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电影孔子九大争议

合集下载

2024年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悟(2篇)

2024年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悟(2篇)

2024年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悟电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为什么今天我还是要写观后感呢?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文化信仰。

谈到文化信仰我们想到的那首当其冲的就是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祷告于你丘山而得名。

电影中孔子的出场已经是一个大夫的身份了。

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双亲,所以孔子对下层百姓的疾苦特别的关注,回到电影上来。

电影中的周润发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孔子的许多东西,让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接着是孔子与鲁公一起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死,都与历史不符。

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起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

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死的,不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和老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面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和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但是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曾经别人赶他走,但是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回国。

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这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2024年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悟(2)《孔子》是一部讲述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故事的电影,于2024年上映。

我在观看这部电影后,不禁产生了许多感悟和思考。

论电影《孔子》中孔子形象的精神缺失

论电影《孔子》中孔子形象的精神缺失

靠 的是 军 事 谋 略 ,用 空 城 计 吓 唬住 了 齐 景 公 ,迫 使 齐 景 公 在 慌 乱 中 退还 了 汶 上 三 城 。 这 一 改 变 ,在 观 赏 性 上确 实 增 色 不 少 ,却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了夹 谷
都 能够 给人 留 下深 刻 的 印象 。 但 闭 目 深 思 ,又 觉 得 影 片 似 乎 少 了 些 内在 的


中 虽然 记 载 了孔 子 的话 : “ 闻有 文 臣 事 者 必有武 备 , 武事者 必有 文备 。 【】 有 ”1 ( 1 1 ) 孔子 最终 取 得这 场外 交斗 争 p 但 95 的胜 利 靠 的是 礼 仪 。 而 在 电影 中 ,孔
子 的礼 败 的艺术经验值得人 们深思和探 讨。
[ 关键词 】 电影 孔子 形 象
精神缺 失
[ OI 036 /in10 — 962 1. . 4 D 】1. 9js . 2 6 1 . 01 0 9 .s 0 0 4 1
的悲剧 精神 正 是孔 子精 神 的核 心 内容 。 然 而 ,我 们 从 影 片 《 子 》中 却 很 难 孔 看 到 孔 子 的博 大 胸 怀 和 精神 世 界 ,只 能 看 到 由几 个颇 具 故 事 情 节 的 故 事 片 有 勇 有 谋 、文 武双 全 、 意 志 坚 定 、彬 断 连 缀 起 来 的 画面 所 展 示 的肤 浅 的 表 彬有 礼 的政 治 家、 军事 家 、 教育 家形 象。 层 现象 。 当然 , 片也 想塑 造孔 子教 育家 、 影 把 孔子 这 样 一 位 在 中 国 思 想 文化 领 域 具 有 崇 高 地位 的 文化 巨人 搬 上 银 幕 有 思 想 家 的 形 象 ,也 涉 及 到 了 孔子 的仁 定 的难 度 和 风 险 ,也 需 要 一 定 的艺 政 、德 治 、 礼 乐 教 化 ,如 影 片开 始 就 术 勇气 和 探 索 精 神 ,其 成 功 和 失败 的 出 现 了孔 子弟 子 的读 书 身 影 、孔 子 周 艺术经验 发 人深思 ,值 得我 们探 讨。 游 列 国时 在 大 树 下 讲 学 、 孔 子教 育 学 生 的人 生 格 言 、 孔 子在 晚年 删 诗 书 编 孔子 形象 的精神 缺 失 春秋 》 文化事 业 , 的 甚至 在 卫国时 , 《 子 》一 片不 乏精 彩 的情 节 和 订 《 孔 当卫 灵公 要 求孔 子 帮助卫 国训 练 军 队 , 生动 的 画面 ,孔 子 的形 象 也 能 够 给 人 孔 子还 推 辞说 兵 戎不 是 自 己擅 长 之事 , 以耳 目一 新 的 感 觉 ,如 孔 子 智 救 逃 奴 膝 思 弓 的仁 者 和 雄 辩 家 形 象 , “ 三 表 达 要 用 礼 乐教 化 民众 的 愿 望 …… 但 堕 都 ” 、抑 三 桓 中 的杜 私 门、 强 公 室 的 这 些 因素 都 没 有 被 作 者 深 入 挖掘 ,只 政 治 家 形 象 , “ 子 台之 战 ” 中 诱 敌 是 涉 及 之 后 就 匆 匆 离 开 , 自始 至 终 都 武 深 入 、击 鼓 指 挥 作 战 的军 事 家形 象 , 没 有 成 为 影 片 的 主体 ,而 只 是 在 孔 子 和 季 孙 氏比试 射艺 时 的精 湛 武 艺 ,以 的 政 治 活 动 中 起 到 一 种 陪衬 的作 用 , 及 “ 见 南 子 ” 中的 人 性 化 倾 向 …… 对 塑 造 孔 子 的 完 人 、 圣人 形 象 帮 助 不 子

2024年小学生观看《孔子》心得感悟(三篇)

2024年小学生观看《孔子》心得感悟(三篇)

2024年小学生观看《孔子》心得感悟对于电影《孔子》,我已多次观赏,其深沉的感动并非源于理解难度,而是其触动心灵的震撼力。

影片以其视听手法,成功营造了那个时代的壮阔情境。

诚然,影片中也存在一些缺陷。

尽管尽力融入了孔子的名言,也借用了他人的智慧,但有时显得勉强;故事虽得以叙述,却缺乏引人入胜的连贯性;节奏处理得较为缓慢,人物对话平淡无奇,缺乏生动性。

个人的文言文理解限制或许是一因素,加之历史的某些改编情节,使人感到不甚协调。

考虑到电影的时长限制,要在短短两小时内展现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总体来看,电影《孔子》仍可被视为一次成功的尝试。

它首先以鲜明的笔触展现了尊师重道的美德,这在当今社会尤为值得借鉴,让人深感敬佩。

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坚韧忠诚,如子路的临终教诲,颜回的英勇护书,都令人动容,尽管其中或许夹杂着一些历史的曲解,但人物的崇高形象得以提升。

孔子重返故乡的深情一躬,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让人感叹。

对于那理想中的和谐社会,“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以及“泛爱众而亲仁”的理念,我深感共鸣。

电影对这种情感的描绘带有一种悲剧色彩,让人疑惑为何不能以孔子倡导的礼乐来治理国家。

颜回认为孔子的错误在于将理想完全寄托于鲁君,我对此持有保留意见。

我反思自己,可能同样犯了过于理想化的错误,未能勇敢面对现实,而是将希望寄托于理想的乌托邦。

我坚信不应放弃对美好社会的追求,期望通过提升个人道德而非严格的法律来构建社会。

孔子认为法律只是人们避免惩罚的手段,而非真正的自我约束,这显示出对道德作用的过高期待,可能并不符合实际的社会运作。

我后来在书中发现,这种道德泛政治化的倾向可能存在问题。

道德自觉并非人人皆能达到,单靠道德无法有效解决所有社会关系的冲突。

过度强调道德可能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这种观念在古代和现代都可能显得格格不入。

事实上,无论古今,有多少人能像鲁君那样伪装自己,又有多少人能像孔子那样始终坚守理想?电影中的“子见南子”情节,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圣人,面对诱惑也有动摇,更不用说普通人如何能坚守信念。

浅议电影《孔子》中的礼学思想

浅议电影《孔子》中的礼学思想

浅议电影《孔子》中的礼学思想——由系列片段的文化意义谈起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而孔子作为中华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精神象征符号之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管是在遥远的春秋时代还是在当下社会,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无人能及的。

2010年由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在一阵国学热中将孔子的生平搬上了大荧幕,这部电影再一次将孔子推向了大众的焦点。

作为商业片性质的《孔子》显然更注重影片所带来的实际价值,这无疑削弱了历史的还原度,导致片中很多情节不符合史实的叙事。

但是这种种瑕疵的背后却依旧遮挡不了孔子的人格光芒。

影片在叙事时将重头戏落于孔子在实现他的礼乐仁和的政治理想时所展现的文武兼备的技艺上,但真正抓住笔者眼球的则是电影的系列片段中所体现的孔子的礼学思想。

虽然“礼”的思想不作为主轴线来讲述,但却渗透在整部影片中,于细微处堪见孔子之“礼”。

本文主要选取影片中集中体现孔子礼学思想的系列片段进行阐释,通过对电影片段背后文化意义的抓取来达到对孔子之“礼”的现代解读。

一、“礼”的概述及孔子之“礼”(一)“礼”“礼”最初起源于尊敬和祭祀祖先,是血缘社会中敬畏天地鬼神的产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礼的概念也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礼除了保有最原初的意义之外,还有着其他的涵义。

比如:礼被引申为是对各种社会礼义的总称,徐灏的《说文解字笺》中说“礼之名,起于事神,引申为凡礼仪之称”;当政者制定的一整套国家政治制度以及有关部门推行的一些教化措施也被称为礼,《国语》记载:“教之礼,使之上下之责”、“明等级,以导之礼”;西周春秋时期,礼还有礼貌谦让之意,馈赠的物品也被称为礼等。

因而,礼的内容博大精深,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种行为和国家各种活动,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人们在长期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风俗习惯就成为礼的渊源。

(二)孔子之“礼”孔子一生服膺于周公“制礼作乐”的盛大成就,以弘扬其奠定的礼治为己任,礼乐仁和的梦想也成为他的一生所求。

先秦文学改编电影的孔子思想解读以影片孔子为例

先秦文学改编电影的孔子思想解读以影片孔子为例

先秦文学改编电影的孔子思想解读-以影片《孔子》为例【摘要】电影《孔子》作为一部传记历史片,上映以来,电影的评论也是出现了极大的分歧,好评与质疑之声平分秋色。

电影以东周末年的诸侯征战为历史背景,展现孔子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各国之间奔走,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孤独的与这个乱世进行着抗争,希望以自己的政治主张与理想抱负来影响这个时代甚至是改变这个时代,但是他的理想抱负还是未能实现,本论文将以《孔子》这部电影对先秦文学改编电影中的孔子思想进行解读。

【关键词】孔子思想;《孔子》;电影孔子,中国文化的标志人物。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可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之后,虽然历史更替,不断的改朝换代,但唯一不变的是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将孔子视作“孔圣人”,明清时期的“八股文”为主要内容的科举选拔就体现了统治者对于儒学思想的重视,但是正是“八股文”这种已经发生变化的儒家思想,使得在19世纪的新文化运动中,孔子儒学受到了抨击以及“文革”中的批林批孔,更是被全盘否定了[1]。

因此历史上记载的孔子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并没有一个客观的记载评价。

这无疑给电影的创作带来了困难。

但是随着近些年学术界对于孔子思想、生平等的研究也获得了许多新的成果,这无疑为电影的创作带来良好的素材。

1 电影内容的解读历史文献中的孔子或者是大多数中国心中的孔子是神、是圣,而作为一部人物传记电影,《孔子》所要呈现的孔子是人,一个为自己的理想孤独的奔走、渴望改变时代的人。

因此电影的基调就必须要定好。

在悠远古朴的音乐和朴素严肃的背景下,由周润发扮演的孔子,一边感慨岁月流逝,一方面思考着自己的远大理想与这个时代现实之间的鸿沟。

随后电影的画面一转,开始展现孔子的那些过往经历,电影并不像传统的人物电影:从人物的童年开始展现,出现在画面的是一个成熟、睿智的男人,似乎在每个人的眼里,孔子就是这样一个成熟睿智的形象,迅速的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从《孔子》看其政治家身份的尴尬

从《孔子》看其政治家身份的尴尬

中国电影评论Chinese Film Review电影《孔子》通过对孔子后半生的描绘,选取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事件,采用历史事实与艺术加工相结合的方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追求理想的圣人孔子,一个有血有肉的凡人孔子。

孔子终生致力于推行施“仁政”的治国方式,却屡遭失败,知识分子与政治家的双重身份使其在仕途中往往处于尴尬的境地。

一、 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一)政治生涯的高峰影片一开始,51岁的孔子被国君召见,当时的鲁国由“三桓”掌权,鲁定公提拔孔子任大司寇,以期改变君不君、臣不臣的现状。

鲁君想效法齐国用严刑酷法去统治百姓,孔子却要以礼治国。

孔子真正的政治理想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是谓大同”(《礼运大同篇》)。

[1]影片中救漆思弓、夹谷会盟、隳三都等一系列举措都展现了孔子政治上的才能。

漆思弓是电影虚构出来的人物,他是要为季平子殉葬的小奴,孔子为保住其性命借冬祭放生长尾雉的机会请求废止活人陪葬的恶习,这一情节是为引出“仁政”的思想主张。

在《论语》中,孔子仁爱思想的出发点是亲缘带来的家族之爱,即“孝悌”;推而广之就是走向忠恕社会的泛化,而孔子成功救下漆思弓后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已经是仁爱的底限了。

后来的“夹谷会盟”更是展现了孔子卓越的政治才华。

鲁国方兴未艾,齐景公欲借会盟之机吞并鲁国。

夹谷交锋,孔子运筹帷幄,不仅使齐侯按周礼下台迎接鲁君,还不费一兵一卒讨回了失地汶上三城。

虽没能在季氏处调遣兵马,但却用智慧和勇敢唱出一场空城计摆脱了困境。

孔子回国后得以大司寇身份代理国相职务,达到了政治生涯的巅峰。

(二)政治理想的失落孔子在遭逢乱世的境遇中仍坚持自己主张,这就难免会为自己带来尴尬的处境。

影片选取了“隳三都”失败、“郑国受嘲”“在陈绝粮”等几个片段,来表现孔子政治理想落空的遭遇。

论电影《孔子》中孔子形象的精神缺失

论电影《孔子》中孔子形象的精神缺失

论电影《孔子》中孔子形象的精神缺失摘要电影《孔子》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文化巨片,但由于影片的作者对历史材料理解的偏差、演员选择的失误和配角形象的苍白,造成了影片中孔子形象的失真和精神的缺失,其成功和失败的艺术经验值得人们深思和探讨。

关键词电影孔子形象精神缺失电影《孔子》是由胡玫执导,周润发、周迅、陈建斌领衔主演的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文化巨片,影片从孔子出任中都宰开始,到孔子晚年编订《春秋》止,反映了孔子在风口浪尖上二十多年的政治生涯,塑造了孔子有勇有谋、文武双全、意志坚定、彬彬有礼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形象。

把孔子这样一位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崇高地位的文化巨人搬上银幕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也需要一定的艺术勇气和探索精神,其成功和失败的艺术经验发人深思,值得我们探讨。

一、孔子形象的精神缺失《孔子》一片不乏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画面,孔子的形象也能够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孔子智救逃奴膝思弓的仁者和雄辩家形象,“堕三都”、抑三桓中的杜私门、强公室的政治家形象,“武子台之战”中诱敌深入、击鼓指挥作战的军事家形象,和季孙氏比试射艺时的精湛武艺,以及“子见南子”中的人性化倾向……都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闭目深思,又觉得影片似乎少了些内在的深度,难以给人以心灵的启示和灵魂的震撼。

银幕上的孔子形象似乎失去了精神内核,和人们心灵深处的孔子形象差距太大,令人难以接受。

孔子的核心精神是儒家的济世情怀,是要在礼崩乐坏的乱世拯救世道人心。

是让人们内心都充满阳光的仁爱思想,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精神,是用仁政、德治、礼乐教化民众,是让世界实现大同的宏伟抱负。

为了实现自己的救世理想,不管是颠沛流离、背井离乡还是困厄贫穷、不为人理解,都难以动摇孔子坚如磐石的信念,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精神正是孔子精神的核心内容。

然而,我们从影片《孔子》中却很难看到孔子的博大胸怀和精神世界,只能看到由几个颇具故事情节的故事片断连缀起来的画面所展示的肤浅的表层现象。

从电影《孔子》重新审视孔子人物形象的塑造-2019年文档

从电影《孔子》重新审视孔子人物形象的塑造-2019年文档

从电影《孔子》重新审视孔子人物形象的塑造著名电影导演胡玫以其极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电视剧而著称。

2010年,她尝试创作了电影《孔子》。

作为一个本来就备受争议性的历史人物,孔子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但是这部投资1.5亿的大片,却既不叫座也不叫好,落得惨败。

一时间,胡玫和电影《孔子》也被推到风口浪尖。

时间距今已经过去两年。

现在静下心来,观看这部影片,也不是像一些人批判的一无是处。

1 电影《孔子》的演员表演早在这部电影开拍之际,就有人猛烈抨击周润发不适合出演本片。

后来电影的惨败,仿佛印证了某些人的言论。

但是,周润发在本片的演技确实是不错的。

周润发出演过众多大家熟悉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知名度和演技都相当不错的演员。

本片中,他饰演的孔子儒雅、机智、勇武兼备,举手投足,充满了生气。

至于一些人认为孔子在这里的形象违背历史文献记载,比如他在夹谷会盟中上演“空城计”,在武子台率众击溃公山不狃这些桥段。

上演“空城计”,在武子台以火攻击溃公山不狃,都被认为失实,出现不同程度上的臆造。

但是,我不这样认为,这些问题出现在剧本上,在这些桥段上,除了为了烘托宏大场面而画蛇添足得使用了特技外,周润发及一些类演员的表演都相当精彩。

陈建斌饰演的季桓子的表演也相当不错,他表现出了季桓子跋扈、不礼的一面。

但是,却有些过火。

因为就历史文献记载而言,孔子和季桓子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剑拔弩张,而且好像还很融洽。

孔子失仕,完全是因为鲁国的政治并不在君主掌握,而是被“三桓”掌控太久的原因。

这里的季桓子不但跋扈,而且心计很重。

但从《史记》中载,孔子周游列国之前,“季桓子喟然而叹曰:‘父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1],完全不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

相比之下,姚橹饰演的鲁君则显得不端庄,甚至有些滑稽。

即使为了塑造他大权旁落、忍气吞声的形象,也不必如此。

因为也没有历史文献证实,鲁君如此窝囊。

人物塑造中最失败的莫过孔子的众弟子。

这里的人物形象,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首先是颜回、子路塑造并不成功。

电影《孔子》剧情被孔家后人批

电影《孔子》剧情被孔家后人批

电影《孔子》剧情被孔家后人批电影《孔子》剧情被孔家后人批2009年12月20日由国际级巨星周润发主演,《雍正王朝》《乔家大院》胡玫导演执导的史诗电影《孔子》可说是未演先轰动,不仅是影史上第一部把孔子生平故事搬上银幕的史诗电影,备受国际瞩目,《孔子》更是明年年初最被看好的华语电影之一,而电影中周润发精湛的演技广获好评,更有人说之后任何人饰演孔子都无法超越发哥的演技。

这部电影耗时两年时间,预算高达台币七亿五千万(约合一亿六千万人民币)以上的制作费,从预告片中观众几乎还原了春秋时代的人文背景和服装道具整个的细腻与精致,一开始在冰天雪地中的舟车跋涉与劳顿奔波,孔子与门徒之间感人的师徒情谊,以及在周游列国的故事情结中发展开来。

这部电影把春秋时代中最伟大的人物做出最深入的考究和表现,周润发从孔子的壮年时期演绎至年老迟暮的年纪,把孔子的一生做了最详实又感人的描绘,因为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能够存留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那么伟大的形象,因此可以说孔子对於华人的影响无远弗届。

在演员的部份除了发哥周润发之外,还有大陆一线红星的周迅,同时也有一些大陆硬里子的演员如陆毅、陈建斌等等,幕后制作更是华语制片中的首选,像是《卧虎藏龙》的摄影鲍德熹、《投名状》的造形设计奚仲文、还有大陆顶尖音乐家《大红灯笼高高挂》赵季平来操刀配乐,导演则是《乔家大院》的胡玫,可见这部电影的制作水准和不同凡响的气势。

《孔子》剧情简介:孔子(周润发饰)人生智慧所创出的学说,穿透中国两千五百年历史,创造出古今中外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哲学!本片描述孔子五十一岁出任中都宰一直到他七十三岁病逝的经历,他为了寻找机会实现政治主张,带著子路、子贡、颜回等弟子周游列国。

但理想的背后充满国家争霸的权谋、宫廷政治的黑暗!本片挑选了最有戏剧性的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改编而成。

高大威猛习六艺会武功的孔子,与南子(周迅饰)有段绯闻的孔子,磅礴惨烈的齐鲁大战,将是2010年初最受期待的华语史诗巨作!《孔子》被批:编造剧情孔家后人要求打官司开拍以来就一直争议不断的史诗影片《孔子》近日又惹上麻烦,片方最近曝光45秒预告短片,剧情紧凑、场面壮观,引发网友追看。

电影孔子对孔子的误读

电影孔子对孔子的误读

电影《孔子》对孔子的误读《民生直通车》王春雷无论题材还是导演、演员都让我对《孔子》这部电影充满期待,但看完之后,有几分失望。

这是部电影,电影的本质是娱乐,因此对部分内容进行一定的艺术想象和创作无可厚非,不必完全拘泥于历史真实,但如果这种想象和创作误读甚至篡改了历史原貌就不能让人原谅了,更何况《孔子》是高举“史诗电影”的招牌。

且不说电影中孔子的儿子“孔鲤”的“鲤”错写成“锂”的技术层面问题,更重要的是电影中存在两处对孔子的严重误读。

影片进行到大约一半,孔子被排挤出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后,孔子问弟子颜回:“我究竟哪里错了?”言下之意,为什么我在鲁国的改革进行不下去?为什么我的主张得不到认同?颜回答道:“夫子错在不该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鲁君一个人身上。

”又说道:“夫子曾经教导我们,如果外部世界不能改变就应该改变自己的内心。

”本人认为后一句是对孔子的极大误读。

孔子最大的人格魅力恰恰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是责任的承担者,时代的引领者,理想主义者是真的猛士,他们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理想主义者先天带有悲剧色彩,他们值得尊重,令人敬仰。

孔子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孔子不是一个轻易妥协于外部压力的人,不是一个随遇而安,逢迎骑墙的投机主义者,孔子怎么可能遭遇挫折就改变内心,改变初衷,放弃人生理想呢?若真如此,他大可不必颠沛流离,四处碰壁,大可不必“累累若丧家之犬”。

论语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得爬不起来。

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途末路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穷途末路的时候也坚守节操,坚持理想,小人便会动摇原则,胡作非为。

”(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由此可见,孔子怎么可能因为境地的不如意就轻易改变自己内心,放弃自己的理想呢?第二处误读,“子见南子”一节,影片中南子问孔子:夫子可否留在卫国,我们可常见面?孔子不答应,南子问原因,孔子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好德如好色“的人。

从电影《孔子》叩拜之礼引发的思考——《孔子世家》与电影《孔子》之对读

从电影《孔子》叩拜之礼引发的思考——《孔子世家》与电影《孔子》之对读

从电影《孔子》叩拜之礼引发的思考——《孔子世家》与电
影《孔子》之对读
卢思冰
【期刊名称】《神州(下旬刊)》
【年(卷),期】2012(000)010
【摘要】托老师的福,有幸与全班同学一起观赏了电影《孔子》,果不其然,震
撼有之,疑惑有之。

在我看来,孔子之所以伟大,就在於他于乱世之中仍然能岿然不动的坚持自己的道,尽管其道不能大行於世,受到种种阻挠,但他仍能焉了推广自己的道周游列国。

与他相比,老庄之道是用来明哲保身,于乱世之中开辟一番心灵的净土供自己小憩;而儒家之道则是积极入世,以仁礼之制改变社会的动荡纷乱,继而实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礼制社会。

【总页数】1页(P6)
【作者】卢思冰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吉林长春 1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还孔子以清白——略论电影《孔子》对孔子形象的丑化 [J], 石会鹏
2.论电影《孔子》中孔子形象的魅力 [J], 魏红梅
3.从电影《孔子》重新审视孔子人物形象的塑造 [J], 孙鑫
4.孙子+柳下惠+唐僧=孔子?——对电影《孔子》的批评 [J], 王素芳
5.从电影《孔子》叩拜之礼引发的思考——《孔子世家》与电影《孔子》之对读[J], 卢思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孔子》影片分析---精品资料

《孔子》影片分析---精品资料

——影片《孔子》的视点分析贾磊磊我历来认为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并不只是一种文学意义上的所谓性格塑造,而是以一种电影的方式、确切地说是通过视觉化的表述形式来完成的形象塑造。

观众在梦幻般的观赏情境中,通过一系列不同景别、不同视角、不同组合方式的镜头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心理认同。

特别是对于孔子这样一位思想家、教育家的塑造,在难以用视觉形象直接展示他深邃的精神境界的时候,影像更要肩负起讲述剧情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双重职能。

进而言之,观众对于人物形象的接受与否,对于影片主旨的赞同与否,都与影片提供给观众的视觉路径有关,与影片提供的观看视点、观看情景有关。

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电影的影像表现技巧就是电影的内容,或者至少是影片内容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为世人呈现一个真实可信的孔子形象,应当是创作《孔子》这部影片的一个基本诉求。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社会学与历史学意义上的真实命题,而是一个电影美学意义上的真实命题。

这就是说,影片《孔子》在力图还原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的时候,还要使呈现在银幕上的这个孔子形象,符合我们这个时代接近真实人物的电影语言方式,达到以电影的方式接近历史的美学境界。

电影一百年发展变化的历史,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真实表现方式,体现在镜头语言上常常是采取“客观化”的叙述方式,来呈现一个真实故事,并且在这个故事中,穿插着人物的“知觉主观”和“心理主观”视点。

(1)客观叙述所提供的“第三人称”的镜头视点,可以使影片的叙事具有一种天然的真实感。

因为,“他者”是一个游移于影片主体之外的观察者,一个外在于电影叙事体的角色。

他们的视线实际上代表的就是观众的视线,所以取自于真实的历史人物的传记片,叙事常带有目击现实的纪实风格,就像理查德·阿顿伯罗在《甘地》中表现的英军对印度平民的杀戮现场,就是一个客观的、拒绝与英国人的主观视点相一致的空间视点;就像奥逊·威尔斯在《公民凯恩》表现人物的镜头好像是被某个窥视者在现实中“偷拍的”一样,影片《孔子》设置的客观叙述视点,也时常是“隐藏”在一种非常“困难”的观看条件下来展现孔子的真实状态。

浅论电影《孔子》中故事的思想表达问题

浅论电影《孔子》中故事的思想表达问题

浅论电影《孔子》中故事的思想表达问题作者:金典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7期孔子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非常重要又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通过艺术形式再现这一历史形象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此,对电影《孔子》等表现手法、表达的思想、运用的商业模式等各个层面各个角度进行评说,并出现见仁见智的看法是极为正常的。

文章仅就《孔子》中故事的思想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孔子》用故事表达孔子的思想一般來讲,电影是用独特的视听语汇为观众讲述一个或者一系列的戏剧性故事,传递某种思想或精神。

故事是电影的基础,是思想或精神的载体。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仁者爱人的道德主张、对无道暴政的批判立场等,对儒家学派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但他的这两个身份恰恰是不好表现的,导演胡玫说:“思想家老想,教育家老说,都是电影最忌讳的,没动作又说教,这是这个电影最大的难题,要克服这个,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展现电影戏剧性上。

”通过故事和电影语言表现和传达孔子思想和精神,电影做了很大的努力。

影片大致讲述了孔子后半生从得到鲁君重用仕途得意,再到遭受排挤仕途失意,而后周游列国历经坎坷,最后回到鲁国一心讲学,传播儒家思想的过程。

正如学者们所言,《孔子》把《论语》的重要思想穿插进来,使孔子思想通过故事来展现,让观众了解到许多中华文化的精髓。

二、《孔子》用故事表达思想中存在的问题电影基本反映了历史文献的真实,截取了废除活祭、齐鲁会盟、力隳三都、等待祭肉、会见南子、陈蔡被困、痛失弟子、重返故里一系列故事,并把人们熟悉的论语中的段落语句融入到不同的故事场景中去,这无疑是可贵的探索。

但就用故事表达思想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故事表达的思想概念化和标签化电影需要有属于人物的合理又有新意的桥段,作为“孔圣人”,有很多隽永的、哲理的、智慧的、幽默的故事和事件,可作为电影的故事来源,经过艺术加工成为独一无二的桥段。

《孔子》影片分析

《孔子》影片分析

——影片《孔子》的视点分析贾磊磊我历来认为电影中的人物塑造,并不只是一种文学意义上的所谓性格塑造,而是以一种电影的方式、确切地说是通过视觉化的表述形式来完成的形象塑造。

观众在梦幻般的观赏情境中,通过一系列不同景别、不同视角、不同组合方式的镜头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心理认同。

特别是对于孔子这样一位思想家、教育家的塑造,在难以用视觉形象直接展示他深邃的精神境界的时候,影像更要肩负起讲述剧情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双重职能。

进而言之,观众对于人物形象的接受与否,对于影片主旨的赞同与否,都与影片提供给观众的视觉路径有关,与影片提供的观看视点、观看情景有关。

从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电影的影像表现技巧就是电影的内容,或者至少是影片内容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一)为世人呈现一个真实可信的孔子形象,应当是创作《孔子》这部影片的一个基本诉求。

不过,这并不是一个社会学与历史学意义上的真实命题,而是一个电影美学意义上的真实命题。

这就是说,影片《孔子》在力图还原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的时候,还要使呈现在银幕上的这个孔子形象,符合我们这个时代接近真实人物的电影语言方式,达到以电影的方式接近历史的美学境界。

电影一百年发展变化的历史,对于一个历史人物真实表现方式,体现在镜头语言上常常是采取“客观化”的叙述方式,来呈现一个真实故事,并且在这个故事中,穿插着人物的“知觉主观”和“心理主观”视点。

(1)客观叙述所提供的“第三人称”的镜头视点,可以使影片的叙事具有一种天然的真实感。

因为,“他者”是一个游移于影片主体之外的观察者,一个外在于电影叙事体的角色。

他们的视线实际上代表的就是观众的视线,所以取自于真实的历史人物的传记片,叙事常带有目击现实的纪实风格,就像理查德·阿顿伯罗在《甘地》中表现的英军对印度平民的杀戮现场,就是一个客观的、拒绝与英国人的主观视点相一致的空间视点;就像奥逊·威尔斯在《公民凯恩》表现人物的镜头好像是被某个窥视者在现实中“偷拍的”一样,影片《孔子》设置的客观叙述视点,也时常是“隐藏”在一种非常“困难”的观看条件下来展现孔子的真实状态。

孔子影评

孔子影评

浅析影片《孔子》中的孔子形象文传学院09中文2班曾燕美090102089摘要:影片《孔子》截取了废除活祭、齐鲁会盟、力隳三都、等待祭肉、会见南子、陈蔡被困、痛失弟子、重返故里一系列故事。

独辟蹊径,截取政治生涯的得意与失意、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等方面着力刻画孔子,使孔子的形象更为饱满,贴近大众。

关键字:孔子、政治、仁道、礼教思想、情感生活影片《孔子》是胡玫导演的一部史诗大片,孔子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其思想影响着中国的精神领袖、精英阶层乃至于平民,不夸张地说,孔子的思想是传统中国人的灵魂所在。

影片《孔子》尚未上映,就引起许多争议。

关于孔子里面的故事的真实性,影片里颜回因救书而失去生命是否可能发生,甚至关于孔子的演员周润发是否适合饰演孔子都引人热议。

孔子首先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有教无类的平民教育思想、仁者爱人的道德主张、对无道暴政的批判立场、对君王和周礼的拥护。

“思想家老想,教育家老说,都是电影最忌讳的,没动作又说教,这是这个电影最大的难题.要克服这个,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展现电影戏剧上。

”于是孔子在影片里被主要定格于较有戏剧感的成功的军事家和失败的政治家上。

导演胡玫认为,干百年来,文人墨客都把孔子塑造成一个圣者,这部电影应该把他还原到一个人的最低的生存状态。

于是影片中的孔子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回归到现实中,是一个政治失意的墨客,周游列国,几经颠沛流离却依然坚守自己的准则。

一、政治的得意与失意。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但他最大的心愿仍是修身治国平天下,所以孔子一生都在追求政治上的君主的重用,维护周礼,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使国泰民安。

孔子从政,鲁国当时是“三桓执政”,季孙氏是三桓的首脑,季孙氏葬其父,以人殉葬,孔子时为中都宰,在朝会上倡议废除人殉制度。

朝会上孔子舌战群儒,季孙氏不得不废除人殉。

公孙狃以漆思弓是季平子生前最爱的小奴为由,要将漆思弓殉葬,孔子以公孙狃是季平子生前最倚重的将领为由,要求公孙狃也殉葬,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孔子》叙事策略失误探析

《孔子》叙事策略失误探析

孑 子 形 象 和 传 达 的 文 化 精 神 不 能 L 让 人 信 服 ,创 作 者 弘 扬 孔 子 精 神 和儒 家 文 化 的初 衷 最 后 也 只 能 沦
为一 句 空 话 。
笔 者 认 为 ,造 成 这 种 结 果 的
原 因在 于影 片错 误 的叙事 策 略 。 故 事是传 达影 片 思想 的载 体 , 正 如亚里 士多德所说 ,如果连故 事 都 讲 不好 了 ,其 结 果 将 是 颓 废 与

般 而 言 , 物 传 记 片 的创 作 人 者 会 面 临 一 个 两 难 的选 择 :要 么 忠 实 地 记 录 展 现 人 物 真 实 的 形 象 ;要 么 用 虚 构 的 事 件 来 填 充 主 角 原本 不 太精 彩 的人 生经 历 , 以 此 来 提 高 作 品 的 观 赏 性 。 在 虚 构
与 真 实 之 间 ,创 作 者 很 难 把 握 一
《 L 》 叙 事 从 孑 子 5 岁 孑子 的 L 1 任 鲁 国 中都 宰 开 始 ,到 他 周 游 列 国后 回到 鲁 国 为 止 ,大 致 可 分 为 三 个 段 落 , 是 孑 子 仕 鲁 , 是 孑 一 L 二 L
终 悔悟 , 邀请 孔子 回到 鲁国 , 影片 在 孔 子 对 故 国 的 叩 拜 中 草 草 收
尾。



叙 事 策 略 的 失误 导 致 影 片
结 构 散 碎 。 乏 吸 引 力 缺
孑 子 一 行 在 各 国 的遭 遇 ,其 中 穿 L 插 着 一 些 《 记 》 《 语 》 的 小 史 和 论 中 故事 , 孑 子见 南子 , 间问 路 , 如 L 田 陈蔡 之 围以及 “ 家 之犬 ” 等 , 丧 等 这 些 固然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表 现 出 孑 L 子 崇 高 的追 求 与 道 德 情 操 ,但 从 叙 事 上 来 说 ,这 些 故 事 彼 此 之 间 都 没 有 因果 联 系 ,就 像 一 颗 颗 珠 子 因 为 缺 少 一 根 将 它 们 串 起 来 的 线 而 四下 散 落 ,而 且 有 的 故 事 还 发生 得非常 突 兀 , “ 回救 书” 如 颜 节 ,颜 回舍 身 救 书 发 生 之 前 缺 少 一 定 的铺 垫 ,人 物 行 为 动 机 未

孔子观后感_5

孔子观后感_5

孔子观后感孔子观后感1不论它拍得怎么样,注定都少不了一场口水战。

实际上,自从传出胡玫要拍《孔子》得消息后,这种口水战始终就没消停过。

影片上映没几天,关于《孔子》得新闻也不少。

王菲复出,选择了以《孔子》为平台,献唱一曲《幽兰操》;有人炮轰《孔子》得史实和台词错得离谱,胡玫、何燕江都有激烈回应;其中还穿插着周润发颇有些雷人得感言,据说看《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

不过,我是真得哭了…在这场喧嚣、混乱得闹剧中,其实人们恰恰忘记了一个很严肃,也很重要得问题:这究竟是一部怎样得影片?其自身得魅力是否可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难道只有靠这些炒作得娱乐八卦才能引起人们观看得兴趣?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也许是不屑于回答,也许是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有许多不便,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得态度都显得有一点暧昧。

说起来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得味道。

20年前,说到电影得娱乐性、商业性、趣味性,以及市场票房、赢利、圈钱之类,大家还是很不情愿得,要找很多理由给自己壮胆儿,当时得社会风气还有点耻于言利得意思。

现在似乎不必这样了,大家可以很坦然、很欣然地言利了,这当然是一种进步。

但是,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事物在发展中有时也会走到自己得反面。

这些年,言利得变得理直气壮起来,言精神、理想、信仰得,倒显得理屈词穷,低声下气,有时还露出一点羞涩,观后感《仁人和合不可缺--《孔子》电影观后感》。

我们都经历过耳提面命得、灌输式得教育,至今,这样得教育也还没有绝迹,于是大家对涉嫌要教育我们得东西都很敏感,身体会自动生成一种抗体,进行排斥,或者采取放纵自己得方式,以为我们只需要娱乐。

这种自轻自贱其实是自己骗自己,自己麻醉自己。

夜深人静得时候,我们扪心自问,这种随波逐流、没心没肺、几乎完全物质化、只求一时快乐得日子,真得是我们所需要得吗?过去讲反潮流,现在讲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但无论如何,有些东西该坚持得还是应该坚持。

《孔子》叙事策略失误探析

《孔子》叙事策略失误探析

《孔子》叙事策略失误探析内容摘要:胡玫希望通过描写先贤孔子的其人其事来阐释宣扬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和中华文化,但是错误的叙事策略不仅导致影片叙事层面断裂,无法吸引观众,而且使人物形象失焦,最终导致宣扬儒家和中华文化的创作目的难以实现。

本文试图对影片叙事策略的失败之处进行分析。

关键词:孔子叙事策略失误叙事断裂2010年,号称“史诗巨作”的《孔子》上映,这部宣称弘扬孔子精神和儒家文化的大制作引起了人们的热议。

孔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孔子的文化精神在我国乃至国际上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力,拍摄这样的题材,受到争议本是难免的。

然而,导演胡玫所呈现的“孔子”与我们心中的“孔子”实在相去甚远,影片所塑造的孔子形象和传达的文化精神不能让人信服,创作者弘扬孔子精神和儒家文化的初衷最后也只能沦为一句空话。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于影片错误的叙事策略。

故事是传达影片思想的载体,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如果连故事都讲不好了,其结果将是颓废与堕落。

一.叙事策略的失误导致影片结构散碎,缺乏吸引力《孔子》的叙事从孔子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开始,到他周游列国后回到鲁国为止,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一是孔子仕鲁,二是孔子周游列国,三是孔子归鲁。

影片试图以孔子的政治生涯作为叙事内容,以孔子和季孙斯的矛盾冲突作为线索。

第一部分仕鲁用了全片二分之一的篇幅,成为整部影片的叙述重点。

在这一段落中,创作者采取了典型的英雄主义叙述范式,精心设计了三场大戏――废活人殉葬制,夹谷会盟和堕三都,以表现孔子的仁爱礼义和非凡的政治才干。

此处叙事节奏缓急得当,人物矛盾冲突层层递进,一步步进入戏剧高潮,其间的政治斗争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都得益于导演胡玫在以往类似题材上的成功操作,《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历史大剧已经让胡玫对展现宫廷政权斗争驾轻就熟。

权谋与战争使仕鲁这一部分成为影片的一大看点之一。

之后周游列国这一部分,叙述孔子因受三桓排挤,抛妻别子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流亡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