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与茶文明

合集下载

中国茶文化介绍

中国茶文化介绍

中国茶文化介绍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孕育了独特的中华文化。

茶是中国的文化代表之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喜欢品茶。

茶文化因国而异,各国各有千秋。

中国茶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和礼仪。

一、茶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之时。

中国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中国茶区辽阔,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以西南、江南地区为表),二级茶区(以西北、江北),三级茶区(以华南地区为代表)。

同时,茶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众化、最受欢迎、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绿色饮料。

茶融天地人于一体,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二、茶百科茶,属于山茶科,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植株高达1-6米。

茶树喜欢湿润的气候,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广泛栽培。

茶树叶子制成茶叶,泡水后使用。

茶树种植3年就可以采叶子。

一般清明前后采摘长出4-5个叶的嫩芽,制作茶叶质量非常好,属于珍品。

广泛流行于世界的保健饮品,起源于中国。

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汉人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药用开始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三、茶道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

中国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宣扬“仁”即爱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时,强调“仁”的实行要以“礼”为规范,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并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治国理念。

这些思想,造成儒家以中庸为核心的思想文化体系,并形成影响人类文化数千年的东方文化圈,当今包括全世界华人、华裔、日本、韩国及东南亚诸国都从儒学中寻找真理。

茶文化与茶礼仪的关系

茶文化与茶礼仪的关系

茶文化与茶礼仪的关系茶礼仪从一开始就伴随着茶文化的脚步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它与茶文化紧密相连。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茶礼仪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茶礼仪的关系敬茶是我国人民待客的传统礼节,和西方社会用咖啡招待客人类似。

有朋自远方来,先要上茶以表示礼貌,而这样的待客方式又因地而异,有的以“元宝茶”敬之,有的送“七家茶”之礼。

敬客斟茶通常以斟半杯为礼貌,不可上满;有的地方则流行三道茶仪式。

茶艺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中国的“功夫茶”,便是茶道的一种,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嗅茶。

主、客坐定以后,主人取出茶叶,主动介绍该品种的特点、风味,客人则依次传递嗅赏。

温壶。

先将开水冲入空壶,使壶体温热,然后将水倒入“茶船”——一种紫砂茶盘。

装茶。

用茶匙向空壶中装入茶叶,通常装大半壶。

切忌用手抓茶叶,以免手气或杂味混入倒水、续水粗看似乎是比较简单的,却是体现对宾客文明礼貌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倒水、续水有其具体的要求和操作规范。

茶文化大致也可以分四个层次:物态、制度、行为和心态。

人们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包括品茶时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和建筑物,这是物态文化层次。

而人们在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如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历代统治者不断加强其管理措施,称之为“茶政”,包括纳贡、税收、专卖、内销、外贸等,这就涉及到了茶文化制度的一面。

总而言之,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

“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茶在礼仪文化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礼仪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茶文化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茶文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礼仪,茶文化与礼仪文化密不可分。

茶文化与茶礼仪的历史1.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人精神,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中国文化的精髓。

早在神农时代,“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可以看出中华民族运用茶的先例,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之一。

自古以来,茶就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精髓的象征。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方面是历史文脉的传承,另一方面则是现代文化的创新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茶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

据说,西周时期,茶还被称之为“饮荼”。

茶在当时的社会,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礼仪与文化的象征。

到了唐代,茶文化逐渐成型,并开始在文化、艺术、诗歌等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茶经由诗人、文人、画家、书法家、文化人的推崇,形成了“品茗”、“画茶”、“吟诗”、“望花”等传统茶文化艺术。

二、传承古老茶文化思想茶文化的传承,需要更深入理解古老茶文化的思想。

春秋时期,老子曾谓:“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茶文化的美妙之处,便在于它体现了这种向善的精神。

品茶不仅是一种饮品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通过品茗,我们不仅能够带入身体的养分,也能够带入一个灵魂的世界。

茶文化的传承,就意味着要在心灵深处更深刻地体味“善”与“美”的内涵。

三、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革新市场化的时代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茶文化也需在市场化的框架之下不断进行创新和升华。

推动茶文化的发展,就要注意把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深入挖掘茶文化底蕴,发掘其潜在的市场化价值和契合大众生活节奏的需求点和创新切入点。

例如,建立和发展茶文化博览会、茶文化旅游等形式,促进茶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将茶文化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推动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茶文化的影响茶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中国社会中,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茶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外,茶越来越受到欢迎,中国茶的出口也逐年增加,茶文化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自信自强与传承,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体现。

茶文化与茶艺文化的区别

茶文化与茶艺文化的区别

茶文化与茶艺文化的区别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茶文化。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茶艺文化的区别,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茶艺文化的区别"文化"的定义莫衷一是,因而对茶文化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有广义的理解,也有狭义的理解。

与茶艺一样,笔者对于茶文化也取狭义的理解,认为茶文化是茶事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文化。

不仅如此,笔者还主张,茶文化是茶学的一部分,它与茶科技、茶经贸鼎足而三,共同构成茶学。

茶学横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领域,茶文化是茶学中的人文科学部分。

在茶文化中,饮茶文化是主体,茶艺和茶道又是饮茶文化的主体。

茶艺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均小于茶文化。

笔者反对将茶艺的内涵和外延无限扩大,以致于等同茶文化,并进入到茶科技、茶经贸领域的理解,而是视茶艺及茶艺文化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国内外茶文化的联系与区别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

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

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这比“茶风俗”、“茶道”的范畴深广的多,也是中国茶文化之所以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的原因。

自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从中国带回茶籽开始,中国的茶叶走向了世界。

目前,有资料表明,世界上饮茶最多的是爱尔兰人,每年人均饮茶在十公斤以上。

还有英国的卡林娜皇后喜饮红茶,并说饮茶使她身材苗条,西方一些国家都喜欢喝红茶,品饮红茶也代表了西方国家的茶文化,也是他们待客的礼节,比如在英国红茶无所不在。

喝茶的文化和礼节

喝茶的文化和礼节

喝茶的文化和礼节
喝茶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之一,自唐代开始,茶文化就逐渐成为了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喝茶的文化与礼节非常的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茶文化和礼节:
1. 茶道:茶道是指一种将制茶、品茶及欣赏茶具、品类、技艺、文化等多种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文化活动。

茶道不仅是一种美学,更是一种修行。

2. 泡茶:泡茶时,先要将茶叶放入茶杯中。

然后,用热水冲泡茶叶,这个过程中要观察茶叶的状态,直到茶叶完全展开。

最后,将茶倒入茶杯中,即可享用。

3. 茶具:品茶时,茶具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茶具包括茶杯、茶盘、茶叶罐、茶勺、茶针等。

4. 茶文化:茶文化是指中国人对茶的认识、制作、饮用、欣赏等方面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5. 茶社:茶社是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品茶、聊天、交流。

茶社是茶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人们交际、沟通的一种方式。

总之,喝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茶文化和礼节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体验和享受茶的美妙。

- 1 -。

中国茶文化的意义_中国茶文化简介

中国茶文化的意义_中国茶文化简介

中国茶文化的意义_中国茶文化简介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的文化长河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中国茶文化对生活有什么意义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国茶文化的意义,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文化简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史到处都散发着茶香。

文化要以一系列生活方式来承载,茶文化承载的就是一种极富质感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和平安康的时代。

在中华文化里,茶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的饮料。

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

茶从早期的药用到后来的饮用,文人士大夫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以后,文人士大夫饮茶非常注重文化品位,把饮茶当作一种高雅风尚,使得饮茶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而且成为士大夫朝夕相伴的风雅趣事,出现了不少的茶诗、茶画、茶经以及不少饮茶成癖的人。

谚云“三分解渴七分品”。

当然解渴与品味的比例大小,随社会文明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而不同,社会愈向前发展,饮茶人的层次愈高,品味的成分自然就越大。

总体上,对茶的旨趣源于饮茶人的心情与茶性的吻合统一,只有真正的嗜茶者才能获得茶之韵味和乐趣。

古人把品茶作为一种艺术修养,讲求心平气和,和就是平和、柔和。

在品茶中品情、品理、品德、品人生,享受修身养性,清静心灵的妙处,“志绝尘境,栖神物外”。

品茶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茶文化对现代生活的意义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可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静、清、俭”精神,恰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

因此,现代社会弘扬茶道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三千年道统在中国历史上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到了近现代在西方理性主义的冲击下,亦曾被彻底否决。

但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冲突的日益加剧,天地人道和谐共处的问题已成为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机遇与危机都是前所未见的,人类生存状态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方面,新科技革命使人类拥有征服自然的巨大能力,积累了超过以往世纪总和的物质财富,展现出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

茶与茶文化

茶与茶文化

茶和茶文化一中国用茶的源流一、关于饮茶的起源。

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到了现代,还出现了罐装茶、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浓缩茶等新的茶饮方式。

二、煎茶法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

据张源《茶录》、许次行《茶疏》等书,壶泡的主要程序有备器、择水、取火、候汤、投茶、冲泡、酾茶等。

二饮茶方法的演变饮茶始于西汉,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

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到了现代,还出现了罐装茶、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浓缩茶等新的茶饮方式。

一、烹茶(唐代)烹茶即煮茶。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而饮。

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

西汉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

晚唐皮日休《茶中杂咏》序云:“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和夫瀹蔬而啜饮者无异也”。

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类似喝蔬茶汤,吴人称之为“茗粥”。

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

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旧习依然难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流行。

中唐陆羽《茶经·五之煮》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盐酪椒姜和茶同煮,南方也偶有煮茶。

明代陈师《茶考》载:“烹茶之法,唯苏吴得之。

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

清代周联《竺国记游》载:“西藏所尚,以邛州雅安为最。

……其熬茶有火候”。

明清以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二、煎茶法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

世界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世界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究

世界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融合与发展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茶文化逐渐成为沟通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桥梁。

而世界茶文化和中国茶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更是茶文化所追求的目标。

本篇文章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世界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一、世界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共同之处首先,茶文化是一种何止千年的文化现象。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特色。

中国茶文化是整个茶文化中最悠久的文化形式,在唐宋时期茶文化也得到了较为完整的发展。

而世界茶文化则包含着英国下午茶、日本茶道、印度奶茶等多种文化。

无论是中国茶文化还是世界茶文化,都要通过茶叶、茶器、茶艺等各种因素来表达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茶文化的深厚魅力。

其次,茶文化是一种渗透整个社会生活的文化现象。

在中国,茶文化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茶香伴随着每一个人,茶艺更是赢得大家的赞赏。

而世界茶文化也同样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茶馆、咖啡厅等成为了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场所。

这种通过茶文化来感受文化多样性的方式无疑是最自然不过的方式。

第三,茶文化更是一种交流的形式。

茶文化无论在中外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与交流。

中国茶文化是由中国传入日本,之后逐渐传入世界的,而世界茶文化也融入了中国茶文化中。

茶,所具有的交流特性,也被赋予了茶文化的交流意义。

二、世界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差异尽管有着同样的渊源,但中国茶文化与世界茶文化仍有着差异。

第一个显著的差异,就是茶文化形式的不同。

中国茶文化强调的是寡淡纯正,更多的展现出茶香自然本质;而世界茶文化更注重茶与各种谷物、牛奶等的混合,更加多样化。

第二,茶文化的内涵有所不同。

中国茶文化更在强调茶道的沉淀力量,讲求茶道、茶禅一体,更多的是表现出趋向于平淡与沉静的文化情感。

而世界茶文化则更加娱乐化,看似只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休闲活动。

虽然有着差异,但不可否认茶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文化魅力是相通的,营造出的茶文化氛围也是相似的。

三、世界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茶文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传播,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发展,但对于世界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却应该追求更多的交流互动,共同发扬茶文化的魅力。

如何介绍茶文化

如何介绍茶文化

如何介绍茶文化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介绍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品位。

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艺术。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

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

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

“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

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中国茶道的发展过程:1.煎茶: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

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2.点茶,斗茶:较之于唐代煎茶,宋人更喜爱典雅精致的点茶艺术。

由于宋代饮茶之风炽热,所以还风行评比调茶技术和茶质优劣的“斗茶”,亦称“茗战”。

中国斗茶始于唐而盛于宋,随着贡茶的兴起应运而生。

3.泡茶:元代人已开始普遍使用茶叶或茶末煎煮饮茶,不加或少加调料。

这种简便、纯粹的“清饮”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后来的沸水冲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这种饮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茶文化的功能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发扬茶德、传播茶道、文化艺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民族团结、表现社会进步和发展经济贸易等。

茶德是经过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被历代人们所推崇的茶内在具备的美好品性。

茶文化具有的传统主要有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坚韧不拔、谦虚礼貌、勤奋节俭和相敬互让等。

吴觉农先生和湖南刘先和,为茶叶事业鞠躬尽瘁,既是爱国主义者,又是当代茶人杰出代表。

茶与茶文化的3000字论文欣赏

茶与茶文化的3000字论文欣赏

茶与茶文化的3000字论文欣赏茶与茶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你们知道茶与茶文化的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与茶文化的3000字论文,一起来看看。

茶与茶文化的3000字论文1传统茶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摘要:茶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标志,几千年来茶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生活方式,反映着国人的审美和智慧,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显现。

传统茶文化与环境设计的结合,不仅为环境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赋予了设计作品以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利于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本文从研究茶文化的内涵出发,以家居的设计为例,分析茶文化对现代环境设计所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茶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环境设计;应用伴随着经济的进步,室内空间设计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但现如今,由于全球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不同地区的独特文化正受到冲击,标准化、规范化的商品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室内设计呈现相趋近的态势,而原本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的区域文化在这种冲击下出现变化。

这种情况不是设计行业所期望看到的,设计界更希望看到的是各种文化百花齐放,带有国家和民族特色的设计被发扬光大,可以说文化是设计的生命之源。

茶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直至现在,茶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研究茶文化并将茶文化运用到室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茶文化泛指与茶有关的文化,包括以茶为媒介进行传播或者展现的文化,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形式。

茶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其影响也是十分广泛,在文明、教育、贸易、医学等许多领域都体现了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文明进程角度看,茶文化是商品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产物,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主要体现在品茗歌舞以及诗词歌赋等方面,侧重点在于一个“雅”字。

茶文化在我国经历了上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在漫长的发展时间里,茶文化整合了我国传统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哲理思想,并逐步转化成了各民族的一种特殊的礼俗,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而又极具特色的分支。

茶文化的介绍

茶文化的介绍

茶文化的介绍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

什么是茶文化?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的介绍茶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

在英国,茶被视为美容、养颜的饮料,形成了喝早茶、午后茶的时尚习俗,称茶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

”在法国人眼里,茶是“最温柔、最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

”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而且在日本人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要的范围,发展升华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

“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

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

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

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境界。

也可以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

这两个基本点,在唐人陆羽《茶经》中都明显得到体现。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一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

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人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人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中国茶文化理念

中国茶文化理念

中国茶文化理念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丰富的茶道、茶艺、茶礼等方面的内涵。

以下是中国茶文化的一些理念:
1.和谐共生:
中国茶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和饮用都融入了自然的元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尊重自然:
茶叶的生长需要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国茶文化倡导对自然的尊重和感恩。

传统的茶园往往位于山间、溪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3.淡泊名利:
茶人追求淡泊名利的境界,茶道强调的是清静、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与物欲和功名利禄相对立。

4.礼仪文明:
茶文化注重礼仪,茶道中的茶艺表演、茶席准备都有严格的流程和规矩。

茶艺的过程不仅是品茶,更是一种表达敬意和友谊的方式。

5.心静自然凉:
喝茶是一种调整心态的方式,茶文化主张心静自然凉。

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平复心情,领略自然的宁静。

6.陶冶性情:
茶艺被视为一种陶冶性情的方式,通过沏茶、品茶的过程,培养个体的性格修养,使人更加沉稳、坚韧。

7.传承创新:
茶文化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传承着千年的茶道传统,同时也在不断创新。

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种不断演化的过程。

8.情感交流:
在中国茶文化中,茶叶常被视为一种情感的载体。

人们通过品茶、赏茶,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情感,增进感情交流。

总体而言,中国茶文化弘扬了一种清新淡雅、和谐自然的生活理念,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与满足。

这种文化理念超越了单纯的饮茶行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历史

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历史

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与历史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是中国人对生命、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深刻认识。

茶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

当时的人们采用野生茶叶制成的饮品来治疗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渐渐开始品尝茶叶,感受到了它的清香、苦涩、甜美和回味,茶文化也就随之形成。

唐朝是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唐代的“茶会”、“茶赋”、“茶诗”都是宣传茶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唐代,茶叶的品种也日趋增多,从此茶文化开始逐渐融入到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中。

唐朝文学家陆羽创作的《茶经》是茶文化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以“质茶·饮之·用功”为主旨,阐述了茶叶栽培、制作、传播、饮用等一系列过程,并对它的保健功效进行详细介绍,成为中国茶文化的重要参考著作。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各地茶叶品种也日趋丰富。

中国南部的福建、广东等地区是中国茶叶的重要生产地区,茶叶制作技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孕育了各种独具特色的茶种。

如福建安溪出产的“铁观音”,广东潮州出产的“凤凰单丛”等,它们均以独特的口感和口味成为中外茶客追捧的对象。

茶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之中,成为了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不仅表现在茶艺、茶道等方面,更是体现在风俗习惯、社会礼仪、文学艺术、医学保健等诸多方面。

中国古人常言,“三日不饮茶,话不投机。

”这说明了茶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茶叶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是世界文化的贡献。

茶文化的发展源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中华文化因茶而生变得越发厚重丰富,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深深地影响着全球的人类文化。

毋庸置疑,茶文化占据着中国文化的重要位置,在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中,茶文化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其影响也正在日益扩大和加深。

中国的茶文化介绍

中国的茶文化介绍

中国的茶文化介绍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利用茶的国家,茶叶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民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

打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书卷,几乎从每一页中都可以嗅到茶的清香。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普及于明清”的过程。

【基本茶类】绿茶(不发酵);白茶、黄茶(轻微发酵);乌龙茶(青茶,轻中度发酵);红茶(完全发酵);黑茶(完全发酵,后发酵).【加工茶类】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饮料。

一、茶树的学名:茶是一种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在植物学分类上属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与庭园种植的茶花同属不同种。

二、茶树的种类:茶树有灌木、小乔木和乔木之分。

栽培茶树多为灌木类,主要枝条都由根颈处分出,无明显的主干,树高1~3米。

乔木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树势高大,达数米至十多米,我国云南等地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大茶树都属此类。

小乔木茶树介于两者之间,分枝部位较高,有明显主干,树势较高,在我国福建、广东较多。

三、茶的化学成分:茶多酚、咖啡碱和茶氨酸通常作为鉴定真假茶的成分指标。

西自西藏自治区的察隅,东至台湾省东海岸,南起海南省榆林和三亚,北到山东省荣成。

一、江北茶区茶树以灌木类型中小叶种为主,几乎都生产绿茶。

二、江南茶区是中国最主要茶区,占总产量的2/3,品种以灌木类型中小叶种为主,也有小乔木。

三、西南地区包括云贵川重庆和西藏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

四、华南茶区积温最高,最适宜茶树生长。

一、抗氧化、抗衰老(茶多酚、茶氨酸、茶多糖及各种维生素)二、抗癌三、增强免疫功能四、调节血脂、血糖、血压及预防心血管疾病五、抗辐射,癌症患者因采用放射治疗而引起的轻度放射病症,如食欲不振、恶心、腹泻等,遵医嘱饮茶后,有90%的患者放射病症状明显减轻。

六、抑制有害微生物,EGCG对流感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七、抗龋齿八、美容。

茶与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

茶与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

茶与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它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饮用茶叶的国家,中国人民对茶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文化理解。

从茶的起源、茶艺文化到茶道哲学,茶与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一、茶的起源和发展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

据传,中国古代神农氏尝百草,发现了茶树并将其制成饮品,标志着茶的传入人间。

在随后的几千年中,茶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的茶叶种类繁多,经典的有绿茶、红茶、黄茶、白茶、乌龙茶等。

每一类茶都有独特的品味和特点,代表着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茶的种植和制作工艺也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如世代相传的茶园管理经验,尤以云雾茶园、高山茶园最为著名。

二、茶的礼仪与茶道文化中国茶文化强调礼仪和谦逊,在尊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茶的饮用和茶具的使用都有着严格的仪式和规范。

中国茶道文化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倡导的是内观修身、外御世故的道德伦理观。

茶道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的过程,更是一种修行的方式。

从准备茶具、点燃炭火、泡制茶水、品味茶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讲究细致和平静。

通过茶道,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体悟人生的哲理和意义。

三、茶与文字艺术的结合中国是一个重视文化艺术的国家,茶与文字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茶文化对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影响深远,茶与书法、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互相滋养。

茶的清香和温润,能够给予艺术家灵感和洞察力。

许多中国古代文人都喜欢在品茶时饮叙人生,写下自己的心情和感悟。

而文人墨客们的作品也更多地描绘了茶的形象和品味。

茶与文字艺术的结合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也为世界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茶文化也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方面之一。

四、茶的民俗与庆典茶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成为许多民间庆典和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在婚礼、寿宴、节日庆典等场合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茶文化内涵及主要内容

茶文化内涵及主要内容

茶文化内涵及主要内容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

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在文学、绘画、品茶礼仪、茶道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背景。

以下是我总结的茶文化的主要内容。

1.历史与传承茶文化始于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演变出了独特、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礼仪。

茶文化中保存了许许多多的传统茶制工艺和茶道,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精华部分。

茶文化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至今仍不断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2.品茶礼仪品茶礼仪是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讲究着一种可以独立成体系的茶道。

作为一种细节极多的学问,品茶礼仪包含了制茶、煮水、选具、控火、冲泡、赏茶等过程。

茶艺师讲究在制茶、器具、服饰、礼节、人态上,达到一种和谐的美感。

很多人认为品茶礼仪是茶文化最美丽、最神秘的表现形式之一。

3.气质修养茶文化注重厚德载物,它提倡的并不是个人的能耐,而是一种对他人、社会、环境、智慧和文化的关注和尊重。

因此,茶文化也是一种气质修养的方式。

喝茶能让人心情愉悦、神清气爽、身心得到放松,进而培养人的文明素养和雅致生活品位。

在闲暇时,大家可以坐下来,泡壶茶,聊天、品茶,享受属于自己的文化时刻。

4.医疗功能在中国古代,茶文化与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茶在医疗方面是很有用的。

茶叶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具有扶阳助消化、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等功效。

普洱茶不仅可以降脂降压,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水肿、糖尿病等都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因此,很多人在享受茶文化的同时,也在寻求茶叶对身体的保健作用。

5.自然与生态茶文化非常重视保留自然生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农作物霜冻前后的茶,被称为“霜茶”,它需要大自然的自由雨露、温差及土壤、空气等条件,是茶文化中自然生态最好的体现。

茶园的最大特征是资源的循环利用,一些茶园甚至还涉及到环保、绿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问题。

茶的历史与文化:从东方到西方的茶文化演变

茶的历史与文化:从东方到西方的茶文化演变

茶的历史与文化:从东方到西方的茶文化演变引言茶,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中国,经过千年的发展,茶文化逐渐传播到东方各地,最终传入西方。

本文将探讨茶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化演变过程,剖析茶对不同文明的影响和演变。

茶的起源与发展茶的起源可追溯至中国西南地区的滇池、巴蜀等地区。

相传,茶的发现缘于古代中国神农氏的实践和观察,他首次发现茶树的神奇与功效,从而启发了人们对茶叶的探索和利用。

在中国,茶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饮品,茶馆与茶文化渐渐形成,并且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茶在东方的传播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茶逐渐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越南等东方国家。

不同国家有着各自独特的茶道和茶文化,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东方茶文化。

日本的茶道文化强调礼仪与精神境界,韩国的茶文化注重简约和朴素,越南的茶文化带有浓厚的农耕气息。

茶文化在西方的传入随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茶文化最终传入西方。

在16世纪的欧洲,茶成为贵族社交的一种形式,茶具成为许多贵族收藏的珍品。

英国的下午茶文化、法国的文艺复兴式的茶艺、俄国的茶馆文化等,展现了西方国家对茶的不同态度和文化表达。

茶文化的当代传承在当代社会,茶文化依然活跃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不断演变和传承。

茶艺表演、茶道学习、茶叶品鉴等活动层出不穷,茶文化在互联网时代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知。

同时,在环保与健康意识抬升的背景下,茶的地位更加凸显,成为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新时尚。

结语茶的历史与文化,跨越千年历史,见证着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融合与交流。

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不同文明的背景下,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生命力。

未来,茶文化将继续传承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文化宝藏,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共享与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文化与茶文明文怀沙:朋友们,早上好!今天的主办单位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中外名家系列组委会同人民日报社,这是主办单位。

下面的承办单位是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茶叶协会,北京更香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更香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我在下边坐着,听到我的好朋友,就是王忠明主任,他是我的老朋友,今天是他召唤我来的。

特别注意了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实际上就是思想领导,政治挂帅。

承办单位是显示经济力量的地方,是落实这个思想。

一个是上层建筑,一个是基础,没有钱不能办事及没有承办单位,文化就是空谈。

但是光有经济实体,没有上层建筑,那就是一个商品活动。

商品活动大概我不会来。

召唤我的是一个文化活动,并不是来做商品广告的。

我想今天我们同道来都有这个愿望,但是对于向往文化的经济实体,我深表敬意!因为他们做的生意是文化生意。

从这里开始,我就想到一百多年前有一位伟大的作家,写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战争与和平》,一个是战争,一个是和平,推动人类前进。

人类在向往和平,但是战争的威胁永远存在。

因此我今天发言取一个题目就是《茶余酒后谈》,谈到茶应该有一个对立的东西,有比较才有鉴别。

几年前我写了一个短文章,我准备找一个朋友翻译成英文,预备奥运会的时候树一个碑,主要谈茶,我写了一个东西叫《燕堂茶话》,我念一下。

茶文化与酒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酒令人糊涂,茶令人清醒。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文怀沙说难得清醒。

只听说酗酒闹事,还不曾听说品茶打架。

醒酒的良方是饮茶,喝茶是先于阶级社会,茶人是酒人的老前辈,人类糊涂至极导致战争,世界清醒气爽走向和平。

我主张少开酒楼多设茶馆。

2005年3月25日漫笔。

这是我写的一个烟堂茶话最短的一篇文章。

这个得到了很多人的共勉,念给很多朋友听,我沾沾自喜。

我反省了一下,我写了一个后记,在这个文章写出来以后,我写了一个后记,以上短文,本人青年时代有酒精中毒的经验,那时候我不到30岁,我不想结婚,我的老婆就是酒,以酒为妻。

抗日战争,七七事变以后,40年代初,早上是一斤白酒,中午一斤,晚上一斤,早上不吃点心,牛奶,就是一斤白酒。

后来有一次忧国忧民,我在一个大学教授,在一个镇上喝酒,喝完糊里糊涂,喝了多少不知道,有人说大概七八斤。

歪歪斜斜的走回去,走在沟里把腿摔断了,抬到医院,说准备后事吧,酒精中毒太深。

后来遇到一个老乡,说死马当作活马医。

有可能活过来,把我抬到酒器房里面,里面有酒糟。

把我放在那儿,被子有气味两床盖在我身上。

三天三夜我醒过来,病弱抽丝,皮肤贴着骨头。

酒喝醉了再喝一点才可以会醒过来,我没有这个机会,看着酒就恶心。

然后我就把酒变成了茶了,有人说你是以酒为命的,酒是你的妻子,你现在说话怎么不算数了呢?我说不对,文怀沙有两个,我并不是移情别恋,我对茶的感情那时候开始。

什么原因呢?因为头一个文怀沙的妻子是酒,那个酒谋杀亲夫。

现在是重新做人的文怀沙,不是移情别恋,而是开始懂得茶的重要性。

从40年代初到现在,我对茶一往情深。

我几乎醉死,后来戒酒。

平心而论,茶与酒各有千秋。

人类最可悲的是该糊涂的时候,偏偏清醒,该清醒的时候,偏偏糊涂。

有的人大事糊涂,小事清醒,有的人小事糊涂,大事清醒。

看来清醒与糊涂,也许有互补作用。

古代歌颂酒的诗文太多太多,我觉得必须矫枉过正,我歌颂茶。

我赞美屈原高唱,叫举世皆醉,唯我独醒。

屈原不饮酒,所以很清醒。

郭沫若曾对我说屈原酒量特别大,所以喝不醉。

郭沫若跟我喝酒的一个故事,其中登场人物还有尊敬的周恩来同志,这是往事。

2006年6月27。

这是我对茶总体的概念。

这个题目叫《茶余酒后谈》。

今天国资委研究中心的王忠明主任,召唤我来,我又认识了一个旧交,还有一个新知,就是俞学文先生,他是北京更香茶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我今天很有感慨,有很多话想谈,但是时间不允许,还有很多高人要讲话。

让我唱开锣戏,所以要简单一点。

我要讲的是战争和和平,人类的文化,应该这么讲,时间是无头无尾的,空间是无边无际的。

从个人到人类都是有限的。

所以截止到现代是很文明的时代,已经21世纪了。

其实我们人类知识的总和,是有限的,时间、空间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占有的知识是有限的,绝不能说我们人类聪明不得了。

我觉得科学最高到了哲学,哲学最高就进入到了宗教,上帝也好,释伽牟尼也好,伊斯兰教的阿拉也好,他们是一个代号,是什么代号?是无限代号。

有限知识的人类,对于无限的时空,也就代表无限时空感觉我们就要掌握。

如果你狂妄的认为你知道一切,这个人就可怕了,这是人类的悲哀。

21世纪面临一个威胁,我们的科学手段已经足够让地球毁灭,就是原子弹也好,氢弹也好。

培根讲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本身,这个力量本身不是最可贵的,最可贵的是管知识的学问。

所以人类现在在祈求要避免战争。

一个是战争文化,一个是和平文化。

和平文化就是茶文化,战争文化就是酒文化,这两个文化都有用,但是现在很重要的是和平,上面我们写的口号叫什么?茶文化、文明、和谐,我想后头还要加一个东西,文化、文明、下头是和谐,再来一个和平。

茶,文化、文明、和谐、和平,“谐”的前提是“平”,如果没有平,就谐不了。

齐家治国平天下,要想国际化的话,一定要平,不平不行。

用什么手段,就是各种手段,文化最高明是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唐朝有两个有重要人物——陆羽、卢仝,他们留下来的东西没有得到重视,卢仝喝茶到最后腋窝里面流茶水,像两袖清风,要飞起来一样。

正,是心理健康,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是文天祥的后代——24代,文天祥写了一个《正气歌》,道家是清,外来文化到中国文化生根的释伽牟尼叫和,和尚者尚和也,心里要干净,用正气反邪气,用和气反厉气。

清心寡欲,是道家文化里面的东西,道德经里就讲这个东西。

用有限去把握无限。

茶文化的内涵很丰富,所有鸡打仗都是公鸡打仗,母鸡不打仗的。

战争是男人因素比较多。

制止战争的人应该是女性,但是西方的荷马说世界战争是为一个女人发动的,平息战争还要靠女人。

我的一个朋友李建如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女人与和平》。

男人要打仗,女人说你要打仗就不跟你了,战争就没有了。

有人说这个很荒唐,我认为不是。

茶可以治酒的,茶最大的学问不是知识,是制止知识跋扈的学问。

最伟大的力量是柔,以柔克刚,以茶文化来制约酒文化,以清醒来制约糊涂。

这个意义就很重大了。

所以我觉得茶文化的内涵是这个东西。

用西方的思想来看,酒文化是往外跑的,茶文化是进来的,这个很厉害,一个是把拳头拿进来,一个是打出去,你要打出去首先要,将取之,必先予之。

女人要有地位,孔子对中国文化是最有贡献的一个思想家,他的阴暗面就是对妇女不够尊重。

所以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要三从四德,妇女的地位压下去,酒文化就猖獗起来了。

中国文学史上大批歌颂酒的东西,但愿常醉不醒,听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唱起了酒文化。

实际上最伟大的是妇女。

我最近到河南去讲这个东西,很多人看不起河南人。

河南是什么?黄河就在那里,黄河是人类的母亲。

那里曾经出过韩愈,现在韩国人也在谈祭孔,他们也在申请五祖文化的遗产,而且说孔子是韩国人,有人就找我,说你要拨乱反正,韩国人竟然说孔子是韩国人。

说韩国人是河南人的后代,孔夫子也是河南人的后代。

我们有一个例子说明,宋朝以后中国两次亡国,一次亡于成吉思汗,一次是亡于努尔哈赤。

但是战胜的国家有文化差异,像成吉思汗这个人,毛泽东讲只识弯弓射大雕。

故宫里面是满汉对照,以汉文为主,吃饭是满汉全席,这个文化没倒,战胜了国家,统治中国的国家慢慢在融化,然后国家变成了少数民族。

日本人猖狂的人,已经到长春建都了,要把王朝建立在中国土地上,发动了珍珠港事件,最后打了败仗。

中国在成吉思汗、努尔哈赤以后第三次被日本占领,但是日本有汉朝文化铺垫,他们的语言是从喉音变了柔音,扬州人就是柔音,江泽民就是扬州人,扬州人讲话很柔软的,比如说有你家一个姑娘长的好看,他说你们家的姑娘长的还不错。

这个音就到日本去了。

日本的文化的基础就是汉朝文化。

假如说日本导致中国第三次亡国,日本武士道很厉害压迫中国人,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毛泽东把日本鬼子打倒,建立了中华民族。

大概是这么局面。

什么意思呢?和平战胜了战争,文化战胜了战争,和谐取代了动乱。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走向和谐是没有疑问的,茶文化是在这个基础看出来的。

茶文化很厉害,茶文化是妇女文化,从前女人拿聘叫茶礼。

人得懂得喝茶,喝茶的历史,茶是小弟弟,酒是老大哥,这个不对,茶的渊源早于酒。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两个标志,一个是刑具,一个是造酒,因为粮食有了富裕,才有造酒的可能性。

所以酒是发生于阶级社会,用酒来标志人类进入到奴隶社会。

原始的人类,茹毛饮血,那个动物吃下去很难受,抓一把叶子来调和它,这是茶最早的。

一方面它是最原始,一方面它是最文明的。

我说一句最朴素的话,我们喝酒闹事的案例很多,酗酒打架,两个人在那儿品茶打架,这个例子不多。

茶是一个文明的活动。

所以在商品社会,人有时候也是失去平衡以后酗酒闹事的人很多。

有一种失落感的,感情得不到平和,心浮气躁。

这时候中和心浮气燥的东西就是茶。

当茶能够在某个程度上取代酒的时候,来综合社会的不安宁,我们茶就变成制止动乱,制止战争的手段。

茶文化是妇女文化,酒文化是男性文化,当妇女有了地位,这个社会就安宁了。

所以我曾经提过来,(先行举止)。

因为孔夫子男性社会思想,所以没有女性。

我说一个中国伟大的美女就是西子,杭州的西湖,这是一个地理名称,在唐宋时候叫西子湖,这就有了人文精神。

西子忍辱负重,为了救国,后来回来和范蠡生活,这个故事很感人,我现在在整理西子的材料,想印一本书。

现在毛泽东讲妇女是半边天,我认为这句话不能说是虚伪,但是没做到。

中央常委里面从建党到现在没有女性,我希望胡锦涛的时代,出现共产党常委里面应该有一个女的。

如果有一个女的,现在九个里头有一个女的,女的也只是九分之一的天,离开半边天,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不可能把酒消灭了,但是我们要尝到茶文化,要提高妇女的地位,而且认识茶就是母亲文化,采茶女,还少采茶男,采茶女舞跳的好看。

茶礼是聘礼,从前茶茶带着一种很温柔的东西,茶文化是丰富的。

有一句成语,茶余酒后,谈茶不能不提到酒,谈和平不能不提到战争,战争威胁人类,地球面临毁灭的可能性。

所以中央提出和谐社会,这是很了不起的,我们的总书记胡锦涛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把和谐变成一个我们要做的事。

人类向往和平,向往和平的人就要学会喝茶,所以我对茶有很深厚的感情,就像我对我母亲的深厚感情。

喝酒最厉害的是醉汉多,醉婆比较少。

所以我觉得人类的前途还是和平的。

要避免人类的毁灭,只有一个手段就是和平。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很伟大。

人类要制止战争是目前决定人类命运的大事。

喝茶好象是小事情,茶文化闪烁着和平的光辉,如果得到伸张,人类的幸福就得到了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