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二、实验目的1、了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2、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三、实验材料1、四个透明塑料杯。

2、适量的绿豆种子。

3、湿润的纸巾。

4、标签纸。

5、冰箱。

四、实验步骤1、准备四个透明塑料杯,分别贴上标签:A、B、C、D。

2、在每个杯子的底部铺上湿润的纸巾。

3、在 A 杯中放入适量的绿豆种子,然后将杯子放置在室温、有充足光照的地方。

4、在 B 杯中放入与 A 杯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将杯子放入冰箱冷藏室(温度较低),保持纸巾湿润。

5、在 C 杯中放入与 A 杯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加入少量的水,使纸巾湿润,然后用保鲜膜密封杯子口,放在室温、无光照的地方。

6、在 D 杯中放入与 A 杯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但不加水,将杯子放置在室温、有充足光照的地方。

五、实验现象观察与记录1、每天观察并记录各个杯子中种子的萌发情况,包括种子是否膨胀、是否长出胚芽和胚根等。

第一天:A 杯中的种子开始吸水膨胀。

B 杯中的种子没有明显变化。

C 杯中的种子也开始吸水膨胀。

D 杯中的种子没有变化。

第二天:A 杯中的部分种子长出了白色的胚根。

B 杯中的种子仍然没有明显变化。

C 杯中的种子继续膨胀,有几颗开始露出胚根。

D 杯中的种子依然没有动静。

第三天:A 杯中的种子大部分都长出了胚根,有些还长出了胚芽。

B 杯中的种子有轻微的膨胀。

C 杯中的种子多数长出了胚根和胚芽。

D 杯中的种子还是没有变化。

第四天:A 杯中的种子已经长成了幼芽。

B 杯中的种子开始长出胚根。

C 杯中的种子幼芽继续生长。

D 杯中的种子仍然没有萌发。

第五天:A 杯中的幼芽长得更高更壮。

B 杯中的种子长出了胚根和胚芽,但生长速度较慢。

C 杯中的幼芽生长良好。

D 杯中的种子依旧没有萌发。

六、实验结果分析1、 A 杯中的种子在室温、有充足光照且湿润的条件下,能够正常萌发并快速生长。

2、 B 杯中的种子由于处于低温环境,萌发速度较慢。

湘教版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湘教版四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单.docx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茎的作用班级四(1 )班实验者实验时间实验器材:芹菜、玻璃杯、红墨水、刀片实验目的:了解植物茎的运输功能实验步骤1、用滴管吸几滴红墨水,滴入装有水的玻璃杯;2、芹菜切掉根部插入水中;3、过二十分钟取出芹菜,横切开,观察。

实验现象:芹菜横切面变红。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功能。

实验名称叶的蒸腾作用班级四(1)班实验者实验时间实验器材:一盆长势良好的盆栽植物,一个透明度好的塑料袋。

实验目的: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实验步骤1、将一盆盆栽植物浇足水,用干净塑料袋罩住盆栽植物的叶。

2、将塑料袋的袋口在植物的下部扎紧,放在向阳的地方。

3、一会儿,观察罩着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学生观察汇报后,可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如果是水蒸气形成的,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由此想象植物体内可能有什么样的构造?实验现象:塑料袋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会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植物叶具有蒸腾的作用)。

实验名称观察鱼班级四(1)班实验者实验时间实验器材:鲫鱼、水槽、筷子、酱油。

实验目的:了解鱼鳍、鱼鲤、鱼鳞的作用。

实验步骤1.在鱼的前方用蘸了酱油的筷子快速地点一下水面,在黑色散开Z前观察鱼喝水的情况。

2.仔细观察鱼在水中是靠什么游泳的。

3.观察鱼的外表特征。

实验现象:我们发现鱼吸进了酱油水后由鱼的腮部又吐出来了。

鱼是靠鱼鳍在游泳,鱼的全身长满了鳞。

实验结论:鱼鳍:游泳鱼鲤:呼吸鱼鳞:保护实验名称声音的产生班级四(1)班实验者实验时间实验器材:锣、橡皮筋、小鼓、鼓槌、豆粒、音叉、烧杯、水等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原因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

2 •把橡皮筋紧绷在去掉盒盖的空纸盒上,用手随意拨动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观察现象。

3. 在小鼓鼓面上放几颗豆粒,用鼓槌把鼓敲响,观察现象。

4•安装好音叉,用鼓槌敲击音叉,观察现象;敲击音叉后用手握住音叉,感受一下;再次敲击音叉后,用音叉接触水面,观察现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一、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实验实验目的:学会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实验材料: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瘦肉等。

实验过程: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黑色,这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

说明花生内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二、物体在水中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过程:1、先在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仔细观察三个烧杯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不见了,并且均匀的分散在水中,沙子在水中没有变化。

实验结论:溶解的定义,不溶解的定义注意事项:1,搅拌方法2,通过颜色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均匀分布情况3,通过尝的方法了解食盐在水中均匀分布情况三、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判断不同材料在水中是否溶解。

(进一步理解溶解现象)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小苏打,面粉,粉笔末,洗衣粉,木屑等。

实验过程:同上实验结论: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四、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加快物体在水中溶解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药匙、高锰酸钾或(食盐、冰糖)、小锤、热水、冷水等。

实验过程: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温度相同的冷水。

2、把颗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高锰钾溶解的快慢情况。

实验现象:搅拌的烧杯中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高锰酸钾溶解得慢。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 验 报 告(学生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 验 报 告(学生用)

实验报告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实验学生合作者实验内容认识空气的性质实验器材水槽、烧杯、三只气球、小木棍、细线、塑料袋实验过程1、把一团纸紧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2、把气球套在瓶中,并将瓶口封住,用力吹瓶子里的气球;3、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小棍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只;4、解开气球,并将口对着自己的脸;5、把塑料袋吹大,再用细线系好,然后用手压塑料袋,再松开。

实验结论1、小纸团没有;2、气球无法吹;3、小木棍歪了,不再保持;4、脸上好似有吹过;5、塑料袋有弹性。

教师评价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实验学生合作者实验内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实验器材绳子、长形气球、吸管、胶带、气筒实验过程1、绳子穿过吸管,绷直。

2、气筒打气,旋转喷口,捏紧。

3、固定,放气。

实验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跑的越。

教师评价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实验学生合作者实验内容冷热空气的对流实验器材玻璃瓶、冷水、热水、玻璃片实验过程1、使玻璃瓶一个变冷,一个变热。

2、用香使热瓶充满烟。

3、热瓶放的冷瓶上。

实验结论热空气,冷空气,冷热空气。

教师评价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实验学生合作者实验内容认识二氧化碳实验器材石灰水、烧杯、蜡烛实验过程3、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里摇晃几下。

4、沿着杯壁慢慢倾倒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4、不支持,比空气。

教师评价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实验学生合作者实验内容空气中有水蒸气实验器材碎冰、玻璃杯、卡片实验过程1、把碎冰倒入玻璃杯中。

2、盖上卡片。

3、过几分钟,玻璃杯外壁出现水珠。

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教师评价任课教师: 实验教师:实验时间科目科学类型新授实验班级实验学生合作者实验内容冷热与温度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铁架台、热水实验过程1、连续测量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篇一: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湘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第一课《听听声音》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但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自制小乐器”两部分组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时就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目的不仅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声体的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二、[学生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是由外力的作用,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有外力不一定能产生声音(如拉橡皮筋就不能发出声音),更主要的是物体必须发生振动。

通过课前了解,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们认为是物体敲打、碰撞、摩擦等原因产生了声音,这是他们对声音的最初认识。

这些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在声音是由敲、拍、拨等外力作用下产生的,而并未真正关注物体本身的变化,即振动。

对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概念,即使有学生讲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际上他们的认识也是很模糊的。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观察实验中,学生关注的往往是动作的本身,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特别是物体之间摩擦也能听到声音,学生很难看到物体是否发生了振动,因此很难进行科学的概括和抽象。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科学实验报告范文

科学实验报告(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报告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 : 室内外温度的丈量与比较实验目的 : 丈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械 : 温度计、线、笔实验步骤 : 1 、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 、将温度计悬挂 3、读数。

4 、比较。

实验结果 : 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 , 经过对大气温度的丈量 , 能够认识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 : 气温的丈量实验目的 : 丈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械 : 温度计实验步骤 : 1 、阳光下与背阴处丈量温度; 2 、丈量一天中 , 清早、商务、中午、下午、夜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 :1 、阳光下的温度高 , 背阴处的温度低2、一天中 , 正午的时候气温最高 , 清早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 : 用简略雨量器丈量降水量实验目的 :实验器械 : 雨量器实验步骤 :1 、用喷水壶模拟降水 , 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 , 读出刻度。

3、换算成 24 小时 , 查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 : 依据 24 小时内测的降水量 , 比较等级表 , 确立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 : 察看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实验目的 : 食盐、沙可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械 : 烧杯 2 个、搅拌棒 2 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 , 放入盛水的烧杯内 , 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您有什么发现?2、取一小匙淘洗洁净的沙 , 放入盛水的烧杯内 , 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您有什么发现?3、比较食盐与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 :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 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 : 面粉在水中溶解了不实验目的 : 面粉可否在水中溶解实验器械 : 烧杯 1 个、搅拌棒 1 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 1、取一小匙面粉 , 放入盛水的烧杯内 , 用搅拌棒搅拌。

2、您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 : 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6、实验名称 : 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 : 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不实验器械 : 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 , 察看并描绘高锰酸钾与水的变化。

湘教版科学实验报告

湘教版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物体浮沉条件实验日期: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学校实验室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2. 了解浮力的概念及其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器材:1. 橡皮泥2. 水盆3. 量筒4. 铅笔5. 铁块6. 玻璃杯7. 水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水倒入水盆中,水深约为5cm。

2. 取适量橡皮泥,将其捏成不同形状,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橡皮泥的浮沉情况。

3. 记录橡皮泥的浮沉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4. 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和大小,重复步骤2和3,观察橡皮泥的浮沉情况。

5. 将铁块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6. 将玻璃杯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7. 利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当橡皮泥形状较小时,放入水中后迅速下沉;当橡皮泥形状较大时,放入水中后悬浮在水中;当橡皮泥形状更大时,放入水中后浮在水面上。

分析:橡皮泥的浮沉与形状、大小有关。

形状较小时,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下沉;形状较大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悬浮;形状更大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浮在水面上。

2. 铁块放入水中后迅速下沉。

分析: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此下沉。

3. 玻璃杯放入水中后悬浮在水中。

分析:玻璃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悬浮在水中。

4. 通过实验数据可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在水面上;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探究了物体浮沉的条件,了解了浮力的概念及其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有关。

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在水面上;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下沉。

实验心得:1. 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提高了我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动手操作,我体会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1、《观察鱼》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对鱼进行多方面的观察,会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和发现;2、能对如何养鱼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3、能倾听其他如何养鱼的看法和建议,并修改自己的养鱼方案。

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并学会判断是否是鱼;2、通过交流互动,了解如何养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喜欢小动物,愿意关心呵护它们;2、愿意和其他同学合作并交流看法。

教学准备鱼、鱼缸、水草、笔、实验记录表格等。

(通过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在探索中强化目的性,增加趣味性,体现实践性。

在观察研究中发现,在观察研究中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一)观察两种鱼外形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并记录下来。

师:鱼缸中的两条鱼你们认识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让我们记录在表格上,看谁的发现的多。

学生:进行观察活动。

(在此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表,鼓励和引导学生多发现,多记录。

观察的记录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图,也可以图文并茂。

学生同时观察两条不同的鱼,其目的是在比较中观察,较易于发现鱼彼此之间的相同和差异。

为归纳总结鱼类的特征进行铺垫。

另外,鼓励学生将观察的过程记录下来,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发现,使思维过程外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了解,及时反馈和评价。

)师:我们共同来讨论这两条鱼都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记录,进行交流和汇报。

师:在这么多的相同之处中,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是鱼类有而其他动物所没有的?学生:在诸多鱼的相同点中,找出鱼类所特有的性状和行为习性。

(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

迫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观察和了解事物,从而对鱼的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就如何养鱼提出问题,将观察从外形拓展到生活习性。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非常喜欢这些鱼,如果把它们送给你,你能养活它们吗?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要想养活养好这些鱼,需要做些什么?(情境对于儿童来说至关重要,课堂上对鱼的观察,更多的只是外形的观察,要了解鱼的习性,它的行为方式和生长变化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空间。

湘教版本小学四年级的上册的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湘教版本小学四年级的上册的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1、《察看鱼》分组活动与研究实验教课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对鱼进行多方面的察看,会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察看和发现;2、能对如何养鱼提出问题,并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3、能聆听其余如何养鱼的见解和建议,并改正自己的养鱼方案。

知识与技术1、经过察看认识鱼的生活习惯和外形特色,并学会判断是不是鱼;2、经过沟通互动,认识如何养鱼。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1、喜爱小动物,愿意关怀珍爱它们;2、愿意和其余同学合作并沟通见解。

教课准备鱼、鱼缸、水草、笔、实验记录表格等。

(经过有构造的资料,使学生在研究中加强目的性,增添兴趣性,表现实践性。

在察看研究中发现,在察看研究中体验。

)教课过程设计(一)察看两种鱼外形的不一样点和相同点,并记录下来。

师:鱼缸中的两条鱼你们认识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一样的地方?让我们记录在表格上,看谁的发现的多。

学生:进行察看活动。

(在此过程中,经过察看记录表,鼓舞和指引学生多发现,多记录。

察看的记录能够是文字,能够是图,也能够图文并茂。

学生同时察看两条不一样的鱼,其目的是在比较中察看,较易于发现鱼相互之间的相同和差别。

为概括总结鱼类的特色进行铺垫。

此外,鼓舞学生将察看的过程记录下来,一方面有助于他们发现,使思想过程外化,另一方面有益于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认识,实时反应和评论。

)师:我们共同来议论这两条鱼都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一样。

学生:依据他们自己的记录,进行沟通和报告。

师:在这么多的相同之处中,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是鱼类有而其余动物所没有的?学生:在诸多鱼的相同点中,找出鱼类所独有的性状和行为习惯。

(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

迫使学生经历从特别到一般,从详细到抽象的察看和认识事物,进而对鱼的看法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就如何养鱼提出问题,将察看从外形拓展到生活习惯。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喜爱这些鱼,假如把它们送给你,你能养活它们吗?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要想养活养好这些鱼,需要做些什么?(情境关于少儿来说至关重要,讲堂上对鱼的察看,更多的不过外形的察看,要认识鱼的习惯,它的行为方式和生长变化需要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空间。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分组活动与探究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分组活动和探究实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增进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二、实验介绍1. 分组活动在科学课上,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5名学生,要求每个小组协作完成一个探究实验,课堂上老师会为学生上一些简单的实验示范以及实验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组织实验以及完成实验的方法流程。

2. 探究实验在分组活动的基础上,学生们协作完成自己的一个探究实验,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完整地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三、实验步骤1. 分组活动1.老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3-5名学生。

2.老师会给学生上一些简单的实验示范以及实验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组织实验以及完成实验的方法流程。

3.每个小组需要向老师提交实验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实验。

2. 探究实验1.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出发,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

2.实验进行前,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准备进行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和仪器,并花费一定时间研究实验方案。

3.实验进行中,小组成员按照实验方案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记录。

4.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

四、实验案例1. 分组活动老师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名学生。

老师为学生上了一个简单的实验示范,即如何制造一个简单的电流。

学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2. 探究实验小组成员从生活中出发,发现日常使用的牙膏可能会有一定的腐蚀性,导致牙齿出现问题。

于是小组成员想要探究出口中牙齿腐蚀的主要因素。

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实验目的:探究牙齿腐蚀的主要因素。

•实验材料:不同品牌的牙膏、苹果醋、酸性果汁、碱性果汁、牛奶等。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猜想:植物的茎到底有什么作用?
实验材料:烧杯、红墨水、芹菜茎、小刀
实验过程:1、往烧杯里倒入适量的红墨水。

2、将一段芹菜茎放入烧杯里浸泡30分钟。

3、将芹菜茎横切、竖切。

实验现象:横切有一圈圈圆点,纵切有一条条竖纹。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猜想:植物的根到底有什么作用?
实验材料:带根的植物、玻璃瓶、清水、棉花、笔
实验过程:1、找一株带根的植物,把根浸在装有水的玻璃瓶里,并在水面加上适量的植物油。

2、用棉花堵住容器口,在容器外壁用笔标记好水面的高度。

3、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观察瓶内水量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瓶中的水位明显下降。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完整)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完整)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二: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三: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
实验结论
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7、水里有什么
实验名称
探究净化水的方法
实验材料
烧杯、玻璃棒、镊子、明矾、浑浊水、滤纸、纱布、放大镜、水槽等
实验方案
实验一: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实验材料
一株生长完好的植物、玻璃杯(或矿泉水瓶)、花生油(棉花、叫塞、橡皮泥)、水
实验方案
1、在瓶子中加入适量的水。
2、把植物放入瓶中。
3、在瓶里滴入花生油,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瓶壁水面处做记号。
4、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瓶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
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水的作用。
实验现象
1、加入碘酒后,馒头变成蓝黑色。说明面粉中含有淀粉。
2、白纸上会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中含有蛋白质。
实验结论
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糖类)、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和水。
《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
4、水变咸了
实验名称
1、水流有力量实验
2、影响水流力量大小的因素实验
实验材料
小水轮、塑料瓶、水槽、水。
实验方案
实验一:1、在塑料瓶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均匀的倒水。
2、观察小水轮的变化。
实验二:(一)、1、在塑料瓶内盛满水,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小而均匀。
2、、在塑料瓶内盛满水,仍然在小水轮上方半米处对着小水轮的叶片倒水,水量要大而均匀。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Array
|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74475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篇一: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湘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湘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通过第一课《听听声音》的学习,学生知道了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但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声音》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自制小乐器”两部分组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时就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产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目的不仅是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声体的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四年级(上)实验报告单班级组别实验日期班级 ( )班组别实验日期实验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体实验课题风向和风速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实验目的制作简易风向标,会用自制风向标测量风向并适当记录。

6个烧杯、盛有水的水槽、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实验器材 1根搅拌棒、3张滤纸、1过滤装置 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实验器材 1根带橡皮的铅笔、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实验步骤:1. 取食盐、面粉、沙,分别放入不同的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实验步骤:1.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搅拌,静置后观察。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

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2. 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让漏斗颈的底端缝隙,并固定。

紧贴烧杯的内壁。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的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3. 过虑时使液体沿着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内液面要低于滤纸动。

边缘,分别过滤三个烧杯中的物质。

4.选择室外空旷地方确定方位测试风向。

4. 观察滤纸上是否有过滤出三种物质。

5.明确风向标箭头的指向是风出来的方向,即风向;采用文字或箭头来记录风向。

实验现象:烧杯中有面粉、沙的颗粒存于水中。

粉、沙的颗粒能用过滤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实验现象:风向标被风吹转动,箭头指向一个方向。

实验结果:水能溶解食盐,不能溶解面粉和沙,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实验结果:箭头指向一个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即风向。

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备注: 如风向标箭头指向不固定,指向的哪个方向时间长即定此为备注: 风向班级组别实验日期班级组别实验日期实验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实验课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实验目的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像食盐的溶解过程两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瓶胶水、1瓶洗发液、 4个装水的透明玻璃杯、1根搅拌棒、高锰酸钾、实验器材 1根筷子、1个小匙、1瓶醋、1小瓶酒精、 1个药匙、20克食盐、20克面粉、30克沙实验器材1小瓶食用油、3只装水的试管、1个试管架实验步骤:1.轻轻往透明玻璃杯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

湘教版四年级科学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水的沸腾温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水的沸腾温度是多少,并且了解加热时间和沸腾温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电热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准备好电热杯,加入适量的水,并放入温度计。

2.调节电热杯的温度,使其开始加热,开始计时。

3.在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并停止计时。

4.记录实验数据,将数据整理成表格。

实验数据加热时间(分钟)沸腾温度(℃)1 992 1003 1004 1005 101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数据的整理,可以得知当水的加热持续时间越长,沸腾温度也会逐渐升高。

实验中,水的沸腾温度在99℃-101℃之间波动,当水温度达到100℃时,开始沸腾,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水的沸腾温度也有所提升。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小心操作,以免烫伤自己。

•在加热水的时候,不要将水加得过多,以免发生溢出的情况。

•在记录数据时,要特别仔细,尽量避免数据出现错误。

实验名称:花的颜色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为什么花瓣有所不同的颜色,并通过实验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

实验器材•白色的菊花花瓣•10毫升盛装器•烧杯•草酸•碳酸氢钠•氢氧化钠实验步骤1.将花瓣放入烧杯中,并加入10毫升的水。

2.将草酸加入烧杯中,搅拌一下。

3.将碳酸氢钠加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观察花瓣的颜色变化。

4.再将氢氧化钠加入烧杯中,搅拌一下,观察花瓣的颜色变化。

5.记录实验数据,将数据整理成表格。

实验数据物质花的颜色菊花花瓣(原色)白色草酸+碳酸氢钠变为淡蓝色。

草酸+碳酸氢钠+氢氧化钠从淡蓝色转变为粉色。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知,花瓣颜色可以在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发生变化,例如在本次实验中,在草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后,在加入氢氧化钠的过程中,草酸开始中和,导致花瓣变为粉色。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草酸、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都是有害的,必须小心操作。

•实验完后,用清水冲洗所有器材,保持清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植物茎的作用
实验猜想:植物的茎到底有什么作用?
实验材料:烧杯、红墨水、芹菜茎、小刀
实验过程:1、往烧杯里倒入适量的红墨水。

2、将一段芹菜茎放入烧杯里浸泡30分钟。

3、将芹菜茎横切、竖切。

实验现象:横切有一圈圈圆点,纵切有一条条竖纹。

实验结论: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和养分的作用。

实验名称:植物根的作用
实验猜想:植物的根到底有什么作用?
实验材料:带根的植物、玻璃瓶、清水、棉花、笔
实验过程:1、找一株带根的植物,把根浸在装有水的玻璃瓶里,并在水面加上适量的植物油。

2、用棉花堵住容器口,在容器外壁用笔标记好水面的高度。

3、把实验装置放在阳光下,过一段时间,观察瓶内水量的变化。

实验现象:玻璃瓶中的水位明显下降。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