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有明确的医学界定
ICD-10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ICD10F84 弥漫性发育障碍总论本组障碍的特点是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性质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
个体在各种场合的各种功能活动都具有这种弥漫性质异常的特征,但它们在程度上有所不同。
多数病例的发育异常始于婴幼儿期,除少数例外,均在五岁以内就已明显。
常见(但并不总有)某种程度的一般认知损害,但本障碍只以行为相对于智龄(无论有无发育迟滞)的偏离来定义。
对本组弥漫性发育障碍的再分类存在某些意见分歧。
本障碍的有些病例可伴有、也许可归因于某些内科情况,其中以婴儿痉挛、先天性风疹、结节性硬化、脑内脂肪沉积病和脆性X染色体异常最为常见。
但本障碍的诊断应以行为特征为依据,不管是否伴发内科情况;不过,任何伴发情况都必须单独编码。
如存在精神发育迟滞,亦应在F70-F79单独编码。
这很重要,因为并非所有的弥漫性发育障碍都表现出精神发育迟滞。
F84.0 童年孤独症一种弥漫性发育障碍,在3岁以前出现发育异常和/或受损。
特异性的功能失常可见于所有以下三方面:社会交往、沟通和局限的重复行为。
男孩发病比女孩高3-4倍。
诊断要点病前常没有毫无疑问的正常发育期,即使有,3岁以前也已出现明显异常相互讲社交总是有性质损害。
其表现方式为对社交情绪线索估价不当,对他人的情绪也就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身的行为;不能利用社交信号,对社会、情绪和交流行为的整合能力弱;尤其缺乏社交-情绪的相互性应答。
交流的性质损害同样普遍存在。
表现为不能应用任何已掌握的语言技能;不能在扮演和模仿游戏中正确地充当角色;在交谈中跟不上趟,缺少应对;言语表达缺乏灵活性,思维相对缺乏创造性和幻想性;对他人的语言或非语言性启示缺乏情绪反应;不能运用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来适应交谈的气氛;在口语交谈中同样缺乏手势以强化或加重语气。
本状况还以行为、兴趣和活动的局限、重复与刻板为特征。
倾向于采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应付五花八门的日常活动;在新添活动、旧有习惯和游戏中都是如此。
认识孤独症
孤独症权益保障
教育权益保障
确保孤独症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并获得 特殊教育支持。
医疗康复保障
提供医疗保障和康复服务,包括康复训 练、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等。
法律保障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孤独症患者的 权益,包括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就业保障 等。
社会救助保障
建立社会救助体系,为孤独症患者提供 生活救助、教育资助和就业扶持等。
其他评估工具
如社交技能评估、认知评估、行为评估 等,可根据患者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使 用。
04
孤独症的治疗与干预
教育干预
01
特殊教育
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如社交技能训练、语言训练
等。
02
融合教育
提倡将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融合在一起接受教育,以促进其社交技
能和适应能力的发展。
03
个性化教育
言沟通障碍,如缺乏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
03
重复性行为
孤独症患者可能沉溺于某些固定行为或活动,如不停地旋转、拍打手
掌或反复观看同一视频。
孤独症的发病率
1 2
发病率
孤独症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目前全球孤独症 患者估计已超过7000万人。
地区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孤独症发病率存在差异,可 能与环境、文化、经济等因素有关。
围生期并发症
如早产、难产、新生儿窒息等,可能在出生后增加孤独症风险。
神经生物学因素
大脑发育异常
01
孤独症患者大脑某些区域(如社交脑)的神经网络结构和功能
可能存在异常。
神经递质失衡
02
与正常个体相比,孤独症患者表现出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
递质的失衡。
免疫系统异常
什么是孤独症(自闭症)?了解多少?
什么是孤独症(自闭症)?了解多少?我们真正了解孤独症(自闭症)吗?忘掉西方医学所下的定义和结论吧。
今天,让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重新认识和理解所谓的“自闭”到底是怎么回事。
儿童孤独症的现状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是国际公认“病因不明,也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不治之症”,这里的“国际公认”,实际是指“西医”而言,基于脑神经、药理和遗传学的研究结论,只能把“孤独症”或“疑似孤独症”的孩子与正常的孩子区分开来,进行独立的教育和训练,硬生生的把孩子分成了孤独症和非孤独症两个群体,家长们也相应的变成痛苦和隔离的群体。
被医院判定为“孤独症”或“疑似孤独症”的孩子,又称为“星宝”,似乎他们来自遥远的星星,而不是地球的孩子,所以他们无法与地球人正常沟通,他们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2007年12月18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62/139号决议规定,从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被定为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WorldAutismAwarenessDay),简称为世界孤独症日,以提高人们对孤独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孤独症患者的关注。
据北大儿童发展中心提供的数据称,目前中国孤独症患者近1000万,而且成逐年增加的趋势:从之前平均每个幼儿园发现一例,上升到目前的每个班发现一例。
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被医疗诊断为孤独症的患者,国家免费提供所有的康复训练费用。
而国内目前由国家和慈善机构提供的资助非常之少,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依靠自费。
可以说80%的孤独症患者家庭已经贫困,而剩下的20%患者家庭正在走向贫困。
孤独症的发病根源“孤独”和“自闭”的意思是一个人最终选择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与外部的世界隔绝,断绝与外部世界的所有联系。
国际上研究得出结论是,有的孤独症是与生俱来就有的,在基因突变中也找到了许多证据,足以证明孤独症并不是简单的心理疾病,因此无法令孤独症患者完全康复,只能通过感统训练有限度的改善患者状况。
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一个人把自己封闭起来,内心必然经历了从恐惧到怨恨,从反抗到绝望的过程。
中华医学会关于孤独症诊断标准
中华医学会关于孤独症诊断标准孤独症,也被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儿童早期发展障碍,以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语言和非语言交流障碍为特征。
近年来,孤独症的高发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为了统一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制定了关于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华医学会关于孤独症诊断的标准,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诊断孤独症。
一、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A类症状)1. 社交互动异常:在多个社交上下文中,表现出与同龄人交往和互动的明显困难,如缺乏发展适当的同伴关系、难以通过非语言行为来表达需求和情感。
2. 社交沟通异常:表现出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困难,如延迟或缺乏语言能力、重复使用语言、对文化上的非语言信号不敏感。
二、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B类症状)1. 刻板重复行为:表现出刻板、重复和刚性的行为模式,如拍手、摇晃身体、重复模仿他人动作等。
2. 刻板兴趣:对特定的兴趣或主题表现出异常的专注和迷恋,如对某种物品或话题的过度兴趣,固执地坚持特定的日程和顺序等。
三、其他症状(C类症状)1. 感觉问题:对感觉刺激过于敏感或不敏感,如对噪音、光线、触觉等的异常反应。
2. 认知灵活性不足:对变化或过渡期的适应能力较差,表现出刚性思维和固执的行为。
3. 运动协调困难:在体育活动或精细动作中表现出协调障碍,如困难地抓握物品、步态异常等。
四、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的诊断标准,确认孤独症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在A类症状中,至少需要满足社交互动异常或社交沟通异常中的两项。
2. 在B类症状中,至少需要满足刻板重复行为或刻板兴趣中的一项。
3. 在C类症状中,至少需要满足感觉问题、认知灵活性不足或运动协调困难中的一项。
4. 上述症状在儿童早期发生,并且导致严重的社交、沟通和生活功能障碍。
诊断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孤独症诊断应在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教育、医学专家的综合评估下进行。
2. 进行面谈、观察和评估,考虑症状的出现、频率、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孤独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便可出现。
孤独症患者在社交互动、语言和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对于他们的诊断,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标准。
下面我们将介绍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首先,孤独症的诊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社交互动能力。
正常的社交互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孤独症患者往往表现出明显的社交障碍,包括缺乏眼神交流、难以理解他人情绪、缺乏同理心等。
医生在诊断时会观察患者与他人的互动情况,以及他们是否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交环境。
其次,语言和沟通能力也是孤独症诊断的重要考量因素。
孤独症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发育延迟或语言能力严重受限的情况,甚至完全无法进行口头交流。
他们可能重复使用特定的词语或短语,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困难。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对话交流的情况等来判断其语言和沟通能力是否存在异常。
此外,孤独症患者的行为模式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他们可能表现出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对环境变化产生极大的焦虑,对特定事物表现出异常的兴趣。
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行为举止,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来判断其行为模式是否符合孤独症的特征。
最后,孤独症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由于孤独症的症状与其他一些神经发育障碍或精神疾病存在一定的重叠,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确保患者的诊断准确性。
总的来说,孤独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社交互动能力、语言和沟通能力,以及行为模式等方面的表现,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只有严格遵循诊断标准,才能确保孤独症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社会融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孤独症的认识,为孤独症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孤独症
孤独症世界孤独症日4月2日由李连杰、文章、桂纶镁、,其主题诉说了一个孤独症患儿的生活。
定义:1.孤独症是发生在婴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障碍,又称婴儿孤独症。
1943年最早由Kanner以“情感接触中孤独性障碍”为题报告了本征。
过去曾经认为,其病因可能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但现在的研究认为,孤独症并不是缺乏温暖的教养环境所造成的,而是遗传基因、脑部疾病或创伤及其他生理原因造成的。
其临床症状为:在乳儿期就极为孤独,不愿与人接触,患者成长过程中少言寡语,言语交往能力差,固执任性,墨守成规,反对做任何改变。
对玩具等某些物体,过分依恋,不能分离。
另外情绪不稳,对刺激反应过度或不足。
诊断主要依据上述典型临床症状。
2.孤独症又称自闭症(Autism)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利奥·凯纳(Leo.Kanner)首先提出"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它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征。
症状简略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用手势代替。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儿童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表现明显的焦虑反应,不肯改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第一胎是孤独症第二胎风险如何?自闭症干预治疗专家均表示,网上的说法是若头一胎是自闭症,老二也是自闭症的几率是5%。
“但这种说法并不权威,目前还没有任何这样的数据。
目前的研究是,自闭症是一种和遗传有一定关系的疾病。
但是病因不清。
推断可能是父母都带有一定的致病基因导致发病。
”。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孤独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儿童发育障碍,其特征为社交交往和沟通能力的严重缺陷,以及受限、重复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孤独症的诊断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观察,根据一系列的诊断标准来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以下将详细介绍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识别这一疾病。
首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主要依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的相关标准。
根据这些标准,孤独症的主要特征包括社交交往困难、语言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
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要对患者的行为、语言能力、社交互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以确定是否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其次,孤独症的诊断标准还包括了发育时期的早期症状。
一般来说,孤独症的症状会在儿童早期就开始显现,通常在3岁以内就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异常行为和发育延迟。
这些早期症状包括语言发育延迟、社交交往困难、刻板重复行为等,医生在进行诊断时会重点关注患者在发育早期的表现,以确定是否存在孤独症的症状。
另外,孤独症的诊断标准还需要排除其他相关疾病。
由于孤独症的症状与其他一些发育障碍和精神障碍有一定的重叠,因此在进行诊断时需要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感觉统合失调、精神分裂症等。
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询问、观察和评估,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以确保最终的诊断结果准确可靠。
最后,孤独症的诊断标准还需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和发展特点。
孤独症是一种谱系障碍,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特点和发展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只有在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后,才能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总之,孤独症的诊断标准是基于一系列的专业评估和观察而确定的。
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行为特点、发育历程、个体差异等因素,以确保最终的诊断结果准确可靠。
孤独症的确诊标准
孤独症的确诊标准
孤独症(自闭症)的确诊标准通常是在两个主要方面进行评估:社交沟通和行为特征。
1. 社交沟通特征:
- 妨碍对他人进行非言语和语言交流的障碍,如难以建立眼神
接触、理解和使用非语言表达、难以与人分享兴趣或情感。
- 难以进行适当的对话或寻求他人的交流,并缺乏发展和维持
友谊的技巧。
2. 行为特征:
- 重复和刻板的行为模式,如重复用语、刻板的兴趣或活动、
固定的日常习惯。
- 对环境变化产生过度敏感或刺激过大反应。
- 高度专注于特定的兴趣或活动,缺乏对其他事物的兴趣。
- 过于注重特定的感觉体验,如对光、声音、触觉或味道的过
度敏感或厌恶。
专业人士通常使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的标准来确诊孤独症。
根据DSM-5,必须满足以下两
个主要条件:
1. 在早期发展阶段,存在社交沟通和互动方面的显著缺陷。
2. 存在刻板、重复性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孤独症的确诊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或心理学家进行。
除了行为的评估外,可能还需要进行详细的发育和医学史、家庭调查以及其他相关测试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星星的孩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自闭症患者被称之为星星的孩子这说明了什么
星星的孩子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自闭症患者被称之为星星的孩子这说明了什么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日由我来为大家共享星星的孩子是什么意思,以及为什么自闭症患者被称之为星星的孩子这说明白什么的相关问题学问,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假如可以关心到大家,还望关注保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感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头吧!本文名目天上的星星这篇短文,孩子们,联想的特点给人的启示是什么星星这首歌表达的什么意思iu星星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自闭症患者被称之为星星的孩子这说明白什么夜空中的星星是什么是什么仿写拟人句数星星的孩子是历史故事吗一、天上的星星这篇短文,孩子们,联想的特点给人的启示是什么你好!巜天上的星星》这篇短文描述了发觉星星,数星星.夜空再也不是荒芜的了,星星们都在那里喧闹,有装熊的,有挑担的,也有提着灯笼跑的。
二、星星这首歌表达的什么意思1、《星星》这首歌就是说,母亲原先在世陪伴他在身边,是那么的幸福和暖和在一起真好。
突然母亲去逝感到没有暖和的家。
2、白夜每天想首妈妈,望着天上的《星星》就似乎观察了妈妈,在天上的妈妈她看着我,我在地下也望着母亲那颗最亮的《星星》就是妈妈,妈妈似乎在天空望着我说,孩子你在下面自已要照看好自己,不要想妈妈,妈妈走了很远的地方,再也回不来。
三、iu星星糖是什么意思1、iu星星糖是韩国艺人IU的粉丝名。
2、IU是一位知名的韩国女歌手和演员,她在音乐和演艺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人气。
3、粉丝们为了表示对IU的宠爱和支持,取名为iu星星糖,意味着他们像糖一样甜美地支持着IU。
4、这个名字也代表着粉丝们对IU的赞美和爱意。
四、为什么自闭症患者被称之为星星的孩子这说明白什么1、自闭症有明确的医学界定,也称孤独症,其实是一种广泛性的先天发育障碍,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沟通、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爱好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
2、自闭症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沟通,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3、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作“星星的孩子”——如同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耀。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孤独症,又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儿童神经发育障碍,通常在儿童早期就可见到症状。
孤独症的诊断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和测试,以确定孩子是否符合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孤独症诊断标准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中所列出的标准。
下面将详细介绍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首先,孤独症的诊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社交互动和沟通方面的困难。
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可能表现出缺乏兴趣与他人互动的倾向,对于他人的情感和需求缺乏理解,以及难以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交流。
此外,他们可能表现出语言发展迟缓或严重受限的情况,包括语言能力的延迟、语言的重复和刻板用语等。
其次,孤独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刻板行为和兴趣方面的特点。
孤独症患者往往表现出对于特定对象或活动的异常兴趣,以及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变化和刺激的过度敏感。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刻板的重复行为,如摇晃身体、摆动手指、重复摆弄物品等,以及对于环境中细微变化的异常敏感。
另外,孤独症的诊断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感觉统合和感知方面的异常。
孤独症患者可能对于感官刺激有异常的反应,如对于光线、声音、触觉等的过度敏感或不敏感。
他们还可能表现出对于感官刺激的寻求和回避行为,以及对于感官刺激的异常固执和坚持。
最后,孤独症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神经发育障碍和精神障碍。
医生在进行孤独症的诊断时,需要仔细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智力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焦虑障碍等,以确保孩子的症状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总的来说,孤独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社交互动、沟通、刻板行为和兴趣、感觉统合和感知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排除其他可能的神经发育障碍和精神障碍。
只有在符合以上标准的情况下,才能做出孤独症的诊断。
因此,对于怀疑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及早进行评估和诊断非常重要,以便尽早进行干预和治疗,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习生活。
医学上如何定义孤独症
医学上如何定义孤独症
孤独症是因脑部功能异常而引致的一种发展障碍,症状通常在幼三岁前出现。
孤独症常伴随有智障、癲癇、过度活跃、退缩及闹情绪等问题。
患有孤独症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三大障碍:人际关系障碍、语言表达障碍及行为障碍。
孤独症出现在第一胎男婴的机会比较高,大约是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而男性的出现率又较女性高出三至四倍。
(Graham,TurkandVerhulst,1999)
直至目前為止,并没有药物可以根治孤独症。
由於孤独症学生的个别差异极大,加上致病的原因不明确,因此暂时尚未能发展出一套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藉著行為治疗、认知教学、感觉统合训练、语言沟通训练等,可以减轻孤独症带来的影响。
此外,透过药物治疗,亦可减轻孤独症学生某些问题行為,如情绪不稳定、精神不集中、过分活跃等。
音乐治疗、艺术治疗、游戏治疗等方式,也有助学生紓缓孤独症带来的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 医学鉴定评估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医学鉴定评估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医学鉴定评估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社交沟通困难、重复刻板行为、语言发展障碍等特征。
对于儿童是否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需要进行医学鉴定评估和诊断。
而《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医学鉴定评估诊断标准》就是为了规范准确评估和诊断这一疾病而制定的指导性标准。
此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发展情况:通过对儿童早期的行为和语言发展情况进行评估,来确定其在早期发展阶段是否存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迹象。
2. 社交互动:评估儿童在社交互动方面的表现,包括眼神接触、面部表情、共享兴趣等能力。
3. 语言和沟通:对儿童语言能力的评估,包括语言发展的延迟和语言运用的困难等。
4. 行为特征:评估儿童的行为特征,包括重复刻板行为、强迫行为、困难的适应性行为等。
5. 其他相关领域:评估儿童在其他相关领域的表现,如感觉统合、注意力、动作技能等方面。
通过这些评估指标,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此外,也可以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并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医学鉴定评估诊断标准》的发布对于提高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准确性和及早干预非常重要。
希望在医生、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关爱,尽快融入社会,享受正常的成长。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孤独症,又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以社交沟通和行为特征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
对孤独症的诊断需要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标准和评估,以确保患者能够尽早获得帮助和支持。
下面将介绍孤独症的诊断标准,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首先,孤独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特征。
在社交互动方面,患者可能表现出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共鸣,难以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以及缺乏对他人兴趣的表达。
在沟通能力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发育延迟、语言交流困难、语言重复或刻板言语等问题。
在行为特征方面,患者可能表现出重复性行为、刻板性兴趣、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等特点。
其次,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标准,孤独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两个核心领域的症状,社交/沟通困难和刻板/重复行为。
在社交/沟通领域,患者需要表现出社交互动和非语言交流的缺陷,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困难。
在刻板/重复行为领域,患者需要表现出重复性行为、刻板性兴趣和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
此外,孤独症的诊断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相似症状的情况,如智力障碍、语言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医生在进行诊断时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询问、行为观察、认知评估和相关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
最后,孤独症的诊断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学家进行。
他们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评估结果,结合《DSM-5》的诊断标准,来做出准确的诊断。
一旦确诊,患者和家人就可以得到相关的支持和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习生活。
总之,孤独症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社交互动、沟通能力和行为特征,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并由专业医生或心理学家进行评估和诊断。
只有通过科学的诊断和评估,患者才能及时获得帮助和支持,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完整版)
自闭症是一个医学名词,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自闭症的辩证主要也是根据四诊合参。
中国自闭症医院将该病辨证为祖国医学中的“呆病、五迟、五软、解颅”等病症范畴,乃由心肾肝脾不足、髓海不充或痰、瘀痹阻清窍所致。
由于自闭症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生长发育与病情反应,都有一定的特征。
自闭症儿童会说话,轻者亦往往能正确诉述病情;寸口部位短小,就诊时又多能与医者合作,气息脉象平和,在中西医相互学习与取长补短之下,更充实了辩证与辩病相结合的经验,对诊断有了进一步提高。
自闭症的病因仍然未知,很多研究人员怀疑自闭症是由环境控制,再由环境因素触发。
虽然环境因素所扮演的角色仍未有定论,研究人员发现七个经常出现在自闭症病人的基因组。
美国国家精神卫生学院保守估计美国自闭症的发病率为每一千人有一人。
总计男性患自闭症的比率,比女性高三至四倍,但女性发病时病征会较男性严重。
联合国发布的数据表明,自闭症的发病率为1/150。
诊断是建基于一系列的精神病学原则,而有一些临床测试可以协助断症。
儿童自闭症其常见的病因及影响因素包括遗传、脑器质性病变、社会心理因素等。
由于儿童孤独症起病年龄早、症状特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至今也没有完全得到治愈的病例。
现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通过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认知、社会交往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临床上比较有效的具体干预方法有行为干预、结构化教育、语言训练等。
应该说这是一个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过去也有,但相对现在而言较少。
但发病率的变化更多是由于诊断方法的完善和大众相关意识普及。
根据美国的数据统计,智力迟缓的发病率曲线与自闭症正好成相反的方向。
孤独症
孤独症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此词条由挂号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经中国健康教育卫生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审核。
孤独症有明确的医学界定,也称自闭症,又称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
自闭症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目录1简介2历史发展3临床表现4疾病治疗5预防预后6小儿孤独症发病特点展开1简介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 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
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为常见。
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
临床上首次描述孤独症是在20世纪40年代。
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报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
他当时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
最初,Kanner报道的这类患者被认为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型而未受重视。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6(题后含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心理学家是( )【西南大学2014】A.斯伯林B.冯特C.艾宾浩斯D.弗洛伊德正确答案:B解析:斯伯林采用部分报告法证明了感觉记忆的存在,其容量相当大。
采用内省法分析意识的是构造主义的心理学家,有冯特和铁钦纳等人。
艾宾浩斯是第一个用实验法、节省法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并发现了记忆的遗忘曲线。
弗洛伊德是采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人的潜意识的心理学家。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冲动的部位是( )【南京师范大学2015】A.树突B.突触C.轴突D.髓鞘正确答案:B解析:一个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是突触。
突触保证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与它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看见弯弯的月儿,想起了小船,这属于哪一类想象( )【江西师范大学2014】A.幻想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正确答案:C解析: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把想象分为两种:无意想象(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如做梦)和有意想象(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
有意想象根据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如想象小说中的情节)、创造想象(在创造活动中,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如创造小说人物)和幻想(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行为表现“理解”的含义是( )【江西师范大学2014】A.对其行为的社会效应有了肯定的看法B.对其行为发生的规律有了肯定的看法C.可以使得求助者感觉得到支持者D.可以使得求助者感觉得到反对者正确答案:B解析:理解是态度中最中性化的和非评判性的,它可以使求助者得到知己,但并非是支持者或反对者。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理解只说明对他的行为或情绪发生的规律或必然性有了肯定的看法,而对其社会效应和其他后果仍是一种保留态度。
孤独症的确诊标准
孤独症的确诊标准孤独症的确诊标准是指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用于判断一个个体是否患有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系列标准。
这些标准是基于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而制定的,以确保对孤独症的诊断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孤独症的确诊标准包括了社交互动、沟通、兴趣和行为等多个方面的特征,通过评估这些特征是否存在来确定是否符合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孤独症的确诊标准通常会根据专业组织和医学界的共识进行制定和更新。
一个常用的标准是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中的诊断标准。
根据DSM-5中的标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特征包括:1)社交沟通和互动困难,2)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3)固定的兴趣和活动,以及4)感官过敏或感觉异常。
个体需要在这些方面展现明显的困难,且这些困难影响其日常生活。
一、孤独症的确诊标准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是否存在挑战?孤独症的确诊标准的实施可能会受到个体差异、早期症状的模糊性、专业人员的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由于孤独症谱系障碍在不同个体之间表现出多样性,如何确定确诊标准的严谨性和敏感性是一个挑战。
此外,在婴幼儿期或早幼儿期,孤独症的症状可能不太明显,需要专业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来判断。
二、孤独症的确诊标准是否需要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进行更新?随着对孤独症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其病因、表现、诊断等方面的理解也在不断演变。
是否需要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来更新确诊标准,以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孤独症确诊标准是否存在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可能对孤独症的诊断标准有不同的要求和做法。
这可能受到文化、医疗资源、专业人员培训等因素的影响。
在国际合作和交流中,如何协调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总之,孤独症的确诊标准在医学和心理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专业人员准确评估个体的症状和特征。
标准的制定需要兼顾个体差异、科学研究进展以及国际合作的需要,以确保标准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自闭症定义
自闭症的定义从临床医学的角度定义: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中的通俗说法,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重复刻板行为。
自闭症谱系障碍属于神经发育障碍。
1、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组有神经基础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不典型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雷特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未注明型等亚类,其共同特征是普遍存在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缺陷、兴趣狭窄和行为刻板等临床表现。
各亚类在症状的严重程度上位于从轻到重的连续谱上,自闭症处于最严重的一端。
需要注意的是,将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 AS )是否归于自闭症谱系仍然有争议。
2、自闭症谱系属于神经发育障碍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中,将自闭症谱系归类于神经发育障碍中。
神经发育障碍是一组在发育阶段起病的疾病。
这些障碍一般出现在发育早期,常常在学龄前,并以引起个体社交、学业或职业功能损害的发育缺陷为特征。
神经发育障碍包括:智力障碍、交流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特定学习障碍、运动障碍以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
按照这一分类原则,我们将孤独症谱系归于神经发育障碍,而又归于精神障碍的范畴之中。
在这一分类原则下,神经发育障碍和人格障碍之间的区别也就清晰了,从年龄层上,神经发育障碍多发生在5岁之前的发育阶段,而人格障碍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成人初期阶段,比较典型的人格障碍的辅助治疗就是各类戒除网瘾的机构。
定义的多元性现在主流的分类方法,是将自闭症归于精神疾病的范畴,而精神疾病不同于生理疾病,没有确切的生理实体存在,主要通过描述性语言进行区分,所以导致不同的精神病医生可能会有不同诊断标准。
对于生理性的疾病,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的检查结果直观观察,通过显微镜等各种医疗器械看到发生病变的组织,但是对于自闭症而言,我们只能通过每个个体的行为表现来发现自闭症的蛛丝马迹。
icd-10)关于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
icd-10)关于儿童孤独症诊断标准儿童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主要影响儿童的社交互动能力、沟通能力和行为模式。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Tenth Revision,ICD-10)的规定,下面将详细介绍儿童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首先,儿童孤独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三个关键领域的异常表现:社交互动困难、沟通困难以及刻板行为和兴趣限制。
这些异常表现需要在儿童早期(通常在3岁之前)出现并持续存在。
关于社交互动困难,儿童孤独症的特点是缺乏与他人交流的兴趣或能力。
他们可能不会主动寻求社交互动,缺乏目光接触和面部表情,并表现出对同伴或家人的兴趣不够。
他们可能遭受社交交往的困扰,缺乏与他人分享兴趣爱好的能力。
沟通困难是儿童孤独症的另一个核心特点,表现为语言发展延迟或受限。
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可能难以开始或维持对话,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可能出现重复性的语言或语音习惯,如重复别人的话语或单词,或者使用特别简洁且难以理解的语言。
此外,他们可能对非言语的沟通方式更感兴趣,如通过手势或图像来交流。
刻板行为和兴趣限制是儿童孤独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这些孩子可能对重复性的行为模式有强烈的坚持,如喜欢保持特定的日程安排或进行特定的动作。
他们可能对特定的物品或话题表现出非常感兴趣,但缺乏对其他人或事物的兴趣。
此外,他们可能对感官刺激具有异常的反应,如对声音过敏或对触摸有特别敏感。
ICD-10对儿童孤独症的诊断还包括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这意味着要排除其他神经发育障碍、抑郁症、精神病或其他身体疾病所导致的类似症状。
此外,ICD-10还规定了儿童孤独症的严重程度分级。
根据严重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级:轻度、中度和重度。
这些严重程度的评估是基于孩子的社交互动能力、沟通能力和刻板行为的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ICD-10只是用于对儿童孤独症进行诊断的一个参考标准,而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孤独症的定义及其特征
孤独症的定义及其特征一、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定义: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SD) :即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 ,是一组以交流、语言障碍和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
它最核心的症状是社交障碍,社交障碍是区别其他发育心理疾病主要症状。
是根据典型孤独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既包括了典型孤独症,也包括了不典型孤独症,又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征”、孤独症边缘、孤独症疑似等症状。
二、孤独症的历史演变及发病率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里Leo Kanner在《神经症儿童》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情感接触中的孤独性困扰”的文章。
1944年,Hans Asperger,一位奥地利儿科医生也独立发现并描述了类似病症,亦称之为“孤独样的”,后演变为孤独症的一个亚型,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阿斯伯格综合征”。
1981年,英国精神病学家Lorna Wing发表了一篇“阿斯伯格综合征:来自临床的报告”的文章,通过对肯纳和阿斯伯格的经典论述的比较,提出了“孤独样延续性” (autistic continuum)的概念,用以囊括具有不同智力程但均表现出社交发展损伤的人。
她认为阿斯伯格综合征和孤独症是相互关联的连续性发展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这一术语在1991年被采纳。
国外ASD发病率达2 ‰~6 ‰(典型孤独症约在1‰~1.5 ‰);国内ASD发病率0.2 ‰~1.3 ‰; 根据其他地区流行学报道:福建省(2004年)对2—14岁儿童展开调查患病率为2.8人/万男:女2:1江苏省(2003)报道患病率为12.25/万男:女2:1;城乡患病率为分别为17.89/万和5.83/万。
中国天津(2004年)2—6岁为11/万,男:女7:1,城乡患病率为14/万和8/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症有明确的医学界定,也称自闭症,又称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兴趣范围的显著局限性,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
自闭症者“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人们无从解释,只好把他们叫作“星星的孩子”——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目录1 简介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
《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
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为常见。
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
临床上首次描述孤独症是在20世纪40年代。
1943年,美国医生Kanner报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
他当时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
最初,Kanner报道的这类患者被认为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型而未受重视。
在20世纪40~60年代,又有数人描述了与Kanner报道相似的病例,并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称。
当时的国际及美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将这类患者归入“儿童分裂样反应”类别中。
对于孤独症的病因学,当时普遍认为是父母养育方式不当造成了孤独症的发生。
Kanner将孤独症患儿的父母描述成一群高学历的、事业心很强但又冷漠无情的人,这一观点在当时似乎很少有异议。
2 历史发展2.1 首例病例1943年,来自美国密西西比州费雷斯特的一个名叫唐纳德的10岁孩子被确诊患有自闭症,他被称为“第一病例”,简称“Donald T”。
当年的一篇文章首先提到他,宣布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疾病”,“一种复杂的神经紊乱症”(如今统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简称ASD)。
美国医生Kanner报道了11例患者,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
他当时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
最初,Kanner报道的这类患者被认为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一个亚型而未受重视。
在20世纪40~60年代,又有数人描述了与Kanner报道相似的病例,并冠以各种各样的名称。
当时的国际及美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将这类患者归入“儿童分裂样反应”类别中。
对于孤独症的病因学,当时普遍认为是父母养育方式不当造成了孤独症的发生。
Kanner将孤独症患儿的父母描述成一群高学历的、事业心很强但又冷漠无情的人,这一观点在当时似乎很少有异议。
孤独症2.2 发育障碍躯体性病症20世纪60~70年代,Rutter的研究指出,孤独症的行为如果被认为是从出生到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所致则更为合情合理。
由此,逐渐把孤独症看作为是一种躯体性的、与父母抚育方式无任何关联的发育障碍。
在此时期,Lotter发表了新的孤独症诊断标准,强调把社会交互作用、言语与交流和重复性活动三个方面作为基本标准,并舍弃了Kanner诊断标准中关于“特殊技能和吸引人的外貌”等两项。
以后,在Lotter标准的基础上,开展了广泛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现在所普遍接受的“孤独症发病率4~5/万”是当时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关于孤独症的研究进入全新阶段。
人们开始抛弃所谓“父母抚养方式不当”的病因假说,从生物学领域探索孤独症的病因,并在临床症状的识别和临床诊断方面将孤独症与精神分裂症彻底分开。
Kolvin的研究表明,孤独症同成年精神病性障碍,尤其是成年精神分裂症没有关系。
1980年出版的《DSM-Ⅲ》首次将童年孤独症视为~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之后,随着对孤独症研究的深入,逐步认识到孤独症是一种在一定遗传因素作用下,受多种环境因子刺激导致的弥漫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性疾病。
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了从分子遗传到神经免疫、功能影像、神经解剖和神经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人们试图从这些研究中找到孤独症的致病原因。
但直至目前,仍没有任何一种假说能从根本上完美地解释孤独症的病因。
2.3 受到重视进入1990年代早期以来,自闭症患者激增,平均每110个孩子中就有1个表现出自闭症症状。
随着统计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这一疾病逐渐开始引起人们的正视。
2007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2008年起,将每年的4月2日定为“世界自闭症日”,以提高人们对自闭症和相关研究与诊断以及自闭症患者的关注。
2010年,著名演员李连杰和文章主演了讲述自闭症家庭故事的电影《海洋天堂》,更进一步地唤起了普通民众对于自闭症群体的关注。
孤独症3 临床表现该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3.1 社会交往障碍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
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
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
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
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
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
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孤独症3.2 交流障碍1.非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
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2.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孤独症3.3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
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
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
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3.4 其他症状约3/4该症患儿存在精神发育迟滞。
约1/3-1/4患儿合并癫痫。
部分患儿在智力低下的同时可出现“孤独症才能”,如在音乐、计算、推算日期、机械记忆和背诵等方面呈现超常表现,被称为“白痴学者”。
4 疾病治疗4.1 治疗原则孤独症治疗原则:①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②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
患儿本人、儿童保健医生、患儿父母及老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应共同参与治疗过程,形成综合治疗团队;③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两者相互促进的综合化治疗培训方案;④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
根据患儿病情因人而异地进行治疗,并依据治疗反应随时调整治疗方案;⑤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⑥坚持治疗,持之以恒。
4.2 治疗共识①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年龄的截止点,事实上也存在着部分患者在较大年龄获得改善。
②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建立了许多的孤独症特殊教育和训练课程体系,前述几个主要的训练方法各有优缺点,尚无证据表明哪一种疗法显著优于另外一种。
目前各种方法有互相融合的趋势。
③由于孤独症缺乏特效治疗,目前尚存在数以百种的另类疗法(alternative therapy),这些疗法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使用需慎重。
少部分未经特别训练和治疗的孤独症儿童有自我改善的可能,部分疗法声称的疗效可能与此有关。
4.3 治疗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前,孤独症普遍被认为属不治之症。
自从1987年Lovaas报道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成功“治愈”9例孤独症儿童以后,世界各国(主要是美国)相继建立和发展起来了许多的孤独症教育训练疗法或课程,多数疗法或课程的建立者均声称自己的疗法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但是一些疗法的疗效有夸大之嫌。
Helfin等将各种孤独症疗法分为以下4类。
(1)以促进人际关系为基础的疗法:包括Greenspan建立的地板时光(floor time)疗法、Gutstein建立的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RDI)疗法;(2)以技巧发展为基础(skill-based)的干预疗法:包括图片交换交流系统(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PECS)、行为分解训练法(discrete trial training,DTT);(3)基于生理学的干预疗法(physiologically oriented intervention):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排毒治疗与膳食疗法;(4)综合疗法,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reatment and education of autistic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handicapped children,TEACCH)、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pplied behavioral analysis,ABA)属于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