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 1
![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 1](https://img.taocdn.com/s3/m/9479c19d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18.png)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 1 第一章《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它们的方法。
(2)学会理解、分析问题,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流程。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教师点拨,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发现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培养乐于思考的习惯及进取精神2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其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表达思维等能力;但是对如何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这方面还是比较陌生,在具体的教学中会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多联系实际3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在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从哪些方面分析问题,同时如何确定问题的解决步骤。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流程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4 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1.老师把对游戏感兴趣的同学请上台前,1.2.3循环报数,直到最后-位同学报数完毕,计算出报3同学的数目,(这里需要注意:最后不足3位的同学的,其个数算作余数)将出现3的次数以及余数输入到VB程序中,得到本次参加游戏的总人数。
老师提出问题"小程序是如何求得参加游戏的学生总数的呢?"2.老师表扬学生给出的答案非常正确,解决问题之前要分析我们要做什么,然后寻找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就会事半功倍,老师接着顺势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2 [讲授]讲授新知老师结合刚才的游戏,对从开始到获得结果的过程进行分析。
请同学结合老师游戏过程分析,填写学案第一题,完成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第一、第二步的填空。
评价总结强调知识点。
活动3 [活动]继续探索老师将随机5个数字输入到VB程序中,程序运行完毕后,得到最大的那个数字。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0ca94d7f1922791688e8a9.png)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编写指导思想和教材特点华东师范大学陶增乐一、编写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年轻而富有活力,但建设的时间还很短,教师和学生对如何教和学这门课程都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本课程的一些特点(如发展快、实践性强等),对教师的教和学都很具挑战性,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显得更迫切。
因此,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教师用书是十分必要的。
编写本套教材的目的是:1. 为全国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探索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一般过程和规律。
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才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编写出能直接用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 为教师全面实施《标准》的基本理念提供具体的指导,保证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能得到正确的落实,便于教师科学、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
3. 作为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的教师,我们将教材编写、实验区试验、课程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
显然,做好当前的教材编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为基础教育应作的贡献。
编写的指导思想:1. 以《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特别重视培养未来公民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2. 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和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打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基础。
3. 着力改变本课程现行教材内容以软件操作为主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奥秘,感受信息文化,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4. 教材以实践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如组织“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综合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浙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1 1.2 数据、信息与知识 课件
![浙教版 信息技术 必修1 1.2 数据、信息与知识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86342ff3169a4517623a314.png)
2
知识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
3
知识是可以继承和传递的。
1.2.4 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数据
• 可以是数字、 文字、图像、 符号等,其本 身没有意义。
信息
• 是数据经过储 存、分析及解 释后所产生的 意义,在某一 特定情境下的 具体呈现
知识
• 是人们通过归 纳、演绎,比 较等手段对信 息进行挖掘, 将其中有价值 的部分深沉下 来,形成知识。
2、受利益驱使,有一些人会故意制造一些假数据。要想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还需要从道德和法律层面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谢 谢!
Thanks!
小结
1、数据、信息、信息的特征,知识 2、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思考与练习
1、根据下图说明数据、信息、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2、既然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那么为什么我们会经常看到“虚假数据” 这一词语?如何才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参考答案:
1、数据本身没有明确的意义,将数据放在某个语境中,或在某个真实场 景中使用,数据就有了意义,这就是信息。人们通过归纳、演绎、比较 等手段对信息进行挖掘,形成知识。智慧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综合能力, 表现为收集、加工、应用、传播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 看法。
1.2.1 数据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如图形符号、数字、字母等。
数据的表现形式可以 是文字,图形,图像、 音频、视频等。
在计算机科学中, 数据是 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 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 总称。
1.2.2 信息:
1、信息的定义
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特征:
浙教版 信息技术 (2019版)
(高中)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1-1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1-1](https://img.taocdn.com/s3/m/57920bf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e.png)
三、信息的基本特征
对待信息的态度:
去伪存真
练习:说说以下信息的特征
①玉不琢,不成器( )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③一传十、十传百( )④老黄历看不懂( )⑤一人计短,二人计长( )
任务:
例 子
主要内容
信息表现形式
信息传播媒体
信息接收方式
信息产生作用
例1: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
例2:“看云识天气”
例3:电视台记者赴国外采访
人们用语言、文字、图像、符号等并通过书籍记载了事件和知识。
语言、文字、图形、图像、符号等
书籍等
视觉
形成印象、产生判断、引起行动等
气象部门把各种气象信息制作成各种图表、数据等,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为人们提供天气预报等服务。
三、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信息的基本特征
对于不同的信息接受者,信息的价值是不同的(取决于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能力),这就是信息的价值相对性
三、信息的基本特征
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三、信息的基本特征
刚才老师讲的这些信息,讲过后是不是这些信息就会丢失不见了?
信息共享性:信息作为一种资源,通过交流可以由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同一时间或不同时间共享。
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中,一家超市的老板在无意中发现,店里的啤酒与尿布这两个商品的销售量曲线总是惊人的相似。经过他细心的观察发现:一般年轻的父亲在出来给孩子买尿布的时候,总是喜欢捎带着买上两瓶啤酒。于是,超市老板就把啤酒与尿布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商品摆放在一起。这样极大的方便了顾客,同时也促进了啤酒的销量。这个故事的主角,现在已经成为美国第一大零售商,它就是沃尔马公司。
信息技术必修一 浙教版
![信息技术必修一 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7ed64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3.png)
信息技术必修一浙教版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需要学习信息技术必修一,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将从教材《信息技术必修一》(浙教版)出发,简要介绍一下其中的内容。
《信息技术必修一》主要包括八个单元,分别是: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办公自动化、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与开发以及信息安全与法律。
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让学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
在第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同时,学生还会学习到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维护,如如何打开和关闭计算机、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操作等。
网络基础单元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组成,以及网络的应用和发展。
学生将了解到网络的重要性和作用,学习如何使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和资源共享。
多媒体技术单元介绍了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图像、音频和视频的处理和编辑。
此外,学生还会学习到如何制作幻灯片和简单的动画效果。
办公自动化单元主要教授办公软件的使用,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这些软件进行文字编辑、数据处理和演示报告。
网页设计与制作单元将学生引入网页设计的世界,学习如何使用HTML和CSS语言设计和制作网页。
学生将学习到网页的基本结构和布局,以及如何添加文本、图像和链接等内容。
数据库技术单元介绍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数据库软件进行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学生还会学习到如何使用SQL语言进行简单的数据库操作。
程序设计与开发单元将学生引入编程的世界,学习如何使用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
学生将学习到基本的编程概念和语法,以及如何编写简单的程序。
信息安全与法律单元主要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网络安全。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1.1信息及特征(共19张PPT)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1.1信息及特征(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757877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bd.png)
【思考】:那7个字是什么字?
“中国将出兵朝鲜”,启发学生总结出故事中所蕴含的信 息的基本特征——信息具有价值性和时效性,进一步引导 学生举例说明日常生活、学习中体现信息的价值性和时效 性的例子,学生会举出像天气预报、学校通知、电视新闻、 商场的促销信息等等实例。 【思考】以上这些信息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还可以通过其 它方式表现吗?信息能不能独立存在? 【结论】信息不能独立存在,信息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即 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1)载体依附性
【信息的基本特征】
例2:“一条线和一万美金”
20世纪初期,美国最大的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现故障,很多人搞 了两三个月都修不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有人向公司推荐了当时已 经移居美国的德国科技企业管理专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旁边仔 细观察、计算了两天后,就用粉笔在电机的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 “打开电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半信半疑地照他 的话去做,结果,毛病果真出在这里。电机修好后,有关人员问他要多 少酬金,他说:“一万美元!”啊?一万美元!那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呢!于是,便要求斯坦门茨列一张帐单说明费用的支出。斯坦门茨写到: “用粉笔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这条线9999美元。”
我认为不足之处:教学容量大,教学紧凑,如果时间把握不好, 教学进度可能会受影响。
2024 课件
感谢观看!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2、试着说说下面故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A.一传十,十传百
传递性、共享性
B.找路时,使用旧地图,往往误事
时效性
【教学评价】
评价项 目
个人评 价( 40%)
组内互 评( 20%)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13.2.7循环语句课件(27张PPT)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必修13.2.7循环语句课件(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f35e3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6.png)
break 和 continue 语句
以下实例循环字符串 Runoob, 碰到字母 o 跳过输出:
实例
for letter in 'Runoob': # 第一个实例 if letter == 'o': # 字母为 o 时跳过输出
continue print ('当前字母 :', letter)
var = 10
print("1 到 %d 之和为: %d" % (n,sum))
执行结果如下:
1 到 100 之和为: 5050
无限循环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条件表达式永远不为 false 来实现无限循 环,实例如下:
var = 1 while var == 1 : # 表达式永远为 true
num = int(input("输入一个数字 :")) print ("你输入的数字是: ", num)
print ("Good bye!")
执行以上脚本,输出结果如下:
输入一个数字 :5 你输入的数字是: 5 输入一个数字 :
你可以使用 CTRL+C 来退出当前的无限循环。 无限循环在服务器上客户端的实时请求非常有用。
while …else…
如果 while 后面的条件语句为 false 时,则执行 else 的语句块。
for 语句代码执行过程:
break 和 continue 语句
break 语句可以跳出 for 和 while 的循环体。 如果你从 for 或 while 循环中终止,任何对应的循环 else 块将不执行。 continue 语句被用来告诉 Python 跳过当前循环块中的剩余语句,然后继续进行下一轮循环。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a488a91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7.png)
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信息技术基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三章“计算机硬件与软件”,具体内容包括:3.1节计算机硬件组成,3.2节计算机软件概述,以及3.3节操作系统简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理解各硬件部件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了解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PPT课件。
学具:计算机硬件模型、计算机软件安装盘、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模型,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2. 讲解:详细讲解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分类和功能,以及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计算机硬件,对照教材了解各部件的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计算机软件分类及操作系统的作用,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回答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相关问题。
7.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所学知识,讨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硬件组成: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等。
2. 计算机软件分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编程软件等。
3. 操作系统:Windows、Mac OS、Linux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及各部件的作用。
(2)列举三种计算机软件分类,并分别给出至少一个实例。
(3)谈谈你对操作系统的认识,以及它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知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历程,学习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教案算法及其实现(1)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教案算法及其实现(1)](https://img.taocdn.com/s3/m/cc181973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5.png)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教案算法及其实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必修教材第四章《算法及其实现》。
具体内容包括:4.1算法的概念与特征;4.2算法的表示;4.3算法的复杂性分析;4.4常见算法策略。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算法的表示方法,了解算法的复杂性分析,并学会运用常见算法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征,掌握算法的表示方法,学会进行算法的复杂性分析,掌握常见算法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算法的复杂性分析,常见算法策略的理解与运用。
2. 教学重点:算法的概念与特征,算法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找到丢失的物品”,引入算法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算法的概念与特征;(2)算法的表示:流程图、伪代码等;(3)算法的复杂性分析: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4)常见算法策略: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冒泡排序等。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用流程图表示一个简单的算法,并进行复杂性分析。
4. 例题讲解:讲解常见算法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二分查找法在有序数组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算法的概念与特征;2. 算法的表示方法;3. 算法的复杂性分析;4. 常见算法策略。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教材课后习题第1、2题。
(1)简述算法的概念与特征;(2)用流程图表示一个简单的算法,并进行复杂性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算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较好,但在算法的复杂性分析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下节课加强讲解和练习。
新教材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课件 计算机硬件
![新教材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课件 计算机硬件](https://img.taocdn.com/s3/m/42c3b0e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0.png)
图2.1.12 机器甲的评测结果 图2.1.13 机器乙的评测结果
结果呈现: 完成实验后,将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硬件 cpu 内存 硬盘 显卡
配置情况
性能得分
思考与练习
1、调查和了解你身边的信息系统,分析系统中的硬件组成部分。 2、除键盘,鼠标,显示器以外,你身边的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还有哪些?请教他们 的功能,填写在下表中。 3、分析影响计算机性能的因素。要配置一台主要用于视频图像处理的计算机,请你 列出一份清单,给出配置建议。 4、了解目前高性能个人计算机的CPU,并与你目前使用的计算机CPU的性能做比较。
实践与体验
评测计算机的硬件性能
计算机系统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其中硬件系统是计算机运行 程序的物质基础。通过评测计算机的硬件,可以面了解计算机的性能。
实践内容
1、认识算机的硬组成部分。 2、通过评测和比较不同配置的计算机了
解影响计算机性能的主要因素。
实践步骤: 1、在计算机上安装评测软件。 2、使用评测软件查看计算机的硬件信息。 3、使用评测软件进行性能测评。
图2.1.8普通硬盘、固态硬盘和闪存盘。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数据处理的需求不断扩大。出现了基于互联网的 云计算和云存储服务。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在互联网上汇聚大 量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和使用这些共享资源,并像水、 电一样按使用量进行付费。我国已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和无锡建立了国家 级云计算中心。而云存储是一个以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的云计算系统,使用者 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任何可联网的设备连接到云上,方便地存取数 据。
浙教版 信息技术 (2019版)
(高中)
必修2 信息系Biblioteka 与社会第2章 信息系统的支撑技术
新教材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课件移动终端
![新教材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课件移动终端](https://img.taocdn.com/s3/m/f47ddaf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6.png)
移动终端常见的中央处理器有 苹果、三星、高通,英特尔、英伟 达、联发科等,麒麟cpu是我国首 款国产中央处理器。
图2.3.3 cpu
问题与讨论
比较计算机、平板电脑、手机的主板,分析具有相同功能的 部件或芯片在不同设备中的特点,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与 同学交流。
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主要有安卓系统、苹果系统、Windows系统 等。移动终端的应用软件往往与工作生活密切相关,针对性较强,如 出游有专门的订票、订房APP,购物有专门的购物APP等。
2.3.2 移动终端的工作原理
移动终端跟计算机一样,包括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四个部分。其工作原 理与计算机基本相同,同时移动终端具备的移动性和智能性,使移动终端在工作 时表现出更多的人性化功能和强大的多媒体特性。
移动终端的智能性在硬件上主要基于传感器的植入。如手机中的光线传感 器,一般位于手机前置摄像头附近。会根据所处环境的光线亮度来自动调整手 机屏幕亮度。当检测的光线不足的时候,信息传递到手机系统,系统会调低屏 幕亮度。下降到人眼舒适的亮度,同时也起到省电的作用。而检测的光线比较 充足的时候,信息传递到手机系统,系统又会调高屏幕亮度。是人们能清晰的 看到屏幕上显示的内容。
图2.3.5 共享单车使用过程
拓展链接
手机的性能指标
影响智能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CPU、存储和屏幕分辨率等。 CPU:跟计算机一样,CPU也是机的核心部件之一,直接关系到手机运行的快慢。手机C PU有单核、双核、四核、八核等,一般情况下核心数量越好,处理器主频越高,智能 手机具有越为流畅的程序运行表现和越为强悍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RAM:类似于计算机中的内存条,越大越好,目前大小在GB级别。智能手机实现多任务 处理、复制和粘贴,运行大型游戏程序等非常依赖RAM。 ROM:类似于计算机中的硬盘,采用静态内存,越大越好,目前大小在GB级别。 屏幕:手机屏幕的大小,分辨率直接关系到显示的效果。屏幕越大,分辨率越高,显示 颜色越多,画面效果越好。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信息安全与保护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信息安全与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e5b48db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6.png)
开放源代码运动(OSS)起源于自由软件运动。20世纪80年代,理查德·马修·斯托曼不满当时大量软件被 肆意地加以版权保护,并与金钱挂钩的现象率先发起了自由软件运动。
1984年,斯托曼创造了一套完全自由、免费、兼容于UNⅨ的操作系统GNU。1985年9月,斯托曼正式发 表了著名的GNU宣言,对于GNU计划做了详细的阐述。1989年,斯托曼创造性地提出了“反版权”和“版 权属左”,即 Copyleft的概念。
根据以上材料讨论: (1)我们的哪些信息被互联网所记录? (2)被互联网记录的这些信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产生了哪些安全隐患? (3)大数据时代的“便利”和“安全”,有怎样的关系?
3.1.1 个人信息及其保护
1、个人信息的概述
个人信息可以分为个人敏感信息和个人一般信息。个人敏感信息主要 指露或修改,会对信息主体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个人敏感信息包括身份证 号码码、政治观点、基因、指纹等。各行业对个人敏感信息的鉴定也有所 不同,主要是依据接受服务的个人意愿和各自业务特点来确定。个人一般信 息是指除个人敏感信息以外的个人信息。
浙教版 信息技术 (2019版)
(高中)
必修2 信息系统与社会
第3章 信息系统安全
3.1 信息安全与保护
学 习
1、个人信息及其保护
目
标
2、信息社会责任
重 重点:个人信息及其保护 难 点 难点:信息社会责任
课堂导入
越来越多的信息泄露事件,凸现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面临的新挑 战。伴随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个人信息 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升级。从2010年全球著名社交网站Facebook遭遇“泄 密门”,到2011年程序员网站CSDN的600万个人用户信息被泄露,再到2014 年12306网站用户信息泄露等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个人信息安全事故所带 来的威胁和侵害,是信息社会中人们共同面临的风险。
2024版《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全套教案
![2024版《信息技术基础》(浙教版)全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3273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d.png)
图像处理软件
如Adobe Photoshop、GIMP等,用于图像编辑、美化、 合成等任务。使用技巧包括图层管理、滤镜应用和色彩调整 等。
视频编辑软件
互联网发展阶段 经历了从军事应用到科研应用,再到商业应用的 转变过程。
互联网现状
3
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信息交流平台,涵盖了 各种应用和服务,如电子邮件、万维网、社交媒 体、电子商务等。
2024/1/24
24
网络安全与防范策略
01 02
网络安全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 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确保系统连续可靠正 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01
创建、打开、保存和关闭工作簿;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02
选择、重命名、复制和删除工作表;
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03
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等;
18
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应用
格式化工作表
设置单元格格式、调整行高和列 宽等;
公式与函数的应用
使用公式计算数据、使用函数处 理数据等; 2024/1/24
数据排序与筛选
窗体设计
通过Access的窗体设计功能,创 建用户友好的数据输入和输出界 面。
Access简介
Access是Microsoft Office系列 软件中的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 具有界面友好、易学易用、功能 强大等特点。
2024/1/24
报表设计
使用Access的报表设计功能,创 建各种统计报表,对数据进行汇 总和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1、冒泡排序课件浙教版
![高中信息技术1、冒泡排序课件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869f031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c.png)
高中信息技术 1、冒泡排序课件浙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6节《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冒泡排序算法。
本节课主要通过冒泡排序算法的介绍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冒泡排序的基本原理,掌握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并能够运用冒泡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2. 能够运用冒泡排序算法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难点:冒泡排序算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课件。
学具:笔记本电脑、编程环境(如Python)、数据集。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对学生进行成绩排序,引出冒泡排序算法的概念。
2. 讲解冒泡排序算法:介绍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通过课件展示冒泡排序算法的步骤和过程。
3. 示例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讲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方法,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排序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自己编写冒泡排序算法的程序,对给定的数据集进行排序,并互相交流分享。
5. 拓展:讨论冒泡排序算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冒泡排序算法。
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冒泡排序算法的步骤和原理,以及相关的关键词,如比较、交换、相邻元素等。
作业设计:数据:3, 1, 4, 1, 5, 9, 2, 6, 5, 3, 5答案:1, 1, 2, 3, 3, 4, 5, 5, 5, 6, 92. 讨论冒泡排序算法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冒泡排序算法的讲解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能够运用冒泡排序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对冒泡排序算法的理解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了解更多的排序算法,如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新教材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课件网络应用软件开发
![新教材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课件网络应用软件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1ab5596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80.png)
return '这是我的第一个网页程序!’
If_name_==‘_main_’: manager.run(
拓展链接
表单 表单是网站与访问者进行互动的界面,它用来在网页中接收输 入的数据并将其发送给web服务器。
例2 使用FlaskFrom模块实现网络聊天机
2.6.1 网络应用开发概述
网络应用软件的实现架构有两种,分别是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和浏览器/服务器架构。 1、客户端/服务器架构(Client/Server架构,简称C/S架构)
•
图2.6.1 C/S 架构图
2、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rowse/Server架构,简称B/S架构) 图2.6.2 B/S架构图
< hl><img src= “static/robot.png”/> {% if name %} {{% else %} 请说话…{% endif % </hl> </div> {{wtf.quick _form(form)}} {% endblock %]
图2.6.8 网络聊天机器人
2.6.4 调试发布
return’<html><body><h1>这是我的第一个网页程序!</h1></body></html>’
图2.6.7 URL、路由和视图函数关联图
(4)启动web应用。其代码如下: if_name_==‘_main_’: app.run()
例1 用 Flask Web框架实现一个在网页中显示文本“这是我的第一个网页程序!”的Web应用,其程序代码(web.py)如
1、调试模式
新教材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课件 网络系统
![新教材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二课件 网络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2fd5043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5.png)
拓展链接
TCP/IP协议 网络协议中最重要的是TCP/I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TCP)和 网际协议(IP)。而其他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及telnet等都 是建立在tcp/ip协议的基础上。
2、网络的构建
图2.5.6 无线局域网构建步骤
(1)确定网络结构,连接网络设备
图2.5.7 网络结构示意图
2.5.1 网络的功能与作用
1、数据通信功能 数据通信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通信方式,是
网络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如校园一卡通系统。
•
2、资源共享功能
资源共享是指网络中所有的软件、硬件、数据资源等能被网络中的 所有用户共同使用。例如,数据中心的学生账户信息可供图书自助借阅 机、宿舍门禁等使用;学校本部、分部的所有信息可以共享使用;某些 部门的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及存储设备等,可供其他部门使用。
拓展链接
ISP ISP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也就是向用户综合提供互联 网接入业务、信息业务和各类增值业务的电信运营商。
(2)互联网的接入
要将整个局域网接入互联网,必须通过路由器将局域网的私有地址转 化为公有地址。这就需要对路由器进行两个操作:一是设置路由器连接因 特网的方式;二是启用路由器的网络地址转换功能。
拓展链接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其主要作用是 由DHCP服务器来集中管理和分配IP地址,使网络环境中的主机可通过DHC P服务器动态地获得IP地址、网关地址、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从而提升 地址的使用率。
(3) 有线终端设备接入局域网
终端设备接入路由器都需要一个与路由器处于相同网段的IP地址。路 由器、交换机及服务器等设备,为了便于访问和管理,可以使用静态地 址。PC机、网络电视机顶盒及数字摄像头等设备,为了避免烦琐的设 置,可以使用动态地址。若使用动态地址来接入终端设备,则路由器必须 开启DHCP服务。
高中信息技术1、冒泡排序浙教版课件
![高中信息技术1、冒泡排序浙教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5e787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e.png)
高中信息技术 1、冒泡排序浙教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11章《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冒泡排序”一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步骤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冒泡排序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步骤,能够运用冒泡排序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冒泡排序算法的原理和步骤。
难点:如何运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计算机。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2. 知识讲解:(1)教师简要介绍冒泡排序的原理:通过相邻元素的比较和交换,使得较大(或较小)的元素逐渐从前往后(或从后往前)移动,最终实现整个序列的有序。
(2)教师讲解冒泡排序的步骤:比较相邻元素、交换元素、重复步骤直至排序完成。
(3)教师通过PPT示例,演示冒泡排序的过程。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组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跟随步骤一起完成冒泡排序。
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排序的细节,如交换元素的条件等。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组数据的冒泡排序,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5. 应用拓展: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冒泡排序的原理、步骤以及应用。
七、作业设计5, 2, 8, 1, 3答案:1. 排序结果为:1, 2, 3, 5, 82. 优点:实现简单,易于理解;缺点:效率较低,不适合大规模数据的排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冒泡排序的原理和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冒泡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延伸部分,教师提出了一个应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冒泡排序的适用场景。
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
编写指导思想和教材特点
华东师范大学陶增乐
一、编写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为基础,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
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这门课程年轻而富有活力,但建设的时间还很短,教师和学生对如何教和学这门课程都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本课程的一些特点(如发展快、实践性强等),对教师的教和学都很具挑战性,提高教师素质的要求也显得更迫切。
因此,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和具有实际指导价值的教师用书是十分必要的。
编写本套教材的目的是:
1. 为全国高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提供基本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探索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一般过程和规律。
目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人才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编写出能直接用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2. 为教师全面实施《标准》的基本理念提供具体的指导,保证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能得到正确的落实,便于教师科学、全面地把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过程。
3. 作为师范大学长期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研究的教师,我们将教材编写、实验区试验、课程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
显然,做好当前的教材编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为基础教育应作的贡献。
编写的指导思想:
1. 以《标准》为依据,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强化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特别重视培养未来公民的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
2. 从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学科知识基础出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和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打下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基础。
3. 着力改变本课程现行教材内容以软件操作为主的倾向,强调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奥秘,感受信息文化,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4. 教材以实践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法,如组织“讨论交流”、“实践体验”、“综合
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5. 教材风格力争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活泼,给师生创造充分的教和学的思维和实践活动空间,努力使所编的教材有较好的可读性和较强的可实践性。
二、课程教材的体系结构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内容的编排采用模块结构,模块之间的关系结构及各模块的内容主题如下图所示。
其中:《信息技术基础》为必修模块,2学分。
它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
其余五个模块为选修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
选修部分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也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
各模块教材内容分三个层次叙述:
1. 教材主体:按章、节、小节安排教学内容,其间插有各种图、表。
2. 学习栏目:设有“讨论交流”、“实践探究”、“综合探究”、“知识链接”、“问题思考”、“提示”、“练一练”、“阅读材料”、“学生学业成长记录表”等栏目。
3. 学习小结:设有“本章学习”、“本章小结”(内含“学习线路图”)栏目。
三、教材主要特点:
1. 全面考虑课程结构,明确课程定位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共有六个模块。
应从整体出发来考虑这六个模块的内容建构及相互联系,明确课程定位,才能从教材这一领域落实必修模块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选修模块则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的要求。
《标准》对六个模块的各自教学要求作了明确的阐述。
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考虑了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相衔接,又顾及后续课程,为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构建信息化学习平台创造条件。
为搞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和教学工作,明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高中必修模块以及选修模块之间的知识、技能的链接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几个方面说明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的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见下页表)。
以表中的“信息加工”为例,各阶段教学内容的划分是:
初中课程主要是通过文字处理(文本的编辑、修改;版式设计)来加工信息。
高中必修模块则要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要会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初步体验算法和程序设计的思想;了解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
高中选修部分体现在各模块中对信息加工的要求分别为:
(1) “算法与程序设计”: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问题的算法并编程求解。
(2) “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作品规划、设计和制作。
(3) “网络技术应用”:网站设计、能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动态网页。
(4) “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建立。
(5) “人工智能初步”:知识表达、专家系统、人工智能语言与问题求解。
关于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之间的关系处理。
我们认为必修模块是基础,选修模块是信息技术教育在某一方面的继续和发展。
但两者之间又是相对独立的。
基于知识技能的培养是循
序前进和螺旋上升的原理,在选修模块中,我们更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对
要求由低到高
主
线
5
6
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会适当重新提及,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点也是为了适应各地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适度掌握和选择。
2. 将“实践探究”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为贯彻这个精神,教材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设计了“讨论交流”、“实践体验”和“综合探究”(总称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理解并掌握各种信息技术的奥秘。
这三类活动设置的原则是:“讨论交流”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讨论交流等形式达到学习目的;“实践体验”活动则是在教师启发、指导下,学生通过上机实验、自主获取知识;“综合探究”活动要求较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课内外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三类活动的目的应不囿于知识、技能的学习,还要求学生自觉地进行自主学习,养成善于发表观点、交流思想,主动开展合作,发扬团队精神来解决问题。
这对于形成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是有益的。
3. 重视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活动中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信息评价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浙教版)在各模块中均附有“学生学业成长记录表”,表中列出了三类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其内容含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对每次活动既包括共性评价要求,也有针对每项活动的个性评价要求。
指标的评定既有学生个人自评,也可以小组互评,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综合评价。
教材中给出的是学生自评表,小组和教师的评定表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计。
4. 教材注重“大局观”的引导
教材努力引导学生学会注重全局性、实质性、根本性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只注意具体操作的细节。
教材各模块的每一章的小结中都附有“学习线路图”,这张图既是学习的引导图,又可作为一章学完后的知识技能结构的总结概括图。
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结图表,这样做对学生的发展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作为一种尝试,“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一开始就给出了整个模块的内容架构图。
任课教师和每位学生可以从三个方面读这张图:一是层次性,由下向上推进,实质上反映了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基础
与拓展的关系;二是连贯性,自左至右推进,局部反映了信息处理的过程;三是全局性,大致可以了解这个模块内容的基本结构。
以上四点是我们在构思整个课程教材时,要求每个模块的教材都加以贯彻的。
但对于每本教材来说,还有其各自的特点。
如,“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运用了案例教学的思想,以三个综合案例作线索贯彻于全教材之中。
第一个案例的主题是有关学校消防安全教育,是主线。
这条线要求在教师带领和指导下完成多媒体作品“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的设计与制作的教学任务;第二个案例的主题是有关学校国防教育,作为学生练习用;第三个案例的主题是环绕校庆宣传的多媒体作品制作,是拓展性学习部分。
通过这些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