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世家》和电影《孔子》中孔子的个人形象

合集下载

孔子的人格魅力——以《论语》为考察中心

孔子的人格魅力——以《论语》为考察中心

孔子的人格魅力——以《论语》为考察中心内容摘要:本文以《论语》为考察中心,同时参照《孔子家语》、《礼记》等书,着重论述孔子的人格魅力。

孔子非凡而永恒的人格魅力,体现为以下几端:孔子是文化的终极关怀者,孔子是孜孜不倦的传道者,孔子是身体力行的践履者,孔子是乐观坚毅的通达者,孔子是无上亲和的仁爱者。

关键词:孔子人格魅力《论语》礼乐仁毫无疑问,文献资料(传世的/出土的[①])是我们进入古人精神世界的桥梁和通道。

后人之于孔子,其情形亦复如是。

司马迁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史记·孔子世家》)研究孔子的文献资料,除了《史记》的《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等外,直接的材料则是《论语》、《孔子家语》[②],以及《礼记》等;而《论语》一书,更是天字第一号的基本文献。

后世欲知孔子,舍《论语》复将何从?故《论语》巍然而为儒家要典,甚或可尊之为儒家“圣经”;《论语》之所言所论,屹然而为足可与时间相抗衡的空谷足音。

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说:“《论语》一书,乃孔子遗训所萃,此为中国最古最有价值之宝典。

”[③]《论语》一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真实地再现了孔子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形象,“盖孔子人格之伟大,宜为含识之俦所公认;而《论语》则表现孔子人格唯一之良书也”。

重读《论语》、“想见其为人”,感叹他广博的知识和儒雅的风度,体味其文化思考与生命关怀,探寻圣人的精神风骨与人格魅力,真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者也。

如此读《论语》、思孔子,庶几近于陈寅恪所谓“同情之了解”[④]。

孔子,一个人格伟岸的仁者、一位“何其多能”的卓越的智者、天意纵使之而成的一代圣人(“固天纵之将圣”)(《论语·子罕》),被誉为时代的精神偶像。

早在西汉之时,司马迁就已经推许孔子为“至圣”(《史记·孔子世家》)。

后来儒家极力构想的、积极追求的理想人格(“内圣”),其实孔子早就是光辉的典范,堪称“万世师表”。

孔子非凡而永恒的人格魅力,约略可从以下几端“述”之:文化的终极关怀者文化,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标志;因此,所谓“文化”,实即“人的文化”(贺麟称之为“人文化” [⑤])。

《孔子》电影之我见—孔子观后感

《孔子》电影之我见—孔子观后感

《孔子》电影之我见—孔子观后感第一篇:《孔子》电影之我见—孔子观后感《孔子》观后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之师,万世师表”,其言行语录和思想轨迹被其弟子收录集合成《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胡玫导演的《孔子》,一部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电影,当然也吸引众多观众来观赏之,而对于影片的评价则因人而异,正面负面当然皆有。

而正如对此影片的评价态度一样,对孔子个人的功过是非当然也会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孔子》这部电影主要从公元六世纪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得到重用,步步高升,能够用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来实践。

齐鲁会盟中,与齐国斗智斗勇,为鲁国讨回三城失地,维护了鲁国的利益。

其政治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齐鲁会盟回来后,出任代国相,但季桓子嫉妒,假传音信,叫人予孔子“珏”,孔子知“珏,诀也”。

于是这样被罢黜了,开始了其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的生活。

到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重视,与卫灵公夫人南子相见,言谈举止中展现了其正气凛然不为美色所动的君子风范。

历经磨难,最后,当初陷害孔子的季桓子,识时务懂谋略,知道鲁国需要孔子,于是去恳求孔子归还故里。

孔子要求不以政事扰之才回国,季桓子答应。

孔子归鲁后,专心治学,开设学堂讲学。

公元前四百七十年,孔子逝,终年七十三岁。

他最早把教育普及于平民,弟子遍天下,故有万世师表之称。

他为后人留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了深远的影响,被举世公认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河学者的典范。

看了这部影片,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主要有三点。

也是我觉得充分体现孔子的人格魅力或者影片制作巧妙的三个主要地方。

第一,“给个话儿啊”的幽默和“丧家之犬”的自嘲。

“给个话儿啊!”这句台词在电影里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公山狃追到孔子家要季氏家小奴漆思弓时候,奴颜谄媚地对孔子说不喜欢三桓,希望与孔子合作灭三桓时,孔子默而不语时,公山狃说的“给个话儿啊”,然后孔子镇定抛出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

周润发电影《孔子》观后感(通用35篇)

周润发电影《孔子》观后感(通用35篇)

周润发电影《孔子》观后感(通用35篇)周润发电影《孔子》观后感篇1电影孔子上映的第二天2月23日,我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现在来写观后感,纯属个人意见,不知道该对谁说:第一、形象和场景刻画:关于周润发和心中孔子的形象:我一直承认周润发演技比较好来的,这部电影刻画的孔子,一直微笑着,很端但是不傲的感觉,温润有余而宽厚不足。

而历史上那个面目模糊但妖妖叨叨的南子,周迅演的还不错。

对古代的房屋啊,祭祀啊等了解很少所以看不出门道,我想的就是两点:一本片中齐鲁卫等各国的都城、村落明显不同,反映出了经济实力和民风民俗的差异,比那种看不出发生在那个城市的现代剧好很多。

二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周游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春秋时代似乎最北边的小国燕也是在现在北京这个位置,也就是说,他周游列国应该都在黄河附近或者以南,为啥后半段那个雪花飘飘的,象东北的冬天啊?衣服:孔子的衣服和徒弟们的、国君们的很正常,一看就是麻的。

南子的衣服,雷到我了,没见过把一大堆蓝色珊瑚珠纷纷扬扬挂一脑袋象一新疆小美女似的古代夫人,更雷的是她还从一排蓝色珠帘中走出来。

第二、电影与历史和着作的契合:因为这个阶段在读论语,所以还是有些感想的。

开篇处加封大司寇之前,孔子和鲁国国君说的那些话,差不多都是论语或者相关原文,不过改换了环境,比如该和冉有说的,对鲁国国君说了,这个也算是在尊重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吧,可以接受。

那个漆思弓开始可是难坏了我,印象中完全没有这个人啊,回家一百度原来就是漆雕开,吾斯之未能信的那位。

这个,古代人有姓名字号。

所以有点乱,其实着名学者知道漆思弓=漆雕开,看乐和的人既不知道漆思弓也不知道漆雕开,编剧就应该照顾一下我们这种刚开始学的人,直接叫他漆雕开就好了么?传说此电影首次还原子见南子,这个,历史上算一个迷案,反正肯定是有点暧昧了,要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悦,孔子诺诺的予所否者天厌之。

这个地方南子说大家都能看见你的痛苦,可是没有人能体会你痛苦中的境界,(没记错应该是这个话吧?),实际有画蛇添足之嫌,讨论完了诗经和仁者爱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声,再拜,退下,多好。

电影孔子观后感100字左右

电影孔子观后感100字左右

电影孔子观后感100字左右
电影孔子观后感
电影孔子展现了一位智者的生平故事,尤其着重于孔子在鲁国的升官、下台及其返乡之路。

影片中,孔子面对强权和征服的齐国,坚持自己的信仰和道德,成功地引导国家建立了稳定和发展。

同时,孔子长期的追求和探索,也使他逐渐形成了“仁爱”的人类思想。

电影表示了一个跨越千年的伟大思想家的生前经历与孕育出的思想体系。

其中,孔子的思想道路和人文精神给我留下了极深印象。

在孔子的思想中,尊重人的道理是最重要的,要求人要谦逊、有礼、有爱、有恕、有大志,寻得一种真正的人之道。

在片中,孔子以自己的能力与人品解决了鲁国的棘手问题,而无论千年岁月和世事如何变迁,孔子思想的伟大性和智慧性都让人感叹。

影片中,台词的精辟以及场景的优美也给我留下了长久的印象。

如孔子和弟子的谈话,秋风萧瑟的茂陵墓地,林深鸟语的鲁国学堂等等,都让人感受到时空跨越与心灵的磨练。

而音乐和画面的配合,让人更能感受到思想的深刻内涵和哲学的艺术表现。

总之,电影孔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他散发了智慧者和人的道德精神,引导我们去评判存在的问题,明辨是非,让我们认识到,在自我的努力和拼搏中,能够冲破困难,
跨越时空,展现出真正的价值。

撇开那些人性的弱点和缺陷,孔子其实也在以另外一种方式,去唤醒那些潜藏着的梦想、勇气和希望。

《孔子》影片分析

《孔子》影片分析

《孔子》影片分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之一,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一部名为《孔子》的影片上映,通过对孔子一生的还原和描绘,向观众展示了这位伟大人物的思想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这部影片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孔子形象呈现、故事叙述、美学表达等方面的特点和意义。

一、孔子形象呈现影片《孔子》通过人物塑造和演员的表演,将孔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情和自然的动作,成功地塑造了孔子的谦虚、智慧和风度。

在影片中,孔子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展现了他和蔼可亲、耐心倾听和理性思考的一面。

同时,影片还通过描绘孔子与学生的互动,展示了他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关心。

二、故事叙述《孔子》影片以孔子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通过回溯的方式,将观众带入古代的中国社会,深入了解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他所处的政治环境。

影片以孔子在政治斗争中的坎坷经历为主线,展现了孔子对于道德和人文价值追求的坚持。

同时,影片还以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师徒情深为切入点,以师生关系为纽带,展示了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三、美学表达《孔子》影片在美学表达上别具风格,通过精美的镜头语言和音乐配乐,营造出古代中国的氛围和情感共鸣。

影片运用典型的中国传统音乐,结合精美的画面,将观众带回孔子时代,能够感受到孔子思想的力量和古代中国文化的魅力。

同时,影片还通过细腻的画面运用和镜头切换,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感和观赏性。

四、对观众的影响《孔子》影片通过对孔子思想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希望通过观众对于孔子的认知,引发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

孔子的思想强调仁爱、孝道和诚信等价值观,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影片通过向观众展现孔子的思想,引起观众对于自身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思考,提升观众的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孔子》影片通过对孔子形象的呈现、故事叙述的展示、美学表达的创新以及对观众的影响,成功地将孔子的思想和价值观传递给观众。

戏剧影视作品中的孔子形象

戏剧影视作品中的孔子形象

戏剧影视作品中的孔子形象我国古代思想大家孔子及集中反映孔子思想的《论语》,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对于精神思想层面的需求日益提升,对于思想大家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日益推崇,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已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我国戏剧影视作品,通过塑造孔子的人物形象来宣扬儒家思想,从近代视野中的《子见南子》到经济全球化时期的《孔子》再到大众文化下的《孔子》,一系列的戏剧影视作品,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塑造了经典传神的孔子形象,让大众对我国思想大家孔子的气度风貌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层面的解读。

一、万世师表孔子(一)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今河南夏邑人。

孔子一生历经坎坷波折,年幼丧父,跟随母亲艰难度日,大约十七岁时,母亲因病去世。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带领门下弟子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思想,并逐步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

孔子晚年时期,修订了“六经”,供后人参考学习。

孔子逝世后,其门下弟子根据孔子生平言行,修订了《论语》。

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也被后人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二)孔子的主要思想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认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出孔子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政治方面,孔子认为统治者应当“为政以德”,用“德治”和“礼治”统治国家和人民,构建“大同社会”是孔子的最高理想;在经济方面,孔子认为人们应当“重义轻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将“仁”和“礼”作为教育的重心,是我国最早使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师;在史学方面,孔子认为应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可以出现狂妄不直的心态;在美学方面,孔子认为一个有才华的人,不应当只通晓文学艺术,更应当学习政治道德,这样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更能够改变政治局势和社会面貌。

《孔子》观后心得体会(二篇)

《孔子》观后心得体会(二篇)

《孔子》观后心得体会观看电影《孔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真实地再现了孔子这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的生平和思想,展现了他对个人修养、家庭伦理、政治理念以及教育兴盛的追求。

首先,电影中对孔子的刻画非常细腻。

他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庭的孩子,但他具备了无比的智慧和求知欲望。

从小孔子就显露出了对知识的渴求,他奋发努力,不断学习并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孔子追寻真理、追求道德,他坚信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其次,电影中反映了孔子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乱频繁,社会道德风气败坏。

孔子秉持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试图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睦来改变社会的现状。

他提倡仁爱之道,主张以仁义来统治国家,以道德来约束人民的行为。

孔子坚信,只有让人们内心产生敬畏之心,才能使社会风气好转,达到治国安邦的目标。

再次,电影中强调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

孔子非常关注后代的教育,并作为教育家积极推动教育的发展。

他主张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学习态度,强调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道德修养。

在电影中,孔子不仅亲自培养了一批徒弟,并将他们送到各地去学习和传播孔子的思想,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倡普及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接受教育。

最后,电影中呈现了孔子与他的弟子们的深厚情谊。

孔子与他的弟子们一起共同学习、探讨问题、传承思想。

他们之间建立了师徒关系,营造了和谐的学术氛围,共同努力追求人的完善和社会的进步。

孔子通过与弟子们的互动和交流,传承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也得到了徒弟们的理解和支持。

这种师生关系、友情与患难与共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通过这部电影,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人生。

他追求的不仅是个人的修养和成功,更是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等思想,依然能够指导我们的行为和态度。

观电影《孔子》有感

观电影《孔子》有感

观电影《孔子》有感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近日来,我看了电影《孔子》,总体感觉还不错。

当然,电影是一种艺术,所以电影《孔子》跟历史不尽相同。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

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

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孔子》这部电影是由周润发等大陆一线影星出演的,并且表演的都比较到位。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基本上把孔子圣人的一面表现了出来,任泉饰演的颜回,镜头不多,但是把颜回的那种谦卑、礼让的样子表演的也还算到位,当孔子在卫国要见南子的时候,子路的一句“那个女人,您一定不能见!”,把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展现出来。

电影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饰)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

但是,三桓权倾朝野,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

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

其后,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和大夫黎鉏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

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

从此,孔子率颜回、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

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

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结尾孔子死后鲍德熹的镜头探到窗外,一片淡定从容的画卷,电影就在优美而有意境的画卷中结束。

电影《孔子》观后感5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5篇

电影《孔子》观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电影《孔子》观后感5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想范文

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想范文

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想范文《孔子》是由中国导演戚学兵执导,于2010年上映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

影片以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的一生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片段展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为人处世的原则以及对于社会的改革和救赎的努力。

观看完《孔子》后,我被影片中深深的教育思想所触动,感受到了孔子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的思想成就。

首先,《孔子》通过对孔子的一生进行展示,使我对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孔子在电影中被描绘为一个奋发向上的人,他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教育理念。

无论是在自己的学生中还是在与其他学派的思想家们的辩论中,孔子始终秉持谦和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他力求将他的教育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通过教育来建设一个更和谐、更文明的社会。

其次,影片中的孔子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孔子所倡导的仁爱之道遭到了许多反对和质疑。

然而,孔子始终不改初心,坚守自己的信念。

他不畏艰难困苦,不惧风险和挫折,不停止对教育事业的追求。

这种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对我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使我深刻明白了追求理想并不容易,要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去克服困难和压力。

另外,影片中的孔子所倡导的教育思想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修养的同时,也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他提出的仁爱之道,追求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电影里孔子与学生们的互动,我感受到了孔子对学生的关怀和引导,他通过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们在道德和智慧上得到全面的培养。

在电影中,孔子不仅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位为改革和救赎做出努力的勇士。

他深知社会的种种弊端和问题,而他努力试图通过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

他坚持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只有通过教育的改革才能够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这种改革和救赎的精神激励着我,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责任和担当。

孔子 影评

孔子 影评

《孔子》影评电影《孔子》的热映,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

孔子的形象是感人的,多处使人落泪,还记得影院里邻座用手帕擦眼泪的情形。

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拍孔子的传记片,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资料是丰富的,但多数生活场景则需要作家和导演设计,这是展现一代圣人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最困难的地方。

加以中国人不论文化水平高低,都多少知道一点子;近年来国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老外也对孔子懂得一些。

电影拍得不像,弄出笑话,还不如不拍。

但是,胡玫导演的《孔子》成功了。

孔子的儒雅,孔子的气度,孔子的仁爱,孔子的神韵,孔子的宽容大度,孔子的悲悯情怀,都表现出来了。

特别是到了老年,经过长期流离失所,满头白发,满目沧桑,那种坚毅与无奈,那种伟人的气质,那种古朴的圣贤气质,都表现得相当充分,什么是伟大?看看《孔子》吧,他就是伟大!孔子精通六艺,文武双全,比射艺以夺兵符,用机智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对齐国的“外交”使命,高举正义的旗帜以弱胜强,被提升为鲁国的代理宰相,显示出杰出的执政才能。

这是影片前半段的内容。

前半段戏剧冲突强烈,场面宏大跌宕起伏,充满激情。

但前半段不及后半段动人。

有人说,影片从孔子离家出走周游列国,就松懈了,平淡了。

我的看法不同。

我认为全片最感人的地方,几乎全在后半段。

因为孔子的真正伟大,正是在他周游列国的行程中造就的。

可以这样说,没有当过代理宰相的孔子仍然是孔子;没有周游列国的孔子就不是孔子。

古圣贤的桂冠,大学者的桂冠,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桂冠,有着众多弟子门徒的至圣先师,主要是他离家出走以后,经过风风雨雨十四年不断前行才有的。

让我们举出孔子离家出走之后几个最动人的场面:孔子出走,大雨倾盆,他摔倒在满是泥水的地上。

他仰天大笑。

这个场面给人的震撼,要大于前半段所有的场面。

这个摔倒在泥水里的仰天大笑是伟人的大笑。

在离开鲁国的路上,弟子颜回驻足路口,等待着老师,然后是众多弟子成群结队地赶上来,我们看到了无比温情的师生情谊。

孔子影评

孔子影评

孔子:文韬武略的政治家电影《孔子》人物形象分析孔子既是中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又是鲜为人知的政治家。

电影《孔子》选取了孔子51 岁出任中都宰到73 岁去世跌宕起伏的后半生。

其中主要的情节有: 夹谷之会、堕三都、周游列国、子见南子、陈蔡被围、孔子回国以及韦编三绝等,又融合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不时地穿插《论语》中的经典语录。

影片前半部分着力表现了孔子文韬武略的政治家风范,艺术地再现了孔子形象的魅力,让观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了真实而鲜活的有血有肉的孔子。

春秋后期,礼崩乐坏,诸侯征伐、民不聊生,社会极为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乱世,孔子却一直坚守着自己恢复周礼、拯世救民的政治理想。

他反对暴政,渴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社会理想; 他强调等级名分和社会秩序,试图通过“正名”来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君臣、人伦关系……孔子的这些为政理念在影片中得到充分体现。

影片一开始,写孔子任中都宰一年,实施礼治,取得了不错的政绩,回朝廷述职。

因为鲁定公的赏识和支持,孔子晋升为大司寇,这为他在全国推行礼治、实施自己的执政理念提供了舞台。

彼时,鲁国的朝政由“三桓”卿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把持,这也是孔子施政时要面临的重重阻力。

而私下里,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漆思弓免受陪葬之死,已经与之结怨。

之后,他随鲁定公赴鲁齐两国的“夹谷之会”,与齐景公和大夫黎钅且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从齐国收回汶上三城,回国后出任代国相。

随即,为了打击“三桓”的势力而巩固中央政权,他提出“堕三都”的举措,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定公旨意,罢黜了孔子。

至此,孔子的政治生涯彻底结束。

因此,当连鲁定公都无奈地发出“战败了,谁还在乎你有没有仁义”的叹息时,我们看到了孔子在政治上的失败命运。

孔子的为政时间虽短,然其能文善武的政治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无论是外交上获得成功的“夹谷之会”,还是内政上归于失败的“堕三都”。

简论孔字形象——以《孔子世家》里的孔子形象为例

简论孔字形象——以《孔子世家》里的孔子形象为例

简论孔字形象——以《孔子世家》里的孔子形象为例郑晓霞 青岛大学摘 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孔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战乱年代,而孔子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精髓,自成一派。

他的思想、言行影响了封建社会2000多年。

被尊称为“孔圣人”。

而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把孔子描绘成一个德才兼备、怀才不遇但是却积极参政积极入世的一个政治家。

关键词:孔子形象;孔子世家作者简介:郑晓霞(1993-),女,山东济南人,青岛大学2017级文艺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71-02第一,教育方面。

孔子首先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包括七十二贤人。

他是我国大众教育的开山鼻祖。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论语》中的句子都可以体现孔子及儒学的教育观念。

这不仅在当时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而且一直沿用到现在,并被视为经典。

而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听其行而观其行”等教育的观点也被现代教育沿用。

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果要弥补这种缺陷,相信在《论语》以及孔子的身上能够找到方法。

孔子不仅对于学生学习,学校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各种方法和理论,对于教师也提出了要求。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我们的信条里》就曾说过“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这一理论几乎让每个人终身受用,尤其是教师”。

显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来教育老师育人的态度上的。

不论是当代的教育家、学者还是领导者甚至是家长应该反思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甚至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半个世纪前台湾爆发了关于读经问题的争议,徐复观先生主张“有限地读经”,并提出“在小学应有若干经的故事,应选择若干切近而易于了解的经文中句,做学校中的格言标语,于周会加以讲解,使受了国民教育的人知道中国有经,有圣人,有切身做人的道理。

论《孔子世家》和电影《孔子》中孔子的个人形象

论《孔子世家》和电影《孔子》中孔子的个人形象

论《孔子世家》和电影《孔子》中孔子的个人形象孔子作为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是众人心中的“圣人”,对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孔子形象,所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孔子”。

所以自古以来,无论是史书文献,还是影视作品,对孔子的阐释多有不同。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孔子传记——《史记·孔子世家》,人们历来对其褒贬不一,赞之者曰:“太史公作《孔子世家》,其眼光之高,胆力之大,推崇之至,迥非汉唐以来诸儒所能窥测……”贬之者则斥道:“司马迁诬圣,罪在难宽。

”而电影《孔子》作为一部传记历史片,亦是毁誉半掺。

但是虽然同样作为向孔子深表敬意的作品,二者在描写孔子个人形象和描写方式的方面还是有很大不的同的。

一、胸怀伟大抱负、积极入世的孔子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一生进行了积极的政治活动, 对此《孔子世家》有较详细的记载,“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几年内,孔子由一介布衣,升任至代相,《史记》描述此时的孔子是“有喜色”,而电影中的孔子在受封的时候则是依旧遵循旧礼。

究其原因,司马迁写《孔子世家》是为了把春秋公羊学家心目中宗教化、神秘化的教主孔子还原成一个“至圣”,升迁后面有喜色是常人之理,使孔子更加具有人性化色彩;而电影则是为了突出孔子“恢复周礼”的政治理念。

孔子执政时间虽短,但是已经足以看出他的文韬武略与政治才能。

“夹谷会盟”、“堕三都”、平定公孙不狃等人的叛乱,无一不证明了孔子的执政才能。

被驱逐出鲁国的孔子为了受到重用,周游列国,来到卫国时,便上演了一场被人们诟病千百年的“子见南子”。

该事最早见于《论语·雍也篇》:“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司马迁在此篇的基础上将孔子与南子见面的情形作了生动的描写:“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

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悟

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悟

影片《孔子》观后心得感悟《孔子》是由徐克执导,周润发、周杰伦领衔主演的一部历史题材电影。

这部影片以孔子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他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教育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巨大影响。

观看这部电影之后,我深感孔子的思想与智慧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感悟,下面我将总结出其中几点。

首先,影片中展现了孔子的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孔子在影片中不断追求真理,不断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是面对自己的学生还是众多的门徒,孔子总是以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来引导他们。

他认为真理是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思考来得到的,同时,他也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追求真理的精神不仅仅是对于当时古代社会的意义重大,对于我们现代社会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其次,影片展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对于教育充满了热情和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力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命运,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

他主张实用的教育,注重德育和智育的结合。

他强调培养人的品格和道德修养,同时也注重培养人的智慧和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学习而成长,帮助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这种教育思想对于我们现代教育同样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影片中突出了孔子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视。

孔子主张仁爱和礼义,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仁爱之心,待人真诚善良,注重天人合一。

他同样强调了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按照一定的规范和道德准则来相处。

他以自己的言行和行为来塑造社会风气,他的言行无地域、无时代限制地被铭记于人心中。

这种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视对于我们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当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与他人的关系。

最后,影片中呈现了孔子面对世俗压力时的坚守和执着。

孔子在影片中面对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信并坚守自己的理念和信念。

无论是被贬为庙里还是受到流言蜚语,他都保持了积极的心态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他的坚守和执着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想起了自己在生活中面对挫折和困难时该如何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电影孔子读后感

电影孔子读后感

电影孔子读后感电影《孔子》是一部以孔子为主角的历史题材电影,该片以孔子的一生为主线,通过对他的生平和思想的描绘,展现了孔子作为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形象。

在影片中,孔子的一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他的故事和思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影片对孔子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全面的刻画。

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努力追求真理和道义。

影片中展现了孔子的坚韧和勇气,他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始终保持着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种精神力量令人钦佩。

其次,影片对孔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教育和治国理政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片通过对孔子思想的展现,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内涵和其对后世的影响,这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影片通过对孔子的故事进行了生动的再现。

孔子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他在逆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断追求真理和道义。

影片通过对孔子的故事进行生动的再现,使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的伟大和他的人生境遇,这对于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影片通过对孔子的一生和思想的展现,向观众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

孔子的一生是一个不懈追求真理和道义的过程,他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考,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教育和治国理政的宝贵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影片通过对孔子的一生和思想的展现,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对于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电影《孔子》通过对孔子的一生和思想的展现,向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对于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影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对孔子的人物形象、思想和故事进行了全面的展现和深入的探讨,这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伟大和他的思想内涵。

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能够激励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观电影《孔子》有感

观电影《孔子》有感

观电影《孔子》有感观电影《孔子》有感1儒家思想一直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而孔子就是儒家的创始人。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成为了彪炳史册、家喻户晓的人物。

而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孔子所宣扬的“仁”的君子之道就更显得难能可贵,而备受推崇了。

如此种种,电影《孔子》就应运而生了。

电影由孔子51岁时仕官于鲁国开始,把孔子在鲁国的坎坷仕途、周游列国时种种的不幸遭遇,以及他晚年返乡祖国,直至与世长辞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

这部电影就像一阕悠远的古筝曲,把孔子跌宕起伏的一生演绎得淋漓尽致。

透过电影,我们看到的是孔子身上那熠熠生辉的人性光芒——他渴望鲁国强大,怀有一腔报国热血;他机智勇敢,在夹谷会盟中不战而胜;他关怀弟子,有一颗善良之心……而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他锲而不舍,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理想破灭后,便率领众弟子背井离乡,踏上了周游列国的颠沛之路。

征途漫漫,道路坎坷,荆棘丛生。

乱世之中,困难重重。

起初,孔子应邀来到卫国,卫灵公答应给他六万粟的俸禄。

后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召见孔子,孔子不得已而见之,却发出了“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感叹,并深深引以为耻。

于是,离开卫国。

在宋国,孔子与弟子们正在一片小树林里休憩闲谈。

这时突然涌来一群宋国百姓,他们有的拿着锄头,有的拿着斧子,个个气势汹汹,一言未发就开始肆无忌惮地疯狂砍树。

孔子与弟子们惊皇失措,但他们知道宋人是在驱赶他们,于是只好慌忙离开。

他们继续前行,途中,孔子的弟子向几个正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问路。

其中一个农民认出了正正襟危坐在车上看书的孔子,便大声讥笑他枉为“圣人”。

孔子面不改色,但也只好忿忿离去。

在郑国,北风呼啸,大雪漫漫,天寒地冻之中,孔子与他的弟子们被困在了山上的茅庐里。

在这荒无人烟的地带,他们饥寒交迫地苦苦煎熬了好几日。

就这样,孔子与他的弟子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艰难地奔走了十四年之久。

他们传播“仁”的君子之道,四处游说诸侯实行仁政,赢得民心。

到处都留下了他们跋山涉水时的足迹,留下了他们侃侃而谈时的声音。

看电影《孔子》有感

看电影《孔子》有感

看电影《孔子》有感看电影《孔子》有感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孔子》观后感,欢迎阅读。

看电影《孔子》有感时间飞逊,转眼间已到2010年。

但是,我们这些后代,需要了解前代的光荣历史。

《孔子》主要讲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战争,老百姓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孔子就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

电影只截取了他51岁到去世,前一半讲他的政治生涯,后一半讲他周游列国。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后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鲁国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在电影中……孔子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鲁国季相国的葬礼上,有一个叫漆雕弓小男孩被指定陪葬,他是季相国生前最喜欢的小奴。

他因为不想死,就趁看守不注意时逃跑,被发觉后季孙斯派了还有很多士兵进行抓捕。

逃跑的的路上,他被孔子的弟子冉求救回了夫子家里。

在一次朝会上,孔子向君上请求赦免这个小男孩,并在朝会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孔子向这种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发起了犀利的攻势,最后他战胜了世俗偏见。

孔子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孔子任中都宰的一年,鲁国大治,引起邻国齐国的不安,试图通过相约会盟的方式挟制鲁国国君。

孔子深知这是一次不可告人的政治阴谋,于是求季孙斯援兵五百乘。

但当鲁国国君和孔子到达夹谷时,兵车并没跟来。

当齐国准备发动军队挟制鲁国国君时,孔子设计的第二方案是让一百牛车在后方扬起了灰尘,让敌人以为有千军万马,硬生生收了兵,还归还了之前被抢的汶上三城。

这一战充分展示了孔子的足智多谋。

孔子是一个有军事指挥才能的人。

鲁国一直被“三桓”所把持。

当孔子代理国相时,立即提出堕三都(即拆毁三家所建城堡)的举措。

政令下达后,公山狃带头起兵反叛,孔子率领众弟子保护国君登上武子台。

武子台下,公山狃一声令下,无数弓箭射向武子台。

电影《孔子》观后感

电影《孔子》观后感

电影《孔子》观后感电影《孔子》观后感一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孔子》的传记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孔子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刻画出了一个个生动精彩的人物形象,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的一生极为坎坷,曾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卫、陈、曹、宋、郑、蔡诸国之间,宣传“仁”之思想,可乱世将孔子的时代改变了,没有一个国家听他的思想。

十四年后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活动,七十三岁病逝。

《孔子》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我至今记忆犹新。

陪葬的一个小男孩漆思公为了保住性命拼命地跑,遇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路救下了漆思公,最后,在孔子的强力辩说下,漆思公重得自由,并拜孔子为师。

这个事例说明了孔子宣传“仁”道的重要性,在这个战争的世界,宣传仁爱精神才能挽留住一些生命。

孔子宣传的不仅仅是“仁”,还有“义、礼、和”,这四点综合在一起,就是治国之本。

在孔子离家出去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时,也曾大力倡导过这四点,可结果是处处碰壁,孔子的理想也未能实现。

导演胡玫最巧妙的一点在于她把南子这个妖娆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更从侧面烘托了孔子的思想道德之端正。

面对南子,孔子没有心动,而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迫使南子放弃了对他的诱惑。

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对后人的影响力很大。

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位推广“礼、义、仁、和”、心静如水的先师——孔子。

电影《孔子》观后感二昨晚去看了场电影《孔子》,离场时已经23点了,看到还有很多年轻人在等候入场。

在看电影之前,我问女儿,你知道孔子吗?她说:知道,可又不知道。

孔子在很多国人的心目中是个圣人,但却又是非常的模糊。

一部电影,家国天下,短短2小时,一个2000多年前栩栩如生的孔子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电影也将孔子所通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在电影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再现,一气呵成,感谢曾执导过《雍正王朝》、《乔家大院》、《汉武大帝》、《芬妮的微笑》等着名影视剧片的中国第五代导演胡玫,她果然不负众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率真可爱的孔子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孔子世家》和电影《孔子》中孔子的个人形象
孔子作为中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是众人心中的“圣人”,对中国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孔子形象,所谓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孔子”。

所以自古以来,无论是史书文献,还是影视作品,对孔子的阐释多有不同。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孔子传记——《史记·孔子世家》,人们历来对其褒贬不一,赞之者曰:“太史公作《孔子世家》,其眼光之高,胆力之大,推崇之至,迥非汉唐以来诸儒所能窥测……”贬之者则斥道:“司马迁诬圣,罪在难宽。

”而电影《孔子》作为一部传记历史片,亦是毁誉半掺。

但是虽然同样作为向孔子深表敬意的作品,二者在描写孔子个人形象和描写方式的方面还是有很大不的同的。

一、胸怀伟大抱负、积极入世的孔子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一生进行了积极的政治活动, 对此《孔子世家》有较详细的记载,“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

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由大司寇行摄相事”几年内,孔子由一介布衣,升任至代相,《史记》描述此时的孔子是“有喜色”,而电影中的孔子在受封的时候则是依旧遵循旧礼。

究其原因,司马迁写《孔子世家》是为了把春秋公羊学家心目中宗教化、神秘化的教主孔子还原成一个“至圣”,升迁后面有喜色是常人之理,使孔子更加具有人性化色彩;而电影则是为了突出孔子“恢复周礼”的政治理念。

孔子执政时间虽短,但是已经足以看出他的文韬武略与政治才能。

“夹谷会盟”、“堕三都”、平定公孙不狃等人的叛乱,无一不证明了孔子的执政才能。

被驱逐出鲁国的孔子为了受到重用,周游列国,来到卫国时,便上演了一场被人们诟病千百年的“子见南子”。

该事最早见于《论语·雍也篇》:“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司马迁在此篇的基础上将孔子与南子见面的情形作了生动的描写:“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

寡小君愿见。

’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

夫人在帷中。

孔子入门,北面稽首。

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然。

”电影中孔子与南子更是“暧昧至极”,但最终却是南子道出“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

”,俨然一位红颜知己,这让孔子的三千弟子情何以堪。

但是不论是从史书还是电影,都可以看出孔子对入世的渴望,
二、亦师亦友、为夫为父的孔子
无论是《史记》还是电影,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传道授业、周游列国的点点滴滴都是一大亮点,然而不同的是,《史记》突出的是孔子为师的一面,电影突出的是为友的一面。

《史记》中孔子经常性地与弟子们起“小冲突”,如子见南子,“子路不说”;被困于陈蔡之间时,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矣。

”;当子路问政于孔子时,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虽然可以看出孔子对弟子的谆谆教诲,但却是僵硬了些。

而电影就把孔子的形象柔和了许多,片中孔子与弟子们一起喝酒、说笑,在穷困的时候共享一碗汤,对弟子的教诲也是在生活中平平常常地娓娓道来,这样的孔子形象也更加容易深入人心。

此外,《孔子世家》中并没有详细交代孔子的妻子儿女,只是在最后简单地
交代了孔子的后代,“孔子生鲤,字伯鱼。

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

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

尝困于宋。

子思作中庸……”电影中则在孔子与妻子亓官氏,儿子孔鲤,女儿孔姣的平常生活中,亓官氏与女儿为孔子洗手作羹汤、为孔子穿衣、调制墨汁,孔子被逐出鲁国时与妻儿的依依不舍,无一不体现孔子不仅是个高高在上的圣人,他亦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这使孔子整个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三、郁郁不得志,宛如“丧家之狗”的孔子
无论是《孔子世家》中,还是电影中,有一段话使我印象非常深刻: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被逐出鲁国,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然而却无人重用他,与一班弟子在各国之间颠沛流离,“丧家之狗”这词也确是贴切,只是没想到子贡会将郑人的话原封不动地转述给孔子,更没想到的是孔子还欣然同意,可见孔子的胸怀之大,也可见司马迁写《孔子世家》志在让孔子“接地气”,而“丧家之狗”一词也是对孔子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虽然历经坎坷,却始终保持傲骨的一种褒扬。

一路上,即使是身处逆境、困境、危境之中,孔子也不以之为绝境,始终坦然面对,将积极乐观而又不失坚韧的人生态度落脚在具体的人生行为当中。

可以说电影《孔子》就是以《史记·孔子世家》为模板拍摄的,全篇其实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新意,全片故事都是人们所熟知的典故,只是使存在于历史中的高高在上的孔子在大屏幕上活了出来,《史记》中司马迁写孔子是为了使孔子脱离神化色彩,将其由神变成“圣人”,而电影则是将其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两者都表现了孔子终其一生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高尚人格,塑造了一个人性的、鲜活而傲岸的孔子形象。

近年来,人们对孔子的误读是由于人们开始不知道孔子是一个率真本色的人;不知道他是中国社会理想的奠基人;不知道他是宽容的哲学家、伟大的老师,又是中国的第一位平民学者、一位伟大的民主人士。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孔子学说开始被滥用,以至于败坏到为专制统治辩护,这与真孔子全无关系。

因此,司马迁的《孔子世家》对于当今这股文化热,对于我们认识真孔子的意义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参考文献:
[1] 孙鑫:从电影《孔子》重新审视孔子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科技》,2012年第3期第25卷
[2] 陈曦:孔子神韵的独特演绎——《史记·孔子世家》探微,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第3期
[3] 李剑清:司马迁心目中的孔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1月第19卷第6期
[4] 魏红梅:论电影《孔子》中孔子形象的魅力,电影文学,2013年1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