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陆盆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体系分布示意图
图片来源:宋岩、赵孟军、柳少波等,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地质评论, 图片来源:宋岩、赵孟军、柳少波等,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地质评论,2006,52(1)85~92 ( )
多期前陆冲断构造
图片来源:李本亮等,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基本特征及其控制下的油气分布,现代地质, ),575~584 图片来源:李本亮等,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基本特征及其控制下的油气分布,现代地质,2009,8,23(4), ( ),
共同点: 共同点:以薄皮逆冲构造为特点
图片来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图片来源:陆克政 《含油气盆地分析》,P115
前陆盆地的演化
共同特征: 共同特征:由伸展环境向挤压环境的转换
图片来源:金之钧,汤良杰,杨明慧等,陆源和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石油学报, 图片来源:金之钧,汤良杰,杨明慧等,陆源和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石油学报,2004,1,25
前陆盆地简介及中国陆内前陆盆地油气分布
2011-3-19
主要内容
一、 前陆盆地的概念 二、 前陆盆地分类 三、 前陆盆地系统、逆冲构造样式、特征及演化 前陆盆地系统、逆冲构造样式、 四、 中国前陆盆地的特征 五、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特征及规律
前陆盆地的概念
前陆盆地: 前陆盆地: 发育在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平行于造山带, 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 发育在收缩造山带与相邻克拉通之间,平行于造山带,呈狭长 带状展布的不对称冲断挠曲盆地。 带状展布的不对称冲断挠曲盆地。 冲断挠曲盆地
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
2.坡-坪式逆冲断层与断弯褶皱 坡 坪式逆冲断层与断弯褶皱
图片来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图片来源:陆克政 《含油气盆地分析》,P114
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
3.盲冲断层、断展褶皱与断滑褶皱 盲冲断层、 盲冲断层
图片来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图片来源:陆克政 《含油气盆地分析》,P114
图片来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图片来源:陆克政 《含油气盆地分析》
中国前陆盆地的特征
1.垂向上,表现出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在正反转构 垂向上,表现出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在正反转构 垂向上 两种不同性质的原型盆地 造背景下的盆地构造层序相叠置 造背景下的盆地构造层序相叠置 2.时空分布规律有序:环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分布 时空分布规律有序: 时空分布规律有序 3.多期演化:共发生4期前陆盆地或冲断构造的演化过程 多期演化:共发生 期前陆盆地或冲断构造的演化过程 多期演化
地层层序特征
1. 由于前陆盆地前渊向克拉通迁移, 由于前陆盆地前渊向克拉通迁移,且较早在前渊中堆积的沉积层 可能被卷入到逆冲褶皱带中。因而从宏观上看, 可能被卷入到逆冲褶皱带中。因而从宏观上看,前陆盆地的地层 层序在纵向上易发生变化。 层序在纵向上易发生变化。 纵向上易发生变化 2. 存在多个不整合面 存在多个不整合面
前陆盆地油气开发新探索
图片来源:郑民、贾承造、冯志强等,前陆盆地探勘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石油学报, 图片来源:郑民、贾承造、冯志强等,前陆盆地探勘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石油学报,2010,9,31(5), ( ),
参考文献
1.陆克政,含油气盆地分析,石油大学出版社,2001,5 2. Principles of sedimentary basin analysis, Verlag. P 428-436, Miall A. D 3.高长林、叶德燎,前陆盆地的类型及油气远景,石油实验地质,2000,22(2) 4. 宋岩、赵孟军、柳少波等,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地质评论,2006,52 (1)85~92 5. 郑民、贾承造、冯志强等,前陆盆地探勘领域三个潜在的油气接替区,石油学 报,2010,9,31(5),723~727 6. 李本亮等,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基本特征及其控制下的油气分布,现代地质, 2009,8,23(4),575~584 7. 刘平,王英超,柴达木侏罗纪盆地是前陆盆地吗,天然气工业,2006,2,26 (2),43~46 second edition, Spinger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
2. 构造层序叠合控制了油气成藏配置的有效性。 构造层序叠合控制了油气成藏配置的有效性。 下层序: 下层序:烃源岩的主要来源 上层序:运聚成藏的主要场所 上层序: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
3.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系的统一性。 外环含油气层较内环老。 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系的统一性。 外环含油气层较内环老。 环青藏高原巨型盆山系的统一性
前陆盆地的分类
型俯冲作用有关, 弧背前陆盆地(retro-arc forland basin):与A型俯冲作用有关,可以 与 型俯冲作用有关 由弧后裂谷盆地转化而成。 由弧后裂谷盆地转化而成。 由于陆一陆碰撞, 周缘前陆盆地(peripheral foreland basin):由于陆一陆碰撞,在俯冲 由于陆一陆碰撞 板块上产生的挠曲盆地,常由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转化而成。 板块上产生的挠曲盆地,常由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转化而成。 破裂前陆盆地(broken forland basin):基底卷入前陆变形作用,造 基底卷入前陆变形作用, 成了块状隆起和基底褶皱所分隔的孤立盆地。 成了块状隆起和基底褶皱所分隔的孤立盆地。 远离碰撞造山带, 陆内前陆盆地(intracontinental foralnd basin):远离碰撞造山带, 可能与碰撞造山带的远程效应有关。 可能与碰撞造山带的远程效应有关。
准格尔 库车 吐哈
塔西南 酒泉 柴达木 鄂尔多斯盆地
川西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 百度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
4.多期成烃,晚期成藏。 多期成烃,晚期成藏。 多期成烃
图片来源:宋岩、赵孟军、柳少波等,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地质评论, 图片来源:宋岩、赵孟军、柳少波等,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地质评论,2006,52(1)85~92 ( )
图片来源:刘池洋,赵红格,杨兴科,王锋,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图片来源:刘池洋,赵红格,杨兴科,王锋,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12,23(4) , , ( )
图片来源:刘池洋,赵红格,杨兴科,王锋,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图片来源:刘池洋,赵红格,杨兴科,王锋,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12,23(4) , , ( )
前陆盆地的演化
克ຫໍສະໝຸດ Baidu
拉
通
前
前陆盆地
地
2002 12
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
1. 弧后前陆盆地和陆源前陆盆地发育深海复理 海相磨拉石-陆相磨拉石沉积系列 石-海相磨拉石 陆相磨拉石沉积系列。 海相磨拉石 陆相磨拉石沉积系列。
2.陆内前陆盆地通常只发育陆相磨拉石。 陆内前陆盆地通常只发育陆相磨拉石。 陆内前陆盆地通常只发育陆相磨拉石
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
4.双重构造 双重构造
图片来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图片来源:陆克政 《含油气盆地分析》,P114
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
5. 冲起构造与逆冲三角带
图片来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图片来源:陆克政 《含油气盆地分析》,P115
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
6.撕裂断层与逆冲调节带 撕裂断层与逆冲调节带
参考文献
15. 刘和甫,前陆盆地类型及褶皱-冲断层样式,地学前缘,1995,9,2(3~4), 59~67 16.彭希龄,梁狄刚,王昌贵,戴弹申,张朝军等,前陆盆地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2006,1,27(1),132~144 17.田作基,宋建过,罗 志立,罗蛰潭等,塔里木阿瓦提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1999,6,20(3),193~198 18.王海荣,王英民,刘振湖等,台湾西部前陆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规律,大地构造与 成矿学,2006,8,275~282 19. 刘池洋,赵红格,杨兴科,王锋,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12,23(4)308~317 20.王家豪,王华,陈红汉,赵忠新,廖远涛,前陆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其沉积、底层响 应——以库车凹陷下白垩统为例,2007,4,14(4),114~122
刘池洋,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刘池洋,前陆盆地及其确定和研究,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12,23(4)308~317 , , ( )
前陆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造山带 前陆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造山带
图片来源:刘树根,罗志立等,试论中国西部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石油与天然气, 图片来源:刘树根,罗志立等,试论中国西部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石油与天然气,2005,2,26
参考文献
8.刘树根,罗志立等,试论中国西部陆内俯冲型前陆盆地的基本特征,石油与天然气, 2005,2,26(1),37~49 9.刘少锋,叠加于弧后前陆盆地挠曲沉降至上的另一类沉降——动力沉降,地学前缘, 2008,5,15(3)178~185 10.李斌,宋岩等,中国中部前陆盆地耦合关系分析,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9,2,31(1), 23~28 11.刘树根,童崇光,罗志立,川西晚三叠世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天然气工业, 1995,3,15(2)11~14 12. 刘树根,罗志立等,龙门山冲断代的隆升和川西前陆盆地的沉降。地质学报,1995,8,69 (3),205~213 13. 张明山,陆内挤压造山带与陆内前陆盆地关系-以塔里木盆地北部与南天山为例,现代地质, 1997,12,11(4) 461~470 14. 金之钧,汤良杰,杨明慧等,陆源和陆内前陆盆地主要特征及含油气性研究,石油学报, 2004,1,25(1)8~18
图片来源:宋岩、赵孟军、柳少波等,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地质评论, 图片来源:宋岩、赵孟军、柳少波等,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富集规律,地质评论,2006,52(1)85~92 ( )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
5. 沉积演化控制三大套储盖组合,上部储盖组合是油气 沉积演化控制三大套储盖组合, 成藏的主要组合 下部生储盖:形成于前前陆盆地克拉通边缘沉积阶段(古生代-早 下部生储盖:形成于前前陆盆地克拉通边缘沉积阶段(古生代 早、中
分布位置:造山带与克拉通之间 分布位置: 地壳性质: 地壳性质:以陆壳为基底 动力学机制: 动力学机制:挤压构造负荷引起的 挠曲沉降是盆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平面展布:带状展布, 平面展布:带状展布,纵向范围相当于 相邻造山带前缘的冲断-褶皱带的长度 相邻造山带前缘的冲断 褶皱带的长度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不对称
三叠世)形成的生储盖组合 三叠世)
中部生储盖:早期前陆盆地或拗陷盆地陆相沉积阶段。 中部生储盖:早期前陆盆地或拗陷盆地陆相沉积阶段。 上部储盖:发育于新生代内陆前陆盆地沉积阶段(白垩系-新生代), 上部储盖:发育于新生代内陆前陆盆地沉积阶段(白垩系 新生代), 新生代
该组合是前陆盆地储层和区域盖层发育的有利组合。 该组合是前陆盆地储层和区域盖层发育的有利组合。
中国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
1. 从造山带向克拉通盆地方向含油气层位:老—新—老 从造山带向克拉通盆地方向含油气层位: 新 老
背斜圈闭气藏
前渊拗陷深盆气藏
断背斜油气藏
图片来源:李本亮等,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基本特征及其控制下的油气分布,现代地质, ),575~584 图片来源:李本亮等,中国前陆盆地构造地质基本特征及其控制下的油气分布,现代地质,2009,8,23(4), ( ),
弧背前陆盆地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百度
周缘前陆盆地
图片来源: 图片来源:百度
前陆盆地系统
褶皱冲断带
图片来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图片来源:陆克政 《含油气盆地分析》,P111
前陆盆地内部的逆冲构造样式
1.铲式逆冲断层与蛇头构造、叠瓦扇构造 铲式逆冲断层与蛇头构造、 铲式逆冲断层与蛇头构造
图片来源: 含油气盆地分析》 图片来源:陆克政 《含油气盆地分析》,P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