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检测技术
全面解读诺贝尔化学奖之噬菌体展示技术
![全面解读诺贝尔化学奖之噬菌体展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84e1c568e9951e79b892758.png)
全面解读诺贝尔化学奖之噬菌体展示技术当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布的那一刻,我禁不住高呼一声:今年的三大自然科学奖项都被生物学给“收入囊中”了。
别的不说,就说噬菌体展示技术,经过义翘神州十多年的应用改善,已经成为公司抗体制备技术的主要手段,制备开发的抗体近万种,还有几种抗体药物也在临床试验阶段。
为了让大家对噬菌体展示技术有更加清晰的了解,我结合公司十多年的抗体研发生产经验写了本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发展进化之路1985年Smith GP利用基因工程,将外源基因插入丝状噬菌体(Filamentous bacteriophage,fd)的基因组,使目的基因编码的多肽以融合蛋白的形式展示,从而创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
1990年,Mc Cafferty等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了库容为106的抗体库,使其成为一种新兴的抗体制备技术。
而Sir Gregory P. Winter是第一个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将鼠源抗体药物人源化,使得抗体药物用于临床治疗,比如Adalimumab。
噬菌体展示技术创建后就成为了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杂交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抗原抗体库的建立、药物设计、疫苗研究、病原检测、基因治疗、抗原表位研究及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还进化为多种展示技术,如核糖体展示、mRNA展示、细菌展示和酵母展示等。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是将外源编码多肽或蛋白质的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插入到噬菌体外壳蛋白结构基因的适当位置,在阅读框能正确表达,使外源多肽或蛋白在噬菌体的衣壳蛋白上形成融合蛋白,随子代噬菌体的重新组装呈现在噬菌体表面,可以保持相对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
然后利用靶分子,采用合适的淘洗方法,洗去未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
再用酸碱或者竞争的分子洗脱下结合的噬菌体,中和后的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扩增,经过3-5轮的富集,逐步提高可以特异性识别靶分子的噬菌体比例,最终获得识别靶分子的多肽或者蛋白。
噬菌体的分类、生物学性状及应用
![噬菌体的分类、生物学性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50e85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9.png)
噬菌体的分类、生物学性状及应用噬菌体是一类寄生于细菌的病毒,也被称为细菌噬菌体或细菌病毒。
它们是病毒领域中最为广泛研究的对象之一,不仅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地位,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噬菌体的分类、生物学性状以及应用有着丰富的内容。
噬菌体的分类:噬菌体根据其基因组的结构和复制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尾端噬菌体和整合噬菌体。
1. 尾端噬菌体(T4类噬菌体):它们具有复杂的结构,并且有着特别高的复制速率。
这类噬菌体通常具有头部、尾部和尾纤维等结构,头部包裹着基因组,尾部主要参与寄主感染。
尾端噬菌体主要感染细菌,并在寄主内进行复制。
2. 整合噬菌体:整合噬菌体通过整合到细菌的基因组中而进行复制。
整合噬菌体在培养基中以类似于细菌的形态存在,并通过细胞分裂传递给下一代细菌。
这类噬菌体在寄主不利于感染时会转入潜伏状态,以免被细胞免疫系统发现。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1. 构造:噬菌体主要由头、尾和尾纤维等多个部分构成。
头部包含基因组,尾部用于寄主感染,尾纤维通过识别特异的寄主受体进行附着和感染。
2. 复制策略:噬菌体通过感染寄主细菌,将自己的基因组注入寄主细菌细胞内,并借助寄主细胞机制进行复制。
复制过程包括基因组复制、蛋白质合成和组装等步骤。
3. 感染特异性:噬菌体具有高度的感染特异性,只能感染特定种类的细菌。
这一特性使得噬菌体可以作为治疗感染性细菌病的有希望的替代品。
4. 寄主凋亡: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菌后,会通过寄主凋亡来释放复制产物。
这是一种机械性凋亡,将寄主细胞破裂,从而释放大量新生噬菌体。
噬菌体的应用:1. 抗菌剂:噬菌体可以作为抗菌剂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尤其是耐药菌感染。
相较于传统的抗生素,噬菌体具有极强的目标性,不会对人体的自身菌群产生伤害。
2. 食品安全:噬菌体可以用于食品安全领域,对抗致病菌的感染。
它们可以被添加到食品中,通过感染并降低细菌数量,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
3. 生物工程:噬菌体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
2021真菌毒素检测领域噬菌体展示技术的运用范文2
![2021真菌毒素检测领域噬菌体展示技术的运用范文2](https://img.taocdn.com/s3/m/ba305ed631126edb6e1a1019.png)
2021真菌毒素检测领域噬菌体展示技术的运用范文 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超过 1000 多种真菌毒素,这些毒素仅由 350 多种真菌产生。
真菌在陆地和海洋均广泛分布,在热带分布最广,因此污染也最重[1].目前,全球关于真菌毒素污染的报道日益增多,且受污染的也不局限于大米、玉米、小麦、大麦等主要粮食作物,还有药用植物、水果、坚果、牛奶等。
毒性较强的真菌毒素有玉米赤霉烯酮( zearalenone,ZEN)、伏马毒素( fumonisins,FB)、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s,AFT)、赭曲霉毒素 A( ochratoxin A,OTA)、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deoxynivalenol,DON)、镰刀菌素( fusarin)、拟茎点霉毒素( phomopsins)、桔霉素( citrinin)等。
不同的真菌毒素其致毒机制不同,表现为致癌毒性、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等多个方面。
由于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有巨大危害,因此国内外科研人员研发了多种检测真菌毒素的技术,主要有仪器确证法和利用免疫学原理筛选检测的方法。
仪器法主要是高效液相色谱法[2](HPLC)、质谱分析[3]( MS)、高效液相色谱-多级质谱法[4]等,这些方法显着的优势是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且灵敏度高,但检测过程复杂、耗时、仪器设备十分昂贵、对实验室环境和实验员技能有严格的要求,从而限制了其用于大批量样品的筛选。
利用免疫学原理进行大批量样品筛选检测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法[5]( ELISA)和免疫层析试纸法[6],因其特异性高、灵敏度强、操作简单,甚至可以实现现场检测而发展迅猛。
但上述方法均使生产人员和操作人员须长期接触真菌毒素标品,对其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并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
因此,近年来新兴的噬菌体随机肽库展示技术( phage display technology)引起许多学者关注,并以此技术研究毒素的替代品及抗体参与免疫化学反应,建立了相关的无毒检测免疫学体系。
噬菌体展示技术
![噬菌体展示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0bdd5e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3.png)
噬菌体展示技术第一篇:噬菌体展示技术介绍噬菌体作为一种针对细菌的病毒,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除了作为抗生素的发现者,噬菌体还可以被利用于噬菌体展示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的蛋白质,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快速筛选和鉴定。
本文将介绍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在生命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原理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目的蛋白或肽插入噬菌体表面的一种方法。
噬菌体表面组分主要有三种:1)编码质粒的pIII蛋白质;2)编码细胞毒素E的pVIII蛋白质;3)编码专一结合的pV蛋白质。
它们在噬菌体的组成和结构上有不同的作用。
其中,pIII和pVIII蛋白质被广泛地应用于蛋白质展示,pV 蛋白质则被用于病毒特异性分离。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步骤为:首先,在噬菌体pIII或pVIII蛋白质基因的外侧区域中插入目的蛋白的DNA序列;然后使用这些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
噬菌体在感染过程中就会将目的蛋白展示在其表面。
最后,可使用具有亲和力的配体或抗体选择目的蛋白并纯化。
二、优缺点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优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容量:噬菌体可以在感染过程中表达众多的外表面蛋白,其中每个蛋白均可成为一个展示物,针对多种噬菌体展示技术。
2)直接鉴定:在已知多肽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特定的抗体直接鉴定噬菌体表面的展示蛋白。
3)高灵敏度:噬菌体展示技术对目标蛋白的识别灵敏,并且可以使用大量病毒颗粒进行检测。
4)高效率:噬菌体展示技术可将展示蛋白直接表达在噬菌体的表面,无需进行分离提纯,从而加快了蛋白纯化过程。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分子大小限制:目前仅适用于直径小于1/3噬菌体直径的蛋白分子。
2)生物安全:组装成噬菌体后,展示蛋白无法及时得到更新,可能会导致噬菌体的生物安全风险。
3)抗原性:由于目的蛋白常常被表达在噬菌体的表面,因此它们可能会被视为异物而引起免疫反应。
三、应用由于噬菌体表面蛋白质的展示,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
噬菌体
![噬菌体](https://img.taocdn.com/s3/m/8f9d5a2f52ea551810a687a1.png)
操作简单易行,该技术采用经典的PCR分子克隆等技术即可操作, 在几周内即可筛选106~108克隆,筛选获得抗体库可以用于原核系 统表达,无需组织培养,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筛选获得噬菌体随机肽库具有容量大、体积小、筛选简便、制备成 本低、可多次扩增等突出优点。
2.6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局限性
所建库的容量和分子多样性受到限制; 不是所有的序列都,进而
1 个体微小、可通过细菌滤器 2 无细胞结构专性细胞内寄生
3
分布广泛
1.3 噬菌体的特性
4 裂解或不裂解细菌 5 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6 能够抵抗热、低温、冰冻等
1.4 噬菌体结构
1.5 噬菌体的化学组成
核酸:头部核心,DNA或RNA 作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头部外壳和尾部 作用:保护核酸 构成外壳和尾部
Bacteriophage
1
噬菌体概述
2 噬菌体展示技术
3 细菌的检测与治疗
4
噬菌体载体
5
噬菌体转导
第一章 噬菌体概述
概念
简史
分类 结构
特性
1.1噬菌体概念
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 放线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 病毒,只能在活的微生物细 胞中复制增殖。
1.1噬菌体概念
噬菌体 分裂中的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 电镜扫描图
2.7 噬菌体抗体库的分类
(1)根据 免疫抗体库
插入基
因片段 非免疫抗体库 天然抗体库
的来源 库
半合成抗体
全合成抗体 库
第一个合成的噬菌体抗体库是Barbas等 1992年报道将依赖于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所以,一些对细胞有
毒性的分子如生物毒素分子,很难得到有效表达和展示。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毒素检测分析中的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毒素检测分析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1e5eb5960590c69ec37639.png)
S a i n o n n Ru a eg n n i n n a P o e t n, h n z o 5 0 2 C i a t t fHe a r l o En r y a d E vr me t l r t c i Z e g h u 4 0 0 , h n ) o o
Absr c :M y ot i s a e s r i u l r f 1t n ma n ma nd whih ha e b e n f ta t c ox n r e v o s y ha m ul o a i la d hu n ki s, c . v e n o eo
t e f t e o he m i iki g e io e w a o e nt h u ur ft m c n p t p sl ok d i o. Ke r s M y ot i s;D e e to y wo d : c ox n t c i n;Pha e dip a e hn q g s l y t c i ue;M i iki g e iop m c n pt e
摘 要 :霉 茵毒 素严重危 害动物及 人类健 康 , 素检 测 已成 为评 价 农产 品 、 品、 料 品质 的重要 内 毒 食 饲 容 之一 。毒 素检测 有一定危 险性 , 建立新 的毒 素检 测手段 意 义 重 大。噬 茵体展 示技 术是 一种设 计 精巧、 具有极 强分 离多肽功 能的 生物 学技术 。综述 了此 项技 术 的发 展 和在 筛选霉 菌毒 素模 拟表 位 肽 中的作 用及模 拟表位 肽在毒 素检 测 中的应 用 , 并源自 望 了该技 术的应 用前景 。
i s d t r n t n s f l . h g ip a s a e q iie b o e h o o y, ih h sa g e tc p ct o n e e mi a i a ey P a ed s l y i x u st i t c n l g wh c a r a a a i f r o y
温和噬菌体检测方法
![温和噬菌体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61f0929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a.png)
温和噬菌体检测方法一、噬菌体简介。
1.1 噬菌体是啥。
噬菌体啊,就是一种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
这东西可神奇了,就像小特务一样,专门盯着细菌下手。
它们有烈性的,还有温和的呢。
咱今天重点要说的就是温和噬菌体。
这温和噬菌体啊,不像烈性噬菌体那么“凶猛”,它和细菌之间的关系有点复杂,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1.2 温和噬菌体的特点。
温和噬菌体有个很特别的本事,它能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细菌的基因组里,就像悄悄地在细菌家里安了个家一样。
这个时候呢,细菌还能正常地生长繁殖,就好像带着个小跟班,但是这个小跟班随时可能搞点事情出来。
二、检测温和噬菌体的重要性。
2.1 对科学研究的意义。
在科学研究里啊,检测温和噬菌体可太重要了。
就好比我们要研究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温和噬菌体就是其中隐藏的一个小环节。
如果不把它找出来,搞清楚,那整个研究就像拼图缺了一块,怎么看都不完整。
它能影响细菌的很多特性,像细菌的耐药性啊,说不定就和温和噬菌体在背后捣鼓有关系。
要是能准确检测到温和噬菌体,那对我们理解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那可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2.2 对实际应用的价值。
在实际应用方面,比如说在食品工业或者医疗领域。
在食品工业里,如果有温和噬菌体在细菌里“潜伏”,那可能会影响食品的发酵过程,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在医疗上呢,要是能检测到温和噬菌体,就有助于我们理解一些疾病的发病机制。
因为有些疾病可能和细菌里的温和噬菌体有关,这就像“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到温和噬菌体这个关键,可能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三、检测方法。
3.1 传统培养法。
传统的培养法呢,就是把可能含有温和噬菌体的样本和细菌一起培养。
这就像把一群嫌疑犯和受害者放在一起,看会发生什么。
如果有温和噬菌体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就会看到一些特殊的现象。
比如说细菌的生长状态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出现一些溶菌现象,不过温和噬菌体引起的溶菌不像烈性噬菌体那么明显,就像小偷作案留下的痕迹比较隐蔽一样。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赫尔希和蔡斯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赫尔希和蔡斯](https://img.taocdn.com/s3/m/aae27f960975f46527d3e1f4.png)
4.噬菌体在细菌体中合成自己的蛋白质 需要:( B ) A.噬菌体的DNA和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DNA和氨基酸 D.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5.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A )
A.核酸 B.DNA C.RNA D.蛋白质
在杀死加的热S杀型死细的菌S型中细含菌有哪些物质?
DNA是唯一的遗传物质吗?
有些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不含有DNA, 只含有RNA。 在这种情况下,RNA就起着遗 传物质的作用。
目前,已有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料证明,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外提升:
如何验证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烟草花叶病毒
RNA 蛋白质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父本
减数 分裂
精子
受精 作用
有
受精卵
丝 分
子 代
母本 减数 卵细胞
裂
分裂
染色体在生物的遗传中起着 重要作用。
染色体
• DNA • 蛋白质
是遗传物质?
20世纪中叶 激烈争论 实验
1928年
格里菲思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944年 艾弗里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材料:肺炎双球菌
2、实验技术:
同位素标记法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C、H、O、N、S (标记35S ) DNA的组成元素: C、H、O、N 、P (标记32P)
(2)实验过程:
①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外壳蛋白质
蛋白质含35S +细菌 离心
的噬菌体 (未标记)
上清液(含T2噬菌体颗 粒) --含放射性物质35S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doc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doc](https://img.taocdn.com/s3/m/5152cb0e767f5acfa1c7cd80.png)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论文课程名称现代微生物技术姓名学号学院食品科技学院任课教师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印制噬菌体展示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摘要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ology,PDT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分析技术,能够准确、灵敏、快速、简便的检测出各种微生物、毒素、农药分子等。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热门课题。
本文简单介绍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技术;食品安全;检测Application of 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in Food Safety Determination Abstract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PDT is one of modern analytical technology and can be applied to detect microorganisms, toxins and chemical pesticides in an accurate, fast and convenient manner. Moreover, the detection of food microorganisms using 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PDT has been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s in recent years. Current progresses in food safety determination through PDT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PDT; food safety;determination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PDT 作为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快捷、有效的工具,变革了我们选择特殊分子的能力,是一种已经很好地建立起来的方法。
噬菌体的检查研究方法
![噬菌体的检查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39eca2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9.png)
噬菌体的检查研究方法摘要噬菌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菌的病毒,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噬菌体的检查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细菌的检测、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和筛选,以及基于PCR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方法。
细菌的检测细菌的检测是噬菌体检查的前提。
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包括培养、PCR和FISH技术。
培养方法是最常见的一种,但需一定时间,且存在一定的误差。
PCR 技术则快速、准确,可检测非常微小的细菌数量。
FISH技术则能够针对细菌的不同种类进行检测。
噬菌体的分离和鉴定噬菌体的分离和鉴定是噬菌体检查的重要步骤。
传统的方法包括培养和电镜观察,但难以分离出非常小、异形的噬菌体。
现代的方法则包括基于PCR和基于蛋白质组学的技术。
其中,PCR可以检测不同种类的噬菌体,蛋白质组学技术则能够对噬菌体进行更为准确的鉴定。
噬菌体的筛选也是噬菌体检查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方法包括挑选产噬菌体的细菌进行筛选、挑选药敏菌株进行筛选、以及针对临床样本进行筛选。
基于PCR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方法PCR技术无疑是最受广泛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
特别是在快速检测和鉴定不同种类的噬菌体上表现出了出色的表现。
另外,PCR技术还可用于探索噬菌体的进化历史和分子机制等方面。
蛋白质组学技术是近年来崭露头角的研究方法之一。
通过对噬菌体的蛋白质进行研究,能够进一步深入了解噬菌体的生物学行为、进化历史和分子机制等方面。
由于蛋白质组学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通量等特点,因此,在噬菌体的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结论噬菌体的检查研究方法包括细菌的检测、噬菌体的分离、鉴定和筛选,以及基于PCR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研究方法。
这些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将使得噬菌体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得到更加准确、迅速和深入的展开。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方法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22e4cfe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9.png)
噬菌体效价的测定方法噬菌体效价的测定方法1. 引言噬菌体效价的测定方法是研究噬菌体杀菌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噬菌体效价测定方法。
2. 噬菌体效价测定方法斑点法斑点法是最常用的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系列浓度递减的噬菌体溶液。
2.在琼脂平板上均匀涂敷被测细菌悬浮液。
3.取一定体积的已知浓度的噬菌体溶液滴在已涂敷的平板上,静置一段时间。
4.观察液滴周围是否出现菌落溶解区,根据出现溶解区的数量和大小,推断噬菌体的效价。
流式细胞术法流式细胞术法是一种快速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适合大规模实验。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系列浓度递减的噬菌体溶液。
2.将被测细菌悬浮液加入流式细胞仪中,通过光散射和荧光信号检测细菌的状态。
3.依据细菌的状态判断噬菌体的效价。
确定感染能力的法确定感染能力的法是一种精确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可以测定细菌在固定时间内被噬菌体感染的能力。
具体步骤如下:1.准备一系列浓度递减的噬菌体溶液。
2.将细菌与噬菌体溶液接触一定时间后,离心沉淀细菌。
3.通过对沉淀细菌进行计数或直接培养识别,确定细菌被感染的数量。
4.根据感染数量和噬菌体浓度计算噬菌体的效价。
3. 结论本文介绍了斑点法、流式细胞术法和确定感染能力的法三种常用的噬菌体效价测定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噬菌体效价的测定。
4. 斑点法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斑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可以同时测定多个噬菌体效价,提高效率。
•结果直观,通过观察菌落溶解区可以准确判断噬菌体效价。
缺点•斑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观察菌落溶解区的形成,耗时较长。
•结果的定量分析相对不准确,只能通过观察溶解区数量和大小来推测效价。
•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温度、湿度等。
5. 流式细胞术法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流式细胞术法速度快,可对大量样本进行高通量分析。
•结果定量准确,可以精确地获得细菌的状态信息。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生物检测上的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生物检测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8b64e6458fafab069dc02b7.png)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摘要: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ology,PDT)是通过将外源基因与噬菌体基因组中编码外壳蛋白的基因融合,在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能够将目的基因编码的多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的技术。
噬菌体展示技术已被用于药物开发、肿瘤研究以及免疫学等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技术在真菌毒素、农药等生物检测上的应用。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技术;生物检测;真菌毒素;农药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BiologicalDetectionGuan Pang Academic advisor: Yongheng LiangAbstract: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is a technology which fuses exogenous gene and phage gene encoding phage coat protein,which can display the protein encoded by target gene on phage surface after infecting the host cell. Nowadays, 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in the fields of drug development, cancer research and immu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ycotoxin and pesticide detection.Key words: Phage display technology;biological detection;mycotoxin;pesticide噬菌体展示技术是最早是由美国的Smith GP创建,首次将外源基因插入丝状菌体f1的基因Ⅲ,使目的基因编码的多肽展示在噬菌体表面[1]。
《噬菌体蛋白应用于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噬菌体蛋白应用于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555fed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a6.png)
《噬菌体蛋白应用于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一、引言李斯特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其具有极高的耐寒性和耐腐性,广泛存在于各种食品中,如肉类、蔬菜、奶制品等。
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李斯特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噬菌体蛋白在细菌检测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噬菌体蛋白在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二、噬菌体蛋白概述噬菌体是一种能够感染和裂解细菌的病毒。
噬菌体蛋白是噬菌体裂解细菌时释放的一种酶类物质,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它们对宿主细菌有极高的亲和力和破坏力,对非宿主细菌则无影响。
因此,利用噬菌体蛋白进行细菌检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三、噬菌体蛋白在李斯特菌检测中的应用(一)技术原理利用噬菌体蛋白的特异性识别和裂解功能,当含有李斯特菌的样品与噬菌体蛋白混合时,噬菌体蛋白会迅速识别并裂解李斯特菌,产生特定的反应信号。
通过检测这种信号的强度和变化,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李斯特菌。
(二)实验方法实验方法主要包括样品处理、噬菌体蛋白制备、混合反应及结果检测等步骤。
首先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均质化、离心等,以便更好地提取和分离出目标细菌。
然后制备噬菌体蛋白,将其与处理后的样品混合,进行反应。
最后通过特定的检测方法(如荧光法、PCR法等)检测反应信号,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李斯特菌。
(三)技术优势与传统的细菌培养法相比,利用噬菌体蛋白进行李斯特菌检测具有以下优势:一是检测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二是准确性高,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三是操作简便,无需复杂的设备和繁琐的步骤;四是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应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噬菌体蛋白在李斯特菌检测中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样品中的李斯特菌,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同时,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应用。
此外,该方法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够在不同条件下保持较高的检测性能。
噬菌体展示[3篇]
![噬菌体展示[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2c57b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1d.png)
噬菌体展示[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噬菌体展示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噬菌体展示(一)测定噬菌体滴度只有当噬菌体的感染复度MOI (噬菌体数/细菌数)值远低于1时(即细菌过量时),噬菌斑的数量才会随着加入噬菌体的量而呈线性增加。
正因如此,建议检测噬菌体贮液的滴度时,在感染前进行稀释,而不是在高MOI值的情况下稀释被感染的细胞。
低MOI值有助于确保每个噬菌斑仅含一个DNA序列。
1. 接种ER2738单菌落于5-10 ml LB培养基中,摇床培养至对数中期(OD600 ~0.5)。
2. 细胞生长时,微波炉融化上层琼脂,分成3 ml等份于灭菌试管中,每个噬菌体稀释度一管。
保存于45℃备用。
3. 37℃预温LB/IPTG/Xgal平板,每个噬菌体稀释度取一个平板备用。
4. 在LB中准备10倍系列稀释的噬菌体。
建议稀释范围:扩增的噬菌体培养物上清:108-1011;未扩增的淘选洗脱物:101-104。
每个稀释度换一新鲜吸头,建议使用带滤芯吸头以避免交叉污染。
5. 当菌体培养物达对数中期,分成200 μl等份于微量离心管中,每个噬菌体稀释度一管。
6. 每管加入10 μl不同稀释度的噬菌体,快速震荡混匀,室温温育1-5 min。
7. 将感染细胞加入45℃预温的上层琼脂培养管中,每次一管,快速混匀,立即倾注于37℃预温的LB/IPTG/Xgal平板上。
适当倾斜平板将上层琼脂均匀铺开。
8. 待平板冷却5 min后,倒置于37℃培养过夜。
9. 检查平板,计数有~102个噬菌斑的平板上的斑数。
然后用此数目乘以稀释因子即得到每10 μl噬菌体的空斑形成单位(pfu)滴度。
淘选程序最简单直接的淘选方法有:直接将靶分子包被于塑材表面(通过非特异的疏水作用或静电相互作用),洗去过量的未吸附分子,然后将噬菌体库覆盖在已包被的靶分子的表面。
根据靶分子的不同,直接包被法偶尔会导致配体结合位点难以进入,这或许是由于分子的立体封阻或许是由于靶分子表面的部分变性而引起。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食品检测上的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食品检测上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21023c65fbfc77da369b105.png)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及其在食品检测上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分类和筛选方法,综述了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在检测食品有害小分子物质中的应用,展望这种技术目前存在的不足与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噬菌体展示技术、食品检测1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和内容作为一项已广泛运用的技术,噬菌体展示是一种将外源肽或蛋白质与特定噬菌体衣壳蛋白融合并展示于噬菌体表面的技术[1]。
它将外源基因插入到噬菌体展示载体的信号肽基因和衣壳蛋白编码基因之间,从而使外源基因编码的多肽或蛋白质与外壳蛋白以融合蛋白质形式展示在噬菌体表面,被展示的外源肽或蛋白质可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
与其他表达系统相比,噬菌体展示技术可将基因型和表型、分子结合活性与噬菌体的可扩增性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基因型和表型的转换,是一种高效的筛选系统。
噬菌体显示技术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图1):一是通过DNA重组的方法插入外源基因,形成的融合蛋白表达在噬菌体颗粒的表面,同时保持外源蛋白的天然构象,不影响噬菌体的生活周期,也能被相应的抗体或受体所识别;二是筛选目的噬菌体,利用固定于固相支持物的靶分子,采用适当的淘洗方法,洗去非特异结合的噬菌体,筛选出融合噬菌体;三是外源多肽或蛋白质表达在噬菌体的表面,而其编码基因作为病毒基因组中的一部分可通过分泌型噬菌体的单链DNA测序推导出来[2]。
噬菌体亲和筛选的方法包括直接法和间接法,前者是将蛋白质分子偶联到固相支持物上,加入噬菌体肽库,与固相支持物温育,洗去未结合的噬菌体,既获得亲和噬菌体,其中固相支持物有很多,包括树脂、各种尺寸的珠子、96孔板甚至可用于分析的生物传感芯片;后者是将生物素标记的蛋白质分子与文库噬菌体温育后铺在结合有链亲和素的平皿上,洗去未结合的噬菌体,保留结合状态的噬菌体,再洗脱结合的噬菌体,用这部分噬菌体感染细菌,扩增噬菌体,开始新一轮的筛选,通过吸附、洗脱、扩增的重复过程,就能选择性地富集并特异性扩增结合这种蛋白质或DNA分子的噬菌体。
噬菌体双层平板法原理
![噬菌体双层平板法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e5494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0.png)
噬菌体双层平板法原理一、介绍噬菌体双层平板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和计数细菌中的噬菌体。
噬菌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菌的病毒,能够感染并破坏细菌细胞,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和控制。
噬菌体双层平板法通过将待测细菌与噬菌体接种在含有寄主细菌的平板上,观察形成的溶菌区域来判断噬菌体的存在和数量。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和细菌•准备含有寄主细菌的寒天平板,寄主细菌可以是已知的易感细菌株。
•准备待测细菌的培养物,可以是从临床样品或实验室培养物中获取。
2. 制备双层平板•将寒天平板均匀覆盖在培养皿底部,使其凝固。
•在凝固的寒天平板上均匀涂布寄主细菌的培养物,形成第一层。
•等待第一层的细菌生长到适当的密度,通常需要过夜的培养。
•在第一层细菌上均匀涂布待测细菌的培养物,形成第二层。
3. 接种噬菌体•将待测细菌与噬菌体混合,通常需要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混合培养。
•将混合液均匀涂布在第二层细菌上,使其渗透到第二层细菌中。
4. 孵育和观察•将培养皿倒置放置,以防止凝胶层与盖子接触。
•在适当的温度下孵育,通常为37℃。
•观察培养皿上是否有溶菌区域的形成。
三、结果解读在噬菌体双层平板法中,如果待测细菌中存在噬菌体,则在接种后的培养皿上会形成溶菌区域。
溶菌区域是由噬菌体感染并破坏细菌细胞所产生的。
溶菌区域的大小和数量可以反映噬菌体的存在和数量。
根据溶菌区域的直径和数量,可以对噬菌体进行定量分析。
通过测量溶菌区域的直径,可以计算噬菌体的滴度,即每毫升待测细菌中噬菌体的数量。
此外,通过计数溶菌区域的数量,也可以对噬菌体进行定量分析。
四、优缺点分析优点•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
•可以对噬菌体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直观,容易观察和解读。
缺点•只能检测和计数存在溶菌区域的噬菌体,无法检测未感染细菌的噬菌体。
•只能检测噬菌体的存在和数量,无法确定噬菌体的类型和特性。
五、应用领域噬菌体双层平板法在医学、生物学和食品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7aa23b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a.png)
二、噬菌体展示技术旳应用现状
抗体: 抗狂犬病毒旳单链抗体, 抗HIV-1囊膜糖蛋白旳单链抗体,此抗体可专一性杀死被HIV-1感染并体现有gp120旳淋巴细胞, 中和响尾蛇毒素旳单链抗, 等等。
疫苗: 展示在噬菌体表面旳HIV-1 旳gp120-V3 环 可象天然抗原一样引起明显旳免疫应答, 等等。
噬菌体抗体库旳构建
Antibody IgG structure
Antibody IgG structure
C
L
V
L
V
H
C
H
1
V
L
C
L
V
H
C
H
1
C
H
2
C
H
2
C
H
3
C
H
3
Antibody IgG structure
Hinge
(Fab’)2
Fab
Fc
MembraneExtension
Antibody IgG structure
选择措施: 淘选(Panning)而不是 筛选(Screening)
非展示系统 展示系统
Solid phase selection with immunotubes
B
B
B
B
B
B
Immunotubecoated withantigen
诊疗 被动免疫 抗体 蛋白质构造分析 药物导航 蛋白质纯化
Wash to remove unbound phage particles.
Elute bound phage
Amplify eluted phageRepeat selectionAnalyze a) ELISA b) Specificity c) Sequencing d) Affinity e) Activit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穿透:不可逆吸附后,基因组通过尾进入 宿主细胞,但不是实际意义的“注射”。 噬菌体尾具有一种酶的机制来穿透肽聚糖 层,然后接触或穿透内膜释放DNA直接进 入细胞;尾的结合还会开发一种机制,一 直阻碍DNA从衣壳出来的出口,直到完全 定位到一个潜在的宿主细胞为止。
• 从宿主到噬菌体指导的代谢转换:起始步骤通常 包括对宿主RNA多聚酶识别很强的噬菌体启动子, 导致转录早早期基因。这些基因的产物可以保护 噬菌体基因组和重建宿主适于噬菌体的需要;他 们可以灭活宿主蛋白酶并阻碍限制性酶,直接终 止各种宿主大分子生物合成,或破坏一些宿主蛋 白。一组中期基因常常接着被转录,产生合成新 噬菌体DNA的产物,随后是编码噬菌体颗粒成分 的一组晚期基因。对有些噬菌体而言,这些转换 包括合成新的σ(sigma)因子或DNA结合蛋白改 编宿主RNA多聚酶;而另一些噬菌体编码其自身 的RNA多聚酶。降解宿主DNA和抑制宿主mRNA 的翻译是另外的一些机制,可以促使细胞改编合 成新噬菌体。
噬菌体扩增检测
• 不利用任何修饰过的噬菌体,并且检测终 点是形成的一个噬斑。 • 新的检测试验很快能被建立起来,对新的 疑难细菌出现做出回应 • 噬菌体开始感染靶病原细菌可以逐步形成 一个噬斑,因此提供了扩大发出信号的结 果
这种检测方法需要的是非修饰的噬菌体。靶细菌的噬菌体与标本混合 并允许感染易感性的细胞。一旦噬菌体进入了隐蔽期噬菌体,加入一 种杀病毒剂,但不影响靶细菌。外部的没有感染细胞的噬菌体被杀灭, 只有幸存的活性噬菌体才是那些顺利感染了宿主细胞的噬菌体。杀病 毒剂随后被中和,而含有受感染细胞的标本与能支持噬菌体复制的辅 助细胞混合(它们不一定与靶细菌相同)。这种混合物铺板接种在琼脂 平板上,并孵育以便菌苔形成。在受感染细胞内的噬菌体完成它们的 复制周期,裂解宿主细胞,并且后裔噬菌体在菌苔上感染辅助细胞, 导致形成一个噬斑。
• 形态发生:在多数噬菌体中,他们的装配 涉及特异性的骨架蛋白和主要头部结构蛋 白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随后蛋白水解分 裂骨架蛋白和主要头部结构蛋白的N末端。 在包装之前和包装期间,头部扩张并变得 更稳定,伴有内部容积适合DNA的增加。 位于头部的一个顶点是一个入口联合体, 成为头部装配起始点、DNA包装酶入坞位 点、通过DNA的一个管道、以及肌尾噬菌 体和长尾噬菌体的噬菌体尾部(被分开装 配)结合位点。
重组(信号)噬菌体
• 信号基因(reporter genes)导入到噬菌体 • 细菌生物发光(lux)基因,照度计检测,检出10 个大肠埃希氏菌/单位 • 荧光素酶信号噬菌体(LRP),检测肉类和蛋类 中沙门氏菌 • luxAB基因导入噬菌体结构基因,检测单核细胞增 多症李斯特氏菌 • 底物乙醛扩散与酶发生反应发光 • GMOs使用受限制
信号基因(如lux、ina、或gfp)被引入到噬菌体基因组和被 包装到噬菌体颗粒中的重组DNA中。信号噬菌体与标本混 合,但只感染敏感的宿主,免去了在测定前纯化生物的需 要。随着感染,信号噬菌体基因组被复制,信号基因表达。 一旦足够的信号蛋白积累了,表达的信号基因便能被检测。
噬菌体展示
• 彻底变革了用亲和技术结合特殊物质分离 多肽的历史 • 已克隆序列与噬菌体外壳蛋白一起得到表 达,嵌入成熟噬菌体颗粒,在成熟病毒粒 子表面得以“展示” • 应用于医学或制药学,鉴定各种病毒 ,区 别假丝酵母种 ,检测棒状菌芽孢
噬菌体感染过程
• 吸附:尾丝或尾钉结合到特异性的表面分 子或粘多糖外壳时,有尾噬菌体的感染就 开始了,任何蛋白、寡糖、和脂多糖都能 起到一些噬菌体受体的作用 。T4样噬菌体 必须至少将三组他们的六条长尾丝的结合 到初级受体分子,来触发尾板成分的重新 排列,随后不可逆地结合到二级受体。科 内的不同成员利用完全不同的初级受体, 但他们似乎都利用LPS内部核心的庚糖基作 为其二级受体
Bruce Alberts President,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Washington, D.C. Professor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CA 2004
二重噬菌体
• 不用宿主-噬菌体关系的特异性来完成检 测项目 • 靶分子特异性的抗体被共价地连接到两种 不同的转换噬菌体的表面
在这种检测中,使用了两种转导性噬菌体,能转导对两种抗生素的耐 药性基因到一个宿主细胞中。针对靶抗原的的抗体被化学性地结合到 转导性噬菌体;如果使用针对靶抗原不同决定簇的抗体,就能增加这 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这种抗体标记的噬菌体与靶抗原混合并允许结 合。标本与宿主细胞以适当的稀释比例混合,确保了随机共同感染宿 主细胞是一件罕见的事件。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铺板在含有两种抗生素 的培养基上,从而选择出已被双重转导了的细胞。这仅仅发生在噬菌 体结合到相同抗原颗粒密切聚集之处(琼脂平板上的菌落代表一个阳 性结果)。
表2. 噬菌体杀菌技术参数指标的国内、国外同类技术的比较
—————————————————————————————————————————————————— 参数/技术种类 动物沙门氏菌治疗用噬菌体 食品杀菌用噬菌体 化学杀菌剂(或)抗生素 —————————————————————————————————————————————————— 作用方式 特异性识别 特异性识别 无选择性 有选择性相对广谱 对微生态影响 几乎无 几乎无 有 有 耐药(受)性 小 小 有 大 化学毒性 未见 未见 大 较大 研发周期 短 短 较长 很长 资金投入 不多 不多 较多 很多 食物链蓄积 无 无 有 有 有效半寿期 长 长 较长 短 药物结局 指数生长,使“药物”在感染的部位自我增殖 谱内杀菌浓度 “全或无”的效应,一个噬菌体足以杀灭一个特定细菌 不能增加 分子因代谢破坏 需要许多抗生素分子才能杀灭一个特定 细菌,治疗起始阶段有多种给药剂量, 给予亚致死剂量,细菌有机会表达耐药性 基因 克服耐药性能力 噬菌体为可经历突变“活”微生物,有些能克服细菌 抗生素化学结构确定和不可变,不能适应 突变。即,突变噬菌体尾丝能与一种突变细菌受体结 某种细菌突变并因此变得过时。耐药性细 合,或突变噬菌体DNA能逃逸突变细菌内切酶的降解 菌可以在细菌种间转移内在的耐药性性状 细菌耐药性传播 噬菌体不倾向种外交叉。因此即便靶细菌种可能对某 在抗生素使用中倾向广谱,因而可能诱导 一噬菌体产生耐受性,未必其它细菌种会有耐受性 细菌种和属内的耐药性(除外某一靶细菌) ——————————————————————————————————————————————————
三、食品安全与噬菌体技术
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事业面对挑战
WHO1996年报告指出: 我们正处在一场全球感染性疾病危机的边缘, 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 也没有一个国家能承受因忽视此威胁带来的后果。 WHO2000年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沙门氏菌监测”规划
WHO2001年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食品安全战略”
T4感染周期
二、噬菌体检测技术
引言
• 噬菌体与宿主细胞的特异性相互作用 • 一种天然进化来的体系 • 具有不同裂解谱的噬菌体,形成噬斑,辨别细菌 种间或属间的分离物 • 感染性方面的差异有:细胞表面受体,限制性修 饰系统,前噬菌体或质粒携带等 • 实验结果高度重复性 • 花费不多,依然是细菌菌株鉴定最广泛使用的方 法
噬菌体技术综合应用 控制食物源性细菌性疾病
○农场到餐桌食物链; ○监测是控制基础,预防杀菌是手段;
○降低抗生素积累和耐药性传播重要目标;
○噬菌体在食物链发挥作用。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裂 解 法
国 家 标 准 应 用 推 广
扩 增 法
1CFU 国 标
预 防白)或VIII(主要壳蛋白)融 合的蛋白而被克隆。如果肽与基因III蛋白融合,只有很少的肽拷贝展 示在噬菌体上,但可以形成功能性噬菌体,无须互补。如果肽与基因 VIII蛋白融合,就必须在宿主细胞中反式提供野生性gpVIII,以便合成 活性噬菌体颗粒,含有天然gpVIII和融合成肽有联接 的噬菌体被清洗除去。结合了的噬菌体被提取出来并且生长为足够数 量的具有所期望的键亲和力的噬菌体。利用更为严格的洗脱方式,重 复该生物淘选过程,最终分离出具有最高键合亲和力的噬菌体。这些 就是噬斑纯化和克隆插入序列分析。
噬菌体T4 数字表示基因编码的每种结构
• 生活方式有:烈性噬菌体(virulent )或温 和噬菌体(temperate ) • 感染性噬菌体可以有选择地启动一个溶原 性周期;而不是复制 • 溶原性状态是高度进化的结果,需要病毒 和宿主共同进化,或许反映了两者的多方 面优势,温和噬菌体可以帮助保护其宿主 免受其它噬菌体的感染,可以引导有意义 的宿主特征改变 • 较大的烈性噬菌体通常编码许多宿主致死 性蛋白
• 超过90%的噬菌体属于有尾噬菌体 • 其病毒子将近一半是双链DNA,另一半是 蛋白质集合而成 • 带有二十面体的头部,交角五聚体,面六 聚体 • 尾部形态分为三个科:60%为长尾噬菌体 科,25%为短尾噬菌体科,15%为肌尾噬 菌体科
基本噬菌体形态
“家庭照”:噬菌体ø29和T2。 Dwight Anderson提供电子显微照片。
一、噬菌体基础生物学
Dave HO gzzsu
噬菌体本质
• 噬菌体只感染细菌的病毒 • 携带基因组从一个敏感的细菌细胞到另一个细胞 • 噬菌体颗粒(病毒子)核酸基因组(DNA或RNA) 编码蛋白或脂蛋白外壳(或衣壳);共同构成核 衣壳 • 每种噬菌体的靶宿主是一组特异性的细菌 • 严格寄生,携带指导复制的全部信息,但缺乏能 量产生的机制,也没有制造蛋白的核糖体 • 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命体
• 细胞裂解:是一种时机紧密受控的急促事 件,如果裂解偶然过早,将很少会有新噬 菌体会确保有效地继续这种周期;如果裂 解延迟过久,重复感染和重复一个新爆发 周期的时机将会丧失。有尾噬菌体都利用 两种成分来裂解:溶细胞素(lysin)─能分 解肽聚糖基质中的重要键的一种酶,以及 控时蛋白(holin)─在膜内侧聚集有孔,在 适当时机使溶细胞素作用肽聚糖层并促使 裂解的一种蛋白。该时机受生长条件和遗 传影响;改变裂解时机的突变能加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