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耳穴

合集下载

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

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

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一、耳穴的定位在中医理论中,耳朵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集中区域,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产生全身疗效。

下面列出一些常用的耳穴及其定位:•耳尖穴:位于耳朵最上方的尖端,直接按压;•霞尾穴:位于耳尖下方,耳壳尾部突出处;•阳白穴:位于耳甲后方,与耳尖相对的地方;•眼点穴:位于耳壳上1/3处,与眉毛连线上方一指宽处;•鼻点穴:位于耳壳上1/3处,眼点穴向上1/2指宽处;•唇点穴:位于耳壳上1/3处,鼻点穴向下1/2指宽处。

以上只是耳穴中的一部分,实际应用中还有许多其他穴位。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刺激。

二、耳穴的功能主治耳穴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功能及其主治:1.调节内分泌系统: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达到调节内分泌的目的,对于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一些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比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等。

2.缓解疼痛:耳穴中一些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节体内的疼痛传递,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比如,头痛、颈椎病等。

3.改善睡眠:通过刺激耳穴,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多梦等问题。

4.减肥瘦身:耳穴中的一些穴位可以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减肥瘦身的效果。

5.调节情绪:根据中医理论,刺激耳穴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等,达到平衡体质、调节情绪的作用。

比如,抑郁、焦虑等。

三、注意事项在刺激耳穴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温和刺激:刺激耳穴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或造成疼痛。

2.卫生:在刺激耳穴之前,要保持耳朵干净,避免感染。

3.坚持:刺激耳穴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见到效果,不要急于求成。

4.专业指导:非专业人士刺激耳穴时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以免误伤。

四、总结耳穴的定位及功能主治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刺激耳穴,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疼痛、改善睡眠、减肥瘦身以及调节情绪等。

但需要注意卫生和刺激力度,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耳穴ppt课件

耳穴ppt课件
多项研究表明,耳穴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失眠症状 ,提高睡眠质量,对于短期和长期的失眠均有显 著疗效。
耳穴治疗在焦虑和抑郁中的应用
临床试验表明,耳穴治疗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 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轻度焦虑和 抑郁的患者效果更佳。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耳穴治疗的机制
目前对耳穴治疗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其 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 特殊人群不宜进行耳穴治疗。
治疗环境
治疗反应
保持治疗环境安静、舒适、温暖,避免风 吹和寒冷刺激。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感或明显疼痛, 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方法
日常护理
保持耳部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过度清洗和用力
搓揉。
饮食调理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 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04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感冒的耳穴治疗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过耳穴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促进康复。
感冒时,可以选择耳穴中的肺、咽喉等穴位进行按压刺激, 以缓解咳嗽、鼻塞等症状。同时,可以配合其他中医治疗方 法如拔罐、艾灸等,加强治疗效果。
失眠的耳穴治疗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通过耳穴治疗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缓解失眠症状。
耳针法是一种通过针刺耳部穴位刺激 相应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 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疗效迅速 、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广泛 应用于临床。
耳穴按摩法
总结词
通过按摩耳部穴位刺激相应经络,达到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耳穴按摩法是一种通过按摩耳部穴位刺激相应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无创伤 、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耳穴PPT课件

耳穴PPT课件
在两千多年前 《黄帝内经》 就有耳穴治疗疾病的理论和具体方 法的记载。该法在古代属于针灸疗法的一个分支, 称“小针” “耳底神针” “微针”。
《黄帝内经》和历代著名医学专著中,都详细记 录着耳与经络的关系;耳与脏腑的关系;以及借 耳诊病治病理论和具体方法。“耳中宗脉之所聚 也”
图》,107穴位
1982年,中国制定《耳穴标准化方案》(草案), 新的方案正在制定 1999年及2002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的世界耳 医学大会上,将耳诊疗法改称为“耳医学”。
耳穴疗法治疗的疾病达100多种,具有疗效神奇、 快速、安全、无副作用之特点。因此,耳医学是 一门具有发展活力的学科,在未来的基础研究和临
神奇的耳穴疗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针灸科疼痛门诊
主要内容
耳穴概述 耳穴穴位 耳穴诊断疾病 耳穴治疗疾病 常见的疾病耳穴治疗方法
耳穴概述
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息理论的典型代表 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一个手段 是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的结合 安全无副作用
小小耳朵能看病 又能治病
床实践中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为人类的医疗卫生 健康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耳穴的起源于中国,提升与国外,注册 于中国,普及与世界。
耳穴治疗范围 神经衰弱、头痛、头晕、多梦、三叉神经痛、面 肌痉挛、抑郁症、胃肠功能紊乱、便秘、支气管 炎、胸痛、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痛风、
肾虚腰痛、颈椎病、胆结石、前列腺炎、乳腺小叶 增生、耳鸣、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小 儿假性近视、月经不调、痛经、皮肤瘙痒症、痤 疮等。
注意事项:检查时用力均匀、时间相等,不要 用力过重。压痛点不明显时,可嘱病人仔细比 较并找出最明显的反应点。
3电测定法(听诊法):电子仪器测定根据与 疾病相关的耳穴电阻较低(约20-50kΩ),与疾 病无关的耳穴的电阻较高(500-1000000kΩ) 探测方法的顺序三角窝-耳甲艇-耳轮-耳轮脚周 围-耳甲腔-对耳屏-屏间切迹-耳屏-耳垂-对耳轮 -对耳轮上脚、下角-耳舟。

常见病的耳穴疗法演示文稿

常见病的耳穴疗法演示文稿
随症:1记忆力减退:兴奋点、额2入睡难而 早醒:重用垂前3心跳加快:十二指肠、小 肠、耳迷根。
第三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八页。
更年期综合症
取内生殖器、内分泌、卵巢、丘脑、肾。 肝肾阴虚加肝、肾上腺;脾肾阳虚加脾、 皮质下。
随症:心悸:心、皮质下、小肠;失眠严 重:神经衰弱区、垂前、皮质下、神门; 烦躁易怒:肝阳、三焦;五心烦热:交感、 耳尖放血;便溏浮肿:脾、三焦;血压偏 高:降压点、耳背沟、耳尖放血;汗多、 面色潮红:交感、面颊、肺。
随症:1过敏:风溪、神门、枕、肾上腺。2咳嗽为主: 肺、大肠。3感染痰多:大肠、耳尖、口、三焦、脑 干。4气喘为主:肺、对屏间、肾、神门、枕。5发热: 耳尖、皮质下点刺放血。6巩固疗效:脾、肺、肾、三
焦、内分泌。
第三十页,总共一百二十八页。
高血压病
实证、虚证均取降压点、皮质下、交感;肝阳上亢加耳尖、 耳背静脉、高血压点、肝、肝阳等放血,痰湿雍盛加内分 泌、胰胆、三焦。虚证取神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 阴虚阳亢加肾、神门、耳背沟放血,阴阳两虚加头昏点、 枕、耳背肾。
第三十五页,总共一百二十八页。
眩晕
主穴: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 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气
血亏虚加脾、胃、肾;肾精不足加肾、子 宫或睾丸、内分泌;痰浊内蕴加肺、脾、 肾、皮质下;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 分泌、皮质下。
第三十六页,总共一百二十八页。
单纯性肥胖
主穴取神门、脑点、脾、胃、肺、大肠、 直肠下段、三焦。
第四十页,总共一百二十八页。
近视 属中医“能近怯远症” 1.肝开窍于目 2肾藏精 【取穴】:心、肝、肾、目一、目二、眼 。
第四十一页,总共一百二十八页。
第四十二页,总共一百二十八页。

中医耳穴全息分布

中医耳穴全息分布
耳穴的分布与人体各部位相对应,如耳垂对应头面部,对耳轮对应脊柱等。
不同耳穴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主治病症,如神门穴主治失眠、心烦等神经系统疾病。
耳穴与全身的对应关系
01
耳穴与全身各部位存在对应关系 ,通过刺激相应耳穴可以调节相 应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02
这种对应关系不仅体现在生理功 能上,还与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耳廓形态、颜 色等变化来诊断疾病。
05 耳穴全息治疗的实践与应 用
耳穴治疗的操作方法
01
02
03
04
耳穴定位
根据全息理论,确定耳穴的位 置,常用耳穴包括心、肺、胃
、神门等。
消毒
对耳部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 。
贴压法
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等贴压物 贴在耳穴上,用手指按压贴压
物,刺激耳穴。
疗程安排
根据病情需要,制定合适的疗 程,一般以7天为一个疗程。
01
预防保健
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预防和改善多种疾病,如头痛、失眠、颈
椎病等,同时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02
诊断辅助
中医耳穴全息理论可以作为中医诊断的辅助手段,通过观察耳朵上穴位
的变化,可以判断相应脏腑的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03
治疗方法
中医耳穴全息理论是一种自然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来调节人体
耳穴治疗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适应症选择
耳穴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 但并非所有疾病都适用, 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
禁忌症
对于一些特定疾病或情况, 如严重器质性疾病、炎症 等,不宜进行耳穴治疗。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 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避免过度刺激 或不良反应。

特色中医疗法——耳穴贴敷:小耳朵大作用

特色中医疗法——耳穴贴敷:小耳朵大作用

特色中医疗法——耳穴贴敷:小耳朵大作用说起穴位,相信大家并不陌生,特别是平时注重养生的朋友,随口就能说上几个,但大家知道吗,在我们小小的耳朵上,竟然也藏着上百个穴位,通过各种方法刺激耳朵上的穴位,能调节脏腑气血、疏通人体经络,使阴阳趋于平衡,从而改善器官和组织功能,起到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在了解耳穴之前,让我们先简单了解下耳朵的功能和构造吧。

神奇的耳朵耳朵是人体重要的感受器之一,有收集声音、保持人体平衡的作用,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部分。

耳廓是外耳的一部分,能防御外物侵入从而保护外耳道和鼓膜,是我们肉眼能见的部分,其表面有皮肤覆盖,其上4/5以软骨为支架,下1/5无软骨只含结缔组织和脂肪,即我们常说的耳垂。

祖国医学认为,耳和人体的经络脏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古医籍中就有“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通于耳”、“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足以说明耳和经络联系紧密,与脏腑在生理、病理方面密切相关。

什么是耳穴?常见的耳穴疗法?耳穴一般都分布在耳廓上,也被称为刺激点或反应点,具有反应病理变化及机体生理功能的作用。

当前,我国标准耳穴有93个,通过经络与全身的组织和器官相连接。

当人体内部出现疾病时,其气血就会发生变化,耳廓上的对应反射区就会随之出现脱屑、结节、变色等变化,在中医上可以作为疾病早期的诊断参考之一。

目前,中医上的耳穴疗法种类非常多,包括:压豆法、按摩法、放血法、针刺法、艾灸法、埋针法、磁疗法、刮痧法等,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取材、便于携带、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的特点,而且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更小,无毒副作用更安全。

耳穴贴敷的方法和作用耳穴贴敷疗法是主要耳穴疗法之一,发源于针刺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

耳穴贴敷法是在耳穴上贴压光滑且坚硬的药豆,实现刺激穴位、疏经通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常见的贴压药豆包括王不留行、白芥子、莱菔子、磁珠等。

1.耳穴敷贴的方法①根据患者的疾病,探查阳性反应点,选择相应的耳穴;②使用酒精对耳廓进行消毒,确保敷贴牢固,能长时间保持;③将药豆粘在方形胶布中心,用左手将耳廓拖住,右手将粘有药豆的胶布贴在耳廓上,保证药豆对准所选择的耳穴,固定后轻柔按压1-2分钟。

图解观耳辨病与耳穴疗法

图解观耳辨病与耳穴疗法
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01 柒 耳 甲穴位
02 捌 耳 垂穴位
03 玖 耳 背穴位
04 拾 耳 根穴位
part 02 你也能学会的4种观耳辨病法
02
part 02 你也能学会的4种观耳辨病法
瞧一瞧 摸一摸
压一压 测一测
part 02 你也能学会的4种观耳辨病法
瞧一瞧
1
耳郭的大小、厚薄反映先天肾 气的强弱
耳穴疗法异常情况的处 理
01
02
03
晕针的处 异常感觉 感染的处

的处理

part 04 耳穴诊疗祛病法
04
part 04 耳穴诊疗祛病法
神经衰 弱
胆囊炎
胃肠功 能紊乱
胆石症
头痛
单纯性 肥胖症
part 04 耳穴诊疗祛病法
A
原发性高 血压病
D
颈椎 病
B
美尼尔氏 综合征
E
肩关节 周围炎
C
流行性 感冒
单纯性肥胖症
中医辨 证分型
简易耳 穴疗法
part 04 耳穴 诊疗祛病法
原发性高血压病
典型症状
01
高血压 耳穴治
05
疗注意 事项
04
简易耳穴疗 法
中医辨 证分型
02
03
耳诊一 点通
part 04 耳穴诊疗祛病法
美尼尔氏综合征
典型症 状
耳诊一 点通
简易耳 穴疗法
part 04 耳穴诊疗祛病法
流行性感冒
最简单的耳穴按摩法
什么是耳穴 按摩法
耳穴按摩常用 的3种方法
part 03 一看就懂的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的常见身体反 应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呼吸系统(普通感冒、咳嗽、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大肠、咽喉、气管、支气管、肾上腺鼻炎: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额、风溪消化系统:呃逆: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胃痛: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腹痛:胃、小肠、大肠、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胁痛:肝、胆、脾、胃、肾、神门、胸黄疸:肝、胆、脾、胃泄泻:大肠、胃、脾、肝、肾、交感痢疾: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便秘:大肠、直肠、交感、皮质下泌尿系统:遗尿:肾、膀胱、皮质下、尿道癃闭: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腰骶椎阳痿:肾、肝、心、脾、外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皮质下遗精:内生殖器、肾、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妇科:月经不调: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痛经: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经闭: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崩漏: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绝经前后诸症: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带下病:内生殖器、内分泌、膀胱、三焦、脾、肝、肾不孕症:内生殖器、皮质下、肾、肝、内分泌缺乳:胸、内分泌、交感、肝、肾乳腺增生:胸椎、内分泌、胃、心、神门、肝、脾儿科:小儿惊风: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肾小儿脑性瘫痪:枕、皮质下、心、肾、肝、脾、神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心、肾、肝、皮质下、肾上腺、交感、枕头痛:枕、额、脑、神门、皮质下眩晕:皮质下、交感、神门、肝、肾、脾郁证:神门、心、交感、肝、脾心悸: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消渴: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神经衰弱(失眠):神门、心、肾、皮质下、垂前穴、交感、神经衰弱区高血压:耳背沟、角窝上、神门、心、肝、肾肥胖症:脾、胃、口、大肠、内分泌、三焦更年期综合征: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交感痤疮:面颊区、内分泌、肺、脾、交感、大肠黄褐斑:肺、肝、内分泌、内生殖器、肾上腺、面颊区小儿推拿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食欲不振、呕吐、有汗或无汗、便秘、小便色黄。

常用耳穴疗法(经典)

常用耳穴疗法(经典)
治则:通络止痛。
头痛为多种疾病的共同症状。多由外感邪气、或由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房劳无度所致。常根据经络理论进行辨证,前额头痛为阳明头痛;头颅两侧头痛为少阳头痛;枕部头痛为太阳头痛;巅顶头痛为厥阴头痛。
(四)头痛
操作步骤: 取穴:神门、皮质下、耳尖、枕。 配穴:阳明头痛者加额;少阳头痛者加颞;太阳头痛者加膀胱;厥阴头痛者加肝;痰浊头痛者加脾、胃;肾虚头痛者加肾;肝阳上亢者加肝;气血亏虚者加脾、心。
二、常见病、多发病的耳压疗法 (二)失眠
治则:解郁降火、养心宁神。常用弱刺激按压法。
不寐也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表现为睡眠时间、睡眠深度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其主要原因为心、肝、脾、肾等脏腑失调。
(二)失眠
操作步骤: 取穴:心、神门、皮质下、交感。 配穴:脾胃不和加用脾、胃、大肠;心肾不交者加心、肾;心胆气虚者加心、胆、肝;心脾两虚者加心、脾;肝郁气滞者加肝、三焦。
三、耳压疗法的禁忌症
添加标题
01
添加标题
02
添加标题
03
四、耳压疗法的注意事项
耳廓暴露在外且血液循环较差,皮肤受损感染后易波及软骨,严重者可致软骨炎症,故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 年老体弱者宜卧位,用弱刺激按压法。 湿热天气耳穴压丸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宜1~2天一换。 对普通胶布过敏者改用脱敏胶布。
记忆方法
1个“卷”: 指卷曲的耳轮。对应膈肌, 含有膈肌信息,可调节膈肌。 耳轮及耳轮角分布耳中、 直肠、尿道、外生殖器、 肛门、耳尖、结节、以及、 轮1、轮2、轮3、轮4 共11个穴位)
记忆方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记忆方法
3个凸:指突起。是对耳轮、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三个突起部位。 含有椎体、躯干和下肢的信息。 对耳轮体对应人体的颈和躯干(颈椎、胸椎、腰骶椎、颈、胸、腹); 对耳轮下脚对应臀部(臀、坐骨、交感); 对耳轮上脚对应下肢(趾、跟、踝、膝、髋)。

耳穴考点(操作)

耳穴考点(操作)

常见症状耳穴压贴1、失眠(不寐)神门、心、交感、皮质下、枕、脑干、神经衰弱点2、便秘大肠、直肠、交感、三焦、脾、皮质下、肺、腹、内分泌3、胃痛胃、脾、交感、肾、肺、肝、神门、皮质下、三焦、胰胆4、痛经子宫、内分泌、卵巢、缘中、肾、肝、神门常见耳穴定位及主治神门定位:三角窝内,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稍上方。

主治:失眠,多梦,心烦,疲惫;头痛、面痛、齿痛;荨麻疹,湿疹,瘙痒;戒断综合征。

心定位:在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主治:心悸、癔病等交感定位:在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主治:消化、循环系统疾病皮质下定位:在对耳屏内侧面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性头痛;身体虚弱。

枕定位:在对耳屏外侧面的后上方主治:神经系统病、皮肤病、昏厥脑干定位:在屏轮切迹正中处主治:头痛、眩晕神经衰弱点定位:颈椎与枕顶穴之间主治:神经衰弱大肠定位:在耳轮脚上方内1/3处主治:痢疾、腹泻、便秘直肠定位:在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主治:便秘、脱肛、里急后重三焦定位:在口、内分泌、皮质下和肺穴之间主治:便秘、浮肿脾定位:肝穴的下方、紧靠对耳轮主治:脾胃病、血症肺定位:心穴的上下外三面主治:肺系病、皮肤病腹定位:在对耳轮上,与对耳轮下脚下缘同水平处主治:腹腔疾病,消化系统,妇科疾病内分泌定位: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底部主治:泌尿、生殖、消化、内分泌系统疾病胃定位:在耳轮脚消失处主治:胃痛、呃逆、呕吐、消化不良肾定位:在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直主治:泌尿、生殖、妇科、腰肝定位:胃和十二指肠的后方主治:眼病、胁痛胰(胆)定位:在肝、肾穴之间,左耳为胰,右耳为胆主治:胰腺炎、糖尿病、胆病子宫(精宫)定位:在三角窝耳轮内侧缘的中点主治:痛经、带下、不孕、阳痿、遗精睾丸(卵巢)定位:在对耳屏的内侧前下方,是皮质下穴的一部分主治:生殖系统疾病缘中定位:在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间的中点(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主治:遗尿,崩漏,急惊风。

耳穴定位图与作用课件

耳穴定位图与作用课件
耳甲穴位
包括心、肺、脾等,用于治疗心悸、咳嗽、消化不良等 症状。
耳穴的功能与作用
01
02
03
04
镇痛作用
耳穴疗法可以刺激身体自身的 镇痛物质分泌,缓解疼痛症状

调节身体功能
通过刺激相应的耳穴,可以调 节身体各系统的功能,如调节
内分泌、免疫等。
改善心理状态
耳穴疗法可以刺激大脑的神经 递质分泌,缓解焦虑、抑郁等
04
耳穴治疗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耳穴定位的准确性
刺激强度的掌握
在进行耳穴治疗时,必须确保穴位定位的 准确性。正确的穴位定位是保证治疗效果 的前提。
治疗过程中,应掌握适当的刺激强度。过 轻或过重的刺激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甚至 可能带来不适。
患者的反应
治疗后的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 如果患者在接受刺激时感到明显的不适或 疼痛,应立即停止治疗。

注意事项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卫生 和安全,避免过度刺激
和损伤耳廓。
耳穴治疗的效果评估
观察指标
评估治疗效果的指标包括症状缓解程度、生 理指标改善等。
评估标准
根据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治 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
评估方法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对治疗 效果进行评估。
注意事项
评估时应客观、准确,避免主观偏见和误判 。
心理状态。
预防保健作用
通过刺激相应的耳穴,可以增 强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
发生。
03
常见病症的耳穴治疗
头痛的耳穴治疗
总结词
通过刺激耳穴,可以缓解头痛症状, 减轻疼痛感。
详细描述
头痛时,可以选择刺激耳穴中的神门 、额、枕等穴位,这些穴位对应于头 部和颈部的神经节段,通过刺激可以 调节神经功能,缓解头痛症状。

耳穴操作者初期须掌握的内容

耳穴操作者初期须掌握的内容

耳穴操作者初期须掌握的内容1、耳穴分布与人体的对应规律:耳垂相当于头面部对耳屏相当于头和脑部耳屏相当于鼻、咽喉部对耳轮相当于脊柱对耳轮上脚相当于下肢对耳轮下脚相当于臀耳舟相当于上肢三角窝相当于下腹部耳甲艇相当于腹腔耳甲腔相当于胸腔耳轮脚周围相当于消化道2、耳郭视、触诊歌诀:急病光泽色发红慢病无光色白隆糠皮脱屑见炎症润泽脱屑代谢病鳞状多见皮肤病缺血疾病紫或青对耳轮凸骨增生动脉硬化耳厚硬暗灰结节见癌肿术疤白色月牙形耳穴诊断能定位若要定性需辨证3、常见病多发病在耳轮的颜色改变的临床意义:A、红色反应:一般为局部血管过于扩张引起的;鲜红色多见于急性病症及痛症;暗红色多见于疾病恢复期。

B、白色反应:长期病变反射导致耳郭相对应区过度增生引起,多见于慢性疾病。

C、暗灰灰反应:多见于疾病中晚期和肿瘤的病人。

D、深褐色反应:多见于疾病愈后在相应区呈现色素沉着反应。

E、起皮脱屑:是人体内分泌和吸收障碍,引起耳穴相应部位的新陈代谢水平增高的结果,如慢性咽炎在耳壳口区起皮,妇女白带过多可在耳穴内生殖器区有雪皮样集聚等。

F、丘疹凹陷:如针尖样点状凹陷等。

G、结节变形:慢性病变常期刺激引起耳穴相应区增生的一种反应。

4、常见病在耳穴视诊的异常表现:心穴圆环多做梦心肺失弹缺血供心穴多点常胸闷心穴凹陷心常惊肺穴红润有炎症肺穴白疹气管病肺穴凹陷有结核已经钙化后遗症口穴起皮为咽炎胃炎贲门充血红暗灰凹陷胃溃疡三焦反应有牙痛十二指肠多溃疡颜色发白陈旧性阑尾诊断阑尾炎小肠诊断心脏病艇角膀胱要慎重生殖泌尿经常用肾穴结合对耳轮还可诊断骨质病胰、胆穴常见隆左胰右胆必肋疼慢性结石症状轻急性发作腹背痛肝裕常见结节硬存在统血藏血病左耳结节免疫差右耳结节肝代症艇中不仅诊耳聋也诊低烧风湿病配合两条风湿线上肢下肢要记清5、耳穴27个重点穴位的功能与临床意义:A、心:阳性反应加上小肠穴不但诊断心脏疾病而且也可对神经系统疾病如神衰、多梦、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B、肺:阳性反应时同时注意大肠穴数值,可诊断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

耳穴PPT医学课件【40页】

耳穴PPT医学课件【40页】
《黄帝内经》和历代著名医学专著中,都详细记 录着耳与经络的关系;耳与脏腑的关系;以及借 耳诊病治病理论和具体方法。“耳中宗脉之所聚 也”
明代著名医生李时珍所著《奇经八脉考》从八 脉角度阐明了耳和经脉的关系,为后来耳诊的发 展奠定了理论根据与研究基础
4
我国古代医书中有许多应用耳穴健身治疗疾病的 记载。用于健身的主要就是按摩,如“以手按摩 耳轮,不拘数遍,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 防聋聩也”, “提耳尖,益精,壮气血” ,“拉 耳垂明目”。
图》,107穴位
1982年,中国制定《耳穴标准化方案》(草案), 新的方案正在制定 1999年及2002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召开的世界耳 医学大会上,将耳诊疗法改称为“耳医学”。
8
耳穴疗法治疗的疾病达100多种,具有疗效神奇、 快速、安全、无副作用之特点。因此,耳医学是 一门具有发展活力的学科,在未来的基础研究和临
12.减肥:调内分泌,增加排泄,抑制食欲为 基本纲领。胃、肾、三焦、大肠、丘脑、内分 泌、肾上腺、饥点等 。
13.痤疮:肺、神门、内分泌、垂体、三焦。 14.近视:肝、肾、目1、目2、眼。
39
40
用于治疗的针法如 “耳聋无所闻取耳中”, “针 耳尖治眼生翳膜”,“刺耳中,使出血,救卒中 恶死”, “赤眼,挑耳后红筋” ,“针耳门治龋 齿”等等。
5
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ຫໍສະໝຸດ 统医学取得了迅速发 展。耳穴治疗法已发展成为耳穴诊治学体系, 并成为针灸学中别具特色的学科:(耳医学)。
1958年,法国医学博士诺吉尔运用全息理论, 首次提出耳廓形如“胚胎倒影”学说。在此基 础理论指导下,世界各国耳穴工作者进行了多 学科,多方位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观察。
神奇的耳穴疗法
1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便秘取穴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常见50个耳穴及定位(11月)

常见50个耳穴及定位(11月)

耳部分区

7、耳甲分区:耳甲用 标志点、线分为18个区。 耳甲标志点A、B、C、 D 及线的设定:
耳部分区
7、耳甲分区
耳部分区
7、耳甲分区
耳部分区
7、耳甲分区
耳部分区
7、耳甲分区
耳部分区
7、耳甲分区:耳甲用标志 点、线分为18个区: 将BC线前段与耳轮脚下 缘间分成3等份,前1/3为 耳甲1区,中1/3为2区, 后1/3为耳甲3区。 ABC线前方,耳轮脚消失 处为耳甲4区。 将AB线前段与耳轮脚上 缘及部分耳轮内缘间分成 3等份,后1/3为5区,中 1/3为6区,前1/3为7区。
【定位】对耳屏外侧 面的中部,即对耳屏2 区。 【主治】偏头痛等。


三、对耳屏


5、皮质下:
【定位】对耳屏的内 侧面,即对耳屏4区。 【主治】神经衰弱、 失眠多梦、假性近视、 消化、心血管系统疾 患。

三、对耳屏


6、丘脑:
【定位】对耳屏内侧 面中线下方。 【主治】肥胖、嗜睡、 水肿、内分泌紊乱。

⑧ 10区 12区
8区
耳部分区

4、三角窝分区:分5区 三角窝由耳轮内缘至对 耳轮上、下脚分叉处分 为前、中、后3等份,中 1/3为三角窝3区; 再将前1/3分为上、中、下3等份,上1/3为 三角窝1区,中、下2/3为三角窝2区; 再将后1/3分为上、下2等份,上1/2为三角 窝4区,下1/2为三角窝5区。
耳穴分布规律:倒置胎儿形(头部朝下, 臀部朝上)




5、与胸腔脏器对应的穴 位---耳甲腔 6、与腹腔脏器对应的穴 位---耳甲艇 7、与盆腔脏器对应的穴 位---三角窝 8、消化道---耳轮脚周围 环形排列

(完整版)耳穴诊治常见疾病(讲)

(完整版)耳穴诊治常见疾病(讲)
电测:心区可呈阳性反应(+)。
治疗:主穴:心,小肠,心血管系统皮质下,交感。 配穴:胸,肝。
心:心主血脉,刺激心区可以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 态,提高心肌功能。 小肠:心和小肠相表里,有助于改善心血管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调节血管的收缩功能,以扩 张血管为主。 胸:相应部位取穴,胸痛、胸闷、心绞痛时选取。 肝:肝藏血,以调节血量。
➢ 黄丽春,5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耳穴反应规律的的初 步观察[J].北京中医杂志1984,4:41-42.
片 状 白 色 且 片 状 隆 起 界 限 不 清 为 型


白 与 片 红 相 间 且 片 状 凹 陷 似 瘢 痕 样 改 变
为 型

点 或 小 片 状 充 血 红 润 、 界 限 清 且 点 状 凹 陷 为 型
2.胃肠病
编码 1 2 3 4 5 6 7 8 9
胃病分类 急性胃炎
耳穴诊断 点片红润且界限不清为Ⅰ型
慢性浅表性胃炎
片状白色且片状隆起界限不清为Ⅱ型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片白中有片红且为片状隆起Ⅲ型
慢性肥厚性胃炎
片状白色且片状隆起明显界限清为Ⅳ型
慢性萎缩性胃炎
片白与片红相间且片状凹陷似瘢痕样改变为Ⅴ型
胃溃疡活动期
耳穴诊治常见疾病
刘永
常 见 耳 穴 图
我 画 耳 穴 图
黄 氏 耳 穴 图 一
黄 氏 耳 穴 图 二
内经中有关耳穴诊断的记载
➢ 《灵枢·师传》篇曰:“ 视耳好恶,以知其 性。”
➢ 《灵枢·论疾诊尺》篇曰: “耳间青筋起者, 掣 痛。”
➢ 《灵枢·卫气失常》篇曰: “耳轮焦枯, 如受尘 垢, 病在骨。”
癌变率<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疾病耳穴取穴
感冒:肺、肾上腺
咳嗽:肺、肾上腺、气管、屏尖、交感
哮喘:肺、肾上腺、气管、交感
肺气肿:肺、气管、肾
慢支:肺、气管、肾
肺炎:肺、气管、肾上腺、交感
失眠:心、肾、脑干、皮质下、神门、枕
嗜睡:心、肝、脾、胃、皮质下
胃痛:胃、脾、肝、交感
胃下垂:胃、脾
呕吐:胃、贲门、食道
泄泻:大肠、小肠、脾、胃
便秘:直肠、大肠、皮质下
眩晕: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心、肝、脾、肾
神经衰弱: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健忘: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脾、肾
腹痛:内分泌、脾、胃、神门
心绞痛:心、皮质下、交感、肾
水肿:皮质下、肺、脾、肾、膀胱
头痛:脑干、额、枕、神门、皮质下
高血压:肝、心、降压点、枕、肾上腺
低血压:皮质下、神门、交感、心、肾上腺
糖尿病:肺、脾、肾、内分泌
月经不调:内生殖器、卵巢、肝、脾、肾、内分泌、缘中
痛经: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
带下病:内生殖器、盆腔、脾、肾
子宫脱垂:内生殖器、肝、脾、肾、交感
结膜炎:眼、肝、肾、皮质下
沙眼:眼、目1、目2、肝、耳尖
鼻炎:内鼻、肺、肾上腺、内分泌
咽炎:咽喉、肺、神门、肾上腺
扁桃体炎:肝、扁桃体、咽喉、心
耳鸣耳聋:内分泌、皮质下、内耳、神门
牙痛:垂前、屏尖、牙、面颊区
口腔溃疡:肺、心、口、舌
痤疮:面颊区、肺、胃、大肠、内分泌
湿疹:肺、脾、神门、肾上腺
荨麻疹:神门、枕、肾上腺、肺、内分泌
痔疮:直肠、大肠、皮质下、肾上腺、外生殖器
癃闭:肾、交感、膀胱、外生殖器、皮质下、尿道、神门尿失禁:肺、脾、肾、三焦
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皮质下、脾、胃、肝、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