)正始(公元503年)5.秦州王吕苟儿、王法智(公元506年)建明(公元506年)6.泾州王陈瞻(公元506年)圣明(公元506年)7.净居国明法王刘僧绍(公元514年)8.定汉王法庆(公元515年)大乘(公元515年)9.破六韩拔陵(公元523~公元525年)真王(公元523~525年)10.秦王莫折大提(公元524年)11.秦帝莫折念生(公元524~公元527年)天建(公元524~527年)12.杜洛周(公元525~公元528年)真王(公元525~528年)13.天子刘蠡升(公元525~公元535年)神嘉(公元525~535年)14.鲜于脩礼(公元526年)鲁兴(普兴)(公元526年)15.陈双炽(公元526年)始建(公元526年)16.葛荣(公元526~公元528年)广安(公元526~528年)17.刘获、郑辩(公元527年)天授(公元527年)18.大齐帝萧宝夤(公元527~公元528年)隆绪(公元527~528年)19.汉王邢杲(公元528~公元529年)天统(公元528~529年)29.天子万俟丑奴(公元528~公元530年)神兽(神虎)(公元528~530年)21.武皇大将军刘举(公元528年)皇武(公元528年)22.王迢触、曹贰龙(公元536年)平都(公元536年)23.圣武皇帝刘没铎(公元577年)石平(公元577年)。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南北朝·北魏篇(386年-535年)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南北朝·北魏篇(386年-535年)](https://img.taocdn.com/s3/m/e3f382e0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e.png)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简介·南北朝·北魏篇(386年-535年)1.拓跋珪,又名开,字涉珪,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在位23年(386-409),即位于牛川,称魏王。
对内励精图治,实行改革,推动鲜卑政权进入封建社会;对外击败贺兰、铁弗、高车、柔然等草原诸部,与后燕、后秦争霸中原。
398年定国号为“魏”,将国都从盛乐城迁到平城,即帝位。
晚年沉湎酒色,刚愎自用,生性残暴,不睦兄弟。
后子拓跋绍发动政变,被杀,享年39岁,谥号宣武皇帝,庙号烈祖,后改谥道武皇帝,庙号太祖。
2.嗣,字木末,道武帝长子,在位14年(409-423),聪明睿智,宽厚弘毅。
诛拓跋绍,夺位登基,内修庶政,体察民情,改革官制,选贤任能。
外拓疆土,北逐蠕蠕,设置六镇,招谕冯跋。
南征刘宋,夺取青州、兖州、豫州、司州,攻占虎牢关,史称“南北朝时期第一次南北战争”。
享年32岁,谥号明元皇帝,庙号太宗。
3.焘,小字佛狸伐,明元帝长子,在位30年(423-452),自幼聪明大度,应付裕如。
15岁即位,英勇善战、知人善用、赏罚分明,北破柔然大军,南戮刘宋江北六州。
灭胡夏、北燕、北凉,伐山胡,降伏鄯善、龟兹、粟特等西域诸国,驱逐吐谷浑,取刘宋河南,439年统一北方。
休战时,抚恤孤儿和老人,体察民间疾苦,劝课农桑,减轻赋税,休养生息,偃武修文。
推行楷式文字,广召汉族士人,重用汉臣崔浩、高允等人,改革官制,整肃吏治,抑退奸吏,提拔忠良,宣传礼义,崇尚儒学,打击佛教,推动鲜卑民族汉化发展。
恪守节俭,奖赏慷慨,重视法制建设,国力强盛。
后执法严苛、诛戮无辜过多,常常后悔。
为中常侍宗爱所杀,享年45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4.余,字可博真,太武帝子,在位8个月,厚赐大臣,收买人心,挥霍国库。
酗酒,纵情声色犬马,好野外狩猎。
出入没有限度,不理朝政,百姓愤恨。
宰相宗爱专权跋扈。
后为小黄门贾周所害杀,谥号敬寿、隐。
5.濬,字乌雷直勤,太武帝孙,在位13年(452-465),聪明敏达,风仪异常。
北魏历代君主列表及简介
![北魏历代君主列表及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e11e0dd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2.png)
北魏历代君主列表及简介北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它的历代君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北魏历代君主的列表及简介。
1. 高欢(公元386年-公元409年)高欢是北魏朝的建立者,他在公元386年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
在他的领导下,北魏逐渐统一了北方的政权,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他非常重视军事力量的增强,通过一系列的军事改革,使北魏的军队逐渐壮大。
高欢在公元409年去世,给了他的儿子拓跋珪一个强大的国家。
2. 拓跋珪(公元409年-公元423年)拓跋珪是高欢的儿子,他在公元409年继承了北魏的皇位。
拓跋珪继续推行高欢的军事政策,加强了国家的军队实力。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
拓跋珪在公元423年去世,由他的儿子拓跋嗣继承了皇位。
3. 拓跋嗣(公元423年-公元452年)拓跋嗣是拓跋珪的儿子,他在公元423年登上北魏的皇位。
拓跋嗣继续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对外扩张,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国家的财政和经济。
他在公元452年去世,由他的儿子拓跋燾继承了皇位。
4. 拓跋燾(公元452年-公元465年)拓跋燾是拓跋嗣的儿子,他在公元452年成为北魏的皇帝。
拓跋燾在位期间,继续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对外扩张。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
拓跋燾在公元465年去世,由他的儿子拓跋宏继承了皇位。
5. 拓跋宏(公元465年-公元471年)拓跋宏是拓跋燾的儿子,他在公元465年登上北魏的皇位。
拓跋宏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了一系列的军事和政治改革,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拓跋宏在公元471年去世,由他的儿子拓跋弘继承了皇位。
6. 拓跋弘(公元471年-公元499年)拓跋弘是拓跋宏的儿子,他在公元471年成为北魏的皇帝。
拓跋弘在位期间,继续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对外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
他还实行了一些政治和经济改革,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拓跋弘在公元499年去世,由他的儿子拓跋颙继承了皇位。
北魏历代皇帝列表
![北魏历代皇帝列表](https://img.taocdn.com/s3/m/7e62256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7c.png)
北魏历代皇帝列表公元386——534年,共149年。
北魏共有15个帝王(包括幼主元钊,安定王元朗),其中病死的4帝,国亡⽽逃奔长安后被毒杀的1帝,内乱中被杀死的4帝,被沉杀的1帝,被毒杀的3帝,被废黜后后事不明的1帝,被绞杀的1帝。
所附的冯太后为病死,胡太后被沉杀于黄河中。
道武帝(拓跋珪)道武帝,名拓跋珪(公元371—409年),字涉圭,鲜卑族拓跋部⼈,⼗六国时代王什翼犍孙(⼀说为什翼犍⼦),前秦衰落后复国称帝,在位24年,被⼦拓跋绍刺杀,终年39岁,葬于⾦陵。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古盛东城西北)明元帝(拓跋嗣)明元帝,名拓跋嗣(公元392—423年),北魏道武帝长⼦,道武帝被⼦拓跋绍杀死后,他继位,在位15年,病死,终年32岁,葬于⾦陵。
太武帝(拓跋焘)太武帝,名拓跋焘(公元408—452年),⼩字佛狸,北魏明元帝长⼦,明元帝病死后继位,在位29年,被宦官宗爱谋杀,终年45岁,葬于⾦陵。
南安王(拓跋余)南安王,名拓跋余(公元?—452年),太武帝第6⼦,宦官宗爱弑太武帝后,迎他继位,在位7⽉,⼜为宗爱谋杀,葬处不明。
⽂成帝(拓跋濬)⽂成帝,名拓跋濬(公元440----465年),太武帝从孙,南安王侄,南安王被宗爱刺杀,众⼤⾂⼜杀宗爱,迎他为帝,在位14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陵。
献⽂帝(拓跋弘)献⽂帝,名拓跋弘(公元454—476年),⽂成帝长⼦,⽂成帝病死后继位,在位6年,为冯太后毒死,终年23岁,葬于⾦陵。
孝⽂帝(元 宏)孝⽂帝,名元宏(公元467—499年),献⽂帝长⼦,献⽂帝在位时就禅位给他,从此他开始改为汉姓,在位29年,于南征途中病死,终年33岁,葬于长陵。
宣武帝(元 恪)宣武帝,名元恪(公元483----515年),北魏孝⽂帝次⼦,孝⽂帝病死后继位,在位16年,病死,终年33岁,葬于景陵。
孝明帝(元 诩)孝明帝,名元诩(公元510—528年),宣武帝次⼦,宣武帝病死后继位,在位14年,为胡太后毒杀,终年19岁,葬于定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北魏历代皇帝年号庙号名字北魏开国末代皇帝北魏皇帝列表介绍
北魏(386~557 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386 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
439 年,统一北方。
493 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
534 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
民族融合。
东魏武定八年(550 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
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期间从道武
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死为止,北魏历经十七帝,共150 年。
从386 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57 年宇文觉废掉西魏,北魏历经二十一帝,共172 年。
此外因为北魏是游牧民族,历史上北魏皇帝大多短命。
北魏——北朝之一,继十六国分裂局面之后在中国北部重建统一的封建王朝。
公元四世纪初,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
北魏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
386 年,是由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的,改国号为魏,建都平城。
493 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 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简介遇刺身亡,北魏开国皇帝
北魏道武帝(371 年—409 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开,北魏开国皇帝,鲜卑族人。
他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的爷爷。
376 年,拓跋珪被其母亲贺兰氏携走出逃。
385 年,15 岁的拓跋珪趁乱重兴代国,在盛乐即位为王。
又在次年即386 年改国号“魏”,是为北魏,改元“登国”,398 年,他将国都从盛乐迁到大同,并自称皇帝。
他即位初年,积极扩张疆土,励精图治,将鲜卑政
权推进封建社会,天下小康。
晚年好酒色,刚愎自用,不团结兄弟,导致在409 年的宫廷政变中遇刺身亡,终年仅三十九岁,在位二十四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