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预防腮腺炎应急预案.doc

幼儿园预防腮腺炎应急预案.doc
幼儿园预防腮腺炎应急预案.doc

幼儿园预防腮腺炎应急预

篇一:二幼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应急工作预案

二幼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应急工作预案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

学校成立腮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应对腮腺炎传染病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避免疫情扩大。

2、预防为主

学校腮腺炎传染病的防控,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控结合,

抓早、抓小,强化信息收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系统联动

一旦发现疫情,按程序向当地卫生院和教育局及时报告,各方协力,及时控制疫情扩散。

二、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腮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校长鄢丰负责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

组长:王娟

副组长:布海里且木

成员:翟祥云、各班班主任

2、腮腺炎疫情报告责任人

翟祥云为学校腮腺炎疫情报告人,负责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因病缺课等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班主任为各班疫情报告人,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及时上报给鄢丰,并配合做好消毒等工作。

三、疫情报告

1、个别孩子出现发热、腮腺肿大等症状时,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带孩子就诊,并将情况报告给鄢丰并当面进行书面登记。

2、学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时(以医院结论为准),鄢丰应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四、疫情处置。

(一)散发腮腺炎疫情处置

1、对于无并发症单个病例可以居家隔离治疗者,要求患病孩子必须每天到医疗机构接受医学观察和必要的治疗。

2、加强晨、午、晚三检工作,每日认真做好筛查工作,凡发现有腮腺炎可疑症状的孩子,要求其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

3、复课的程序:待腮腺炎痊愈(自发病之日起隔离21天)后由就诊医疗机构签写复课证明,经鄢丰验证后,如无异常可复课。

(二)腮腺炎聚集性发病处置

当发生腮腺炎聚集性发病、暴发或流行时,学校应及时向镇卫生院和市教育局报告,并依据应急预案和操作技术规范组织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1、控制传染源

(1)、腮腺炎发病孩子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防止蔓延扩散,给家长讲清利害关系,必须等孩子痊愈后(发病之日起21天)方可复课。

(2)、可根据疾控中心的疫情处理意见,上报教育局后对集中发病的班级或全校停课,在停课期结束时由疾控中心评估疫情后决定是否复课。

(3)、加强晨、午、晚三检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

(1)、

消毒

化学消毒:使用“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处理。地面、墙壁、门窗消毒:使用“84”消毒液配制成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或喷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2次。空气消毒可用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

(2)、减少感染机会

教室、寝室可将全部窗户打开,形成对流,加速室内空气交换;减少校内聚集性活动,暂停微机室、音乐室等公共教室的使用。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对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孩子在卫生院的指导下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签订知情同意书。

(2)、宣传教育:在校内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孩子、家长和教师的防病意识。

乌什县第二幼儿园

附件:《乌什县第二幼儿园防控流行性腮腺炎宣传工作和三检工作要点》

附件:

防控流行性腮腺炎宣传工作和三检工作要点

1.宣传工作要点:

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②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剩食物。

③保持教室、寝室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每天打开窗户至少让空气对流半小时。孩子下课后尽量到室外活动。

④孩子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中串门,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患了腮腺炎的人不能到公共场所,不能上学,病好后要有医生证明才能到返回学校。

⑤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⑥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发生腮腺炎病例的班级要彻底消毒,其他班级也要做积极响应。

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2、晨、午、晚三检工作要点:

①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掌握孩子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孩子有传染性腮腺炎症状,要及时上报学校,送该生到医院检查并通知家长接回治疗。

②对缺勤的孩子要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如发现腮腺炎疾

病症状异常增多时,要及时报告。

③经医院诊断为传染病腮腺炎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④因腮腺炎隔离治疗的孩子,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方可入校进班复学。因腮腺炎暂时停课的班级在接到学校的开学通知后方可复学。

⑤晨、午、晚三检信息报告要及时、通畅。责任报告人为班主任。每天在上课前对孩子做好健康观察,仔细询问,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孩子立即通知孩子家长,带孩子就诊。对于缺课的孩子,要问清情况,并如实报告情况和建立相关软件。篇二:腮腺炎应急预案

*卫[2012] 号

关于印发《**县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

防控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

各乡镇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县直医疗卫生单位:

为确保我现在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处理疫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特制定《**县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现印发给你

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元月二十日

**县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应急处置预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隐形感染者,通过飞沫吸入进行传播,一般接触传染源2-3周发病,临床以腮腺的急性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呈半球形,可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并发症。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确保我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生时,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处理疫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

置。

1.4 工作原则

1.4.1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县可能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及其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1.4.2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县卫生局在县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级响应的职责对本辖区内的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工作实施统一指挥,各有关单位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卫生应急工作,并接受市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

2.事件分级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的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病例。1周内,同一学校或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病例。

2.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Ⅱ级):疫情波及2个以上县(市),且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1周内在1个县(市)行政区域内,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发病水平1倍以上。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县卫生局确认。

3.组织机构与职责

3.1 应急处理领导机构与职责

我县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卫生应急指挥机构为县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并成立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发生重大、较大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后,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事件卫生应急处理的需要,成立**县流行性腮腺炎等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县卫生局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相关医疗机构等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县卫生局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县事件卫生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统一决策和统一指挥。

县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卫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根据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设立办公室,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分管副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实行集中办公。其主要职责是:收集事件发生、发展及处理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及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组织专家制定事件的应急策略和预防控制措施,开展效果评价;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及时通报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开展防控并协调解决卫生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3.2 卫生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的职责

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卫生应急处理的专业技术机构,要结合本单位职责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处理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事件发生后,全县范围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指挥和安排,开展卫生

应急处理工作。

3.2.1 医疗卫生机构职责

主要负责病人的抢救、运送、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检测样本采集,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3.2.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

负责提供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处理的技术支持,负责组织和实施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信息的上报工作,负责传染病事件的核实诊断。

3.2.3 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职责

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卫生监督和执法稽查。

4. 监测、预警

4.1 监测与信息收集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监测与信息收集机构,承担所辖区域内事件的日常监测,负责本行业区域内的信息收集、汇总、分析、上报和管理,建立监

测数据和信息资料库。

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收集相关信息报县疾控中心汇总分析。其它部门和机构发现与事件有关的信息,应及时向县疾控中心通报。

4.2 预测、预警程序

县疾控中心通过对本辖区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监篇三:学校预防腮腺炎传染病工作应急预案

XX县XX乡卫生院

关于学校腮腺炎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隐形感染者,通过飞沫吸入进行传播,一般接触传染源2-3周发病,临床以腮腺的急性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呈半球形,可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

学校成立腮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应对腮腺炎传染

病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避免疫情扩大。

2、预防为本

学校腮腺炎传染病的防控,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抓早、抓小,强化信息收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系统联动

一旦发现疫情,按程序向教育局保健所和区疾控中心及时报告,各方协力,及时控制疫情扩散。

二、组织领导

1、学校应成立腮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2、腮腺炎疫情报告责任人

校长是学校腮腺炎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

保健员为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因病缺课等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班主任老师为各班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及时上报给学校,并配合做好教室的消毒等工作。

三、疫情报告

(一)、报告内容及时限

1、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烧、呼吸急促等症状时,班主任应

在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带孩子就诊,并将情况报告卫生院;

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小时内报出相关

信息。

(二)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捷的通讯方式

(电话、传真等)向卫生院报告。

四、疫情处置。

(一)散发腮腺炎疫情处置

1、对于无并发症单个病例可以居家隔离治疗者,要求患病学生必

须每天到医疗机构接受医学观察和必要的治疗,观察、治疗期间每天上、下午检测体温。

2、复课的程序:待腮腺炎痊愈(腮腺肿胀21天)后由就诊医疗机

构签写复课证明,由校保健员复检,如无异常可复课。(二)腮腺炎聚集性发病处置

当发生腮腺炎聚集性发病、暴发或流行时,学校应及时向局保健所

和区疾控中心报告,并依据应急预案和操作技术规范组织人员与区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1、控制传染源

(1)、安排腮腺炎发病学生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防止蔓延扩散,,给家长讲清利害关系,必须等学生痊愈后(发病之日起21天)方可复课。

(2)、可根据疾控中心的疫情处理意见,上报教育局后对集中发病的班级或全校停课,在停课期结束时由疾控中心评估疫情后决定是否复课。

(3)、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每日认真做好筛查工作,凡发现有腮腺炎可疑症状的学生,要求其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并将结果每日报区疾控中心和局保健所,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

2、切断传播途径

(1)、消毒

化学消毒:使用“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处理。地面、墙

壁、门窗消毒:使用“84”消毒液配制成含有效氯500mg/L 的消毒剂擦拭或喷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2次。空气消毒可用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灯管的安装数量按照没平方米≥1.5W 计算得

出,紫外线灯安装反光罩,悬挂高度以距离桌面1米为宜。

紫外线消毒在

放学打开电源,密闭门窗消毒半小时以上,并做好记录;严禁在室内有人的情况下开灯消毒。

(2)、减少感染机会

教室在上课期间,可将逆风向侧的窗户半开(冬季一般为北方,可将南侧的窗户打开,原因是避免患者排出的病原借助风势传播他人,也可以避免学生着凉);在课间休息时间,学生全部外出,可将全部窗户打开,形成对流,加速室内空气交换;减少校内聚集性活动,暂停微机室、音乐室等公共教室的使用。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对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学生在区疾控中心指导下开展疫苗接种工作,签订知情同意书,疫苗接种不能防止已经接触传染源的易感者发病,应明确疫苗接种中可能出现的偶合病例以及不良反应的情况。

(2)、宣传教育:做好告家长书的编写工作,在校内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呼吸道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的防病意识。

1、宣传工作要点:

①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②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和酸性食

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③保持教室、宿舍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诫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每天打开窗户至少让空气对流半小时。学生下课后

尽量到室外活动。

④学生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中串门,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患了腮腺炎的人不能到公共场所,不能上学,病好后要有医生证明才能到返回学校。

⑤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⑥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发生腮腺炎病例的班级要彻底消毒,其他班级也要做积极响应。

⑦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不偏食;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2、晨检、午检工作要点:

①班主任、课任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有传染性腮腺炎症状,要及时上报应急小组,送该生到医院检查治疗并告知家长。

②对缺勤的学生要进行调查,摸清原因,如发现腮腺炎疾病症状异常增多时,要及时告知信息人员报告疾病防控中心

和教育局。

③经医院诊断为传染病腮腺炎的,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

④因腮腺炎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资质的医疗单位确定没有传染性、并开具健康证明后方可入校进班复学。因腮腺炎传染病暂时停课的班级在接到学校的开学通知后方可复学。

⑤晨检、午检信息报告要及时、通畅。责任报告人为班主任老师。每天在上课前老师对学生做好健康观察,仔细询问,发现有异常情况的学生立即通知学生家长,带学生就诊。对于未来上课的学生,要问清情况,并

小学腮腺炎应急预案

小学腮腺炎疫情处置应急预案为了有效控制腮腺炎在木杠小学内的传播,在上级领导及卫生院的指导监督下,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腮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xx(分管具体防控工作) 组员:全校教职工 消毒人员分配:男教师负责活动场所和走道、教室和宿舍各分管教师负责 消毒时间;一天二到三次 二、教职工严格落实"五早"要求 1、早发现: 交待学生及家长,发现有脖子疼、头疼、耳后疼,及早到医院就诊。 2、早报告: 出现疑似病例,要第一时间隔离学生并报告卫生室医生及有关领导,同时告知学生家长,带医院确诊。 3、早隔离: 一是对患者及时隔离,通知家长立即带孩子到医院检查治疗;

二是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隔离,通知家长接回家观察或到医院检查。患病学生病愈后返校学习(必须有出院康复证明),需带病历或医院的复学证明到校。 4、早治疗: 发现腮腺炎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并将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5、早处理: 患者离校后,应及时对桌椅等公共设施,进行科学的消毒处理,教室内开窗通风,拉开窗帘,学校统一进行一日三次室内空气消毒。 三、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防控腮腺炎疫情监测系统,各班级严格因病缺课上报制度,建立晨检、消毒、隔离制度。 2、重视信息的收集。与卫生院随时保持联落,密切关注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防控工作。 (二)疫情报告 1、学校召开预防腮腺炎会议。 2、严格执行学校腮腺炎疫情报告程序,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出现腮腺炎疫情时,学校领导小组必须马上启动本校应急预案,

校长立即(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3、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平时要加强日常工作,各负其责,一旦发生疫情,按责任分工保证工作迅速到位。 4、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迟报、谎报,对有违反者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流行传染病疫情的应急响应 学校一旦发现流行传染病,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做出应急响应: 1、启动日报告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疫情通报。 2、学校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学校。 3、做好进入应急状态的准备。 4、发现传染病疫情时,要及时与卫生、疾控部门联系,加强对传染病患者的追踪管理,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五、全体教职工必须把腮腺炎的防控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因工作不力、不负责任、措施不当等造成疫情扩散传播或对师生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的,要实行安全责任追究。 六、落实防控措施

预防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传单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我国中医称痄腮,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 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暴发。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一12日。青春期男性患者有时并发睾丸炎,发生率平均为20%。青春期女性患者仅5%可并发卵巢炎。腮腺炎并发脑炎的神经症状常在腮腺炎高峰时出现,开始常为脑膜炎,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如侵及脑实质,可出现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腮腺炎病毒引发的脑炎约占病毒性脑炎中10%左右。腮腺炎病毒脑炎症状一般较轻,预后良好,多在2周内恢复正常,无后遗症。 对腮腺炎患者,应注意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忌酸性食物,多饮水。对高热、头痛、呕吐者,应给予解热止痛,脱水剂等对症治疗。中药治疗多用清热解毒,软坚消痛等制剂口服,局部敷用消肿止痛药。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与控制首先是传染源的管理,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由于腮腺炎病毒对外界的各种物理因素抵抗力较低,故不需终未消毒,被患者污染的饮、食具仍需煮沸消毒,合理使用口罩,也可作为切断传染途径的有效办法。对一般接触者可不检疫,但对集体儿童、学校、部队的接触者应检疫三周。腮腺炎病毒灭活疫苗对儿童有保护作用。孕妇应避免与腮腺炎病人接触,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应注意隔离。如孕妇在临产期或围产期患腮腺炎,婴儿应隔离,并停止哺乳。

重大疫情应急预案

涂镇中学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为进一步落实好我校师生员工重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重大传染性疾病在学校流行,为学校教育教学一线服务,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立足平时,防治结合,快速反应,依法管理,分层负责,依靠科学的原则。宣传普及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建立防控网络,实施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在隔离、早治疗”的方针,全面提升我校卫生保健工作。 1、防控重大传染病发生与流行是学校工作第一要务,是政治纪律,学校一切工作服从防控工作。 2、树立全局观念,服从统一指挥。做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 3、疫情报告零时间,做到情况准确,保证信息畅通。监控求实,不瞒报、不漏报。 4、要求“两手抓”工作:求新、求严、求实、求细。 二、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鲁群林 副组长:许青松 成员:彭卫华吴志军黎冬霞卫杰及全体班主任和门卫、保卫、宿舍管理人员 三、日常防控工作

加强日常防控管理,使教室、宿舍、各专用教室等场所保持经常性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落实晨午检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对学生及教职工的发烧进行排查工作,监测体温,对体温异常(≥37.5oC)并有传染病可疑症状的人员,及时与校医联系。具体工作分以下几点严格执行: 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防控常识 利用广播、板报、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使学生了解各类重大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提高师生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向广大师生员工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禽流感防治管理办法》、《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治管理办法》等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2.做好疫苗接种 冬春季是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和流感等呼吸道的高发季节,这些传染病的初期症状多以发烧、咳嗽为主,因此,要加强麻风腮、流感、流脑疫苗的接种宣传动员,提高接种率,减少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从而减少重大传染病在医院的交叉感染机会,使重大传染病病例得到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救治。 3.建立通风制度,避免交叉污染 加强教室、宿舍、饭厅等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4.坚持晨、午检制度,妥善处理发热学生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讲座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讲座 包钢二小主讲人:芦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2岁到15岁的儿童。病初会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痛,不想吃东西、恶心、呕吐和全身疼痛等症状。一两天后,常生在一侧耳垂下方,肿大、疼痛,而且症状在说话或咀嚼食物时加重,有时还会出现张口困难、流口水等。部分病人患病3~4天后,对侧的腮腺也会发生肿大,甚至波及颈部及前胸上部,给患儿带来很大痛苦。如治疗不及时,还可能并发睾丸炎或卵巢炎,影响生育能力。因此,对腮腺炎切不可大意。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强,专家指出,一旦发现孩子患了腮腺炎,应立即与健康人分开居住,为了您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健康,要重视流行性腮腺炎。 一、预防: 1、隔离患儿直至腮肿消退为止,易感者在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30克,水煎服,连续3天。还可对易感者采用腮腺炎病毒减毒活疫苗作喷喉或气雾进行主动免疫。 2、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3、少吃一些辛、辣、煎炒的食品。 4、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以上,室内人口密集处可用食用醋熏蒸。 二、防治 1、居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采取煮沸或曝晒等方式进行消毒。

2、卧床休息,病情轻者或退热后可适当活动。 3、科学合理安排饮食,多吃些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以免刺激唾液腺使之分泌增多,加重肿痛。另外,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的排出。 4、经常用温盐水漱口,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如果发热超过39℃,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等方法,或在医生指导下服退热止痛药等。 5、应注意口腔清洁,多饮开水,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避免咀嚼,禁食辛辣食物,保证营养。

幼儿园腮腺炎应急预案

幼儿园腮腺炎应急预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流行腮腺炎(又称“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且多在冬、春季流行。 2、教育幼儿消除恐惧心理,认识腮腺炎并不可怕,只要认真预防,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就能达到防病的目的。 3、让幼儿产生自我保护的情绪,主动配合家长和教师做好流行腮腺炎的预防工作。 活动准备 1、准备好腮腺炎患者的图片; 2、课前对腮腺炎这种病症有一些基本了解; 3、教学PPT课件准备。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病症,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 活动难点: 让幼儿配合家长和教师做好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工作。 活动过程 1、导入 故事导入:冬冬清晨起来就感觉自己的头昏昏的,耳底疼,

腮帮子也疼,并且好像还有一点点发烧似的,他以为自己感冒了。他的一边腮部又红又肿,疼得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因为嘴巴已张不开了。妈妈发现冬冬病了,急忙带他去医院。医生表扬了冬冬不怕苦、爱学习的精神,但也告诉他,得了这种流行性的传染病,是不能到集体中去的,以免传染给别人。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冬冬患的这种流行性的传染病是什么病吗?它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了解腮腺炎及其传播途径。 (1)师:腮腺炎就是人们常说的“痄腮”,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得了腮腺炎很痛苦,不仅腮部肿胀不能吃东西,而且会引起头痛、耳底疼痛等。哪位小朋友得过这种病?能说说当时的感受吗? (2)幼儿讨论、教师总结。 (3):得过一次腮腺炎就可以终身免疫,也就是不会再患此病。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呢?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的传染病。腮腺炎病毒会藏在唾液里,唾液飞到哪儿,病毒就传播到哪儿,因此它传播的速度很快,范围也很大。 ①腮腺炎病人→飞沫在空中飘荡→被健康人吸人→患病。 ②在腮腺炎病人的家里→健康人去探视→吸人含有病毒的空气或触摸器具和吃东西→患病。 ③提问:你知道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吗?

流行性腮腺炎教案

流行性腮腺炎培训教案 教学内容:病因及发病机制、护理、治疗及预防 教学目标:掌握:腮腺炎的病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熟悉:腮腺炎的治疗和预后;了解:腮腺炎的发病机制。 概念: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腮腺的非化脓性炎症性肿胀、疼痛、发热等。除此以外,常可累计其他腺体组织或脏器及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极少死亡。 一、病源学腮腺炎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单股RNA病毒。对腺体和神经组织有亲和性。本病毒抵抗力弱,不耐热,一般室温下,经2-3天其传染性消失。对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敏感。强紫外线下仅活半分钟,甲醛溶液、30%来苏尔、75%乙醇等接触2~5分钟灭活,但耐寒。人是唯一的病毒宿主。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腮肿前7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仅有其它器官受累者,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 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鼻咽分泌物中通过飞沫传播。亦可接触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90%病例发生于1~15岁,尤其5~9岁的儿童。1岁以内婴儿很少患病。成人中80%曾患过显性或隐性感染。儿童患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4.流行特征:本病分布全球,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为主。可呈流行或散发。在儿童集体机构、部队以及卫生条件不良的拥挤人群中易造成暴发流行。 三、发病机制 在腮腺肿胀前7天至肿胀出现后9天均有传染性。传播途径主要为通过唾液飞沫吸入,侵入口腔和鼻粘膜,在上呼吸道上皮组织内繁殖,形成病毒血症,再侵犯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腺体,也可涉及神经组织及其他器官。 病理:为非化脓性炎症改变。腮腺腺体及其周围组织充血、肿胀及水肿,被膜上可见点狀出血,腺泡细胞呈混浊肿胀或坏死碎解,腺体间质有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腮腺管水肿,管腔中有脱落的坏死上皮细胞堆积,阻碍了唾液的排出,使其滞留在腺体内,致使唾液内的淀粉酶经淋巴系统流入血液,故而血液中的淀粉酶含量增高,并从尿中排出。受病毒侵犯的睾丸曲细精管上皮充血、出血和淋巴细胞浸润,间质有水肿及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胰腺充血、水肿,胰岛可见轻度退化及脂肪性坏死改变。脑部的病变白质较灰质为重,神经细胞变性等。 四、临床表现 (一)潜伏期14~25天,平均18天。多数无前驱症状,少数病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识讲座精选版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知 识讲座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流行性腮腺炎 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2013年3月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常识紧急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以5—15岁患者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 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尤其在春季发病较为集中。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学校、幼儿园中爆发。 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和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但未发病的隐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中有大量的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随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排出体外后,散播在空气中,吸进了含有腮腺炎病毒的空气的人,如果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能力不强,就有可能患腮腺炎。 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大约半个月发病,这种病起病较急,前驱期较短,有畏寒、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期持续数小时至两天后,腮腺开始肿胀,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及食欲不佳等全身症状。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畏寒、咽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三天左右达到高峰。高峰时一侧或两侧腮腺部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大,局部疼痛、过敏,吃干硬或酸性食物使唾液大量分泌时,肿胀疼痛更为明显,腮腺肿胀全过程约7——12日。可影响吃饭,该病严重时可引发脑膜炎,脑炎,导致瘫痪,癫痫。如青春期发育后感染腮腺炎病毒也可能伴发卵巢炎或睾丸炎,并可能导致患者成年后不孕,不育。 人群对腮腺炎病毒具有普遍的易感性,一次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很少有二次感染者。

最新2020--2020年学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应急预案

2020--2020年学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应急预案 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应急预案 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也可发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的病征,病毒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的器官.因此,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为进一步做好我校2018年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2012年省卫生厅下发的《陕西省流行性腮腺炎检测方案》及鸡疾控发〔2013〕6号《关于加强二〇一三年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经校长授权,校委会成员讨论研究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流行性腮腺炎病的防控工作,以科学的观点,人本的意识,和谐的主题为中心,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管理和应急机制,切实做到对流行性腮腺炎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二、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一旦发生流行性腮腺炎,将会给学校带来严重的恶果,给家长、社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高度认识做好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校园板报、小广播、班会、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真正使每一位师生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治有高度的认识,上下一致,齐心协力,严防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在学校发生和流行.加强领导,把管理落到实处,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玖塔 职责: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及全校流行性腮腺炎事件卫生应急处理的领导和指挥协调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副组长:罗世雄甫果官却力智王志孝李加杨本仁轻王志军

预防腮腺炎传染病工作应急预案

腮腺炎防控工作实施方案 黄前小学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隐形感染者,通过飞沫吸入进行传播,一般接触传染源2-3周发病,临床以腮腺的急性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呈半球形,可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 学校成立腮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应对腮腺炎传染病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避免疫情扩大。 2、预防为本 学校腮腺炎传染病的防控,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抓早、抓小,强化信息收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系统联动 一旦发现疫情,按程序向教育局保健所和区疾控中心及时报告,各方协力,及时控制疫情扩散。

二、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腮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义彬 副组长:朱琳薛俊生 成员:各班班主任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医务保健室 组长:义彬 成员:各班班主任 3、腮腺炎疫情报告责任人 校长(义彬)是学校腮腺炎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 保健员(君)为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因病缺课等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班主任老师为各班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及时上报给学校校医室,并配合做好教室的消毒等工作。 三、疫情报告 (一)、报告容及时限 1、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烧、呼吸急促等症状时,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带孩子就诊,并将情况报告校卫生室;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报出相关信息。 2、一周同一班级有2名及以上,或者学校出现5名及以上学生患腮腺炎,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报出相关信息。 3、学校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

最新小学预防流行性腮腺炎主题班会教案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预防流行性腮腺炎主题班会教案 授课班级:四(4)班授课教师:陈义凤2018年10月8日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流行腮腺炎(又称"痄腮")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且多在冬、春季流行。 2、教育学生消除恐惧心理,认识腮腺炎并不可怕,只要认真预防,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就能达到防病的目的。 活动过程: 1、导入故事导入:冬冬清晨起来就感觉自己的头昏昏的,耳底疼,腮帮子也疼,并且好像还有一点点发烧似的,他以为自己感冒了。他的一边腮部又红又肿,疼得什么东西都不能吃,因为嘴巴已张不开了。妈妈发现冬冬病了,急忙带他去医院。医生表扬了冬冬不怕苦、爱学习的精神,但也告诉他,得了这种流行性传染病,是不能到集体中去的,以免传染给别人。 师: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冬冬患的这种流行性传染病是什么病吗?它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治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了解腮腺炎及其传播途径。 师:腮腺炎就是人们常说的"痄腮",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得了腮腺炎很痛苦,不仅腮部肿胀不能吃东西,而且会引起头痛、耳底疼痛等。哪位小朋友得过这种病?能说说当时的感受吗?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3):得过一次腮腺炎就可以终身免疫,也就是不会再患此病。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呢?它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腮腺炎病毒会藏在唾液里,唾液飞到哪儿,病毒就传播到哪儿,因此它传播的速度很快,范围也很大。 ①腮腺炎病人→飞沫在空中飘荡→被健康人吸人→患病。 ②在腮腺炎病人的家里→健康人去探视→吸人含有病毒的空气或触摸器具和吃东西→患病。 ③提问:你知道腮腺炎是怎样传播的吗? (4)讨沦:如果我们班里有一位小朋友得了腮腺炎,那么周围的小朋友会受到什么影响?为什么? (5)小结:腮腺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如果一个小朋友得了腮腺炎,那么其他小朋友也极容易患病。 3、认识、了解腮腺炎的症状及危害。 (1)、描述腮腺炎的症状。 (2)、讲述:腮腺炎的危害。患了腮腺炎的小朋友除了两腮红肿一碰就疼外,同时还伴有发烧、头痛、不想吃东西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其他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流行性腮腺炎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前言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中较为多见的是睾丸炎,主要发生在青春后期的男性,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睾丸萎缩,但不育症罕见。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人对流行性腮腺炎普遍易感。全年都有发病,以冬春季为高峰。患者多见于儿童,<1岁的婴儿可由母体获得被动抗体,发病极少。5~9岁发病最高。无论是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均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力,再次呈显性感染者极少见。为有效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特制订本预案。 2 疫情分级和响应 2.1 疫情分级 根据流行性腮腺炎流行严重程度及疫情变化情况,以发病范围、数量、病死率、是否发生暴发和流行为依据,分级实施临时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最有效的预防控制效果。 2.1.1 蓝色疫情 县内出现1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暴发点指7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1.2 黄色疫情 县内3周内出现5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县3周内出现3个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5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1.3 橙色疫情 县内3周内出现10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或同一暴发点1周内发生100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2.1.4 红色疫情 县内3周内出现30个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点。

2.2 疫情的应急响应 2.2.1 蓝色疫情的响应 (1)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赶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应急接种方案报当地县级政府批准,并及时采取应急接种。 2.2.2 黄色疫情的响应 在蓝色疫情响应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1)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同个县3周内发生第2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时,发生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组织应急小分队12小时内赴现场核实诊断,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3)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指导、协助与督促落实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2.2.3 橙色疫情的响应 在黄色响应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1)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应急技术方案,及时将疫情报告省卫生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应急小分队24小时内赴现场指导,必要时可组织抽调省应急专家库人员参与指导、督促落实各项业务控制措施。 2.2.4 红色疫情响应 在橙色响应的基础上,开展以下工作: (1)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将疫情报告省卫生厅,由省卫生厅报省人民政府。必要时,建议省卫生厅报省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紧急控制措施,包括应急接种、限制或停止集县、集会、停工、停业、停课等。 (2)必要时,请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员支持与指导。 3 疫情现场控制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常识紧急预防(优.选)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常识紧急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以5—15岁患者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 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尤其在春季发病较为集中。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学校、幼儿园中爆发。 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传播。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和感染了腮腺炎病毒但未发病的隐性感染者。流行性腮腺炎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中有大量的腮腺炎病毒,腮腺炎病毒随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的唾液排出体外后,散播在空气中,吸进了含有腮腺炎病毒的空气的人,如果抵抗腮腺炎病毒的能力不强,就有可能患腮腺炎。 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大约半个月发病,这种病起病较急,前驱期较短,有畏寒、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期持续数小时至两天后,腮腺开始肿胀,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及食欲不佳等全身症状。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畏寒、咽痛、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一般三天左右达到高峰。高峰时一侧或两侧腮腺部肿胀,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大,局部疼痛、过敏,吃干硬或酸性食物使唾液大量分泌时,肿胀疼痛更为明显,腮腺肿胀全过程约7——12日。可影响吃饭,该病严重时可引发脑膜炎,脑炎,导致瘫

痪,癫痫。如青春期发育后感染腮腺炎病毒也可能伴发卵巢炎或睾丸炎,并可能导致患者成年后不孕,不育。 人群对腮腺炎病毒具有普遍的易感性,一次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很少有二次感染者。 由于腮腺炎的流行速度不如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强烈,临床表现较轻,病死率低,常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在首例腮腺炎发病后,由于缺乏积极的防治措施而造成流行,而控制流腮的传播流行是需要卫生部门、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 为了防止流腮的传播流行,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高度警惕,发现流腮患者,要详细登记传染病卡片,在12小时内完成上报工作。 二、疾病控制科接到疫情报告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指导患者的隔离措施。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三、在冬春季节要坚持教室的通风、空气消毒;要保证餐饮具和玩具的消毒,密切观察孩子出勤情况。 四、患了腮腺炎应尽快请医生作隔离治疗,患病期暂时不要去上学,在家里或医院接受隔离治疗。患者可以口服板兰根,主意保持口腔卫生,多饮水,吃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

小精灵幼儿园预防腮腺炎传染病工作应急预案

小精灵幼儿园 预防腮腺炎传染病工作应急预案 一、制定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保障在园教职员工、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应急措施。二、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亦称痄腮,俗称“猪头疯”、“蛤蟆瘟”、“对耳风”等,是春季常见,也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它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三、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 我园成立预防春季腮腺炎等传染病工作应急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小组),负责全园应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避免疫情扩大。 2、预防为本 我园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防控,立足于预防,抓早、抓小,

强化信息收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系统联动 发现疫情后,立即向教育局和属地卫生疾控系统及时报告,及时治疗。 四、组织领导 1、成立幼儿园预防腮腺炎等传染病工作应急小组 组长:梁静茹 副组长:吴思丹 成员:各班班主任、各班保育员 2、腮腺炎疫情报告责任人 组长(梁静茹)是幼儿园腮腺炎疫情报告第一责任人。 各班班主任老师为各班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及时上报给应急组长,并配合做好教室的消毒等工作。 各班保育员为幼儿园疫情报告人。负责学校呼吸道传染病、因病缺课等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 五、疫情报告 1、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烧、呼吸急促等症状时,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带孩子就诊,并将情况报告应急小组,应急小组第一时间出对策。 2、一周内同一班级有2名及以上,或者园内出现5名及以上

学校关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实施方案

阳平镇第二九年制学校 关于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实施方案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隐形感染者,通过飞沫吸入进行传播,一般接触传染源2-3周发病,临床以腮腺的急性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常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呈半球形,可伴发脑膜炎、胰腺炎及睾丸炎等。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保障师生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组织,明确责任 成立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工作任务,分层管理,分级负责,提前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组长:赵键 副组长:刘明刚 成员:周红宝张春良杨雪静各班主任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本 学校腮腺炎传染病的防控,立足于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抓早、抓小,强化信息收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班主任老师为各班疫情报告责任人,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及时上报给学校政教处,并配合做好教室的消毒等工作。 三、疫情报告 (一)、报告内容及时限 1、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烧、呼吸急促等症状时,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带孩子就诊,并将情况报告校政教处;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一周内同一班级有2名及以上,或者学校出现5名及以上学生患腮腺炎,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二)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捷的通讯

方式(电话、传真等)向阳平镇教育组、疾控中心、教体局报告。 四、疫情处置。 (一)散发腮腺炎疫情处置 1、对于无并发症单个病例可以居家隔离治疗者,要求患病学生必须每天到医疗机构接受医学观察和必要的治疗,观察、治疗期间每天上、下午检测体温。 2、复课的程序:待腮腺炎痊愈(腮腺肿胀10天)后由就诊医疗机构签写复课证明,如无异常可复课。 (二)腮腺炎聚集性发病处置 当发生腮腺炎聚集性发病、暴发或流行时,学校应及时向疾控中心报告,并依据应急预案和操作技术规范组织人员与疾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防控工作。 1、控制传染源 (1)、安排腮腺炎发病学生立即进行隔离治疗,防止蔓延扩散,,给家长讲清利害关系,必须等学生痊愈后(发病之日起10天)方可复课。 (2)、可根据疾控中心的疫情处理意见,上报教体局后对集中发病的班级或全校停课,在停课期结束时由疾控中心评估疫情后决定是否复课。 (3)、加强晨检和午检工作,每日认真做好筛查工作,凡发现有腮腺炎可疑症状的学生,要求其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并将结果每日报疾控中心和教体局,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 2、切断传播途径 (1)、消毒 化学消毒:使用“84”消毒液和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处理。地面、墙壁、门窗消毒:使用“84”消毒液配制成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擦拭或喷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天不少于2次。空气消毒可用2%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 熏艾条消毒。 (2)、减少感染机会 教室在上课期间,可将逆风向侧的窗户半开(冬季一般为北方,

关于做好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

关于做好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 为及时有效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发生和发展,强化学校的防控工作,特制定学校紧急预案,现将我校防控工作做以安排: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流行性腮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侵入人体上呼吸道黏膜,在局部发生繁殖,可由唾液排出。被唾液所污染的食物、玩具等在短时间内接触儿童的口腔能引起感染,因此传染性极强,很容易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以人为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高度重视腮腺炎防治工作,克服松懈、麻痹、侥幸的思想。 二、明确职责,加强领导: 1、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张忠孝副组长:邵生明周生荣 2、职责:建立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有人管,层层落实责任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机制。校长、主任以及班主任是疫情工作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层层明确防控责任。落实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要加强督促检查,于近日对我笑防控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自查,对于玩忽职守、疏于管理的人员,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 三、强化措施,严格防控: 一要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我校要认真做好学生晨检和午检,根据检测结果,加强疫情的监测、报告、分析和处置工作,落实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有腮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

学校立即隔离,并迅速联系家长送医院检查治疗,避免集体护送造成扩散感染,不得不经卫生部门许可便遣散学生回家,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二要建立学生追踪制度。学校每天要对学生进行考勤,对缺勤的学生,即使与其家庭取得联系,了解缺勤原因。对腮腺炎患者必须严格实行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三要加强学校环境卫生整治和消毒工作。学校要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保持校园卫生整洁,无卫生死角。对厕所、食堂、宿舍、教室等重点部位要用消毒液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对有病例的教室和寝室及时消毒。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学校要安排专人每天检查督办。四要加强食品卫生及饮用水管理,对食堂食品、校园饮用水等进行彻底检查,发现有质量问题要立即撤拒销毁,主动联系工商、公安、公用事业管理局等部门,严厉打击校园周边的游商走贩和无证照摊点。五要减少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号召广大师生和家长尽量减少外出,尤其不要到人群拥挤空间密闭的场所,避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六要做好学生腮腺炎预防性服药工作。为预防腮腺炎的发生,我校要根据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提供的腮腺炎预防性处方,告知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并发动学生按医生要求自行到医院购药服用。七要做好腮腺炎疫苗应急预防接种工作。流行性腮腺炎是可预防的传染病,接种腮腺炎疫苗是控制腮腺炎流行最有效手段。我校要加大腮腺炎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并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提倡学生进行腮腺炎疫苗接种。接种由家长带学生到正规卫生医疗单位进行。八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要做到勤收集、勤检查、勤分析、勤报告,报告实行三条线,向当地卫生医疗部门报告,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向当地政府部门报告。 新庄小学(2011年4月26日)

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XX有限公司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预防工作应急预案 1 范围 本预案规定了病毒感染疫情事件的响应和处置程序。 适用于公司所属生产、生活区域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本预案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 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 因疾病事件,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 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3 事件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1 危险源辨识 3.1.1 所在地区突发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职工被传染。 3.1.2 职工出差途中感染传染病,潜伏期未发现,上班后带来传染病源。 3.1.3 外来人员带来传染病源。 3.2 事件的特性 3.2.1 传染病特性 3.2.1.1 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由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有的可导致后遗症、残 疾或死亡。 3.2.1.2 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性强弱、传播途径难易、传播速度的 快慢、人群易感范围等因素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 3.2.1.3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3.2.1.4 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 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 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3.2.1.5 丙类传染病是指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 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2.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特性 3.2.2.1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指2周内),在企业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出现3例及以上相同临床表现,经县级及以上医院组织专家会诊,不能诊断或解释病因,有重症病例或死亡病例发生的疾病。 3.2.2.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具有临床表现相似性、发病人群聚集性、流行病学关联性、健康损害严重性的特点。这类疾病可能是传染病(包括新发传染病)、中毒或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疾病。

腮腺炎应急预案)

腮腺炎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冬末春初,天气冷暖不定,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腮腺炎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流行性腮腺炎传染病,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保障在校教职员工、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应急措施。各班必须提高认识,认真按照应急预案的指引,做好各项工作。 一、工作原则 1.统一指挥 学校成立预防春季腮腺炎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应对春季腮腺炎传染病的处置工作。一旦发生疫情,确保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避免疫情扩大。 2.预防为本 学校对今年春季腮腺炎传染病的防控,立足于预防,抓早、抓小,强化信息收集,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3.系统联动 发现疫情后,立即向区教育局、保健所和区镇疾控中心报告,及时治疗。 二、组织领导 成立学校预防春季腮腺炎传染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友成校长 副组长:王永清孙大良

成员:年部主任、班主任、健康教育教师 报告联络:朱艳玲 三、应急处置 1.宣传工作要点: (1)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等,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饮食卫生习惯。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和酸性食物,剩饭剩菜要热透后再食用。 (3)保持教室、等场所的通风换气,并告戒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每天打开窗户至少让空气对流半小时。学生下课后尽量到室外活动。 (4)学生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中串门,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患了腮腺炎的人不能到公共场所,不能上学,病好后要有医生证明才能到学校读书。 (5)家长、教师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相关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6)注意教室、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曝晒。发生腮腺炎病例的班级要彻底消毒,其他班级也要做积极响应。 (7)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不偏食;保证休息时间,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2.晨检、午检工作要点:

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宣传单

流行性腮腺炎预防宣传 腮腺炎的特有症状:首先是腮腺肿大,一般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一般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在张口及咀嚼时疼痛加重。肿痛约一周后消退。腮腺肿大时大部分有3-5天的发烧。腮腺肿大后,一定要严格隔离。直到腮腺肿大完全消失3天后才可以解除隔离。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 2、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另外有些人感染后有轻型症状或无症状属隐性感染者也同样具有传染性。 3、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介绍: 腮腺炎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 在家庭护理方面,提醒患儿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孩子患了腮腺炎后,要与健康儿童隔离,暂停上学,隔离休息,以免传染。要隔离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病儿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可煮沸消毒,病儿的居室经常通风换气,这样既能使居室内空气新鲜,又可以达到消毒目的。 2、卧床休息。重症病儿因高热,精神及体力都很差,应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康复。轻症的病儿,常常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不注意对他们进行隔离与护理,任其自由活动,造成疾病传播。病儿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容易导致发生并发症。 3、合理的饮食。应给病儿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病儿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 4、发热及腮肿局部的护理。对于发热39℃以上的病儿,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和清热解毒的中药。在腮肿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 在这里我们要告诉家长们的是,流行性腮腺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接种腮腺炎疫苗(或含腮腺炎成分的联合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另外,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对接触过腮腺患儿的孩子要密切观察,口服板蓝根冲剂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对儿童活动较密集的场所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半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