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资料

耳穴压豆资料

常用耳穴定位耳穴分布规律:(头面部—耳垂或附近;上肢—耳舟;下肢—对耳轮上下脚;躯干—对耳轮;胸腔脏器—耳甲腔;腹腔脏器—二甲艇;盆腔脏器—三角窝;消化道—耳轮脚周围环形排列)一、耳甲腔部:心:耳甲腔正中最凹陷处(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等)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处(生殖系统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皮肤病)肺(又称肺点、结核点、肺气肿点):耳甲腔内,心上下呈马蹄形区域(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气管: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咳喘等)三焦: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痛)二、耳屏区:上屏:耳屏外侧面上1/2处(主治糖尿病、尿崩症、口干多饮等)下屏:耳屏外侧面下1/2处(主治多食、糖尿病,甲亢等)屏间(又称珠顶):耳屏上部隆起的尖端(发热、牙痛)外耳: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等)肾上腺:在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低血压、咳嗽、哮喘、晕厥、感冒、腮腺炎等)三、对耳屏部位:头痛穴(主穴:神门、皮质下)配穴: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颞:对耳屏外侧面的中部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对屏间(又称平喘、腮腺):对耳屏的尖端(哮喘、腮腺炎、皮肤瘙痒等)缘中(又称脑点、遗尿点):对屏间与轮屏切迹之间(遗尿、内耳眩晕)皮质下:对耳屏内侧面(失眠、多梦、疼痛、眩晕、耳鸣)脑干:轮屏切迹处(癫痫、中风、抽搐等)耳垂区:垂前(又称拔牙麻醉点。

神经衰弱点):耳垂正面前中部(神经衰弱、牙痛)内耳:耳垂正面后中部(耳鸣、内耳眩晕症,听力减退)面颊:耳垂正面。

眼与内耳之间(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等)四、耳甲艇部:膀胱: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大肠穴直上方(淋证、癃闭、遗尿)肾: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上方(腰痛、耳鸣、神经衰弱、月经不调等)胰胆: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胰腺炎、糖尿病、胆病)肝:胃和十二指肠的后方,在耳甲艇的后下部(主治胁痛、眩晕、更年期综合征、高血压等)脾:肝穴的下方,耳甲腔的后上方(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内耳眩晕等)交感:对耳轮下脚的末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循环、消化系统功能失调,痛经)五、耳轮脚周围:胃:耳轮脚消失处(胃痛、呕吐、消化不良、胃溃疡、失眠)贲门:在耳轮脚下方外1/3处(贲门痉挛、神经性呕吐)食道: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食道炎、食道痉挛等)口:在耳轮脚下方内1/3处(主治面瘫、口腔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十二指肠:在耳轮脚上方外1/3处小肠:在耳轮脚上方中1/3处大肠:在耳轮脚上方内1/3处(腹泻、便秘)六、耳轮部:耳中(又称零点、膈、神经官能症):在耳轮脚上(主治:呃逆、荨麻疹、皮肤瘙痒)直肠(又称直肠下段):近屏上切迹的耳轮处,与大肠同一水平(主治:便秘、腹泻、脱肛、痔疮)尿道:直肠上方,与膀胱同水平的耳轮处(主治:尿频、尿急、尿潴留)七、三角窝部:角窝上(又称降压点):三角窝前上方(高血压)内生殖器(又称子宫、精宫、天葵):三角窝前1/3的下部(主治:痛经、月经不调、白带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遗精、早泄等)角窝中(又称喘点、肝炎点):三角窝中1/3处(主治哮喘)神门: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三角窝后1/3上部(主治失眠、多梦、痛症). 盆腔(又称腰痛点):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下方,在神门下(主治盆腔炎)其他耳尖:耳轮对折顶端处(发热、高血压)坐骨神经:在对耳轮下脚内1/2处(坐骨神经痛)耳背沟(又称降压沟):在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在耳背面呈Y字形凹沟部(高血压、皮肤瘙痒等)耳穴治疗常见病症取穴。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指南]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指南]

耳穴压豆中医治疗:1、定义:是指用胶布将药豆准确的粘贴于耳部穴位处,通过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相应穴位产生热麻胀痛等刺激感应,已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人体某部位出现病理改变时,往往会在耳廓上的一定部位出现某种阳性反应,如压痛、丘疹、脱屑、血管充盈等。

耳穴探查以压痛法探查耳穴压痛为主。

耳穴虽然不大,但有一定的区域,当人体患病时,敏感点常不是一个穴位的整个区域,而是这个区域中的某一点,所以耳穴取穴不能机械的按解剖定位取穴,而是要在该耳穴的区域内探查压痛阳性反应点,这是耳穴准确定位的重要步骤。

探查工具常以金属或木质探针,探头端圆钝,直径约1.5~2 毫米。

2、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①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有效,除耳廓有破溃(如湿疹疮疡冻疮等)及孕妇外,故绝大多数病人均可放心应用此疗法。

②年老体弱患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在治疗前要适当休息,治疗时手法要轻柔,刺激量不宜过大,若治疗后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应用此方法治疗。

③注意定期消毒更换。

双侧耳穴轮流使用,2~3日1换。

3、内分泌科耳穴压豆疗法适应症:应用范围广泛,除耳廓破溃及孕妇,一般我科常见消渴病、消渴病痹证、消渴病胃痞、眩晕、头痛、不寐、便秘、耳鸣、腰膝酸痛等患者均可应用。

4、取穴:①消渴病:取穴:肺、脾、肾、内分泌配穴:多饮者加渴点;多食者加饥点;多尿者加膀胱。

②消渴病痹证:取穴:肝、脾、肾、臀、坐骨神经、膝、神门、交感。

③消渴病胃痞:取穴:脾、胃、肝、胰、神门、小肠、大肠、内分泌、三焦、皮质下④眩晕:取穴: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配穴:烦躁易怒者加神门;体质虚弱者加脾。

⑤头痛:取穴:脑干、额、枕、神门、皮质下配穴:烦躁易怒者加肝;体质虚弱者加脾。

⑥不寐取穴:皮质下、神门、心、交感。

配穴:郁火扰心者加用肝、枕、角窝上;脾胃不和者加用脾、胃、大肠;心胆气虚加用肾、胆。

⑦便秘:取穴:直肠、大肠、皮质下。

配穴:口渴心烦者加肺;体质虚弱者加脾。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一.呼吸系统1.伤风伤风:伤风穴(双)(对耳轮上缘的微前方耳轮的边缘部)风寒型伤风:伤风穴、肺、气管、内鼻、胃风热型伤风:伤风穴、肺、内鼻、三焦方式:每日按压3—5次,每次3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4—轮4 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穴枕、耳迷根、肾4.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配穴肾、脾、大肠5.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二.心血管系统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

注意事项:1)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的患者,不适宜已显现心脑或肾并发症的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固。

2)有些疾病也可致使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医治不同,不宜利用耳穴医治。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每日按压耳穴2—3次,7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终止后,可休息1----2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的医治。

适宜病程5年以下的单侧或双侧头痛。

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6.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

配穴小肠、肾7.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8..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9..失眠:神门、肾、心、枕、胃10.神经虚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11.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三.消化系统1.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2.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3.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4.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5.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6.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7.急性胆囊炎:胰胆、交感、肝,配穴神门、内分泌、胃、三焦、脾发烧者:配加神门恶心呕吐者:配加胃黄疸者:配加脾、三焦8.慢性胆囊炎:胰胆、肝、交感、内分泌、神门9.慢性胆石症:胰胆、交感、神门,耳尖、肝、耳迷根、三焦、十二指肠穴10.腹泻: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配穴脾、肾、肺11.便秘:大肠角窝中、皮质下、直肠,配穴交感、脾、肾四.泌尿系统1.尿频:交感、外生殖器、艇角、内分泌2.尿急:膀胱、肾、神门、尿道、内分泌3.尿潴留: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输尿管,配穴皮质下、尿道4.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肾、交感、皮质下、膀胱5.急性肾炎: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肾上腺,配穴输尿管6.肾盂肾炎: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肝、肾。

耳穴压豆取穴

耳穴压豆取穴

罕有病的取穴
1掉眠:神门.枕.皮质下.肾.心(多梦加胃)
2腰椎间凸起:腰椎穴.肾.肝.内排泄.三焦
3高血压:交感.神门.心.内排泄.肾.耳尖(放血)
4便秘:大肠.直肠下段.皮质下
5痛经:子宫.内排泄.交感.肾d
6伤风:内鼻.肾上腺.额.肺
7咳嗽:肾上腺.咽喉.肺.枕.神门
8支气管炎:支气管.神门.肾上腺.肺
9眩晕:神门.肾.枕
10恶心.吐逆:胃.脑干.神门.交感.内排泄.食道.枕.肝.脾.贲门11腹泻:大肠.小肠.交感.内排泄.脾.肾.肺
12呃逆:耳中.内排泄.食道.神门
13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皮质下
14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呢.三焦.枕.内排泄.皮质下
15肩周炎:肩关节.肩.神门.锁骨.肾上腺
16减肥:内生殖器.肾.大肠.三焦.内排泄
17食欲不振:脾.胃.小肠.胰.口.皮质下.内排泄.三焦.肝
18偏头痛:太阳.神门.神门.皮质下
19晕车预防:枕.内耳.胃.神门
20胃痛:神门.胃.脑.交感.脾
21冠芥蒂:心.交感.神门.内排泄.脾.皮质下.小肠.肾22头晕头痛:枕.额.神门.皮质下.肝.肾.
23三叉神经痛:脸颊区.颌.神门.主干.枕.眼
24面神经麻木:脸颊区.眼.口.枕.神门.额.胃
25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心.神门.响应部位26糖尿病:胰胆.内排泄.三焦.神门.肺
28内排泄杂乱:内排泄.缘中.皮质下.肾.交感.卵巢。

常用中医护理技能 耳穴压豆法

常用中医护理技能 耳穴压豆法

器器器应应应应 耳对对对的的的的

轮应应应穴穴穴穴 脚的的的位位位位 周穴穴穴
示 意
——
——
——
——
——
——
——
围位位位

对对耳耳


耳耳舟垂
排三耳耳轮轮 或
列角甲甲 上 耳
窝艇腔 、 垂
下邻
脚近
与头面部对应的穴位在——耳垂
目1、目2、眼(屏间切迹前下方、 后下方、五区正中):青光眼、假 性近视、麦粒肿。 颌(三区的正中、上方);牙痛、 颞下颌关节炎。 面颊区(五六区交界线周围):面 瘫。
一、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1.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是有机整体,它 们通过经络相互联系,通过气血灌注相互影响。
2.手太阳、手足少阳、手明阳等经脉、脉络、经别均入耳 中,足明阳、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 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也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与 而联系。
3.因此,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奇经八脉中阴 蹻、阳蹻脉并入耳后,阳维脉循头入耳。
耳穴压豆法
目录

概念及与经络脏腑的 关系
叁 适应症和禁忌症

耳廓的解剖结构及耳 穴分布

耳穴选穴原则、操作 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概念
耳穴压豆是在耳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保健方法,是用王不留行等药籽或菜籽置于 胶布上准确地贴于耳穴处,用手指给予适度的 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热、麻、胀、痛等 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又称耳穴埋豆法。
7.尿潴留:选择耳穴肾、膀胱。
三、禁忌症
• 1.严重的心脏病不宜使用。 •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重度贫血、血友病。 • 3.孕妇慎用或禁用。 • 4.外耳患有病症,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暂不宜使用。

耳穴埋豆(压豆)法

耳穴埋豆(压豆)法
管的形状、颜色的变异等。
按压法:在耳部相应部位用探针、火柴梗、 毫针柄等物用轻、慢、用力均匀的压力寻 找痛点。一般在疾病相应部位的耳廓部从 周围向中心探压,或自上而下、自外而内 找压痛点。当压到敏感点时,病人会出现皱 眉、呼痛、躲闪等反应。挑选最明显的作
为治疗点。
电阻测定法:当人体发生疾病时,多数患者相应 耳穴的电阻下降。这些电阻下降的耳穴,皮肤导 电量必然增高,故又称为“良导点”。这种良导 点,就可以作为耳针治疗的刺激点。测定时用特 制的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的电阻、电位、电容 等变化。当电极探头触及敏感点时,如电阻低的 耳穴,可以通过指示信号、音响或仪表反映出来。
注意事项
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状态下,不宜进行。 对年老体弱及高血压患者,操作前后应适当休息,刺激
量宜小,若发生晕针,应及时处理。
夏季天气炎热,易出汗,贴压放置时间不宜过长。夏季 可留置埋籽l~3天,冬季留置7~10天,在留置埋籽期
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等情况。
对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按压埋籽至耳廓充血发 热时,嘱患者适当活动患部,并在患部按摩、艾条灸等,
四个一 一个外耳道口
一个耳背沟
一个耳垂
二轮三脚四间窝, 二屏三切四分一。
耳穴定位方法
耳穴分布规律: 倒置胎儿形(头部朝下,臀部朝上)
耳穴定位方法
耳穴的分布规律
强调 像倒置的胎儿形的分布规律
1.与头面部相应的耳穴分布在耳垂 2.与上肢相对应的耳穴分布在耳舟 3.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 4.与下肢相对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 5.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 6.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 7.其中消化系统环绕耳轮脚顺序排列
功能 神门、枕:消炎、镇静
月经不调

耳穴压豆法学习

耳穴压豆法学习
症、风热咽痛。
第18页/共52页
2、耳舟穴位
风溪 Wind Stream
• [部位] 在耳轮结节前方,指区与腕区 之间,即耳舟1区、2区交界处。
• [主治] 风证(皮肤病、外感、眩晕 等。)
第19页/共52页
3、对耳轮穴位
交感
• [部位]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 与耳轮内缘相交处
• [主治]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引起的诸种病症(失眠、 多汗、内脏器官神经官能 症及性功能障碍等);内 脏绞痛症(心绞痛、肾绞 痛、胆绞痛等);无脉症、 脉管炎、肢端动脉痉挛 等。。
经络的联系是相当密切的
第4页/共52页
• 2.耳廓与脏腑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 • 3.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各种内脏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5页/共52页
耳穴压豆
• 重点:耳廓结构、常用耳穴定位、 贴耳穴操作方法
第6页/共52页
耳廓的解剖
• 耳廓由软骨、皮肤与肌肉占据大部分,除耳垂外,均由弹性软骨支撑耳廓外形。 皮下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与淋巴。
第20页/共52页
4、三角窝穴位
神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r Shenmen
• [部位] 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 • [主治] 神志病、痛症、炎症、神经痛、
高血压、过敏性疾病及戒断综合征。 • (镇静安神要穴)
第21页/共52页
5、耳屏穴位
肾上腺(别名:下屏尖)
• [部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 主治:不明原因引起的 高热、低热,风湿性关 节炎,腮腺炎,咳嗽, 哮喘;过敏性皮肤病; 高血压、无脉症、昏厥、 脉管炎 。
• [主治]面神经炎、腮腺炎、三叉神经痛、 痤疮、黄褐斑及面部美容。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常见病症取穴
主穴配穴
腹泻: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脾肾肺肠胀气:肺大肠小肠胃交感
便秘:大肠角窝中皮质下直肠交感肾脾咳嗽:气管咽喉神门肺
恶心呕吐:胃神门交感内分泌食道脾肝食欲不振:胃脾胆胰三焦肝
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耳背沟糖尿病:胰胆内分泌三焦神门
头晕头痛:枕颞额神门皮质下肝肾
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多梦:神门肾枕心
神经衰弱:肾心枕胃神门皮质下肝脾尿急:膀胱肾神门尿道内分泌
尿频:交感外生殖器艇角内分泌
尿潴留: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输尿管
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神门肾肝枕皮质下耳尖肩关节周围炎:相应部位(点刺)肺枕肾上腺内分泌落枕:肺肾上腺枕大肠内分泌
腰突症: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

耳穴压豆PPT课件

耳穴压豆PPT课件
耳穴压贴留置位置、时间及数目 患者的反应及病情变化 异常情况、处理措施及效果及时记录核对
签名
14
.
15
.
10
.
实施
遵医嘱选取穴位(用耳穴探针由上而下在 选区内寻找耳穴敏感点)
消毒局部皮肤(自上而下、由内到外、从 前)
用王不留行籽胶布准确固定于耳穴部位, 酌情留置数日
检查穴位数目,以防遗漏
11
.
实施
指导患者进行局部穴位的按摩,每隔4H左 右按摩一次,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局部 皮肤不沾水,保持胶布的稳定性
耳穴压豆
1
.
耳郭表面解剖及耳穴分布规律
2
.
3
.
耳穴的适应证
疼疼痛性疾病 炎性疾病及传染病 功能紊乱性疾病 过敏及变态反应性疾病 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 其他
4
.
耳穴的禁忌证
耳郭上有湿疹、溃疡、冻疮者禁用 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妇女妊娠期慎用
(尤其不宜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肾等) 对于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者不宜强刺激 患者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状态下不
观察患者有无出现疼痛难忍等不适的症状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清理
用物
12
.
注意事项
在埋豆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酸、麻、 胀、重或感觉循经发射传导为“得气”
操作中,应密切留意患者感觉 一般耳穴压豆可留置3-5天,如天气炎热、
汗多应缩短贴留时间
13
.
记录
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耳穴压豆治疗局部皮肤 情况
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月经史,有无流产史, 当前是否妊娠
二便情况
8
.
告知
操作目的及方法 可能出现的不适、并发症及注意事项

耳穴压豆基本知识

耳穴压豆基本知识

注意事项
1.贴压耳穴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注意防水, 以免脱落。 2.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 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3.如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粘合纸代之。 4.耳廓皮肤有炎症或冻伤者不宜采用。 5.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 、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 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耳穴治疗的特点
1.简便: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推广和应 用。 2.经济:成本低廉,收费较低,减轻患者 负担。 3.安全:耳穴疗法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 无创伤、无痛苦,深受少年儿童欢迎。 4.疗效相对满意。
耳穴压豆疗法能治疗哪些疾病
1、耳穴预防:输液反应,输血反应,晕车 2、耳穴保健:戒烟,戒酒,减肥,美容 3、耳穴治疗:疼痛,炎症,功能紊乱,过 敏,内分泌,部分传染病,慢性病,近视 弱视 有些只须单纯耳穴治疗,有些要结合其他
基本的耳穴穴位
内分泌 • 曾用名:内分泌腺、
屏间。 • 定位:耳甲腔底部屏
耳部的神经血管丰富,刺激该处的神经有助 调节机体代谢。
耳穴压豆疗法
•病的方法,又称 耳穴压丸、耳穴贴压等。
常用的耳穴工具
操作方法
1、取穴:根据病情选择1-2组耳穴,用探针进行 耳穴探查,找出阳性反应点,并结合病情,确定 主辅穴位。 2、以酒精棉球轻擦消毒,去垢、脂,左手手指 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带药豆的方块胶布, 对准穴位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 3、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嘱病人每日按压3-5 次,隔3-5天换1次,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 替或同时贴用。
基本的耳穴穴位
神门穴的主治:神经、心血管、呼吸、消 化系统疾患,如失眠、多梦、眩晕、癫痫 、高血压、神经衰弱等。有镇静安神、止 咳平喘、消炎止痛作用。止痛之要穴。

耳穴压豆的作用及功效

耳穴压豆的作用及功效

整理课件
18
探穴法
1、压痛法:异于正常的最痛点。(常用) 2、良导法:耳穴探测仪探到病理反应点。 3、肉眼观察法:变形、变色、脱、水疱丘
疹、硬结、血管充血。
整理课件
19
耳穴贴压疗法的操作规则:
1、取材
王不留行籽、油菜籽、小米、绿豆、白芥子 等以及磁珠。
2、用物准备
治疗盘:弯盘、王不留耳穴贴、75%酒精、 无菌棉签、镊子、探棒、治疗卡、笔
整理课件
12
对疾病的耳穴治疗,应根据不同病症的需 要,经全面考虑后,合理组合配穴,先选 定主穴,然后再定配穴。要提倡少而精, 一般以2~5个穴位为宜,主穴选2~3个,配穴 1~2个。
整理课件
13
痛经:子宫、内分泌、交感、肾 耳鸣:肾、枕、内耳、外耳 牙痛:神门、上颌、下颌、牙痛点、喉、牙 近视眼:肾、肝、目、眼 感冒:内鼻、肾上腺、额、肺 咳嗽:平喘、肾上腺、咽喉、肺、枕 胸闷:交感、心、胸、肺、平喘 支气管炎:支气管、神门、平喘、肾上腺 哮喘:交感、神门、平喘、肾上腺
3.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各 种内脏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 作用
整理课件
5
耳穴压豆
重点:耳廓结构、常用耳穴定位、 贴耳穴操作方法
整理课件
6
耳廓的解剖
耳廓由软骨、皮肤与肌肉占据大部分,除 耳垂外,均由弹性软骨支撑耳廓外形。皮 下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与淋巴。
但与其他器官不同的是:耳廓所分布的血 管均比较细小,血循相对较差,故遭遇感 染时,极易形成软骨膜炎,造成软骨的液 化坏死而致毁容。
4、交代患者以自己能承受的疼痛程度,每天3~5次,每次 1~2钟,三日后便可取下。
5、告知患者,在耳穴贴压期间,局部感到热、麻、胀、痛 是正常现象。

耳穴压豆法的中医_护理

耳穴压豆法的中医_护理

耳屏:耳廓前面瓣状突起部,又叫耳珠
对耳屏:对耳轮下方与耳屏相对的隆起部
屏上切迹:耳屏上缘和耳屏之间的凹陷;屏间切 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轮屏切迹:对耳 轮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
耳甲:分耳甲腔和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部分称 耳甲艇,耳轮脚以下的部分称耳甲腔
耳垂:耳廓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
耳部分区
耳轮分十二区 耳舟分六区 对耳轮分十三区 耳甲分十八区 三角窝分五区 对耳屏、耳屏各分四区 耳垂分九区
耳中
[部位] 在耳轮脚处 [主治] 呃逆、荨麻
疹、皮肤瘙痒症、 咯血、出血性疾病。
耳尖
[主治]发热、 高血压、 眼病、肝 阳上亢诸 症、风热 咽痛。
[部位] 在耳廓向前 对折的上部尖端处。
2、良导法:耳穴探测仪探到病理反应点。 3、肉眼观察法:变形、变色、脱、水疱丘疹、硬
结、血管充血。
耳穴贴压疗法的操作规则:
一、评估 1、核对姓名、床号、医嘱、治疗卡、。 2、评估患者:耳部的皮肤情况;既往病史,目
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对疼痛的耐受程 度和对治疗疾病的信心。 3、评估环境:环境清洁、宽敞、安静、光线充 足
3.耳廓上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对 各种内脏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 的作用
耳穴压豆
重点:耳廓结构、常用耳穴定位、 贴耳穴操作方法
耳廓的解剖 耳廓由软骨、皮肤与肌肉占据大部分,除
耳垂外,均由弹性软骨支撑耳廓外形。皮 下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与淋巴。
但与其他器官不同的是:耳廓所分布的血 管均比较细小,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故遭 遇感染时,极易形成软骨膜炎,造成软骨 的液化坏死而致毁容。
神门
[部位] 在三角窝后1/ 3的上部
[主治] 神志病、痛症、 炎症、神经痛、高血压、 过敏性疾病及戒断综合 征。

科室常见耳穴压豆穴位定位

科室常见耳穴压豆穴位定位

20种常见疾病疾病取穴耳穴的分布直肠:在耳轮脚棘前上方的耳轮处,即耳轮2区。

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即对耳轮6区前段。

颈:在对耳轮体前部下1/5处,即对耳轮12区颈椎:在颈区后方,即对耳轮13区胸:在对耳轮体前部中2/5处,即对耳轮10区胸椎:在胸区后方,即对耳轮11区。

内生殖器:在三角窝前1/3的下部,即三角窝2区。

神H:在三角窝后1/3的上部,即三角窝4区。

肾上腺: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即耳屏2区后缘处□:在耳轮脚下方前1/3处,即耳甲1区。

食道:在耳轮脚下方中1/3处,即耳甲2区。

贲门:在耳轮脚下方后1/3处,即耳甲3区。

胃:在耳轮脚消失处,即耳甲4区。

十二指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后1/3处,即耳甲5。

大肠:在耳轮脚及部分耳轮与AB线之间的前1/3处,即耳甲7区。

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即耳甲10区。

肝:在耳甲艇的后下部,即耳甲12区。

胰胆:在耳甲艇的后上部,即耳甲11区脾:在BD线下方,耳甲腔的后上部,即耳甲13区。

心: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即耳甲15区。

肺:在心区与气管区周围处,即耳甲14区。

气管: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即耳甲16区。

膀胱:在对耳轮下角下方中部,即耳甲9区三焦:在外耳门后下,肺与内分泌区之间,即耳甲17区。

内分泌: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即耳甲18区。

牙:在耳垂正面前上部,即耳垂1区。

缘中:在对耳屏游离缘上,对屏尖与轮屏切迹之中点处,即对耳屏2、3、4区交点处。

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即对耳屏4区。

额: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前部,即对耳屏1区。

尿道:在直肠上方的耳轮出,即耳轮3区耳尖:在耳廓向前对折的上部尖端处,即耳轮6、7区交界处腰舐椎:在腹区后方,即对耳轮9区内鼻:在耳屏内侧面下1/2处,即耳屏4区枕: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即对耳屏3。

对屏尖:在对耳屏游离缘的尖端,即对耳屏1、2、4区交点处脑干:在轮屏切迹处,即对耳屏3、4区之间全身穴位分布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曲池: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断与肱骨外上牌连线的中点足三里: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崎外一横指处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涌泉: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柘屈时呈凹陷处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挠侧弯曲肌腱之间外关:腕横纹上2寸,挠骨与尺骨之间水沟:在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界处中院:脐上4寸百会: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槎侧缘列缺:挠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5寸地仓:口角旁0.4寸,巨髅穴直下颊车: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下关:额弓下缘,下颌骨黑状突前方切迹之间凹陷中。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ppt课件

中医护理操作耳穴压豆ppt课件
㈤ 注射法—利多卡因+对症药液,针斜面向下缓 慢注入耳穴0.1~0.3ml/穴,隔日1 次,7~10次为一疗程。
㈥ 放血法—镇静止痛、降压、消炎、退烧、抗过 敏、清脑明目。放血5~ 10滴,重症 20~30滴,3~7天/次。
-
10
2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制度,保障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83~99%。
-
7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耳穴疗法的禁忌症
• 1、严重心脏病不宜使用,更不宜采用强刺激,如 电针、放血等。
• 2、严重的器质性病变,如高度贫血、血友病,不 宜针刺,可用耳穴压贴法。
-
13
为了规范 事业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头晕
主穴:耳尖放血、晕区、肝、枕、外交感。 配穴:内耳、脾、脑、皮质下。 取穴依据:耳尖放血:有清眩头目的作用。
枕、晕区:止晕要穴。 肝:“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可引起 头晕目眩。 外交感:是治疗头晕、前头痛、头昏、头胀、的经 验要穴。
血管痉挛状态。 额:清脑镇静。 肝、心:心主血脉,肝藏血,心血充盛,血行通畅, 则肝得所养,肝阴充足,才能制约肝阳。 肾:全身各个脏腑都要靠肾阴的滋养,肾阴不足可, 取肾可以滋阴潜阳。
-15为了规范 事单 位聘用 关系, 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耳穴压豆操作规范

耳穴压豆操作规范
2、贴压耳穴应注意防水,以免脱落。
3、夏天易出汗,贴压耳穴不宜过多,时间不宜过长,以防胶布潮湿或皮肤感染。
【操作程序及流程图】
1、带齐用物至床旁,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头卡、床号、姓名,并与患者沟通。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取穴探查并做好标记。
3.耳穴部位用75%酒精消毒。
4.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镊子夹取备好的小方块胶布,中心粘上准备好的药籽,对准穴位紧紧贴压其上,并轻轻揉按1~2分钟。
3、戒烟、戒毒、减肥、麻醉、催产、催乳等。
【禁忌症】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对过度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年老体弱、孕妇按压宜轻,急性疼痛性病症宜重手法强刺激,习惯性流产者慎用。
【注意事项】
1、取穴宜根据主要病症取其反应明显的穴位,要少而精,每次以贴压5~7穴为宜,每日按压3~5次,隔3天更换1次,如有污染及时更换,两组穴位交替贴压,两耳交替或同时贴用。
耳穴压豆法
【概述】
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痠、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又称耳廓穴区压迫疗法。
【适应症】
1、各种疼痛性疾病,各种慢性、炎症性、功能紊乱性、过敏与变态反应性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病症。
2、预防感冒、晕车、晕船以及预防和处理输血、输液反应。
5.询问患者有何感觉。
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7.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
2016.05
耳穴压豆法操作流程图





↓→↓←来自↓→↓





2016.05

耳穴压豆完整ppt课件

耳穴压豆完整ppt课件
.
耳垂
目1、目2、眼(屏间切迹前后下方、五区 正中):青光眼、假性近视、麦粒肿。
牙痛点1、2(一区的后下角、四区的中 央):牙痛、牙周炎、拔牙麻醉。
上颌、下颌(三区的正中、上方):牙痛、 颞下颌关节炎。
内耳(六区正中):耳鸣、听力减退。 扁桃体(八区正中) 面颊区(五六区交界线周围):面瘫
良。 胰胆(肝肾之间):消化不良、胆道疾患。
.
耳甲腔
口(紧靠外耳道开口的后壁):面瘫、口 腔溃疡。
心(中央):癔病、心悸。 肺(心的上下方后方):咳喘、皮肤病。 气管(口、心之间) 屏间(外耳门后下方、近屏间切迹处):
痛经、月经不调。 三焦(外耳道口、屏间、脑、肺穴之间) :
便秘 、浮肿
pptppt课件完整课件完整2222操作过程顺利流畅动作轻巧规范操作过程顺利流畅动作轻巧规范穴位掌握熟练准确穴位掌握熟练准确与病人沟通有效能配合操作与病人沟通有效能配合操作pptppt课件完整课件完整2323慢性病一般每周换贴耳穴慢性病一般每周换贴耳穴33次隔日换一次隔日换一次每次用一侧耳穴两耳交替运用
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
耳穴压豆治疗我科常见病
其他
支气管哮喘
高血压病
单纯性肥胖 眩晕
失眠
耳穴压豆治疗
耳鸣耳聋
.
遗尿
更年期综合征
耳穴压豆临床辨治应用
支气管哮喘
实证气管、交感、内分泌;风寒外束加皮质下、 肺,邪热伤肺加耳尖、胃、耳迷根,痰湿阻肺加 脾、三焦、枕。虚证取肾、皮质下、肾上腺;肺 肾气虚加肺,脾肾阳虚加脾、兴奋点。
直接观察法 压痛点探查法 电测定法
.
耳穴辅助诊断注意事项
各反应区与全身的联系:肺主皮毛。 与正常反应点的区别(压之不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穴压豆常见病取穴
一.呼吸系统
1.伤风感冒:感冒穴(双)(对耳轮上缘地微前方耳轮地边缘部)
●风寒型感冒:感冒穴、肺、气管、内鼻、胃
●风热型感冒:感冒穴、肺、内鼻、三焦
方法:每日按压—次,每次分钟.
2.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轮—轮耳尖(放血)又咽喉,配穴耳背放血.
3.支气管炎:支气管、肺、角窝中、内分泌、神门、大肠,配穴枕、耳迷根、肾
.支气管哮喘:交感、肺、气管、内分泌、对屏尖、肾上腺,配穴肾、脾、大肠
.肺炎:肺区、胸、内分泌、肾上腺、交感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角窝中、交感、内分泌、心、神门、肝、肾,配穴耳背沟. 注意事项:)耳穴疗法适宜初、中期地患者,不适宜已出现心脑或肾并发症地患者,疗效较差且不稳定.)有些疾病也可导致血压升高,称为继发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地治疗不同,不宜使用耳穴治疗.
2.低血压:交感、新、肾上腺、(升压点)、皮质下
3.头晕:神门、肝、肾、降压沟、心、交感
4.头痛:神门、皮质下、枕穴,配穴耳尖、肝、肾、脾、胃
●外感头痛者:配加耳尖穴
●肝阳上亢者:配加肝穴
●肾虚头痛者:配加肾穴
●痰浊头痛者:配加脾、胃穴
每日按压耳穴—次,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可休息日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地治疗.适宜病程年以下地单侧或双侧头痛.
.中风后遗症:皮质下、缘中、肝、相应部位,配穴心、神门
.冠心病:心、交感、神门、内分泌、脾、皮质下.配穴小肠、肾
.心绞痛:心、交感、神门、(心脏点)、小肠
..心悸: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
..失眠:神门、肾、心、枕、胃
.神经衰弱:肾、心、枕、胃、垂前、神门、皮质下,配穴肝、脾
.癔症:神门、枕、新、(脑干)、皮质下、肝
三.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胃、(脑干)、神门、交感、内分泌、食管
.呃逆:耳中、内分泌、食管、神门
.急慢性胃炎:胃、交感、脾、皮质下、枕、内分泌
.胃溃疡:胃、神门、脾、交感、胰胆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胃、神门、脾、交感、三焦
.腹胀:肺、大肠、小肠、胃、交感,配穴三焦
.急性胆囊炎:胰胆、交感、肝,配穴神门、内分泌、胃、三焦、脾●发热者:配加神门
●恶心呕吐者:配加胃
●黄疸者:配加脾、三焦
.慢性胆囊炎:胰胆、肝、交感、内分泌、神门
.慢性胆石症:胰胆、交感、神门,耳尖、肝、耳迷根、三焦、十二指肠穴
.腹泻:大肠、小肠、交感、内分泌,配穴脾、肾、肺
.便秘:大肠角窝中、皮质下、直肠,配穴交感、脾、肾
四.泌尿系统
.尿频:交感、外生殖器、艇角、内分泌
.尿急:膀胱、肾、神门、尿道、内分泌
.尿潴留: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输尿管,配穴皮质下、尿道
.输尿管结石:输尿管、肾、交感、皮质下、膀胱
.急性肾炎: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肾上腺,配穴输尿管
.肾盂肾炎:肾、膀胱、交感、内分泌、肝、肾.配穴内生殖器
.前列腺炎:艇角、膀胱、内分泌、肾上腺、肾
五.内分泌系统
.糖尿病:胰胆、内分泌、三焦、神门,配穴(饥点)、肺
.肥胖症:口、食道、胃、十二指肠、内分泌
.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缘中、皮质下、肾、交感,配穴卵巢
.痛经:内生殖器、内分泌、交感、肾、耳迷根配穴卵巢
每次主穴均取,再根据临床证型选配穴—个,每次选学单侧穴位,两耳交替进行.每日按压—次.每日—日换压一次,于月经前一周左右开
始治疗,一直到月经干净为止.
.更年期综合症:子宫、内分泌、肝、肾,配穴神门心、耳背沟穴、可双耳同时治疗或双耳交替使用.每日一次,—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日.
●心慌心悸:加心、
●高血压:加耳背沟
六.其他
.带状疱疹:相应部位(点刺) 肺、内分泌、真、肾上腺,配穴交感
.口腔溃疡:口、内分泌、神门、舌、肺
.牙痛:颌、神门、(牙痛点)、(喉牙)
.腮腺炎:腮腺、面颊部、内分泌、耳尖(灸)、皮质下,配穴神门肾上腺
落枕:肺、肾上腺、枕、大肠、内分泌
劲椎病:劲椎、肾、肝、脾、神门、皮质下
●头痛:加枕、额
●肩臂痛:加锁骨、肩、肘
●眩晕:加内耳、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