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doc

合集下载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第1页共9页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 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演示:92页实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 (二)、焦点和焦距第3页共9页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掌握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4)掌握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巩固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认识;(2)学会使用透镜公式计算光路;(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其认识透镜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透镜的光学性质,包括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 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4.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透镜的光学性质;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透镜公式计算光路;透镜在复杂环境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3. 采用小组讨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及特点;2. 讲解与讨论:讲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原理;4. 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应用实验,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透镜和凹透镜定义及特点的掌握情况;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焦距、焦点、焦平面等概念的理解程度;3.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小组设计透镜应用实验的创意和实施情况;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透镜光学性质和应用原理的理解。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透镜的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2)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了解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2)运用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元件,能够使光线透过并发生折射;(2)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2)折射率:光线在透镜中传播速度与在空气中的速度之比;(3)透镜公式:1/f = 1/v 1/u。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2)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透镜?它们有什么作用?2. 教学内容讲解:(1)讲解透镜的分类和光学性质;(2)通过示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3)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课堂互动:(1)提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2)讨论:透镜公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四、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光学性质;2. 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及其作用;3. 练习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3.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访谈或小测验,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案例。

2.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问题解决: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如如何利用透镜矫正视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相机、望远镜、显微镜等。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

2. 加深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命名规则。

2. 透镜的类型: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的特点和区别。

3. 透镜的应用: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日常生活中等方面的应用。

4. 透镜公式及其应用:薄透镜公式、焦距、焦比、放大率等。

5. 透镜实验操作:透镜的制作、检测和校准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点,透镜的应用,透镜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透镜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透镜实验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讲解透镜的类型和特点,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透镜作用的理解。

4. 透镜公式讲解:讲解薄透镜公式及其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6.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透镜实验,掌握透镜的制作、检测和校准方法。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观点分享,评估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透镜公式的应用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光学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讲座,分享透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 透镜的光学性质: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光学性质和应用;2. 教学难点:透镜的光学性质计算和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复习教材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梳理透镜的相关知识点;2. 利用实验和实例,巩固透镜的光学性质和应用;3. 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兴趣。

五、教学过程1. 第一环节: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0分钟)(1)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等;(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各种透镜的特点和应用。

2. 第二环节:复习透镜的光学性质(15分钟)(1)讲解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概念;(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3)进行光学性质的计算练习。

3. 第三环节:复习透镜的应用(15分钟)(1)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作用。

4.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和问答(10分钟)(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互相讨论;(2)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巩固知识点。

5.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5分钟)(2)提醒学生注意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复习课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

复习课教案:透镜及其应用.doc

复习课题设计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鄂州市石山中学陈敬松【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对光线的折射光路图的画法,理解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掌握凸透镜缩小像、放大像、成虚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掌握眼睛的结构和看物体的光路图,近视眼和远视眼怎样矫正视力。

4、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成像特点。

【过程与方法】《一》、知识回顾一、透镜的光路作图由学生回顾特殊光线的作图(观察投影)由学生说出这些入射光线有什么特殊性?(观察投影)小结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请同学们列举身边透镜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二、根据下面的问题,学生结合凸透镜成像分析作答。

(观察投影)%1在2f以外成什么像?列举生活中的应用。

%1在F与2f之间成什么像?列举生活中的应用。

%1在f以内成什么像?列举生活中的应用。

%1焦点F是什么像的分界线?2F处是什么像的分界线?%1成实像时若物距变大,像大小及像距如何变化?⑥成虚像时若物距变大,像的大小如何变化?成像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物远实像小;物远虚像大。

三、观察眼睛的结构图——眼睛是一架照相机(观察投影)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等于照相机的底片,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睫状体的作用是改变晶状体的厚薄来实现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实质是相当于照相机的调焦。

四、通过晶状体的厚、薄的改变,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和矫正;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__ , (“前方”或“后方”)远处的光线需要______ (会聚或发散)后,再经晶状体的折射,像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应佩戴_________ O 远视眼的晶状体变薄,焦距变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__ (“前方”或“后方”),近处的光线需要____ (会聚或发散)后,再经晶状体的折射,像才能呈现在视网膜上,所以远视眼应佩戴—_O五、观察显微镜的结构回答下面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在情景创设中,我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验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凹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等。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途径,自主探究问题,如“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是什么?”等。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如“为什么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等。
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同时,通过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如讨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八年级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是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涉及透镜的种类、性质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在复习课中,我作为特级教师,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和学科素养。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作业小结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作业的完成和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透镜的分类、性质、成像规律以及应用等。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

2. 透镜的性质:焦距、焦点、放大率、缩小率。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透镜的分类和性质,理解透镜的应用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分类、透镜的性质、透镜的应用。

难点:透镜放大率和缩小率的计算,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透镜的例题,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透镜的分类及其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3. 请计算一个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并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透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透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个别例题讲解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医学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透镜的分类和性质透镜的分类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了解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焦平面、放大倍数等;(3)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4)了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和讨论,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3)通过实验操作,验证透镜的光学性质和成像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3)透镜的分类及应用。

2. 透镜的光学性质(1)焦距的概念和计算;(2)焦点和焦平面的概念;(3)放大倍数的概念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1)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光学性质。

2. 知识讲解(1)讲解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2)讲解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3. 实例分析(1)分析实际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实例;(2)让学生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透镜是一种能够使光线_____的透明物体。

(2)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凹透镜的焦距是_____。

(3)放大倍数是指物体在透镜中的像与物体实际大小之比,放大倍数为_____的透镜称为放大镜。

2. 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凸透镜的特点?A. 中间薄,边缘厚B. 中间厚,边缘薄C. 中间厚,边缘薄且弯曲向外D. 中间薄,边缘厚且弯曲向外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复习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光学性质,重点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凹透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了对透镜应用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应用透镜的原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享。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透镜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透镜的基础知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照相机模型。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照相机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践探究(1)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2)凹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4.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透镜成像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3. 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4. 透镜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靠近透镜。

(2)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远离透镜。

2. 家庭作业:利用身边的透镜,观察其成像特点,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024年《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2024年《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2024年《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分类。

2.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 通过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认识,初步认识眼睛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及分类,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行光源、蜡烛、火柴、凹透镜(若干)、凸透镜(若干)、光屏(若干)、纸筒、带盖的空瓶、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并知道了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用途。

那么它们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透镜及其应用》。

(板书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照镜子时,镜子后面的镜子是什么吗?(凹面镜)对,凹面镜是一种面镜。

(用多媒体展示)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上应用了凸面镜和凹面镜呢?(学生讨论)下面老师给你们几秒钟时间讨论一下,开始吧。

(学生讨论)刚才有同学提到汽车倒车时后面有凸面镜,还有同学提到手电筒中的小灯泡后面有一个凹面镜,回答的都不错。

那么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学生举例)下面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位同学的作品。

(播放课件)通过刚才的欣赏我们知道生活中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地方还真不少呢!那么我们再来想一想,我们平时照镜子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照镜子。

(找几个同学到前面来照镜子,其他同学在下面思考怎样照镜子才能看清楚呢?)下面我们来揭晓答案。

(多媒体演示)原来我们照镜子时,要想看清楚自己的脸,应该使镜子面向灯,这样就有足够的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了。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透镜及其应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如眼镜、放大镜、照相机等,引出透镜的学习。

2. 知识讲解:(1)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2)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

(4)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透镜成像的实践操作,观察成像特点,并解释原理。

5. 小组讨论:针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3. 透镜的焦距和光学性质4.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简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掌握程度,以及实践操作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如显微镜、望远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5.案例分析,应用拓展: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6.课堂小结,巩固反馈: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7.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设想:
(1)针对透镜成像实质的理解,采用实验演示和动画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线经过透镜的折射现象,从而深入理解成像原理。
(2)对于成像特点及成像规律的区别,通过对比分析、图示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规律,提高辨识能力。
(3)针对透镜实际应用的教学,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科技、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课后作业,分层设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4.讲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让学生了解透镜在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题目,如:“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实像和虚像的区别”等。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问题,进行思维碰撞。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4.拓展思考题:请同学们思考,除了课堂所学,透镜还有哪些其他应用?请举例说明,并简要分析其工作原理。
5.小组作业: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利用透镜原理的简易光学仪器,如望远镜、显微镜等。要求:明确仪器的制作材料、制作步骤、工作原理,并绘制图纸。
6.结合网络资源,查找关于透镜发展历程的资料,了解透镜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确保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新人教版八上《透镜及其应用》word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八上《透镜及其应用》word复习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两块透镜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怎样区分这两块透镜哪块是凸透镜?哪块是凹透镜呢?
二、复习透镜的概念及其对光线的作用:
1、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2、多媒体展示(做一做:完成光路)。

(目的:了解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并会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3、多媒体展示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4、巩固练习。

三、通过flash课件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1、通过两个提问(多媒体展示)激发兴趣,加深求知欲。

2.、flash课件展示凸透镜成像情况,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flash展示时强调让学生认真观察凸透镜成像情况及物体与像的移动情况)
3、通过观察学生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多媒体展示)
4、多媒体展示例题和巩固提高3(目的:加深印象,了解探究凸透镜成像时操作要求,数据处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要求学生要了解折射成像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5、展示巩固提高4要求学生了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四、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通过提问激发兴趣,然后多媒体展示眼镜的结构和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及其矫正方法。

2、例题讲解:(目的:了解眼镜成像的光路情况及矫正后的光路)
五、巩固练习:
学生做学案上的题目,进一步加深对本章知识的掌握,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六、小结反思:。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性。

2. 掌握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定义、分类和符号表示。

2. 透镜的特性:焦距、曲率、折射率等。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发散、折射等。

4. 透镜的应用: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5. 复习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透镜的不同应用场景。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讲解:详细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以及透镜的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透镜在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领域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透镜在科技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透镜的基本概念、类型和特性。

2. 思考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疗、能源等。

3.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和顺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透镜基本概念和特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透镜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章节,供学生复习和参考。

2. 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分析和实例图片。

3. 放大镜、显微镜等:用于展示透镜的实际应用。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教材第八章《光》的第三节“透镜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种类与成像原理,凸透镜的焦距与成像特性,凹透镜的成像特性,透镜的成像公式,以及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重点: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幻灯片、光具座、投影仪。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活中透镜的例子,如照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1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3. 例题讲解(25分钟)讲解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透镜成像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透镜成像公式。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求物体距离透镜20cm时的像距。

(2)简述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像距为20cm。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复习并巩固了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的例子选择。

3.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

4. 随堂练习的设置与反馈。

5. 作业设计中的问题深度与拓展性。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种类、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透镜的种类和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透镜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透镜、光具座、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种类和成像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使用投影仪展示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4. 例题讲解:(1)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位置和性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透镜的种类3. 透镜的成像规律4. 透镜的焦距5.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情况。

(3)计算某一凸透镜的焦距。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对透镜公式的运用仍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 透镜公式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3.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案例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不同位置时,成像的性质、位置和大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镜及其应用》的复习课教案文/杨鹏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主要教育目标课题引入展示主题网站,布置学生观察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看作品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供大家观看,并对作品的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

分组讨论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会合作,交流。

评价归纳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

复习规律利用课件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加强成像规律有理解,为其的应用打下基础。

巩固练习通过课件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应用利用几个问题,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意识。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知识的回顾。

作业修改自己的作品。

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教学过程详案:1.引入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以后完成一个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大家完成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同学们点击主页上的“知识结构”。

这里有我从大家的作品中选出的五个作品,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分别看一看,看的过程中注意比较这五个作品的异同,那么你认为哪一个你觉得最好或者最适合你自己。

如果提前看完的同学,请先举手,再进入巩固练习。

根据自己对本章节掌握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

下面可以开始。

2.(学生开始看作品,教师对学生看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3.大家已经看得差不多了,那么这些作品之间有什么异同,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它好在那里,还有什么缺点?前后的四位同学相互讨论一下,推举一位同学准备发言。

(讨论开始,时间约3分钟)4.好了,哪一小组首先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灵活处理(1)如果没有小组发言:看来大家都想把机会让给别人,哪只有我来抽了。

(2)如果发言很正常:鼓励的语言或者将学生所说的内容的主干进行抽离。

(3)如果发言中有问题:一方面肯定回答正确的部分,一方面指出问题的所在。

(4)如果发言有些偏离了方向或学生对作品分析过多或重复:刚才几个小组的同学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或者不必针对作品的每一方面谈,重点谈谈你们最有特点的看法!刚才大家作品也看了,也根据作品谈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似乎大家的观点似乎不是很统一(大家的意见都比较倾向于作品?)为什么大家会有一同的体会呢?现在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刚才在评价作品的时候是用得什么标准呢?哪位同学先来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谈自己看法,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归纳知识结构的标准)(包括:1. 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 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5.本章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首先我们来填一个表格。

大家进入主页上的成像规律。

如果填写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利用表格下方提供的提示辅助你完成这个练习。

提前完成的同学,请先举手,再进入巩固练习。

(学生开始填写表格)(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个填写有错误的学生的答案进行全体广播)大家的表格都填写的好了,我选择了一位同学的答案,大家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错误)刚才大家已经对成像规律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题目一:在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回答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件一进行说明)6.大家对成像规律有了近一步的认识,那么如何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际问题!(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学生回答,教师引导)(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7.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归纳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

加深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8.作业课外大家根据归纳知识结构的标准将自己的作品做进一步的修改。

教学流程图:文/杨鹏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主要教育目标课题引入展示主题网站,布置学生观察的任务。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观看作品从学生的作品中选择比较典型的作品供大家观看,并对作品的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加工能力。

分组讨论通过先前的观看和思考针对作品,进行讨论。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会合作,交流。

评价归纳将感性的认识进一步的提升,形成知识结构的评价标准。

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如何用物理语言进行表达。

复习规律利用课件填写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加强成像规律有理解,为其的应用打下基础。

巩固练习通过课件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应用利用几个问题,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意识。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知识的回顾。

作业修改自己的作品。

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教学过程详案:1.引入上节课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以后完成一个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大家完成的情况如何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同学们点击主页上的“知识结构”。

这里有我从大家的作品中选出的五个作品,现在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分别看一看,看的过程中注意比较这五个作品的异同,那么你认为哪一个你觉得最好或者最适合你自己。

如果提前看完的同学,请先举手,再进入巩固练习。

根据自己对本章节掌握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

下面可以开始。

2.(学生开始看作品,教师对学生看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3.大家已经看得差不多了,那么这些作品之间有什么异同,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它好在那里,还有什么缺点?前后的四位同学相互讨论一下,推举一位同学准备发言。

(讨论开始,时间约3分钟)4.好了,哪一小组首先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灵活处理(1)如果没有小组发言:看来大家都想把机会让给别人,哪只有我来抽了。

(2)如果发言很正常:鼓励的语言或者将学生所说的内容的主干进行抽离。

(3)如果发言中有问题:一方面肯定回答正确的部分,一方面指出问题的所在。

(4)如果发言有些偏离了方向或学生对作品分析过多或重复:刚才几个小组的同学表达了他们的看法,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或者不必针对作品的每一方面谈,重点谈谈你们最有特点的看法!刚才大家作品也看了,也根据作品谈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似乎大家的观点似乎不是很统一(大家的意见都比较倾向于作品?)为什么大家会有一同的体会呢?现在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刚才在评价作品的时候是用得什么标准呢?哪位同学先来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谈自己看法,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看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归纳知识结构的标准)(包括:1. 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 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5.本章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首先我们来填一个表格。

大家进入主页上的成像规律。

如果填写过程中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利用表格下方提供的提示辅助你完成这个练习。

提前完成的同学,请先举手,再进入巩固练习。

(学生开始填写表格)(教师巡视,并选择一个填写有错误的学生的答案进行全体广播)大家的表格都填写的好了,我选择了一位同学的答案,大家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错误)刚才大家已经对成像规律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题目一:在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向透镜靠近的过程中,所成的像有什么变化?(回答的时候,可以利用课件一进行说明)6.大家对成像规律有了近一步的认识,那么如何将它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实际问题!(1)问题一: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学生回答,教师引导)(2)问题二: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7.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对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了归纳知识结构的一般规律。

加深了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8.作业课外大家根据归纳知识结构的标准将自己的作品做进一步的修改。

教学流程图:文/杨鹏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2)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知识结构的观察和分析,并自行得出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3)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2)通过课外知识的引导,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评价标准。

2.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适应。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主要教育目标课题引入展示主题网站,布置学生观察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