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特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信息素养的界说
• 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包括了三层含义:在信息 处理过程中形成了信息意识,在信息解决问题 过程中形成了信息价值观,在信息交流过程中 形成了信息环境下的伦理与道德、法律法规。
• 在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信息处理是基础, 信息问题解决是关键,信息交流是根本,信息 文化是导向,四者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统一的整 体。
• 如何设计Big6(6大步骤) • (1)任务定义:我要做什么? (2)搜索策略:我如何才能找到最需要的信 息? (3)搜索信息: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 找信息? (4)运用信息:哪些信息是我需要的? (5)整合信息:我要完成的任务(或作业) 是什么? (6)评价信息:我怎样知道做得好不好?
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
2、信息素养的界说
1)从技术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基石。 2)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 融信息处理能力于问题解决过程中,通过问题解决使 信息技术教育回归实际生活世界中。 3)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信 息技术产生是源于人类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信息技术 的进步又扩展了交流的时空与方式。 4)从文化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 重建构;信息文化包含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也包 含了信息文化。
• 信息技术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已经由精英技术变为大众 技术,并走进百姓生活。 •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可以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理解,依 次为数据、信息、知识、智慧,要具备如何获取信息 及如何从信息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 信息素养已经与读、写、算传统文化素养一样列为人 才培养的目标。 • 信息素养的培养取代计算机教育时代的单纯技能训练, 成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技术课程从理念、 目标、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 清晰认识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这一目标的贯彻。
2.1.1 课程目标的定位
一、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国家增强竞争力的需要
信息社会中,信息已经与物质、能源一样 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这 就需要培养具备信息素养的公民。 2、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2、社会成员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
• Big6的全称是“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 (Big6 Model of Information Problem-Solving),属于“问题解决” 式的研究性学习。 使用Big6方式解决问 题的过程包括6大步骤,这就是人们为 什么把它叫做Big6的原因。
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式
1、国内外认识概要
在国内,李克东、桑新民教授都提出了自己对信 息素养的认识,2003年的《普通高中信息技 术课程标准》认为,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 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 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 作与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 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 想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并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给出 详细描述
• Big6 关注的重点 流程:任务驱动→寻找搜索方法→收集信息→ 运用信息→ 表达信息→评价信息。 • 重点: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并 且把重点放在对信息的搜索、阅读和理解上。 • 核心问题:Big6特别注重让学生学习和了解: “我怎样找到需要的信息?”“在什么地方用 什么方法找到信息?”而且把“运用信息”的 要求,界定为让学生学会识别: “哪些信息是 我需要的?”这是设计Big6课例必须解决的核 心问题。
第二章 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和特点
2.1 2.1.1 2.1.2 2.2 2.2.1 2.2.2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的定位 信息素养的详细解析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与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比较 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比较
2.1
信息Hale Waihona Puke Baidu术课程的目标
• 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 既是信息社会的现实要求,也是信息技 术课程发展的必然,更是学生发展的必 须。
二、信息素养的界定
1、国内外认识概要 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给出各种信 息素养的定义,概括说要具备为完成某项学习 或工作任务而获取信息、选择评价信息、并能 运用信息进行表达的能力。1990年美国的 Mike Eisenberg和Bob Berkowitz两位博士 提出了著名的Big6方案见书P34表2-1
三、信息素养详解之教学解读
许多教师对于信息素养的概念感觉抽 象、空洞,似乎无法与实际教学联 系,为了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进一步 理解,并在教学中应用,给出了信 息素养教学解读。见P44-48表2-8
2.2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2.2.1 与传统计算机课程的比较 一、课程目标 由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转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信 息技术不同于计算机技术,前者包含后者。信息技术 只对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交流、应用的手段和 方法的体系。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技术主要指大众 性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构 建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
二、信息素养详解方案
信息素养有知识、技术、人际互动、问题 解决、评价调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六 个部分组成。见P41图2-1 1)知识(主要心理素质基础:注意、感 知、记忆、想象、思维) 2)技术(主要心理素质基础:注意、记 忆、想象、思维)
二、信息素养详解方案
3)人际互动(主要心理素质基础:注意、想象、 思维、情感、意志) 4)问题解决(主要心理素质基础:注意、思维、 意志) 5)评价调控(主要心理素质基础:注意、感知、 思维、意志) 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心理素质基础:注 意、想象、情感、意志)
2.1.2 信息素养的详细解析
一、信息素养解析的基本方法 顺应本次课程改革的精神;师生教与学过程的可 操作性;对任何内容具有普适性;分解出的信 息素养各部分具有相对独立的核心成分;适用 于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生;信息素养是一个丰富 的体系,学生可以进行个性化的选择与发展; 信息素养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既不要在教 学中人为割裂,也不必要在一堂课中牵强全部 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