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网络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网络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网络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和。

2、Internet采用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

和。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和4层。

6、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

的、、、、

、和七层。

7、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和。

二、单项选择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下面哪一个不是正确地描述OSI分层网络模型的原因?()A分层模型增加了复杂性B分层模型标准化了接口

C分层模型使专业的开发成为可能D分层模型防止一个区域的网络变化影响另一个区域的网络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OSI模型的哪一层完成差错报告、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控制的功能?()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传输层D网络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OSI模型中的哪一层建立、维护和管理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A传输层B会话层C表示层D应用层

4.下面哪一个最好地描述了表示层的功能?()

A完成数据表示和格式化编码功能B处理差错报告、网络拓扑结构和流量控制功能

C给用户的应用提供网络服务

D定义了电气的、机械的、过程的和功能的规范,这些规范用于激活和维护终端系统间物理链路的工作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5.OSI模型的哪一层为用户的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A传输层B会话层C表示层D应用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6.当一台计算机发送E-mail信息给另外一台计算机时,下列的哪一个过程正确描述了数据打包的5个转换步骤?()

A数据,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比特B比特,数据帧,数据包,数据段,数据

C数据包,数据段,数据,比特,数据帧D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比特,数据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4.信息在计算机中是如何储存的?()

A十进制数表示B二进制数表示C电子表示D单词和图像表示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5.数据链路层在OSI模型的哪一层?()

A第1层B第2层C第3层D第4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6.下面哪—项正确描述了OSI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A把数据传输到其他的网络层B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C提取弱信号,过滤信号,放大信号,然后以原样的方式在网络中发送这些信号

D为物理链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7.网络接口卡位于OSI模型的哪一层?()

A数据链路层B物理层C传输层D表示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9.网络接口卡(NIC)可以做什么?()

A建立、管理、终止应用之间的会话,管理表示层实体之间的数据交换

B在计算机之间建立网络通信机制C为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D提供建立、维护、终止虚电路,传送差错报告,恢复和信息流控制的机制

20、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1、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22、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23、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24、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25、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时序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必修四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高中数学必修四第一章基础强化训练题 1、已知角α的终边过点P (-4,3) ,则 的值是 ( ) A. - 1 B. 1 C. D. 2、已知cosα=﹣,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α=( ) A .﹣ B . C .﹣ D . 3、31sin 6π??- ???的值是( ) A. 12 B. 12 - C. 32 D. 32- 4、已知,且为第四象限角,则( ) A. B. C. D. 5、半径为cm π,中心角为060动点扇形的弧长为( ) A. 23cm π B. 3cm π C. 23cm π D. 223cm π 6、已知角α终边经过点3122P ?? ? ??? ,则cos α=( ) A. 12 B. 32 C. 33 D. 12 ± 7、点A(x,y)是300°角终边上异于原点的一点,则y x 值为( ) 33 C. 33 D. -33 8、α是第二象限角,则2 α是( )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一象限角或第三象限角 D. 第一象限角或第二象限角 9、若()3sin 5πα+=, 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sin cos 22sin cos 22παπα παπα++-=---( ) A. 12 B. 12 - C. 2 D. 2-

10、若3sin 45πα??-= ???,则()sin 2πα+= ( ) A. 725- B. 725 C. 15- D. 15 11、将表的分针拨慢10分钟,则分针转过的角的弧度数是( ) A. 3π B. 6π C. 3π- D. 6 π- 12、()cos 570-?= ( ) A. 12 B. 12 - C. 3- D. 3 13、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4P ,则角α的正弦值为( ) A. 34 B. 43 C. 35 D. 45 14、已知α是锐角,则2α是()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小于180的正角 D. 第一或第二象限角 15、的值为( ) A. B. C. D. 16、与角 终边相同的角是 ( ) A. B. C. D. 17、已知2cos 23sin ,,2 πθθθπ??=∈ ???,则θ的终边经过点() A .()2,2-B .()1,2-C .()1,3-D .()2,1- 18、化简0sin600的值是( ) A. 12 B. 12 - C. 33-19、13cos 6π ?? ???的值是( ) 33—12 D. 12 20、函数()()sin f x A x ω?=+ (其中A >0,2π?< )的图象如图所示,为了得到()f x 的图象,则只需将 g(x)=sin2x 的图象()

神经网络例题汇总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5分,共计25分) 1、泛化能力 答:泛化能力又称推广能力,是机器学习中衡量学习机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泛化能力主要是指经过训练得到的学习机对未来新加入的样本(即测试样本)数据进行正确预测的能力。 2、有监督学习 答:有监督学习又被称为有导师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需要外界存在一个“教师”,她可以对一组给定输入提供应有的输出结果,学习系统可根据已知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差值来调节系统参数。 3、过学习 答:过学习(over -fitting ),也叫过拟和。在机器学习中,由于学习机器过于复杂,尽管保证了分类精度很高(经验风险很小),但由于VC 维太大,所以期望风险仍然很高。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训练误差最小反而可能导致对测试样本的学习性能不佳,发生了这种情况我们称学习机(比如神经网络)发生了过学习问题。典型的过学习是多层前向网络的BP 算法 4、Hebb 学习规则 答:如果两个神经元同时兴奋(即同时被激活),则它们之间的突触连接加强。如果用i v 、j v 表示神经元i 和j 的激活值(输出),ij ?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则Hebb 学习规则可以表示为:ij i j w v v α?=,这里α表示学习速率。Hebb 学习规则是人工神经网络学习的基本规则,几乎所有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都可以看作Hebb 学习规则的变形。 5、自学习、自组织与自适应性 答:神经网络结构上的特征是处理单元的高度并行性与分布性,这种特征使神经网络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信息的分布存储与并行计算而且存储与处理一体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必然给神经网络带来较快的处理速度和较强的容错能力。能力方面的特征是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组织与自适应性。自适应性是指一个系统能改变自身的性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它包含自学习与自组织两层含义。自学习是指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或感知,神经网络能通过自动调整网络结构参数,使得对于给定输入能产生期望的输出。自组织是指神

网络安全技术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习题及答案

第1章网络安全概述 练习题 1.选择题 (1)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 )。 A.机密性B.完整性 C.可用性D.可控性 (2)Alice向Bob发送数字签名的消息M,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A ) 。 A.Alice可以保证Bob收到消息M B.Alice不能否认发送消息M C.Bob不能编造或改变消息M D.Bob可以验证消息M确实来源于Alice (3)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是对( D )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 A.交换机B.路由器C.服务器D.防火墙(4)根据统计显示,80%的网络攻击源于内部网络,因此,必须加强对内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防范。下面的措施中,无助于提高局域网内安全性的措施是( D )。 A.使用防病毒软件B.使用日志审计系统 C.使用入侵检测系统D.使用防火墙防止内部攻击 2. 填空题 (1)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与不可抵赖性。 (2)网络安全是指在分布式网络环境中,对信息载体(处理载体、存储载体、传输载体)和信息的处理、传输、存储、访问提供安全保护,以防止数据、信息内容遭到破坏、更改、泄露,或网络服务中断或拒绝服务或被非授权使用和篡改。 (3)网络钓鱼是近年来兴起的另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手段,黑客建立一个网站,通过模仿银行、购物网站、炒股网站、彩票网站等,诱骗用户访问。 (4)防火墙是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它是设置在被保护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屏障,以防止发生不可预测的、潜在破坏性的入侵, (5)入侵检测是网络的第二道防线,入侵检测是指通过对行为、安全日志或审计数据或其他网络上可以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检测到对系统的闯入或闯入的企图。

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

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读图,完成1~3题。 1.与水域③一样的海域不.具有的特征是() A.深度一般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B.无独立的海流系统 C.潮汐现象不明显 D.理化性质不稳定 2.图中序号所示的水域中,属于印度洋的有几个() A.1B.2 C.3 D.4 3.水域①所在的大洋与水域④所在大洋的分界线是() A.挪威海以南 B.白令海峡 C.经过合恩角的68°W经线 D.经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经线 解析:本组题以具有两洋、三洲、五海之称的西亚和北非的局部地区图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海与洋的分布、区别、界线等问题。图中①(地中海)、③(红海)和⑥(黑海),属于陆间海,潮汐现象明显;水域②(波斯湾)因深入陆地,只有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拉伯海相通,属于内陆海;水域④(阿拉伯海)因是印度洋向大陆的延伸且深度不断变浅属于海湾;水域⑤(里海)属于内陆湖,不属于任何大洋;各海域中,①⑥属于大西洋,②③④属于印度洋。 答案:1.C 2.C 3.D 一艘货轮6月初从广州出发驶往伦敦,历时近2个月。据此完成4~5题。 4.货轮依次经过的海峡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解析:选D。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红海附近的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英吉利海峡、马六甲海峡,从广州到伦敦依次应经过④①②③。 5.若沿途不装卸任何货物,货轮吃水最深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C。货轮吃水最深处应该是海水盐度最小处,由此可判断英吉利海峡由于纬度较高而盐度最低。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6~7题。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五、补充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3.在公司制企业中,企业的权力机构是()。 A 监事会 B 股东会 C 董事会 D 管理层 5.我国规定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需在次年的前四个月内披露,体现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要求。 A 重要性 B 相关性 C 及时性 D 可理解性 6.规范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行为的主要标准是()。 A 会计确认 B 会计计量 C 会计准则 D 会计报告 7.在美国,企业会计准则的正确称谓是()。 A 一般公认会计原则 B 国际会计准则 C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D 财务会计准则 8.1494年,卢卡·帕乔利所著的()一书问世,为复式簿记作为一种科学记账方法的完善及其在整个欧洲及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A 计算与记录详论 B 复式簿记 C 会计思想史 D 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9.下列关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说法错误的有()。 A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都是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B 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现实的和潜在的使用者 C 会计信息使用者除关于其自身特殊需求的信息外也关注共同性的会计信息 D 投资者等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即可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10.下列关于企业会计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有()。 A 企业会计行为属于企业的管理行为,因而具有管理特性 B 企业财务会计行为包括控制经济资源的配置和提供会计信息 C 企业财务会计行为的后果影响“社会公共利益”,因而必须接受政府的会计管制 D 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行为主要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向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以下特征()。 A 会计信息是以货币进行计量的信息 B 会计信息主要是以货币进行计量的信息 C 会计信息可以连续、综合地揭示企业经济活动情况 D 会计信息可以连续、综合地揭示企业经济活动的全部情况 5.就会计信息提供而言,企业的会计信息处理主要包括()。 A 以财务报告的方式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B 确定或认定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交易与事项是否进入会计系统进行处理 C 计算和衡量企业经济资源的价值变动结果 D 以会计特有的方式记载各种会计信息及其生成过程 (三)判断题 2.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首先用来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的需要。() 4.债权人特别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同时也关注企业的获利能力。() 5.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质量要求)是用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标准。()

人工神经网络复习题

《神经网络原理》 一、填空题 1、从系统的观点讲,人工神经元网络是由大量神经元通过极其丰富和完善的连接而构成的自适应、非线性、动力学系统。 2、神经网络的基本特性有拓扑性、学习性和稳定收敛性。 3、神经网络按结构可分为前馈网络和反馈网络,按性能可分为离散型和连续型,按学习方式可分为有导师和无导师。 4、神经网络研究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 5、网络稳定性指从t=0时刻初态开始,到t时刻后v(t+△t)=v(t),(t>0),称网络稳定。 6、联想的形式有两种,它们分是自联想和异联想。 7、存储容量指网络稳定点的个数,提高存储容量的途径一是改进网络的拓扑结构,二是改进学习方法。 8、非稳定吸引子有两种状态,一是有限环状态,二是混沌状态。 9、神经元分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 10、汉明距离指两个向量中对应元素不同的个数。 二、简答题 1、人工神经元网络的特点? 答:(1)、信息分布存储和容错性。 (2)、大规模并行协同处理。 (3)、自学习、自组织和自适应。 (4)、人工神经元网络是大量的神经元的集体行为,表现为复杂

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5)人式神经元网络具有不适合高精度计算、学习算法和网络设计没有统一标准等局限性。 2、单个神经元的动作特征有哪些? 答:单个神经元的动作特征有:(1)、空间相加性;(2)、时间相加性;(3)、阈值作用;(4)、不应期;(5)、可塑性;(6)疲劳。 3、怎样描述动力学系统? 答:对于离散时间系统,用一组一阶差分方程来描述: X(t+1)=F[X(t)]; 对于连续时间系统,用一阶微分方程来描述: dU(t)/dt=F[U(t)]。 4、F(x)与x 的关系如下图,试述它们分别有几个平衡状态,是否为稳定的平衡状态? 答:在图(1)中,有两个平衡状态a 、b ,其中,在a 点曲线斜率|F ’(X)|>1,为非稳定平稳状态;在b 点曲线斜率|F ’(X)|<1,为稳定平稳状态。 在图(2)中,有一个平稳状态a ,且在该点曲线斜率|F ’(X)|>1,为非稳定平稳状态。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他们各实现什么功能? 计算机网络分为用于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和负责网络中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包括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T,它们都是信息传输的源节点,有时也通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机制,网络覆盖范围广泛。 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中,那些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的ARPANET、TCP/IP、SNA的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存储器、打印机等硬件资源共享,数据库等软件资源共享和收发邮件收发消息等信息交换三方面的功能。 5.缩写名词解释。 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拆设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 PDN:公用数据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简述模拟数据及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表示方法。 模拟数据可以直接用对应的随时间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来表示,也可以经相应的转换设备 转换后用离散的数字信号表示。 数字数据可用二进制编码后的离散数字信号表示,也可经转换设备转换后用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 表示。 2.简述Modem和CODEC作用 Modem可以把离散的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后经相应的模拟信号媒体传送出 去,把接收到的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解调还原成原来的离散数字数据。 CODEC把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编码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后传送出去,把收到的数字信号解码还原成原来的模拟信号。 3.什么是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是通过计算机等数据装置和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存储和处理。4.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号传输速率的单位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数据传输速率S的单位是位/秒,记作bps或b/s,信号传输速率B的单位是波特(Baud)。数据传输速率等于信号传输速率乘以每码元表示的二进制位数。

第1章单元检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选取的 B、宇宙中的物体有的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 C、只能选取不动的物体做为参考系 D、同一个运动对不同的参考系,其观察结果一定是相同的. 2.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是平均速度是() A.子弹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C.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0m/s; D.在市区某段对汽车限速,不得超过60km/h。 3.某物体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2米/秒2,在任1秒中( ) A.该秒末速度比前1秒初速度小2米/秒; B.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米/秒,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C.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米/秒,其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D.末速度比初速度小2米/秒,其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4.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A.研究飞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可以把飞机当作质点; B.确定轮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作质点来处理; C.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D.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以当作质点来处理。5.关于位移和路程的关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的两段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等;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 6.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我们下午3点20分出发,不要迟到; B.我校的百米跑记录是12秒8; C.1997年7月1日零时我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世界杯足球决赛在今晚8时开始。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综合练习题

新课标高一地理同步测试—人口的变化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1999年10月12日被联合国定为()A.50亿人口日B.60亿人口日C.70亿人口日D.80亿人口日 2.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模式指标的是()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生育率 3.下列关于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B.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特点相同C.19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D.世界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平衡的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请读图1回答4~5题。 4.(图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 B.23% C.13% D.60% 5.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根据图2回答下列6~7题 6.(图2)图中所示a国家可能是() A.印度B.新加坡C.美国D.德国 7.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8.下列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模式中,“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B.总的来说,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C.美国人口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D.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 9.若某城市人口出生率1.02%,死亡率0.62%,自然增长率是0.4%,其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以上都不是 10.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广东省人口数量增长高于全国其他省区,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B.人口死亡率低C.人口自然增长快D.人口迁移造成的1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现象的是()A.山东的大学生毕业后由长沙到北京工作B.中国的学者到美国进行学习访问C.华裔科学家回国探亲D.国庆节到外地休假 自然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据此回答12—13题。 12.影响美国第四次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耕地充足,土地生产力潜力大B.西部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制造业的发展C.西部、南部离海洋近,水资源丰富D.西部、南部光照充足,空气洁净、环境优美13.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导致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A.深圳、珠海经济条件的改善B.深圳、珠海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深圳、珠海交通和通讯的发展D.深圳、珠海自然条件的改善 读“四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示意图3”,回答14~15题 14.图中与①②③④曲线排序相应的一组国家是()A.瑞典、墨西哥、日本、中国 B.瑞典、日本、中国、墨西哥 C.中国、墨西哥、日本、瑞典 D.日本、瑞典、墨西哥、中国 15.有关四个国家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瑞典是北欧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人口年龄结构呈 老年型 B.墨西哥属于北美洲,二战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加 剧 C.中国20世纪70年代控制人口增长数量,目前我国 没有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D.日本是工业发达国家,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16.影响当今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土壤的肥力状况C.经济因素D.宗教因素 17.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永远不变的 C.随着科技的发展,资源利用率提高,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是无限的 D.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18.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容量就是人口容量 B.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 C.人口合理容量是是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D.人口的合理容量就是目前世界上的人口规模 19.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B.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C.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D.资源 20.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A.比现在小得多B.比现在大得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 21.目前上海面临的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A.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B.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过重 C.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D.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2008年研究生神经网络试题A卷参考答案

研究生神经网络试题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5分,共计25分) 1、泛化能力 答:泛化能力又称推广能力,是机器学习中衡量学习机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泛化能力主要是指经过训练得到的学习机对未来新加入的样本(即测试样本)数据进行正确预测的能力。 2、有监督学习 答:有监督学习又被称为有导师学习,这种学习方式需要外界存在一个“教师”,她可以对一组给定输入提供应有的输出结果,学习系统可根据已知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的差值来调节系统参数。 3、过学习 答:过学习(over-fitting),也叫过拟和。在机器学习中,由于学习机器过于复杂,尽管保证了分类精度很高(经验风险很小),但由于VC维太大,所以期望风险仍然很高。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训练误差最小反而可能导致对测试样本的学习性能不佳,发生了这种情况我们称学习机(比如神经网络)发生了过学习问题。典型的过学习是多层前向网络的BP算法 4、Hebb学习规则 答:如果两个神经元同时兴奋(即同时被激活),则它们之间的突触连接加强。如果用、表示神经元i和j的激活值(输出),表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权,则Hebb学习规则可以表示为:,这里表示学习速率。Hebb 学习规则是人工神经网络学习的基本规则,几乎所有神经网络的学习规则都可以看作Hebb学习规则的变形。

5、自学习、自组织与自适应性 答:神经网络结构上的特征是处理单元的高度并行性与分布性,这种特征使神经网络在信息处理方面具有信息的分布存储与并行计算而且存储与处理一体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必然给神经网络带来较快的处理速度和较强的容错能力。能力方面的特征是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组织与自性适应性。自适应性是指一个系统能改变自身的性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它包含自学习与自组织两层含义。自学习是指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或感知,神经网络能通过自动调整网络结构参数,使得对于给定输入能产生期望的输出。自组织是指神经系统能在外部刺激下按一定规则调整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逐渐构建起神经网络。也就是说自组织神经元的学习过程,完全是一种自我学习的过程,不存在外部教师的示教。 二、问答题(共7题,每题8分,共计56分) 1、试述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并说明遗传算法的求解步骤。 答: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如下:通过适当的编码方式把问题结构变为位串形式(染色体),在解空间中取一群点作为遗传开始的第一代,染色体的优劣程度用一个适应度函数来衡量,每一代在上一代的基础上随机地通过复制、遗传、变异来产生新的个体,不断迭代直至产生符合条件的个体为止。迭代结束时,一般将适应度最高的个体作为问题的解。 一般遗传算法的主要步骤如下: (1) 随机产生一个由确定长度的特征字符串组成的初始群体。 (2) 对该字符串群体迭代的执行下面的步 (a) 和 (b) ,直到满足停止标准: (a) 计算群体中每个个体字符串的适应值; (b) 应用复制、交叉和变异等遗传算子产生下一代群体。 (3) 把在后代中出现的最好的个体字符串指定为遗传算法的执行结果,这个结果可以表示问题的一个解。 2、什么是进化计算?它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出发点是什么?

第一章 综合检测题

第一章综合检测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sin2cos3tan4的值( ) A .小于0 B .大于0 C .等于0 D .不存在 [答案] A [解析] ∵π2<2<π,∴sin2>0,∵π2<3<π,∴cos3<0,∵π<4<3π 2,∴tan4>0,∴sin2cos3tan4<0. 2.若角600°的终边上有一点(-4,a ),则a 的值是( ) A .4 3 B .-4 3 C .±4 3 D. 3 [答案] B [解析] 由条件知,tan600°= a -4 , ∴a =-4tan600°=-4tan60°=-4 3. 3.(08·全国Ⅰ文)y =(sin x -cos x )2-1是( ) A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偶函数 B .最小正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C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偶函数 D .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答案] D [解析] ∵y =(sin x -cos x )2-1=sin 2x -2sin x cos x +cos 2x -1=-sin2x , ∴函数y =(sin x -cos x )2-1的最小正周期为π,且是奇函数. 4.函数y =sin ????2x -π3在区间??? ?-π 2,π的简图是( )

[答案] A [解析] x =0时,y <0,排除B 、D , x =π 6 时,y =0,排除C ,故选A. 5.为了得到函数y =cos ????2x +π 3的图象,只需将函数y =sin2x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5π 12个长度单位 B .向右平移5π 12个长度单位 C .向左平移5π 6个长度单位 D .向右平移5π 6个长度单位 [答案] A [解析] y =cos(2x +π3)=sin(2x +π2+π 3) =sin(2x +5π6)=sin2(x +5π 12 ), 由y =sin2x 的图象得到y =cos(2x +π 3)的图象. 只需向左平移5π 12个长度单位就可以. 6.函数y =|sin x |的一个单调增区间是( ) A.????-π4,π4 B.???? π4,3π4 C.????π,3π 2 D.??? ?3π 2,2π [答案] C [解析] 画出函数y =|sin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函数图象知它的单调增区间为? ???k π,k π+π 2(k ∈Z ),所以当k =1时,得到y =|sin x |的一

第一章 导论 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参见教材P3)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参见教材P4)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参见教材P4) 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参见教材P8)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参见教材 P11)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参见教材P16)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参见教材P16)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测试题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在计算机网络中,双绞线、同轴电缆以及光纤等用于传输信息的载体被称为。 2、网络工作站是连接到网络中的计算机,它保持原有功能为用户服务,同时又可以按照被授予的访问服务器。 3、INTERNET在上是统一的,在物理上则由不同的网络互连而成。 4、调制解调器是实现计算机的信号和电话机模拟信号相互转换的设备。 5、防火墙的位置一般均安装在内部网络与INTERNET的处。 6、INTERNET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的网络。 7、网络管理是对网络中的、及的综合管理。 8、网络安全全主要包括、、。 9、防火墙采用的是技术,其目的。 10、网络病毒主要来源。 11、TCP/IP协议中的应用层对应OSI参考模型中的。 12、TCP/IP协议共分层。13、在OSI中,用于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表示的是层、层不参加具体数据传输,但对数据传输进行管理,层实现网络内相邻结点间以帧为单位的差错传输,层实现从源站到目的站寻址,层负责用户信息的语义表示,层实现传输线以及接口硬件的机械、电气等各种特性。 14、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是。 15、OSI参考模型是和于年提出的,其目的是。 16、网络适配器的功能是。 17、物理拓扑是星型而逻辑拓扑是总线型。 18、INTERNET从发展至今经历了、、。 二、不定项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份组成() A、主机 B、通信子网 C、通信协议 D、网络硬件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 A、INTERNET网 B、ARPANET网 C、LAN网 D、令牌网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A、消息服务 B、集中控制、管理及分配网络资源

2019秋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综合检测题

第一章综合检测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小明记录了同学们在参加北京市中考体育测试中的一些成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 ) A.1000 m跑的成绩为88 s B.引体向上1 min13个 C.仰卧起坐1 min40次D.实心球投掷成绩12 m 2.如图所示为测某圆柱直径的几种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C ) 3.(2018·玉林)2017年4月,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对接完成后,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B ) A.“长征七号”B.“天宫二号”C.文昌航天发射场D.地球 ,第4题图) 4.某大学两位研究者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如图所示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下列关于正在城市中心马路上行驶的此车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以路面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车是静止的 C.以路旁的房屋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D.以车内的驾驶员为参照物,车是运动的5.如下图所示为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 6.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6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频率,可以估测出( C ) A.小李的身高大约为170 dm B.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 m/s C.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000 m D.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 s 7.(2017·河北)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

统计学第一章练习题

第一章概述 综合复习题 1.要了解某一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B )。 A.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B.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 C.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D.每一个企业 2.要了解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20个学生 B.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3.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B )。 A.性别 B.年龄 C.职称 D.健康状况 4. 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B.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

C.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D.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5.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 (C)。 A.男性职工人数 B.女性职工人数 C.下岗职工的性别 D.性别构成 6. 统计工作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C)。 A.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汇总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7. 统计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是( A )。 A.统计调查 B.统计设计 C.统计整理 D.统计汇总 8.在医院总体中,医院所数(甲)、医院职工人数(乙)和病床张数(丙)三个指标( B )。 A.都是总体单位总量 B.甲是总体单位总量,乙、丙是总体标志总量 C.都是总体标志总量 D.乙是总体单位总量,甲、丙是总体标志总量

神经网络实例--对正弦函数拟合

%利用神经网络工具箱对一个正弦函数进行拟合,源码如下: clc clear close all %----------------------------------------------- %产生训练样本与测试样本 P1=1:2:200; %训练样本,每一列为一个样本 T1=sin(P1*0.1); %训练目标 P2=1:2:200; %测试样本,每一列为一个样本 T2=sin(P2*0.1); %测试目标 %------------------------------------------------ %归一化 [PN1,minp,maxp,TN1,mint,maxt] = premnmx(P1,T1); PN2=tramnmx(P2,minp,maxp); TN2=tramnmx(T2,mint,maxt); %------------------------------------------- %设置网络参数 NodeNum = 20; %隐藏节点数 TypeNum = 1; %输出维数 TF1='tansig'; TF2='purelin'; %判别函数(缺省值) net=newff(minmax(PN1),[NodeNum TypeNum],{TF1 TF2}); %------------------------------------------------------ %指定训练参数 net.trainFcn='trainlm'; net.trainParam.show=20; %训练显示间隔 net.trainParam.lr=0.3; %学习步长-traubgd,traubgdm net.trainParam.mc=0.95; %动量项系数-traingdm,traingdx net.trainParam.mem_reduc=1; %分块计算Hessian矩阵(仅对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有效) net.trainParam.epochs=1000; %最大训练次数 net.trainParam.goal=1e-8; %最小均方误差 net.trainParam.min_grad=1e-20; %最小梯度 net.trainParam.time=inf; %最大训练时间 %------------------------------------------------------- %训练 net=train(net,PN1,TN1); %训练 %-------------------------------------------------- %测试 YN1=sim(net,PN1); %训练样本实际输出 YN2=sim(net,PN2); %测试样本实际输出 MSE1=mean((TN1-YN1).^2); MSE2=mean((TN2-YN2).^2);

第一章 综合检测试题(1)

第一章综合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共54分。1到10题每题3分,共30分。11到16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2019·长沙高一检测)下列关于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杂合子杂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纯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D.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2.(2019·湖北宜昌月考)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 3.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全为高茎豌豆,子二代出现高茎∶矮茎≈3∶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A.子一代中含有的控制矮茎的遗传因子没有表现出来 B.每个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必须有足量的子二代个体 D.各种配子的活力及每个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相同 4.下列有关测交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B.通过测交可以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 C.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 D.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表现类型一定相同 5.(2019·山西新绛高一期中)实验室里,老师组织同学们自己动手完成“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小明在操作过程中不慎将甲桶内的1个D小球丢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丢失一个小球对本实验没有任何影响,继续实验 B.可以去掉乙桶内的一个D小球,确保甲、乙两桶内的小球数量比为1∶1,继续实验 C.将甲桶内的一个d小球改为D小球,继续实验 D.将甲桶内的一个d小球去掉,确保甲桶内D∶d为1∶1,继续实验 6.(2019·河北正定中学高一期中)假说—演绎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测交实验的后代中有30株高茎豌豆和34株矮茎豌豆属于演绎推理

神经网络应用实例

神经网络 在石灰窑炉的建模与控制中的应用神经网络应用广泛,尤其在系统建模与控制方面,都有很好应用。下面简要介绍神经网络在石灰窑炉的建模与控制中的应用,以便更具体地了解神经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和应用效果。 1 石灰窑炉的生产过程和数学模型 石灰窑炉是造纸厂中一个回收设备,它可以使生产过程中所用的化工原料循环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图1所示,它是一个长长的金属圆柱体,其轴线和水平面稍稍倾斜,并能绕轴线旋转,所以又 CaCO(碳酸钙)泥桨由左端输入迴转窑,称为迴转窑。含有大约30%水分的 3 由于窑的坡度和旋转作用,泥桨在炉内从左向右慢慢下滑。而燃料油和空气由右端喷入燃烧,形成气流由右向左流动,以使泥桨干燥、加热并发生分解反应。迴转窑从左到右可分为干燥段、加热段、煅烧段和泠却段。最终生成的石灰由右端输出,而废气由左端排出。 图1石灰窑炉示意图 这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原料和燃料不断输入,而产品和废气不断输出。在生产过程中首先要保证产品质量,包括CaO的含量、粒度和多孔性等指标,因此必须使炉内有合适的温度分布,温度太低碳酸钙不能完全分解,会残留在产品中,温度过高又会造成生灰的多孔性能不好,费燃料又易损坏窑壁。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原料成分、含水量、进料速度、燃油成分和炉窑转速等生产条件经常会发生变化,而且有些量和变化是无法实时量测的。在这种条件下,要做到稳定生产、高质量、低消耗和低污染,对自动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以前曾有人分析窑炉内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并根据传热和传质过程来建立窑炉的数学模型,认为窑炉是一个分布参数的非线性动态系统,可以用二组偏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一章测试题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一章)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1、计算机网络是和相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分为和两个部分。 3、OSI基本构造技术是:。 4、在OSI中层是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的桥梁和接口。 5、在OSI中网络层的任务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A. PAN B. LAN C. MAN D. W AN 2. 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 硬件.软件. 数据. 通信信道 B. 主机. 外设. 软件. 通信信道 C. 硬件.程序. 数据. 通信信道 D.主机. 程序. 数据. 通信信道 3.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开始于()。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初期 C. 20世纪60年代中期 D. 20世纪70年代 4. 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 ARPANET B. ChinaNet C. Internet D. CERNET 5. 星形、总线形、环形和网状形是按照()分类。 A.网络跨度 B. 网络拓扑 C. 管理性质 D. 网络功能 6. 计算机互联的主要目的是()。 A. 定网络协议 B. 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C. 集中计算 D. 资源共享 7. 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 A. 软件与数据库 B. 服务器、工作站与软件 C. 硬件、软件与数据 D. 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8. 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 A. 局域网/广域网 B. 对等网/城域网 C. 环型网/星型网 D. 有线网/无线网 9. 局部地区通信网络简称局域网,英文缩写为()。 A. W AN B. LAN C. SAN D. MAN 10. Internet的网络层含有四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 A. IP,ICMP,ARP,UDP B. TCP,ICMP,UDP,ARP C. IP,ICMP,ARP,RARP D. UDP,IP,ICMP,RARP 11. TCP/IP体系结构中的TCP和IP所提供的服务分别为()。 A. 链路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 B. 网络层服务和运输层服务 C. 运输层服务和应用层服务 D. 运输层服务和网络层服务 12. 13. 在TCP/IP协议簇中,UDP协议工作在()。 A. 应用层 B. 传输层 C. 网络互联层 D. 网络接口层 14. 相邻层间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之为服务数据单元,其英文缩写为()。 A. SDU B. IDU C. PDU D . ICI 15. 对等层间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之为协议数据单元,其英文缩写为()。 A. SDU B. IDU C. PDU D. ICI 16. 发生在同一系统中相邻的上下层之间的通信称之为()。 A. 对等层 B. 相邻层 17. 当一台计算机从FTP服务器下载文件时,在该FTP服务器上对数据进行封装的五个转换步骤是()。 A. 比特,数据帧,数据包,数据段,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