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行星介绍

合集下载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地理特性教案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地理特性教案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地理特性教案引言: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家园,其中包含了九大行星。

每个行星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性,了解这些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宇宙和地球。

本教案将介绍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地理特性,以帮助学生对宇宙、行星和地球的地理形态有更全面的理解。

一、水星地理特性水星是太阳系内最靠近太阳的行星,也是最小的行星之一。

由于其接近太阳,表面温度极高,可达430摄氏度。

此外,水星表面缺乏大气层,因此没有天气现象。

水星的地质特征主要包括撞击坑、断崖和平地等。

二、金星地理特性金星是太阳系内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其表面温度高达约470摄氏度,因为其大气层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和云层。

金星的地理特征包括火山、山脉、撞击坑和平原等,表面大部分被火山构成。

三、地球地理特性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其地理特性丰富多样。

主要地形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和海洋等。

此外,地球还拥有七大洲和五大洋,这些特征为地球的生命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环境。

四、火星地理特性火星是一个干旱且寒冷的行星,其表面有许多山脉、峡谷和大片撞击坑。

火星还有许多特征性的地貌,如埃菲尔山、奥林帕斯山和巴尔庞特拉利亚等。

此外,火星上还有极地冰盖,表明曾经存在水的迹象。

五、木星地理特性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木星的地理特征特别显著的是其大气层和气候带。

它拥有一个巨大的赤道带和多个气旋风暴,其中最著名的是“大红斑”。

在木星的大气层中,科学家还发现了许多闪电现象。

六、土星地理特性土星是木星之后的另一个巨大气体行星,其特点是拥有美丽的环系统。

土星的地理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环系结构和大气层组成上。

土星的环由数十亿颗小冰粒组成,这使得土星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

七、天王星地理特性天王星是太阳系中一颗异常冷冻的行星,其大气层主要由氢、氦和甲烷组成。

其地理特征体现在其极端的倾斜轴,导致了极端的季节变化。

此外,天王星的表面还有许多冰盖和山脉。

八、海王星地理特性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远离太阳的行星,其特点是极低的温度和大气层中的气体成分。

九大行星

九大行星

水星
名称来源
基本数据
探测历史
公转轨道:距太阳57,910,000千米 (0.387天文单位) 平均半径: 质量:3.30e23千克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 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水星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 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 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地球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话中得到的名字。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这里当然 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大地母亲)
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时代人们才明白地球只是一颗行星。它也是太阳系唯一在地表有液态水的行星。
地球,当然不需要飞行器即可被观测,然而我们直到二十世纪才有了整个行星的地图。由空间拍到的图片应 具有合理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它们大大帮助了气象预报及暴风雨跟踪预报。它们真是与众不同的漂亮啊!
地球由于不同的化学成分与地震性质被分为不同的岩层(深度-千米): 0- 33地壳 33-40Mohorovich discontinuity -莫霍洛维奇不连续面(简称“莫霍面”) 40- 400 Upper mantle -上地幔 400- 650 Transition region -过渡区域 650-2700 Lower mantle -下地幔 2700-2890 D'' layer - D"层/Gutenberg discontinuity -古登堡不连续面(简称“古登堡面”) 2890-5150 Outer core -外地核 5150-6371 Inner core -内地核 地壳的厚度不同,海洋处较薄,大洲下较厚。内核与地壳为实体;外核与地幔层为流体。不同的层由不连续 断面分割开,这由地震数据得到;其中最有名的有数地壳与上地幔间的莫霍面-不连续断面了。

太阳系9大行星

太阳系9大行星

太阳系9大行星简介:太阳系是我们所居住的星球的家园,包含着一颗恒星太阳和围绕其运行的8颗行星,以及一些小行星、彗星和其他天体。

这些行星被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个组别。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太阳系中的9大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些神秘的天体吧!一、水金火木土火星(Mercury, Venus, Earth, Mars):1. 水星:作为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之一,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直径约为4879.4千米。

由于水星距离太阳非常近,其表面温度波动较大,日间可达到高达427℃,夜间则降至-173℃。

2. 金星:金星是太阳系中最亮的行星,常被称为“晚霞之星”。

它与地球相似,直径约为12104千米,被称为“地球的姐妹”。

金星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使得其表面温度达到高达462℃,并且独具有酸性大气层。

3. 地球: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被称为“蓝色星球”的行星,是我们人类的家园。

直径约为12756千米,地球的大气层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能够维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地球上存在着水、陆地和大量的生命。

4. 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颗行星,直径约为6792千米。

它因其类似于地球的红色外观而得名为“红色星球”。

火星表面有大量的尘埃和火山,曾经有水存在的迹象,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有无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二、木星(Jupiter):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直径约为139820千米。

它是一颗气体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木星的大气层中有各种各样的云层和旋涡,包括著名的气旋,“大红斑”是其中之一,是一个持续了数百年的巨大风暴。

三、土星(Saturn):土星是太阳系中最华丽的行星之一,因其分明的环而闻名于世。

它的直径约为120536千米。

土星的环由冰块和岩屑组成,环的粒子大小从微小的尘埃粒子到较大的冰岩与行星的大小之间变化。

土星上还有许多卫星,其中最大的卫星是土卫六,被称为“泰坦”。

九大行星介绍

九大行星介绍

海王星的赤道半徑接近25000公里,比天王星稍微小了一點,不過平均 密度卻是類木行星中最高的一個。海王星的大氣主要成份是氫和氦,此外還包 含甲烷等氫化物。海王星呈現藍綠色就是因為甲烷充份吸收了紅光所致。
太陽的介紹 結束
太陽是銀河系上千億顆恆星中的一顆, 光譜型屬於G2。直徑1,390,000公里,質量1.989x1030公斤,是太陽系中 最大的星體,它包含全太陽系99.8%以上的質量。(最大的行星木星則包含剩餘質量的大部分) 目前太陽的成分中,氫佔了大約75%的質量,而氦則佔了約25%,以原子數量來看,氫佔92.1%而氦佔7.8%, 其餘約0.1%才是其它成分。在太陽核心中的氫正逐漸轉變成氦,但這種轉變十分緩慢。太陽核心的情形非常驚人, 溫度高達約1,500萬K、壓力是2,500億大氣壓,其組成「氣體」(嚴格來說是氣體離子,即電漿) 的密度因而被壓縮 成水的150倍。 太陽的外層自轉速度不一,赤道地區每25.4天轉一圈;但兩極區則為每36天一圈,這是因為太陽並非像地 球一樣是固態,而是類似於那些氣體行星。這種自轉轉速不一的狀況一直延伸到非常內部,但到了核心則自轉如 同固體。 太陽的能量輸出功率為3.86x1023千瓦,如此龐大的能量是來自於核心的核融合反應:每秒鐘有大約7億公 噸的氫融合成6億9千5百萬公噸的氦,其間損失的5百萬噸質量即轉換為龐大的γ射線能量。在γ射線前進到太陽表 面的途中,會不斷地被四周粒子所吸收,再發出來較低頻的電磁波,到太陽表面時剛好發出的主要是可見光。而 在最靠近太陽表面20%厚的區域,能量主要的傳遞方式是靠對流而非輻射。 太陽表面稱為光球,溫度約為6,000K,布滿洶湧起伏的米粒狀組織。黑子則為較低溫的區域,約4,000K, 它是因看起來比其四周暗而得名。大型的黑子直徑可達5萬公里,甚至比地球還大。黑子的成因頗為複雜,它與 太陽磁場之間的交互作用也不是十分容易瞭解的一件事。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

类地行星中,地球和火星一共 有3颗卫星,水星和金星一直没有 发现卫星。
金星:直径与地球差不多,距太阳1.1亿千米,质 量是地球的80%多。 金星大气:金星是九大行星中,离太阳第二近的 行星。浓密的大气层紧紧地包围着金星。这层大气将 到达金星表面太阳光的75%以上反射掉,使金星看起 来特别亮,同时也把金星表面盖住,使我们无法看到 它的真面目。金星大气中,97%以上是二氧化碳,这 种成分的大气是不适合人类生活的。
海王星:直径有4个地球大,距太阳45亿千米,质量 是地球的17倍多。 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它是一颗淡 蓝色的行星,人们根据传统的命名法,称其为涅普顿 (Neptune),那是罗马神话中统治大海的海神。 海王星和天文学的主要大气成份都是氢和氦,内部结 构也极为相似,好似一对孪生兄弟。海王星是典型的气体 行星,大气中有许多湍急紊乱的气旋和风暴在翻滚。在海 王星的南半球有一个醒目的大黑斑,天文学家认为它是一 个大气旋,是强烈的风暴区域。 海王星也有光环。在地球上只能观察到暗淡模糊和不 连续的圆弧。人们对其的内部结构仍然知之甚少。
天王星:直径有4个地球大,距太阳28.7亿千米,质量是地 球的14倍多。 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 三大行星.天王星的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公转轨 道: 距太阳2,870,990,000 千米 (19.218 天文单位) ,行星直 径: 51,118 千米(赤道),质量: 8.683e25 千克 ,天王星是由威 廉· 赫歇耳通过望远镜系统地搜寻,在1781年3月13日发现的,它是 现代发现的第一颗行星.事实上,它曾经被观测到许多次,只不过当 时被误认为是另一颗恒星赫歇耳把它命名为 “the Georgium Sidus(天竺葵)"(乔治亚行星)来纪念他的资助者, 那个对美国人而言臭名昭著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其他人却称天 王星为"赫歇耳".由于其他行星的名字都取自希腊神话,因此为保 持一致,由波德首先提出把它称为“乌拉诺斯(Uranus)”(天王星), 但直到1850年才开始广泛使用。

太阳系九大行星介绍

太阳系九大行星介绍

太阳系九大行星介绍一个帮助你想象太阳系中各成员相对大小的方法是:将实际图大小缩小十亿倍(1e9),这样地球直径大约为1.3厘米(一颗葡萄的大小);月球轨道宽则在一个成人脚印外;太阳直径则为1.5米(大约一个人高),离地球150米(相当于一个街区);土星直径15厘米(一个大葡萄轴的大小),离太阳五个街区远;土星(桔子般大小)则离太阳十个街区远;天王星和海王星(柠檬)离太阳分别为20及30街区远;一个人在此情况下的比例为一个原子;最近的一颗恒星将在40000公里以外。

在上面插图中未显示的是大量的栖居在太阳系中的小物体:行星的卫星;大量的绕太阳公转的小行星(小石块构成),大多数在火星及土星之间,其他则分散在各个角落;在太阳系内延大大延伸的轨道运动的彗星(小冰块构成),对黄道面来讲具有上下随机的运动方向。

行星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同行星般大致与黄道同一平面,很少有例外,但通常彗星与小行星不是这样。

分类这些物体的分类是次要的争论。

按传统说法,太阳系被分为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大物体),它们的卫星(如月球,绕行星公转的各种大小的星体),小行星(小型的密集的绕太阳公转的星体)和彗星(小个体的冰质的绕高度偏心轨道公转的星体)。

不幸的是,太阳系远比这里提到的复杂:有几个卫星比冥王星大,并有两个大于水星;有几个小卫星很有可能是被吸引到的小行星;彗星有时与小行星进行区别;Kuiper带物体和别的类似Chiron的物体运行不太符合计算;地球/月球和冥王星/冥卫一的运动系统有时被认为是“双星系统”。

别的分类是以化学组成为基础的,或以起源假说为基础,这个正在试图以自然规律加以证实,但它们常常由于太多的级别或太多的例外而终止使用。

大多数星体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当前所理解的是不足以建立清楚的分类的。

在随后的几页,我将使用常用的分类。

这九大行星通常按以下几个方法分类:根据组成:固态的由石头构成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固态行星主要由岩石与金属构成,高密度,自转速度慢,固态表面,没有光环,卫星较少。

九大行星表面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九大行星表面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九大行星表面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九大行星是指太阳系中的九颗行星,按离太阳远近依次排列为:水金木火土辛壬癸。

这些行星在离太阳越近的位置,受到的太阳辐射也越高,因此其表面温度也会相应地升高。

下面将分别介绍九大行星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1.水星:水金木火土辛壬癸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因此它是九大行星中最热的行星之一。

水星没有大气层来保持温度,表面温度有很大的极差。

白天,水星的表面温度可达到约430摄氏度,是太阳系中最高的温度之一。

而晚上,水星的温度则会降至约-180摄氏度左右。

2.金星:金星位于水金木火土辛壬癸中的第二位,离太阳非常近。

金星拥有非常厚重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因此形成了类似温室效应的现象,使得金星的表面温度非常高。

金星的最高温度可达到约485摄氏度,是太阳系中最高的表面温度。

地球位于水金木火土辛壬癸的第三个位置,离太阳适中。

地球的表面温度受到大气层的调节,平均温度约为摄氏15度左右。

不过,地球的表面温度也会因为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高温度出现在撒哈拉沙漠等干旱地区,可达到50摄氏度左右,而最低温度则出现在南极或北极等极地地区,可达到-70摄氏度左右。

4.火星:火星位于水金木火土辛壬癸中的第四个位置,离太阳比地球稍远。

火星的大气层相对较薄,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因此无法很好地保持热量。

火星的表面温度相对较低,最高温度约为-20摄氏度,最低温度可达到约-140摄氏度左右。

5.木星:木星位于水金木火土辛壬癸的第五个位置,离太阳更远。

木星拥有庞大的气体外包层,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因此木星的表面温度相对较低。

木星的最高温度约为-145摄氏度,并且随离太阳的距离而略有下降。

土星位于水金木火土辛壬癸的第六个位置,离太阳更远。

土星也是一个巨大的气体行星,其大气层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土星的表面温度相对较低,最高温度约为-180摄氏度。

7.天王星:天王星位于水金木火土辛壬癸的第七个位置,离太阳更远。

太阳系九大行星简介

太阳系九大行星简介

太阳系九大行星简介太阳系是一个包含八大行星和一个矮行星的行星系统。

下面是对太阳系九大行星的简介:1. 水星: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也是最小的行星。

它的表面温度极高,因为它没有大气层来保护它免受太阳的热量。

水星的表面充满了撞击坑,表明它经历了大量的陨石撞击。

2. 金星:金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它被认为是地球的姐妹行星,因为它们的大小和质量相似。

金星的表面非常炎热,大气层中充满了二氧化碳和硫酸雾。

3. 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已知生命存在的行星。

地球的表面有丰富的水和大气层,使得它成为一个适合生命的星球。

4. 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颗行星,也被称为“红色星球”。

它的表面有许多火山和峡谷,而且有迹象表明它曾经拥有液态水。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火星是否有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

5. 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一个巨大的气体行星。

它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大气层,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氢和氦。

木星还有一个著名的特征是它的大红斑,这是一个巨大的旋涡风暴。

6. 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以其美丽的环而闻名。

这些环由冰和岩石组成,围绕着土星的赤道。

土星也是一个气体行星,类似于木星,它的大气层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7. 天王星: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七颗行星,它是一个巨大的气体行星。

天王星的最大特点是它倾斜的自转轴,导致它的北极和南极在不同的季节里交替阳光照射。

8. 海王星: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远离太阳的行星。

它也是一个气体行星,它的大气层中含有丰富的甲烷,使得它呈现出蓝色的外观。

9. 冥王星:冥王星曾经被认为是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但在200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分类为矮行星。

冥王星是一个岩石和冰混合物的天体,它的轨道最远离太阳,也是最不规则的。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各有什么特点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各有什么特点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各有什么特点所谓太阳系“九大行星”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九大行星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行星本身一般不发光,以表面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在主要由恒星组成的天空背景上,行星有明显的相对移动。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以下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从行星起源于不同形态的物质出发,可以把九大行星分为三类:类地行星(包括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及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

行星环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行星公转的轨道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点。

所谓共面性,是指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同向性,是指它们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而近圆性是指它们的轨道和圆相当接近。

在一些行星的周围,存在围绕行星运转的物质环,由大量小块物体(如岩石,冰块等)构成,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称为行星环。

20世纪70年代之前,人们一直以为唯独土星有光环,以后相继发现天王星和木星也有光环,这为研究太阳系起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月亮就是地球的卫星。

卫星反射太阳光,但除了月球以外,其它卫星的反射光都非常微弱。

卫星在大小和质量方面相差悬殊,它们的运动特性也很不一致。

太阳系中,除了水星和金星以外,其它的行星各自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

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分布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这个区域称之为小行星带。

此外,太阳系中还有数量众多的彗星,至于飘浮在行星际空间的流星体就更是无法计数了。

尽管太阳系内天体品种很多,但它们都无法和太阳相比。

太阳是太阳系光和能量的源泉。

也是太阳系中最庞大的天体,是整个太阳系的质量中心。

它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系里的所有天体牢牢控制在其周围,使它们不离不散,井然有序地绕自己旋转。

九大行星资料

九大行星资料

水星水星是九大行星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

水星公转平均速度为每秒48公里,公转周期约为88天。

它的半径为2440公里,是地球半径的38.3%。

水星的体积是地球的5.62%,质量是地球的0.05倍。

水星外貌如月,内部却像地球,也分为壳、幔、核三层。

天文学家推测水星的外壳是由硅酸盐构成的,其中心有个比月球还大的铁质内核。

水星的自转周期为58.646日,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

由于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很接近,所以水星上的一昼夜比水星自转一周的时间要长得多。

它的一昼夜为我们的176天,白天和黑夜各88天。

金星金星是距太阳的第二颗行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时为-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还亮14倍。

金星是地内星系,故有时为晨星,有时为昏星。

至今尚未发现金星有卫星。

由于金星和地球在大小、质量、密度和重量上非常相似,而且金星和地球几乎都由同一星云同时形成,占星家们将它们当作姐妹行星。

然而不久前科学家们发现,事实上金星与地球非常不同。

金星上没有海洋,它被厚厚的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碳的大气所包围,一点水也没有。

它的云层是由硫酸微滴组成的。

在地表,它的大气压相当于在地球海平面上的92倍。

由于金星厚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造成的“温室效应”,金星地表的温度高达482°C左右。

阳光透过大气将金星表面烤热。

地表的热量在向外辐射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阻隔,无法散发到外层空间。

这使得金星比水星还要热。

金星上的一天相当于地球上的243天,比它225天的一年还要长。

金星是自东向西自转的,这意味着在金星上,太阳是西升东落的。

金星的表面随机布满了许多小型陨石坑。

由于金星的浓厚大气,直径小于2公里的陨石坑几乎无法保留下来。

而当大型陨石在小型陨坑形成前撞击金星表面,其产生的碎片在地表产生了例外的陨石坑群。

火山及火山活动在金星表面为数很多。

至少85%的金星表面覆盖着火山岩。

大量的熔岩流经几百公里,填满低地,形成了广阔的平原。

九大行星的英文名称及来历

九大行星的英文名称及来历

九大行星的英文名称及来历水星:Mercury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

水星的英文名字Mercury来自罗马神墨丘利。

墨丘利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Hermes (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并掌管商业、道路、科学、发明、口才、幸运等的神) 。

金星:Venus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

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

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

古希腊人称之为Aphrodite(阿芙罗狄蒂),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

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Venus ,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

地球:Earth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它是太阳系类地行星中最大的一颗,也是太阳系第五大行星,行星年龄估计大约有45亿年(4.5×109)。

地球是唯一一个不是从希腊或罗马神中得到的名字。

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

这里当然有许多其他语言的命名。

在罗马神话中,地球女神叫Tellus-肥沃的土地(希腊语:Gaia, 该亚, 大地母亲)。

火星:Mars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因为火星在夜空中看起来是血红色的,所以在西方,以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或希腊神话对应的阿瑞斯—Ares)命名它。

木星:Jupiter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是天空中第四亮的物体。

木星是自转最快的行星。

中国古代用它来纪年,因而称为岁星。

在西方称它为朱庇特—Jupiter,是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Zeus)。

土星:Saturn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

土星是一个巨型气体行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的第二大行星。

中国古代称之为镇星或填星。

土星的英文名字Saturn(以及其他绝大部分欧洲语言中的土星名称)是以罗马神的农神萨杜恩命名的。

希腊神话中的农神Cronus是Uranus(天王星)和该亚的儿子,也是宙斯(木星)的父亲。

九大行星简介

九大行星简介

命名。
九大行星大小比較
行星名稱 體積 (地球=1)
水星 0.06
金星 0.86
地球 1
火星 0.15
木星 1321
土星 764
天王 海王 63 58
冥王 0.006
九大行星基本資料
行星名稱 距太陽平均距離
〔天文單位(AU)〕 水星 金星 0.3871 0.7233
質量
(地球=1) 0.0558 0.82
水星 (Mercury)
離太陽最近的行星· ‘morning star’ (晨星)and ‘evening star’ (昏星) 外表像月球,有眾多的隕石坑 (craters) 只觀測到 Mercury 的半個球面;我們仍不知道水星另外半個 球面是什麼樣子 質量只有地球的 5.5%,重力不足以吸引住大氣(月球亦然), 少數的氣體來自太陽(多半是氫、氦), 或來自水星內部 沒有大氣,加上靠近太陽的「魚池之殃」 → 眾多的隕石坑 平均密度為 5.5 g/cm3,和地球差不多
學:「八大行星。」
太陽系綜觀
行星分成兩大類: 類地行星 (terrestrial planets) 或稱內行星· 包括: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 距日近;軌道緊鄰;溫度高;體積小 質量小;密度高;固體成分;衛星少· 類木行星 (Jovian planets) 或稱外行星· 包括: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距日遠;軌道疏遠;溫度低;體積大 質量大;密度低;氣體成分;衛星多 小型天體
太陽(The Sun)
表面溫度: 5800K (觀測得知) 中央核心溫度:~1.5 × 107 K (理論推測) 直徑大小:7×1010cm (70 萬公里); 地球的 100 倍 木星的 10 倍。 視星等: -26.74 (c.f. 天狼星為 -1.45)

太阳系九大行星

太阳系九大行星

太阳系“九大行星”所谓太阳系“九大行星”是历史上流行的一种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大行星行列中被除名。

所以太阳系暂时只有八颗大行星。

水星Mercury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小的行星。

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的质量更大。

基本数据公转轨道:距太阳57,910,000 千米(0.387天文单位)水星直径:4,880 千米质量:3.30e23 千克金星Venus是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

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

基本数据轨道半径:距太阳108,200,000 千米(0.723 天文单位)行星直径:12,103.6 千米质量:4.869e24 千克地球Earth是距太阳第三颗的行星,也是第五大行星基本数据轨道半径:149,600,000 千米(离太阳1.00 天文单位)行星直径:12,756.3 千米质量:5.9736e24 千克火星Mars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在中国古代又称荧惑,因为火星呈红色,荧荧像火,亮度常有变化;而且在天空中运动,有时从西向东,有时又从东向西,情况复杂,令人迷惑,所以中国古代叫它“荧惑”,有“荧荧火光,离离乱惑。

”之意。

基本数据公转轨道: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1.52 天文单位)行星直径:6,794 千米质量:6.4219e23 千克木星Jupiter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5倍(地球的318倍)。

基本数据公转轨道:距太阳778,330,000 千米(5.20 天文单位)行星直径:142,984 千米(赤道)质量:1.900e27 千克土星 Saturn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基本数据公转轨道:距太阳1,429,400,000 千米(9.54天文单位)行星直径:120,536 千米(赤道)质量:5.68e26 千克天王星 Uranus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

九大行星 太阳系天体合称

九大行星 太阳系天体合称

九大行星太阳系天体合称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按距太阳远近排列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太阳系(Solar System)就是我们所在的恒星系统。

它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冥王星已被开除)、至少165颗已知的卫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这些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带的天体、彗星和星际尘埃。

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4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组成的小行星带、4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个小天体区。

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道离散盘面、太阳圈和依然属于假设的奥尔特云。

太阳系的主角是位居中心的太阳,它是一颗光谱分类为G2V的主序星,拥有太阳系内已知质量的99.86%,并以引力主宰着太阳系。

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又占了剩余质量的90%以上,假说的奥尔特云,还不知道会占有多少百分比的质量。

太阳系行星太阳系内主要天体的轨道,都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的附近。

行星都非常靠近黄道,而彗星和柯伊伯带天体,通常都有比较明显的倾斜角度。

由北方向下鸟瞰太阳系,所有的行星和绝大部分的其他天体,都以逆时针(左旋)方向绕着太阳公转。

有些例外的,像是哈雷彗星。

环绕着太阳运动的天体都遵守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轨道都以太阳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并且越靠近太阳时的速度越快。

行星的轨道接近圆形,但许多彗星、小行星和柯伊伯带天体的轨道则是高度椭圆的。

水星: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公转轨道: 距太阳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行星直径: 4,880 千米;质量: 3.30e23 千克;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金星: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轨道最接近圆,偏差不到1%.轨道半径: 距太阳108,200,000 千米 (0.72 天文单位) ;行星直径: 12,103.6 千米 ;质量: 4.869e24 千克 ;金星 (希腊语: 阿佛洛狄特;巴比伦语:Ishtar)是美和爱的女神.金星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晓.除了太阳与月亮外,它是最亮的一颗.就像水星,它通常被认为是两个独立的星构成的:晨星叫Eosphorus,晚星叫Hesperus.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火星: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与地球一起绕着太阳公转,位于地球轨道的外侧,所以称为外行星.它是外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大行星,平均轨道距离7800多万千米.西方把它称为“战神”,中国古代称之为“荧惑”.木星:木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五颗.木星被称为岁星.土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六颗.中国古代称填星或镇星.天王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次序排在第七位.1781年由英国天文学家赫歇尔发现.海王星: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的次序排第八位.被称为在笔尖下发现的行星.冥王星,距太阳最远的大行星.1930年由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的轨道半长径为39.87天文单位.轨道离心率和轨道倾角都是九大行星中最大的.太阳系九大行星在国际上的称呼:地球:国际名“该姬”——希腊神话中的地母神.金星:国际名“维纳斯”——爱与美的女神.木星:国际名“朱庇特”——古罗马神话中的万神之王.水星:国际名“墨丘民”——为众神传信并掌握商业、道路之神.火星:国际名“玛尔斯”——古罗马战神.土星:国际名“萨图恩”——古罗马农神.天王星:国际名“乌刺诺斯”——希腊神话中的天神.海王星:国际名“尼普顿”——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冥王星:国际名“普路托”——希腊神话中的冥王.。

九大行星知识

九大行星知识

九大行星知识1. 引言行星是太阳系中的天体,围绕太阳运行,也被称为太阳系的成员。

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它们分别是水金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本文将详细介绍每个行星的特点和知识。

2. 水金火木土行星2.1 水星•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位于太阳系内侧。

•表面温度极高,白天可达到430摄氏度,夜晚则会降至-170摄氏度。

•水星没有大气层,表面充满了陨石坑和撞击坑。

2.2 金星•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是太阳系中最亮的天体之一。

•金星的大气层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使得其表面温度高达470摄氏度。

•金星有厚厚的云层,云层中包含有硫酸。

2.3 火星•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个行星,也被称为红色星球。

•火星上有许多山脉、峡谷和火山,其中奥林帕斯山是太阳系中最高的火山。

•火星上有冰帽和水冰存在,但水存在形式较为稀少。

2.4 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其质量是其他行星总和的2.5倍。

•木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大红斑,是一个持续存在的巨大风暴。

•木星拥有至少79颗卫星,其中最大的四颗被称为伽利略卫星。

2.5 土星•土星是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以其美丽的环而著名。

•土星的环是由冰和岩石颗粒组成,环的厚度约为几米到几十米。

•土星有至少82颗已知的卫星,其中最大的土卫六拥有地球上最大的火山口。

3. 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3.1 天王星•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有一个独特的侧倾自转轴。

•天王星的大气层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还有少量的甲烷,这使得它呈现出蓝绿色。

•天王星有27颗已知的卫星,其中最大的天卫一是太阳系中第三大的卫星。

3.2 海王星•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第八大行星,也是最远离太阳的行星。

•海王星的大气层主要由氢和氦组成,还包含少量的甲烷,这使其呈现出蓝色。

•海王星有至少14颗已知的卫星,其中最大的海卫一是太阳系中第七大的卫星。

3.3 冥王星•冥王星曾被视为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但现在被重新分类为“矮行星”。

•冥王星位于太阳系的外围,它的轨道与其他行星的轨道不同。

九大行星

九大行星
九大行星
九大行星被分為:類地行星成員 包括 有水 星 、 金星 、 地 球 、 火 星 。 類木行星成員 包括 有 木星 、 土星 、 天王星 、 海王星。
以下是各大行星的介紹,要仔細看清楚唷~
作者:王詩菡
金星
• 金星,Venus,西方神話故事中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為 九大行星中,與地球最近的行星,且質量、體積、密度、 化學組成等都地球類似,故金星內部組成結構極可能與地 球相同,且都擁有大氣,因此許多人都將地球與金星視為 「姊妹星」。天文學家認為金星形成的時間與地球相同, 約在46億年前左右。右方為「水手十號(MARINER 10)」 太空船拍攝的金星照片。
地球
• 地球是行星中唯一不是根據希臘/羅馬神話而命名的。 地 球的名稱(Earth)是根據古老的英文及德文而來。當然,在 其他的語言中,地球還有數百個不同的名字。在羅馬神話 中,地球之神是 特拉斯(Tellus) -肥沃的土壤 (希臘文: 蓋 亞Gaia, 大地的主宰 -地球之母)。 直到哥白尼Copernicus (十六世紀)之前,人們還不知道地 球只是一顆行星。
木星
• 木星自史前時代就已為人所知,是全天第四亮的星體,僅 次於太陽、月球和金星之後,火星則在某些時候會比它亮。 1610年,伽利略首先發現木星的四大衛星-木衛一 (Io)、 木衛二 (Europa)、木衛三 (Ganymede) 及木衛四 (Callisto),也就是著名的伽利略衛星,這是人類首度發現 絕對不可能繞著地球運轉的星體,這是當時支持哥白尼的 日心說最有力的證據之一。
火星
• 火星的公轉軌道相當橢圓,這使得火星正對太陽處的溫度 在一年之間有很大的變化:在近日點與遠日點之間可以相 差到約30℃,這是影響火星氣候的主要因素之一。火星表 面的平均溫度約為218K (-55℃),但實際溫度從冬半球極 區的140K (-133℃) 至夏半球向陽面的300K (27℃),差異 相當大。

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ppt

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ppt

距两纸金
离条地星
约平形表
为行”面
1 线。的
之图“

间 的
中 每
方 格
明表蛛 显面网 的发地 地现形 形的是 特另在 征一金 。种星
km
返回
地球这颗有着广阔天空和蓝色海洋的行星始终给人以坚实巨大的感觉。而在
宇宙中,地球给人的印象却并非如此:这个在一层薄薄而脆弱的大气笼罩下的星 球并不见得有多大。在太空中,地球的特征是明显的:漆黑的太空、蓝色海洋、 棕绿色的大块陆地和白色的云层。
金星的表面随机布满了许多小型陨石坑。由于金星的浓厚大气,直径小于2 公里的陨石坑几乎无法保留下来。而当大型陨石在小型陨坑形成前撞击金星表面, 其产生的碎片在地表产生了例外的陨石坑群。火山及火山活动金星表面为数很多。 至少85%的金星表面覆盖着火山岩。大量的熔岩流经几百公里,填满低地,形成 了广阔的平原。除了几百个大型火山,100000多座小型火山口点缀在金星表面。 从火山中喷出的熔岩流产生了了长长的沟渠,范围大至几百公里,其中一条的范 围超过7000公里。
火星表面的景色。这是由着陆在火星 表面的探路者号探测器拍摄的。远处 可见名为“双子峰”的火星山峰。 (NASA)
火星表面的水滴状地形,看起来 似乎更象是一个个岛屿。环绕着 这些岛屿的悬崖高度都在400-600 米之间。
返回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体积超过地球的一千倍,质量超过太阳系
中其他八颗行星质量的总和。与其他巨行星一样,木星没有固态的表面,而是覆 盖着966公里厚的云层。通过望远镜观测,这些云层就象是木星上的一条条绚丽 的彩带。
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 色。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 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 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王星
• 天王星的体积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木星和土星,体积约为地球的65倍,质量 相当于地球的14.63倍。 天王星以6.81千米/秒的平均速度绕太阳公转,公转周期84年。 天王星最奇 特的是它的自转轴几乎 倒在它的轨道面上,也就是说,它是“躺”着自转的。而其他行星都是“站” 在自己轨道面上自转 有人猜测它可能是被一个天体撞倒的,目前这还没有得到证实。天王星的奇 特自转称为太阳系起源 中的南解之谜。其赤道的磁感应强度为2.5×10-5特斯拉,比地球的3.1×105特斯拉略低,但是天 王星内部磁场很强,所包含的能量是地球的50倍。天王星的核心是岩石物质, 核心温度是2000 3000 。核心外面是一层很厚的水冰和氮冰,冰外面是分子氢层,再向外就 是很厚的大气层,大气 层中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的含量占绝大部分,氦的含量约为10%-15%。 这与木星的大气组成相 似。天王星同地球一样有四季的变化,但是它的一季相当于地球的21年,也 不同与地球上的四季, 受阳光照射的半球为夏季,另一面为冬季。天王星于1781年被赫歇尔用自制 的16厘米口径望远镜发 现,自发现后经过了186年,人们才发现了它的环带。天王星共有11条环带, 其构造复杂,颜色各 异,十分壮观。天王星最亮时稍亮于6等,眼力好的人勉强可见。在大望远 镜里,它呈现兰绿色。
地球
•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生命存在的天体。与太阳系其他行星比,地球的体积比最小的 冥王 星大110倍,是最大的木星的1/1316。地球的体积比月球大 48倍,是太阳的1/130 万。 地球的年 龄约为46亿岁,科学家预测,它的寿命约为90~100亿年。地球是一个三轴椭球体,赤道 处略为隆 起两极略为扁平,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20多公里。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 一般认 为地球内部有四个同心球层: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是由多块断裂的块体组成,大陆】 地壳平均厚约30多公里,海洋地壳仅5至8公里。地壳上 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所以又称“硅镁 层”。在 地球历史中,发生了多次的地壳运动,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它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 源。 地幔厚度约2900公里,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 83.3%,基本呈固态。其上界面为莫霍 洛维奇间 断面,下界面为古登堡间断面,分为上地幔、过渡层和下地幔。上地幔厚度 280多千米, 放射性 元素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是岩浆的发源地,地震波速呈多变状态,存在一低 速层,低 速层内岩石呈现塑性活动特征,可以发生缓慢蠕动,是地幔对流可能发生的区域,推动 地壳板块 的运动。过渡层厚度350千米左右。下地幔厚度约2200千米,成分较均匀。 地球引力束缚着大量气体,形成地球大气层,大气质量约六千万亿吨,差不多占地 球总质量 的百万分之一,大气层最高可能延伸到离地面 6400公里左右。大气中氮78%、氧21%、 氩0.93%、 二氧化碳0.03%、氖0.0018%, 还有少量水蒸气和尘埃等。根据各层大气的不同特点,从 地面开始 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和磁层。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被地球磁场俘 获,在地 球高空形成一条带电粒子带,分为内外两条,因为是美国科学家范艾伦最先发现的,因 此又称为 内范艾伦带和外范艾伦带。地球磁场使太阳风绕过地球,形成了一个被太阳风包围的、 彗星状的 地球磁场区域,称为磁层。当太阳活动激烈时,磁层等离子片中的高能粒子快速沿磁力 线向地球 极区沉降,形成千资百态、绚丽多彩的极光。
水星
• 水星是太阳系最小的类地行星,它距离太阳最近,只有5790万千米,是日地距离的0.387 倍, 赤道半径约为地球的2/5。水星上并没有一滴水而且也没有大气调节,加之距太阳太近,在 太阳炽 热的烘烤下,其向阳面的温度最高时可达430°C,背面的最低温度为-160°C,昼夜温差 近600°C 是太阳系行星中表面昼夜温差最大的。水星没有卫星。 水星外观同月球十分相像,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亿万年前可能发生过火山 活动,星 面上现在可见几处貌似火山熔岩形成的平原地区,还到处遍布大大小小的陨星坑。水星上 有一个巨 大的同心圆构造,半径约有1300千米,位于水星北纬30°西经195°,名为“卡路里盆地” (意为热 盆地),是诸行星中表面温度最高的地方。水星表面还有 100多个具有放射状条纹的坑穴, 还有大 量三四千米高的断崖,有的长达数百千米。 水星的密度与地球接近。它的中心可能是一个与月球大小相近的铁镍组成的核心,也 有稳定的 磁场,但其强度只是地球的1/100。水星轨道是除冥王星外最扁的,水星轨道速度为48千 米/秒,每 秒比地球快18千米,绕太阳公转一圈的速度在诸行星中最快,只要88个地球日,不过水星 的“日” 很长,水星自转1圈将近58.65个地球日。 在水星的1年里,只能看到两次日出和日落。大距时(即从地球看,内行星与太阳之间 角距离 最大),水星离太阳角距离只在18-28。之间,这使它几乎淹没在阳光之中,即使最亮时它 能达到 -1.9等,我们也很难看到它,只在大距时才可见。水星有类似月相的变化。下合时(即从 地球看, 内行星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水星穿过日面,可以看到一个黑点掠过,这现象称为“水星 凌日”, 平均每世纪发生13次。
金星
• 除了太阳和月亮,天空中最亮的天体就是金星。金星最亮的时候达-4.4等,比全天最亮的 恒 星天狼星还亮14倍,比第二亮的行星木星亮 6倍。白天它也不会被太阳完全淹没。同别的 行星比 金星离地球比较近,最近时为4100公里。 金星离太阳比地球离太阳近约1/3,它得到的太阳光照比地球得到的多1倍。另外,它 的反照 率特别大,在所有行星中名列第一。金星的反照率是0.76, 也就是说照射在金星上的太阳 光2/3 以上又重新被金星反射出来。地球的反照率只有0.39,而月球才0.07。这是因为金星有浓 密的大 气。 金星大气最早是罗蒙洛索夫发现的,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约占 97%,在接近金星表 面的大 气低层,其比例更是高达99%,因此产生强烈的温室效应。在金星上空30-40千米的大气层 中,还 布满一层厚25千米的浓密云层,它们不是由水雾组成,而是由腐蚀性很强的浓硫酸雾组成。 表面 大气压为地球的100倍,表面温度480。左右,且没有地区、季节、昼夜变化。低层大气较 宁静, 层顶有与自转同相的大环流,速度高达320公里/小时。大气还有频繁放电现象。 金星表面地势平坦,既有山脉也有平原。赤道区还有一条自南向北穿过赤道的大裂谷, 长达 1200公里。理论上金星有一个半径约3100公里的铁镍核,中间为幔,外面为壳。在大小、 密度、 质量、外表各方面金星很像地球。 金星的轨道是最圆的。公转速度仅次于水星,224.7天/周。金星是太阳系里唯一逆相 自转的 行星,金星上太阳西升东落,自转224.3天/周。 我国民间称金星为“太白星”。大距时,离太阳角距离在45-48。之间。金星为晨星时, 称为 “启明星”,为昏星时,称为“长庚星”。用望远镜很容易观测到金星的位相变化。伽利 略1610 年最先发现这一现象。

火星
• 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球。他荧荧如火,位置不定,亮度时有变化,中国古代 称之为 “荧惑”,古罗马用战神马尔斯命名它。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亚帕雷利观测 到火星上密布 有规则的线条,他说那是“运河”,在火星上发现了人工开凿的运河成了当时轰动世界 的新闻,此 后,人们纷纷幻想有“火星人”。20世纪以来,对于火星有无生命的争论始终没有停 止。瑞士物理 学家马孛· 比孛夫分析了从火星上拍回来的照片后说:在这个红色星球的表面,建筑了 纵横交错的 运河,河里还挤满了无数的鱼类。火星 表面上进行了预定的考察和实验,确认火星上根本不存在“运河”,大概没有生命。苏 联在62-73 年间也多次发射了“火星”号探测器。 火星是一个直径为6787千米的寒冷荒芜的星球。大气非常稀薄,二氧化碳占了 96%。又少量的水 气和氧。表面气压相当于地球30-40公里高空的气压。温差很大,赤道中午时可达 20。 c,两极在漫 长的极夜,最低-139。c。火星上有云,分为干冰云、水冰云、尘埃云。大尘暴是火星 大气中独有的 现象,这种笼罩整个火星的大尘暴,几乎在每个火星年里都要发生一次,而且是发生在 火星运行到 轨道的近日点前后。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因为此时太阳对火星表面的加热作用比较大, 热空气上升 尘埃扬起尘暴很快蔓延开来,并从南半球发展到北半球,甚至把整个火星都笼罩在尘暴 之中。形成 全球性大尘暴后,太阳对火星表面的加热作用开始减弱,火星上温差减小,尘埃逐渐平 息下来,回 降到表面。火星上也有四季变化。
土星
• 土星是太阳系“类木行星”中的第二大星,也是太阳 系里最轻的一颗行星,密度仅为 0.7克/立 方厘米,比水还轻。它距太阳平均距离约为14.27亿 千米,绕太阳1圈的时间约 29.5年,其赤道半径 为6万千米,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 倍。 土星上的一昼夜只有地球上的10小时14分钟,白 天只有5个小时左右。由于快速自转,形状变得 很扁。土星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相差6000多千米。土 星大部分物质也和木星一样,处于流体状态。 与木星不同,赤道的气流是向东吹动的,与自转方向 相同。气流的速度是 500米/秒左右,它的风力 比木星上的风力要大4倍。土星上也有四季之分,不 过每季时间很长,每个季节相当于地球上的 7年 多,即使夏季也极其寒冷。
八大行星介绍
所谓太阳系“九大行星”是历史上流行 的一种过时的说法,即水星、金星、地 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 星和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于布拉 格举行的第26界国际天文联会中通过的 第5号决议中,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 并命名为小行星134340号,从太阳系九 大行星中被除名。所以现在太阳系只有 八颗行星。也就是说,从2006年8月24 日11起,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即:水 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
木星
•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最大的一个,它的体积可以容纳1300多个地球。它的质量 是地球质量 的 300多倍。把太阳系所有其他行星的质量全加起来还不及木星质量的一半。木星也 是夜空中最亮 的星之一,-2.4等,仅次于金星,比天狼星亮,因而很受注意。 木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周需要11.86年,与太阳平均距离是 7.78亿千米。 由于木星离 太阳遥远, 木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根据“先驱者”11号飞船测得的温度约 为-150°C。 木星自转很快,但各处不同,赤道部分自转一周只需 9小时50分30秒,是太阳 系中自转最快的 一个,两极速度较慢,这说明它没有固体外壳。由于快速自转,使木星形状变扁,不 是正圆形,而 是中腰鼓起的椭圆形。很快的旋转速度带动它的大气层顶端的云层以约35400千米/ 小时的速度旋转 这种高速产生的离心力把云层拉成线丝,从而使木星赤道上空高高隆起。木星圆面上 有许多带状纹 每条带状纹都与木星的赤道平行。这些带状纹是木星的大气环流。亮带称为区,为气 流上升区,白 色或浅黄色;暗带称为带,是气流下降区域,暗红色。此外还有形状大小各异的旋涡、 斑点,白黄 棕红各色都有。这些颜色说明大气中有各种有色物质。木星的南半球,有一个颜色明 亮而鲜艳的大 红斑,三百多年来,大红斑的形状几乎没有变化,大小和颜色却经常变幻。长度最长 时达到 4万千 米,最少也有1万多千米,一般保持在2万千米左右,宽度变化不大。大红斑颜色有 时鲜红,有时略 带棕色或淡玫瑰色。当它的位置在东西方向上时会有漂移。木星探测器探明:大红斑 原来是木星大 气云层中的一个大旋涡,其中飘浮着五颜六色的云,有棕红色的、棕黄色的、橙色的、 白色的,五 彩缤纷。它们主要由红磷化合物构成,而且不停地激烈运动这实际上是木星大气中的 带电粒子,在 木星旋转磁场作用下的螺旋运动中形成的猛烈风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