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科版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4.3电和磁》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掌握电磁铁的制作方法,以及电磁铁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对电和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电磁铁的制作和电磁铁性质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自主发现电磁铁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知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掌握电磁铁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电磁铁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铁的制作过程和性质。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和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等。
2.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
3.教学文档:教学设计、实验指导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和磁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电磁铁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铁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电磁铁,并观察其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性质。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科版(共20张)-PPT课堂课件
六年级上册科学-3.1电和磁-教科版( 共20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拓展延伸:
电池用完后我们一般认为它里面没有 电了,是不是一点电都没有了呢?
你有办法进行检测吗? 电流检测器
六年级上册科学-3.1电和磁-教科版( 共20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3.1电和磁-教科版( 共20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温馨提示3】
•必须先把指南针放平并待小磁针完全静止。 •把线圈靠近指南针小磁针。 •先放好,再通电,看清现象后应马上断开。 •思考:线圈怎么放使偏转角度最大?(平放? 竖放?前后左右?) •小组实验,完成记录单
六年级上册科学-3.1电和磁-教科版( 共20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电和磁
在一百多年前(1820 年4月)的一天,丹麦 科学家奥斯特在上课 时,无意中让通电的 导线靠近指南针,他 突然发现……
当时奥斯特连接了这样一个简单的电路, 通电使灯泡发光。
电路连接好了以后,将指南针放置在其中 一根导线的下面。
指南针的变化 【温馨提示1】
1.指南针水平摆放在桌子上,等小磁针静止不动。
思考:既然短路可以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有没有 别的更有效的办法呢?
做一个线圈,用导线在手指上绕5圈左右,固定线圈和引出的线
如果把一根导线 换成一个线圈, 通电后是不是现 象更明显呢?
六年级上册科学-3.1电和磁-教科版( 共20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3.1电和磁-教科版( 共20张) -PPT课 堂课件 (完整 版)
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了偏转
当年奥斯特也碰到这样的问题,有什么办法 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呢?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电和磁》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内容。
这些内容既是对电磁学基础的介绍,也是对电和磁关系探究的深入。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电和磁之间的密切联系,以及电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单元学习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的概念、电路的连接等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电磁学概念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尤其是电和磁关系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学会使用电磁铁、制作简易发电机等实践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电磁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
2.教学难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演示、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线圈、电池、铁钉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学习资源:相关电磁学知识的书籍、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实例,如电磁起重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和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介绍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基本电磁学知识。
通过PPT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磁现象,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第一课电和磁1、第一个发现电磁现象的科学家是:丹麦的(奥斯特),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越大,偏转角度(越大),而且指南针的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有关。
2、做通电导线短路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时,要注意:只能接通一下,马上断开,时间不能长。
3、如果电路短路,则电流很强,会很快把电池的电能用完,所以要尽快断开。
4、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时,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
第二课电磁铁1、电磁铁: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2、电磁铁的特点是: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3、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的南北两极和(线圈缠绕的方向)、(电流的方向)等因素有关。
4.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系吗?我的猜想: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系。
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极性改变。
实验材料:电磁铁、电池、指南针、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线圈缠绕的方向。
不改变的条件:电流的方向、线圈缠绕的圈数、电流的大小。
实验方法:⑴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⑵改变电磁铁线圈缠绕方向;⑶再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
实验结论: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线圈缠绕的方向有关系。
线圈缠绕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
5.实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系吗?我的猜想: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的方向有关系。
电流的方向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
实验材料:电磁铁、电池、指南针、记录纸。
改变的条件:电流的方向。
不改变的条件:线圈缠绕的方向、线圈缠绕的圈数、电流的大小。
实验方法:⑴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⑵改变电流方向;⑶再将电磁铁接通电流,用指南针的一端靠近电磁铁的钉尖一端,判断电磁铁该端的南北极,并作记录。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四部分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电和磁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认识电和磁现象的基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和磁现象,为深入学习电和磁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科学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电和磁这一抽象的科学领域,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电和磁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等基本电和磁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等基本电和磁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和磁的奥秘。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和磁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电和磁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电和磁的相关知识,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如指南针放入通电螺线管附近实验,引发学生对电和磁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以及磁场的分布等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和丰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和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系统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电和磁的内在联系。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学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磁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培养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磁场的分布。
2.教学难点:电磁铁的制作,磁场的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等。
2.学具:学生实验套件、记录表格等。
3.课件:相关实验动画、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电和磁的相关现象,如电磁铁、电动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介绍电流的磁效应,展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讲解电磁铁的制作原理,演示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电和磁》-教科版
4.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电与磁现象的好奇心,激发探究热情,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科学态度;
5.团队合作:在小组合作实验中,提升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电与磁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电流的形成、磁场与磁极的特性,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区分这些基础概念。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解析上,我努力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原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我也认识到,对于某些学生来说,这些概念仍然难以消化。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引入更多直观的教具和动画,以便更形象地展示这些原理。
最后,我认为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章节的知识点,但我也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和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索电和磁的奥秘。
-电生磁现象:强调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现象。
-电磁感应:简要介绍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原理,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生活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如电铃、电磁起重机等,使学生了解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举例解释:
-在讲解电流时,可通过展示电路图和实际操作电路,让学生直观感受电流的流动。
2.磁场、磁极和磁感线的认识;
3.电生磁现象实验:奥斯特实验;
4.电磁感应现象简介;
5.电与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铃、电磁起重机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电和磁》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电与磁现象,提升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现象的能力;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原理等内容。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认识电磁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电和磁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以及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认识电磁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的电磁实验仪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
2.教学难点: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发电机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阐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2.实验法:观察电磁现象,操作电磁实验仪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电磁现象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磁铁、电流表、电压表、发电机模型等。
2.实验材料:铁钉、线圈、电池等。
3.课件:电与磁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电与磁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享已知的电磁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呈现(10分钟)1.教师讲解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演示电磁铁的原理。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变化,总结电磁铁的规律。
操练(10分钟)1.教师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原理。
2.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发电机模型,观察发电现象。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电磁现象的理解。
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电磁现象的规律。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3《电和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探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为后续学习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磁铁的原理、电生磁的实验、磁生电的实验、电磁铁的应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生活中的一些电磁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电磁铁的原理、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实验过程及原理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较强,但在总结规律和分析问题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能设计简单的电磁铁。
2.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理解其原理。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激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的原理及制作。
2.电生磁和磁生电的实验现象及原理。
3.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
2.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生磁和磁生电的现象。
3.采用小组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运用讲解法,讲解实验原理和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实验器材:电磁铁、铁钉、电线、电源、磁体等。
2.教师准备实验演示器材:电磁铁、铁钉、电线、电源、磁体等。
3.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4.安全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磁铁的日常生活应用,如电磁起重机、电磁继电器等,引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电磁铁的原理,展示电磁铁的制作过程,并提问学生关于电磁铁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总结电磁铁的原理。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科学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流的磁效应,以及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电和磁的概念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电流的磁效应2.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等。
2.课件:相关实验视频、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电和磁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电流的磁效应,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电流和磁场之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流的磁效应。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展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实验现象。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电流磁效应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课堂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部分内容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探索电和磁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为学生深入学习电学和磁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电和磁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深度理解和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深入理解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和磁的一些基本性质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
2.教学难点:电和磁的联系,电和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的存在和作用。
2.探究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利用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
3.探究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掌握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
4.电和磁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理解电生磁、磁生电的原理。
5.电和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电和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总结和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电:带电粒子电荷电场磁:磁体磁场磁极电生磁: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磁生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流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1电和磁》说课稿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3.1电和磁》说课稿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电流、电磁铁和磁场的性质等。
在《电和磁》这一课中,学生将学习到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以及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电流的基本概念,对电流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理解起来会有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以及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探究电和磁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电磁铁的工作原理,磁场对电流的影响。
2.教学难点: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的理解,电磁铁工作原理的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电磁铁实验,引发学生对电和磁之间关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新课导入:讲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介绍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场对电流的影响,进一步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4.知识讲解:根据实验结果,讲解磁场对电流的影响,深入剖析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5.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进一步巩固对电磁铁工作原理的理解。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和磁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7.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电磁铁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3《电和磁》 课件(共16张PPT).ppt
聚焦
小磁针发生了偏转 小磁针偏转的秘密是什么?
通电导线产生磁性 断电后磁性消失
探索:短路电路
1.将导线直接连在电池两端。
2.放好小磁针,一位同学拉直导线放 在上面,其他同学负责控制导线和电 池的接触,做好一切准备。
3.你觉得要注意什么呢? 等小磁针静止之后再进行尝试 (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 接通电源,马上断开,一触即放。)
做一个线圈。用导线在手指上绕10圈左右取下, 固定线圈和引出的线。
将导线换成线圈,连接好电路。
短路电流很强, 电池会很快发热接通 电源,马上断开,一 触即放。
线圈怎么放偏转角度最大?
线圈立着垂直套在指南针 上的时候,指南针偏转角 度最大。
电产生了磁
拓展延伸
思考:
这节电池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了,它是 真的没电了吗? 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
猜一猜
长得像表不是表, 问它时间不知道。 谁要钻山进森林, 不戴上它不得了。
——打一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前活动
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呢?
小磁针
猜一猜
神秘盒里可能有什么 ?
材料
探索
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连接好简单电路,检查电路 是否正常,正常后断开开关。
2.你准备怎么做? 小组内分工合作,一位同学拉 直导线放在指针上方,另一位 同学负责按开关。
教科版科学六上3.1《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3.1《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掌握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和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和磁的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电和磁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电和磁的深层次原理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较高,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知道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让学生能运用电和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的实验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安排多个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池、导线、磁铁、铁钉等。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电和磁现象,如手机充电、磁铁吸引等,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电和磁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和磁的知识。
操练(1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如电池连接导线和灯泡,观察灯泡发光的现象;磁铁吸引铁钉等。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实验技能。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深入理解电和磁的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电动机等。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说课稿(说课稿)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电和磁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电荷的性质、磁铁的性质、电流和磁场的关系等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电和磁》这一章节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力和运动的基本概念。
他们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电和磁现象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实验的演示和学生的观察,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电和磁的现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电荷的性质、磁铁的性质、电流和磁场的关系等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电和磁的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电和磁现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荷的性质、磁铁的性质、电流和磁场的关系。
2.教学难点:电流和磁场的关系,学生对于磁场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和操作电和磁的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小组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讲授法可以系统地传授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电和磁现象,如电视遥控器、磁铁吸附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电和磁实验,如摩擦起电、磁铁吸引铁钉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电和磁的现象。
3.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身体验电和磁的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现象分析
1、保持刚才的电路不动, 一人将其中一段电线拉直,
合
与指南针指的方向一致。 上
2、准备就绪后,另一位同学合 开
上开关,观察实验现象。 关
小灯泡亮了 指南针动了
有电流 附近有磁性
3、断开开关,再观察
现象。
指南针只有遇 到铁和有磁性 的环境下才能 偏转!
断 小灯泡熄灭 开
电和磁
实验1:
按下图组装一个电路
电
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
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的小灯 泡最先亮起来!
电和磁
实验2: 电能否产生磁的实验 操作方法: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
停止摆动后,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 南针的上方,与指针指的方向一致。接通 电流观察指南针的变化。断开电流后指南 针有什么变化?反复做几次。
小结论1 电流能够产生磁性
如何检测废电池 是否有电?
用指南针和线圈可 以检测是否有电流
当堂练习
一、判断题
1、丹麦奥斯特实验中发现电 与磁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奠 定了“电磁学”的基础。(√ )
2、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导 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 )√
3、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很 快发热,所以只能接通一下 就断开时间不能长。( √)
2、指南针静止后,指针指示方向是( B )。
A 、指向西北 B、指向南北 C 、指向东西
3、( C )能产生磁性。A、玻璃 B、铜 C、电流 B
4、下列方法中不能增加电流大小的是( )。 A、增加电池节数 B、铜 C、短路
5、( C )是第一个发现电能转化成磁的人。
A、牛顿 B、奥斯卡 C、奥斯特
画图题
电流越大,产生的磁性
的课程时,他考虑:电流产生的磁 效应是否像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
越强
热和光那样向四周散射,即是一种
电流强度相同,线圈产
侧(横)向作用呢?在一次讲课中, 他尝试将磁针放在导线的侧面。当
生的磁性比直导线产生的磁性 他接通电源时,发现磁针轻微的晃
大些 能够用通电线圈和指
动了一下! 正是这一轻微的晃动, 奥斯特马上意识到他多年孜孜以求 的东西就要实现了。奥斯特紧抓不
我刚才没 看清楚!
1、电流短路与正常 工作哪个电流大?
2、哪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磁针偏 转角度大?
小结论2 电流越大,产生
的磁性越大
实验5: 电产生磁的现象更明显
操作方法:B、做通电线圈和指南针的实验 (增加电线圈数) 我们发现:指南针指针偏转角度比原来大
实验说明:电流强度相同时,电线圈数越多, 指南针指针偏转角度越大
实验4: 通过短路的方式,我们会看 到更加明显的现象。
操作方法:A、用短路的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指南针的实验 (提 示: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只能接通一下, 马上断)
我们发现:指南针指针偏转角度比原来大
实验说明:电流越大,指南针指针偏转角度越大
课堂小实验
温馨小提示:
电流短路,电流很 强,电池很快发热,为 避免烧坏仪器,应拿掉 小灯泡、灯座和开关, 一切准备就绪,做到一 触即放。
课堂实验
将实验中的导线换成 线圈,绕过磁针,并比较 线圈横放、竖放、侧放, 哪种方式磁针偏转的角度 大?
其它条件相同的时候, 是导线还是线圈使磁针的 偏转角度大些?
竖放产生的磁性大些!
线圈好像把产生的磁性 集中起来了!电流强度 相同的时候,线圈比单 根导线产生的磁性大些。
电流和磁性同时存 在,此处是先有电流,再 有磁性,还是先有磁性再 产生电流?
4、只有磁铁、铁一类的物质 才能使磁针发生偏转。( ×)
5、我们可以利用通电线圈和 指南针来检测电池是否用 完。(√)
6、通过一根导线和用这根导 线做成线圈,它们产生的 磁性大小是一样的。(× )
二、小磁针靠近下列哪个电
路的导线时,偏转的角度最
大?请打“√”。
√
1、奥斯特实验说明了( A )。
A、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B、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磁体的周围存在磁场
1、把小磁针放在通电导线旁,观察小磁针偏转的方向,画在下图中。
画图题
2、小磁针靠近下列哪个电路的导线时,偏转的角度最大?请打“√”。
()
()
()
小结
奥斯特(1777-1851)丹麦人,
科学史话 发现电流磁效应的第一人。
1819冬--1820年4月,奥斯特在给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学生讲“电学、伽伐尼电流和磁学”
无电流
开 关
指南针回到 原来的位置
磁性消失
实验3:
猜测在不碰到指南针的情况下, 谁有办法使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
1、用磁铁 2、用电
你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 现你们有什么解释?
我们发现:指南针指针偏转了
实验说明:电能产生磁
“圆盘”
为什么可以用开关控制“圆盘”的磁性?
其实“圆盘” 内是一圈圈导
线!
南针检测电路是否有电流。 放,经过反复实验,查明了电流具
有磁效应。1820年7月21日,发表
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的实验》,
引起了学术界的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