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及深源岩石包体(鄂莫岚,赵大升主编)思维导图
中国中-东部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分布规律与面积汇总
中国中-东部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分布规律与面积汇总陈霞玉;陈立辉;陈晹;曾罡;刘建强【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中国中-东部地区地质图进行新生代玄武岩的像素提取,并叠加在高精度地貌图上,统计了该地区陆地出露的新生代玄武岩的总面积和分区面积。
结果表明:(1)我国中—东部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总面积为78525 km2;(2)以东部新生代盆地为界,盆地以西的中部地区新生代玄武岩面积为35487 km2,盆地以东的东部地区新生代玄武岩面积为43038 km2,两边面积比为45:55;(3)按时代划分,中国中-东部新生代玄武岩随时代变新分布面积递增, S 古近纪∶S新近纪∶S第四纪为0.36:21.65:77.99;(4)中部地区的新生代玄武岩主要分布在北方,由北至南包括三个主要出露区,分别为松辽盆地以西的大兴安岭地区(7334 km2)、锡林郭勒地区(13843 km2)和华北北缘(14310 km2);(5)东部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的分布范围更广,从黑龙江一直到海南岛,也可以分为三个区,包括松辽盆地以东的东北地区(33324 km2)、从山东到福建零星分布的华东地区(1707 km2)以及位于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的雷琼地区(8007 km2);(6)总体看,我国中—东部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主要分布在北方,如以山东省为界,北方玄武岩面积达69191 km2,南方玄武岩面积达9334 km2,北南之比为88∶12。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of Cenozoic basalts were extracted by pixel from the geological map of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and overlaid on the high-precision geomorphologic map, utilizing adigital-rimage processing program. Based on this method, we estimatedthe total and sub-regional area of Cenozoic basalts exposed in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The main observations include:(1) The total area of Cenozoic basalt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is 78 525 km2. (2) The area of Cenozoic basalts in Central China is 35 487 km2, while that in Eastern China is 43 038 km2, with a ratio of 45∶55. (3) The area of Cen ozoic basalts increases along with younger age, and the ratio of which from Paleogene, Neogene, to Quaternary is 0.36∶21.65∶77.99. (4) Cenozoic basalts of Central Chin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Three main regions include: Great Xing'an Range, Xilin Gol region and northern edge of North China, with an area of 7334 km2, 13 843 km2, and 14 310 km2, respectively. (5) In Eastern China, Cenozoic basalts are more widely distributed, from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the north to Hainan Island in the south, and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Northeast China to the east Songliao basin (33 324 km2), Eastern China including Shandong, Zhejiang, Jiangsu and Fujian provinces (1 707 km2), and Leiqiong region including Hainan Island and Leizhou Peninsula (8 007 km2). (6) Taken Shandong province as the boundary, Cenozoic basalt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 with an area of 69 191 km2, while that of the southern part is 9334 km2, and their ratio is 88∶12.【总页数】13页(P507-519)【作者】陈霞玉;陈立辉;陈晹;曾罡;刘建强【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4【相关文献】1.吉林省敦化东部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马骏雨;高峰;牟静涛;邱宏2.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基底岩石、花岗岩和玄武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及其对该区地壳演化的指示 [J], 王忠;李大鹏;刘金宝;陈岳龙;侯青叶;李伟;皮乔辉;林宇3.环保部:三大原因造成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面积灰霾 [J], 《科技日报》4.浙江新昌-嵊州新生代玄武岩的Ca同位素组成:对华南新生代玄武岩源区成分的启示 [J], 于亚锋;任钟元;吴亚东;梅盛旺;钱生平5.大陆裂谷区幔源矿物橄榄石在不同应变阶段的位错构造及位错滑移系研究——以法国中央地块及中国汉诺坝新生代玄武岩的二辉橄榄岩包体为例 [J], 周梅馨;许志琴;陈方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北东部中、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不均一性:来自橄榄石的组成填图结果
表 !"华北东部中!新生代玄武质岩石携带的橄榄岩捕虏体或捕虏晶的橄榄石组成 # $ %& ’ !"( & ) * ) +’, . /0 ) 1 ) +0 2 3 .4 ’ +, 3 5 0 1 0 3 4 ’ +& ) 1 60 ’ +1 3 $ +) +’ 7) +1 6’8 ’ 0 9 ) ,$ +7 : ’ +9 ) ,%$ 0 $ & 1 ) ,3 , ;0 ) +1 6’’ $ 0 1 ’ 3 +< 3 1 6: 6) +$: 3 $ 1 +
寄主岩年龄 !>?@ AB !@ C8 $ !!A@ !B >@ K8 $ CF@ IB !@ F8 $ EK@ JB I@ K8 $ 晚白垩世末 CE@ ?D CF@ A A> AI@ J A!@ J AK A!@ J A!@ J 橄榄石已全部滑石化 A>@ J A> A!@ E A>@ K A>@ K AK AI AI@ C A> A! A! AI AI AI@ > A>@ > 橄榄岩捕虏体 AK@ E AI@ CD CA@ J A> D CA@ J A! D CK A! D CK AI D CK AI D CK AI@ >D C>@ > A>@ >D CC@ K AK@ ED CC@ K CA@ J CA@ J CF CK CK CF C>@ > CC@ K CC@ K AK D CC A>@ KD C?@ J A>@ KD CJ@ > A!@ ED CF CF CJ@ > C?@ J CC A> D CA@ J CA@ J A>@ JD CA@ ? CA@ ? A!@ JD CA CA A!@ JD CF@ ? CF@ ? AK P CA CA 王冬艳等$ >II> 郑常青等$ !AAA % 郑建平等$ >IIF G 6$ +H ! " #$ @ $ >IIK % 本次研究 Q N! " #$ @ $ >IIK 鄂莫岚和赵大升$ !ACE % 刘若新$ !AA> = $ +$ +7 R /’ 3 $ !ACA % O+H $ +7 = 3 ’ 5 $ !ACA % S N7+) , ;! " #$ @ $ >II? = $ +! " #$ @ $ >III % # $ +H ! " #$ @ $ N+/N%& ) 0 6’ 7 7$ 1 $ 汤艳杰等$ >II? 汤艳杰等$ >II? G 6’ +H ! " #$ @ $ >II! % 本次研究 陈道公和彭子成$ !ACJ % 高知云和章濂澄$ !AA? 陈道公和彭子成$ !ACJ % = $ +! " #$ @ $ >III S N7+) , ;! " #$ @ $ >II? 本次研究 王方正等$ !ACE % G 6’ +H ! " #$ @ $ !AAC 王萍和李国昌$ !AAF % T ) $ ! " #$ @ $ N+/N%& ) 0 6’ 7 7$ 1 $ 本次研究 T N! " #$ @ $ !AAC 鄂莫岚和赵大升$ !ACE % 刘若新$ !AA> A!@ JD CA CA AI@ JD EJ@ F EJ@ F A> D CC CC M ) +H ! " #$ @ $ >IIF G 6N ! " #$ @ $ >II?%% O6$ ! " #$ @ $ >IIJ 许文良等$ !AAA % G 6$ +H ! " #$ @ $ >IIK % G 6N ! " #$ @ $ >II?$ FF@ CB !@ J8 $ !>>@ E8 $ !IJ@ J8 $ A>@ !B >@ !8 $ C?@ CB !@ F8 $ !IE@ K B!@ F8 $ !EC@ K BK@ C8 $ 第三纪 第三纪 晚第三纪 E@ C8 $ 晚第三纪 晚第三纪 I@ EK8 $ J@ FD J@ E8 $ 晚第三纪 晚第三纪 晚第三纪 晚第三纪 晚第三纪 I@ JJ D I@ E>8 $ 晚第三纪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 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石捕虏晶 橄榄石捕虏晶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石捕虏晶 橄榄岩捕虏体 橄榄岩捕虏体 韩宗珠和付强$ !AAK 橄榄岩捕虏体 CA CA D CF CF 橄榄岩捕虏体 A>@ > A>@ >D CC CC
南秦岭早古生代玄武岩的岩浆源区及演化过程
2150
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 2020,36(7)
秦岭造山带是分隔中国南北大陆的复合型碰撞造山带, 北部的商丹缝合带及南部的勉略缝合带将其划分为北秦岭 及南秦岭两个构造单元(张国伟等,1996,2001;赖绍聪等, 2003)。南秦岭构造带处于秦岭造山带与扬子板块的接合部 位,其构造位置的特殊性及构造演化的复杂性长久以来受到 学者的广泛关注(赵国春等,2003;Dongetal,2017;Zhao andAsimow,2018)。在南秦岭北大巴山地区早古生代地层 中广泛出露一套 由 碱 性 超 镁 铁 质镁 铁 质 岩 脉、双 峰 式 碱 性 火山杂岩(碱性玄武岩和粗面岩)及少量碳酸岩正长岩杂岩 组成的岩浆杂岩带,为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深部 地幔状态和地球动力学过程等问题的探讨提供了重要的地 质载体(张成立等,2002,2007;Xuetal,2008;王存智等, 2009;邹先武等,2011;陈虹等,2014;万俊等,2016)。前 人已对区内的基性岩墙、碱性玄武岩及其携带的幔源捕掳体 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研究(黄月华等,1992;黄 月华,1993;夏林圻等,1994;徐学义等,1996,1997,2001; Wangetal,2015)。多数学者认为该套岩系中的粗面岩与 玄武岩为同期岩浆产物,共同构成了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代 表了早古生代晚期南秦岭被动陆缘裂陷拉张作用的产物(黄 月华等,1992;张成立等,2002,2007;Zhangetal,2017); 部分学者则认为这套基性岩墙和碱质火山杂岩形成于弧后 拉伸环境(王宗起等,2009;Wangetal,2015);此外,还有 学者认为碱质火山岩与伴生的沉积岩地层形成于大洋板内 环境(向忠金等,2010,2016)。前人研究多聚焦于碱质火山 岩及超镁铁质镁铁质岩脉,但对同期产出的钙碱质 /拉斑质 岩浆岩却鲜有报道。共生岩石组合研究的缺失也是造成碱 性岩石成因及构造属性争议的原因。本文以岚皋地区新发 现的亚碱性玄武岩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矿物学及岩石地 球化学研究来探讨火山岩的演化过程、源区属性及其深部动 力学过程,为认识秦岭造山带早古生代岩浆作用及构造背景 提供进一步的参考和制约。
岩石地球化学讲义-2
《岩石地球化学》讲义-24熔离作用(liquation) 或岩浆不混溶作用(melt immiscibility)岩浆冷却或上升减压时,原来均匀单相的熔体有时会分解成两个成分不同的熔体相。
这一过程成为熔离作用(liquation),它是由岩浆的不混溶性质所决定的。
这一过程类似于碱性长石的出溶。
分裂的组分一个偏酸性一个偏基性,或者一个是富Fe,Ni硫化物的熔体(有利于成矿),一个为硅酸盐岩浆。
这部分研究相对较弱(一些情况将在微量元素部分介绍)。
5岩浆混合作用(mixing, mingling )两个成分不同的岩浆发生混合,由于混合方式和混合比例的差异也使混合形成的岩浆成分有很大的变化。
福建沿海平潭岛上的I型花岗岩被认为是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
周新民和董传万等从野外地质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证实了花岗质岩浆受到玄武质岩浆混合的存在。
6沉积岩中的混合作用(Mixing in sedimentary rocks)Trends on variation diagrams for sedimentary rocks may result from the mixing of the different ingredients which constitute the sediment. Bhatia (1983), in a study of turbidite sandstones from eastern Australia, shows Harker diagrams in which there is a change in mineralogical maturity, i.e. an increase in quartz coupled with a decreas in the proportions of lithic fragments and feldspar (Fig 1-18).Fig 1-18 Harker variation diagrams for quartz-rich sandstone suites from eastern Australia (Bhatia, 1983). The increase in SiO2inflects an increased mineralogical maturity, i.e. a greater quartz content and a smaller proportion of detrital grains.Argast and Donnelly (1987) 认为在成分变化图上,如果二元组分(x轴,y轴)密切相关(线性变化),则可能反映的是该套沉积岩是由两种矿物组分混合的。
中国地质学10
华北型陆块主要特征
( 1 )基底形成阶段。 1900-1800Ma 吕梁运动 形成由 Ar、Pt1 深变质岩系组成的刚性结晶 基底,是我国最古老的地台。 (2)从中元古代到三叠纪为稳定盖层发育阶 段,古生代以来,非常稳定,统一升降。下 古生界以海相为主;大部分地区缺失上奥陶 -下石炭统(O3-C1);上古生界 -三叠系从 海陆交互相到陆相。 ( 3 )中新生代 属于地台活化阶段,或者 西太平洋构造带活动阶段。
陆 缘 俯 冲 增 生
陆-陆碰撞增生
3.地块拼贴增生 比如滇藏造山带的诸地块,都是先后从 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裂解出来,由于 中-新特提斯洋的逐次封闭而逐次拼贴; 4.地体拼贴增生 比如西太平洋陆缘带的完达山、锡霍 特—阿林山脉就是晚中生代陆缘走滑拼 贴增生的地体。
微陆块(地块)拼贴增生
微 陆 块 拼 贴 增 生
塔里木板块
(1)850-800Ma塔里木运动(相当晋宁运动)形成基底 (2)新元古代震旦纪-二叠纪为盖层发育阶段 震旦—奥陶纪克拉通内坳拉槽发展阶段 志留纪克拉通内坳陷阶段 • 晚志留世周缘前陆盆地阶段 • 泥盆纪隆升阶段 • 石炭纪-早二叠世克拉通内坳陷阶段. • 晚二叠世—三叠纪隆升阶段 (3)侏罗纪-新生代盆地发展阶段 侏罗纪断陷阶段 白垩纪到古近纪断陷—拗陷转化阶段 新近纪到第四纪拗陷阶段。
陆缘走滑- 地体拼贴增 生模式
完 达 山 地 体
古 亚 地洲 体大 拼陆 贴东 增缘 中 生 生 代
扬子-华南板块 早寒武世沧浪铺期古地理图
中国的造山带
• • 1、陆间造山带 这是陆-陆碰撞的产物,它往往包含两个陆块相向 增生的陆缘带和对接缝合带(具有蛇绿岩、蛇绿混 杂岩和双变质带) 比如天山-兴蒙造山带、秦 (岭)-昆(仑)造山带、金沙江造山带等。 2、陆内造山带 两种情况: 1.由于陆内裂陷拉开,形成拗拉槽或小洋盆,而后 闭合形成的造山带,比如华南早古生代造山带; 2. 陆内没有裂陷拉开成拗拉槽或小洋盆,而是就 地褶皱、断裂和强烈的火山喷发。 (1)挤压型,如燕山造山带。 (2)伸展型,如大兴安岭造山带 3、陆缘造山带 由于洋壳俯冲、走滑在陆缘形 成的造山带,比如台湾、完达山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陆地壳:由几个主要陆核经过漫长
地质历史时期的发展
演化
拼接 改造
形成
中国大陆的基本构造单元: 陆块为代表的稳定区
Ⅲ级:Ⅲ-11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华力西、印支、燕山期 金、银、铅、锌、铜、锰、(铁、钼、钛)成矿带;
Ⅲ-12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元古宙、古生代、燕山期 铅、锌、铜、银、金、(铁、稀土)成矿带;
Ⅱ-4华北地台金、铜、铅、锌、铝土、金刚石、 (铁、钼)成矿区;
Ⅲ级:Ⅲ-21桌子山-贺兰山印支-燕山期金成矿带; Ⅲ-22龙首山元古宙铜、镍成矿带;
①号,额尔古纳断裂带;
⒁号,阿拉善北缘断裂带;
②号,额尔齐斯-德尔布干断裂带; ⒂号,华北陆块北缘断裂带;
④号,伊利克得-加格达奇断裂带; ⒃号,集宁-凌源断裂带;
⑤号,克拉麦里-二连断裂带;
⒅号,且末-北山断裂带;
⑥号,锡林浩特北缘断裂带;
⒆号,若羌-敦煌断裂带;
⑦号,扎鲁特断裂带;
⒇号,阿尔金断裂带;
(一)、全国导向固体矿产 Ⅰ、Ⅱ、Ⅲ级成矿区(带)划分方案
Ⅰ级:成矿域:Ⅰ-1滨(西)太平洋成矿域; Ⅰ-2古亚洲成矿域; Ⅰ-3秦-祁-昆成矿域; Ⅰ-4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
Ⅱ级:Ⅱ-2内蒙古-兴安岭晚古生代-中生代 铜、锌、铅、金、银、锡、铬、(钼)成矿区;
Ⅲ级:Ⅲ-5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燕山期、喜马拉雅期 金、银、铜、铅、锌成矿带;
采用
侏拉扎嘎毛道组
海生哈拉组
巴音西别组
塔克林敖包组
高三岩石圈知识点
《岩石圈》知识清单四、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 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1)利用向斜找水(2)利用背斜找油(因为水重油轻)(3)矿产在向斜(因为背斜易被侵蚀,岩层中矿石可能被侵蚀搬运)背斜顶部易建采石场(因为开采成本低)(4)断层找水(地下水露出的地方)(5)工程建设:隧道建于背斜(因为背斜结构稳定,不易储水)隧道如过断层应加固;水库应避开断层;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因为向斜是雨水汇集区,可能变成水道3.岩石和矿物岩石(成因)三大岩石的转化岩浆岩(火成岩)喷出岩(火山岩):如玄武岩(颗粒小,有气孔)侵入岩:如花岗岩(颗粒大)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片理构造,如大理岩(石灰岩)、板岩(页岩)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岩石圈→地球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前8位: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搬运沉积物风化作用风化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1)气候因素:降水集中于7—9月,暴雨频繁;冬春季节,土壤多遭风蚀(2)地形因素:沟壑纵横,坡陡谷深(3)植被因素:大部分属于荒山秃岭,削弱植被截蓄雨水、保护土壤的作用(4)土壤因素:黄土质地均一,结构疏松、多孔隙,易被冲刷人为(1)人口增加,薪柴需求增加,滥砍植被(2)超载过牧,放牧失控及放牧强度增大(3)轮荒耕作制度(4)工程建设:开矿、采石、建厂、修路,大量弃土、弃渣进入河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1)大量泥沙加速水库淤积,使库容大幅度减少(2)下游形成“地上河”(3)耕地面积缩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涵养水源,调节地面径流,防风固沙,保持水土(2)工程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淤地坝和小水库(3)农业耕作措施:坡面修梯田,草田轮作(4)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由传统的农业种植业型结构转变为现代畜牧业、加工业占优势比例的牧、工、农型结构六、等高线地形图1.在剖面图上的计算2.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征3.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陡崖处相对高度的计算:重叠于某陡崖处等高线有x条,等高距为h,则:(x-1)×h≤相对高度<(x+1)×h 4.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1)地面愈高,等高线的条数越多,山区等高线密集(2)等高线越密,坡越陡(比例尺相同,相同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3)凸低则高,凸高则低(4)根据等高线数值、比例尺和地形特征,判断地貌类型5.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分析(1)选点水库: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气象站: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疗养院: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港口码头:海水较深,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湾(2)选线公路、铁路:坡度较缓,线路较短,弯路较少引水线:短,避免过山脊,利用地势使水自流(3)选面水库:储水盆地,库容量大,大坝在峡谷处,减少工程量,节约成本工业区:平坦开阔,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资源丰富居民区: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向阳。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导图高清
自然地理学第四章导图高清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地理特征的学科。
在学习自然地理学的过程中,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信息。
本文将介绍自然地理学第四章的导图,并提供高清版本供读者参考。
第四章的导图主题是地球的水资源。
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被水覆盖,水资源在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和研究地球的水资源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导图的中心位置,应绘制地球的轮廓图。
地球被大量的水覆盖,因此在轮廓图上应该突出显示着水的分布情况。
绘制不同的颜色来表示海洋、河流和湖泊等水体的分布,能够清晰地展示地球上水的分布状况。
进一步绘制地球的大洋和海洋,可以在大洋中绘制不同的洋流和暖流、寒流之间的交汇情况。
这些洋流和海洋环流对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导图中突出显示这些重要的水流系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水资源分布。
除了海洋,河流也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
在导图中应绘制不同大陆的重要河流,如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和密西西比河等。
河流的长度、流经地区和注入的海洋等信息可以通过标注在导图中来展示。
同时,湖泊也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在导图中,可以标出世界上一些重要的湖泊,如苏必利尔湖、五大湖、巴伦支海和咸海等。
这些湖泊的地理位置以及对周围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和颜色来表示。
此外,导图还可以包括其他与水资源相关的内容,如地下水、冰川、水循环等。
绘制不同地下水脉络的分布情况,可以展示地下水对地球水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绘制冰川的分布和冰川融化的情况,可以展示地球的冰川资源。
另外,水循环也是地球上水资源循环的重要过程,可以通过添加箭头或其他符号来表示。
最后,为了提供高清的导图,可以使用现代技术工具,如电脑绘图软件或网上地图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绘制出精确的地理信息,并且可以进行编辑和调整,以便更好地呈现地球的水资源分布。
综上所述,自然地理学第四章导图的主题是地球的水资源。
《地理 丰富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百科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南方喀斯特
贵州荔波的石上森 林
云南石林的喀斯特 精华
肇庆七星岩的人间 仙境
丹霞组合
江西龙虎山的丹霞 绝景
广东丹霞山的红石 世界
猪八戒督造的龟峰 丹霞
土林奇观
云南元谋孕育 的土林之冠
西昌堆积体上 的黄联土林
湿地特色
长江下游的肺 脏鄱阳湖湿地
天然博物馆的 向海湿地
冰川风貌
誉为绿色冰川 的阿扎冰川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地理 丰富地理环 境 中国文化百科 》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江西
文化
喀斯特
龟峰
丹霞山
向海
黄联土林
丹霞
湿地
中国 广东
博物馆
云南
石林
西昌
龙虎山
土林
冰川
肺脏
01 南方喀斯特
03 土林奇观 05 冰川风貌
目录
02 丹霞组合 04 湿地特色
本书主要介绍了地质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价值。包括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兴义锥状 喀斯特、修文石林、鄱阳湖口石钟山、瑶琳仙境、宜兴石灰岩溶洞、同化鸭园溶洞)、中国丹霞组合(江西龙虎 山、江西龟峰、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等。
非常具有灵性 的米堆冰川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
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工程意义此次工程地质实习我们主要考察了学校附近的峨眉山玄武岩,我经查阅众多书籍及网站,对峨眉山玄武岩做出以下一些基本介绍,由于本人对峨眉山玄武岩所知甚少,故本文引用较多资料,请见谅。
玄武岩属基性火山岩。
是地球洋壳和月球月海的最主要组成物质,也是地球陆壳和月球月陆的重要组成物质。
峨眉山玄武石-地质年代峨眉山玄武岩时代属中二叠世晚期至晚二叠世早期。
分布于西南各省,如川西、滇、黔西及昌都地区等,最初命名地点在四川峨嵋山,故名。
岩性是以玄武岩为主,局部地区有粗面岩、安山岩、流纹岩及松脂岩等,主要以陆相裂隙式或裂隙—中心式溢出,常具拉斑玄武结构、气孔及杏仁状结构。
峨眉山玄武岩-主要成分峨眉山玄武岩的主要成分与一般玄武岩基本相同,根据地质科学家分析鉴定,玄武岩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还有少量的氧化钾、氧化钠),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最多,约占百分之四十五至五十左右。
玄武岩主要矿物是富钙单斜辉石和基性斜长石;次要矿物有橄榄石、斜方辉石、易变辉石、铁钛氧化物、碱性长石、石英或副长石、沸石、角闪石、云母、磷灰石、锆石、铁尖晶石、硫化物和石墨等。
玄武岩的化学成分如表。
玄武岩的化学成分与辉长岩相似,SiO2含量变化于45%~52%之间,K2O+Na2O含量较侵入岩略高,CaO、Fe2O3+FeO、MgO含量较侵入岩略低。
矿物成份主要由基性长石和辉石组成,次要矿物有橄榄石,角闪石及黑云母等,岩石均为暗色,一般为黑色,有时呈灰绿以及暗紫色等。
呈斑状结构。
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普遍。
玄武岩体积密度为2.8~3.3g/cm3,致密者压缩强度很大,可高达300MPa,有时更高,存在玻璃质及气孔时则强度有所降低。
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具脆性,因而不易采得大块石料,由于气孔和杏仁构造常见,虽玄武岩地表上分布广泛,但可作饰面石材不多。
玄武岩-结构和构造慢冷却(如每天降温几度)可生成几毫米大小、等大的晶体;迅速冷却(如每分钟降温100℃),则可生成细小的针状、板状晶体或非晶质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