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和端午节

合集下载

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

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

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这个节日源远流长,与屈原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历史传说、习俗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来探讨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

一、历史传说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版本,其中与屈原有关的传说最为广泛流传。

相传,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忠于国家,倡导变法,主张联盟抵御外族侵略。

然而,因为世事艰难,屈原的改革主张遭到了贵族阶级的排斥和迫害。

最终,他在楚怀王统治时期被陷害流放,绝望之下投江自尽。

屈原的死让楚国的百姓伤心欲绝,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纷纷下船,纵身跳进江中。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就摆放粽子,并划龙舟竞渡,同时也有人用鱼网捞水,以免鱼虾伤害到屈原的躯体。

这就是后来发展成为现在我们所知的端午节的由来。

二、习俗传承端午节除了与屈原的故事相关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传统习俗与活动。

首先是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物。

它是由糯米、糖和各种馅料包裹在鲜竹叶中蒸煮而成。

粽子的形状像三角形,象征着与魔鬼抗争和驱逐邪恶的力量。

吃粽子的习俗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而现在已经成为端午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

其次是龙舟竞渡。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组织龙舟比赛。

龙舟是一种长形船,通常由许多人划桨,其中一人在船头敲打巨大的鼓以保持节奏。

参与龙舟竞渡的队伍通常同穿着统一的服装,并以屈原为荣誉来争夺胜利。

这项活动既是竞技,又是对屈原的纪念和怀念。

最后是挂艾草和赛龙舟。

人们在端午节期间会在门口挂艾草,或者悬挂艾叶制作的饰品,以驱逐疾病和邪恶。

同时,还有一种名为赛龙舟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人们会用彩绳系住一个小龙舟,并用力拉动来模拟划龙舟的竞赛。

这些习俗不仅使人们体验到节日的喜庆,同时也是对屈原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文化传承端午节与屈原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历史传说和习俗传承上,还体现在文化传承方面。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中崇高的道德观念。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通用10篇)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通用10篇)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通用10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通用10篇)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篇1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事迹,是为纪念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22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辅佐楚怀王。

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他在极度悲恸的心境下,于公元前278年(诗人62岁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这位贤臣的死去,闻讯后纷纷赶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踪影。

这便形成了每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

南朝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之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

据说东汉初年,长沙有个名叫区曲的人,曾梦遇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楝叶和米塞在竹筒里,或用芦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缠好,因为蛟龙是害怕楝叶、芦叶和五彩丝的。

”后来人们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据说就是这一缘故。

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篇2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

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

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是什么意思

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是什么意思

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是什么意思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是什么意思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被称为“五月五”,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生活在公元前340年至278年间,他是一位爱国诗人,也是楚国的大臣。

在他的一生中,他为了楚国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却遭到了贪官污吏的排挤和中伤。

最终,屈原被流放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汨罗江中投身而死,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传统节日,重要的风俗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戴香囊等,这些风俗均与屈原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的意义。

第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屈原一生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可以通过食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感受屈原为国家民族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爱国情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和国家。

第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这些传统风俗活动不仅是人们追忆历史、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

通过参与端午节的传统风俗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第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人文精神。

屈原是一位充满人文情怀的爱国诗人,他的人文精神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重要精神。

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可以通过挂艾草、戴香囊等活动,来表达我们对屈原的怀念和哀思。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来表达我们对亲人、朋友的情感,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总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力量。

在今天,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一重要节日,让它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让它成为我们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更让它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

是先有端午节还是先有屈原

是先有端午节还是先有屈原

是先有端午节还是先有屈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端午节和屈原是密不可分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屈原,则是端午节的缔造者。

那么,是先有端午节还是先有屈原呢?这是一个有趣而又深刻的问题。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和民俗学三个角度,探究这个问题。

历史角度:屈原在先先从历史角度来看。

屈原,是楚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被称为“楚辞之祖”。

据《楚辞》记载,屈原生卒年代约为公元前289年至公元前278年之间。

屈原出生在楚国秦隽的家庭中,青年时期受到辅佐楚王的优待,成为了楚国的大夫。

但后来楚国的政治腐败和外患加剧,屈原为了救国,多次上书告诫楚王选贤任能、以民为本。

但是他的忠言却遭到了楚王的冷落和排挤,最终导致他被流放至汨罗江。

据说,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写下了众多爱国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

后来,当他听闻楚国被秦国所灭,不忍心见到母国的灭亡,于是跳江自尽,不幸离世。

由此可见,在历史上,屈原的存在先于端午节。

前人曾有过这样的总结:屈原创作了《离骚》、《天问》、《九歌》等大量诗篇,被誉为楚辞之祖,为中华民族文化独步天下的传统奠定了基础。

而端午节,则是在屈原逝世后,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传统节日。

文化角度:相互渗透在文化角度上,端午节和屈原的历史渊源是密不可分的。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汉代由民间篝火习俗演变而来。

而屈原,则是端午节的文化符号之一,成为了端午文化的代表性人物。

由此可见,端午节和屈原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关系。

端午节承载了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了祭龙舟、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习俗,每年端午节,人们都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纪念这个节日。

而屈原作为端午节的文化符号之一,他的爱国情怀和卓越才华,为端午节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

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不仅仅是纪念这个节日,更是对屈原的一种追思和怀念。

民俗角度:郑居中说了算在传说和民俗学方面,端午节和屈原的关系则更为亲密。

古人普遍认为,端午节源于屈原逝世的那一天,为了缅怀他这位爱国诗人,人们便在汨罗江边摆放粽子、划龙舟,以悼念屈原的逝去。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幼儿园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幼儿园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大家知道端午节和屈原之间有什么渊源吗?不知道的话我们为你介绍。

端午节的来历——屈原故事介绍一、端午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被人们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为我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在有的地方还要喝雄黄酒,赛龙舟。

传说端午节跟我国古代一位名人有关——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二、屈原与端午节有什么关系?在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屈原听到了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

他虽然有心报国,但是也无法挽救这一局面了,于是屈原选择了以死明志,毅然决然的写下绝笔诗《怀沙》之后,便抱着石头投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的百姓听闻此事,因为怕屈原的身体被江里面的鱼虾吃掉,于是都划着小舟去打捞,也有一位老医师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了江里。

这样子是为了驱赶蛟龙水怪以免伤害了屈原的身体。

看到老医师这样子做,百姓们也纷纷将米粮投进江中,希望鱼虾吃饱了米粮,就不会伤害屈原的身体。

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三、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屈原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楚国大臣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人们划船捞救无果,荡舟江上,后来形成龙舟竞渡的习俗,又害怕河里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身体,便将糯米团投入江中喂食鱼虾,希望这样可以保全屈原的遗体,之后形成了端午食粽的习俗。

端午节来源于古时龙图腾的信仰以及自然天象的崇拜,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方位,《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

传说故事中,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的楚国大臣屈原。

四、端午节故事1、楚怀王被囚公元前299年,秦国攻下楚国八座城池。

秦昭襄王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和谈。

端午节和屈原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和屈原的传说故事

端午节和屈原的传说故事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和爱国者,他活跃在春秋时期。

关于屈原和端午节,有以下传说故事:
传说屈原是楚国重臣,他因为主张抗秦而受到楚王的信任和重用。

然而,由于屈原的才华和功绩,他逐渐引起了其他官员的嫉妒和排挤。

最终,屈原被流放到边远的地方。

在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

据说,他曾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充满了屈原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对民生的关注。

后来,屈原听说楚国形势危急,他决定回到郢都。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未能回到楚国,反而被流放到更加偏远的地方。

在绝望和悲愤之下,屈原选择了投江自尽。

据传说,屈原投江后,当地的百姓为了防止鱼吃他的尸体,纷纷向江中投掷粽子。

这一传统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此外,还有传说认为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有关。

据说,屈原的弟子们为了纪念他,每年在端午节时向江中投掷粽子,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总之,端午节和屈原的传说故事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节日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更是表达了对爱国、忠诚、勇敢等品质的崇敬和推崇。

屈原和端午节的简短故事

屈原和端午节的简短故事

屈原和端午节的简短故事篇一: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悲剧,而他与端午节的故事也是一个传统而感人的故事。

据传说,屈原是楚国的贤臣,他为国家尽了心力,但却遭到了嫉妒和陷害。

最后,他被贬谪到湘江流域。

在那里,他感受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心生思乡之情,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

然而,屈原的死因却与端午节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传,他在湘江上投江自尽,以示对国家的忠诚与无奈。

当地的渔民听说了屈原的死讯后,纷纷划船出去救援他,但已经来不及了。

为了防止鱼儿吃掉他的尸体,渔民们纷纷划船在江中敲击鼓乐,同时还在江中撒下了米饭和菖蒲等物品,以驱散恶鬼。

这就是后来发展成为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正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也成为了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之一。

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以表达对屈原的怀念和对他的忠诚。

端午节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它代表着团圆和爱国精神。

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此外,端午节还有驱邪、驱瘟疫的意义,人们会在门口挂上艾草和菖蒲,以驱散瘟疫之气。

屈原和端午节的故事,让我们铭记了一个为国家付出一切的伟大人物,并通过这个节日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共同庆祝团圆和爱国精神,祈福家人平安健康,希望国家繁荣昌盛。

篇二: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生活在战国时期的楚国,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政治见解。

据说,在楚国时,屈原曾担任过楚怀王的重要官职。

他一直秉持着忠诚和爱国的信念,致力于为楚国的繁荣和稳定而努力。

但是,由于一些阴谋和政治斗争,屈原最终被楚国的权臣所排挤,被迫离开了宫廷。

屈原离开宫廷后,他沉浸在自己的思考和创作之中。

他用诗歌表达了对楚怀王和楚国的深深思念,同时也写下了许多关于爱国和忠诚的作品。

然而,他对楚国未来的担忧也越来越深。

他认为自己无法再为楚国做出更多的贡献,于是决定以自己的生命来表达对楚国的忠诚。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故事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就是屈原的故事了。

节名涵义端午节“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

“端午”,“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

古人以天干地支来作为载体,天干承载天之道,地支承载地之道,设天干地支以契天地人事之运,纪元通用天干地支。

仲夏午月午日飞龙在天,此时龙星处在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

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如有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端五节、重五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艾节、上日、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午日节、地腊节、正阳节、龙日节、粽子节、五黄节、诗人节、躲午节、解粽节、端礼节、五月初五、五月当午等等。

端午的多个名称由来:●端阳节古人纪年、纪月、纪日、纪时通用天干地支,根据干支历,按十二地支顺序推算,第五个月即“午月”,而午日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称为“端阳”。

端午节祭祀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祭祀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祭祀屈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祀屈原。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 我将为您介绍端午节祭祀屈原的起源和具体的庆祝方式。

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战国时期。

传说屈原是楚国的大臣,他忠于国家,但遭到了朝廷的排挤和诽谤。

最终,他被流放到江南的湖泊中,深感国家危机,屈原在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投江自尽。

当地的居民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伤心,纷纷划龙舟驱散水中的鱼虾,以免它们侵犯了屈原的身体。

同时,人们还撒下粽子,以免鱼虾吞食屈原的身体。

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

现如今,祭祀屈原已经成为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传统活动。

在各个地区,人们都会在端午节这一天组织盛大的祭祀仪式。

首先,会有一场庄重的告祭仪式,人们会向屈原敬献食物和酒。

同时,还会点燃香烛,以示对屈原的敬仰和悼念之情。

接着,会进行龙舟比赛,这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

龙舟是一种特殊的长船,上面画着龙的图案,有很多人一起划桨。

龙舟比赛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自尽,也是为了提醒人们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龙舟比赛除了团队合作外,还有一些讲究的细节。

例如,龙舟的尾巴、头部和龙身上的各种饰品都代表着吉祥和纳福的意义。

竞赛中,船上的划手们需要配合一起划桨,最后冲过终点线。

观众们会站在河岸边欢呼雀跃,并为冠军队伍加油。

整个场面热闹非凡,龙舟的鼓声、欢呼声、龙船划水的声音交织成一片,让人仿佛置身于屈原时代的湖畔,感受到了他的悲壮与坚持。

除了祭祀屈原和龙舟比赛,端午节还有其他的传统活动。

例如,人们会制作粽子来纪念这个节日。

粽子是用糯米、红枣、豆沙等填充物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的美食。

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时也有驱邪避灾的寓意。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次重要而有意义的节日。

通过祭祀屈原和参与各种传统活动,人们不仅可以缅怀古人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也能够感受到团结、友爱和勇往直前的力量。

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

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

端午节是为纪念屈原端午节,也称为五月节、端阳节、重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所庆祝。

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以及祭祀龙舟活动而举办的。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

一、屈原及其故事屈原,又称屈子,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楚辞大师,与《离骚》、《九歌》等诗篇并列为楚辞三大家。

他是楚国内叛败燕国的文臣,被腐败的官场所排斥,被流放在汉江南岸的湖北省。

据传说,屈原非常爱国,为了挽救楚国,屈原阻止了楚王向北方扩张,但却遭到了贪婪的丞相所陷害,最终不堪受辱,投身汨罗江中自尽,以表达对家国的热爱。

二、端午节的起源据历史记载,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的时期。

那时候,南方的农村中经常出现在“五月五”这个日子里居民相继患上怪病死亡的现象,令人们十分恐惧。

此时有位医生“华歆”,发现了居民都表现出类似食物中毒的症状,于是他请来他的师傅,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原来,死者们都从在江河里游泳玩耍时被吞噬的寄生虫入侵而亡,于是“华歆”依据他的师傅的建议,提出了用艾叶包裹栓草放到河里驱赶寄生虫的方法,成功地遏制了这个大规模的传染病,并治好了病人。

于是这种驱虫的方法就被传承了下来,并成为每年五月五日的民间传统。

三、端午节祭祀活动端午节的最大特点就是龙舟竞赛和食用粽子。

据传说,屈原是个能干的文人,善于仰望河天,宫廷的歪风斗争系人,被禅让派打倒而出外,怀恨在心,跳江而死。

百姓们非常痛惜他,以致纷纷下河寻找他的尸体。

那年五月五日,一群爱国的百姓所乘龙舟协力寻找屈原的尸体,希望能找到他并予以安葬。

后来,龙舟渐渐发展成了端午节的一项传统活动,人们主要通过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而吃粽子则是源于屈原投江后,百姓们为了避免鲤鱼食用屈原的身体,于是就做出粽子来扔进江里,以掩盖鲤鱼的气息。

因此,端午节也经常在各地张贴屈原的粽子图案来纪念他。

四、端午节的传统文化除了祭祀和吃粽子的活动外,端午节还涉及到很多的传统文化,如儿童佩戴五色绸带、挂菖蒲和艾草等。

屈原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屈原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屈原关于端午节的故事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据传说,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屈原的,那么屈原与端午节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相传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他是楚国的宰相,深受百姓爱戴。

然而,由于受到了奸臣的排挤和陷害,屈原被迫离开了楚国,流亡到了汨罗江畔的君山。

在那里,他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据说,当时楚国的国君是个暴君,他对百姓残暴无道,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

屈原非常担心国家的命运,他在君山上日夜祈祷,希望国家能够早日恢复安宁。

他还写下了《离骚》、《天问》等诗篇,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怀。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楚国的国君并没有因此而悔过改过,反而更加狂暴。

最终,楚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屈原心如刀绞,他深知国家的危难,却无能为力。

在这种情况下,屈原感到了深深的绝望和无奈。

最终,他选择了在五月五日这一天投身汨罗江,以身殉国。

据说,当屈原投江自尽的时候,许多百姓都乘船到江中去救他,但都未能找到他的尸体。

于是,人们纷纷投下粽子、鸡蛋等食物,以免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啃食。

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后来人们就在每年的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活动,以此来纪念屈原的丰功伟绩和爱国情怀。

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屈原的纪念,更是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每逢端午佳节,人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以此来纪念屈原,感恩祖先,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总的来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爱国情怀,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的故事密不可分,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怀着对屈原的敬仰之情,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愿我们能够铭记历史,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端午节的意义永远传承下去。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屈原,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了,现在的很多习俗就是为了纪念他的。

端午节的故事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

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

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

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害。

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

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风俗和传统非常丰富多样,最为传统的莫过于赛龙舟和吃粽子。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民间游戏之一,人们会组成队伍划着龙舟在江河等水域中竞争。

相传,这个民间游戏起源于为了打捞捉住屈原的魂的比赛。

吃粽子则是端午节最为传统的饮食活动,人们会用粽叶包裹糯米和各种馅料,煮熟后食用。

除此之外,端午节还有挂艾、佩香囊、饮雄黄酒等风俗。

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传说故事也非常丰富,如屈原投江、人面桃花、陆机断肠、钱起丧偶等传说,这些故事中都暗含了爱国、扶危济困、感恩等中华传统美德。

为啥端午节要纪念屈原

为啥端午节要纪念屈原

为啥端午节要纪念屈原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节日,它被认为是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作为中国节日的一个代表,端午节不仅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有着深厚的联系,也是一个关于中国文化内涵的重要表达形式。

而为何要在这个节日纪念屈原,成了很多人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关于这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伟大诗人、思想家和政治家。

屈原是在公元前340年到278年之间生活的,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戏剧性。

屈原在秦国官场上出任过几个要职,但是由于他的才华过于出众,因此遭到了嫉恨和排挤,最终失去了官位。

此后,他四处流浪,努力写作并宣传自己的思想。

在这个时期,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作,包括《离骚》和《天问》等,这些诗作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人都认为,屈原的诗作可以代表中国古代最高的文化艺术水平,因此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

其次,屈原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动荡的时期,各个国家之间不断的争斗和厮杀。

屈原作为一个政治家,在政治上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主张如何去管理一个国家,保障人民的权益,并且提出了国家统一的思想,这些成为了后来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关于端午节和屈原之间的关系,有一段特别独特的故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端午节与屈原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据说,屈原是在端午节那一天,投江自尽的。

当地人为了纪念屈原,于是开始了端午节的传统庆祝活动。

这个传统活动在后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成为了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不仅是屈原的贡献,而且与端午节的传统庆祝活动,都是中国人喜爱这个节日,将之传承的重要因素。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到的一个点是,纪念屈原不只是因为他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更包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国家民族的意识和精神追求等诸多因素。

中国人民心中的屈原,已经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是具有神话色彩和广泛群体人格化的象征性人物。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始于周代,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民间信仰,后因屈原的传说而与屈原有关联。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活动,如赛龙舟、挂艾草、吃粽子等,以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源自中国的民间传说和古老的习俗。

据传说,端午节的起源与屈原有关。

屈原,是中国战国末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楚国的贵族,曾任楚国宰相。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和内部矛盾,屈原遭到放逐,最终投河自尽。

在楚国人心怀惋惜之时,人们为了阻止鱼虾等水生动物侵食屈原的尸体,纷纷划船游河,在河里投下糯米饭、豆子等食物,以喂饱这些水生动物,避免它们侵吞屈原的尸体。

此后,游船喂食的活动就成为了后来端午节赛龙舟的来源。

屈原的故事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杰出诗人、政治家,他是楚国国君贵族出身。

作为楚国宰相,屈原被视为曾经的政治改革家和爱国者。

然而,由于内部权力斗争和敌对势力的排挤,屈原被楚国贵族排挤并流放。

在流放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著名的诗歌,如《离骚》等,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对政治现实的不满。

在楚国被秦国灭亡的前夕,屈原感到沉重的失望和绝望,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以示抗议和愤懑。

他的自杀引起了人们的感悼和思考,后世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形成了端午节的习俗。

总结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由来与屈原的故事息息相关,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执念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而端午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也在人们的生活中延续,寄托着人们对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的珍惜和尊重。

希望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通过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能够重温传统文化,缅怀历史,珍惜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愿我们能在这个节日中,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历史的深厚,以及爱国者的纯真和勇敢。

愿端午节成为我们团聚、祈福和忆往的重要时刻。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端午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的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那个时候,楚国内部存在着许多明争暗斗和政治斗争。

屈原作为楚国的宰相,秉持着忠诚和正义的原则,并且深受百姓的爱戴。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政治阴谋和背叛,楚国的国力渐渐削弱,社会动荡不安。

最终,屈原被逼不得已离开了楚国,投江自杀。

屈原的死让楚国的人民痛心疾首,无不为他的忠诚和才华所感动。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沿着江岸敲击船桨和打捞屈原投江自杀的地方,以示哀悼。

而这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现在称为端午节的日子。

人们还在汨罗江上放艾草和五色丝线,以驱邪辟瘟,以期保佑健康平安。

此后,端午节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富有浓厚民俗色彩的传统节日。

人们开始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

赛龙舟源于人们希望能够打捞屈原的遗体,以防被鱼虾吞食。

于是人们驱船绕流的同时,敲击船桨,希望能够击退鱼虾。

这就是后来形成的赛龙舟的活动。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相传在屈原投江自杀的那天,人们投入江中的饭团,被鱼虾吞食,为了不让鱼虾吃到屈原的遗体,人们将饭团包裹在竹叶中进行了食用,也就是现在的粽子。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还包括系艾草、佩香囊、挂菖蒲、饮雄黄酒等。

系艾草和佩香囊是为了驱邪辟瘟,挂菖蒲则有驱邪避凶的作用,饮雄黄酒则是防病驱邪的方式。

除了这些传统习俗,端午节还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活动。

每年的端午节,全国各地都会举办盛大的龙舟比赛。

参赛队伍在各自的龙舟上划桨竞争,体现了团队合作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此外,各地还会举行粽子制作比赛、艾草包扎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让我们铭记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也激励着我们要爱国爱家,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通过庆祝和传承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我们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

端午节和屈原谁更早

端午节和屈原谁更早

端午节和屈原谁更早端午节和屈原谁更早?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它源远流长,大约始于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而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誉为“楚国之魂”,他的生活年代则是在公元前340年至前278年之间。

那么,端午节和屈原之间的时间究竟能否相互证明呢?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这两个问题。

首先是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时间。

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都要祭祀祖先和神灵,同时也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因此这一天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的传统节日。

虽然从这些文献中并未得出这个节日的正式名称,但是,这个时间点早在2600年前就已经被确定下来了。

而这个独具特色的节日也迅速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了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龙舟竞赛、挂艾草、吃粽子等一系列习俗。

其次是关于屈原的生平岁月。

屈原生于战国时期,出生在楚国贵族世家,后为政务官员,对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过深入思考和建言献策。

他还是楚辞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但在其政治事业和文学创作的巅峰期,因爱国不遇而被贬到了偏僻的边疆。

在那里,他黯然自怨,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也正是在那里,他得知了楚国被覆灭的消息,痛心疾首,绝望自杀,成为了时代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虽然端午节和屈原都留下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印记,也都蕴含了我们这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实际上,两者谁更早这个问题并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两者的时间点均已早在两千年以前就被确定,几乎是同一个时期的文化遗产。

当然,如果竭力要求比较谁更早的话,那么我们也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既然端午节的起源时间已经确定下来,那么屈原到底是在端午节刚刚开始,还是在已经形成了具体习俗的时期去世的,这或许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端午节和屈原两者具有的文化历史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一同构成了中华文化艺术中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峰。

端午节和屈原谁更早一些呢

端午节和屈原谁更早一些呢

端午节和屈原谁更早一些呢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传统,是为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的生卒年代在历史上仍存在一些争议,因此有人会问:端午节和屈原谁更早一些呢?屈原是谁?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名正则,字灵芝,是中国古代楚国后期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

他一生致力于为楚国尽忠职守,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政治和文化建议。

屈原的诗歌代表作品《离骚》、《九章》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

端午节的起源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和传说。

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它说法包括纪念龙舟竞渡、祈福健康平安、驱邪避瘟等。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吃粽子、喝雄黄酒、赛龙舟、挂艾草等活动,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

关于屈原的生卒年代屈原的生卒年代在历史上存在争议。

论据并不一致,有很多不同的传说和说法。

在古代,文献资料不足,因此无论是关于他的生平经历、具体时间和地点等都无从考证。

然而,历史学家们通过大量文献的分析比对和考证,还是得出了一些较为可靠的结论。

屈原是在战国末期的楚国做官,生卒年代因史料材料不足而无法准确确定,但据传说他是在公元前278年左右痛苦自杀的。

在《吕氏春秋》等古籍上提到他的名字,并有一些对他的简要介绍。

然而,针对屈原生卒年代的争议并没有因此就此解决。

谁比谁更早?从时间顺序来看,屈原比端午节更早。

这是因为屈原在公元前300多年就已经存在了,而端午节的起源则在屈原之后。

虽然现在确切的年代可能无法确定,但从文献上的记载和各种传说中可以看出,屈原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已经得到了相应的肯定和认可。

从文化传统来看,端午节和屈原关联非常密切。

端午节各种活动中的细节和传说,都与屈原的形象和故事紧密相关。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可以认为,屈原和端午节是相互关联的、缺一不可的。

结论屈原和端午节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则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节日。

端午节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端午节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端午节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这个节日的主要人物是屈原和粽子,而情节也十分精彩有趣。

在以下的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端午节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让大家更加了解和热爱这个传统节日。

一、屈原——端午节的主角屈原(约公元前340年—约公元前278年),是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和爱国诗人,也是端午节的主角。

屈原在楚国位高权重,但后来由于政治上的阴谋,被逐出王宫,流亡在外。

在流亡期间,他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歌,并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传承给后人。

在一年的端午节之中,正是屈原遇害之日,因此,人们为了表达对屈原的缅怀和敬意,开始了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二、屈原死亡与粽子起源端午节的主要采用是吃粽子。

说起粽子,人们自然就想到了屈原。

那么,屈原和粽子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据传说,在屈原被贬下狄山的时候,他得到了一些粽叶,为了躲避追击,他在江边捕鱼、煮饭,同时包了一些糯米饭,将其裹在粽叶里,做成了一个个粽子,供给自己食用。

后来,为了纪念屈原,人们也开始用粽叶包糯米,制作粽子,并将其作为一种传统节日食品。

三、传统的端午节活动除了吃粽子之外,端午节还有一些其它传统活动,如赛龙舟、挂艾叶、喝雄黄酒、踩毒龙等。

这些活动也都与屈原有关联。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有名的传统活动之一。

传说屈原在离世之前,曾曾经跳入了江中,一位农民为了拯救他,驾船前来抢救,同时,当地居民也在船上划船摇浆,以免江中的鱼虫吃掉这位国之忠臣的身体。

为了表达对屈原和船夫们的感激,后来人们就将划龙舟与端午节联系在一起。

2、挂艾叶端午节期间,各家各户都要挂艾叶,它是一种有毒的植物。

据说艾叶能够辟邪、驱瘟,并且能够净化空气。

也有一种说法是,屈原在江中自杀身亡,他的身体留在水中,水中的毒素会给居住在沿江居民们带来疾病。

所以,人们用以艾叶招致祸灾,进而用灶香、清香来驱除这些祸气。

此活动也被称为“菊花艾,端阳季,大煮黄酒论英雄”。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和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和风俗

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和风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源自中国上古时代的农耕文化,主要纪念屈原,同时也是中国民间的龙舟竞渡节日。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以高尚的品德和深情的诗歌被后世称为“楚辞之祖”。

然而,由于楚国内部纷争和外来侵略,屈原感到无能为力而绝望,最终选择了投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每年的端午节都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据传,当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遗体,在江河里撒下了大米和艾叶。

另外,也有人拿龙舟划来划去以追赶鱼虾,希望能保护屈原的身体。

这些就是端午节风俗的起源之一。

在中国,参加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有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龙舟竞渡起源于屈原的追思和纪念活动,旨在寄托人们对屈原忠诚和爱国精神的敬意。

参赛的龙舟由多人划桨,船身被绘制成龙形,龙头是船上最显眼的部分。

比赛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进行,人们可以观赛或亲自参与划船比赛。

此外,端午节还有吃粽子、挂菖蒲、穿五色丝线等传统风俗。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和相关风俗的介绍。

这个节日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人们通过庆祝活动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

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然而,他却因为忠诚和正直,遭到了排挤和陷害,最终在楚国被流放。

屈原在流放期间,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离骚》。

这部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爱,也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屈原流放的日子里,他在江边度过了许多孤独的时光。

每年的五月初五,当地百姓都会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他们划龙舟、吃粽子、挂菖蒲,以此来祈求平安和幸福。

这些活动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

相传,在屈原流放后的第二年五月五日,当地百姓听说屈原已经投江自尽,纷纷划船去寻找他的遗体。

他们在江上划龙舟,希望能够找到屈原的遗体。

然而,他们并没有找到屈原的遗体,只在江边找到了一些粽子。

为了防止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人们就把粽子投入江中。

从此以后,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而设立的。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忠臣,他为了报答吴王的养育之恩,不惜一切代价辅佐吴王攻占了楚国。

然而,他的功绩并没有得到吴王的认可,反而被陷害流放。

伍子胥在流放期间,得知吴国已经被越国所灭,心如刀割。

最后,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身江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为了纪念伍子胥的忠诚和勇敢,人们便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活动,包括划龙舟、吃粽子等。

无论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端午节都是中国人民为了缅怀伟大的先贤而设立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不仅要品尝美味的粽子,还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后人永远铭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 孟尝君列传》:‚文以五月五日生, 婴告其母曰:‘毋举也。’‛理由是‚五月子 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类书簒要· 岁时类》:王夙五日生,父欲不 举曰:俗谚曰:举五之子,乃户则自害,不则 害父母;胡广,字始伯,本姓黄,以五日生恶 之,瓮盛弃江中,胡公见,收之为己子;镇恶 以五月五日生,故名镇恶。
(二)五月五日是一个恶日。 《荆楚岁时记》记云: 1、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 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又,《荆楚岁时记》此条‚按‛云:宗测字文 度,尝以五月五日鸡未鸣时采艾,见似人处, 揽而取之,用灸有验。《师旷占》曰:‚岁多 病则艾先生。‛

案:《艺文类聚》卷四引《荆楚岁时记》 作:‚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蹋百草,采艾以 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太平御览》 卷三十一引《荆楚岁时记》作:‚五月五日荆 楚人并蹋百草,将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 毒气。故师旷占曰:岁病则艾草先生也。‛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午日节、重五节、五 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 其内涵也不断扩展,包括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 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 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雄黄酒、吃咸蛋、包粽子 等。
赛 龙 舟
吃 粽 子
从端午节看屈原
一、屈原卒日之谜——屈原自沉的年月日不详
屈原和端午节
端午节和春节、清明、中秋,曾经是我国传统 四大民俗节庆。而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的 典礼和仪式,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 德的追求与向往;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在潜 移默化中增强着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所 以有些专家提出,尊重自己的传统节日,也是尊重和 热爱自己祖先和民族的表现。
挂 艾 草
2、是日,竞渡, 采杂药。又,《荆楚 岁时记》此条‚按‛ 云:是日竞采杂药。 《夏小正》:‚此月 蓄药,以蠲除毒气。‛ 《艺文类聚》卷四引 《大戴礼记》:‚五 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3 、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 瘟。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通》 曰:‚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 令人不病瘟。‛斐玄《新语》:‚五月五日, 集五彩缯谓之辟兵‛
(三)五月五日不仅是一个恶日,而且是一个死亡 日、灾难日、恐怖日。 这一天,‚五毒‛出现、恶气冲击,同时死者亡 灵与阴魂又最容易在这一天出现。《太平广记》记载 张仁宝‚年少而逝‛,端午日‚叩门‛而返。
《琴操》:介子绥 …… 抱木而死,文公令民五月五 日不得发火。(《艺文类聚》卷四引) 《书钞》一五五引《邺中记》:‚并州俗以介子推 五月五日烧死,世人为其忌,故不举饷食。‛
《岁时记 · 尔雅翼》一八引:屈原以夏至日赴 湘流,百姓竞以食祭之。常苦为蛟龙所窃,以五 色丝和楝叶缚之。(《记纂渊海》卷二引) 《襄阳风俗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其 妻每投食于水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 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 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日皆带五色丝食粽,言免蛟 龙之患也。(《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五引)
关于屈原的生平记载比较详细、重要的有: 司马迁《屈原贾生列传》、刘向《新序 · 节士》 篇。两篇对屈原的结局说得很明确,前者云: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后者云:‚遂自 投湘水汨罗之中而死。‛如对照贾谊《吊屈原赋》 ‚侧闻屈原兮,自沉汩罗。造托湘流兮,敬吊先 生。‛说自沉而死,是学术界基本公认的。至于 屈原自沉的日期以及自沉之后的情况,一些民间 传说对此作了补充:
二、端午节的历史原貌
(一)五月是一个恶月,不是一个寻常、吉祥 的月份。 《礼记· 月令》:‚是月也,长日至,阴阳争, 死生分。‛ 《燕京岁时记》:‚京师谚语:善正月,恶 五月。‛ 《吴中岁时杂记》:‚五月……俗又称毒月, 百事多禁忌。‛
梁代宗懔所撰《荆楚岁时记》是现今保存最为完 整的一部古代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 散文,是目前关于端午节起源最权威的资料。《荆楚 岁时记》这样记载: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曝床荐 席,及忌盖屋。
4、夏至节日食粽。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 筒粽。练叶插五彩系臂,谓为长命缕。《太平御览》 卷三十一引《风土记》:‚仲夏端五。端,初也。俗 重五日与夏至同。‛《宜昌县志》:‚五日竞渡,楚 日所同,至十五日,名曰大端阳,食角黍,饮蒲酒如 前。‛
粽 子
即使在2005年,湖北秭归还保留了端午、 夏至食粽的习俗: 秭归农历五月有三个端午节:初五为‚头 端午‛,十五为‚大端午‛,二十五为‚末端 午‛,整个农历五月都成了‚端午月‛。农历 四月底,在屈乡就可以感受到端午节渐行渐近, 男人们忙着检修龙舟,重新抹上桐油后浸泡到 水里,劳作之余,农民们组队在河里划龙舟训 练,期待着竞渡时刻的到来。女人们则开始泡 糯米,摘蓼叶、苦艾、菖蒲。端午节开始了, 家家户户将去年挂在大门上的苦艾取下,换上 用红纸条扎好的新采苦艾,人们开始包粽子、 煮鸡蛋、吃大蒜、喝雄黄酒。这种热闹的节日 气氛一直要持续到‚末端午‛才结束。
又,《荆楚岁时记》此条‚按‛云:‚仲 夏茧始出,妇人染练,咸有作务。‛‚日月星 辰鸟兽之状。文绣金缕,贡献所尊。‛一名长 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丝, 一名朱索,名拟甚多。
案:《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色丝系臂, 令人不病,曰长命缕。‛司马彪《续汉书 · 礼仪志》: ‚五月五日朱索无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又 曰:‚仲夏之月阴气萌作,恐物不茂,其礼以朱索连 苇,以施门户。‛《抱朴子》:‚或问辟五兵之道, 答以五月五日作赤灵符著心前。‛
[梁]吴均《续齐谐记》: 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 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 [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欧回,忽见 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君 见祭,甚善。但常为蛟龙所 窃。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 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 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 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 汨罗之遗风也。(《艺文类 聚》卷四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