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实验法的适用条件。
2. 掌握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原理和方法。
3. 加深对电场强度和电位概念的理解。
4. 通过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静电场是由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其电场强度E与电荷量Q和距离r的关系为E=kQ/r^2,其中k为库仑常数。
静电场的电位U与电荷量Q和距离r的关系为U=kQ/r。
由于静电场中的电荷不运动,因此静电场是稳恒的。
在实验中,由于静电场中电荷不运动,直接测量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和电位比较困难。
因此,我们采用模拟法,利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从而间接测量静电场的分布。
稳恒电流场中,电流密度J与电场强度E的关系为J=σE,其中σ为电导率。
稳恒电流场的电位U与电流密度J和距离r的关系为U=-∫J·dr。
在模拟实验中,我们通过改变电流强度,调整模拟装置,使得模拟电流场的分布与静电场相似,从而间接测量静电场的分布。
三、实验仪器1. 模拟装置:同轴电缆和电子枪聚焦电极。
2. 静电场描绘仪。
3. 静电场描绘仪信号源。
4. 导线。
5. 数字电压表。
6. 电极。
7. 同步探针。
8. 坐标纸。
四、实验步骤1. 将同轴电缆的一端与静电场描绘仪连接,另一端与电子枪聚焦电极连接。
2. 调节静电场描绘仪信号源,输出一定电压。
3. 将电子枪聚焦电极放置在坐标纸上,调节电子枪的聚焦,使得电子束在坐标纸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光点。
4. 移动电子枪聚焦电极,在坐标纸上描绘出模拟电流场的等位线。
5. 根据等位线的分布,分析模拟电流场的电场强度和电位分布。
6. 通过比较模拟电流场和静电场的相似性,间接测量静电场的分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描绘出模拟电流场的等位线,等位线呈同心圆分布,符合稳恒电流场的特性。
2. 通过分析等位线的分布,我们得出模拟电流场的电场强度和电位分布,与静电场的理论分布相似。
3. 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法可以有效地测绘静电场的分布,为静电场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5)移动探针,在A电极周围找出电势分别为8V,6V,4V,2V的各8个等势点(圆越大,应多找几点),方法如步骤(4)。
(6)分别用8个等势点连成等势线(应是圆),确定圆心O的位置。量出各条等势线的
(2)接好电路。
(3)接通电源,开关指向“电压输出”位置。调节使AB两电极间的电压为交流10V,保持不变。
(4)移动探针,在A电极附近找出电势为10V的点,用上探针在坐标纸上扎孔为记。同理再在A周围找出电势为10V的等势点8--10个。
(5)移动探针,在A电极周围找出电势分别为9V,7V,5V,3V,1V的各8-10个等势点(圆越大,应多找几点)。
(6)分别把等势点连成等势线,确定圆心O的位置。定量计算无限长同轴圆柱间的电势分布:
(1)--- (5)同1中的。
(6)量出各条等势线的坐标r,并分别求其平均值。
(7)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出电极A和B的直径2a和2b。
3
数据记录与处理:
(最小二乘法)
:
篇三: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步骤同上
[数据记录]
模拟电场分布测试数据
V理(V) r(cm) V理
10.0??
8.0 1.1 8.17 2.1%
6.0 1.50 6.31 4.9%
4.0 2.15 4.14 3.4%
3.0 2.55 3.12 3.8%
2.0???
1.0 3.58 1.07 6.5%
V实?V理
V理
静电场模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和电场线。
3. 定性分析同轴圆柱面和带电直导线电流场的特点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静电场是由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其特性可用电场强度E和电势U来描述。
在复杂电荷分布的情况下,直接测量静电场较为困难。
模拟法是一种有效的间接测量方法,通过使用模拟电极和导电介质来模拟实际静电场,从而描绘出等势线和电场线。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静电场描绘仪(西安教学仪器厂生产)2. 万用电表3. 坐标纸4. 模拟电极(两点电荷、同轴柱面、聚焦电极)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静电场描绘仪的电极插入水盘中,确保电极与水面充分接触。
将坐标纸固定在描绘仪的上层支架上。
2. 调节电压:根据实验要求,调节交流电源的输出电压至所需值。
3. 选择模拟电极: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模拟电极(如两点电荷、同轴柱面、聚焦电极)。
4. 放置模拟电极:将模拟电极放置在水盘中,确保电极与水面充分接触。
5. 测量电势:使用测量探针(P)在水中测量各点的电势。
6. 记录数据:使用记录探针(P')将P在水中测得的各电势点通过按下指针P在坐标纸上打出印迹,同步地记录在坐标纸上。
7. 绘制等势线和电场线: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等势线和电场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等势线:通过实验,我们成功绘制出了模拟电极周围的等势线。
等势线是电势相等的点的连线,它们相互平行,间距与电势差成正比。
2. 电场线:根据等势线,我们可以绘制出电场线。
电场线是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的曲线,其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一致。
3. 同轴圆柱面和带电直导线电流场:通过改变模拟电极,我们成功模拟了同轴圆柱面和带电直导线电流场。
同轴圆柱面电场的等势线为同心圆,电场线为径向线;带电直导线电流场的等势线为垂直于导线的直线,电场线为从导线向外辐射的直线。
六、实验结论1. 模拟法是一种有效的间接测量静电场的方法,可以用于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和电场线。
静电模拟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静电场模拟法的原理和适用条件。
2. 通过实验,掌握使用模拟法测量静电场的方法和步骤。
3. 加深对电场强度和电势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4. 了解静电场在现实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静电场是由电荷分布决定的,其电场强度和电势是描述静电场分布的两个基本物理量。
由于静电场中无电流,传统的测量方法(如磁电式仪表)无法直接测量静电场。
因此,我们采用静电场模拟法,通过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从而间接测量静电场分布。
根据电磁学理论,稳恒电流场与静电场满足相同的场方程,即:\[ \oint E \cdot dl = 0 \quad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 \oint E \cdot dS = 0 \quad (闭合面内无电荷时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导电液体或导电板模拟静电场,通过测量模拟场中的电势分布,从而得到静电场的分布情况。
三、实验仪器1. 静电场模拟器2. 导电液体或导电板3. 数字电压表4. 电极5. 导线6. 坐标纸四、实验步骤1. 将导电液体或导电板放置在实验台上,确保其平整。
2. 将电极连接到静电场模拟器上,并将电极放置在导电液体或导电板上。
3. 调节静电场模拟器的电压,使其达到所需值。
4. 使用数字电压表测量电极间的电势差,并记录数据。
5. 根据测量数据,绘制静电场分布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绘制了静电场分布图,验证了静电场模拟法的可行性。
2. 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法测量静电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加深了对电场强度和电势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六、实验总结1. 静电场模拟法是一种有效的测量静电场的方法,适用于无法直接测量静电场的情况。
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模拟法测量静电场的方法和步骤,加深了对电场强度和电势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3. 静电场在现实中有广泛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涂、静电印刷等。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电极的放置和电压的调节,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原理和方法。
2、加深对静电场概念的理解,了解静电场的分布特点。
3、掌握静电场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静电场是由静止电荷产生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其分布情况通常难以直接测量。
但我们可以利用相似的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因为在一定条件下,电流场和静电场的物理规律具有相似性,这种方法称为模拟法。
根据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在真空中,静电场的电场强度 E 沿任意闭合曲面的通量等于该闭合曲面所包围的电荷的代数和除以真空介电常数ε₀。
对于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带电体所产生的静电场,其场强分布是唯一确定的。
如果我们构造一个与静电场具有相似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的电流场,使电流场中的电流密度分布与静电场中的电场强度分布相似,那么就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场中的电位分布来间接得到静电场的电位分布。
在电流场中,电流密度 J 与电场强度 E 成正比,比例系数为电导率σ。
在均匀介质中,电流密度 J 与电位梯度成正比,即 J =σ∇V,其中V 为电位。
通过测量电流场中的电位分布,利用等位线和电力线的关系,就可以描绘出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
三、实验仪器1、静电场描绘仪2、直流稳压电源3、电压表4、探针5、坐标纸四、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将直流稳压电源的正、负极分别与静电场描绘仪的正、负极相连,确保连接牢固,无短路现象。
2、选择实验模型本实验采用同轴圆柱面电极模型,内圆柱电极接电源正极,外圆柱电极接电源负极。
3、测量电位将探针与电压表相连,移动探针在电极间的不同位置,测量相应点的电位值,并记录在坐标纸上。
测量时应注意保持探针与电极表面垂直,且接触良好。
4、绘制等位线根据测量得到的电位值,在坐标纸上绘制出等位线。
等位线是指电位相等的点所连成的曲线。
5、绘制电场线根据等位线与电场线的垂直关系,绘制出电场线。
电场线的方向是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测量点坐标|电位值(V)||::|::||(x₁, y₁) | V₁||(x₂, y₂) | V₂||(x₃, y₃) | V₃||||以坐标原点为中心,根据测量数据绘制等位线和电场线。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模拟法来测绘静电场,了解静电场的分布和特性。
实验器材:1.塑料平板2.金属导体棒3.高电压发生器4.静电计5.金属探针6.细线7.防静电工作台实验原理:静电场是由电荷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电磁场。
静电场的具体分布和特性与电荷的分布以及周围环境有关,可以通过模拟法来测绘。
实验步骤:1.将塑料平板放在防静电工作台上,确保其为绝缘状态。
2.在塑料平板的中央附近带电,可以使用高电压发生器对金属导体棒进行充电,也可以通过摩擦等方法带电。
3.使用静电计探测不同位置上的电势差,从而测定静电场的大小和分布。
4.将金属探针插入不同位置,并使用静电计记录下对应的电势值。
5.使用细线连接不同位置上的等势线,从而绘制出静电场的等势线图。
6.根据等势线的密度和间距,可以推测出电场线的密度和方向。
7.测量不同位置上的电场强度,可以使用静电计或引导线和微电流计的组合来测定。
8.使用测量得到的数据,计算静电场的强度和方向,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静电场的等势线图和电场强度的分布。
根据等势线的间距和方向,可以推测出电场线的密度和方向,从而了解静电场的分布特点。
通过测量电场强度,我们可以计算出静电场的强度和方向,进一步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1.实验环境的干扰:静电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等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2.仪器误差:使用的静电计和微电流计等仪器本身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需要在实验中进行校准和减小误差。
3.实验操作的影响:实验者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经验水平也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需要仔细操作和加强实验技能。
改进措施和建议:1.控制实验环境: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采取措施减小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如保持实验室的温湿度稳定、使用防静电设备等。
2.提高仪器精度:使用高精度、精确校准的仪器来进行测量,减小仪器本身带来的误差。
大学物理实验模拟静电场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模拟静电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分布。
2、加深对静电场概念和电场强度、电势等物理量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静电场的描述静电场是由静止电荷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E 是描述电场力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力;电势 V 是描述电场能性质的物理量,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至电势零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2、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直接测量静电场的分布是很困难的,因为静电场中没有电流,一般的磁电式仪表不起作用,而且测量探头的引入会导致原静电场的分布发生改变。
模拟法是在一定条件下,用一种易于实现、便于测量的物理场来模拟另一种不易测量的物理场。
本实验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
对于静电场,其场强分布满足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对于稳恒电流场,其电流分布也满足类似的规律。
在两种场中,若电极的形状、相对位置和电导率分布相同,且边界条件一致,则它们的场分布相同。
3、同轴圆柱面间静电场的分布设圆柱形电极 A 的半径为 ra,电位为 Va,圆柱形电极 B 的半径为rb(rb > ra),电位为 Vb(通常接地,Vb = 0),则在两电极间的空间,电场中距离轴线为 r 处的电势为:\ V = V_a \frac{\ln(r / r_a)}{\ln(r_b / r_a)}\电场强度为:\ E =\frac{dV}{dr} =\frac{V_a}{r \ln(r_b / r_a)}\三、实验仪器静电场描绘仪、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坐标纸、导电纸、探针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连接电路将静电场描绘仪与直流稳压电源连接好,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2、安放电极将圆柱形电极 A 和 B 安放在静电场描绘仪的相应位置上。
3、铺设导电纸在电极上铺上导电纸,使其与电极良好接触。
4、测量电势用探针在导电纸上选取若干个点,测量这些点的电势,并记录下来。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在实验中掌握静电学原理。
实验仪器:静电场模拟仪、导电笔、示波器等。
实验原理:静电场是指由电荷引起的空间中的电场。
通过模拟法可以在模拟器上模拟出各种不同的电荷分布情况,并通过导电笔和示波器测量出静电场强度分布情况。
实验步骤:1. 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连接仪器,并打开静电场模拟仪。
2. 将导电笔插入示波器的X轴通道,将静电场模拟仪输出端口接到Y轴通道上。
3. 在静电场模拟仪上设置电荷分布情况,如单个点电荷、线电荷、平面电荷等,同时观察导电笔示波器上显示的曲线。
4. 更改模拟器上的电荷分布情况,连续多次测量并记录静电场强度分布情况。
5. 汇总所有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对静电场的模拟实验,得出不同电荷分布情况下静电场强度分布的变化规律。
在线电荷以及平面电荷的情况下,静电场强度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对称性。
单点电荷情况下,静电场呈现出单极性,并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在实现掌握静电学原理的同时,也通过实验得出了一些静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的科技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实验结论:通过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掌握了静电学原理,并且了解了电荷分布情况对静电场强度的影响。
同时,也得出了静电场强度的变化规律,为今后的科技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1] 唐诗怀. 静电场模拟仪实验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 2015(1): 83-85.[2] 王志勇. 变电工程中静电场的模拟研究[J]. 电力学报, 2014, 29(10): 2386-2392.。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模拟法测绘静电场,探究不同电荷分布形式下的电场强度分布规律。
实验仪器,静电场模拟仪、电荷计、导线、电荷点源等。
实验原理,静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其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等因素有关。
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静电场模拟仪产生不同形式的电场,并通过电荷计测量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度,从而得到电场分布的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静电场模拟仪连接电源并调整至合适的工作状态,准备好电荷计和导线等实验仪器。
2. 单电荷点源的电场分布测量,将电荷点源放置在模拟仪的中心位置,利用电荷计在不同位置测量电场强度,并记录数据。
3. 双电荷点源的电场分布测量,在模拟仪上设置两个电荷点源,分别为正电荷和负电荷,测量其电场强度分布,并记录数据。
4. 条形导体的电场分布测量,利用导线在模拟仪上形成条形导体,测量其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度,并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不同电荷分布形式下的电场强度分布图。
在单电荷点源的情况下,电场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倒数关系,即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而在双电荷点源的情况下,正负电荷之间形成的电场强度分布呈现出特定的规律,表现为电场线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且电场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在条形导体的情况下,电场强度在导体表面呈现出最大值,在内部为零。
结论:通过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电荷分布形式下的电场强度分布规律。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静电场的一些特性,如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关系,电场线的走向等。
这些实验结果不仅验证了静电场的基本规律,也为我们深入理解静电场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静电场的测绘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加深了对静电场的认识。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能够对大家对静电场的研究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探索静电场的更多特性和应用。
模拟法测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实验法的适用条件。
2. 掌握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方法和原理。
3. 加深对电场强度和电势概念的理解。
4.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直接测量静电场存在一定困难,因为仪表(或其探测头)放入静电场中会使被测电场发生一定变化。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可以采用模拟法,即通过建立一个与静电场分布完全一样的电流场,用容易直接测量的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稳恒电流场与静电场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即两场遵守的规律在形式上相似。
它们都可以引入电位U,且电场强度E与电位梯度满足关系:E = -dU/dl。
同时,它们都遵守高斯定理:∮E·dS = Q/ε0(闭合面内无电荷时静电场的高斯定理)。
三、实验仪器1. 静电场描绘仪2. 静电场描绘仪信号源3. 导线4. 数字电压表5. 电极6. 同步探针7. 坐标纸四、实验步骤1. 将静电场描绘仪、信号源、导线、电极、同步探针等仪器设备连接好。
2. 将电极放置在坐标纸上,调整好位置和间距。
3. 打开信号源,设置电压值,调节电压为10伏。
4. 在坐标纸上选取八条线,其中六条线上分别描绘电压为 1.00V、2.00V、3.00V、4.00V、5.00V、6.00V的点。
5. 用同步探针依次测量各点的电势值,并记录数据。
6. 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绘制电场线图和等势线图。
7. 计算电场强度和电势,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场线图和等势线图显示,静电场在电极附近呈现明显分布,符合理论预期。
2. 计算得到的电场强度和电势值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模拟法在测绘静电场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六、实验结论1. 模拟法是一种有效测绘静电场的方法,适用于复杂静电场的测量。
2.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电场强度和电势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模拟法绘制静电场实验报告完整
模拟法绘制静电场实验报告完整实验目的:通过模拟法绘制静电场,观察和分析电荷分布与电力线的关系。
实验原理:静电场是指由于电荷产生的电场,可以通过电力线的形式来表示。
在均匀带电平面附近,电力线是平行的,并指向电荷的正方向;当电力线穿过带电体的表面时,法向量与表面垂直;而在电荷周围,电力线指向正电荷、由负电荷指出。
实验装置:- 电荷模拟器(可调节电荷量和位置)- 电荷分布测量仪(用于测量电荷模拟器上的电荷分布)- 实验模拟软件(用于绘制静电场)实验步骤:1. 打开实验模拟软件并设置电荷模拟器上所放电荷的类型(正/负电荷)和电荷量。
我们选择先放置一个正电荷,电荷量为Q1。
2. 使用电荷分布测量仪测量电荷模拟器上的电荷分布,记录下这些数据。
3. 在模拟软件中,根据测量数据并参考实验原理,绘制电力线。
注意电力线的起点位置应该在电荷模拟器的电荷上。
4. 取下原来的电荷,放置一个负电荷,电荷量为Q2。
重复步骤2-3。
5. 在实验模拟软件中比较两种不同电荷情况下的电力线分布,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6. 调整电荷模拟器上的电荷位置及电荷量,重复步骤2-5,以得到更多不同情况下的电力线分布。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绘制的电力线,我们可以看到电荷Q1和Q2产生了不同的电场分布。
当Q1为正电荷,Q2为负电荷时,电力线从Q1出发指向Q2,并在两个电荷中间形成一束电力线。
如果Q1和Q2的电荷量一样,电力线分布会更均匀。
当两个电荷之间的距离变小,电力线的密度会变大。
通过模拟法绘制的静电场,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和理解电荷分布对电力线分布的影响。
此外,通过模拟法还可以方便地调整电荷的位置和电荷量,从而探讨不同电荷情况下的静电场特性。
实验结论:通过模拟法绘制静电场,我们可以观察到电荷分布与电力线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调整电荷的位置和电荷量,探讨不同电荷情况下的静电场特性。
这种实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静电场的产生和分布。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实验⽬的及实验仪器实验⽬的: 1.学习⽤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分布;2.加深对电场强度及电位概念的理解。
实验仪器:电源、毫⽶⽅格纸、导线、静电场测绘仪、万⽤表【⼆】实验原理及过程简述⼀.实验原理:1.模拟的依据:由电磁理论知道,稳恒电流的电场和相应的静电场空间形式是⼀致的。
只要电极形状⼀定,空间介质均匀,在任何⼀个考察点均有U稳恒=U静电,或E稳恒=E静电。
稳恒电流场与静电场的分布也是相同的,因此欲测绘静电场的分布,只要测绘相应的稳恒电流的电场。
2.电压表法:以平⾏输电线的电极A、B模拟等值异号电荷,测绘电场分布情况。
将电报A、B与导电勿紧密接触,接通电源E,则在导电纸上形成平⾯电流场,电流由A向B辐向传导,导电物质上任⼀点具有确定的电位U c,可由电压表指⽰,将具有相同U c的点相连即为等位线。
3.检流记法:检流计追G跨接在C、D两端,D点的电位由分压器预先测量,当U c=U时,电流计中⽆电流通过,指针不偏转,移动测笔C,找到这些使G不偏转的点,然后连接起来,即为U D的等位线。
4.⽅法依据:场强E在数值上等于电位梯度,⽅向指向电位降落的⽅向。
⼆.过程简述:1.记录电极尺⼨a和b。
接通电路,将开关拨到"校准",得出U a。
2.将开关拨到"读数",固定毫⽶⽅格纸,测绘平⾏输电线(模拟等值异号点电荷)的等位线簇。
取U r=2,4,6,8,10v共五组,每组穿⼤约10个点数,取下⽅格纸,连接电位相等的点得等位线,根据电场线与等位线垂直,作出电场线。
3.固定另⼀张毫⽶⽅格纸,测绘同轴电缆(模拟同轴圆柱带电体)的等位线簇。
取U r=2,4,6,8,10v共五组,每组穿⼤约10个点数,取下⽅格纸,连接电位相等的点得等位线,根据电场线与等位线垂直,作出电场线,量取五个等位线圈的等位半径R P。
根据公式计算相应理论电位半径R T=b/[b/a∧(U r/U a)],并计算绝对误差和⽬标误差E(%)=(R T-R P)/R T×100%。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示范报告
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示范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法测绘静电场,深入理解静电场的特性,掌握电场强度、电势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静电场是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
在静电场中,电场强度E和电势Φ是描述电场特性的两个重要物理量。
电场强度E是矢量,其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相同,单位为V/m或N/C。
电势Φ是标量,表示单位正电荷在静电场中某点所具有的能量,单位为V。
本实验采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即将电荷分布等效为已知电势的点源,通过测量各点的电势值,绘制出等效电荷分布图。
同时,利用Matlab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形绘制。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导电介质(如金属球、石墨等)、绝缘介质(如云母、玻璃等)、电极、电源、万用表、导线等。
2.搭建实验装置:将导电介质和绝缘介质按照要求放置在实验台上,连接电源和电极,确保电路畅通。
3.测量电势值:将万用表连接到电极上,测量各点的电势值并记录下来。
重复测量多次,取平均值。
4.数据处理:利用Matlab等软件将测量数据绘制成电势分布图和等效电荷分布图。
5.误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6.撰写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电势分布图(图1)(请在此处插入电势分布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电势分布图可以看出,导电介质表面电势较高,而绝缘介质表面电势较低。
这是因为在静电场中,导电介质能够导通电流,使得电荷容易移动并累积在表面;而绝缘介质内部自由电子较少,表面电荷不易移动,因此表面电势较低。
2.等效电荷分布图(图2)(请在此处插入等效电荷分布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等效电荷分布图可以看出,导电介质表面有较多的正电荷分布,而绝缘介质表面有较少的正电荷分布。
这是因为在静电场中,正电荷在导电介质表面容易累积,形成类似“正电荷云”的分布;而在绝缘介质表面,正电荷不易移动和累积,因此分布较少。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实验仪器实验目的: 1.学习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分布;2.加深对电场强度及电位概念的理解。
实验仪器:电源、毫米方格纸、导线、静电场测绘仪、万用表【二】实验原理及过程简述一.实验原理:1.模拟的依据:由电磁理论知道,稳恒电流的电场和相应的静电场空间形式是一致的。
只要电极形状一定,空间介质均匀,在任何一个考察点均有U稳恒=U静电,或E稳恒=E静电。
稳恒电流场与静电场的分布也是相同的,因此欲测绘静电场的分布,只要测绘相应的稳恒电流的电场。
2.电压表法:以平行输电线的电极A、B模拟等值异号电荷,测绘电场分布情况。
将电报A、B与导电勿紧密接触,接通电源E,则在导电纸上形成平面电流场,电流由A向B辐向传导,导电物质上任一点具有确定的电位U c,可由电压表指示,将具有相同U c的点相连即为等位线。
3.检流记法:检流计追G跨接在C、D两端,D点的电位由分压器预先测量,当U c=U时,电流计中无电流通过,指针不偏转,移动测笔C,找到这些使G不偏转的点,然后连接起来,即为U D的等位线。
4.方法依据:场强E在数值上等于电位梯度,方向指向电位降落的方向。
二.过程简述:1.记录电极尺寸a和b。
接通电路,将开关拨到"校准",得出U a。
2.将开关拨到"读数",固定毫米方格纸,测绘平行输电线(模拟等值异号点电荷)的等位线簇。
取U r=2,4,6,8,10v共五组,每组穿大约10个点数,取下方格纸,连接电位相等的点得等位线,根据电场线与等位线垂直,作出电场线。
3.固定另一张毫米方格纸,测绘同轴电缆(模拟同轴圆柱带电体)的等位线簇。
取U r=2,4,6,8,10v共五组,每组穿大约10个点数,取下方格纸,连接电位相等的点得等位线,根据电场线与等位线垂直,作出电场线,量取五个等位线圈的等位半径R P。
根据公式计算相应理论电位半径R T=b/[b/a∧(U r/U a)],并计算绝对误差和目标误差E(%)=(R T-R P)/R T×100%。
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法在静电场描绘中的应用原理。
2. 掌握使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等势线和电场线的方法。
3. 深入理解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静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其电场强度E和电势U是描述静电场的重要物理量。
在静电场中,等势线是指电势相等的点的连线,而电场线则是表示电场强度方向的曲线。
在实验中,由于直接测量静电场存在困难,我们采用模拟法来描绘静电场。
模拟法的基本原理是:在静电场中,等势线与电场线处处正交,且电场强度E等于电势U的梯度。
通过模拟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电势分布,进而绘制出等势线和电场线。
三、实验仪器1. 静电场描绘仪2. 模拟装置(同轴电缆和电子枪聚焦电极)3. 万用电表4. 坐标纸四、实验步骤1. 将静电场描绘仪的电源打开,调节电压为实验要求之值。
2. 将模拟装置(同轴电缆和电子枪聚焦电极)放置在静电场描绘仪的水盘中。
3. 将坐标纸放置在静电场描绘仪的上层,调整坐标纸位置,使电极位于坐标纸上。
4. 使用万用电表测量模拟装置上各点的电势,记录数据。
5. 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等势线和电场线。
6. 对比实际静电场和模拟静电场,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中,我们得到了模拟静电场的等势线和电场线,通过对比实际静电场,发现模拟静电场与实际静电场具有相似的电场分布。
2. 通过实验,我们加深了对电场强度和电势概念的理解,掌握了使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的方法。
六、实验结论1. 模拟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用来描绘静电场。
2. 通过模拟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场强度和电势的概念。
3. 实验结果表明,模拟静电场与实际静电场具有相似的电场分布。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触电。
2. 调节电压时,要缓慢进行,避免电压过高造成设备损坏。
3. 测量电势时,要确保万用电表准确,避免误差。
4. 绘制等势线和电场线时,要注意线条的平滑和清晰。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模拟法描绘静电场,让我们对静电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静电场模拟实验报告(5篇范文)
静电场模拟实验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静电场模拟实验报告实验二静电场的描绘【目的与任务】1、理解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的原理和方法;2、学会用模拟法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和电场线;3、定性说明同轴圆柱面和带电直导线电流场的特点及其应用。
【仪器与设备】静电场描绘仪(西安教学仪器厂生产),万用电表,坐标纸等。
仪器简介:1、交流电源交流电源输出电压在 0~10V 之间连续可调,最大输出电流 l A。
实验时将输出电压调节到实验要求之值。
2、静电场描绘仪图 1 静电场描绘仪静电场描绘仪如图1 所示,支架采用双层式结构,下层放置水盘和电极,上层安放坐标纸。
P 是测量探针,用于在水中测量各点的电势,P′是与 P 联动的记录探针,可将P 在水中测得的各电势点通过按下指针P′在坐标纸上打出印迹,同步地记录在坐标纸上。
由于P、P′是固定在同一探针架上的,所以两者绘出的图形完全相同。
3、模拟电极可提供两点电荷(平行输电线),同轴柱面(同轴电缆),聚焦电极三种模拟电极。
【原理与方法】1、直接测量静电场的困难带电体在周围空间产生的静电场,可用电场强度 E 或电势 U 的空间分布来描述。
一般情况下,可从已知的电荷分布,用静电场方程求出其对应的电场分布,但对较复杂的电荷分布,如电子管、示波管、电子显微镜、加速器等电极系统,数学处理上十分困难,因而总是希望用实验方法直接测量。
但是,直接测量静电场往往很困难。
因为,首先静电场中无电流,不能使用磁电式仪表,而只能使用较复杂的静电仪表和相应的测量方法;其次,探测装置必须是导体或电介质,一旦放入静电场中,将会产生感应电荷或极化电荷,使原电场发生改变,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若用相似的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则可从电流场得到对应的静电场的具体分布。
2、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的可行性如果两种物理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满足同一形式的数学规律,则可将对其中某一种物理现象的研究来代替对另一种物理现象的研究,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模拟法。
[精编]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精编]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一、实验目的1.学习了解静电场的性质和特点。
2.掌握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学会使用电场强度计测量电场强度。
二、实验原理模拟法测绘静电场是利用等效原理,通过模拟静电场中的电势分布,间接地测量静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
本实验采用电容器模拟静电场,通过调节电容器上所加电压,使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与所需测量的静电场具有相同的电势分布。
然后,通过测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推算出所需测量的静电场的电场强度。
三、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1)准备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金属极板尺寸为5cm x 5cm,两极板间距为2mm。
(2)将电容器与电源连接,并配备一个电压表以测量电源电压。
(3)在电容器两极板间放置一个微调电阻器,用于调节电场强度。
(4)配备一个电场强度计,用于测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
2.模拟静电场(1)将电源电压调至所需测量的静电场的电势分布。
(2)调节微调电阻器,使得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与所需测量的静电场的电场强度具有相同的分布。
3.测量电场强度(1)将电场强度计放置在电容器两极板间的中心位置,记录电场强度计的读数。
(2)改变微调电阻器,模拟不同的电势分布,并记录相应的电场强度计读数。
重复此步骤多次,以获得足够的数据点。
4.数据处理与分析(1)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绘制电场强度与电压(或电势)的关系图。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静电场的性质和特点。
四、实验结果(请在此处插入图表)五、实验总结1.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习了静电场的性质和特点,了解了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使用电场强度计测量电场强度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静电场的分布特点。
3.本实验中需要注意控制实验条件,避免误差的引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分析数据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静电场的性质和特点。
模拟静电场测绘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模拟静电场测绘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模拟静电场测绘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3. 加深对电场强度和电势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静电场是由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
在静电场中,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电荷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对单位正电荷的作用力大小,单位为N/C。
电势是描述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大小,单位为V。
模拟静电场测绘实验是通过模拟方法来研究静电场的分布情况。
实验中,利用稳恒电流场来模拟静电场,通过测量电流场中的电位分布,间接得到静电场的分布情况。
三、实验仪器1. 模拟静电场测绘仪2. 数字电压表3. 电极4. 同步探针5. 坐标纸四、实验步骤1. 将模拟静电场测绘仪、数字电压表、电极、同步探针等仪器设备连接好。
2. 在坐标纸上标出实验区域,将电极放置在实验区域内。
3. 调节模拟静电场测绘仪的电压,使其达到实验要求的电压值。
4. 使用同步探针测量电极周围的电位分布,记录数据。
5. 根据测量得到的电位分布,绘制等位线图,分析静电场的分布情况。
6.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分析实验误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电位分布,绘制了等位线图。
从等位线图中可以看出,静电场在电极附近呈现出明显的对称性,电场强度随着距离电极的增大而减小。
2.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说明模拟静电场测绘实验方法可行。
实验中,由于测量误差和设备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的偏差。
六、实验结论1. 模拟静电场测绘实验方法能够有效地研究静电场的分布情况。
2.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验证了模拟静电场测绘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3.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电场强度和电势概念的理解。
七、实验改进建议1. 提高实验精度,减小测量误差。
2. 优化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率。
3. 采用更先进的模拟静电场测绘仪器,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索静电场分布的更多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模拟法测绘静电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懂得模拟实 验法的适用条件。
2.对于给定的电极,能用模拟法求出其电场分布。
3.加深对电场强度和电势概念的理解
【实验仪器】
双层静电场测试仪、模拟装置(同轴电缆和电子枪聚焦电极)。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1、静电场的描述
电场强度E 是一个矢量。
因此,在电场的计算或测试中往往是先研究电位的分布情况,因为电位是标量。
我们可以先测得等位面,再根据电力线与等位面处处正交的特点,作出电力线,整个电场的分布就可以用几何图形清楚地表示出来了。
有了电位U 值的分布,由 U E -∇= 便可求出E 的大小和方向,整个电场就算确定了。
2、实验中的困难
实验上想利用磁电式电压表直接测定静电场的电位,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磁电式电表都需要有电流通过才能偏转,而静电场是无电流的。
再则任何磁电式电表的内阻都远小于空气或真空的电阻,若在静电场中引入电表,势必使电场发生严重畸变;同时,电表或其它探测器置于电场中,要引起静电感应,使原场源电荷的分布发生变化。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测量在实际情况下难于进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模拟实际情况而进行测量,这种方法称为“模拟法”。
3、模拟法理由
两场服从的规律的数学形式相同,如又满足相同的边界条件,则电场、电位分布完全相类似,所以可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这种模拟属于数学模拟。
静电场(无电荷区) 稳恒电流场(无电流区)
⎪⎪⎪
⎩⎪⎪⎪⎨⎧⋅==⋅=⋅=⎰⎰⎰b a
ab l d E U 0l d E 0S d D E D ε ⎪⎪⎪⎩⎪⎪⎪⎨⎧⋅==⋅=⋅=⎰⎰
⎰b a ab l d E U 0l d E 0S d j E j
σ
4、讨论同轴圆柱面的电场、电势分布 (1)静电场
根据理论计算,A 、B 两电极间半径为r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r
E 02πετ
=
A 、
B 两电极间任一半径为r 的柱面的电势为
a
b r b
V V A ln ln
=
(2)稳恒电流场
在电极A 、B 间用均匀的不良导体(如导电纸、稀硫酸铜溶液或自来水等)连接或填充时,接上电源(设输出电压为V A )后,不良导体中就产生了从电极A 均匀辐射状地流向电极B 的电流。
电流密度为
ρ
E j '
=
式中E ′为不良导体内的电场强度,ρ为不良导体的电阻率。
半径为r 的圆柱面的电势为
a
b r b
V V A ln ln
=
图1、同轴圆柱面的电场分布
图2、不良导体圆柱面电势分布
结论:
稳恒电流场与静电场的电势分布是相同的。
由于稳恒电流场和静电场具有这种等效性,因此要测绘静电场的分布,只要测绘相应的稳恒电流场的分布就行了。
[实验内容]
1、 测量无限长同轴圆柱间的电势分布。
(1)在测试仪上层板上放定一张坐标记录纸,下层板上放置水槽式无限长同轴圆柱面电场模拟电极。
加自来水填充在电极间。
(2)按图17-5接好电路。
调节探针,使下探针浸入自来水中,触及水槽底部,上探针与坐标纸有1-2mm 的距离。
(3)接通电源,K2扳向“电压输出”位置。
调节交流输出电压,使AB 两电极间的电压为交流12V ,保持不变。
(4)将交流毫伏表与下探针连接。
移动探针,在A 电极附近找出电势为10V 的点,用上探针在坐标纸上扎孔为记。
同理再在A 周围找出电势为10V 的等势点7个,扎孔为记。
(5)移动探针,在A 电极周围找出电势分别为8V ,6V ,4V ,2V 的各8个等势点(圆越大,应多找几点),方法如步骤(4)。
(6)分别用8个等势点连成等势线(应是圆),确定圆心O 的位置。
量出各条等势线的
坐标r ,并分别求其平均值。
(7)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出电极A 和B 的直径2a 和2b 。
(8)按式(17—4)计算各相应坐标r 处的电势的理论值V 理,并与实验值比较,计算百分差。
2、测量聚焦电极的电势分布(选做)
分别测10.0V 、9.0V 、8.0V 、7.0V 、6.0V 、5.0V 、4.0V 、3.0V 、2 .0V 、1.0V 、0V 等,一般先测5 .0V 的等位点,因为这是电极的对称轴。
步骤同上
[数据记录]
模拟电场分布测试数据
V A = 10.0±0.1V 2a= 1.624±0.002cm 2b= 8.580±0.002cm
V 理(V) 10.0 8.0 6.0 4.0 3.0 2.0 1.0 r(cm) ? 1.1 1.50 2.15 2.55 ? 3.58 V 理
?
8.17 6.31 4.14 3.12 ? 1.07 (%)理
理
实V V V -
2.1%
4.9%
3.4%
3.8%
?
6.5%
处理:
1、用圆规和曲线板绘出园柱形同轴电缆电场等位线(注意电极的位置).
2、根据电力线垂直等位面,绘出电力线.
3、在圆柱形电缆电场分布图上量出各等位线的半径,计算V 并与理论值比较,求出其相对误差.
(1)1 1.1r cm =;则11ln()
8.17()ln()A
r b V V V a b
==; 100% 2.2%v V V E V -=
⨯=-理
实理
(2)2 1.5r cm =;则12ln()
6.31()ln()A
r b V V V a b
==; 100% 5.0%v V V E V -=
⨯=-理
实理
(3)(4)(5)同上
结果分析:
(1) 实验误差主要由电源电压的输入阻抗引起,输入阻抗越大,误差越小,结果越好。
(2) 等势面由人工拟合,因此半径的计算较粗糙,估计至少0.2r cm ∆=,分析对第一
组的影响,
由ln
ln
A r
b V V a b
=知,8.00.2
1.090.406 1.1ln ln
2.145A V V r V r V a r r b ∂∆∆=∆=⋅=⋅=∂
1.09100%12%8
Ev =⨯≈
说明在确定数据点时,一定要保证装置以及操作的稳定性,另外数据尽量多,以减少实验值的波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