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新闻系:梦想成为现实(刘海贵访谈)

合集下载

科技重大题材报道做深、做近、做活、做专的思考——几年科技宣传工作的感受

科技重大题材报道做深、做近、做活、做专的思考——几年科技宣传工作的感受

例如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 的一场革 命, 在报道中紧紧抓住旱作农业 长期面临的艰 巨问 题,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解决了山旱地缺水 , 农作物产 量低的实际问题 , 对于甘肃这样的旱作农业区 , 是个 巨大的变革和进步。干旱是甘肃以及甘肃周边很多
地 区面 临的严重 影 响农 业 发 展 的首 要 问 题 , 天 吃 靠
对重大题材进行深度报道 , 专业性会赢得大多 数受众 的尊重。作为科技宣传工作者 , 更加清楚专
第 2期
周子楠 : 科技重大题材报道做深、 做近 、 做活、 做专的思考
7 1
凭 借 专 业 的知 识 , 用 专 业 的 措 辞 , 述 专业 使 表 的概 念 , 扣 专 业 的思 路 , 成 报 道 , 样 出: 紧 完 这 来的
生 活各个 细节诠 释 日常生活 中如何 来完成 碳减排 目
灾区群众非常关心和关注这些项 目和项 目的实施 ,
因为项 目 支撑地方发展特色农业 , 支援灾 区建设 , 帮
助灾 区发展 。
标, 把重大题材做成受众能看 得到 、 摸得着的身边 事, 不仅新鲜有趣 , 而且贴近现实 , 容易接受。
社会 经 济发展 的根 本依 靠 科 技 进 步 , 技 领 域 的重 科 大发 现 、 键 技术 的创 新 、 业 的技 术 进 步 与 发展 , 关 行 不仅 对 区域经 济 的发 展 至 关 重 要 , 深 刻 影 响 着 世 也
技支撑经济发展 的步伐。从这些众多的重大题材 中 不难看 出, 甘肃的科技实力 日 益雄厚 , 经济与科技的 结合 日益紧密 , 科技在 引领产业发展 中的作用也 日 益突出。在报道甘肃科 技发展动态 , 宣传甘肃科技 成果 , 先进技术的同时, 如何把报道做深、 做透 , 把科 技报道融人生活 , 融人群众的 内心 , 做得贴近实际 , 贴近 最广 泛 的大 众 ; 何 做 得新 鲜 、 趣 , 得人 人 如 有 做 爱看 。这 些 问题 , 科 技 如何 深 人 基层 , 入大 众 , 是 深 如何让最广大的受众去关注和重视的重点。

如何写好一句话新闻1

如何写好一句话新闻1

《如何写好一句话新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消息的界说。

2、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3、了解新闻压缩类型题,学习拟写一句话新闻。

【学习重难点】掌握“一句话新闻题”的解题技法【自主学习】一、消息的界说消息,在这里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现手段,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传播价值的事实进行迅速及时报道的文体。

在学习消息时,我们需要分清消息同新闻两个相关的概念。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消息、通讯、特写、新闻评论等诸种新闻文体的总称。

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

二、消息的特征1、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要用事实说话,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失去了根本。

消息一般不用抒情与议论的手法,尽可能减少作者的主观色彩,而是提供新闻事实给读者,让读者从中了解信息,体会新闻报道者的价值取向和态度。

2、迅速及时人们常说,“新闻是易碎品,只有二十四小时的生命”,“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

”客观世界时刻都在变化,新的事物和新的事件层出不穷。

消息就是要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这些变化;同时,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也迫切需要大量有用的新的信息,以适应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跟上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

消息为人们提供了最迅捷的了解世界的窗口和沟通社会的桥梁。

3、简明扼要消息不同于其他的新闻体裁,它力求简要、概括地将新闻事实传达给读者,而不是提供全面、深层次的或分析性的信息。

表现在文字上,是尽可能精要、简练;在事实报道上,突出重点,不拖泥带水。

三、消息结构消息的结构通常指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指消息的构成,即一篇消息稿内容上的结构成分,一般由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几部分组成。

二是指消息的结构形式,即作者对已过滤的新闻材料进行总体性安排或布局的方式。

(一)结构成分1、新闻标题,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大于正文,作用是划分、组织、揭示、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

采风-课程纲要

采风-课程纲要
《采风》课程纲要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 高平)
课程名称 适用年级
走呀,让我们采风去 初一初二 总课时 24 课程类型 学生体验
《走呀,让我们采风去》是山大附中校本课程中现在唯一一个走出校园 的,孩子们在校园里呆了整整一周,走出校园,去接触社会,去触摸自己完全 陌生的一个领域,不是很有挑战性吗?
课程简介


6
中餐还是西餐?
7
惊爆人民抱怨:吃的好坏,意味着什么?
8
成竹先在胸:如何写采访提纲
9
个性访谈节目:我是提问的不是辩论的
10
如何打开紧闭的嘴巴
11
你有一双慧眼吗?——爱的形状
2
主题、材料、角度、语言:新闻其实是良知
(一)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包括三个部分:确认性评价和随机式评价、
1、确认性评价:在教学过程和最终评估中,为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进而确定学生学 习成果,要实施有明确数字的评价。 评价活动/ 成绩评定 2、随机性评价: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到目标程度进行评价随机 口头的评价。 最终,通过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的形式产生最后的总评。 (二)教师评价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实现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维度,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实现学 生对教师的评价。
(200 字内)
采风来自于“诗经”中的“国风”中的“风”字。“采风”的本意是收集 民间各种文学素材,在我国古代,“采风”的含义主要是指采集民歌。我国的 采风活动起源很早,历史悠久。 《走呀,让我们采风去》是呼吸新鲜的风,“只读圣贤书”的学子可以走 出校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担起社会责任, 写出妙手文章„„ 采风课程很符合古人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人从自 身修养到逐步走向外界的过程,离开亲眼所见和亲手操作,很多东西都是纸上 谈兵。因而,如果校本课程仍然是在知识增长和身体强健上下功夫,那我们平 时的课堂和音体美的课上是可以实现的。 走出校园就是让孩子们把触角真正地 伸入社会的一角,形成深度思考,形成自己认识社会、内化修养、担当道义的 重大社会责任意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走到陌生人身边,用自 己的语言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欣悦疾苦,能够理解他人的内心,鉴别话语 的真伪。几个人一起协作,思考、提升、推动、呼吁,挑起社会责任,写出妙 手文章。 与以往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植树、看机场、清明祭扫不同,那时回来 也会写一点东西,但我们知道,那些语言都是早已经设定的,都是回溯经历式 的,而不是“亲历”,采访是“不可知”的,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慧眼” 的。 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有敏锐的观察世界的能力,有一定的审美意识,有一 点摄影的常识,亲历身边发生的事情,让我们去记录、反思、呼吁…… 针对孩子的现实生活是:死水的泥潭,麻木的灵魂,呆滞的眼神,做题的 机器„„,我们设置采风的课程就可以让孩子走出校园,打开一扇色彩斑斓的 窗,通过他们亲眼观察,亲身经历,深度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认识。风声雨 声读书声声声不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难关心,担起社会责任 写出妙手 文章,从而真正培养出:具有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品位, 快乐、宽容、合作,有个性、善思索,具备创新的思维,同样具备批判精神的 独特个性。

2021开年力作《我怎样当总编辑》真实记录一张报纸艰苦转型历程

2021开年力作《我怎样当总编辑》真实记录一张报纸艰苦转型历程

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专访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得者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羊城晚报社社长:刘海陵记者:当年您作为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高材生,在风华正茂的年纪进入羊城晚报社,30多年记者生涯,您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广东新闻奖,专著有《20世纪末广东大案新闻卷宗》等,担任羊城晚报社总编辑、社长期间,您更积极推动媒体融合转型发展,对采编机构多次进行创新改革。

如果说当年的您是一名初上阵的小将,那么此前获过广东新闻金枪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中国晚报杰出贡献总编辑、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东“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2020年11月获第十六届长江韬奋新闻奖(韬奋系列)的您,已是一员战果丰硕的大将。

2021年初《我怎样当总编辑》横空出世,对于这本书的从无到有,您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刘海陵:1986年,我进入羊城晚报社,采访过“世纪贼王”张子强绑架香港富商勒索案、广东番禺“12·22”特大抢劫运钞车案等重大案件;先后策划了“红色娘子军精神薪火相传”“揭秘青蒿素和广东的故事”“寻找微信任”等系列报道。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这个艰难时期,当上了《羊城晚报》的总编辑,前后7年的时间(还有7年时间的副总编)。

我和我的同伴经历了这个伟大的转型,其间的痛苦、彷徨、无助,艰辛、汗水和眼泪,至今想来仍然是历历在目。

回头想想,我们这一代媒体人真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每天都发生着巨变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改变一切的时代!我常想,若干年以后,当我回想当初是如何经历这段非凡的时期,如何与我的同伴一起为这个被誉为岭南文化闪亮名片的著名媒体付出的时候,唯一的期望就是后辈说我们这代人没有荒废时光。

基于这个信念,我们不敢懈怠,不埋怨困难,勇敢面对一切挫折挑战。

我们之所以幸运,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传统媒体辉煌的高峰和艰难的低谷,更直接参与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各种努力尝试,只有同时经历并亲身参与,才能对媒体融合有更深的对比和体会,这难道不幸运吗?对于个人而言,我也是幸运的。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好不好就业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好不好就业

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好不好就业想过成功,想过失败,但从没想过放弃。

凯程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凯程就是王牌的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机构!一、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就业怎么样?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就业实践多,学生动手能力强,且复旦大学在新闻与传播领域的名气非常大,校友众多,就业不是问题。

据复旦大学就业办公室的老师介绍,复旦大学每年的就业率接近100%,毕业生整体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大部分的专业供需比在1:4以上,每年学生大部分进入全国各地的省市地区的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电影等传媒机构和相关行业。

社会对复旦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给予很高的评价。

二、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上的多不多?2015年,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计划招收60人。

总体来说,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招生量大,考试难度不高,每年都大量二本三本学生考取的,据凯程从复旦大学内部统计数据得知,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的考生中95%是跨专业考生,在录取的学生中,基本都是跨专业考的。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新闻与传播硕士考试科目里,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新闻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而且每年还有很多二本院校的成功录取的学员,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三、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与学费介绍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学费总额为7万元。

学制两年。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其方向为:01 新闻与传播02 新闻与传播(财经新闻)03 新闻与传播(新媒体传播)04 新闻与传播(全球媒介与传播国际双学位项目)考试科目具体是: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③334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四、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有哪些?对于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

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述

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述
广播电视新闻学概述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6
教学目的与要求
• 课程性质:
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必修课。
课程在学科中所占位置介绍 • 教学方式 :
共40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结合音视频 材料进行讲解,适当穿插一些课堂讨论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示。
采写编评摄播
路漫漫其悠远
学科体系
• 新闻传播学 新闻学 传播学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 三、音乐 • 作用:
• 1、充当开始曲,导入节目 • 2、内容间的过渡与间隔 • 3、配乐广播,渲染情绪,烘托气氛
• 案例:《懒人时光 音乐节目》
路漫漫其悠远
第三节 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 广播新闻的传播符号+屏幕文字语言+造型符号
• 一、屏幕文字语言: • 1、分为:画内文字 和 屏幕文字 • 2、屏幕文字的表现形式有四类:
路漫漫其悠远
第四节 电视新闻报道词写作
内涵:电视新闻稿 电视新闻解说词 电视新闻报道词
路漫漫其悠远
电视新闻报道词
• 首先,电视新闻报道词通常内容单一 ,没有复杂的旁枝末节。
• 其次,有些电视新闻报道词的报道没 有充分的电视化。
路漫漫其悠远
1、电视新闻报道词报道的“四少四多

• 第一、现场直播报道太少,后期转播和录制完成 的太多。 “现场感”:是指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现场完成 全部的报道任务,使观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思考: 广播与电 视有哪些 共同的符 号?
电视新闻符号=广播(声音)+报纸(文字)+造型符号
路漫漫其悠远
第二节 广播新闻的传播符号
广播新闻符号的三要素:语言、音响、音乐 • 一、语言 • 播音语言(主持人:国家一级乙等) • 现场语言(尽量达到二级)

复旦新闻系:梦想成为现实(刘海贵访谈)

复旦新闻系:梦想成为现实(刘海贵访谈)

复旦新闻系:梦想成为现实(刘海贵访谈)第一篇:复旦新闻系:梦想成为现实(刘海贵访谈)复旦新闻系:梦想成为现实杨愈青:在许多学生的眼中,您是非常严谨的,这是不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呢?刘海贵:可能是这样的吧。

我从小就有追求,对自己的定位比较明确,非常希望进大学,日后对国家有所贡献。

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校、区、市的三好学生,还担任过大队长、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等职务。

由于一直是学生当中的一个头”,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学习成绩方面。

我记得小学六年级过年没过好,就是因为数学得了99分,我原来的数学成绩都是一百分,可是那次粗心了,在匆忙中没有把2/4化简成1/2,老师狠狠的扣了一分,为此我整整郁闷了一个寒假。

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我印象还是很深,因为对我的影响太大了。

从那以后,我就吸取了教训,知道做学问一定要严谨,不能有丝毫差错。

后来,我教育我的学生、我的子女也是这样,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容忍丝毫马虎。

杨愈青:据我了解,您好像当年在安徽插过四年队,当时的情形是怎么样的呢?刘海贵:进入中学后,正当我想进一步深造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毕业时我可以留在上海工作,但我是学生干部,必须带头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样我就去安徽插队落户了。

离开上海时,别的同学都带了许多生活用品,我则带的很少,而却把中学所有的课本带了过去。

那时,我白天努力干活,在知青当中我的工分是最高的,晚上就在油灯下看书,生产队给我起了个外号叫“书呆子”。

当然我没有预见到将来会恢复高考,会进大学,但我觉得读书会让生活充实一点。

我也很喜欢看报,我们生产队定了一份地区的报纸《拂晓报》,大队里定了一份《安徽日报》,《拂晓报》最早是出版后一个星期才能到我们生产队,《安徽日报》就更晚了,如果刮风下雨要半个月后才能拿到。

公社里的邮递员如果碰到雨天路滑,常常就不能及时传递报纸,我就自告奋勇,跑上二十里去公社里把我们生产队的报纸信件一起拿回来。

复旦新闻系:梦想成为现实

复旦新闻系:梦想成为现实

复旦新闻系:梦想成为现实杨愈青:在许多学生的眼中,您是非常严谨的,这是不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呢?刘海贵:可能是这样的吧。

我从小就有追求,对自己的定位比较明确,非常希望进大学,日后对国家有所贡献。

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校、区、市的三好学生,还担任过大队长、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等职务。

由于一直是学生当中的一个头”,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学习成绩方面。

我记得小学六年级过年没过好,就是因为数学得了99分,我原来的数学成绩都是一百分,可是那次粗心了,在匆忙中没有把2/4化简成1/2,老师狠狠的扣了一分,为此我整整郁闷了一个寒假。

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我印象还是很深,因为对我的影响太大了。

从那以后,我就吸取了教训,知道做学问一定要严谨,不能有丝毫差错。

后来,我教育我的学生、我的子女也是这样,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容忍丝毫马虎。

杨愈青:据我了解,您好像当年在安徽插过四年队,当时的情形是怎么样的呢?刘海贵:进入中学后,正当我想进一步深造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毕业时我可以留在上海工作,但我是学生干部,必须带头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样我就去安徽插队落户了。

离开上海时,别的同学都带了许多生活用品,我则带的很少,而却把中学所有的课本带了过去。

那时,我白天努力干活,在知青当中我的工分是最高的,晚上就在油灯下看书,生产队给我起了个外号叫“书呆子”。

当然我没有预见到将来会恢复高考,会进大学,但我觉得读书会让生活充实一点。

我也很喜欢看报,我们生产队定了一份地区的报纸《拂晓报》,大队里定了一份《安徽日报》,《拂晓报》最早是出版后一个星期才能到我们生产队,《安徽日报》就更晚了,如果刮风下雨要半个月后才能拿到。

公社里的邮递员如果碰到雨天路滑,常常就不能及时传递报纸,我就自告奋勇,跑上二十里去公社里把我们生产队的报纸信件一起拿回来。

干这种事情没有任何工分补贴,我完全是出于对信息的饥渴,希望了解外界发生的事情。

带电头的消息新闻(范文6篇)

带电头的消息新闻(范文6篇)

带电头的消息新闻(范文6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带电头的消息新闻的资料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带电头的消息新闻(1)新闻报道消息头的历史与变革-精品资料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消息头使用由来已久,但是编辑记者关注不够,百余年来出现了电讯不分、各式不一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消息头产生发展的背景,对消息头做了统计归纳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消息头在网络时代发展变革的建议。

[关键词]消息头消息变革消息头,又称电头、讯头,常用于消息报道的导语段首,以较为固定的格式和符号、字体标志,被认为是消息的标志。

复旦大学刘海贵先生和尹德刚先生所著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上言:报纸上刊登的消息,其开头部分往往冠以“本报讯”或“××社××地×月×日电”的字样,这就是“消息头”。

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正规的新闻报道不可忽视消息头的运用。

[1]一、消息头出现的必然性与必要性1844年第一条电讯稿发出。

1874年《申报》刊载了一条报道英内阁改组的“伦敦电”,这是我国汉文报刊刊载的第一条新闻电讯。

[2]其后近140年间,消息头作为消息的要素,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编辑记者在无意识下惯性地使用着,把消息中这一微不足道的元素保存了下来。

应该说消息头的出现是随着电讯这一传播技术的变革而产生的,它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有其必然性与必要性。

1.报刊、通讯社的繁荣发展。

183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问世。

1844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莫尔斯电码。

此间,大量报纸、通讯社,尤其是哈瓦斯通讯社、沃尔夫通讯社、路透社、美国联合通讯社的成立,及“联环同盟”的缔结发展,大量新闻报道的采集与发布要求标注来源。

这是消息头得以产生的物质准备。

2.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萌发。

19世纪中后期,各国逐渐认识到知识产权在促进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通过立法保护知识产权。

人物通讯写作1

人物通讯写作1

写作园地人物通讯写作人物通讯是用来展示新闻人物事迹与形象的一种新闻体裁。

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有两大类:一类是写先进个人和集体,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这类报道往往能影响不少人,甚至感染几代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另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的人物,这一类报道过去比较少,近几年开始多了,开阔了人物通讯报道的路子。

人物通讯在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从人物本身特点出发,提炼主题,选择材料。

一般而言,人物的特点越鲜明,人物形象也越生动,他给读者的印象也越深刻。

记者根据人物特点确定主题,精心选材。

要有时代气息,体现出当今时代的特征。

人物通讯与人物传记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人物通讯要有新闻性,要能够体现出当今时代的某些特征。

这是我们提炼新闻主题时,要注意的问题。

新华社名记者穆青曾说过:“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往往会起到人物的某段传记,时代的某种记录的作用。

能否高瞻远瞩地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并且从这个高度来表现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就成为决定人物通讯成败的关键。

”通过刻画新闻人物的言行与外在气质,表现其内在性格与精神境界。

人物通讯很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与精神境界,这就是说,不但要写出报道对象的行为事迹,还要注意写出他的行为依据。

要表现报道对象的个性与思想境界,既要注意其行为事迹,也要注意其语言特征。

要在特定环境中表现特定人物。

任何一个新闻人物,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的,他与这个社会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言论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

要抓住有特色的细节,写好关键性情节。

人物通讯特别讲究细节的描绘与情节展开。

所谓情节,就是事情的变化和经过,它是由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

好的人物通讯一般具有一定的故事性,情节波澜曲折,引人入胜。

要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举,尽可能把人物通讯写活。

要多作形象描写,叙述要与描写结合起来,以描写带动叙述,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资简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资简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师资简介新闻学系成立于1929年9月,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教育机构。

新闻学系开设的新闻学专业主要培养记者、编辑、媒体管理人才、文化传播、新闻教学及研究人才,至今已有毕业生6000多名。

新闻学系教师撰写和出版了数十部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准的新闻学教材,总发行量已超过百万册。

新闻学系对外联系广泛,与国内许多新闻单位和新闻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国以及台、港、澳地区的一些报社、大学或新闻传播研究机构也建立了直接联系。

学院现聘有教职工45人,其中正副教授22人,博士生导师4人。

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新闻界和实业界还聘请了一批学识精湛、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兼职研究员,并聘请外藉专家担任顾问教授。

本校中文、历史、哲学、法律、经济、管理等学科的专家教授也常为该院学生授课。

新闻学院教师(按姓氏拼音排列,下同)曹晋,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国际出版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批判传播研究、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新媒介技术与书刊出版研究陈建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新闻法制与职业道德、中国新闻传播史郭虹,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动画研究、影视鉴赏、传播学理论洪兵,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研究领域:媒介社会学国际新闻传播黄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新科评议组成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史黄瑚,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法、新闻传播伦理黄小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新闻实务、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黄芝晓,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闻大学》杂志主编;研究领域:媒介经济、媒介管理、新闻实务李春,讲师;研究领域:新闻史李良荣,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新闻学理论国际传播林溪声,讲师;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实务刘海贵,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领域:新闻传播业务马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外国新闻传播史、政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孙玮,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学理论、媒介文化研究。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简介及师资介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简介及师资介绍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简介及师资介绍新闻学系成立于1929年9月,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教育机构。

新闻学系开设的新闻学专业主要培养记者、编辑、媒体管理人才、文化传播、新闻教学及研究人才,至今已有毕业生6000多名。

新闻学系教师撰写和出版了数十部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准的新闻学教材,总发行量已超过百万册。

新闻学系对外联系广泛,与国内许多新闻单位和新闻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等国以及台、港、澳地区的一些报社、大学或新闻传播研究机构也建立了直接联系。

新闻学系教师(按姓氏拼音排列,下同)曹晋,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国际出版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批判传播研究、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新媒介技术与书刊出版研究陈建云,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新闻法制与职业道德、中国新闻传播史郭虹,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动画研究、影视鉴赏、传播学理论洪兵,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研究领域:媒介社会学国际新闻传播黄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新科评议组成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副主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史黄瑚,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法、新闻传播伦理黄小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新闻实务、中国传统文化传播黄芝晓,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新闻大学》杂志主编;研究领域:媒介经济、媒介管理、新闻实务李春,讲师;研究领域:新闻史李良荣,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新闻学学科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新闻学理论国际传播林溪声,讲师;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实务刘海贵,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领域:新闻传播业务马凌,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外国新闻传播史、政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孙玮,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新闻传播学理论、媒介文化研究。

2021复旦大学新传专硕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2021复旦大学新传专硕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拟录取名单上,眼泪对眶而出,虽然成绩不算满意,但好在结果完美。

下面就来跟大家谈一谈我的考研经验吧。

这里奉劝大家一定要紧跟李凡,其中李凡的配套教材精讲精练是必看的,如果大家有时间也一定要刷完,后面有时间能再多刷就多刷,我再刷第二遍的时候时间不够了,所以没刷完,不过效果还是不错的,还有就是《政治新时器》了,也一定要去做。

我其实对政治算是比较感兴趣了,我最后考试的时候选择题得了42分,不过最后的总分只有70分,主要是因为大题背的不多。

复习大题的时候我主要是结合了李凡押的题,然后自己总结一些答题的框架和套路,然后用了两天时间来背的,最后考试一共中了三道题。

我个人认为政治复习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在备考的最后两个月里去突击复习就可以了,毕竟前期就算复习了,后期也很容易忘记,而且政治真的拉不开什么太大的差距,我有两个研友基本都没怎么复习政治,最后也是考了六十多分,所以大家还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吧,专业课才是重点。

英语:1.单词。

我觉得考研期间对我英语帮助最大的就是《一本单词》了,当初听他课的时候资料还没有资料,我自己下载打印了老师的资料,然后很认真的跟了两遍。

这两遍之后无论英语一或者二里面的单词大部分我都掌握了。

当然我平时即使走路上看到一个单词不认识我也会查,这是多年的习惯,所以词汇量比较好。

再加上《蛋核英语》的课,教大家把相近相反形似单词串联记忆,这样记单词的效率会很高。

2.阅读。

我前期把英语的真题做了一遍,看了好多经验贴很多大神都说要把阅读逐全篇翻译了,但是我感觉不用全篇翻译,因为太费时间。

听过蛋核英语的课程,个人觉得他的方法挺适合考英语一的同学,有研友告诉我说他即使看不懂文章用他的方法也能做的很好,平时做题可以试一试,比较节约时间。

但我是记不住套路的人,所以我做阅读都是基于自己理解之后才能做。

英语真题《木糖真题手译版》我也刷了几遍,坚持每天做两篇。

3.作文。

作文考前我差不多每天都会练一篇。

1. 《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 -

1. 《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 -

三、 采访是写作的先决条件 采访与写作是新闻活动中紧密相连而又有 不同分工的两个环节。在新闻工作中,采 访的功能是认识事物和收集素材,写作的 功能是把这种认识和素材加工、表达出来 。“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基础,写作是采 访的结果、归宿。在工作顺序上,先有采 访,后有写作。 从报道的来源和形成过程看,先有第一性 的事实,尔后才能对这种认识进行表述— 写作,这才产生了新闻报道。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历史与概念 第二节 新闻采访的地位
第一节 新闻采访的历史与概念
一、新闻采访概念的缘起与流变 1、“新闻”: • 语源:“西晋说”、“南朝说”、“唐朝 说” • “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 • ——《旧唐书.隐逸.孙处玄传》 • “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 • ——唐.李咸用. 《春日喜逢乡人刘松》
新闻采访与写作
传媒学院
2019/4/10
新闻采访与写作
1
讲课方式
• 案例教学 • 课堂讨论 • 作品展评
课程评价方式
作业、考试为主要评价指标, 考勤与课堂发言作为评价的辅助指标。 • 作业30分 • 期末考试70分。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刘海贵
一级教授,四十年新闻工作及教学
• 国家级规范教材
全国十大教育英才 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
浙江大学高宁远教授
我们所用教材
为南京大学新闻系主任丁柏 铨2009年修订,2011年重印
参考书目
• • • • • • • • 《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 徐泓 张征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报道与写作》 梅尔文•门彻 展江译 华夏出版社 《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美]卡罗尔· 里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新闻学核心》李希光著 南方日报出版社 《外国优秀新闻作品评析》王蕾编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20-2021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

2020-2021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复旦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复旦新闻与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前身为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于1929年9月。

新闻学院设有新闻学系、广播电视学系、广告学系、传播学系,建立了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层次的新闻传播人才教育体系。

学院共开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媒介经营管理4个博士点,以及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媒介管理学、新闻与传播6个硕士点(包括“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本院所有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一、复旦新闻与传播(专硕)招生目录二、参考书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五版)李良荣老师《网络新媒体概论》;黄瑚老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郭庆光老师《传播学教程》;刘海贵老师《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张子让《当代新闻编辑》、丁法章《新闻评论教程》、居延安《公共关系学》、唐舒尔茨《全球整合营销传播》、黄鹂《整合营销传播:原理和实务》。

三、复旦大学招生情况(报录比)四、复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年份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总分201855559090350 201760609090360 201660609090340五、复旦新闻与传播真题334一、名词解释1.新闻语言2.新闻敏感3.数字经济4.走转改5.空白分割二、简答1.智媒体时代特点2.整合营销传播未来面临的挑战3.全媒体融合报道特点4.版面编辑中色彩的作用三、论述政务微信和微博的功能、异同、关系四、实务消息:商品房价格调控评论:违背企业经营道德,消费喜好专硕:440一、名词解释1.媒介事件2.后真相3.舆论引导4.符号5.议程设置6.黄远生7.成舍我二、简答1.个性化推荐今日头条特点2.大众传播产生的原因和标志3.60年代小报和20年代小报的区别三、论述1.解析新闻专业主义2.传播学原理分析如何推动雄安新区的建设六、考研复习建议先说一下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这门专业课,考察内容包括采写编评、整合营销传播、公共关系几门学科。

让人成为新闻的灵魂--《时代人物》周年寄语

让人成为新闻的灵魂--《时代人物》周年寄语

让人成为新闻的灵魂--《时代人物》周年寄语
陈力丹
【期刊名称】《新闻知识》
【年(卷),期】2005(000)011
【摘要】@@ 一说到以人物作为专题报道对象的刊物,我首先想到是<人物>杂志,那个月刊好像是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有一定的读者,但读者的数量还是有限,因为那个时期我国的传媒业的发展规模远没有现在这样大而广.90年代后期,我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办了个"名人"专版,每周2个版面,有一定的读者市场,但是最终,看来还是市场份额不够理想,被内部调整掉了.
【总页数】1页(P23)
【作者】陈力丹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让人成为经济新闻的灵魂——试析如何提高经济新闻在读者中的关注度 [J], 岳霞红
2.让人文精神成为学校发展的灵魂——上海市七宝中学校长仇忠海访谈录 [J], 舒扬
3.让评析性报道成为党报新闻版最具影响力的品牌——《蚌埠日报》“特别报道”栏目创办三周年纪实 [J], 陈维祝;高峰
4.让人民群众成为新闻主角 [J], 周亚非
5.学术研究与事业发展--《新闻知识》创刊20周年寄语 [J], 刘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新闻系:梦想成为现实杨愈青:在许多学生的眼中,您是非常严谨的,这是不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呢?刘海贵:可能是这样的吧。

我从小就有追求,对自己的定位比较明确,非常希望进大学,日后对国家有所贡献。

我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校、区、市的三好学生,还担任过大队长、团委书记、学生会主席等职务。

由于一直是学生当中的一个头”,所以对自己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学习成绩方面。

我记得小学六年级过年没过好,就是因为数学得了99分,我原来的数学成绩都是一百分,可是那次粗心了,在匆忙中没有把2/4化简成1/2,老师狠狠的扣了一分,为此我整整郁闷了一个寒假。

这件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我印象还是很深,因为对我的影响太大了。

从那以后,我就吸取了教训,知道做学问一定要严谨,不能有丝毫差错。

后来,我教育我的学生、我的子女也是这样,做事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容忍丝毫马虎。

杨愈青:据我了解,您好像当年在安徽插过四年队,当时的情形是怎么样的呢?刘海贵:进入中学后,正当我想进一步深造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毕业时我可以留在上海工作,但我是学生干部,必须带头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样我就去安徽插队落户了。

离开上海时,别的同学都带了许多生活用品,我则带的很少,而却把中学所有的课本带了过去。

那时,我白天努力干活,在知青当中我的工分是最高的,晚上就在油灯下看书,生产队给我起了个外号叫“书呆子”。

当然我没有预见到将来会恢复高考,会进大学,但我觉得读书会让生活充实一点。

我也很喜欢看报,我们生产队定了一份地区的报纸《拂晓报》,大队里定了一份《安徽日报》,《拂晓报》最早是出版后一个星期才能到我们生产队,《安徽日报》就更晚了,如果刮风下雨要半个月后才能拿到。

公社里的邮递员如果碰到雨天路滑,常常就不能及时传递报纸,我就自告奋勇,跑上二十里去公社里把我们生产队的报纸信件一起拿回来。

干这种事情没有任何工分补贴,我完全是出于对信息的饥渴,希望了解外界发生的事情。

我当时还担任生产队的读报辅导员,向贫下中农介绍国内外的大事。

杨愈青:那您是怎样进入复旦新闻系的呢?刘海贵:我是1973年进复旦的,当时小平同志再度出山,他在经济上制定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同时试图恢复高考制度。

现在人们常说1977[年是第一年恢复高考,我个人觉得,这是不准确的,因为从事实上看,1973年小平同志出来后就着手恢复高考。

那一次是从教育部下达指标,各省、各地区进行分配,然后下达到各个市、县、公社等基层部门,一层层推荐考试。

我们大队推荐了平时表现比较好、文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三个人去公社考试,公社从一百多个推荐者中经过考试留下了三十个,然后送到县里参加考试,到县里去考试的时候就是全国统考了,外语、政治、语文、数学、化学等都考。

虽然前面几轮我都顺利过关,但在县里考试时我完全抱着一种参与的心态,因为我们县几百个考生大部分都是高中生,可我是个初中生,再说录取的比例又非常小,我就权当自己过了一把瘾。

但是,我没有想到,发榜的时候我竟然是全安徽数万考生中的第一名,而且后来我的作文被选为安徽省出版的中学生语文教材的课文之一。

进新闻系之前还有个小插曲。

我知道新闻系是复旦的名牌,非常向往。

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在上海正常上学,那我一定会争取考进这个系。

但是因为去安徽插队落户,耽误了学习时间,就只好把这个梦埋在心里。

那次高考,复旦新闻系就录取了我。

回上海后,我去看望了中学的一些老师和同学,他们都对我说:我们事先就预料,刘海贵要么就不回来读大学,读的话就一定是复旦新闻系。

我说:你们怎么可以这么肯定,要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比我强的人还很多。

他们说:你中学里就一直很优秀,所以我们都敢这么说。

杨愈青:您是如何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的呢?刘海贵:由于大学停了几年,所以考试时没有复习的范围,基本上靠平常的积累。

因为我很爱看书,所以除了把许多书带到生产队去看之外,平常只要一有空回上海或去蚌埠,我就把仅有的零花钱买了各种复习资料自学,当时别人都笑话我想不开。

那时我们的钱很紧张,家里每个月给的十元零花钱必须节约用,因此很少有人买书。

正因为这几年自学,所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高考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杨愈青:大学期间您主要做了些什么?刘海贵:虽然在安徽拿了第一,但在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我的基础在班级四十多个人中充其量只算中等水平,因此,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争取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虽然家在上海,但我很少回去。

每天基本上就是教室、图书馆、食堂、寝室四点一线,一本书一本书地看,不断充实自己。

那时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大家都想把浪费的时间补回来,而且我们的师资也比较强,新闻系有多位老师。

系主任是王中老先生,副系主任是李龙牧、余家宏老师,还有舒宗侨、林帆、张四维、叶春华、陈韵昭、董荣华等老师。

这样,一方面通过自己努力,另一方面加上良好的师资和学习氛围,大学几年我受益匪浅,这在后来的两次实习中就体现出来。

我小实习在《文汇报》,大实习在《新华日报》,两次的发稿量不仅在同学中名列前茅,也不落后于一些正式记者,所以,这两家报纸后来都想让我留下来工作。

杨愈青:但最终您还是留在系里当了老师。

刘海贵:在毕业时,我先是要求去西藏,在班级里所有报名去西藏的同学中我是最积极的一个,后来新闻系就把我作为唯一的一个推荐生报到学校里去。

我当时很高兴,觉得能去西藏是非常光荣的,也能锻炼人。

可是到长海医院体检时,查出我有高血压和心脏病,这样医院就和学校说我不适合去西藏,接下来分配时就把我分到《文汇报》。

当我正做好去《文汇报》的准备时,有一天我们的总支书记找我谈话,说根据学校的教学需要和老师们的推荐,决定让你留校。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感觉就像当年在安徽得知被录取到复旦新闻系时一样,因为那时留校对人的要求是很高的,我很高兴地服从了分配。

]为搞科研,甘作拼命三郎”杨愈青:我记得唱京剧时您最喜欢唱《智取威虎山》的一些选段,您开玩笑说要唱就要选最有难度的来唱,那么做学问您是不是也有这个习惯?刘海贵:这可能是我的性格决定的吧。

我留校后,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常常主动承担一些难度较大的科研任务。

那时的系主任徐震先生想在任期内拿出一套在全国比较齐全、比较有水准的新闻学教材,一共有八本。

其中有一本新闻采访写作,徐先生到我们教研室来讨论这本书撰写工作的时候,我当时是教研室的秘书,就极力促成教研室主任和老师们接受这个任务。

在编写过程中,我承担了“记者修养”等章节的撰写,这些领域以前没有人系统的梳理过,相对来说比较困难。

因此在书的后记里,我们教研室领导把我列为主要执笔者,是唯的一年轻教师,认可了我在这本教材中起到的作用。

我现在还有这个习惯,搞科研一定要搞前人没有涉及的东西,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这样意义更大一点。

有不少人评价,说我写的东西先前没人研究过。

杨愈青:你曾有个绰号叫拼命三郎,您能说说这个绰号的来历吗?刘海贵:为了搞好学术研究,我年轻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那时,每天晚上从8点到凌晨2点,我都把自己关在家里看书、学习、写文章,这个习惯一直从80年代初保持到90年代。

所以,据统计,在复旦大学文科青年教师中,我的科研成果始终名列前茅。

还有一段经历,那时我住在第八宿舍,对面住了一位哲学系的郑老师,他也非常用功,常常看书到深夜,这样我们俩无形中形成了竞争。

每天夜里,只要他的灯不关,我的灯就不关,各自都在埋头搞科研。

有一次我去拿电费的单子,他碰到我说:“刘老师,我的电费还是没有超过你呀。

”后来,《青年报》的记者来采访我,做了一整版的稿子,称我为上海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中的“拼命三郎”。

就这样,我出了很多科研成果,连续几年每年论文不少于30篇,还独自或参与主编了若干本教材。

但是,这也让我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由于我不但要搞科研,还要担任教学秘书等行政职务,异常繁忙,又抽不出时间参加体育锻炼,体质每况愈下,平均每年要拔掉两颗牙齿,现在牙齿都是假的,那时宿舍走廊里的同事经常看到我脸上贴满膏药,牙齿发炎痛啊。

而且先后两次胃出血,让我大伤元气。

杨愈青:在1986年,你考取了本系的研究生,您觉得这三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刘海贵:为了进一步深造,我读了在职硕士,我觉得专业课还比较容易,毕竟在这个领域已经摸索了十年。

但是,由于我中学学的是俄语,大学的英语底子又没打好,可获得硕士学位必须通过全国的硕士生英语考试,这对我来说有很大难度。

为此,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天雷打不动,4点钟逼着自己起床,到校园里学两个小时的英语。

如果下雨,我就去办公室。

夏天的蚊子常常多的不得了,我只好穿上长裤,再套上高筒胶鞋,还围着围巾,无论多热也必须坚持。

平时,只要有一点空,我都用来学英语。

这样平均算下来,我每天学英语的时间应该有五小时左右。

我下狠心坚持了三年,毕业时终于通过了全国英语硕士考试。

虽然我付出了许多,但因为我热爱教育事业,学英语一方面可以让我获得较高的学历,另一方面对今后的教学科研又有很大帮助,所以我觉得还是值得的。

杨愈青: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您这么勤奋,成果应该不少吧?刘海贵: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聊以自慰。

除了前面讲的之外,我编写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获得了教育部的大奖,《新闻采访学》也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据复旦出版社统计,我所编著的采访写作教材成为他们所有书籍中销路最广的前三本之一,发行量已接近50万册,全国许多新闻院系的采访写作课都是用我编的教材。

在一个半小时前,教育部高教司的副司长刘凤泰给我打电话,谈完工作后,他还称赞我学问做的不错,说很敬重我。

这些都让我觉得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杨愈青:前年您被评为博士生导师,有没有什么新的打算?刘海贵:成为博士生导师后,我觉得自己应该在应用新闻传播领域里不断开拓,搞一些具有宽度、深度、厚度的力作出版。

我考虑到学术界虽然对我国新闻发展的整个历史已有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在业务史方面前人并没有专门系统的梳理,于是我组织了一批青年学者编写了《现当代中国新闻业务史导论》一书,去年已经出版,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

前不久,我又决定编写一套《当代新闻传播精品研究》丛书,初定为十本,种类为消息、通讯、编辑、评论、摄影、网络、广播电视、广告公关、书刊杂志、外国名记者等,要求收集历史上的业界精品,进行透彻的研究、评述,对每一篇作品的分析不少于2000字。

这套书的工程量相当大,我已向全国公开招聘了十位主编,开始了这项工作,争取在今年底推出3—4本,明年底全部完成。

复旦出版社得知了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因为以前虽然有不少人编写过某种体裁的精品,但是从未推出过一个系统,本科生、研究生及记者、通讯员迫切需要这套教材,作为复旦新闻学院理应完成这一课题研究。

应用新闻传播这一领域里研究的课题太多太多,在日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我矢志不移抓住三个大的课题研究,初定为三十本左右的书,六百万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